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无染
① 唯有荷花不染尘是那一首诗里的句子
吾爱童子身,莲花不染尘。骂之唯解笑,打亦不生嗔。对境心常定,逢人语自新。可慨年既长,物欲蔽天真’。
② 描写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诗句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出自宋·周敦颐《爱莲说》,意思是说,我则唯独爱莲花,莲花从污泥中生长出来,却不被沾染污秽。
2、素蘤多蒙别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
出自唐·陆龟蒙《白莲》,意思是说,素雅之花常常要被艳花欺,白莲花总应生长在瑶池里。月儿明风儿清花儿要凋谢,只有恨却无情谁人了解你?
3、青春花姊不同时。凄凉生较迟。艳妆临水最相宜。风来吹绣漪。
出自宋·吴文英《醉桃源·芙蓉》,意思是说,荷花与百花开花于不同的时间,荷花因开花太迟而孤寂异常。荷花红装绿裳摇曳在碧水边是最合适的,风吹荷花,使水中的倒影也在摇曳起舞,水面上形成了彩色的涟漪。
(2)荷花无染扩展阅读:
《爱莲说》赏析:
《爱莲说》具有“说”这一文体的共同特点,即托物言志。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其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
同时,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在文中几次以菊、牡丹衬托莲之美;还把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使“爱莲”之一主题得以加深,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三种形象的对比,起到了突出中心,加深立意的作用,手法可谓高明之极。而且,文章以一个“爱”字贯通全文,使得文章结构严谨。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出淤泥而不染
网络-白莲
网络-醉桃源·芙蓉
③ 成语荷花出污泥不染还是荷花出淤泥不染
是出淤泥而不染,常用于形容荷花。
淤泥:水底的污泥;染:沾。生长在淤泥中,而不被污泥所污染。出处:宋·周敦颐《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④ “淡如秋菊无妙瘦,清似莲花不染尘”是什么意思
“淡如秋菊无妙瘦,清似莲花不染尘”意思是:像菊花一样清新回、淡雅,像莲花“出淤泥而不答染,濯清涟而不妖”一样的高洁。
⑤ “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是一首古诗吗
⑥ 莫道荷花不染尘是谁的诗词
作者;无名氏。
全诗为:
无名氏,荷花诗。
莫道荷花不染尘,无土无肥难生根内。
花鲜只缘污泥厚,叶圆全凭容植根深。
这首诗很有修行的味道,可惜,两个花,两个根,两个无字,成为败笔。下面改了三个字:
莫道莲荷不染尘,
无土少肥难生根。
花鲜只缘污泥厚,
叶圆全凭藕植深。
(6)荷花无染扩展阅读:
无名氏指姓名不可考的人。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茶汤》:“ 宋 无名氏《南窗纪谈》云:‘客至则设茶,欲去则设汤。’”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五:“ 宋 无名氏《九张机》,自是逐臣弃妇之词,凄婉绵丽,绝妙古乐府也。”
鲁迅《南腔北调集·经验》:“人们大抵已经知道,一切文物,都是历来的无名氏所逐渐的造成。”
梁代萧统(501-531)编《文选》 (中华书局1977年版)。《行行重行行》为无名氏所写。
201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新版署名“曹雪芹著、无名氏续”,标志着“高鹗续书说”已经被抛弃。
⑦ “淡如秋菊何妨瘦,清似莲花不染尘”出自哪里原话是这样说的吗请高手指点。
作者姚步瀛,这抄是他为官署题写的对联。原话是淡如秋菊无妨瘦,清似莲花不染尘。
意思是如菊花一样淡雅,像莲花一样高洁,用来形容人的品格操守。呕心勤政万次少,贪赃枉法半回多。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立公心树公德做公仆廉洁奉公,察民情解民忧顺民意勤政为民智者为官,替国分忧,为民解难,鞠躬尽瘁,一生尽得平安。
(7)荷花无染扩展阅读:
“菊花如志士,过时有余香。”(宋·陆游《晚菊》)上联以秋菊明志,警策自己淡泊名利,宁静处世。时值秋天,草木凋零,山寒水瘦,唯独菊花“不随众草出,能后百花荣。”(明·李梦阳《菊花》)傲霜临风,竞放吐艳,姿容万千,清香阵阵。
正如南宋诗人陆游所咏:“菊花如端人,独立凌冰霜。……纷纷零落中,见此数枝黄,高情守幽贞,大节凛介刚”(《陶渊明云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盖以菊配松也余读而感之因赋此诗》)。
作为中华优良传统文化的核心要素之一,廉洁是“清风两袖朝天去,不带江南一寸棉”的优秀品质,是“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崇高精神,更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
⑧ 荷花短文,出污泥而不染是什么意思
出淤泥而不染,常用于形容荷花。淤泥:水底的污泥;染:沾。
出淤泥而回不染本意为生长答在淤泥中,而不被污泥所污染;寓意为比喻从污俗的环境中走出来,却能保持纯真的品质而不沾染坏习气。出处为宋·周敦颐《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一句。
《爱莲说》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