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丽植物
1. 兰花的简介。
兰花属兰科,是单子叶植物,为多年生草本。
2. 兰花有什么象征意义有什么精神内质
兰花象征了一个知识份子的气质,以及一个民族的内敛风华,兰花象征高尚。内很多关于兰容花的诗句如;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
拓展资料
兰花还有民族上的深沉意义。在中国传统四君子梅、兰、竹、菊中,和梅的孤绝、菊的风霜、竹的气节不同,因此对于兰花,中国人可以说有着根深蒂固的民族感情与性格认同。
对于中国人来说,,兰花君子谦谦,温和有礼,有才而不骄,得志而不傲,居于谷而不自卑。飘逸俊芳、绰约多姿的叶片;高洁淡雅、神韵兼备的花朵;纯正幽远、沁人肺腑的香味自古以来受人喜爱。所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养兰、赏兰、绘兰、写兰,一直是人们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被誉为"国香"、"王者香"的中国兰花成了高雅文化的代表。
自古以来人们就把兰花视为高洁、典雅、爱国和坚贞不渝的象征。。兰花风姿素雅,花容端庄,幽香清远,历来作为高尚人格的象征。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 兰花被誉为“花中君子”、“王者之香”。
3. 兰花是什么
春剑在云、贵、川地区均有名品,以川兰名品最名贵。花色有红、黄、白、绿、紫、黑及复色,艳丽耀目,容貌窈窕,风韵高雅,香浓味纯,常为养兰人推崇首选。挑选并要养好春剑以下几点需注意:一、选芽注意形、色春剑易栽培、着花多、瓣型多、花色艳、花浓香,是其主要特点,但其野性较大,不经1~2 年驯化很难从根、芽、叶、壳、筋晕上挑选到理想品种。春剑未出芽一般分为三种:白色芽体、粉红芽尖者,大都是红麻或绿麻花,白色芽休、水晶状芽尖者,及可以是素心、素瓣品种;粉色或乳黄色芽体带浅色筋者,大多数是带纹的黄花、红花。已出土芽按颜色区分:酱紫色芽,壳、筋色深,大多是彩心绿花;红壳绿筋者则基本上是绿麻花;乳黄色芽带淡红筋者,可能是素花;深绿色芽带红筋,大多是红麻花。当然这些说法不一定完全正确,属一孔之见。因下山兰在栽培过程中受地势、气温、植料、日照等诸多方面影响,花颜色乃至形态得出可能发生变化。
二、翻盆注意催芽
春剑因其叶形、芦头、根系、开花时间,其翻盆时间则有必要稍微推迟,特别要看春雨降临的早在清明前后;春雨早、气温低,则可延至谷雨乃至小满之前。值得一提的是:翻盆不要忘记催芽。因稍微推迟翻盆的好处是可以直、观芦头上的已成芽和萌动芽情况,即使芦头未萌芽,只要有潜伏芽,经过“催”也可使其在夏至以前出土。操作方法是:先将兰苗洗并消毒、晾干,再用叶面宝、爱多收或其他植物激素剂(艺草不用此法),用清不对成500~800倍液;放如兰株浸泡1个小时左右,然后晾干上盆:将兰盆“坐”在余下浸泡液中,让植料吸水,最后滤干后放阴处,半月后进入正常管理。此法不但可以基本避免因翻盆不适而造成的焦尖糊叶之虞,而且可以有效地启动潜伏芽,加速新芽和老苗的健壮成长。
三、护芽注意梅雨
长江流域因其气候、地势、环境影响,每年的芒种至小暑前后都会进入梅雨期。春剑因其长势强,阳光充足的地方,已有2~3片新叶出现了,此时最要紧的是防渍、防病害,保护嫩芽。一般用物理手段防雨水进入芽心;修剪枯枝败叶,减少虫害的传播媒体;定期消毒,防止侵害性病毒;控制使用氮肥、多施磷、钾及微量元素,提高兰株的抗病力。
四、养兰注意通风
兰盆要通气,这是任何养兰人都不曾忽视的经验之谈。但养春剑更要注意通风。及时改善忽视的经验之谈。但养春剑更要注意通风。及时改善养兰的通风条件:有对流窗的室内养兰,要使兰架与窗台持平,兰盆坐架后略高于窗口,以保证空气畅通;无对流窗的兰房,在小暑到处暑这段时间,还要定时用微风扇扇风促使室内降温,兰盆通气,治病防害;以院户零星土地栽养,用藤蔓植物遮盖的地栽兰,尤其要注意减少四周物体、树木对空气流通的影响,为兰株创造一个较好的环境,方可保证兰株无病或少病。
五、秋季注意育花
如何使春剑多着花是养兰人苦苦追求的目标。春剑在长江中上游地区从白露到秋分正是它孕育花芽的最佳时段。这期间大气气温一般为9~21℃,南方一带正是多雨季节。此时的春兰花芽已形成,而春剑正在形成之中。此时有四个关键环节要抓住:一是正确理解“秋不干”的含义。兰盆不渍水、不断水条件下的“不干”,为保证花芽在一个适合的温度和湿度状态下茁壮出盆,适当控水有好处。如果秋雨连绵,反而还要适当遮蔽,使兰盆不积水,保护兰根和芦头。否则,不但花芽很难孕育出来,就是已育芽未出土的也会“夭折”。二是巧施催花肥。春剑在盛夏是不宜施肥的。秋季,要促使芽多、壮,还必须施1~2次催花肥。方法是:在白露前后,有意让兰盆偏干一点,使兰株处于“饥渴”状态,然后用浸泡过半年以上的鸡鸭、中药渣、草木灰汁,稀释10~15倍液直接浸盆;浸到淹没芦头处,时间为凌半小时左右(植料必须通气良好);将滤尽水的兰盆置于阴凉、通风的条件之下,盆内干到2/3了,再重部中药渣中有苦味、异味,浸盆后可以撵走进入盆内的虫子害。花芽出土后,正是蟑螂、蛞蝓、蜗牛等害虫慌忙进食以备冬眠的时期。此时,可用乐果、灭害灵等1000倍液喷杀,药液要喷成雾状,不让药水沾上花芽,同时要喷射植料面和兰盆四周。此法半月一次即可。四是让兰株沐浴阳光,室内栽植苗要利用“小阳春”这个时段增加光照,想方设法让花芽接受阳光,增强光合植株的自然抵抗能力。室外栽兰,要尽量疏剪完遮阴物的枝、叶,增加兰株的受光量和受光时间,使花芽健壮,来年提早开花。
六、初注意冰冻
春剑的花芽,在冬季处于休眠时,气温不 能高于5℃。气温达到15~18℃时,花芽开始萌动生长,15~20天即正常抽箭、排铃、开花。如当年气温回升推迟,则开花相对推迟。如休眠期温度超过6℃,则可能使花箭生长提前,一遇“倒春寒”就成了使人丧气的僵花。南方低海拔地区不采取降温措施,而北方又因怕冬冻而将兰盆护于室内,造成温度偏高,这些都会影响春剑开花,可能是春能否开花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初春的低气温固然对春剑的冬眠春化有利,但严厉的霜冻也不可不防,不可不趋利避害。
七、注意疏箭保花
春剑开花,花箭多而长,花瓣大而厚,花香浓而远,消耗营养比墨兰、建兰多。所以为加快春剑的繁殖速度,在花箭长到能确认时,要忍痛疏去多余的花箭。如果得到有一定经济价值的瓣型花、素花及理想的色花,在每箭开到2~3朵花时,就要及时拍照并摘去花箭,目的是减少营养成消耗,保护老苗,促使来年多萌快萌新芽。
八、花后注意施肥
春剑从抽箭到放花,自身宫养消耗很大,而且其后紧接孕育春芽期,此时如不注意施肥,对植株本身和春芽出芽都相当不利。因而,一到放花结束,就要抓住天时、地利补施“产后肥”:在春雨较多、气温偏低的情况下,可用竹签沿盆边打洞,将自制的骨粉(经清水退盐、晾干,烧成半焦)加少量的大炭灰,填入洞内,并予以覆盖,让其经雨水浸泡释放肥效。有条件的,也可直接用复合肥颗粒填入洞里,也有较好的晴日,还可向叶面直接喷放喷施宝、磷酸二氢钾、叶面宝及少量尿素和米醋,以增加营养(对水比例为1:1000);如手头有经腐烂半年以上的油饼水,还可兑成1:15肥水直接浇根,目的是补充植株在孕育花芽、花蕾过程中已经大伤的“元气”,并促使其尽快恢复微型机与省略。这样兰株能健壮生长,录年即可多芽也能再孕花。从附图上看多给兰花的瓣型规整,花色也不差,个人认为应该是传统铭品。价值就另说。养花注重的是心境,价格不重要,自己喜欢就行。
4. 兰花的资料
“梅、兰、竹、菊”在中国被誉为“四君子”,其中兰花象征高洁典雅、质朴版文静,被评为中权国十大名花之一。兰花历来为文人墨客所称颂,“气如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代表了兰花的高洁忠贞。兰花在国人的评价当中是很高的,纯洁爱情、真诚友情都可以用兰花来表示。
兰花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种类最多的是云南、四川和台湾省,南方地区较多,北方地区较少,因为兰花多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的气候环境当中。兰花种类非常多,数不胜数,按生长繁殖方式来分,有三大类:附生兰、腐生兰、地生兰。
附生兰有卡特兰、万代兰、石斛兰等;腐生兰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种类较少,最常见的就是中药天麻。地生兰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兰花,平时家里栽培的也大多是地生兰,地生兰主要有春兰、蕙兰、建兰、寒兰等。
5. 兰花草的有关资料
兰花的种类很多,在自然界分布很广,从热带、温带到高山寒冷地带都有原生兰科植物生K;从沼泽地到不毛的岩石地,从阴暗的深山老林到阳光明媚的草原地也都有兰科植物分布。尽管兰花的生长环境不同,习性有别,种类繁多,但是,作为兰科植物却有其共同的特征。这些共同特征是:国兰文化 第一,兰花种子出芽时都只有1片子叶。
第二,因为兰花是单子叶植物,所以它的花被大都数以3成对,花办3片,萼片3片,中间1个蕊柱。一般我们常见的其它花朵,都有雄蕊和雌蕊同存在1朵花内,而且雄蕊和雌蕊明显分开独立,而兰花则雌雄蕊合体成蕊柱。绝大部分的兰花没有粉状的花粉,只有花粉相结合而成的花粉块。此外,兰花都有1片特别艳丽、形状多样、富于变化的花办,即舌办或称唇办。
第三,兰花的根粗大(0.5一l厘米),根端显著,呈灰白色,少有分叉,具有极强的吸水和贮水的功能,一定程度上又起贮藏养份、支持植株的作用。兰花的根最外层是海绵状表皮,其下有2—15层细胞的根被组织,俗称肉质根。根的内层为中心柱,呈线状,相当强韧。兰花的根内常有兰菌共生,称为内菌根。
第四,兰花没有真正的茎,只有假球茎。有的种类假球茎十分明显,如嘉德丽兰、墨兰等,有的种类几乎没有假球茎,如九华兰、拖鞋兰等。假球茎是附着叶片、花朵和根的重要器官,又是贮藏水份和养份的“仓库”。假球茎亦可以说是兰花的重要特征之一。
第五,兰花的叶的形状依种类不同而各不相同。有的叶片呈棒状,如万代兰中的某些种类;有的叶片肥厚硬革质,如文心兰;有的则薄软而宽大,如银铃虫兰;有的叶片似乎似苋莱叶,如血叶兰。中国兰的叶片又都是披针形带状。国兰文化有的兰花仅只有1—2片叶,甚至无叶片,如天麻。有的兰花则每一植株有十数片叶。尽管兰花叶的形态千姿百态,但兰花的叶片都由上表皮和表皮之间的叶肉组织构成。其叶肉组织不象一般高等植物那样有明显的栅状和海绵状组织。兰花叶片的叶肉组织是由含有叶绿素的细胞组成,排接十分紧密,细胞之间很少有间隙。表皮不含叶绿素,并有角质层起保护作用,下表皮颜色浅,分布有气孔以调节水份蒸散,又可以交换氧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兰花叶片的脉纹又均是平行脉纹。
国兰文化-兰花与艺术编辑本段 兰界常把兰与艺联系在一起,称养兰为艺兰,即把兰养得更富于艺术感之意;称兰的美感为兰艺,即兰之艺术感之意;称兰株、兰叶、兰花向更具美感的方向演变为兰的艺变,国兰文化即变得更具艺术感之意。兰界是这么说,艺术界承不承认这种说法呢?0艺术界给艺术下的定义是:艺术,是人类按照美的规律创造世界,同时也按照美的规律创造自身的实践活动;艺术,又是人类能动地、创造性地实践力生产出来的精神产品;艺术创造的目的,主要是实现它的审美价值,它要满足的是人们心灵的渴求和精神上的需要,它要唤醒的是人们超越美学贫困的自创力。根据这一定义,艺术界把按照美的规律所进行的文学、戏剧、音乐、美术、雕塑、建筑等等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称为艺术实践活动;把进行艺术实践活动所创造出来的文学、戏剧、音乐、美术、雕塑、建筑等等产品,称为艺术品。他们没有把种花这种活动归入艺术实践活动,而是把种花归入农业生产劳动。他们没有把花卉归入作为精神产品的艺术品,而是把花卉归入作为物质产品的农产品。看来,养兰是否是艺术实践活动,兰花是否是艺术品还需要进行一些阐释。 国兰文化-国兰的香气编辑本段 国兰的芳香统称为幽香。不同种类的兰花各自的芳香也不同。如四季兰的芳香较浓,墨兰的香味好似桂花香,春兰的香味最纯正,是幽香的典型,不过有些春兰仅有淡淡的清香国兰文化,有的春兰则无香气。蕙兰数朵齐放,也有香气。兰花的芳香到底有几种类型? 1、幽香:是一种闻而清神爽气,使人十分舒适的芳香。幽香,当门迎客来,入室更芳香。着意闻时不肯香,随风飘逸香无心处。香来沁肺腑,久之不闻香,香与人具化,十分特别,幽香为中国兰独有。 2、清香:也是兰香,然而无法随风传送,这种称为清香。俗称:有香而无气。这种香用手轻拍兰盆或用手掌扇动靠近花朵的空气,其香味仍飘散不出来。只有靠近兰花的花朵时方可闻到芳香。 3、草香:国兰中也有些品种仅仅只有淡淡的清草香,或是一种怪怪的气味,俗称:有气无香。 香是国兰的灵魂。因为王者之香的兰花没有了香是不可思议的。有国香之称的兰花,没有了香味,不能称中国兰。因此,兰花有香固然好,具幽香更好。 国兰文化-起源与历史编辑本段 当今所称的中国兰花——国兰,古代称之为兰蕙。正如北宋黄庭坚(1045一1105年)在《幽芳亭》中对兰花所作的描述:“一干一华而香有余者兰,一干五七华而香不足者蕙”。 我们中国人观赏与培植兰花,比之西方栽培的洋兰要早得多。早在春秋时代的二千四百年前,中国文化先师孔夫子曾说:“芝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他还将兰称之为“王者之香”这句话流传至今,足以证明中国兰花在历史文化上所占的地位。 但有关孔子时代对兰之描述,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春秋时代的卫国在河南北部(今滑县一带),鲁国在山东,孔子在河南北部到山东途中是不可能看到繁茂的野生兰花。因此他所说的芝兰实指菊科的草本植物泽兰。但也有人持有另一看法,认为孔子说的芝兰生幽谷是对当时兰花生态环境十分贴切的描述,而且当时的气候比今天温暖,河南一带还生长竹子,有竹子的山地必有兰花分布。因此,孔子当时路经深林幽谷时见到兰花独茂并不稀奇,他所说的芝兰实为当今所称的兰花。 国兰文化 古代人们起初是以采集野生兰花为主,至于人工栽培兰花,则从宫廷开始。魏晋以后,兰花从宫廷栽培扩大到士大夫阶层的私家园林,并用来点缀庭园,美化环境,正如曹植《秋兰被长坡》一诗中的描写。直至唐代,兰蕙的栽培才发展到一般庭园和花农培植,如唐代大诗人李白写有“幽兰香风远,蕙草流芳根”等诗句。 宋代是中国艺兰史的鼎盛时期,有关兰艺的书籍及描述众多。如宋代罗愿的《尔雅翼》有“兰之叶如莎,首春则发。花甚芳香,大抵生于森林之中,微风过之,其香蔼然达于外,故曰芝兰。江南兰只在春劳,荆楚及闽中者秋夏再芳”之说。南宋的赵时庚于1233年写成的《金漳兰谱》可以说是我国保留至今最早一部研究兰花的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兰花专著。全书分三卷五部分,对紫兰(主要是墨兰)和白兰(即素心建兰)的30多个品种的形态特征作了简述,并论及了兰花的品位。继《金漳兰谱》之后,王贵学又于1247年写成了《王氏兰谱》一书,书中对30余个兰蕙品种作了详细的描述。此外,宋代还有《兰谱奥法》一书,该书以栽培法描述为主,分为分种法、栽花法、安顿浇灌法、浇水法、种花肥泥法、去除蚁虱法和杂法等七个部分。至于吴攒所著的《种艺必用》一书,也对兰花的栽培作了介绍。1256年,陈景沂所著的《全芳备祖》对兰花的记述较为详细,此书全刻本被收藏于日本皇宫厅库,1979年日本将影印本送还我国。在宋代,以兰花为题材进入国画的有如赵孟坚所绘之《春兰图》,已被认为是现存最早的兰花名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内。 明、清两代,兰艺又进入了昌盛时期。随着兰花品种的不断增加,栽培经验的日益丰富,兰花栽培已成为大众观赏之物。此时有关描写兰花的书籍、画册、诗句及印于瓷器及某些工艺品的兰花图案数目较多,如明代张应文之《罗篱斋兰谱》,高濂的《遵生八笺》一书中有关兰的记述。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一书.也对兰花的释名、品类及其用途都有比较完整的论述。清代也涌现了不少艺兰专著,如1865年的《兰蕙同心录》,由浙江嘉兴人许氏所写,他嗜兰成癖,又善画兰,具有丰富的艺兰经验。该书分二卷,卷一讲述栽兰知识,卷二描述了兰花品种的识别和分类方法。全书记载品种57个,并附上由他画的白描图。其它如袁世俊的《兰言述略》,杜文澜的《艺兰四说》,冒襄的《兰言》,朱克柔的《第一香笔记》,屠用宁的《兰蕙镜》,张光照的《兴兰谱略》,岳梁的《养兰说》,汪灏的《广群芳谱》,吴其浚的《植物名实图考》,晚清区金策的《岭海兰言》等,至今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艺兰发展至近代,有1923年出版的《兰蕙小史》,为浙江杭县人吴恩元所写。他以《兰蕙同心录》为蓝本,分三卷对当时的兰花品种和栽培方法作了较全面的介绍,全书共记述浙江兰蕙名品161种,并配有照片和插图多幅,图文并茂,引人入胜。此外,1930年由夏诒彬所著的《种兰法》;1959年杭州姚毓谬、诸友仁合编的《兰花》一书;1963年由成都园林局编写的《四川的兰蕙》;1964年由福建严楚江编著的《厦门兰谱》;1980年由吴应样所著的《兰花》和1991年所著的《中国兰花》两本书,以及香港、台湾所出版介绍国兰的书籍和杂志等等,可以说是近代中国艺兰研究的一大成就。 艺兰发源于中国,外传至日本及朝鲜。现今日本对中国兰花的兴趣甚浓,其历史渊源也是由中国开始。现今日本栽兰已自成体系,发展为号称“东洋兰”的基地。至于朝鲜方面,艺兰也必不可少地成为朝鲜人民崇尚之物,并使兰花成为当今朝鲜人民作为高雅的花卉,陈设于居室、寓所、大堂之中。更为令人称颂的是,他们将兰花作为一种高级的礼品来馈赠。 人为万物之灵.兰为百花之英,愿兰蕙自然进入人们心灵的世界,共同将兰艺这种中华民族的传统的国粹发扬光大,以兰会友,共同进步。
6. 兰花特别美丽,它究竟有多少品种呢
万代兰是典型的附生兰和植物、一轴类的洋兰,有明显的茎和饥荒。世界上种植多,最受欢迎的洋兰之一。
多兰有的便宜,有的贵。你觉得这种东西怎么样?在我国都是用来做中药的,它有假鳞茎,开花需要安静的修养,常年保持湿润,养得还不错,最需要阳光,要保持温暖的温度。
这种附生兰花有一两个常绿的叶子,花形状相似,但通常有小而窄的花瓣。生长需要充足明亮的光线,开花时要减少水分。
钻喙兰的植物有发达肥大的饥荒,枝叶经常下垂,花白色,紫色斑点浓密。
小昌兰香气浓郁,姿态优雅,色彩鲜艳,非常受欢迎,经常在切花中见到。
卡特兰是园艺杂交种,是世界上最有名的兰花之一。花大而美丽,色泽鲜艳,丰富。品种数千个以上,颜色有白色、黄色、绿色、红色、紫色等。
这种附生兰花的花很大,颜色很鲜艳,花期只持续几天。花草在旁边生长,所以要用篮子养殖。
7. 兰花有几多种,有图片介绍吗
兰的种类有属,15000种,广布于全球热带和温带地区。我国约有150属1000种,我国各地尤以西南和台湾为盛。
我国传统栽培的地生兰花统称“中国兰”。以开花时间可分为春、夏、秋、冬四大类。有些兰花虽然很香但花葶太短,不见芳容;有的花大不香,较好的品种主要有7种:
①
春兰:主要产于江苏、浙江。叶片细而多弯,花葶单一,必须有低于10℃的春化条件才能开花。
7种兰花中,各种兰花都有矮种、奇叶、奇花、瓣形花、蝶形花、异态花、复色花,素心花、彩心花等小分类。
按生活习性,兰花可分地生兰和气生兰.腐生兰三大类。中国兰花属地生兰,
洋兰属气生兰。兰花是珍贵的观赏植物。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有七百多个属、二万多个种,每年还发现和培养出不少新品种。在植物分类学上,中国兰花属单子叶多年生兰科植物。中国兰花主要为春兰、蕙兰、建兰、寒兰、墨兰五大类,有上千种园艺品种。虽然其原生种和栽培品种极为丰富,但基本形态多数是大同小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