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樱梅茶花 » 樱花三月下扬州

樱花三月下扬州

发布时间: 2022-01-24 19:46:33

1. 烟花三月下扬州 什么意思

老朋友在西面的黄鹤楼与我辞别,在三月份烟雾迷漫、繁花似锦的春天去扬州。孤船的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天边流去。全诗翻译

2. 烟花三月下扬州,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三月要去扬州

烟花三月下扬州的意思是:三月的时候,正是烟柳、琼花开放的时候,要去扬州游览观赏。因为扬州的春季,三月的柳树、琼花正是开放待赏,交友时节。



之所以三月要去扬州,这是因为作者李白得知孟浩然三月份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这首诗就是二人相会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送别时写下的。


古诗里的春天总是最美好的,万物苏醒,春光明媚,什么都是刚刚开始的,什么都是希望满怀的。在这个春天里,应该到扬州去看一看,这个时候正是那里最美的时候。那里的天气,那里的烟柳,那里的琼花,都带着浓浓的春的气息。

3. 烟花三月下扬州中的烟花三月的意思

您好,扬州百问 知道团队为您解答!
扬州的三月这里指的是农历三月,扬州自古多垂柳,那时正是柳絮纷纷如似烟,繁花盛开似景来的大好时光,烟花指的就是柳絮,扬州别的不多,多的就是垂柳,这个季节街头巷尾都笼罩在如烟的柳絮中,同时也暗指古代扬州是个烟花风尘之地。你如果三月来扬州的话,你就会知道为什么说柳絮是烟花了,那时柳絮纷飞时,满扬州城都笼罩在一片雾蒙蒙的柳絮中,河面上湖面上都飘着一层厚厚的绒毛状的柳絮,你只有身处此刻才能领悟到古人诗中的意义。

4. 为什么烟花三月下扬州

因为三月的扬州,柳树、琼花正是开放时节。

出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作者】李白【朝代】唐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白话释义:

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4)樱花三月下扬州扩展阅读


写作背景:

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名篇之一。这是一首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一代名胜黄鹤楼;二句写送别的时间与去向:“烟花三月”的春色和东南形胜的“扬州”;三、四句,写送别的场景:目送孤帆远去;只留一江春水。

诗作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此诗虽为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辞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

本诗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友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在漫游和飘泊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足迹遍布中原内外,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

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李白东游归来,至湖北安陆,年已二十七岁。他在安陆住了有十年之久,不过很多时候都是以诗酒会友,在外游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酒隐安陆,蹉跎十年”。

也就是寓居安陆期间,李白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

孟浩然对李白非常赞赏,两人很快成了挚友。开元十八年(730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

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送别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长安元年(701年),李白,字太白。其生地今一般认为是唐剑南道绵州(巴西郡)昌隆(后避玄宗讳改为昌明)青莲乡。

祖籍为甘肃天水。其家世、家族皆不详。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按照这个说法李白与李唐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辈族弟。亦有说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

神龙元年(705年), 十一月,武则天去世。李白五岁。发蒙读书始于是年。《上安州裴长史书》云:“五岁诵六甲。”六甲,唐代的小学识字课本,长史,州之次官。

开元三年(715年),李白十五岁。已有诗赋多首,并得到一些社会名流的推崇与奖掖,开始从事社会干谒活动。亦开始接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好剑术,喜任侠。是年岑参生。

开元六年(718年),李白十八岁。隐居戴天大匡山(在今四川省江油县内)读书。往来于旁郡,先后出游江油、剑阁、梓州(州治在今四川省境内)等地,增长了不少阅历与见识。

5. “烟花三月下扬州”是什么意思

烟花三月下扬州的意思是:在鲜花烂漫的三月他要去往扬州。

出自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名篇之一《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是一首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诗作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

原文: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译文:

老朋友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鲜花烂漫的三月去往扬州。

孤帆的影子远去,在碧空中消逝,只看见浩浩荡荡的长江向天边流去。

(5)樱花三月下扬州扩展阅读

一、创作背景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李白东游归来,至湖北安陆,年已二十七岁。他在安陆住了有十年之久,不过很多时候都是以诗酒会友,在外游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酒隐安陆,蹉跎十年”。

也就是寓居安陆期间,李白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开元十八年(730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送别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作品鉴赏

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在诗歌的用韵上,诗人也颇具匠心地选择了“楼”“州”“流”三个声调悠扬的韵脚,吟诵起来余音袅袅。这与孤帆远去、江流天际的景象以及诗人目送神驰、情意绵绵的神态十分吻合。再加上语言清丽自然,意境雄浑开阔,这首诗真是令人越读越爱,百读不厌,无怪乎千古传颂。

6. 烟花三月下扬州全诗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一、译文

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二、出处

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6)樱花三月下扬州扩展阅读:

这是一首送别诗。孟浩然从湖北到广陵去,李白在黄鹤楼给他送行,作了这首诗时间应当在李白出蜀漫游以后。

李白从27岁到35岁的将近十年之间,虽然也到处漫游,但却比较固定的居住在今湖北安陆境外,这时,他认识了当时著名的诗人孟浩然,孟浩然比他大11岁,本是襄阳(今属湖北省)人,隐居鹿山门,常在吴、越、湘、闽等地漫游。这时他正想出游吴、越一带,两位大诗人在黄鹤楼分别,留下著名诗篇。

7. 樱花三月下扬州,指的是扬州的什么地方

广陵 就是扬州 诗中的扬州就是扬州 不是成都

8. 樱花三月下扬州的下一句是什么

没有这句话,原句全诗为: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译文:

旧友告别了黄鹤楼向东而去,在烟花如织的三月漂向扬州。

帆影渐消失于水天相连之处,只见滚滚长江水在天边奔流。

作者:唐·李白

(8)樱花三月下扬州扩展阅读:

这是一首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一代名胜黄鹤楼;二句写送别的时间与去向:“烟花三月”的春色和东南形胜的“扬州”;三、四句,写送别的场景:目送孤帆远去;只留一江春水。

诗作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此诗虽为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辞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

这一场极富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对李白来说,又是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被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将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将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

9. 烟花三月下扬州的下是什么意思

扬州,在长江中下游,古代政治中心在中上游那段。古人来扬州走水路,顺流而下,就有了“下扬州”之说。
所以简单回答,就是“来,到,去”的意思。

热点内容
丁香排骨 发布:2025-07-24 11:26:52 浏览:670
室内盆栽香花 发布:2025-07-24 11:26:50 浏览:498
牡丹带刺吗 发布:2025-07-24 11:16:42 浏览:784
情人节送牙刷什么意思 发布:2025-07-24 11:16:30 浏览:399
紫丁香家养 发布:2025-07-24 11:15:55 浏览:269
一朵朵组词 发布:2025-07-24 11:15:42 浏览:738
七夕东湖 发布:2025-07-24 11:11:37 浏览:42
小野百合籽 发布:2025-07-24 10:56:47 浏览:616
核雕兰花 发布:2025-07-24 10:39:10 浏览:87
庆人间七夕 发布:2025-07-24 10:38:29 浏览: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