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秋油
❶ 全国有哪些特色小吃!要容易做的,要好吃的!
杜广兴板鸭
安徽省五河县城效乡西坝村养鸭专业户杜广兴把自养肥嫩鸭加工成板鸭。
原料配方:鸭(28千克)14只,粗盐500克,茴香1克,生姜、八角、葱适量
制作方法:
1.选鸭:选健康无病,肌肉丰满,脂肪均匀适度,胸骨不显露,体重1.5~2.5千克的肥嫩新鸭,宰杀前20小时将鸭停食,仅喂清水。
2.屠宰:采用口腔宰杀法。先将鸭翅反剪,然后左手捏开鸭嘴,右手将尖刀刺入鸭子口腔的耳后方位至延胸部分,右手随即提起鸭子双脚,血即从口腔流出,这种方法较颈部宰杀法易除羽毛。
3.烫鸭:鸭宰杀后,立即用70~80℃(老鸭用80~90℃)热水浸烫,并用棍棒搅动几分钟,使鸭体全部浸透,随即拔净羽毛和除去皮肤污物,切断腕关节和脚爪,在右翅下方开一个长6~7厘米的切口,从切口拉出气管,再用食指和中指挖出内脏,剜去肛门,用清水洗净后放在冷水中浸泡4~5小时,漂去体内血液(浸泡的血水流下供复卤水使用),用钩挂下腭,沥干水分。
4.压扁鸭体:把沥干水的屠体放在桌上背朝下,头朝怀里,双掌叠起放在胸骨部用刀下压,压扁胸部前面的人字骨,使鸭体呈长方形即成鸭坯。
5.腌制:盐和茴香炒干磨细,混合均匀按鸭体重逐只配料。先以3/4的盐料从左翅下开口处放入体内,充分涂抹,使其在胸腹腔散布均匀,其余1/4的盐均匀揉搓在皮肤上,并在切口和嘴里撒些盐,擦盐后将鸭依次叠入缸中,经12小时进行翻缸一次,随即把鸭体内渗出的盐卤放出,再一层层重新放回缸里,翻缸时把上面的鸭依次翻入缸底,经8小时再作第二次放卤,清除鸭体内剩余血水。
6.复腌:把腌过的鸭放在另制的卤水中复卤(卤水,用鸭子去内脏后浸泡的血水配盐制成的称新卤,腌制后的卤水称老卤)。每50千克新卤加盐30千克,每50千克老卤加盐25千克,以老卤为优,煮沸,撇去卤面的血沫泥污,倒入缸内冷却,加入拍扁的生姜25克、八角12.5克、葱100克,使卤水清澈微香。每缸盐卤每次腌板鸭30只左右,可连续腌5~6批,当卤色变成淡红色时,则应烧卤后继续使用,若盐分不足,可适当加盐,以保持波美22~25度为宜。复卤时将鸭子放在卤缸中,但不要压得过分紧实,用竹篾盖子盖住,放上一些石块,使鸭体全部浸没在卤水中,复卤约24小时出缸,放出腹中卤水,将鸭子放在案板上压扁胸骨,然后将鸭头朝下,尾部向上呈直立状,沿缸边一个挨一个叠好,经2~4天取出。
7.晾干:用清洁布擦净鸭身,再次按平胸部,挂在阴凉通风处晾干,然后移入通风室挂晾,晾干后再次排整做型,风干两周后即为板鸭。
八公山雪月银球
制法:取豆腐375克,用刀塌成细泥;水发蹄筋切成细末,再取虾仁、鱼肉鸡脯肉各125克,分别排斩成细茸泥,放豆腐泥内,加入葱姜汁、绍酒、盐、味精拌匀,挤成球形滚上蹄筋末;取1只盘,抹上猪油,将蹄筋末放盘内,上笼蒸熟取下待用。再将剩余的豆腐、虾仁、鸡脯肉、鱼肉、香菇、蘑菇、笋分别切成小方丁。炒锅放入熟猪油,烧至四成热时,将小方丁下锅煸炒,加入盐、味精、白糖、绍酒翻炒几下,成馅心,装碗备用。将鸡蛋清抽打成雪花状,加味精、盐少许,搅拌成泡沫糊;取1只大平盘,把调好的泡沫糊先用一半抹在盘边四周,然后把炒好的馅心放在围成一圈的泡沫糊上,再将另一半泡沫糊抹在馅心上,做成一个雪白的“空心月亮”,再用火腿末和香菜叶点缀成几朵花草,最后把豆腐蹄筋球堆放在“雪月”中间、勾入流水芡浇上即成。
特点:色雪白,如空中月亮,豆腐似银球,清爽适口。
八公山豆腐
豆腐起源于安徽的淮南地区,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豆腐中质量最好的数淮南八公山一带,叫做“八公山豆腐”。这种豆腐采用纯黄豆作原料,加八公山的泉水精制而成。当地农民制作豆腐的技艺世代相传,很多人都掌握了一套好手艺,做出的豆腐细、白、鲜、嫩,深受群众欢迎
甜酒酿
甜酒酿系用上等糯米酿制而成,在黄山市城区或集镇的街头巷尾,常可以看见有人挑担子叫卖。担子两头是两只石鼓形的竹篮,竹篮上的盖子中间镶着玻璃,玻璃下面放着一碗碗米酒酿。那米酒酿中间还有一个凹坑,里面溢满了甜酒汁。
甜酒酿的做法很讲究,吃法也分为两种。凉吃:在炎炎夏日吃上一碗,自是五腑透凉;热吃:则在冬天将酒酿与金丝琥珀蜜枣或鸡蛋一起煮沸,吃起来又香又甜,令人寒意顿消。
曹操鸡
“曹操鸡”是始创于三国时期的安徽合肥传统名菜。此菜系经宰杀整型、涂蜜油炸后,再经配料卤煮入味,直焖至酥烂,肉骨脱离。出锅成品色泽红润,香气浓郁,皮脆油亮,造型美观。吃时抖腿掉肉,骨酥肉烂,滋味特美,且食后余香满口。因而,以其独具一格风味,受到来合肥旅游的中外食客好评,曾留言赞美:“名不虚传,堪称一绝”。
相传三国时期,合肥因地处吴头楚尾,为兵家必争之地。在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统一北方后,从都城洛阳率领83万大军南下征伐孙吴(即历史上著名的赤壁大战),行至庐州(今安徽合肥)时,曾在教弩台前日夜操练人马。曹操因军政事务繁忙,操劳过度,头痛病发作,卧床不起。行军膳房厨师遵照医嘱,选用当地仔鸡配以中药、好酒、精心烹制成药膳鸡。曹操食后感到味精美十分喜爱,随之病渐愈,身体很快康复,尔后每进餐必常食此鸡。由此,后人传于世,“曹操鸡”声名不胫而走。于是这道菜便在合肥流传至今。 现今“曹操鸡”这道美肴,尤以合肥逍遥酒家烹制最为出名,仍以当地优质仔鸡为本,并配以曹操家乡——安徽毫州出产的古井贡酒与天麻、杜仲、香菇、冬笋及花椒、大料、桂皮、茴香、葱姜等18种开胃健身的辅料制成。营养丰富,具有食疗健体之功,声誉日高,更加名闻遐迩
蟹黄汤包
有葱油、萝卜丝、糖醋等馅心,以葱油酥饼最受欢迎。系油酥面抹猪油葱花油泥作饼,涂饴糖,沾芝麻,烤成。呈蟹壳黄色,酥脆咸香。已有近80年制作历史。
芜湖瓜子
芜湖市被人们称为“瓜子城”,瓜子种类繁多,其中最有名的数“傻子瓜子”。这种瓜子采苏州、上海、南京、无锡等地众家之长,熔南北口味于一炉,炒制方法因季节而不同,深受消费者欢迎。此外,以奶油味为主的“迎春瓜子”也同样赢得南北各地的顾客好评。
无为送灶粑粑
过去,安徽无为县刘家渡一带民间则以制作米粑粑作为送“灶神”的祭品。每当腊月23号这一天,家家都做送灶粑粑。一般上午准备米粉、馅心等原料,下午加工成型,傍晚煎烤。煎烤好的第一锅粑粑则首先用来祭灶。
制法:
1、将籼米和糯米按比例混合,淘洗净,沥干,磨成细粉(越细越好)。
2、将萝卜洗净,剁成碎末,再上笼蒸熟或煮熟,挤出水分。
3、把肥瘦兼顾的猪肉剁成肉末,放锅内加酱油煸一下,再顺序加入萝卜末、食盐、葱姜蒜末、水淀粉、胡椒粉、香油、味精(如有鸡汤加入更好)等,边加边翻炒至熟。这里特别需要说明的是:萝卜馅所用的调料内一定要有胡椒粉,方能保证成品具有萝卜和胡椒粉独特的香味。
4、将米粉加热水和制成面团(亦可将米粉入锅小火翻炒至半熟,再趁热加水,和成面团),分剂后,用手工捏成面皮,放上馅料,包成扁圆形的粑粑坯。
5、把包好的粑粑坯入铁锅内煎烤,入锅前先在烧热的锅内壁上涂上一层食用油(如用平底锅,效果更好),放好粑粑坯后,盖上锅盖,用中火煎烤至用轻微的油烟气从锅盖边冒出时,打开锅盖,往粑粑上均匀地洒点清水,加盖后再煎烤。如此反复洒2-3次水后,即可出锅。
特点:
送灶粑粑贴锅的一面色泽金黄,脆而不焦,酥香味美;不贴锅面,光滑油润,软而不粘;馅心多汁,鲜咸味美,清香可口。送灶粑粑的馅料多变,除萝卜肉馅外,还常有“咸菜肉馅”、“芹芽炒肉丝馅”、“白糖馅”、“桂花糖馅”、“芝麻糖馅”、“辣味馅”等风味品种。
江毛水饺
面粉作皮,以瘦猪肉拌山芋粉、虾米、冬菇作馅,包之而成,实为馄饨。皮薄如纸,馅若珍珠,肉嫩汤清,滋味鲜美。已有80余年制作历史。
凤阳酿豆腐
“凤阳酿豆腐”是安徽沿海地区的传统名肴。
据凤阳当地传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在凤阳,他年幼时家境贫寒,靠乞讨度日。一,朱元璋在凤阳城内的黄家小饭店里讨得一碗酿豆腐,吃后深感滋味极佳。以后,他便经常去这家饭店乞讨酿豆腐。后来他穿上龙袍做了皇帝,便下令将凤阳城内那家黄家小饭店的厨师召进了皇宫,专门为他烹制“凤阳酿豆腐”,成了他御膳房的厨师。从此,这个菜身价百倍,成了明朝宫廷筵席上的一道名菜,并得到一个“朱洪武(1368年朱元璋称帝年号“洪武”)豆腐”的雅号驰名于世,一直流传至今。
今天的“凤阳酿豆腐”是用嫩豆腐为原料切成片,夹入猪肉末、虾仁末等,裹上鸡蛋粉糊下油锅炸至金黄色,再用糖醋勾上芡汁即成,具有色泽奶黄,外脆里嫩,酸甜可口等特色。
混汤酒酿元宵
以糯米粉面,内包芝麻糖、五仁、豆沙、山楂4种馅心制成元宵;另用蜂蜜、白糖、酒酿、糖桂花及糖色等煮成樱桃色混汤,放元宵共食。质地柔粘,馅心味美,汤甜味鲜,并有酒酿、桂花香味。创始于1930年
梅干月饼
其表皮是油酥皮,用上等面粉与素油搅拌加工制成,饼焰采用野菜(苦板菜),经过腌制加工,拌以新鲜猪板油和白糖而成。制成的月饼与广式和苏式月饼不同,其味清香,酥软可口,甜而不腻,营养丰富,素有盛名。
徽州饼
原料配方:上白面粉500克黑枣500克白糖150克猪油250克面酥适量麻油少许
制作方法:
1.将面粉倒入面盆,先加入适量开水烫成雪花状,再逐渐加入冷水揉至起劲而有拉力时,将面拉成长条,包入面酥再次揉均匀后,摘成若干个面剂放好。面酥是面粉中掺生油(或猪油)反复搓匀即成。
2.将黑枣蒸烂,去皮核压成泥,用猪油加白糖炒干稠,即成枣泥馅。
3.将摘好的面剂一个个压成皮子,用每个皮子包入适量枣泥馅,再擀成直径3厘米左右的生圆饼。
4.将平底锅放火上,先抹上一层水,再放上生圆饼,反复转翻,每翻一次,抹一次麻油,约15分钟即成。
产品特点:金黄色,扁圆形,外皮透明,香甜味美。
五城茶干
五城茶干是品茗之佐餐,下酒之佳肴,其味美爽口,老幼皆宜。过去因手工制作,市面上出售不多,现在休宁县粮油食品总公司下属厂采用先进技术,成批生产“龙湾牌五城茶干”。
庐江小红头
“小红头”是庐江很受群众欢迎的一种点心,至今已有250余年的历史。
原料配方:
精白面粉5千克酵面250克金桔饼50克青梅50克核桃仁150克糖桂花150克碱25克精盐30克绵白糖4.250千克猪板油500克食用红色素少许
制作方法:
1.将面粉2.75千克倒在面板上,加入酵面和清水1.6千克拌匀揉透,盖上湿布,使其发好后加碱揉匀,做成大馍,用刀切碎。
2.将板油(或肥膘)去膜,切成碎丁,与大馍屑拌和再绞细,加入绵白糖、青梅、核桃仁、金桔饼、糖桂花拌成馅心。
3.另用面粉2.25千克、加温水0.95千克、盐拌匀揉透,搓成长条,切成每个重约24克的面剂。在面板上撒豆粉作扑面,上放面剂,一个个按成扁圆形,再擀成直径6厘米荷叶边椭圆形的皮子,放在盆内,盖上湿布。然后用一张皮子包上8.5克的馅心,封口包成石榴花形,每个高约2.8厘米。在每个顶端点上食用红色素,上笼屉摆整齐,用大火蒸约7分钟可熟,取出轻轻地翻倒在面板上,并把它扶正,避免冷却后变形即成。
产品特点:面皮酥香,馅心肥甜,爽而不腻,宜适老人、小孩作早点。
一品玉带糕
玉带糕是安徽省名特产品,做工讲究,质量上乘。清朝乾隆年间,一品玉带糕作为贡品,乾隆皇帝品尝后啧啧称赞,御封为“一品玉带”,此后声名远扬。玉带糕以冰糖、桃仁、红梅、青梅、桂花、莲子、桔饼、米粉、麻油为原料,经科学方法,采用传统工艺精制而成。黄色的核桃似黄金,绿色的青梅似翡翠,莲子和桔饼如同珍珠玛瑙;四周有米粉镶成的白边,酷象一条玉带。玉带糕不仅香甜可口,而且具有滋阴强身、润肠益气、清炎健胃、生津润肺等功能。
“杜”字虾米豆腐干
万安“杜”字虾米豆腐干,颇负盛名。
杜家豆腐店的虾米豆腐干,以用料独特,制作精细,配方讲究,色香味俱佳而著称。
制作方法:一是选用一年内粒粒饱满的新黄豆为主要原料,筛去杂质;二是选用优质小虾米,除杂质后用水炖开,逐块包进;三是用大茴、小茴、桂皮、花椒等佐料拌入黄豆内同磨;四是选用未加糖色的“三伏秋油”(酱油),加添适量虾米汁、冰糖、茴香、桂皮等佐料,同入卤锅。
制成的虾米豆腐干,颜色淡褐,光洁细腻,香味浓郁,鲜美可口,有韧性,折叠不开裂,压榨紧结,刀劈不散碎。可切成细丝或薄片,撕开可见细密纹理,内有虾米一只。既可佐酒下茶,又可作菜肴的配料,当作零吃小食也别有风味。
无为兰花萝卜
兰花萝卜是安徽省无为县酱品厂腌渍酱制萝卜的传统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制作方法:
1.腌制:采用一次重量盐的腌制法,即每100千克鲜萝卜头,腌渍时加食盐15千克,方法是利用水泥池或大缸,将洗净泥土的萝卜倒进一层,并撒一层盐,第一次用盐量按每100千克鲜萝卜用10千克。以后每隔2~3天翻缸一次,共翻缸5~6次,每次翻缸均加撒一些食盐,共加撒食盐5千克。每次翻缸剩下的卤水澄清后仍倒入池(缸)内。最上面用大石头压紧,池(缸)内保持浸没盐水10~15厘米深。经过10~15天的腌渍,萝卜头的外观有明显的变化,有弹性,呈玉白色。
2.切花:经过腌渍的萝卜头,随时可取出加工。先用清水洗一遍,再放入清水中浸泡24小时,目的是退卤减少盐分,然后用锋利菜刀将萝卜头直切一刀,成几乎相等的两瓣木梳背形,再在这两瓣木梳背形上交叉斜刀切划,形成交叉的菱形花纹,用手拉长后即成兰花状,故名“兰花萝卜”。
3.酱制:切划好的兰花萝卜瓣,可投入甜酱缸内进行酱制。酱内可加入糖、八角、五香等配料少许。一般在酱缸内浸泡3~5天即为成品。每100千克鲜萝卜可加工出兰花萝卜65~70千克。
产品特点:具有鲜、咸、脆、嫩等特点,色、香、味、形俱佳。
凤尾三球
作法:豆腐塌成泥,鱼肉剁成细泥,二泥合在一起加精盐、味精、绍酒、白糖、干淀粉,搅匀在豆腐泥。取10片大小均匀的菜叶,取8克菜叶切成细末,其余菜叶挤成青菜汁。鸡蛋磕开,蛋清、蛋黄分别放。大青虾去头壳,每个虾撒上干淀粉砸成片,放在10片菜叶上,每个虾片上抹豆腐泥一层,虾尾撒青菜末,前面撒火腿末,再蒸熟备用。将豆腐泥分成3份,1份加蛋清,1份加蛋黄,另1份加青菜汁,搅匀全挤成小球形,入水氽成三色豆腐球。将白色球放大盘中间,两旁放黄、绿二色球,四周码上形似凤尾的豆腐,再将锅中加鸡汤、盐、味精、湿淀粉调稀匀,成流水芡,浇在盘中即成。
特点:形似凤尾,色美味鲜。
绩溪菜糕
制法:先将糯米放在水中浸透,然后在乡间的水碓或石臼上捣碎,再用细细的铜细筛筛出,加工成米粉,晒干贮藏起来。食时将糯米粉盛放在木盆内,加入适量水和微量酒酿,然后搅拌成浆糊状,让其发酵,并保持一定的温度。
当糯米粉糊发酵成蜂窝状时,遂按甜、咸两种蒸糕味道配料。甜蒸糕在糯米粉糊内拌入若干白糖、小红枣及红绿丝即可;咸蒸糕则将事先炒熟的豇豆干丁、豆腐干丁和瘦猪肉丁拌入糯米糊中。配好料倒入蒸笼内,厚度均约一公分。
蒸糕时,将蒸笼一层一层地叠放在锅内,盖好锅盖后,温火先烧四五分钟,旋即转旺火烧十来分钟,等锅内蒸气上顶数分钟后,再用温火烧若干分钟。当锅内散发出特有的香味时,蒸糕便成了。
苞芦松
苞芦松是著名零食性小吃。用山区的山苞芦为主原料制成。
山苞芦为山上种植的一种玉米,生长期约140天,其味甜清,营养成份高。将山玉米磨成细粉,经细粉箩筛去皮层,和水搅拌煮成糊状,经冷却凝固再用特制的弓刨成薄片,然后将薄片置于竹匾上晒干即成。食用时,将薄片投入滚油中炸,薄片舒展膨胀上浮即可捞起。
苞芦松清香松脆,宜作茶食及佐餐食品。
葛粉圆子
徽州山区盛产葛根,性凉味甜。葛根榨洗出粉名葛粉,又名山粉,徽州民间常用以制作点心类食品。
葛粉圆子是将猪肥膘、白糖等做成圆球状馅心,先滚上一层葛粉,如此三四次,然后上笼,蒸至外皮呈黑色发亮并有小泡时即成。此圆子质地柔韧有劲,味香甜,有清心明目之效。
秤管糖
徽州糕点名。这是一种有特色的饴糖制品,其形状象一根根切断了的大秤管,故称之为“秤管糖”。
秤管糖用饴糖裹着白芝麻或黑芝麻,里面有一个白色的糖心,糖心是白糖拌以芝麻粉、米粉做成的。如将其搓捏得更细(如钢笔筒)即成“一品香”。其特点是松脆,不粘牙,甜香适口,老少皆宜。
咸鸭烧黄豆
合肥也让粤菜、湘菜霸占了,还有蜀王火锅,开了几家分店都特别火,等座要等一两个小时。合肥当地的土菜,就数咸鸭烧黄豆特受欢迎,很香,哪家饭店都吃得到。冬天的时候吃咸鸭烧黄豆最好,尤其是在自己家里,可以雾气腾腾烧上一两个小时。
五香辣味牛肉干
安徽肥东县撮镇生产的五香辣味牛肉干,具有香辣味浓,回味带甜的特色。
原料配方:熟牛肉100公斤,白糖21公斤,大曲酒1公斤,味精0.5公斤,细盐0.45公斤,五香粉0.5公斤,辣椒粉0.2~0.5公斤,胡椒粉0.1公斤,安息香酸钠0.1公斤,酱油2公斤
制作方法:将洗净的牛肉煮成七成熟,切成肉丁,加上配料和适量的水拌匀,再放入锅内煮2~3小时,取出烘干即为成品。
徽州裹粽
民间小吃。米粽全国各地都有,粽子却独具风味,在包法、形状、内容上都与众不同。
徽州裹粽大多是枕头粽。长大肥硕,两道捆索,四只角,形如枕头。其品种繁多,有肉粽、排骨粽、枣栗粽、豆沙粽、红豆粽等等。值得一提的是“灰汁粽”,灰汁粽先用草木灰滤水拌糯米裹制而成,因碱性重,粘性强,吃起来特别可口绵软,又便于短期存放,所以深受食客青睐。
芥菜圆子
芜湖有着浓浓的江南特色,饮食讲究、精致、清爽,凤凰美食街小吃夜市很有名。这个季节,清蒸刀鱼刚刚可以吃到,但芥菜圆子的流行也很迅速。
芙蓉糕
芙蓉糕是用精细的糯米粉,做成米糕切片,再用油炸,然后拌和白糖、饴糖精制而成。其中浸泡糯米和油炸糕片这两道工序相当繁杂,技术性又很强,所以只有少数厂家能生产这种糕点。
徽州有农历年前后用芙蓉糕招待贵客嘉宾的风俗。
徽州状元饭
状元饭又叫枣子饭,据传是明朝状元刘若宰家中吃的菜。
制法:(1)糯米洗净加水蒸熟取出,加白糖90克及少量猪油,搅匀,蜜枣去核备用。(2)用1只大碗抹上猪油,将莲子码在碗中间,加上无核枣子,装上糯米饭,码在莲子周围,上笼蒸熟备用。(3)将荸荠挖个小洞装满翡翠心,上笼蒸一下,取出枣子饭倒扣在大盘中间,将熟荸荠码在枣子饭周围,每个翡翠上面按上1只樱桃,荸荠四周再码1圈桔子。(4)炒锅坐火加清水和白糖烧开,撇去浮沫,用生粉勾芡加点猪油烧在枣子饭上即成。
特点:色泽明亮,营养丰富,香甜可口。
歙县豆腐脑髓
豆腐脑髓是安徽歙县的传统风味小吃。据传在明朝就以鲜嫩可口,汤乳白味美,价格低廉,闻名遐迩。
制法:(1)取锅1只盛满七八成冷水,放入约500克五花肉1块,1小袋虾米(约50克),烧至肉熟,油汁和虾汁溢出溶入水中时,再加少量优质绿豆粉丝、无色酱油、精盐、茴香,改用文火炖,待粉丝成熟后,即成粉丝肉汁汤备用。(2)选用嫩豆腐,用纱布包围挤去水分后解开,再舀1匙倒入盛有精白面粉的碗内(粉要扒凹,轻轻拍实),同时加入少量细肉末(前一天放在粉丝汤中煮得透烂的五花肉)。然后端碗轻轻旋转摇动,外部裹匀面粉,将其滚成乒乓球形,顺手将碗靠锅边一斜,让丸子滚入汤锅,煮熟浮起即成。(不能用手掌搓捏或用手指摄拿,以免变形,破坏疏松结构,阻碍汁味均匀渗入而降低质量)。
特点:软嫩可口,汤汁鲜美,风味独特,易消化吸收,因豆腐丸子很嫩,故命名为豆腐脑髓。
火烧冬笋
火烧冬笋系山区传统风味。
制法:将冬笋连壳埋入木柴火灰中,烧焖至手按觉微软时拨灰取出,去壳、根,用菜刀的后部插入笋肉中向外撬成一块块的如劈柴状的条块。另用蕃茄酱、甜面酱、辣酱、芝麻油、酱油、葱姜汁等作调味品,可根据个人喜好选用。
冬笋脆嫩,入火灰中焐焖,笋内水分损失少又不少原味,用刀将笋肉撬下,笋肉表面毛糙,极易吸收卤汁,故味浓,质清脆鲜嫩。
腊八豆腐
黟县民间风味特产,在春节前夕的腊月初八,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晒制的豆腐,便称作“腊八豆腐”。制作方法是先用上等小黄豆做成豆腐,并切成圆形或方形的块状,然后抹上盐水,在上部中间挖一小洞,放入适量誓言,置冬日温和的太阳下慢慢烤晒,使盐分逐渐吸入,水分也渐晒干,即成腊八豆腐。
❷ 中秋节到了,家里都吃什么菜
中秋节的话,每个家庭都会吃饺子,月饼,葡萄,水果等等,因为中秋节是家人团圆的节日,一定会弄一些好吃的,供大家一起享受美味。
❸ 徐州文化的行业习俗
供奉祖师
1949年以前,徐州一带手工业者流行供奉祖师的习俗。木工瓦工供奉鲁班;铁匠供奉李老君;酿酒业供奉杜康;染坊业供奉葛仙翁;制笔业供奉蒙恬;制鞋业供奉孙膑。对祖师的供奉,有的挂画像,有的塑雕像,有的仅供奉牌位。供奉的时间也有不同,极讲究的长年供奉,早晚各上一柱香;一般多在年节期间和举行收徒、拜师仪式及其它重大行业性活动时供奉。
供奉祖师的仪式,各行业大致相同。以染坊业为例,每逢除夕,用一大张红纸,上写“葛仙翁之神位”字样,贴在放染缸的室内。牌位两旁挂上用纸箔糊制的元宝,神位前大香几上放香烛。此外,在踩布室、染锅等处也供奉香烛元宝,晒布架上也挂满纸元宝。供奉期间,早、晚各上一柱香。上香前,上香人必须沐浴净身。叩拜时由师父领头,以下依次叩拜。
拜师
(一)仪式 拜师者必须有亲友作介绍人。师傅认可后,便邀请同行中师兄弟辈与学徒的家长、介绍人一道举行拜师仪式。一般在作坊处摆上香案,供上本行业师祖的牌位(或画像、塑像)。师傅燃烛上香后,学徒上前,先拜祖师,继拜师傅,然后拜师伯、师叔、师兄,师兄一般拦住不受拜,作揖即可。
(二)写纸(订契约)学徒拜师后,师傅、师伯叔、家长、介绍人等均落座。学徒本人由大师兄陪同,侍立在师傅旁边,聆听师傅、师伯叔们的训导。而后,把事先预备好的《学徒契约》从香案上取下来,交由介绍人宣读。契约读完后,学徒的家长、介绍人都在契约上画一“十”字做押,写上日期,交给师傅保存,以为凭证,俗称“写纸”。待学徒出师时,再退还给家长。
(三)出师 学徒学艺期满,要举行隆重的出师仪式。仪式大多在饭馆摆筵举行。凡本行业有师祖庙的,往往借庙会期在师祖庙举行(筵席照旧)。木工、石匠、泥瓦匠在鲁班祠堂(原址在今徐州师范学校后院,今废);铜匠、铁匠、锡匠等在老君庙(今废,原址在云龙山北麓),剃头匠在罗祖庙(老君庙南)。
举行出师仪式时,除参加拜师收徒仪式时的全班人外,还要请本行业有名望的前辈。
仪式开始时,先燃烛、上香、鸣放鞭炮,出师者上前对祖师像(或牌位)三叩头,然后再向参加仪式的前辈们叩头。叩头时由师傅一一介绍认识,并说些“请前辈们多关照”的话,这时,前辈们多对出师者说些勉励的话,如:“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等。然后,家长出面向介绍人、师傅、师兄致谢。谢毕即入席,学徒在席前侍立,斟酒点烟,恭敬侍候。
对出师者来说,这场仪式是其一生中的荣典之一。此后,出师者才被认同为“本行业”中人,否则不被承认,称之为“稆的”,也就是野的,手艺再高,也无人邀请做工。即使自己找到活做,行业中人往往出面干涉。
师傅的子弟辈,从其父、兄学艺,不必有“出师”名义,称为“家传”,俗称“门里出身,不会也懂三分”,照样为同行承认。
学徒出师后,必须帮师1—2年,这期间有较微薄的工钱。帮师期满后,或自立门户,或另择雇主,工钱就高了。如与原师傅关系极好,自愿继续留下,工钱也要提高。
师徒关系。俗谚称“师徒如父子”,“三年为师,终身若父”。不但平时要敬重师傅,遇年节要给师傅送礼。在徐州,师傅、徒弟各被称为“师父”、“徒儿”。师傅或师娘去世,徒儿们必须穿孝子服,只是不拿哭丧棒。
客师
作坊内缺乏技艺高的主事师傅时,往往请外面的师傅来主持,俗称“客师”。客师可分为长期和短期两种:
长期客师:在作坊内至少主事一年,并代为教导徒弟。店中对客师“供食不供宿”。任“客师”者,遇有人出高薪聘请,也不准“跳槽”,否则行业公会必定出面干涉。
短期客师:作坊因限时赶做大批工件时,临时请的师傅叫短期客师。活干完便辞退,再有事再请,重作协商。
守夜
每年重阳节始,各作坊均开始加夜班。因为这时秋收刚过,农闲已到,办事人多,活计也多,而白天时间却越来越短。所以,老板在这一天要特别摆酒宴招待工人。第二天起,工人们便需每晚加夜班至十一二点,俗称“喝了重阳酒,便把夜来守”。 称呼与职责
(一)掌柜即店主,平时也在店内坐镇,但非遇大事、要事,一般不过问业务工作。
(二)经理店主雇佣的主要管理人员。业务管理、经营往来,都由经理主持。此外,业务研究会,对练习生业务知识的传授和指导,均由经理负责。有些店由店主亲自担任经理,主持一切。
(三)司帐俗称“先生”。是店主雇佣的财会及金库管理人员。规模大些的店,有内帐和外帐之分。内帐登记进货、帐目往来、仓库及分类、总帐;外帐专司门市销售和批发业务。
(四)帮帐司帐的后备人,主要帮内帐工作,一般从做事精细、懂点计算常识的练习生中挑选。
(五)伙友店主雇佣的业务人员。负责营业、洽谈业务,与经理协商进货,逢年过节催收外欠帐目等。练习生们一般称其为“×爷”。
(六)练习生 俗称‘‘学生意的”,一般多依姓氏称为“x相公”。三年后可升为“小伙友”。练习生的职责为:下店门、洒扫卫生,替值夜班的伙友倒尿盆、打洗脸水、整理床被、
站柜台。伙友与顾客谈交易时,在旁侍听、敬烟茶f交易成功时,替客人包装货物;晚上在柜台上练习算盘。晚10时,上店门闭市,洒扫内外,整理货架,涮洗待客用的水烟袋,打纸煤,侍候值班伙友入睡后,再打地铺(无床)就寝。
练习生学习期为3年,学习期内无薪金,仅供食宿、剃头、洗澡。如在学习期表现较精明强干的,两年内即可定薪。
标帜
凡商店均有招牌或幌子。招牌多为木制,白油漆铺底,绘有花边;幌子系纺织品制成,招牌及幌子上的字,除店名“×记”外,另写有经营项目。京货店多写“哈拉、哔叽”、“绸缎、布边”;广货(百货)店多写“申江广货”、“磁锡铜器”I酱园店多写“秋油、陈醋”、“伏酱、腐乳”;毛烟店多写“瑞云超尘”、“兰花留香”;果子店(即食品店,徐州习称糕点为果子)多写“南北果品”、“蜜饯糕点”。
有的招牌或幌子上的词语,除标明经营项目外,又颇有广告意味,读来恢谐有趣。茶楼上多写‘‘无扬子水”、“有蒙山茶”,或“清薰香茗”、“千丝蹿肴”;酒店的招牌(幌子)最为醒目,多写“太白遗风”或“糟丘精华”;中药店的招牌较大,高约2米,宽约30厘米,上写“道地药材,遵古炮制”。
除上述木制、纺织品制作的招牌或幌子外,另有一些店用石灰湿粉抹在店门左右墙上(略高于门的上端)绘上花边,写上字代替招牌。
客栈多写“任官行台”、“安离客商”,另在门上端写“宾至如归”;菜馆多写“包办筵席”、“随意小吃”;粮行多写“汇集百谷”、“代客买卖”。除幌子和招牌外,也有在店门口悬挂某种物件使顾客易于识别的。
油漆店挂猪尿泡(盛油漆用)一串;纸坊挂彩色纸穗一大束f估衣店挂衣服一件;香烛.店挂大红腊烛模型一个;帽店挂破毡帽一个;浴池挂灯一盏,太阳落山后即点亮。
营业习俗
开业: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前后正式开业,直至年终。开业具体日期,一般由商会择定吉期,印刷在红笺上分送各店。开业前一天晚上,商店内好象过除夕:贴对联、放鞭炮、敬财神,店主互相拜访、祝贺发财,店员则聚赌或敲锣打鼓娱乐通宵。次日即正式开业。
徐州的规俗,正式营业前,允许临时性营业。
记帐暗码:商店记帐均用大写,计算多用暗码(又名苏州码),从1至4分别写为:“l、 Il、lIl、×”。
歇业:商店歇业时,必须在店门上贴“歇业招揭”条。
其它习俗
练习生的衣服上不准钉衣袋,以防偷窃。食品店的果品,允许随意吃些,但不准拿出。
每月初二、十六两天,为“打牙祭”日。
每年除夕,营业时间必须延至第二天凌晨,然后上门、敬财神,同进夜餐。店主、经理介绍当年营业赢亏情况和来年打算,除向店员们一年的辛苦致谢外,也宣布不合格店员的名单,并婉言辞退。被辞退者,往往称这顿饭为“打锅饭”。
农历正月初一至初四,店员们必须到店主、经理处拜年,练习生还要到伙友家拜年。被宣布辞退的人,如想复工,往往利用这个时机,托人说情,俗称“锔锅”。
每逢端午节、中秋节、年终,为商店讨欠债期,委派专人持清单去各地讨还欠帐。
每有新商店(行、栈)开业,亲友或同行中人必定来贺,并送牌匾。匾为该店字号,牌则不同,多写些吉祥的话语。京货店牌写:“天孙云锦”;广货店牌写:“琳琅满目”;杂货店牌写:“汇集南北”;行栈牌写:“宾至如归”。此外,宴请地点也有设在本店的。
❹ 素鸡,千张,豆腐干,老豆腐,油豆腐,臭豆腐和嫩豆腐的特点
豆腐是豆制品等一种,有老豆腐又称北豆腐、嫩豆腐又称南豆腐。其他豆制品包括素鸡,千张,豆腐干,老豆腐,油豆腐,臭豆腐,等。相关图片上网输入名称即有。
黄豆妈妈生了七个孩子:大哥豆腐渣,二哥豆腐皮,三哥豆腐干,四哥老豆腐,五哥油豆腐,六哥臭豆腐,最小的是七妹嫩豆腐。他们生活在一起,非常开心。
七妹是嫩豆腐,所以黄豆妈妈特别关心七妹,几位哥哥对七妹真是百般呵护。七妹的生活真是“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因此七妹变得十分傲慢。
一天,六哥搬来了一盆奶汁。一、二、三、四、五哥和七妹特想用奶汁洗泡泡浴。七妹心想:“我是妈妈最疼的女儿,所以我先洗。”说着便去拿奶汁。六哥生气了说:“干什么你先洗,这是我搬来的所以我先洗。”“不行!我先洗你们听过“孔融让梨”的故事吗?你们要尊重我,你们的兄长!”四哥抢着说。“呸!不要脸!”六个人同声说道。大哥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七妹你还是别洗了,你那么娇,等一会儿溶进水了怎么办?还是让大哥先洗。”说着就去抢小妹身边的奶汁。七妹生气了说:“你们都是没用的东西!豆腐渣你本来就是喂猪吃的,我的脚指头都比不上;豆腐皮你只不过是我身上取下来的,没有我还会有你?豆腐干你只不过是味道好一点,可你一点益处都没有;还有你……
几位哥哥们都生气了,异口同声地说:“你以为你了不起!”说着都去抢奶汁。只听“咚”的一声奶汁被抢掉了。
黄豆妈妈说:“孩子们,你们要知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啊。”几个人听了脸上都白一阵,红一阵。他们又开心的生活在了一起。
咏豆腐
养生若大补,莫若食豆腐。
感谢刘安公,制作之先祖。
四川麻婆辣,河北白劳苦。
生可拌小葱,熟应炒炖煮。
老幼皆适宜,休分寒与暑。
——张志真
豆腐是中国人民食用最广、最大众化的烹饪原料之一,全国各地广有制作,名产、特产亦多。如安徽寿县“八公山豆腐”;山东“泰安豆腐”;湖北“房县豆腐”;广东英德“九龙豆腐”;湖南“富田桥豆腐”;陕西“榆林豆腐”;江苏淮安“平桥豆腐”;浙江丽水“处州豆腐”等等,不胜枚举。
但有人将它分为北豆腐、南豆腐两大类群、其区别大致为:北豆腐又称老豆腐,以盐卤(氯化镁)点制,含水分较少,色乳白,味微甜略苦,烹调宜用厚味久炖,包括煎、塌、贴、炸及作馅等;南豆腐又称嫩豆腐,以石膏(硫酸钙)点制,含水分达90%.色雪白,质细嫩.味甘而鲜.烹调宜拌、炒、烩、氽、烧及作羹等。
豆腐质地细腻洁白。具有多种软嫩度,自身无显味,可与荤素各种原料配用,适于多种工艺加工(包括瓤式菜、丸式菜、糕式菜等)和各种烹调法.宜于各种调味(包括甜菜),烹调应用十分广泛。可用于制作主食、菜肴、小吃以及用作馅料。制作菜肴,可以作成冷菜、热炒、大菜、汤羹、火锅等各种菜式,也可用于作馅。以豆腐制作的菜肴达数千种,既可作“小葱拌豆腐”、“白菜熬豆腐”等家常低档菜;又可作宴席菜。有些菜品已形成为地方或世界名菜,如四川“麻婆豆腐”;江苏“镜箱豆腐”、“三虾豆腐”;上海“炒百腐松”;浙江“砂锅鱼头豆腐”;安徽“徽州毛豆腐”;山东“锅塌豆腐”、“三美豆腐”、“黄龟豆腐羹”;北京“朱砂豆腐”;湖北“葵花豆腐”;湖南湘潭“包子豆腐”;江西“金镶玉”;福建“发菜豆腐”、“玉盏豆腐”;广东“蚝油豆腐”;山西“清素糖醋豆腐饺子”;吉林“砂锅老豆腐”;河南“兰花豆腐”;广西“清蒸豆腐圆”以及素莱“口袋豆腐”;孔府莱“品豆腐”等等。有些烹调师专门研究豆腐菜,甚至创制了“豆腐宴”,用豆腐制作的小吃也很多,知名的如长沙“火宫殿臭豆腐”;贵州“苗家豆腐丸子”;天津“虾籽豆腐脑”;山东泰安“泰山豆腐面”和临清“撅腚豆腐”;欧西汉中“菜豆腐”;杭州“菜卤豆腐”等。豆腐有豆腥味,烹调前用汗水氽一下或蒸一下即可去除。此外、还可制成冻豆腐食用,别有风味。
随着豆腐制作工艺的日益现代化,海内外不断出现豆腐佳肴新品种,如豆腐粉、豆腐冻、球型豆腐、海绵豆腐、液体豆腐和蔬莱豆腐、鸡蛋豆腐、咖啡豆腐、海藻豆腐、牛奶豆腐、维生素强化豆腐等等。
新鲜豆腐怎么变成臭豆腐呢?清光绪年间,北京前门外延寿寺街有个叫王致和的读书人,家里经营豆腐作坊。有一次,做了太多豆腐,没卖出去而发了霉,舍不得扔掉,他尝试在发霉的豆腐上撒盐和辣椒粉,抬到后院放着。有一天,王致和到后院读书赏花时,无意中发现豆腐上的霉不见了,他觉得很奇怪,尝了一口顿觉味道醇美,非常地可口。从此臭豆腐“臭名远扬”,遍及寻常百姓家。
更奇的是,王致和还因臭豆腐而踏入仕途,飞黄腾达起来。话说有一年王致和参加顺天府乡试,他打开考卷,只见是一道“知味下车”的试题,他想到了自家的“臭豆腐”,便独出心裁地写了一首五言诗,题为《国香臭豆腐》:
明言臭豆腐,名实正相当;自古不钓誉,于今无伪装。扑鼻生奇臭,入口发异香;素醇饶回味,黑臭蕴芬芳。珍馐富人趣,野味贫者光;既能妖容赛,更可佐酒浆。餐馔若有你,宴饮亦无双;省钱得实惠,赏心乐无央。
主考官见到这份答卷,勃然大怒,斥责王致和玩世不恭,还要拿他问罪。朝廷大臣张之洞得知此事,不以为过,反而疏通说:“众举子见试题为‘知味下车’,多以咏酒为诗,千篇一律,枯燥无味。独该生以臭豆腐命意,格调迥异,词旨豁达,自当另行计议。”同僚李慈铭等人也赞同此议。于是王致和便以一首臭豆腐诗得中举人,放任奉天府铁岭知县,后来又升迁到河南卫辉知府之职。张之洞又特地为王致和的臭豆腐铺书写牌匾“素醇坊”,黄体芳也送一匾“臭名远扬”。臭豆腐,得到了朝廷命官的认可,从此身价大增。
后来,这种异香扑鼻的臭豆腐进至皇宫,成为御膳。民间老百姓,更是家家户户具备,成为一种独特的风味小吃。
豆腐文化
不错,中国的豆腐——不论男女老少,不分民族、宗教,人人皆可享用。这白白嫩嫩、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价廉物美的豆腐,也引出了一个“豆腐文化”。
豆腐文化中头一个问题就是豆腐的发源地。中国是确信无疑的豆腐之乡,它的老家就在安徽淮南。据五代谢绰《宋拾遗录》载:“豆腐之术,三代前后未闻。此物至汉淮南王亦始传其术于世。”南宋大理学家朱熹也曾在《素食诗》中写道:“种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术,安坐获泉布。”诗末自注:“世传豆腐本为淮南王术。”
中国豆腐文化节
首届:1992年
时间:9.15
地点:淮南,台北同时举办
“中国豆腐文化节”简称“豆腐节”, 英文名称:Chinese Beancurd Cultural Festival。
中国豆腐文化节是由原商业部、原国内贸易部、原国家国内贸易局、中商会先后分别与安徽省人民政(蟹)府主办,淮南市人民政(蟹)府承办,每年9月15日海峡两岸(淮南、台北)同时举办的,集文化、旅游、经贸于一体的国际性商旅文化节庆,自1992年起连续在淮南举办至今。
豆腐虽然现在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的餐桌上,但是生产豆腐真正的企业没有几家,蒋氏豆腐就是一家专门生产豆制品的加工企业,蒋氏豆腐成立于1997年,到现在已有十几年光阴,在技术与管理上不断成熟。 本公司目前拥有豆制品数十种制作技术,如南豆腐(软豆腐,嫩豆腐)北豆腐(硬豆腐,老豆腐),彩色豆腐,日本豆腐(内酯豆腐),能够满足不同口味的消费群体,目前已成为中国豆制品行业的领航者
公司本着“服务为本,诚信第一,顾客至上”的宗旨,以科技创新为理念,永走豆制品行业龙头。
豆腐传说
孙中山先生提倡多吃豆腐,甚至将它写进《建国大纲》里。历代许多文人雅士也撰写过不少有关豆腐的文章。清代才子袁枚,是一位康乾盛世的美食家,在他那影响至今的《随园食单》里,记叙了一款“蒋侍郎豆腐”:“豆腐两面去皮,每块切成十六片,晾干,用猪油熬,清烟起才下豆腐,略洒盐花一撮,翻身后,用好甜酒一茶杯,大虾米一百二十个;如无大虾米,用小虾米三百个;先将虾米滚泡一个时辰,秋油一小杯,再滚一回,加糖一提,再滚一回,用细葱半寸许长,一百二十段,缓缓起锅。”
在《寒夜客来》与《肚大能容》等近现代着作中也论述到此菜。它是一道用豆腐去皮切片,用猪油煎香,加甜酒、大虾米一起烹煮的美味。此菜曾在香港镛记酒家演绎,他们采用上乘的安南大虾米,经过酒糟的腌制,与豆腐共烹,堪称镛记精心研制的一道古典菜肴。
陆游称豆腐为“黎祁”,元代的诗人虞集则称之为“来其”,其实都类似于四川方言对豆腐的称呼。豆腐以鲜嫩柔滑、豆味香浓者较受欢迎,它可烹制出不计其数的佳肴。而在众多的豆腐菜式当中,川菜的“麻婆豆腐”最为脍炙人口。麻婆豆腐的创始人是陈麻婆,发源地在成都北门外的万福桥头,当时的老店是双间铺子,方桌长板凳,颇为简陋,但其出品却留给人们无尽的回味。陈氏老妇脸上有一些麻子,时人借此名之。她所做的豆腐,选料精细,讲究配搭,采用黄牛肉烹煮,食味口感达到嫩、滑、麻、香、辣,所以一举成名天下知。笔者有一次在成都与川菜老师傅聊到此菜,得知炮制此豆腐时,挂芡也要3次,才可达致上佳的效果。
有人说豆腐能解酒,是因为豆腐里的大豆蛋白及维生素有分解酒精的作用。古时有个偏方,是用切薄片的豆腐贴在醉汉的身上,此举能缓解酒后的“醉状”。这条偏方到底行不行,试过便知。不过,这偏方可能是夏天用的,把去皮豆腐贴在浑身发烫的醉汉身上,冰凉的豆腐,可以吸去人体的热气,肯定舒服,这是想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