兰花雕刻图
A. 琥珀蜜蜡雕刻件兰花的寓意有哪些
兰花因其品质高洁、常年四季如春,又被称为“花中君子”,因此受到很多文人骚客的喜爱。那么兰花到底有什么寓意?今天小编就讲讲兰花的寓意:
1、兰花是儒学文化起源:兰与儒学传统中人格定位之间建立了相应关系,与它的生物学特性有关。
兰花叶态绰约多姿,色泽终年常青,花朵幽香高洁,具备了符合民族审美趣味的形式。其社会学意义亦由来已久,它以独有的天姿神韵,最早介入古典贵族生活的各个侧面。
2、高洁:诗人陆游就这样写道:“南岩路最近,饭时已散策。香来知有兰,遽求乃弗莸。
生世本幽谷,岂愿为世娱。无心托阶庭,当门任君锄。”表达自己不慕权势,洁身自好的情怀。
3、兄弟之情:如兰桂齐芳(兰花、桂花)喻德泽长留,经久不衰,也就是把恩惠留给后辈子孙,亦用来称颂别人的子孙昌盛。兰后来又引申出多层含义,如美好的文章称“兰章”,对别人子弟的美称叫“兰玉”,对友情契合而结拜成兄弟称“金兰之好”等。
4、怀才不遇:“兰当为王者香”。孔子在外周游十多年,始终没有得到任用,于自卫返鲁途中,见兰花独茂,由是触景生情,感慨万端:“夫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譬犹贤者不逢时,与鄙夫为伦也。”
他以兰比为贤臣,实际上是自比,说自己周游列国,却生不逢时,得不到重用,就像独茂的兰与众草为伍一样,只好与鄙夫为伍。
原创不易,喜欢的朋友请多多关注!
B. 李建丰:
李建丰: 建丰核雕坊创办人,苏州市核雕艺术家协会副秘书长,工艺美术大师于年初创办了建丰核雕技能速成培训班。
李建丰大师于2008年始正式开始收徒授艺至今数年已收授学生五百多人,他们来自全国各地,各个民族,不同领域。有来自: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内蒙,河南,河北,山西,山东,陕西,四川,重庆,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江西,福建,浙江,云南,安徽,等省市的包括,汉族,满族,蒙古族,回族,苗族,壮族,朝鲜族等民族的在校学生,院校教授,美术专业院校的师生,高级警司,医师,企业主,商人,公务员,退休人士,待业人员,聋哑人,下肢残疾者,僧人等。
李建丰大师在多年的摸索和实践中,得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独特的速成授课方法。成功地复制了一批又一批的核雕技能从业人员。按照建丰核雕速成培训法,一般入门技能一天到一周就能学会,初级一个月左右基本能达到自食其力,自立门户。在当地核雕界有着:核雕艺术家摇篮之称。 是个理想的核雕技能学习的好去处,同时也是一个核雕刻爱好者交友,交流,互通有无,共同发展的平台,建丰核雕坊为每个来这里的学员提供个人品牌的建设,宣传推广的方案,采购销售的渠道,快速学习的方法,让你早日实现核雕艺术的成功梦。
建丰核雕技能培训班独特的速成授课方法,适用于从没拿过刀的零基础的初学者学习。
建丰核雕技能培训班的教育方法对于每个来学者一视同仁。 教的方法和步骤都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 建丰核雕技能培训班不以课时收费。是根据每个人的特点为你专门量身定制一个学习方法,加以单独免费辅导。 一般学员在短时间内都能做出精美之作品。
核雕技能培训实操作学习课题
一:初级(平面雕刻技法)
1:直线的练习方法。
2:弧线的练习方法。
3:文字的阴刻技法。
4:阴阳太极图的雕刻技法。
5:八卦图的雕刻技法。
6:古青铜刀形钱币的雕刻技法。
7:文字的阳雕技法。
8:浮雕茶壶的雕刻技法;(课外学习题)
二:中级(浮雕技法)
9:八仙法器的雕刻技法。
10:梅花的雕刻技法,
11:兰花的雕刻技法。
12:竹子的雕刻技法。
13:菊花的雕刻技法。
14:松树的雕刻技法。
15:水果的立体雕刻技法。(课外学习题)
三:中级(立体雕刻技法)
16:喜脸谱的雕刻技法,
17:怒脸谱的雕刻技法。
18:衰脸谱的雕刻技法。
19:乐脸谱的雕刻技法。
20:怪脸谱的雕刻技法。
21:十八罗汉的雕刻技法。
22:弥勒佛的雕刻技法。(课外学习题)
三:高级(满雕技法)
23:花草类的满雕技法。
24:人物类的满雕技法。
25:花草人物相结合的满雕技法。
26:人物典故类的满雕技法。
27:局部镂空的满雕技法。
28:核舟的雕刻技法。
29:香炉的雕刻技法。
30:浮雕,镂空,立体相结合的满雕技法。
建丰核雕坊员工技能操作培训实践操作考题
一:初级(平面雕刻技法)
1:文字的雕刻技法。
选择合适的原料,把原料表面处理干净,在核的表面用阳雕的方式,刻上指定的文字,制成印鉴类格式。
2:阴阳太极图的雕刻技法。
选择合适的原料,把原料表面处理干净,在核的表面用平面浮雕的方式,雕刻简单的几何图案阴阳太极图。
3:八卦图的雕刻技法。
选择合适的原料,把原料表面处理干净,在核的表面用平面浮雕的方式,雕刻简单的几何图案八卦图。
4:古青铜刀形钱币的雕刻技法。
选择合适的原料,把原料表面处理干净,在核的表面用平面浮雕的方式,雕刻简单的几何图案仿古青铜刀形钱币图。
二:中级(浮雕技法)
5:梅花的雕刻技法,
选择合适的原料,把表面处理干净,在核的表面用带层次感的浮雕的形式,雕刻出梅花的图案)
6:兰花的雕刻技法。
选择合适的原料,把表面处理干净,在核的表面用带层次感的浮雕的形式,雕刻出兰花的图案)
7:竹子的雕刻技法。
选择合适的原料,把表面处理干净,在核的表面用带层次感的浮雕的形式,雕刻出竹子的图案)
8:菊花的雕刻技法。
选择合适的原料,把表面处理干净,在核的表面用带层次感的浮雕的形式,雕刻出菊花的图案)
9:松树的雕刻技法。
选择合适的原料,把表面处理干净,在核的表面用带层次感的浮雕的形式,雕刻出松树的图案)
三:中级(立体雕刻技法)
10:喜脸谱的雕刻技法,
选择合适的原料,把表面处理干净,在核的表面用立雕的方式,雕刻有立体感的笑形人物头像。
11:怒脸谱的雕刻技法。
选择合适的原料,把表面处理干净,在核的表面用立雕的方式,雕刻有立体感的怒形人物头像。
12:衰脸谱的雕刻技法。
选择合适的原料,把表面处理干净,在核的表面用立雕的方式,雕刻有立体感的愁形人物头像。
13:乐脸谱的雕刻技法。
选择合适的原料,把表面处理干净,在核的表面用立雕的方式,雕刻有立体感的乐形人物头像。
14:怪脸谱的雕刻技法。
选择合适的原料,把表面处理干净,在核的表面用立雕的方式,雕刻有立体感的夸张怪异形人物头像。
三:高级(满雕技法)
15:文化类的满雕技法。
随意选择原料,把原料表面处理干净,根据自已构思,先用笔在纸上构画出草图,要求题材包括人物,花草,树,石类的综合满雕。也可以是自已实际生活中的故事(包括个人所见所闻,)图案自选。
C. 用白罗卜雕刻兰花,怎么雕刻
雕花的技术是要花时间去学的,我现在告诉你,你也做不出来的
D. 兰花雕刻在内门上什么寓意
梅,兰,竹,菊,古时称为四君子植物,
E. 石雕大象背上雕刻有哪些元素分别有什么意义
石雕大象的配饰花纹用到的一般有花鸟鱼虫、珍禽异兽、神兽,也有山水风景画、中国民族元素等等,当然汉字也不少。最常见的花草类是四季花,即梅、兰、竹、菊,在古诗词中也被称之为花中四君子。梅花,一般在寒冬开放,在冰冷的季节绽放最美丽的花朵,坚韧不拔,一身傲骨。兰花则常被用于比喻谦谦君子;竹则被比喻为不卑不亢,清新高雅的人士;菊则被用来比作那些恬静自处,威武不屈的品格,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合适的花草雕刻图案。
文化元素为主如中国结、吉祥纹、如意件等等。这种是以镇宅吉象为主,常见于家居住宅一类的场所。山水画,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元素,这是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的。山水画向人们阐述的是一种境界、一种胸怀、一种格局,是许许多多我们看不到却有实际存在的修养。旭日东升、丹凤朝阳、松鹤延年、江山如画等等都看得到。
石雕大象上雕刻汉字也是非常常见的,摆在不同的地方刻写不同的文字。在一些公众场所则通常会雕刻类似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等字眼。在一些私人住宅门前摆放的石雕大象则会刻写吉祥如意,而在公司、工厂或者其他盈利性场所门口则会刻写招财进宝、财源广进字样,在宗教寺院门口的石雕大象则会刻写正法久住字样等等。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总有一个词可以满足我们的需求。
F. 乾隆年间雕刻兰花玉佩值多少钱
老值钱了
G. 兰花设计的历史是怎样的
兰花纹饰 兰花纹饰大多出现在陶器、瓷器和 玉器上。 公认的最早的兰花纹饰是河姆渡出土的7000年前陶器上的兰花纹饰。这表明,中国人对兰花的鉴赏至少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了。 秦汉时期的玉器也有兰花纹饰。安徽省巢湖市北头西汉墓出土,现藏于巢湖市博物馆,青玉泛黄色。片饰,主体镂空透雕一站立回首凤鸟,羽尾呈扇形上翘卷曲,羽间透雕兰花一朵,鸟腹下饰勾云,两面纹饰相同,整器构图奇巧,雕工精致,表面光亮。 清代瓷器上也有兰花纹饰。 玉器,其大体呈椭圆行,正面弧凸,有阴刻兰花纹饰,工艺古朴流畅;背面无纹饰,有较重之开片错位痕,无系孔,当为镶嵌玉件。 以下4条是湘西的兰文化: 1、在泸溪浦市、龙山里耶相继出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就发现刻有兰花纹饰的陶片数块。 2、为祝福子孙昌盛,湘西的先民还用过兰花压胜钱。铸以兰花,桂花图案的压胜钱,以取“兰桂齐芳”之意。 3、在永顺王村保坪,有一个深遂奇妙的兰花洞。笔者向百岁老人求教洞以兰花命名的来由,答曰:自古相传就叫兰花洞。 4、为祝福子孙昌盛,湘西的先民还用过兰花压胜钱。铸以兰花,桂花图案的压胜钱,以取“兰桂齐芳”之意。 古代文人称梅、兰、竹、菊为植物花卉中的“四君子”。“四君子”的纹饰是传统的吉祥纹饰,在古代的瓷器、绘画中都有使用,尤其在古典家具的雕刻中,所用之处更是多不胜数。梅兰竹菊的雕刻题材在古典家具上的应用之处很多。有的被雕刻为四扇挂屏,顶箱柜四扇门上面也经常雕刻梅兰竹菊的图案。这四种植物花卉,在家具图案雕刻的使用上紧紧相连、互不可分,已被人们加入自己的喜好色彩。雕刻有梅兰竹菊的四扇挂屏挂在客厅或者书房的墙壁上,它们象征的高洁品质与主人的气节融为一体。深色的木质、精美的雕刻让墙壁顿时生辉不少。梅花的清,兰花的隐,竹子的雅,菊花的淡,“四君子”图案也透视出主人不凡的审美观念,显示出浓浓的文化味道。
H. 古代喜爱兰花的诗人大多都在哪个朝代
唐宋吧
兰花是中国的传统名花,以其独特的花姿叶艺而饮誉古今中外。人们喜爱素淡、雅致、清幽、洁净的风格,推崇忠贞、廉洁、质朴、坚韧的情操,而兰花正是这种风格和情操的完美结合。我国最早在《诗经》中就有“涛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的兰花赞美诗,使兰花成为“吉祥友善”的象征。古往今来孔子、屈原、李世民、李白、苏轼、李清照、郑板桥、鲁迅、朱德、陈毅、张学良等众多的文人墨客咏兰、画兰、写兰、诗兰,兰花已成为人们用来修身养性、寄情寓志、标明心迹、铸塑人格的象征,升华为意蕴深远的兰文化。《孔子家语》中“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谓穷困而改节。夫兰当为王者香草。”赞誉了兰花高贵品质。张学良将军曾有“花中真君子,风姿奇高雅”的赞美诗句。朱德元帅早就有殷切寄语“如果兰花进入寻常百姓家,这时的文明就更可观了。”兰花风姿素雅,叶片刚劲,花朵似蝶舞、赛飞燕,花形活泼潇洒,幽香四溢,素有"天下第一香","花中君子"美称,成了历代文人墨客题吟描绘对象。他们爱兰养兰,或吟之以诗,或绘之以画,为我们留下了不少趣闻轶事。名人总为兰花狂,历来被文人墨客所称颂。孔子是最早喜爱兰花的名人,《乐府诗集》载:“孔于自卫返鲁,隐谷之中,见香兰独茂,喟然叹日:'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乃止车援琴,作《漪兰妇》一曲”。《孔于家语》赞美了兰的品格:“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穷而改节”,并进一步移用到处世之道上来,孔子说:“与善人处,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惧化”。
爱国诗人屈原不仅种兰,身佩兰花,而且以兰蕙高洁自比。他在《离骚》中就多次写到兰花:“绿叶兮素枝,芳菲菲兮袭余”、“秋兰兮青表,绿叶兮紫茎”、“余既滋兰之九豌兮,又树蕙之百亩”。这些名句被广泛传播,使“兰”这个词成为“君子”、“德人”、“美人”、“佳人”的代称,并由此使“兰”离开了它本身的植物性成为一种色彩绚烂的文化符号。
东晋诗人陶渊明喜爱兰花,他弃官归里,采菊养兰,写有咏兰诗:“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消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丛”。
唐太宗李世民是第一个喜爱兰花的皇帝,他常在上幸宛中观赏兰花,并写有《芳兰》诗:“春晖开紫苑,淑景媚兰场。映庭含浅色,凝露泫浮光。日丽参差影,风传轻重香。会须君子折,佩里作芬芳。”
唐代诗人王维养兰成癖,并且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汗漫录》说:“王维以黄磁斗贮兰蕙,养以绮石,累年弥盛”。开创了瓷盆养兰先例。
唐代诗人杜牧喜爱兰花,相传他花不少银两养植兰花,建有相当规模的兰圃,在当时写了不少咏兰佳作,苏辙《次韵答人幽兰》诗云:“兰花耿耿意羞春,纫佩何人香满身。一寸芳心须自保,长松百尺有为新”,咏兰诗中寄托自己的理想。而苏轼的咏兰诗则构思新颖:“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时闻风露香,篷艾深不见”,把春兰比喻成一位清高的美人,在山谷不断散发清香,流露诗人追求高洁的心态。
宋代诗人书法家黄庭坚擅于盆栽兰花,发明沙石养兰法,他说:“兰蕙丛出,莳以沙石则茂,沃以汤茗则芳”。他的《幽芳亭》首先对兰蕙作了分类:“一干一花,香有余者;一干五七花,香不足者蕙”他所称的"蕙"也为当代植物界所采用。
宋代哲学家、诗人朱熹酷爱兰花,他写过不少咏兰诗,其《秋兰》诗去:“秋兰递初馥,芳意满冲襟。想子空斋里,凄凉楚客心”,又在《兰》诗中咏道:“漫种秋兰四五茎,疏帘底事太关情。可能不作凉风计,护得幽香到晚清”。他长期养兰对兰花很有研究,他在《楚辞辨证》中说:“大抵古之所谓香草,必其花叶皆香而燥湿不变,故可刈而为佩。若今之所谓兰蕙,则其花香,而叶乃无气;其气虽美,而质弱易萎,皆非可刈而佩者也”,并作诗日:“今花得古名,旖旎香更好”,作为不谙植物的文人,能得出这样结论,的确难能可贵。
宋末元初诗圣人郑思肖,也是一位画兰名家,他自号所南翁,画兰以无根无土抗议元朝入侵,南宋灭亡时他年仅38岁,不仕于元朝,隐居苏州。他的一幅传世画《春兰图》(1306年,目前藏于日本大阪巾立美术馆)上有一首诗:“向来俯首问羲皇,汝是何人到此乡。未有画前开鼻孔,满天浮动古馨香”,这一切使他深受后人敬仰。元代则大画家之一的倪瓒,写有《题郑所南》极有影响,有诗为证:“密蕙媚幽圃”。
唐末八大家中的“二苏”也是兰花爱好者,兄弟诗:“秋风兰蕙化为茅,南国凄凉气已消。只有所南心不改,泪泉和墨写《离骚》”,借咏兰赞颂郑思肖坚贞不屈精神。近代大画家吴昌硕在一幅兰花画中也题有一首赞扬郑思肖的诗:“怪石与丛棘,留之伴香祖。可叹所南翁,画兰不画土”。
清代诗人,书画家郑板桥是历史上有名的兰痴,“自谓平生惟兰与竹为吾友也”。他在《种兰》一文说:“余种兰数十盆,三春告莫,皆有憔悴思归之色。因移植于太湖石、黄石之间,山水之阴,石之缝,既已避日,又就燥,对吾堂亦各有本性。赠以诗日:‘兰草本是山中草,还向山中种此花。尘世纷纷植盆盎,不如留与伴烟霞’。又云:‘山中兰草乱如蓬,叶暖花酣气候浓。出谷送香非不远,哪能送到俗尘中?此假山耳,尚如此,况真山乎!余画此幅,花皆出叶上,极肥而劲,盖山中之兰,非盆中之兰也“,郑板桥:”七十三岁人,五十年画兰,任他雷雨风,终久不凋残“,他的题兰花诗有七八首,兰画也应有这么多,完全可以出一本《板桥兰集》。他画兰潇洒清劲,名噪一时。他的咏兰诗也脍炙人口,如”深山绝壁见幽兰,竹影萧萧几片寒。一顶乌纱早须脱,好来高枕卧其间“。郑板桥晚年辞官回乡,还养了几盆兰花。有天夜里上床未入眠,却来了一个小偷人,他想了一计退小偷,便吟诗道:“细雨蒙蒙夜沉沉,梁上君子进我门。腹内诗书存千卷,床头金银无半文”。小偷听见,知道暗示自己,赶紧出门想越墙溜走,这时屋里的郑板桥又说:“越墙莫损兰花盆”,小偷于是小心避开逃走。
现代爱兰首推朱德元帅,1929年9月,中国工农红军朱德军长率领部队进驻福建漳平市永福时,虽然军务繁忙,仍然观赏当地名花建兰,并十分欣赏。1961年3月,朱德到广州越秀公园游览时,观赏了盛开的兰花,赋《兰花》诗一首:“越秀公园花木林,百花齐放各争春。唯有兰花香正好,一时名贵五羊城”。他不但自己爱兰,还十分关心祖国兰艺事业,积极提倡建立兰圃,并为各地兰圃题写匾额,杭州花圃里的“国香室”、“同赏清芬”、南昌“人民公园”、“兰室”、上海植物园里的“兰室”、福州鼓山的“兰花圃”、广州越秀公园的“兰圃”等,都出自朱德之手。“幽兰叶秀乔木下,仍自盘根众草傍。纵使无人见欣赏,依然得地自含芳”。朱德这首《咏兰》诗,更道出了他对兰花情有独钟。
老一辈**家董必武喜爱兰花,主要也是爱兰花孤高芳洁的美好品德,曾写过这样的颂词:“兰有四清:气清、色清、神清、韵清”,所谓清,即指兰之高洁而言。现代文化名人*适喜欢兰花。安徽绩溪*适故居内有12扇落地隔门扇,上有同邑黑模雕刻大师*国宾手刻的阴刻兰花图,图上还有题诗:“珍重韶华惜寸阴,入山仔细为君寻。兰花岂肯依人媚,何幸今朝遇赏音”,这些使幼小的*适耳儒目染了兰花木刻之美。*适第一次种兰花,是1921年夏天种在北京后门里钟鼓寺的四合院住所里,不久,他写下有名的《希望》小诗:“找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好。一日望三回,望到花时过;急坏看花人,花苞无一个。眼见秋天到,移花供在家,明年春风回,祝汝满盆花。”如今,这首诗被谱成《兰花草》歌曲,广为传唱。
张学良将军酷爱兰花,从1947年到台湾后,(在失去自由的情况下)隐居养兰,他曾自嘲地说,我是过着“美人名花两相欢”的生活,美人应指赵四小姐,名花就是兰花。他曾说:“写诗可以言志,难道养花就不能寄情?”每当兰花开放时节,他都要到台北市郊兰园赏兰。有一次,他看中一盆名兰,问价,园主瞧不起他,随口将价值四万的名兰说成两千元,张学良当即买下兰花,园主自知吃亏也无话可说,不过,园主后来知道买兰人是张学良,却又感到名花得名主,十分高兴。张学良晚年以养兰花、读《圣经》度日,他还写有一首富含哲理的咏兰诗:“芳名誉四海,落户到万家。叶立含正气,花妍不浮华。常绿斗严寒,含笑度盛夏。花中真君子,风姿寄高雅。”
I. 一般佩戴的玉都会雕刻成什么图案分别代表什么意义呢
1、兰:兰花为美好、高洁、纯洁、贤德、俊雅之类的象征,因为兰花品质高洁,又有“花中君子”之美称。与桂花一起寓意兰桂齐芳,即子孙优秀的意思。
(9)兰花雕刻图扩展阅读:
其他图案的意义:
莲荷:带有莲荷的图案,寓意出淤泥而不染。如果莲与梅花在一起表示和和美美,如果莲与鲤鱼在一起表示连年有余,如果莲与桂花在一起表示连生贵子,如果是一对莲蓬就表示并蒂同心。
梅花:带有梅花的图案,寓意傲骨长存。因其花开五瓣,也寓意花开五福。
驯鹿:带有鹿的图案,寓意福禄常在。如果鹿与官人在一起表示加官受禄。
喜鹊:带有喜鹊的图案,寓意喜气。两只喜鹊表示双喜,如果喜鹊和獾子在一起表示欢喜,如果喜鹊和豹子在一起表示报喜,如果喜鹊和莲在一起表示喜得连科。
如意:事事如意,万事皆灵(如意原型为灵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