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园百科 » 海棠花户县

海棠花户县

发布时间: 2022-05-03 22:29:56

1. 名胜古迹解说词

【鼎湖延寿宫遗址】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安城东南蓝田县焦岱镇焦岱村。鼎湖延寿宫是汉武帝时修建在上林苑最东部的一处离宫。遗址面积约2万平方米,有多处夯土建筑基址,有成排的排水管道和散水等,宫城城墙基地断续可见有大量建筑材料堆积,其中瓦当以云纹为主,文字瓦当有"鼎"、"鼎湖延寿宫"、"千秋万岁"、"长乐未央"等。�

杜陵

【杜陵】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安市雁塔区三兆村南。西汉宣帝刘询的陵墓。汉元康元年(前65)开始营建。陵园面积18.49万平方米,正中为封冢,形如覆斗,顶部平整,四角斜线分明,高29米,每边长约175米,顶边长50米。其南有清代祭祀碑石数十通,今仅存5通。陵园四周有墙,并有寝殿、便殿等遗址。杜陵东575米处为王皇后陵,形制与杜陵同,高24米。杜陵南6.5公里处有汉宣帝第一个皇后许平君的陵墓,高22米,比杜陵小,故称小陵。古代"小""少"通假,俗称少陵,因此后人把之间的原称为"少陵原"或"杜陵原"。�

蔡文姬墓

【蔡文姬墓】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安城东南蓝田县三里镇乡蔡王庄村西北约100米处。蔡文姬,名琰,东汉末年女诗人。博学有才,辨通音律,曾因战乱没于匈奴达12年。曹操思贤慕才,用金璧赎回。卒后葬此。1991年建立蔡文姬纪念馆,馆内陈列着蔡文姬所著《悲愤诗》和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及《后汉书》中的《董祀传》等。�

大兴善寺

【大兴善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安市区南部兴善寺西街。中国佛教密宗祖庭,隋唐时代著名的佛经译场。始建于晋泰始至太康年间(265~290)。初名遵善寺。隋文帝开皇二年(582)修大兴城,又因寺址在靖善坊内,所以取名为大兴善寺。隋初印度僧人那连提黎耶舍、?那崛多、达摩笈多在此传播密宗法旨。唐玄宗时印度善无畏、金刚智和狮子国(今斯里兰卡)不空在此译经500余部,是当时长安三大佛经译场之一。后遭火灾,明永乐及清康熙年间又重修,现存规模在此时形成。近代辟为公园。寺内所藏宋代木雕千手观音像毁于"文化大革命"中,现存的唐代石雕龙头、元明时期绘制的佛像、西藏喇嘛绘制的《二十一度母像》等,均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隋唐灞桥遗址

【隋唐灞桥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安城东灞河上。建于隋开皇三年(583),为一座规模宏伟的多孔石拱桥。是京城通往中原和江南的交通要道。长安人送客东行多在此折柳赠别,故又名消魂桥。李白有"年年柳色,霸陵伤别"的名句。每逢春季团团柳絮随风飞舞,如风卷雪花,"灞柳风雪"成为关中八景之一。1994年在灞河取沙发现。长约400米,已清理三孔桥洞,桥墩长9.25~9.52米,宽2.4~2.53米,残高2.68米。墩距5.14~5.76米。墩下以石条铺成长方形底座。灞桥石桥的发现为研究桥梁史、科技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仙游寺法王塔

【仙游寺法王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安城西南周至县马召镇黑水峪口。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建"仙游宫"。隋仁寿元年(601),杨坚为了安置佛舍利,于十月十五日命人送佛舍利至仙游宫建塔安置,改称仙游寺。唐大中年间(847~859),扩为三寺,今存二寺。位于黑河南岸的仍称仙游寺,后经历代重修,现存正殿5间。殿西北有法王塔。塔7层,高35米。塔底层8.7米见方,塔身各层南面有券门,塔身逐层收分减高,叠涩出檐,形制属密檐式塔。1998年10月,因修建黑河水利工程,法王塔被拆迁。拆迁时,在塔的二、三层间发现3枚舍利,后又在地宫中发现10枚舍利和石碑。碑文记载建塔年月。仙游寺自古就是游览胜地。白居易任周至县尉时,在这里写下了《长恨歌》,成为千古绝唱。�

圣寿寺塔

【圣寿寺塔】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安城南30公里处秦岭北麓长安县五台乡塔寺沟内。相传建于隋文帝仁寿年间(601~604),原名为"应身大士塔"。为仿木结构楼阁式砖塔,平面呈正方形,共七级,通高33.5米,底边长7.5米。塔的一、三、五、七层的南北两面及二、四、六层的东西两面各开拱券形门洞。塔壁面有柱、枋、斗拱等仿木结构。每层叠涩砌砖出檐,檐下饰有两层菱角牙子。塔顶有7个圆环形铁质相轮。最上面为八角形。向南拾级上山,可达南五台风景游览区。�

丰德寺

【丰德寺】西安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安城南长安县沣峪口东山坡上。建于隋代,盛于唐代,是中国佛教南山律宗创始人道宣卓锡之寺。唐以后香火不旺,明永乐年间(1403~1424)整修,今为尼寺。现存大殿、韦陀殿、斋堂、南北厢房、经幢等,环境幽雅。�

净业寺

【净业寺】西安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安城南长安县滦镇沣峪口村。始建于隋,唐初道宣法师曾在此潜心著述,并在此开创了专心研习与宣传戒律的一个宗派--律宗。净业寺被认为是中国律宗的祖庭。唐以后,寺院渐衰。明清仍有修葺,现存大殿5间,法堂5间,僧舍18间。寺外东北山上有道宣律师舍利塔。�

上、下悟真寺

【上、下悟真寺】西安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安城东南蓝田县城东10公里处王顺山。上悟真寺位于悟真岭西边山崖上,下悟真寺在悟真峪口外的蓝水南岸。上悟真寺建于隋文帝开皇年间(581~599)。唐代重修,规模很大,建筑宏丽,禅房幽静,常住僧达千人以上。净土宗的创始人善导以及高僧净业、法诚、慧远等先后住此。诗人白居易曾在此流连。如今上下悟真寺内外竹林青翠,蓝水深碧,青山俊秀,成为王顺山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隋唐长安城遗址

【隋唐长安城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今西安市区。隋称大兴城。始建于隋文帝开皇二年(582),由宇文恺经过周密调查而精心设计,作为隋代都城。唐朝建立后仍以此为都城,称长安城,并不断修建和扩充。长安城在平面布局上吸收了北魏洛阳城和东魏北齐邺南城的优点,利用了当地"六坡"地形特点,由外郭城(罗城)、宫城和皇城三部分组成。外郭城东西长9721米,南北宽8651.7米,周长36.7公里,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城门有15个,东墙由北向南有通化门、春明门、延兴门,南墙由东向西为启夏门、明德门、安化门,西墙自北向南为开远门、金光门和延平门,北墙中段即宫城北墙,宫城以东有丹凤门,宫城以西有芳林门(隋称华林门)、景耀门和光化门,玄武门和安礼门与宫城共用。地面城墙遗址仅玄武门附近和安化门处各有一小段。地下墙基保存基本完好,宽9~10米,个别地方达20米。明德门是长安城的正南门,位于长安城的中轴线,朱雀大街的南端,规模宏大,是长安城最大的门。门址东西长52.5米,南北进深16.5米,有5个门道,每个门道均宽6.5米。门道间的隔墙厚2.9米,门道两侧有排柱柱坑,每排15个,东西对称,各门道中部原都有门槛,用青石制成,现仅存留部分残件。东门道石门槛宽0.4米,厚0.26米,残长3.7米,门槛上有车辙的沟槽四条在正中门道。残留的西门槛较其他制作更为精致,上面雕刻有流畅的卷草花纹及浮雕卧兽,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外郭城内有南北向大街11条,东西向大街14条,街道十分宽阔,其中明德门内朱雀大街宽达150~155米。两侧有宽3.3米、深约2米的水沟。城内大街把郭城分为110坊,朱雀大街以东55坊为万年县,朱雀大街以西55坊为长安县。朱雀大街两侧4列坊面积最小,有东西门和一条横街。皇城东西两侧的6列坊最大,有东西南北四门和十字街将全坊划为4个街区,又有小巷将全坊分为16个小区。坊内是居民住宅、王公宅第和寺观,史籍记载佛寺100多处,道观30多座,波斯寺二,?教寺五 。著名的有慈恩寺大雁塔、荐福寺小雁塔。还有大兴善寺、青龙寺等。坊有坊墙,坊门早启晚闭,设专人防守。在皇城东南和西南的外郭城内设有东西两市,隋代将东市称都会市,西市称利人市,两市面积各占两坊之地。市内有两条东西和南北大街,构成"井"字形街道,市周围有夯土围墙,四面各开二门。市内9个区,每区四面临街店铺是长安手工业和商业的集中区域。宫城是供皇帝、皇室居住和处理朝政的地方,包括太极宫、东宫和掖庭宫,南北长1492.1米,东西宽2820.3米,周长8.6公里,位于长安城北部中央。在今西安城内"西五台"有宫城南墙的遗迹,在自强西路北侧有一段北墙遗址。城墙均为夯土版筑,基部一般宽18米左右。宫城正南门为承天门(隋代称广阳门),遗址在今莲湖公园内,东西残长41.7米,南北进深19米,有三个门道,门基铺砖或石板。宫城北面二门,"玄武门之变"就发生在宫城北面的玄武门。皇城又名"子城",位于宫城之南,北与宫城以横街相隔。东西宽2820.3米,南北长1843.6米,周长9.2公里。皇城内是中央官署和太庙、社稷。朱雀门是皇城的正门,北与承天门遥相对应,南接朱雀大街,直达外郭城的正门明德门,是全城的中轴线。含光门是朱雀门西侧的一个门,其遗址保存比较完整,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37.4米,南北宽�19.6�米,门墩是以纯净的黄土版筑而成,包砌砖壁,包砖厚0.35米。门道两侧 各有排列整齐的青石柱础,东西对称,呈正方形,72~78厘米见方,柱础中间有一直径约10厘米、深10厘米的圆形榫眼,以立排柱,证明当年门楼是木结构的。含光门城墙断面上遗址清晰地保存着唐代、宋代、元代及明清各代修补的夯层,成为长安城中皇城变化的一个历史见证。唐代在长安还建有两座大的宫殿,大明宫位于城东北的龙首原上,因位于太极宫之东北,称"东内",太极宫称"西内"。唐玄宗时期在春明门内建造的兴庆宫在太极宫的东南,故称"南内"。长安城有着完善的供水系统,除凿井外,还有永安、清明、龙首三渠分别引进氵高水与氵产水,流经城内,北入宫苑。后又修漕渠,引黄渠注入曲江池。长安城的建筑模式是中国古代都城建设的一个典范,对日本和亚洲其他国家及国内一些地方政权的都城建设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唐末天�元年(904),朱温挟唐昭宗迁都洛阳,命长安居民按籍迁居,毁长安宫署民居,使隋唐长安300年帝都成为废墟。�

大明宫遗址

【大明宫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安市区东北部龙首原上。大明宫是唐代三大宫中规模最大、最为辉煌壮丽的一座宫殿。本名永安宫。始建于贞观八年(634),高宗时大加修造,在这里居住,成为此后200余年间唐朝的政治中心。周长7600米,共11门。宫中各殿以丹凤门、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蓬莱殿、含凉殿和玄武殿为中轴线,左右对称布局。含元殿是大明宫正殿,是外朝时举行盛大庆典、朝会、听政的场所。"千官望长安,万国拜含元。""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就是描写含元殿大朝会的盛况。另外如册封、改元、大赦、受贡、献俘等活动也多在此殿举行。该殿面阔11间,进深4间,各间广5米,今实测其基址东西长75.9米,南北宽41.3米。 含元殿正南为广场。殿的两侧有对称的回廊和翔鸾(东)栖凤(西)二阁相连接。两阁内侧有龙尾道向南通下。大明宫北部中央为太液池。太液池西为麟德殿,是接待外宾和举行宫宴的地方,建筑面积达12300平方米。大明宫北部为宫廷园林区,为唐代园林建筑的代表。唐末大明宫沦为废墟。�

青龙寺

【青龙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安市区南部雁塔区铁炉庙村北。原名灵感寺,隋初建寺,唐初废,不久建为观音寺。唐睿宗景云二年(711)改为青龙寺。是长安城内传播密宗的主要寺院,位于乐游原上,因地势高敞,可俯瞰长安城美景。其独特风景是其他寺院难以相比的,因而青龙寺香火极盛。公元804~806年间,日本高僧空海在青龙寺拜惠果高僧为师,研习真言宗,成为"东密"大师。因而青龙寺被认为是日本真言宗的发源地。被日本举为"入唐八家"中的六人,都曾在青龙寺受法。北宋至明代青龙寺地面建筑被毁,荡然无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从1963年起,多次对青龙寺遗址进行勘查和发掘,出土了大量文物。1982年在青龙寺遗址上修建了"空海纪念碑"。后又修建了"空海、惠果纪念堂"和一些仿唐建筑,成为游览参观的好去处。�

隋唐圜丘

【隋唐圜丘】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安市南郊陕西师范大学校园内。始建于隋代。唐代皇帝祭天之处,也是西安作为古都仅存的较完好的皇家建筑。原为土堆,作为"唐天坛遗址"保护。1999年3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家瑶研究员主持发掘出土,整体较为完好。圜丘为四层圆坛,高8米,素土夯筑,白灰抹面。第一层(最下层)圆坛面径约54米,第二层面径约40米,第三层面径约29米,第四层(顶层)面径约20米。各层层高1.5~2.3米不等。每层圆坛都设有十二陛(即上台的阶道),均匀地分布在圆坛四周,呈十二辰分布。午陛(即南阶)比其余十一陛宽,是皇帝登坛的阶道。自唐高祖到昭宗近300年间,17位皇帝都亲自在这个圜丘上进行过祭天活动。唐以后圜丘废弃,坛体保留至今。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帝祭天礼仪建筑,比北京天坛早1000多年。1999年5月回填封土等待保护方案。�

华严寺塔

【华严寺塔】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安城南长安县韦曲镇朱坡西的少陵原半坡上,北距西安市区约15公里。华严寺是中国佛教华严宗的主要寺院。贞观十四年(640)华严宗初祖杜顺和尚圆寂,人们修杜顺塔安放杜顺和尚的灵骨。杜顺塔呈方形角锥体,共7层,高约13米,平面呈方形,为仿木结构楼阁式砖塔。每层叠涩出檐,檐下均砌两层菱角牙子。塔身壁面均用砖砌成扁柱、栏额、斗拱等,第三层嵌有"无垢净光宝塔"石刻。在杜顺塔西是华严宗四祖清凉国师澄观的灵骨塔。为7层6面砖塔,高约7米,塔上嵌有"大唐清凉国师妙觉之塔"刻石。1986年拆迁清凉国师塔时在四、三、二各层塔心发现有鎏金铜佛像、千佛碑和佛经等。在塔基下又发现高约6米、风格迥异、雕刻精美的两层砖塔。�

华清宫遗址

【华清宫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安城东临潼区骊山北麓。始建于唐贞观十八年(644),名为"汤泉宫",高宗咸亨二年(671)改为温泉宫,玄宗天宝六年(747)定名为"华清宫"。华清宫的布局基本上依据唐长安城禁苑、宫城、皇城、郭城四位一体的设计思想,将会昌县城(今临潼区)、华清宫、骊山禁苑合一而成。华清宫城建在骊山之北,周筑罗城。其内汤池被称为华清池。唐以后被毁。1982年在此地进行考古发掘,发现九龙池和海棠汤等遗址。海棠汤一名芙蓉汤,即"贵妃池",池平面近似椭圆形,上下分二层台,第一层用16块券石砌成,第二层用8块券石做成平台,俯视像一朵盛开的海棠花。整个浴池全用青砖砌成,雕刻精湛,做工考究。现重建了九龙池和周围的建筑物,中间为人造湖,西岸排列九龙池、莲花汤和海棠汤三个浴池,东为龙石榭,北岸有飞霜殿和东西配殿。�

楼观台

【楼观台】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安城西南周至县楼观台乡终南山北麓。是全国著名的道教胜迹。相传周大夫、函谷关令尹喜曾在这里结草为楼,精思至道,称"草楼观"。后来老子西游入关,在楼南高冈筑台,讲授《道德经》,故又称"楼观台"、"说经台"。唐武德七年(624)李渊改楼观台为宗圣宫。唐玄宗尊崇道教,把宗圣宫改称宗圣观,大加营建。唐代修筑的台、殿、阁、宫、亭、塔、洞、池、泉等有50余处。北宋端拱元年(988)改称顺天兴国观,元中统二年(1261)改称宗圣宫。金、元、明屡有修葺,清康熙二十年(1681)重建。现存说经台、炼丹炉、吕祖洞、宗圣宫、显灵山、衣钵塔、化女泉、仰天池、老子系牛柏和银杏树等。并有石牛、石狮,碑、碣70余通,欧阳询的隶书《大唐宗圣观记碑》、苏灵芝的行书《唐老君显见碑》以及米芾行书"第一山"最为著名。唐宋以来文人学士如欧阳询、岑参、王维、李白、白居易、苏轼、韩琦、米芾、赵孟兆页等均在此游历并题咏留念。�

慈恩寺大雁塔

【慈恩寺大雁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安市区南部雁塔区雁塔路南端。慈恩寺原为隋无漏寺,唐初寺废。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太子李治为追念生母文德皇后"降福"而建,故以慈恩为名。寺占地约26公顷,房舍1897间,度僧 达300人之多,为京城长安著名佛寺。寺内大雁塔是为了保存玄奘从印度带回的佛经、佛像建造的,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初建为5层,砖表土心,完全按印度的形式建造。武则天时塔毁重修。明代塔又残坏,在外表加砌予以保护,即为今塔。大体保持唐塔的原貌。塔高64米,呈方形角锥状,每层砌有突出的砖柱,形似一个开间,四面有砖券拱门。这种楼阁形砖塔造型,已摆脱了印度佛塔的窠臼,气势雄伟,有显著的民族特色,是中国佛教建筑的杰作,也是唐长安城的重要建筑标志。塔基座南侧镶嵌有唐太宗撰《大唐三藏圣教序》和唐高宗撰《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二通,为唐代书法家褚遂良所书,字体清秀潇洒,为唐代名碑。四面石门楣上有唐刻建筑图案和佛像等线刻画,传说是出自唐代画家阎立本和尉迟乙僧之手,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资料。�

兴教寺

【兴教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安城南长安县杜曲镇少陵原畔。唐高宗总章二年(669),原葬于西安市东郊氵产河东岸白鹿原上的高僧玄奘法师的遗骨迁葬于此,并修寺建塔,以资纪念。寺被命名为"大唐护国兴教寺",为唐代樊川八大寺院之首。之后千余年间,寺院香火极盛。现除玄奘、窥基、圆测三塔尚存外,其他建筑于清同治年间悉被兵火焚毁。三塔品字排列,中间最高的一座是玄奘灵塔,塔身通体用青砖砌成,作四角锥体,高21.04米,共5级,平面呈正方形,底层边长5米,塔面作仿木结构,用砖砌作扁柱、栏额及斗拱,均分作3间。塔檐叠涩砌出,檐下均饰两层菱角牙子。二层以上塔心实砌。玄奘塔造型庄重稳固,装饰简洁明快,是中国现存较早的一座仿木结构楼阁式砖塔,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塔的底层北壁镶有唐文宗开成四年(839)刻的刘轲撰文《唐三藏大遍觉法师塔铭并序》。塔底层南面有拱形券洞。龛内有玄奘的泥塑像。玄奘塔左右各有较矮小的砖塔一座,均高7米,都是3级,底边长2米,分别为玄奘弟子窥基(西)和新罗王之孙圆测(东)的灵塔,造于公元682年和公元1115年,形式与玄奘塔略同。�

大荐福寺小雁塔

【大荐福寺小雁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安市友谊西路东段南侧。唐文明元年(684)睿宗李旦为其父高宗死后献福而建,原名"献福寺",武则天天授元年(690)改名为"荐福寺"。荐福寺是唐代重要佛经翻译场所之一。高僧义净从长安出发经广州取海路到印度历时25年游历30余国,带回佛经400余部,于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回到洛阳,唐中宗神龙二年(706)入荐福寺译经。唐中宗景龙年间(707~709)于荐福寺所在的开化坊之南的安仁坊浮图院中修造了15层的佛塔,因比慈恩寺的大雁塔小,故名小雁塔。现为15层,高43.3米。其平面呈正方形,每层叠涩出檐,南北各开一门,塔身从下而上,每一层都依次收缩,愈往上愈小。小雁塔为密檐式中空砖构建筑,塔形秀丽,别具风格,塔身结构坚固。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关中地震,塔身中部纵裂,出现近40厘米的缝隙。至1521年又一次地震时,塔复完好如故。"雁塔晨钟"为清代关中八景之一。�

罔极寺

【罔极寺】西安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安市东关炮房街路北。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太平公主为其母武则天所立。取名于《诗经》"欲报其德,昊天罔极"之意,称罔极寺。唐代著名天文学家僧一行圆寂后在此寺停葬。寺在明初重修,寺址从原长安城大宁坊东南隅,南移于唐安兴坊内。现为尼寺 。古建筑有大雄宝殿、金刚殿、钟鼓楼、山门。�

香积寺塔

【香积寺塔】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安城南长安县郭杜乡香积寺村。佛教净土宗创始人善导圆寂,其弟子隆阐法师于唐中宗神龙二年(706)将其移葬于此,并修塔建寺,以资纪念。后经战乱,唐代建筑仅善导塔幸存,即香积寺塔。香积寺塔是密檐式砖塔,塔身呈四角锥体。原为13级,残存11级,现高33米,平面呈方形,底层每边9.5米,塔身用青砖砌成。塔的底层非常高,二层以上高度骤减,每层叠涩出檐,檐下均饰以两层菱角牙子。每层四壁正中辟券门。塔身壁面作仿木结构,用砖砌成扁柱、栏额、斗拱。每面均作3间,左右两间的扁柱之间用赭红绘成直棂窗形。底层南面券门上有砖刻门额"涅磐盛事"四字。与小雁塔形式相似,但其塔角方直,不像小雁塔那样圆和,又有楼阁式砖塔的一些特点,最突出的特点是塔自顶至底层,顺各层南北拱券处中间裂开,与小雁塔的裂缝极为相似。据史载,这条裂隙在宋元�年间(1086~1094)以前就已存在,已900余年。�

兴庆宫遗址

【兴庆宫遗址】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安市区东南部咸宁路北侧。兴庆宫是唐代三大宫殿之一,原为唐玄宗李隆基称帝前与兄弟五人在隆庆坊的藩第。开元三年(715)始建,因位于西内太极宫、东内大明宫之南,故称"南内"。开元十四年(726)又合并周围的邸宅,重加扩建,占地约134.4万平方米。开元十六年唐玄宗移至兴庆宫听政,又是唐玄宗与杨贵妃长期居住的宫邸。主要建筑有兴庆殿、南熏殿、长庆殿、大同殿、花萼相辉楼、勤政务本楼、沉香亭、龙池等。宫内的建筑布局并不对称排列,而是错落有致地布列于龙池周围,别具风格。唐代以后兴庆宫遭到破坏。宋时楼台亭阁湮灭尽净 。金代有所修缮,为游宴场所。清初兴庆宫池水干涸,仅留下起伏的湖岸、逶迤的渠道和勤政、花萼两楼遗迹。1949年后,经系统勘查发掘,将兴庆宫旧址部分辟为兴庆公园,采用自然式布局,以龙池(兴庆湖)为主景,并重建了花萼相辉楼、勤政务本楼、沉香亭等仿唐建筑,成为西安市区最美丽的风景。�

草堂寺

【草堂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安城西南户县东南圭峰山北麓。初建年代待考。唐代中叶,名僧宗密主持修葺后,改名为"栖禅寺"。宗密师从华严宗大师澄观,被尊为华严五祖。现寺内的《定慧禅师传法碑》,是宗密圆寂后所立,由当时宰相裴休撰文并书写,书法家柳公权篆额。唐代以后屡遭兵火。宋初重修,清同治年间,寺内殿宇焚烧殆尽。今寺内还有一座题刻为"鸠摩罗什之舍利塔"的石塔,高约2.3米, 下层为浮雕须弥山座;三层云台,填饰蔓草花纹。云台上为八角形龛,上覆四角攒尖形座顶,顶端作宝珠形,层顶下有线刻佛像,加之塔身石色又作砖青、玉白、乳黄等色,故俗称"八宝玉石塔"。据造型及纹饰推断,当为唐代遗物。寺西北角有古井,相传井内有烟雾冒出,是为关中八景之一的"草堂烟雾"。

2. 温庭筠

温庭筠:(约812—870),晚唐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又名温八叉。唐宰相温彦博之裔孙。温彦博,我国古代著名词人,两《唐书》有传。温庭筠虽为并州人,但他同白居易、柳宗元等名诗人一样,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外地度过的。据考,温庭筠幼时已随家客游江淮,后定居于雩县(今陕西户县)郊野,靠近杜陵,所以他尝自称为杜陵游客。诗辞藻华丽,少数作品对时政有所反映。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 温庭筠早年才思敏捷,以词赋知名,然屡试不第,客游淮间。宣宗朝试宏辞,代人作赋,以扰乱科场,贬为隋县尉。后襄阳刺史署为巡官,授检校员外郎,不久离开襄阳,客于江陵。懿宗时曾任方城尉,官终国子助教。诗词工于体物,设色丽,有声调色彩之美。吊古行旅之作感慨深切,气韵清新,犹存风骨。多写女子闺情,风格浓艳精巧,清新明快。诗词兼工,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被称为花间鼻祖。 “花间词派”鼻祖--温庭筠 关于温庭筠的生年,史籍无载。温集旧注断为穆宗长庆四年(824年),夏承焘《温飞卿系年》以为生于元和七年(812年)。近年陈尚君《温庭筠早年事迹考辨》云生于德宗贞元十七年(801年)。梁超然《唐才子传校笺》同意陈尚君所考。以温庭筠生干贞元十七年算,卒于咸通七年(866年),则他享年66岁。 温庭筠少敏悟,同其他有成就的诗人一样,自动好学,苦心砚席,除了善鼓琴吹笛外,尤长于诗词。”《旧唐书》本传中说他“士行尘杂,不修边幅,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词有《握兰集》、《金荃集》,今不传。唯《花间集》中尚存有其词六十六首。诗与李商隐齐名,时号“温李”。《北梦琐言》说温庭筠“才思艳丽,工于小赋,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所以时人称为“温八叉”。在我国古代,文思敏捷者,有数步成诗之说,而象温庭筠这样八叉手而成八韵者,再无第二人。
才华横溢
这样有才华的人,却数举进士不中第。今可考见者,温庭给开成四年(839年)年将40时开始应举,未中,只在京兆府试以榜副得贡,连省试也未能参加。究其原因,大约是受宫中政治斗争之害。因为杨贤妃的谗害,庄恪太子左右数十人或被杀,或被逐,沙汰殆尽,随后庄恪太子不明不白地突然死去。温庭筠被卷进这起政治斗争中,没被祸已算不错了,哪还指望中进士。在他步入科场前,便注定了不能及第的命运。开成四年应举不第后,温庭筠在雩郊住了两年,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二年抱疾,不赴乡荐试有司”。当时是真病,还是畏祸呆在家里,不得而知。温庭筠41岁时,到淮南与李绅相见。早在温庭筠8岁时,便与李绅相识,可谓自幼为友。到55岁那年,温庭筠又去应试。在这之前曾几次应试,每次都名落孙山。这次应试,是大中九年(855年),沈询主春闱,温庭筠搅扰场屋,弄得满城风雨。搅扰场屋的原因,是温庭筠有“救数人”的绰号,即在考场帮助左右的考生,因此这次沈询将温庭筠特别对待,特召温庭筠于帘前试之。温庭筠因此大闹起来,搅扰场屋。据说这次虽有沈询严防,但温庭筠还是暗中帮了八个人的忙。当然,这次考试又没能中。从此之后,也就是说从56岁起,温庭筠便绝了这门心事,不再涉足名场。
考场救人,虽属不该,但从这里可看出温庭筠的才能。同考场救人一样,温庭筠还帮过相国令狐陶的忙。温庭筠出入令狐馆中,待遇甚厚。当时唐宣宗喜欢歌《菩萨蛮》,令狐暗自请温庭筠代己新填《菩萨蛮》词以进,嘱咐温庭筠千万不要泄漏出去,而温庭筠却将此事传了开来,令狐陶大为不满。温庭筠看不起令狐陶的才学。宣宗赋诗,上句有“金步摇”,未能对,让未第进士对之,温庭筠“玉条脱”对立,宣宗很高兴,予以赏赐。令狐陶不知玉条脱之说,问温庭筠。温庭筠告他出自《南华经》,并且说,《南华经》并非僻书,相国公务之暇,也应看点书,言外之意说令狐陶不读书,又尝对人说“中书省内坐将军”,讥讽令狐陶无学。令狐陶因此更加恨他,奏他有才无行,不宜与第。由此可知温庭筠一直未中第,非其才学不高,皆因当权者所嫉也。不仅才高不第,反倒落下了品行不好的坏名声。又相传温庭筠在传舍遇到微行至此的宣宗,因不识为皇帝,曾傲语诘之。
温庭筠搅扰场屋后,贬随州随县尉,当了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官。后徐商镇襄阳,辟为巡官,此时温庭筠已56岁。在襄阳,温庭筠与皮成式、周繇等交游酬唱。在襄阳呆了几年时间,徐商诏征赴阙,温庭筠随后也离开襄阳,去了江东,此时已经61岁了,62岁那年冬回又到了淮南。此时的温庭筠,虽诗名颇著,但已自潦倒,不检行迹,与贵胄裴减、令狐高等蒲饮狎昵。当时令狐陶出镇淮南,温庭筠因其在位时曾压制过自己,虽是老相识,也不去看他。后来,温庭筠因穷迫乞于扬子院,醉而犯夜,竟被巡逻的兵丁打耳光,连牙齿也打折了。他将此诉于令狐陶,令狐陶并未处置无礼之兵丁。兵丁极言温庭筠狭邪丑迹,说他品行怎么坏。因此有关温庭筠品行极坏的话传了到京师。63岁老翁,被打折了牙齿,并且落了更坏的名声,温庭筠只好亲自到长安,致书公卿间,申说原委,为己雪冤,随后即居于京师。
咸通六年(865 年),温庭筠出任国子助教,次年,以国子助教主国子监试。曾在科场屡遭压制的温庭筠,主试与众不同,严格以文判等后,“乃榜三十篇以振公道”,并书榜文曰:“右,前件进士所纳诗篇等,识略精进,堪神教化,声调激切,曲备风谣,标题命篇,时所难著,灯烛之下,雄词卓然。诚宜榜示众人,不敢独断华藻。并仰榜出,以明无私。”将所试诗文公布于众,大有请群众监督的意思,杜绝了因人取土的不正之风,在当时传为美谈。而此举又给温庭筠带来了不幸。他完全以文判等,且榜之于众,已遭权贵不满,又所榜诗文中有指斥时政,揭露腐败者,温庭筠称赞“声调激切,曲备风谣”,更为权贵所忌很。所以,宰相杨收非常恼怒,将温庭筠贬为方城尉。因主持公道而招忌被贬,所以纪唐夫送其赴方城时,诗云:“且饮绿(酉录)销积恨,莫辞黄绶拂行尘。”遭受此次打击,再次被贬,年事已高的温庭筠在这年冬抑郁而死。《唐才子传》云“竟流落而死”。未知到方城后不久而死,还是未到方城便死了。一代才子,困顿失意而死,千载而下,人共憾之。他恃才傲物,蔑视权贵。所以纪唐夫送他赴方城诗又云:“凤凰诏下虽沾命,鹦鹉才高却累身。”
当时权贵,可以排挤、压制温庭筠,使他仕途多舛,生活坎坷,却压制不了温庭筠的才华四溢。温庭筠终于成为文学史上千古不朽的诗人。
编辑本段温庭筠诗词集
作为晚唐著名诗人,温庭筠诗词俱佳,以词著称。温庭筠诗词,在思想意义上虽大多无较高的价值,但在艺术上却有独到之处,历代诗论家对温庭筠诗词评价甚高,被誉为花间派鼻祖。王拯《龙壁山房文集忏庵词序》云,词体乃李白、王建、温庭筠所创,“其文窈深幽约,善达贤人君子恺恻怨悱不能自言之情,论者以庭筠为独至。”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云:“词有高下之别,有轻重之别。飞卿下语镇纸,端已揭响入云,可谓极两者之能事。”又载张惠言语云:“飞卿之词,深美闳约,信然。飞卿蕴酿最深,故其言不怒不慑,备刚柔之气。”“针缕之密,南宋人始露痕迹,花间极有浑厚气象。如飞卿则神理超越,不复可以迹象求矣。然细绎之,正字字有脉络。”刘熙载《艺概》更云:“温飞卿词,精妙绝人。”温庭筠在词史上的地位,确是非常重要的。
《花间集》收温词最多达66首,可以说温庭筠是第一位专力填词的诗人。词这种文学形式,到了温庭筠手里才真正被人们重视起来,随后五代与宋代的词人竞相为之,终于使词在中国古代文坛上成蔚为大观,至现在仍然有着极广泛的影响。温庭筠对词的贡献,永远受到后人的尊敬。
温庭筠的诗,写得清婉精丽,备受时人推崇,《商山早行》诗之“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更是不朽名句,千古流传。相传宋代名诗人欧阳修非常赞赏这一联,曾自作“鸟声茅店雨,野色板桥春”,但终未能超出温诗原意。
温庭筠诗词集,据《新唐书•艺文志》,当时曾有《握兰集》三卷,《金荃集》10卷,《诗集》5 卷,《汉南真稿》10卷,又有与段成式、余知古等人诗文合集《汉上题襟集》10卷,知其创作颇丰。可惜其集不传,今所见温庭筠之诗词,唯《花间集》、《全唐诗》、《全唐文》中所保存者。
除诗词外,温庭筠还是一位小说作家、学者。据《新唐书•艺文志》,温庭筠撰有小说《乾巽子》3卷、《采茶录》1卷,编纂类书《学海》10卷。可惜全部亡佚,现在无从探知其详。尤其是《学海》10卷的亡佚,实在是我国学术史上的一大损失。如果《学海》能保存下来,必然会对学术研究和辑佚等工作大有贡献。
作为晚唐著名诗人、我国词史上的重要人物,温庭筠诗文集的亡佚,是十分令人痛惜的,实在是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大损失。不但诗文集亡佚,连有关温庭筠的重要史料也亡佚了,以至现在难以考知温庭筠的详细情况,《唐才子传》所载温庭筠传,也时序颠倒,舛错支离。虽经有关专家的研究,也只能知其大概。虽则如此,温庭筠还是在文学史上大放光辉,名垂千古。

编辑本段【主要词作】
梦江南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望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苹(pín)洲。
玉蝴蝶
秋风凄切伤离,行客未归时。
寒外草先衰,江南雁到迟。
芙蓉凋嫩脸,杨柳堕新眉。
摇落使人悲,肠断谁得知?
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贴绣(一作著绮)罗襦,双双金鹧鸪。
菩萨蛮
夜来皓月才当午,重帘悄悄无人语。
深处麝烟长,卧时留薄妆。
当年还自惜,往事那堪忆。
花露(落)月明残,锦衾知晓寒。
菩萨蛮
蕊黄无限当山额,宿妆隐笑纱窗隔。
相见牡丹时,暂来还别离。
翠钗金作股,钗上蝶双舞。
心事竟谁知?月明花满枝。
菩萨蛮
翠翘金缕双鸂鵣,水纹细起春池碧。
池上海棠梨,雨晴红满枝。
绣衫遮笑靥,烟草粘飞蝶。
青琐对芳菲,玉关音信稀。
菩萨蛮
杏花含露团香雪,绿杨陌上多离别。
灯在月胧明,觉来闻晓莺。
玉钩褰翠幕,妆浅旧眉薄。
春梦正关情,镜中蝉鬓轻。
菩萨蛮
宝函钿雀金鸂鵣,沉香阁(一作关)上吴山碧。
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
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
鸾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
菩萨蛮
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
门外草萋萋,送君闻马嘶。
画罗金翡翠,香烛销成泪。
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
菩萨蛮
凤凰相对盘金缕,牡丹一夜经微雨。
明镜照新妆,鬓轻双脸长。
画楼相望久,栏外垂丝柳。
音信不归来,社前双燕回。
菩萨蛮
牡丹花谢莺声歇,绿杨满院中庭月。
相忆梦难成,背窗灯半明。
翠钿金压脸,寂寞香闺掩。
人远泪阑干,燕飞春又残。
菩萨蛮
满宫明月梨花白,故人万里关山隔。
金雁一双飞,泪痕沾绣衣。
小园芳草绿,家住越溪曲。
杨柳色依依,燕(一作雁)归君不归。
菩萨蛮
南园满地堆轻絮,愁闻一霎清明雨。
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
无言匀睡脸,枕上屏山掩。
时节欲黄昏,无聊独倚门。
菩萨蛮
雨晴夜台玲珑日(一作月),万枝香袅红丝拂。
闲梦忆金堂,满庭萱草长。
绣帘垂箓簌(此二字以“罕”字头换竹字头),眉黛远山绿。
春水渡溪桥,凭栏魂欲消。
菩萨蛮
竹风轻动庭除冷,珠帘月上玲珑影。
山枕隐浓妆,绿檀金凤凰。
两蛾愁黛浅,故国吴宫远。
春恨正关情,画楼残点声。
菩萨蛮
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一作日)天。
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
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更漏子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
惊寒雁,起城乌,画屏金遮鸪。
香雾薄,透帘(一作重)幕,惆怅谢家池阁。
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
更漏子
星斗稀,钟鼓歇,帘外晓莺残月。
兰露重,柳风斜,满庭堆落花。
虚阁上,倚栏望,还似去年惆怅。
春欲暮,思无穷,旧欢如梦中。
更漏子
金雀钗,红粉面,花里暂时相见。
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
香作穗,蜡成泪,还似两人心意。
山枕腻,锦衾寒,觉来更漏残。
更漏子
相见稀,相忆久,眉浅淡烟如柳。
垂翠幕,结同心,侍(原作待)郎熏绣衾。
城上月,白如雪,蝉鬓美人愁绝。
宫树暗,鹊桥横,玉签初报明。
更漏子
背江楼,临海月,城上角声呜咽。
堤柳动,岛烟昏,两行征雁分。
京口路,归帆渡,正是芳菲欲度。
银烛尽,玉绳低,一声村落鸡。
更漏子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
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归国遥
香玉,翠凤宝钗垂箓簌(此二字以“罕”字头换竹字头)。
钿筐交胜金粟,越罗春水绿。
画堂照帘残烛,梦余更漏促。
谢娘无限心曲,晓屏山断续。
归国遥
双脸,小凤战篦金飐艳。
舞衣无力风敛,藕丝秋色染。
锦帐绣帷斜掩,露珠清晓簟。
粉心黄蕊花靥,黛眉山两点。
酒泉子
罗带惹香,犹系别时红豆。
泪痕新,金缕旧,断离肠。
一双娇燕语雕梁,还是去年时节。
绿阴浓,芳草歇,柳花狂。
酒泉子
花映柳条,闲向绿萍池上。
凭栏杆,窥细浪,两萧萧。
近来音信两疏索,洞房空寂寞。
掩银屏,垂翠箔(一作幕),度春宵。
酒泉子
日映纱窗,金鸭小屏山碧。
故乡春,烟霭隔,背兰釭。
宿妆惆怅倚高阁,千里云影薄。
草初齐,花又落,燕双双。
酒泉子
楚女不归,楼枕小河春水。
月孤明,风又起,杏花稀。
玉钗斜簪云鬟重,裙上金缕凤。
八行书,千里梦,雁南飞。
定西番
汉使昔年离别,攀弱柳,折寒梅,上高台。
千里玉关春雪,雁来人不来。
羌笛一声愁绝,月徘徊。
定西番
海燕欲飞调羽,萱草绿,杏花红,隔帘栊。
双鬓翠霞金缕,一枝春艳浓。
楼上月明三五,琐窗中。
定西番
细雨晓莺春晚,人似玉,柳如眉,正相思。
罗幕翠帘初卷,镜中花一枝。
肠断寒门消息,雁来稀。
杨柳枝
苏小门前柳万条,毵毵金线拂平桥。
黄莺不语东风起,深闭朱门伴舞腰。
杨柳枝
金缕毵毵碧瓦沟,六宫眉黛惹香愁。
晚来更带龙池雨,半拂栏杆半入楼。
杨柳枝
御柳如丝映九重,凤凰窗映绣芙蓉。
景阳楼畔千条路,一面新妆待晓风。
杨柳枝
织锦机边莺语频,停梭垂泪忆征人。
塞门三月犹萧索,纵有垂杨未觉春。
杨柳枝
两两黄鹂色似色,袅枝啼露动芳音。
春来幸自长如线,可惜牵缠荡子心
杨柳枝
宜春苑外最长条,闲袅春风伴舞腰。
正是玉人肠绝(一作断)处,一渠春水赤阑桥。
杨柳枝
南内墙东御路帝,须知春色柳丝黄。
杏花未肯无情思,何事行人最断肠?
杨柳枝
馆娃宫外邺城西,远映征帆近拂堤。
系得王孙归意切,不关(一作同)芳草绿萋萋。
南歌子
转盼如波眼,娉婷似柳腰。
花里暗相招,忆君肠欲断,恨春宵。
南歌子
鬓垂低梳髻,连娟细扫眉。
终日两相思。为君憔悴尽,百花时。
南歌子
手里金鹦鹉,胸前绣凤凰。
偷眼暗形相。不如从嫁与,作鸳鸯。
南歌子
似带如丝柳,团酥握雪花。
帘卷玉钩斜。九衢尘欲暮,逐香车。
南歌子
脸上金霞细,眉间翠钿深。
倚枕覆鸳衾。隔帘莺百啭,感君心。
南歌子
扑蕊添黄子,呵花满翠鬟。
鸳枕映屏山。月明三五夜,对芳颜。
南歌子
懒拂鸳鸯枕,休缝翡翠裙。
罗帐罢炉熏。近来心更切,为思君。
河渎神
河上望丛祠,庙前春雨来时。
楚山无限鸟飞迟,兰棹空伤别离。
何处杜鹃啼不歇,艳红开尽如血。
蝉鬓美人愁绝。百花芳草佳节。
河渎神
孤庙对寒潮,西陵风雨萧萧。
谢娘惆怅倚兰桡,泪流玉箸千条。
暮天愁听思归乐,早梅香满山郭。
回首两情萧索,离魂何处飘泊?
河渎神
铜鼓赛神来,满庭幡盖徘徊。
水村江浦过风雷,楚山如画烟开。
离别橹声空萧索,玉容惆怅妆薄。
青麦燕飞落落,卷帘愁对珠阁。
女冠子
含娇含笑,宿翠残红窈窕。
鬓如蝉。寒玉簪秋水,轻纱卷碧烟。
雪胸鸾镜里,琪树凤楼前。
寄语青娥伴,早求仙。
女冠子
霞帔云发,钿镜仙容似雪。
画愁眉。遮语回轻扇,含羞下绣帷。
玉楼相望久,花洞恨来迟。
早晚乘鸾去,莫相遗。
清平乐
上阳春晚,宫女愁蛾浅。
新岁清平思同辇,怎奈长安路远。
凤帐鸳被徒熏,寂寞花锁千门。
竞把黄金买赋,为妾将上明君。
清平乐
洛阳愁绝,杨柳花飘雪。
终日行人恣(一作争)攀折,桥下水流呜咽。
上马争劝离觞,南浦莺声断肠。
愁杀平原年少,回首挥泪千行。
遐方怨
凭绣槛,解罗帷。
未得君书,肠断(一作断肠),潇湘春雁飞。
不知征马几时归?
海棠花谢也,雨霏霏。
遐方怨
花半坼,雨初晴。
未卷珠帘,梦残,惆怅闻晓莺。
宿妆眉浅粉山横。
约鬟鸾镜里,绣罗轻。
诉衷情
莺语花舞春昼午,雨霏微。
金带枕,宫锦,凤凰帷。
柳弱蝶交飞,依依。
辽阳音信稀,梦中归。
思帝乡
花花,满枝红似霞。
罗袖画帘肠断,卓香车。
回面共人闲语,战篦金凤斜。
惟有阮郎春尽,不归家。
河传
江畔,相唤。晓妆鲜,仙景个女采莲。
请君莫向那岸边。少年,好花新满船。
红袖摇曳逐风暖(一作软),垂玉腕,肠向柳丝断。
浦南归,浦北归。莫知,晚来人已稀。
河传
湖上,闲望。雨萧萧,烟浦花桥路遥。
谢娘翠蛾愁不消,终朝,梦魂迷晚潮。
荡子天涯归棹远,春已晚,莺语空肠断。
若耶溪,溪水西。柳堤,不闻郎马嘶。
河传
同伴,相唤。杏花稀,梦里每愁依违。
仙客一去燕已飞。不归,泪痕空满衣。
天际云鸟引晴(一作情)远,春已晚,烟霭渡南苑。
雪梅香,柳带长。小娘,转令人意伤。
番女怨
万枝香雪开已遍,细雨双燕。
钿蝉筝,金雀扇,画梁相见。
雁门消息不归来,又飞回。
番女怨
碛南沙上惊雁起,飞雪千里。
玉连环,金镞箭,年年征战。
画楼离恨锦屏空,杏花红。
荷叶杯
一点露珠凝冷,波影。满池塘。
绿茎红艳两相乱,肠断。水风凉。
荷叶杯
镜水夜来秋水,如雪。采莲时。
小娘红粉对寒浪,惆怅。正思惟(原作想)。
荷叶杯
楚女欲归南浦,朝雨。湿愁红。
小船摇漾入花里,波起。隔西风。
编辑本段与鱼玄机间的故事
鱼幼薇的才华引起了当时名满京华的大诗人温庭筠的关注,于是在暮春的一个午后,专程慕名寻访鱼幼薇。在平康里附近的一所破旧的小院中找到了鱼家。平康里位于长安的东南角,是当时娼妓云集之地,因这时鱼父已经谢世,鱼家母女只能住在这里,靠着给附近青楼娼家作些针线和浆洗的活儿来勉强维持生活。就在低矮阴暗的鱼家院落中,温庭筠见到了这位女诗童,鱼幼薇虽然还不满十三岁,但生得活泼灵秀,纤眉大眼,肌肤白嫩,俨然一派小美人风韵。温庭筠深感这小姑娘生活的环境与她的天资是多么不相称,不由得油然而生怜爱之情。
温庭筠委婉地说明了自己的来意,并请小幼薇即兴赋诗一首,想试探一下她的才情,看是否名过其实。小幼薇显得十分落落大方,毫无拘促为难的模样,她请客人入座后,站在一旁,扑闪着大眼睛静待这位久闻大名的大诗人出题。温庭筠想起来时路上,正遇柳絮飞舞,拂人面颊之景,于是写下了“江边柳“三字为题。鱼幼薇以手托腮,略作沉思,一会儿,便在一张花笺上飞快地写下一首诗,双手捧给温庭筠评阅,诗是这样写的:
翠色连荒岸,烟姿入远楼;
影铺春水面,花落钓人头。
根老藏鱼窟,枝底系客舟;
萧萧风雨夜,惊梦复添愁。
温庭筠反复吟读着诗句,觉得不论是遣词用语,平仄音韵,还是意境诗情,都属难得一见的上乘之作。这样的诗瞬间出自一个小姑娘之手,不能不让这位才华卓绝的大诗人叹服。从此,温庭筠经常出人鱼家。为小幼薇指点诗作,似乎成为了她的老师,不仅不收学费,反而不时地帮衬着鱼家,他与幼薇的关系,既象师生,又象父女、朋友。
不久之后,温庭筠离开长安,远去了襄阳任刺史徐简的幕僚。秋凉叶落时节,鱼幼薇思念远方的故人,写下一首五言律诗“遥寄飞卿”:
阶砌乱蛩鸣,庭柯烟雾清;
月中邻乐响,楼上远日明。
枕簟凉风著,谣琴寄恨生;
稽君懒书礼,底物慰秋情?
飞卿是温庭筠的字,他才情非凡,面貌却奇丑,时人因称之“温钟馗”。也许是年龄相差悬殊,也许是自惭形秽,温庭筠虽然对鱼幼薇十分怜爱,但一直把感情控制在师生或朋友的界限内,不敢再向前跨越上步。而情窦初开的鱼幼薇,早已把一颗春心暗系在老师身上,温庭筠离开后,她第一次借诗句遮遮掩掩吐露了她寂寞相思的心声。不见雁传回音,转眼秋去冬来,梧桐叶落,冬夜萧索,鱼幼薇又写出“冬夜寄温飞卿”的诗。
苦思搜诗灯下吟,不眠长夜怕寒衾;
满庭木叶愁风起,透幌纱窗惜月沈。
疏散未闻终随愿,盛衰空见本来心;
幽栖莫定梧桐树,暮雀啾啾空绕林。
少女的幽怨如泣如诉,心明如镜的温庭筠哪能不解她的心思?倘若他报以柔情万种的诗句,鱼幼薇也许就成了温夫人,但他思前想后,仍抱定以前的原则,不敢跨出那神圣的一步。
唐懿宗咸通元年,温庭筠回到了长安,想趁新皇初立之际在仕途上找到新的发展。两年多不见,鱼幼薇已是婷婷玉立、明艳照人的及笄少女了,他们依旧以师生关系来往。
一日无事,师生两人相偕到城南风光秀丽的崇贞观中游览,正碰到一群新科进士争相在观壁上题诗留名,他们春风满面,意气风发,令一旁的鱼幼薇羡慕不已。待他们题
完后,鱼幼薇也满怀感慨地悄悄题下一首七绝:
云峰满月放春睛,历历银钩指下生;
自恨罗衣掩诗句,举头空羡榜中名。
这首诗前两句气势雄浑,势吞山河,正抒发了她满怀的雄才大志;后两句笔锋一转,却恨自己生为女儿身,空有满腹才情,却无法与须眉男子一争长短,只有无奈空羡!

3. 过分水岭的诗意

温庭筠求助编辑网络名片
温庭筠温庭筠 (约812—870),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汉族,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新唐书》与《旧唐书》均有传。年轻时苦心学文,才思敏捷。晚唐考试律赋,八韵一篇。据说他叉手一吟便成一韵,八叉八韵即告完稿,时人亦称为“温八叉”、“温八吟”。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词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温庭筠,古籍上记载的有两位:一位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另一位是五代十国晋丞相桓文之门客。

目录

人物简介
作品解析
生平事迹
文学成就
主要作品
编辑本段人物简介
温庭筠(wēn tíng yún)山西省平遥县长则村人士,但他同白居易、柳宗元等著名诗 温庭筠
人一样,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外地度过的。据考,温庭筠幼时已随家客居江淮,后定居于鄠(hù)县(今陕西户县)郊野,靠近杜陵,所以他尝自称为杜陵游客。早年以词赋知名,然屡试不第,客游淮间。唐宣宗朝试宏辞,温庭筠代人作赋,因扰乱科场,贬为隋县尉。后襄阳刺史署为巡官,授检校员外郎,不久离开襄阳,客于江陵。唐懿宗时曾任方城尉,官终国子助教。性喜讥刺权贵,多触忌讳;又不受羁束,纵酒放浪。因此一生坎坷,终身潦倒。其诗词工于体物,有声调色彩之美。诗辞藻华丽,多写个人遭际,于时政亦有所反映,吊古行旅之作感慨深切,气韵清新,犹存风骨。词多写女子闺情,风格秾艳精巧,清新明快,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被称为花间鼻祖。现存词数量在唐人中最多,大都收入《花间集》。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温庭筠诗集》《金荃词》。另著有传奇小说集《乾巽子》,原本不传,《太平广记》引录甚多。[1]
编辑本段作品解析
温庭筠是第一个专力于“倚声填词”的诗人,其词多写花间月下、闺情绮怨,形成了以绮艳香软为特征的花间词风,被称为“花间派”鼻祖,对五代以后词的大发展起了很强的推动作用。惟题材偏窄,被人讥为“男子而作闺音”。代表词作有《望江南》([一] 、[二])、《菩萨蛮》([一] 、[二] 、[三] 、[四] 、[五])、《更漏子》([二] 、[六])、《酒泉子》(一)、《杨柳枝》([一] 、[二] 、[三] 、[四])、《南歌子》([一] 、[二])、《河渎神》(一)、《诉衷情》等,尤以《望江南》(二)和《菩萨蛮》(一)为最著名。其中《望江南》(二)是温词中别具一格的清新自然之作,该词明显受到民间曲子词的影响,以白描手法刻画一位思妇在江楼期盼丈夫归来的图景,“过尽千帆皆不是”“肠断白萍洲”,可谓风格清雅,语短情长。
编辑本段生平事迹
关于温庭筠的生年,史籍无载。温集旧注断为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夏承焘《温飞卿系年》以为生于元和七年(812年)。近年陈尚君《温庭筠早年事迹考辨》云生于德宗贞元十七年(801年)。梁超然《唐才子传校笺》同意陈尚君所考。以温庭筠生于贞元十七年算,卒于咸通七年(866年),则他享年66岁。温庭筠少敏悟,同其他有成就的诗人一样,自幼好学,苦心研习,除了善鼓琴吹笛外,尤长于诗词。《旧唐书》本传中说他“士行尘杂,不修边幅,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词有《握兰集》、《金荃集》,今不传。唯《花间集》中尚存有其词六十六首。《北梦琐言》说温庭筠“才思艳丽,工于小赋,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在我国古代,文思敏捷者,有数步成诗之说,而像温庭筠这样八叉手而成八韵者,再无第二人。 这样有才华的人,却数举进士不第。今可考者,唐文宗开成四年(839年),温庭筠将近40岁时开始应举,未中,只在京兆府试以榜副得贡,连省试也未能参加。究其原因,大约是受宫中政治斗争之害。因为杨贤妃的谗害,庄恪太子左右数十人或被杀,或被逐,沙汰殆尽,随后庄恪太子不明不白地突然死去。温庭筠被卷进这起政治斗争中,没受灾祸已算不错了,哪还指望中进士。在他步入科场前,便注定了不能及第的命运。开成四年应举不第后,温庭筠在鄠郊住了两年,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二年抱疾,不赴乡荐试有司”。当时是真病,还是畏祸待在家里,不得而知。唐武宗会昌元年(841年),温庭筠41岁时,到淮南与李绅相见。早在温庭筠8岁时,便与李绅相识,可谓自幼为友。到唐懿宗大中九年(855年),温庭筠又去应试。这次应试是沈询主春闱,温庭筠却由于搅扰场屋,弄得满城风雨。事件的起因,是温庭筠有“救数人”的绰号,即在考场帮助左右的考生,因此这次沈询将温庭筠特别对待,特召温庭筠于帘前试之。温庭筠因此大闹起来,扰乱了科场。据说这次虽有沈询严防,但温庭筠还是暗中帮了八个人的忙。当然,这次考试又没能中。从此之后,也就是说从55岁起,温庭筠便绝了这门心思,不再涉足名场。 考场救人,虽属不该,但从这里可看出温庭筠的才能。同考场救人一样,温庭筠还帮过相国令狐绹的忙。温庭筠出入令狐馆中,待遇甚厚。当时唐宣宗喜欢曲词《菩萨蛮》,令狐绹暗自请温庭筠代己新填《菩萨蛮》词以进,嘱咐温庭筠千万不要泄漏出去,而温庭筠却将此事传了开来,令狐绹大为不满。温庭筠看不起令狐绹的才学。唐宣宗赋诗,上句有“金步摇”,未能对,让未第进士对之,温庭筠以“玉条脱”对之,宣宗很高兴,予以赏赐。令狐绹不知“玉条脱”之说,问温庭筠。温庭筠告他出自《南华经》,并且说,《南华经》并非僻书,相国公务之暇,也应看点书。言外之意说令狐绹不读书,又尝对人说“中书省内坐将军”,讥讽令狐绹无学。令狐绹因此更加恨他,奏他有才无行,不宜与第。由此可知温庭筠一直未中第,非其才学不高,皆因当权者所嫉也。不仅才高不第,反倒落下了品行不好的坏名声。又相传温庭筠在传舍遇到微行至此的唐宣宗,因不识为皇帝,曾傲语诘之。 温庭筠搅扰场屋后,贬隋州隋县尉,当了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官。大中十一年(857年),徐商镇襄阳,辟为巡官,此时温庭筠已56岁。在襄阳,温庭筠与段成式、周繇等交游酬唱。在襄阳待了几年时间,唐僖宗咸通二年(861年),徐商诏征赴阙,温庭筠随后也离开襄阳,去了江东,此时已经61岁了,次年冬又回到了淮南。此时的温庭筠,虽诗名颇著,但已自潦倒,不检行迹,与贵胄裴诚、令狐滈等博饮狎昵。当时令狐绹出镇淮南,温庭筠因其在位时曾压制过自己,虽是老相识,也不去看他。咸通四年(863年),温庭筠因穷迫乞于扬子院,醉而犯夜,竟被巡逻的兵丁打耳光,连牙齿也打折了。他将此诉于令狐绹,令狐绹并未处置无礼之兵丁。兵丁极言温庭筠狭邪丑迹。因此有关温庭筠品行极坏的话传了到京师。63岁老翁,被打折了牙齿,并且落了更坏的名声,温庭筠只好亲自到长安,致书公卿间,申说原委,为己雪冤。随后即居于京师。 咸通六年(865 年),温庭筠出任国子助教,次年,以国子助教主国子监试。曾在科场屡遭压制的温庭筠,主试与众不同,严格以文判等后,“乃榜三十篇以振公道”,并书榜文曰:“右,前件进士所纳诗篇等,识略精进,堪神教化,声调激切,曲备风谣,标题命篇,时所难著,灯烛之下,雄词卓然。诚宜榜示众人,不敢独断华藻。并仰榜出,以明无私。”将所试诗文公布于众,大有请群众监督的意思,杜绝了因人取士的不正之风,在当时传为美谈。而此举又给温庭筠带来了不幸。他完全以文判等,且榜之于众,已遭权贵不满,又所榜诗文中有指斥时政,揭露腐败者,温庭筠称赞“声调激切,曲备风谣”,更为权贵所忌恨。所以,宰相杨收非常恼怒,将温庭筠贬为方城尉。因主持公道而招忌被贬,所以纪唐夫送其赴方城时,诗云:“且饮绿醁销积恨,莫辞黄绶拂行尘。”遭受此次打击,再次被贬,年事已高的温庭筠在咸通七年(866 年)冬抑郁而死。《唐才子传》云“竟流落而死”。未知到方城后不久而死,还是未到方城便死了。一代才子,困顿失意而死,千载而下,人共憾之。他恃才傲物,蔑视权贵。所以纪唐夫送他赴方城诗又云:“凤凰诏下虽沾命,鹦鹉才高却累身。” 当时权贵,可以排挤、压制温庭筠,使他仕途多舛,生活坎坷,却压制不了温庭筠的才华四溢。温庭筠终以他杰出的文学成就成为文学史上千古不朽的诗人。 据说温庭筠也是死于花间。
编辑本段文学成就
作为晚唐著名诗人,温庭筠诗词俱佳,以词著称。温庭筠诗词,在艺术上有独到之处,历代诗论家对温庭筠诗词评价甚高,被誉为花间派鼻祖。王拯《龙壁山房文集忏庵词序》云,词体乃李白、王建、温庭筠所创,“其文窈深幽约,善达贤人君子恺恻怨悱不能自言之情,论者以庭筠为独至”。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云:“词有高下之别,有轻重之别。飞卿下语镇纸,端己揭响入云,可谓极两者之能事。”又载张惠言语云:“飞卿之词,深美闳约,信然。飞卿蕴酿最深,故其言不怒不慑,备刚柔之气。”“针缕之密,南宋人始露痕迹,花间极有浑厚气象。如飞卿则神理超越,不复可以迹象求矣。然细绎之,正字字有脉络。”刘熙载《艺概》更云:“温飞卿词,精妙绝人。”温庭筠在词史上的地位,确是非常重要的。 《花间集》收温词最多达66首,可以说温庭筠是第一位专力填词的诗人。词这种文学形式,到了温庭筠手里才真正被人们重视起来,随后五代与宋代的词人竞相为之,终于使词在中国古代文坛上成蔚为大观,至现在仍然有着极广泛的影响。温庭筠对词的贡献,永远受到后人的尊敬。 温庭筠的诗,写得清婉精丽,备受时人推崇,《商山早行》诗之“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更是不朽名句,千古流传。相传宋代名诗人欧阳修非常赞赏这一联,曾自作“鸟声茅店雨,野色板桥春”,但终未能超出温诗原意。 温庭筠诗词集,据《新唐书·艺文志》,当时曾有《握兰集》三卷,《金荃集》10卷,《诗集》5 卷,《汉南真稿》10卷,又有与段成式、余知古等人诗文合集《汉上题襟集》10卷,知其创作颇丰,可惜其集不传。今所见温庭筠之诗词,为《花间集》、《全唐诗》、《全唐文》中所保存者。现存诗310多首,有清顾嗣立重为校注的《温飞卿集笺注》;现存词有王国维所辑的《金荃词》收70首,林大春汇集《唐五代词》录70首。 除诗词外,温庭筠还是一位小说作家、学者。据《新唐书·艺文志》,温庭筠撰有小说《乾巽子》3卷、《采茶录》1卷,编纂类书《学海》10卷。可惜几乎全部亡佚,仅《乾巽子》部分文句在《太平广记》里尚有所引录,现在无从探知其详。尤其是《学海》10卷的亡佚,实在是我国学术史上的一大损失。如果《学海》能保存下来,必然会对学术研究和辑佚等工作大有贡献。 作为晚唐著名诗人、我国词史上的重要人物,温庭筠诗文集的亡佚,是十分令人痛惜的,实在是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大损失。不但诗文集亡佚,连有关温庭筠的重要史料也亡佚了,以至现在难以考知温庭筠的详细情况,《唐才子传》所载温庭筠传,也时序颠倒,舛错支离。虽经有关专家的研究,也只能知其大概。虽则如此,温庭筠还是在文学史上大放光辉,名垂千古。
编辑本段主要作品
温庭筠词选 梦江南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望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Mò)水悠悠。 肠断白苹洲。 玉蝴蝶 秋风凄切伤离,行客未归时。 寒外草先衰,江南雁到迟。 芙蓉凋嫩脸,杨柳堕新眉。 摇落使人悲,肠断谁得知? 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商山早行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一作著绮)罗襦,双双金鹧鸪。 菩萨蛮 夜来皓月才当午,重帘悄悄无人语。 深处麝烟长,卧时留薄妆。 当年还自惜,往事那堪忆。 花露(落)月明残,锦衾知晓寒。 菩萨蛮 蕊黄无限当山额,宿妆隐笑纱窗隔。 相见牡丹时,暂来还别离。 翠钗金作股,钗上蝶双舞。 心事竟谁知?月明花满枝。 菩萨蛮 翠翘金缕双鸂鵣,水纹细起春池碧。 池上海棠梨,雨晴红满枝。 绣衫遮笑靥,烟草粘飞蝶。 青琐对芳菲,玉关音信稀。 菩萨蛮 杏花含露团香雪,绿杨陌上多离别。 灯在月胧明,觉来闻晓莺。 玉钩褰翠幕,妆浅旧眉薄。 春梦正关情,镜中蝉鬓轻。 菩萨蛮 宝函钿雀金鸂鵣(鸂鵣xichì一种水鸟。),沉香阁(一作关)上吴山碧。 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 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 鸾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 菩萨蛮 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 门外草萋萋,送君闻马嘶。 画罗金翡翠,香烛销成泪。 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 菩萨蛮 凤凰相对盘金缕,牡丹一夜经微雨。 明镜照新妆,鬓轻双脸长。 画楼相望久,栏外垂丝柳。 音信不归来,社前双燕回。 菩萨蛮 牡丹花谢莺声歇,绿杨满院中庭月。 相忆梦难成,背窗灯半明。 翠钿金压脸,寂寞香闺掩。 人远泪阑干,燕飞春又残。 菩萨蛮 满宫明月梨花白,故人万里关山隔。 金雁一双飞,泪痕沾绣衣。 小园芳草绿,家住越溪曲。 杨柳色依依,雁归君不归。 菩萨蛮 南园满地堆轻絮,愁闻一霎清明雨。 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 无言匀睡脸,枕上屏山掩。 时节欲黄昏,无聊独倚门。 菩萨蛮 雨晴夜台玲珑日(一作月),万枝香袅红丝拂。 闲梦忆金堂,满庭萱草长。 绣帘垂箓簌,眉黛远山绿。 春水渡溪桥,凭栏魂欲消。 菩萨蛮 竹风轻动庭除冷,珠帘月上玲珑影。 温庭筠作品的草书
山枕隐浓妆,绿檀金凤凰。 两蛾愁黛浅,故国吴宫远。 春恨正关情,画楼残点声。 菩萨蛮 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一作日)天。 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 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更漏子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遮鸪。 香雾薄,透帘(一作重)幕,惆怅谢家池阁。 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 更漏子 星斗稀,钟鼓歇,帘外晓莺残月。 兰露重,柳风斜,满庭堆落花。 虚阁上,倚栏望,还似去年惆怅。 春欲暮,思无穷,旧欢如梦中。 更漏子 金雀钗,红粉面,花里暂时相见。 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 香作穗,蜡成泪,还似两人心意。 山枕腻,锦衾寒,觉来更漏残。 更漏子 相见稀,相忆久,眉浅淡烟如柳。 垂翠幕,结同心,侍(原作待)郎熏绣衾。 城上月,白如雪,蝉鬓美人愁绝。 宫树暗,鹊桥横,玉签初报明。 更漏子 背江楼,临海月,城上角声呜咽。 堤柳动,岛烟昏,两行征雁分。 京口路,归帆渡,正是芳菲欲度。 银烛尽,玉绳低,一声村落鸡。 更漏子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 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叶,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归国遥 香玉,翠凤宝钗垂箓簌。 钿筐交胜金粟,越罗春水绿。 画堂照帘残烛,梦余更漏促。 谢娘无限心曲,晓屏山断续。 归国遥 双脸,小凤战篦金飐艳。 舞衣无力风敛,藕丝秋色染。 锦帐绣帷斜掩,露珠清晓簟。 粉心黄蕊花靥,黛眉山两点。 酒泉子 罗带惹香,犹系别时红豆。 泪痕新,金缕旧,断离肠。 一双娇燕语雕梁,还是去年时节。 绿阴浓,芳草歇,柳花狂。 酒泉子 花映柳条,闲向绿萍池上。 凭栏杆,窥细浪,两萧萧。 近来音信两疏索,洞房空寂寞。 掩银屏,垂翠箔(一作幕),度春宵。 酒泉子 日映纱窗,金鸭小屏山碧。 故乡春,烟霭隔,背兰釭。 宿妆惆怅倚高阁,千里云影薄。 草初齐,花又落,燕双双。 酒泉子 楚女不归,楼枕小河春水。 月孤明,风又起,杏花稀。 玉钗斜簪云鬟重,裙上金缕凤。 八行书,千里梦,雁南飞。 定西番 汉使昔年离别,攀弱柳,折寒梅,上高台。 千里玉关春雪,雁来人不来。 羌笛一声愁绝,月徘徊。 定西番 海燕欲飞调羽,萱草绿,杏花红,隔帘栊。 双鬓翠霞金缕,一枝春艳浓。 楼上月明三五,琐窗中。 定西番 细雨晓莺春晚,人似玉,柳如眉,正相思。 罗幕翠帘初卷,镜中花一枝。 肠断寒门消息,雁来稀。 杨柳枝 苏小门前柳万条,毵毵金线拂平桥。 黄莺不语东风起,深闭朱门伴舞腰。 杨柳枝 金缕毵毵碧瓦沟,六宫眉黛惹香愁。 晚来更带龙池雨,半拂栏杆半入楼。 杨柳枝 御柳如丝映九重,凤凰窗映绣芙蓉。 景阳楼畔千条路,一面新妆待晓风。 杨柳枝 织锦机边莺语频,停梭垂泪忆征人。 塞门三月犹萧索,纵有垂杨未觉春。 杨柳枝 两两黄鹂色似色,袅枝啼露动芳音。 温庭筠作品集
春来幸自长如线,可惜牵缠荡子心 杨柳枝 宜春苑外最长条,闲袅春风伴舞腰。 正是玉人肠绝(一作断)处,一渠春水赤阑桥。 杨柳枝 南内墙东御路帝,须知春色柳丝黄。 杏花未肯无情思,何事行人最断肠? 杨柳枝 馆娃宫外邺城西,远映征帆近拂堤。 系得王孙归意切,不关(一作同)芳草绿萋萋。 南歌子 转盼如波眼,娉婷似柳腰。 花里暗相招,忆君肠欲断,恨春宵。 南歌子 鬓垂低梳髻,连娟细扫眉。 终日两相思。为君憔悴尽,百花时。 南歌子 手里金鹦鹉,胸前绣凤凰。 偷眼暗形相。不如从嫁与,作鸳鸯。 南歌子 似带如丝柳,团酥握雪花。 帘卷玉钩斜。九衢尘欲暮,逐香车。 南歌子 脸上金霞细,眉间翠钿深。 倚枕覆鸳衾。隔帘莺百啭,感君心。 南歌子 扑蕊添黄子,呵花满翠鬟。 鸳枕映屏山。月明三五夜,对芳颜。 南歌子 懒拂鸳鸯枕,休缝翡翠裙。 罗帐罢炉熏。近来心更切,为思君。 河渎神 河上望丛祠,庙前春雨来时。 楚山无限鸟飞迟,兰棹空伤别离。 何处杜鹃啼不歇,艳红开尽如血。 蝉鬓美人愁绝。百花芳草佳节。 河渎神 孤庙对寒潮,西陵风雨萧萧。 谢娘惆怅倚兰桡,泪流玉箸千条。 暮天愁听思归乐,早梅香满山郭。 回首两情萧索,离魂何处飘泊? 河渎神 铜鼓赛神来,满庭幡盖徘徊。 水村江浦过风雷,楚山如画烟开。 离别橹声空萧索,玉容惆怅妆薄。 青麦燕飞落落,卷帘愁对珠阁。 女冠子 含娇含笑,宿翠残红窈窕。 鬓如蝉。寒玉簪秋水,轻纱卷碧烟。 雪胸鸾镜里,琪树凤楼前。 寄语青娥伴,早求仙。 女冠子 霞帔云发,钿镜仙容似雪。 画愁眉。遮语回轻扇,含羞下绣帷。 玉楼相望久,花洞恨来迟。 早晚乘鸾去,莫相遗。 清平乐 上阳春晚,宫女愁蛾浅。 新岁清平思同辇,怎奈长安路远。 凤帐鸳被徒熏,寂寞花锁千门。 竞把黄金买赋,为妾将上明君。 清平乐 洛阳愁绝,杨柳花飘雪。 终日行人恣(一作争)攀折,桥下水流呜咽。 上马争劝离觞,南浦莺声断肠。 愁杀平原年少,回首挥泪千行。 遐方怨 凭绣槛,解罗帷。 未得君书,肠断(一作断肠),潇湘春雁飞。 不知征马几时归? 海棠花谢也,雨霏霏。 遐方怨 花半坼,雨初晴。 未卷珠帘,梦残,惆怅闻晓莺。 宿妆眉浅粉山横。 约鬟鸾镜里,绣罗轻。 诉衷情 莺语花舞春昼午,雨霏微。 金带枕,宫锦,凤凰帷。 柳弱蝶交飞,依依。 辽阳音信稀,梦中归。 思帝乡 花花,满枝红似霞。 罗袖画帘肠断,卓香车。 回面共人闲语,战篦金凤斜。 惟有阮郎春尽,不归家。 河传 江畔,相唤。晓妆鲜,仙景个女采莲。 请君莫向那岸边。少年,好花新满船。 红袖摇曳逐风暖(一作软),垂玉腕,肠向柳丝断。 浦南归,浦北归。莫知,晚来人已稀。 河传 湖上,闲望。雨萧萧,烟浦花桥路遥。 谢娘翠蛾愁不消,终朝,梦魂迷晚潮。 荡子天涯归棹远,春已晚,莺语空肠断。 若耶溪,溪水西。柳堤,不闻郎马嘶。 河传 同伴,相唤。杏花稀,梦里每愁依违。 仙客一去燕已飞。不归,泪痕空满衣。 天际云鸟引晴(一作情)远,春已晚,烟霭渡南苑。 雪梅香,柳带长。小娘,转令人意伤。 番女怨 万枝香雪开已遍,细雨双燕。 钿蝉筝,金雀扇,画梁相见。 雁门消息不归来,又飞回。 番女怨 碛南沙上惊雁起,飞雪千里。 玉连环,金镞箭,年年征战。 画楼离恨锦屏空,杏花红。 荷叶杯 一点露珠凝冷,波影。满池塘。 绿茎红艳两相乱,肠断。水风凉。 荷叶杯 镜水夜来秋水,如雪。采莲时。 小娘红粉对寒浪,惆怅。正思惟(原作想)。 荷叶杯 楚女欲归南浦,朝雨。湿愁红。 小船摇漾入花里,波起。隔西风。 温庭筠诗选 苏武庙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过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候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利州南渡 澹然空水带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徽。 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 数丛沙草群欧散,万顷江田一鹭飞。 谁揭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 送渤海王子归本国 疆理虽重海,车书本一家。 盛勋归旧国,佳句在中华。 定界分秋涨,开帆到曙霞。 九门风月好,回首是天涯。 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一作照)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瑶瑟怨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赠少年 江海相逢客恨多,秋风叶下洞庭波。 酒酣夜别淮阴市,月照高楼一曲歌。

4. 温庭筠的全部资料,

温庭筠 (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新唐书》与《旧唐书》均有传。年轻时苦心学文,才思敏捷。晚唐考试律赋,八韵一篇。据说他叉手一吟便成一韵,八叉八韵即告完稿,时人亦称为“温八叉”、“温八吟”。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词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1] 温庭筠虽为并州人,但他同白居易、柳宗元等名诗人一样,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外地度过的。据考,温庭筠幼时已随家客居江淮,后定居于鄠县(今陕西户县)郊野,靠近杜陵,所以他尝自称为杜陵游客。早年以词赋知名,然屡试不第,客游淮间。唐宣宗朝试宏辞,温庭筠代人作赋,因扰乱科场,贬为隋县尉。后襄阳刺史署为巡官,授检校员外郎,不久离开襄阳,客于江陵。唐懿宗时曾任方城尉,官终国子助教。性喜讥刺权贵,多触忌讳;又不受羁束,纵酒放浪。因此一生坎坷,终身潦倒。其诗词工于体物,有声调色彩之美。诗辞藻华丽,多写个人遭际,于时政亦有所反映,吊古行旅之作感慨深切,气韵清新,犹存风骨。词多写女子闺情,风格秾艳精巧,清新明快,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被称为花间鼻祖。现存词数量在唐人中最多,大都收入《花间集》。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温庭筠诗集》《金荃词》。另著有传奇小说集《乾巽子》,原本不传,《太平广记》引录甚多。 [2] 1.温庭筠词选 梦江南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望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mò)脉水悠悠。 肠断白苹(píng)洲。 玉蝴蝶 秋风凄切伤离,行客未归时。 寒外草先衰,江南雁到迟。 芙蓉凋嫩脸,杨柳堕新眉。 摇落使人悲,肠断谁得知? 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一作著绮)罗襦,双双金鹧鸪。 菩萨蛮 夜来皓月才当午,重帘悄悄无人语。 深处麝烟长,卧时留薄妆。 当年还自惜,往事那堪忆。 花露(落)月明残,锦衾知晓寒。 菩萨蛮 蕊黄无限当山额,宿妆隐笑纱窗隔。 相见牡丹时,暂来还别离。 翠钗金作股,钗上蝶双舞。 心事竟谁知?月明花满枝。 菩萨蛮 翠翘金缕双鸂鵣,水纹细起春池碧。 池上海棠梨,雨晴红满枝。 绣衫遮笑靥,烟草粘飞蝶。 青琐对芳菲,玉关音信稀。 菩萨蛮 杏花含露团香雪,绿杨陌上多离别。 灯在月胧明,觉来闻晓莺。 玉钩褰翠幕,妆浅旧眉薄。 春梦正关情,镜中蝉鬓轻。 菩萨蛮 宝函钿雀金鸂鵣(鸂鵣xichì一种水鸟。),沉香阁(一作关)上吴山碧。 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 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 鸾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 菩萨蛮 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 门外草萋萋,送君闻马嘶。 画罗金翡翠,香烛销成泪。 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 菩萨蛮 凤凰相对盘金缕,牡丹一夜经微雨。 明镜照新妆,鬓轻双脸长。 画楼相望久,栏外垂丝柳。 音信不归来,社前双燕回。 菩萨蛮 牡丹花谢莺声歇,绿杨满院中庭月。 相忆梦难成,背窗灯半明。 翠钿金压脸,寂寞香闺掩。 人远泪阑干,燕飞春又残。 菩萨蛮 满宫明月梨花白,故人万里关山隔。 金雁一双飞,泪痕沾绣衣。 小园芳草绿,家住越溪曲。 杨柳色依依,燕(一作雁)归君不归。 菩萨蛮 南园满地堆轻絮,愁闻一霎清明雨。 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 无言匀睡脸,枕上屏山掩。 时节欲黄昏,无聊独倚门。 菩萨蛮 雨晴夜台玲珑日(一作月),万枝香袅红丝拂。 闲梦忆金堂,满庭萱草长。 绣帘垂箓簌,眉黛远山绿。 春水渡溪桥,凭栏魂欲消。 菩萨蛮 竹风轻动庭除冷,珠帘月上玲珑影。 山枕隐浓妆,绿檀金凤凰。 两蛾愁黛浅,故国吴宫远。 春恨正关情,画楼残点声。 菩萨蛮 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一作日)天。 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 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更漏子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遮鸪。 香雾薄,透帘(一作重)幕,惆怅谢家池阁。 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 更漏子 星斗稀,钟鼓歇,帘外晓莺残月。 兰露重,柳风斜,满庭堆落花。 虚阁上,倚栏望,还似去年惆怅。 春欲暮,思无穷,旧欢如梦中。 更漏子 金雀钗,红粉面,花里暂时相见。 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 香作穗,蜡成泪,还似两人心意。 山枕腻,锦衾寒,觉来更漏残。 更漏子 相见稀,相忆久,眉浅淡烟如柳。 垂翠幕,结同心,侍(原作待)郎熏绣衾。 城上月,白如雪,蝉鬓美人愁绝。 宫树暗,鹊桥横,玉签初报明。 更漏子 背江楼,临海月,城上角声呜咽。 堤柳动,岛烟昏,两行征雁分。 京口路,归帆渡,正是芳菲欲度。 银烛尽,玉绳低,一声村落鸡。 更漏子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 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归国遥 香玉,翠凤宝钗垂箓簌。 钿筐交胜金粟,越罗春水绿。 画堂照帘残烛,梦余更漏促。 谢娘无限心曲,晓屏山断续。 归国遥 双脸,小凤战篦金飐艳。 舞衣无力风敛,藕丝秋色染。 锦帐绣帷斜掩,露珠清晓簟。 粉心黄蕊花靥,黛眉山两点。 酒泉子 罗带惹香,犹系别时红豆。 泪痕新,金缕旧,断离肠。 一双娇燕语雕梁,还是去年时节。 绿阴浓,芳草歇,柳花狂。 酒泉子 花映柳条,闲向绿萍池上。 凭栏杆,窥细浪,两萧萧。 近来音信两疏索,洞房空寂寞。 掩银屏,垂翠箔(一作幕),度春宵。 酒泉子 日映纱窗,金鸭小屏山碧。 故乡春,烟霭隔,背兰釭。 宿妆惆怅倚高阁,千里云影薄。 草初齐,花又落,燕双双。 酒泉子 楚女不归,楼枕小河春水。 月孤明,风又起,杏花稀。 玉钗斜簪云鬟重,裙上金缕凤。 八行书,千里梦,雁南飞。 定西番 汉使昔年离别,攀弱柳,折寒梅,上高台。 千里玉关春雪,雁来人不来。 羌笛一声愁绝,月徘徊。 定西番 海燕欲飞调羽,萱草绿,杏花红,隔帘栊。 双鬓翠霞金缕,一枝春艳浓。 楼上月明三五,琐窗中。 定西番 细雨晓莺春晚,人似玉,柳如眉,正相思。 罗幕翠帘初卷,镜中花一枝。 肠断寒门消息,雁来稀。 杨柳枝 苏小门前柳万条,毵毵金线拂平桥。 黄莺不语东风起,深闭朱门伴舞腰。 杨柳枝 金缕毵毵碧瓦沟,六宫眉黛惹香愁。 晚来更带龙池雨,半拂栏杆半入楼。 杨柳枝 御柳如丝映九重,凤凰窗映绣芙蓉。 景阳楼畔千条路,一面新妆待晓风。 杨柳枝 织锦机边莺语频,停梭垂泪忆征人。 塞门三月犹萧索,纵有垂杨未觉春。 杨柳枝 两两黄鹂色似色,袅枝啼露动芳音。 春来幸自长如线,可惜牵缠荡子心 杨柳枝 宜春苑外最长条,闲袅春风伴舞腰。 正是玉人肠绝(一作断)处,一渠春水赤阑桥。 杨柳枝 南内墙东御路帝,须知春色柳丝黄。 杏花未肯无情思,何事行人最断肠? 杨柳枝 馆娃宫外邺城西,远映征帆近拂堤。 系得王孙归意切,不关(一作同)芳草绿萋萋。 南歌子 转盼如波眼,娉婷似柳腰。 花里暗相招,忆君肠欲断,恨春宵。 南歌子 鬓垂低梳髻,连娟细扫眉。 终日两相思。为君憔悴尽,百花时。 南歌子 手里金鹦鹉,胸前绣凤凰。 偷眼暗形相。不如从嫁与,作鸳鸯。 南歌子 似带如丝柳,团酥握雪花。 帘卷玉钩斜。九衢尘欲暮,逐香车。 南歌子 脸上金霞细,眉间翠钿深。 倚枕覆鸳衾。隔帘莺百啭,感君心。 南歌子 扑蕊添黄子,呵花满翠鬟。 鸳枕映屏山。月明三五夜,对芳颜。 南歌子 懒拂鸳鸯枕,休缝翡翠裙。 罗帐罢炉熏。近来心更切,为思君。 河渎神 河上望丛祠,庙前春雨来时。 楚山无限鸟飞迟,兰棹空伤别离。 何处杜鹃啼不歇,艳红开尽如血。 蝉鬓美人愁绝。百花芳草佳节。 河渎神 孤庙对寒潮,西陵风雨萧萧。 谢娘惆怅倚兰桡,泪流玉箸千条。 暮天愁听思归乐,早梅香满山郭。 回首两情萧索,离魂何处飘泊? 河渎神 铜鼓赛神来,满庭幡盖徘徊。 水村江浦过风雷,楚山如画烟开。 离别橹声空萧索,玉容惆怅妆薄。 青麦燕飞落落,卷帘愁对珠阁。 女冠子 含娇含笑,宿翠残红窈窕。 鬓如蝉。寒玉簪秋水,轻纱卷碧烟。 雪胸鸾镜里,琪树凤楼前。 寄语青娥伴,早求仙。 女冠子 霞帔云发,钿镜仙容似雪。 画愁眉。遮语回轻扇,含羞下绣帷。 玉楼相望久,花洞恨来迟。 早晚乘鸾去,莫相遗。 清平乐 上阳春晚,宫女愁蛾浅。 新岁清平思同辇,怎奈长安路远。 凤帐鸳被徒熏,寂寞花锁千门。 竞把黄金买赋,为妾将上明君。 清平乐 洛阳愁绝,杨柳花飘雪。 终日行人恣(一作争)攀折,桥下水流呜咽。 上马争劝离觞,南浦莺声断肠。 愁杀平原年少,回首挥泪千行。 遐方怨 凭绣槛,解罗帷。 未得君书,肠断(一作断肠),潇湘春雁飞。 不知征马几时归? 海棠花谢也,雨霏霏。 遐方怨 花半坼,雨初晴。 未卷珠帘,梦残,惆怅闻晓莺。 宿妆眉浅粉山横。 约鬟鸾镜里,绣罗轻。 诉衷情 莺语花舞春昼午,雨霏微。 金带枕,宫锦,凤凰帷。 柳弱蝶交飞,依依。 辽阳音信稀,梦中归。 思帝乡 花花,满枝红似霞。 罗袖画帘肠断,卓香车。 回面共人闲语,战篦金凤斜。 惟有阮郎春尽,不归家。 河传 江畔,相唤。晓妆鲜,仙景个女采莲。 请君莫向那岸边。少年,好花新满船。 红袖摇曳逐风暖(一作软),垂玉腕,肠向柳丝断。 浦南归,浦北归。莫知,晚来人已稀。 河传 湖上,闲望。雨萧萧,烟浦花桥路遥。 谢娘翠蛾愁不消,终朝,梦魂迷晚潮。 荡子天涯归棹远,春已晚,莺语空肠断。 若耶溪,溪水西。柳堤,不闻郎马嘶。 河传 同伴,相唤。杏花稀,梦里每愁依违。 仙客一去燕已飞。不归,泪痕空满衣。 天际云鸟引晴(一作情)远,春已晚,烟霭渡南苑。 雪梅香,柳带长。小娘,转令人意伤。 番女怨 万枝香雪开已遍,细雨双燕。 钿蝉筝,金雀扇,画梁相见。 雁门消息不归来,又飞回。 番女怨 碛南沙上惊雁起,飞雪千里。 玉连环,金镞箭,年年征战。 画楼离恨锦屏空,杏花红。 荷叶杯 一点露珠凝冷,波影。满池塘。 绿茎红艳两相乱,肠断。水风凉。 荷叶杯 镜水夜来秋水,如雪。采莲时。 小娘红粉对寒浪,惆怅。正思惟(原作想)。 荷叶杯 楚女欲归南浦,朝雨。湿愁红。 小船摇漾入花里,波起。隔西风。 2.温庭筠诗选 苏武庙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过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候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利州南渡 澹然空水带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徽。 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 数丛沙草群欧散,万顷江田一鹭飞。 谁揭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 送渤海王子归本国 疆理虽重海,车书本一家。 盛勋归旧国,佳句在中华。 定界分秋涨,开帆到曙霞。 九门风月好,回首是天涯。 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一作照)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瑶瑟怨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5. 求温庭筠的词。最好是悲伤一点的,类似《望江南》那样的痛苦。越多越好。

梦江南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玉蝴蝶
秋风凄切伤离,行客未归时。 寒外草先衰,江南雁到迟。 芙蓉凋嫩脸,杨柳堕新眉。 摇落使人悲,肠断谁得知?

菩萨蛮
夜来皓月才当午,重帘悄悄无人语。
深处麝烟长,卧时留薄妆。
当年还自惜,往事那堪忆。
花露(落)月明残,锦衾知晓寒。

菩萨蛮
蕊黄无限当山额,宿妆隐笑纱窗隔。
相见牡丹时,暂来还别离。
翠钗金作股,钗上蝶双舞。
心事竟谁知?月明花满枝。

菩萨蛮
翠翘金缕双鸂鵣,水纹细起春池碧。
池上海棠梨,雨晴红满枝。
绣衫遮笑靥,烟草粘飞蝶。
青琐对芳菲,玉关音信稀。

菩萨蛮
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 门外草萋萋,送君闻马嘶。 画罗金翡翠,香烛销成泪。 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

菩萨蛮
凤凰相对盘金缕,牡丹一夜经微雨。 明镜照新妆,鬓轻双脸长。 画楼相望久,栏外垂丝柳。 音信不归来,社前双燕回。

菩萨蛮
牡丹花谢莺声歇,绿杨满院中庭月。 相忆梦难成,背窗灯半明。 翠钿金压脸,寂寞香闺掩。 人远泪阑干,燕飞春又残。

菩萨蛮
满宫明月梨花白,故人万里关山隔。 金雁一双飞,泪痕沾绣衣。 小园芳草绿,家住越溪曲。 杨柳色依依,燕(一作雁)归君不归。

菩萨蛮
南园满地堆轻絮,愁闻一霎清明雨。 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 无言匀睡脸,枕上屏山掩。 时节欲黄昏,无聊独倚门。

菩萨蛮
雨晴夜台玲珑日(一作月),万枝香袅红丝拂。 闲梦忆金堂,满庭萱草长。 绣帘垂箓簌,眉黛远山绿。 春水渡溪桥,凭栏魂欲消。

菩萨蛮
竹风轻动庭除冷,珠帘月上玲珑影。 山枕隐浓妆,绿檀金凤凰。 两蛾愁黛浅,故国吴宫远。 春恨正关情,画楼残点声。
菩萨蛮
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一作日)天。 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 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更漏子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遮鸪。 香雾薄,透帘(一作重)幕,惆怅谢家池阁。 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
更漏子
星斗稀,钟鼓歇,帘外晓莺残月。 兰露重,柳风斜,满庭堆落花。 虚阁上,倚栏望,还似去年惆怅。 春欲暮,思无穷,旧欢如梦中。 更漏子
金雀钗,红粉面,花里暂时相见。 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 香作穗,蜡成泪,还似两人心意。 山枕腻,锦衾寒,觉来更漏残。 更漏子
相见稀,相忆久,眉浅淡烟如柳。 垂翠幕,结同心,侍(原作待)郎熏绣衾。 城上月,白如雪,蝉鬓美人愁绝。 宫树暗,鹊桥横,玉签初报明。
更漏子
背江楼,临海月,城上角声呜咽。 堤柳动,岛烟昏,两行征雁分。 京口路,归帆渡,正是芳菲欲度。 银烛尽,玉绳低,一声村落鸡。 更漏子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 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归国遥
香玉,翠凤宝钗垂箓簌。 钿筐交胜金粟,越罗春水绿。 画堂照帘残烛,梦余更漏促。 谢娘无限心曲,晓屏山断续。
归国遥
双脸,小凤战篦金飐艳。 舞衣无力风敛,藕丝秋色染。 锦帐绣帷斜掩,露珠清晓簟。 粉心黄蕊花靥,黛眉山两点。

酒泉子
罗带惹香,犹系别时红豆。 泪痕新,金缕旧,断离肠。 一双娇燕语雕梁,还是去年时节。 绿阴浓,芳草歇,柳花狂。 酒泉子 花映柳条,闲向绿萍池上。 凭栏杆,窥细浪,两萧萧。 近来音信两疏索,洞房空寂寞。 掩银屏,垂翠箔(一作幕),度春宵。

酒泉子
日映纱窗,金鸭小屏山碧。 故乡春,烟霭隔,背兰釭。 宿妆惆怅倚高阁,千里云影薄。 草初齐,花又落,燕双双。
酒泉子 楚女不归,楼枕小河春水。 月孤明,风又起,杏花稀。 玉钗斜簪云鬟重,裙上金缕凤。 八行书,千里梦,雁南飞。
定西番
汉使昔年离别,攀弱柳,折寒梅,上高台。 千里玉关春雪,雁来人不来。 羌笛一声愁绝,月徘徊。
定西番
海燕欲飞调羽,萱草绿,杏花红,隔帘栊。 双鬓翠霞金缕,一枝春艳浓。 楼上月明三五,琐窗中。
定西番
细雨晓莺春晚,人似玉,柳如眉,正相思。 罗幕翠帘初卷,镜中花一枝。 肠断寒门消息,雁来稀。

杨柳枝
苏小门前柳万条,毵毵金线拂平桥。 黄莺不语东风起,深闭朱门伴舞腰。 杨柳枝 金缕毵毵碧瓦沟,六宫眉黛惹香愁。 晚来更带龙池雨,半拂栏杆半入楼。
杨柳枝
御柳如丝映九重,凤凰窗映绣芙蓉。 景阳楼畔千条路,一面新妆待晓风。
杨柳枝
织锦机边莺语频,停梭垂泪忆征人。 塞门三月犹萧索,纵有垂杨未觉春。
杨柳枝
两两黄鹂色似色,袅枝啼露动芳音。 春来幸自长如线,可惜牵缠荡子心
杨柳枝
宜春苑外最长条,闲袅春风伴舞腰。 正是玉人肠绝(一作断)处,一渠春水赤阑桥。
杨柳枝
南内墙东御路帝,须知春色柳丝黄。 杏花未肯无情思,何事行人最断肠?
杨柳枝
馆娃宫外邺城西,远映征帆近拂堤。 系得王孙归意切,不关(一作同)芳草绿萋萋。
南歌子
转盼如波眼,娉婷似柳腰。 花里暗相招,忆君肠欲断,恨春宵。 南歌子 鬓垂低梳髻,连娟细扫眉。 终日两相思。为君憔悴尽,百花时。

南歌子
手里金鹦鹉,胸前绣凤凰。 偷眼暗形相。不如从嫁与,作鸳鸯。 南歌子 似带如丝柳,团酥握雪花。 帘卷玉钩斜。九衢尘欲暮,逐香车。
南歌子
脸上金霞细,眉间翠钿深。 倚枕覆鸳衾。隔帘莺百啭,感君心。 南歌子 扑蕊添黄子,呵花满翠鬟。 鸳枕映屏山。月明三五夜,对芳颜。
南歌子
懒拂鸳鸯枕,休缝翡翠裙。 罗帐罢炉熏。近来心更切,为思君。 河渎神 河上望丛祠,庙前春雨来时。 楚山无限鸟飞迟,兰棹空伤别离。 何处杜鹃啼不歇,艳红开尽如血。 蝉鬓美人愁绝。百花芳草佳节。
河渎神
孤庙对寒潮,西陵风雨萧萧。 谢娘惆怅倚兰桡,泪流玉箸千条。 暮天愁听思归乐,早梅香满山郭。 回首两情萧索,离魂何处飘泊?
河渎神
铜鼓赛神来,满庭幡盖徘徊。 水村江浦过风雷,楚山如画烟开。 离别橹声空萧索,玉容惆怅妆薄。 青麦燕飞落落,卷帘愁对珠阁。

女冠子
含娇含笑,宿翠残红窈窕。 鬓如蝉。寒玉簪秋水,轻纱卷碧烟。 雪胸鸾镜里,琪树凤楼前。 寄语青娥伴,早求仙。
女冠子
霞帔云发,钿镜仙容似雪。 画愁眉。遮语回轻扇,含羞下绣帷。 玉楼相望久,花洞恨来迟。 早晚乘鸾去,莫相遗。

清平乐
上阳春晚,宫女愁蛾浅。 新岁清平思同辇,怎奈长安路远。 凤帐鸳被徒熏,寂寞花锁千门。 竞把黄金买赋,为妾将上明君。
清平乐
洛阳愁绝,杨柳花飘雪。 终日行人恣(一作争)攀折,桥下水流呜咽。 上马争劝离觞,南浦莺声断肠。 愁杀平原年少,回首挥泪千行。 遐方怨 凭绣槛,解罗帷。 未得君书,肠断(一作断肠),潇湘春雁飞。 不知征马几时归? 海棠花谢也,雨霏霏。
遐方怨
花半坼,雨初晴。 未卷珠帘,梦残,惆怅闻晓莺。 宿妆眉浅粉山横。 约鬟鸾镜里,绣罗轻。
诉衷情
莺语花舞春昼午,雨霏微。 金带枕,宫锦,凤凰帷。 柳弱蝶交飞,依依。 辽阳音信稀,梦中归。

思帝乡
花花,满枝红似霞。 罗袖画帘肠断,卓香车。 回面共人闲语,战篦金凤斜。 惟有阮郎春尽,不归家。
河传
江畔,相唤。晓妆鲜,仙景个女采莲。 请君莫向那岸边。少年,好花新满船。 红袖摇曳逐风暖(一作软),垂玉腕,肠向柳丝断。 浦南归,浦北归。莫知,晚来人已稀。

河传
湖上,闲望。雨萧萧,烟浦花桥路遥。 谢娘翠蛾愁不消,终朝,梦魂迷晚潮。 荡子天涯归棹远,春已晚,莺语空肠断。 若耶溪,溪水西。柳堤,不闻郎马嘶。
河传
同伴,相唤。杏花稀,梦里每愁依违。 仙客一去燕已飞。不归,泪痕空满衣。 天际云鸟引晴(一作情)远,春已晚,烟霭渡南苑。 雪梅香,柳带长。小娘,转令人意伤。

番女怨
万枝香雪开已遍,细雨双燕。 钿蝉筝,金雀扇,画梁相见。 雁门消息不归来,又飞回。

番女怨
碛南沙上惊雁起,飞雪千里。 玉连环,金镞箭,年年征战。 画楼离恨锦屏空,杏花红。

荷叶杯
一点露珠凝冷,波影。满池塘。 绿茎红艳两相乱,肠断。水风凉。 荷叶杯 镜水夜来秋水,如雪。采莲时。 小娘红粉对寒浪,惆怅。正思惟(原作想)。

6. 温庭筠是怎么死的

深S海H鱼Y,您好

这里的答案没提是怎么死的,可是你为什么要知道他是怎么死的呢?知道他的一些诗不就行了吗?这里有他的简介和一些诗集希望你满意

温庭筠:(约812—866),晚唐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唐宰相温彦博之裔孙。温彦博,我国古代著名词人,两《唐书》有传。温庭筠虽为并州人,但他同白居易、柳宗元等名诗人一样,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外地度过的。据考,温庭筠幼时已随家客游江淮,后定居于雩县(今陕西户县)郊野,靠近杜陵,所以他尝自称为杜陵游客。诗辞藻华丽,少数作品对时政有所反映。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

温庭筠早年才思敏捷,以词赋知名,然屡试不第,客游淮间。宣宗朝试宏辞,代人作赋,以扰乱科场,贬为隋县尉。后襄阳刺史署为巡官,授检校员外郎,不久离开襄阳,客于江陵。懿宗时曾任方城尉,官终国子助教。诗词工于体物,设色丽,有声调色彩之美。吊古行旅之作感慨深切,气韵清新,犹存风骨。多写女子闺情,风格浓艳精巧,清新明快。诗词兼工,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被称为花间鼻祖。
“花间词派”鼻祖--温庭筠 http://wentingjun.memsky.com
关于温庭筠的生年,史籍无载。温集旧注断为穆宗长庆四年(824年),夏承焘《温飞卿系年》以为生于元和七年(812年)。近年陈尚君《温庭筠早年事迹考辨》云生于德宗贞元十七年(8O1年)。梁超然《唐才子传校笺》同意陈尚君所考。以温庭筠生干贞元十七年算,卒于咸通七年(866年),则他享年66岁。

温庭筠少敏悟,同其他有成就的诗人一样,自动好学,苦心砚席,除了善鼓琴吹笛外,尤长于诗词。《旧唐书》本传中说他“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在当时与李商隐齐名,时号温李。《北梦琐言》说温庭筠“才思艳丽,工于小赋,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所以时人称为“温八叉”。在我国古代,文思敏捷者,有数步成诗之说,而象温庭筠这样八叉手而成八韵者,再无第二人。

才华横溢

这样有才华的人,却数举进士不中第。今可考见者,温庭给开成四年(839年)年将40时开始应举,未中,只在京兆府试以榜副得贡,连省试也未能参加。究其原因,大约是受宫中政治斗争之害。因为杨贤妃的谗害,庄恪太子左右数十人或被杀,或被逐,沙汰殆尽,随后庄恪太子不明不白地突然死去。温庭筠被卷进这起政治斗争中,没被祸已算不错了,哪还指望中进士。在他步入科场前,便注定了不能及第的命运。开成四年应举不第后,温庭筠在雩郊住了两年,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二年抱疾,不赴乡荐试有司”。当时是真病,还是畏祸呆在家里,不得而知。温庭筠41岁时,到淮南与李绅相见。早在温庭筠8岁时,便与李绅相识,可谓自幼为友。到55岁那年,温庭筠又去应试。在这之前曾几次应试,每次都名落孙山。这次应试,是大中九年(855年),沈询主春闱,温庭筠搅扰场屋,弄得满城风雨。搅扰场屋的原因,是温庭筠有“救数人”的绰号,即在考场帮助左右的考生,因此这次沈询将温庭筠特别对待,特召温庭筠于帘前试之。温庭筠因此大闹起来,搅扰场屋。据说这次虽有沈询严防,但温庭筠还是暗中帮了八个人的忙。当然,这次考试又没能中。从此之后,也就是说从56岁起,温庭筠便绝了这门心事,不再涉足名场。

考场救人,虽属不该,但从这里可看出温庭筠的才能。同考场救人一样,温庭筠还帮过相国令狐陶的忙。温庭筠出入令狐馆中,待遇甚厚。当时唐宣宗喜欢歌《菩萨蛮》,令狐暗自请温庭筠代己新填《菩萨蛮》词以进,嘱咐温庭筠千万不要泄漏出去,而温庭筠却将此事传了开来,令狐陶大为不满。温庭筠看不起令狐陶的才学。宣宗赋诗,上句有“金步摇”,未能对,让未第进士对之,温庭筠“玉条脱”对立,宣宗很高兴,予以赏赐。令狐陶不知玉条脱之说,问温庭筠。温庭筠告他出自《南华经》,并且说,《南华经》并非僻书,相国公务之暇,也应看点书,言外之意说令狐陶不读书,又尝对人说“中书省内坐将军”,讥讽令狐陶无学。令狐陶因此更加恨他,奏他有才无行,不宜与第。由此可知温庭筠一直未中第,非其才学不高,皆因当权者所嫉也。不仅才高不第,反倒落下了品行不好的坏名声。又相传温庭筠在传舍遇到微行至此的宣宗,因不识为皇帝,曾傲语诘之。

温庭筠搅扰场屋后,贬随州随县尉,当了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官。后徐商镇襄阳,辟为巡官,此时温庭筠已56岁。在襄阳,温庭筠与皮成式、周繇等交游酬唱。在襄阳呆了几年时间,徐商诏征赴阙,温庭筠随后也离开襄阳,去了江东,此时已经61岁了,62岁那年冬回又到了淮南。此时的温庭筠,虽诗名颇著,但已自潦倒,不检行迹,与贵胄裴减、令狐高等蒲饮狎昵。当时令狐陶出镇淮南,温庭筠因其在位时曾压制过自己,虽是老相识,也不去看他。后来,温庭筠因穷迫乞于扬子院,醉而犯夜,竟被巡逻的兵丁打耳光,连牙齿也打折了。他将此诉于令狐陶,令狐陶并未处置无礼之兵丁。兵丁极言温庭筠狭邪丑迹,说他品行怎么坏。因此有关温庭筠品行极坏的话传了到京师。63岁老翁,被打折了牙齿,并且落了更坏的名声,温庭筠只好亲自到长安,致书公卿间,申说原委,为己雪冤,随后即居于京师。

咸通六年(865 年),温庭筠出任国子助教,次年,以国子助教主国子监试。曾在科场屡遭压制的温庭筠,主试与众不同,严格以文判等后,“乃榜三十篇以振公道”,并书榜文曰:“右,前件进士所纳诗篇等,识略精进,堪神教化,声调激切,曲备风谣,标题命篇,时所难著,灯烛之下,雄词卓然。诚宜榜示众人,不敢独断华藻。并仰榜出,以明无私。”将所试诗文公布于众,大有请群众监督的意思,杜绝了因人取土的不正之风,在当时传为美谈。而此举又给温庭筠带来了不幸。他完全以文判等,且榜之于众,已遭权贵不满,又所榜诗文中有指斥时政,揭露腐败者,温庭筠称赞“声调激切,曲备风谣”,更为权贵所忌很。所以,宰相杨收非常恼怒,将温庭筠贬为方城尉。因主持公道而招忌被贬,所以纪唐夫送其赴方城时,诗云:“且饮绿(酉录)销积恨,莫辞黄绶拂行尘。”遭受此次打击,再次被贬,年事已高的温庭筠在这年冬抑郁而死。《唐才子传》云“竟流落而死”。未知到方城后不久而死,还是未到方城便死了。一代才子,困顿失意而死,千载而下,人共憾之。他恃才傲物,蔑视权贵。所以纪唐夫送他赴方城诗又云:“凤凰诏下虽沾命,鹦鹉才高却累身。”

当时权贵,可以排挤、压制温庭筠,使他仕途多舛,生活坎坷,却压制不了温庭筠的才华四溢。温庭筠终于成为文学史上千古不朽的诗人。

温庭筠诗词集

作为晚唐著名诗人,温庭筠诗词俱佳,以词著称。温庭筠诗词,在思想意义上虽大多无较高的价值,但在艺术上却有独到之处,历代诗论家对温庭筠诗词评价甚高,被誉为花间派鼻祖。王拯《龙壁山房文集忏庵词序》云,词体乃李白、王建、温庭筠所创,“其文窈深幽约,善达贤人君子恺恻怨悱不能自言之情,论者以庭筠为独至。”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云:“词有高下之别,有轻重之别。飞卿下语镇纸,端已揭响入云,可谓极两者之能事。”又载张惠言语云:“飞卿之词,深美闳约,信然。飞卿蕴酿最深,故其言不怒不慑,备刚柔之气。”“针缕之密,南宋人始露痕迹,花间极有浑厚气象。如飞卿则神理超越,不复可以迹象求矣。然细绎之,正字字有脉络。”刘熙载《艺概》更云:“温飞卿词,精妙绝人。”温庭筠在词史上的地位,确是非常重要的。

《花间集》收温词最多达66首,可以说温庭筠是第一位专力填词的诗人。词这种文学形式,到了温庭筠手里才真正被人们重视起来,随后五代与宋代的词人竞相为之,终于使词在中国古代文坛上成蔚为大观,至现在仍然有着极广泛的影响。温庭筠对词的贡献,永远受到后人的尊敬。

温庭筠的诗,写得清婉精丽,备受时人推崇,《商山早行》诗之“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更是不朽名句,千古流传。相传宋代名诗人欧阳修非常赞赏这一联,曾自作“鸟声茅店雨,野色板桥春”,但终未能超出温诗原意。

温庭筠诗词集,据《新唐书•艺文志》,当时曾有《握兰集》三卷,《金荃集》10卷,《诗集》5 卷,《汉南真稿》10卷,又有与段成式、余知古等人诗文合集《汉上题襟集》10卷,知其创作颇丰。可惜其集不传,今所见温庭筠之诗词,唯《花间集》、《全唐诗》、《全唐文》中所保存者。

除诗词外,温庭筠还是一位小说作家、学者。据《新唐书•艺文志》,温庭筠撰有小说《乾巽子》3卷、《采茶录》1卷,编纂类书《学海》10卷。可惜全部亡佚,现在无从探知其详。尤其是《学海》10卷的亡佚,实在是我国学术史上的一大损失。如果《学海》能保存下来,必然会对学术研究和辑佚等工作大有贡献。

作为晚唐著名诗人、我国词史上的重要人物,温庭筠诗文集的亡佚,是十分令人痛惜的,实在是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大损失。不但诗文集亡佚,连有关温庭筠的重要史料也亡佚了,以至现在难以考知温庭筠的详细情况,《唐才子传》所载温庭筠传,也时序颠倒,舛错支离。虽经有关专家的研究,也只能知其大概。虽则如此,温庭筠还是在文学史上大放光辉,名垂千古。

【主要词作】

梦江南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望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苹洲。

玉胡蝶
秋风凄切伤离,行客未归时。
寒外草先衰,江南雁到迟。
芙蓉凋嫩脸,杨柳堕新眉。
摇落使人悲,肠断谁得知?

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贴绣(一作著绮)罗襦,双双金鹧鸪。

菩萨蛮
夜来皓月才当午,重帘悄悄无人语。
深处麝烟长,卧时留薄妆。
当年还自惜,往事那堪忆。
花露(一作落)月明残,锦衾知晓寒。

菩萨蛮
蕊黄无限当山额,宿妆隐笑纱窗隔。
相见牡丹时,暂来还别离。
翠钗金作股,钗上蝶双舞。
心事竟谁知?月明花满枝。

菩萨蛮
翠翘金缕双鸂鵣,水纹细起春池碧。
池上海棠梨,雨晴红满枝。
绣衫遮笑靥,烟草粘飞蝶。
青琐对芳菲,玉关音信稀。

菩萨蛮
杏花含露团香雪,绿杨陌上多离别。
灯在月胧明,觉来闻晓莺。
玉钩褰翠幕,妆浅旧眉薄。
春梦正关情,镜中蝉鬓轻。

菩萨蛮
宝函钿雀金鸂鵣,沉香阁(一作关)上吴山碧。
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
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
鸾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

菩萨蛮
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
门外草萋萋,送君闻马嘶。
画罗金翡翠,香烛销成泪。
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

菩萨蛮
凤凰相对盘金缕,牡丹一夜经微雨。
明镜照新妆,鬓轻双脸长。
画楼相望久,栏外垂丝柳。
音信不归来,社前双燕回。

菩萨蛮
牡丹花谢莺声歇,绿杨满院中庭月。
相忆梦难成,背窗灯半明。
翠钿金压脸,寂寞香闺掩。
人远泪阑干,燕飞春又残。

菩萨蛮
满宫明月梨花白,故人万里关山隔。
金雁一双飞,泪痕沾绣衣。
小园芳草绿,家住越溪曲。
杨柳色依依,燕(一作雁)归君不归。

菩萨蛮
南园满地堆轻絮,愁闻一霎清明雨。
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
无言匀睡脸,枕上屏山掩。
时节欲黄昏,无聊独倚门。

菩萨蛮
雨晴夜台玲珑日(一作月),万枝香袅红丝拂。
闲梦忆金堂,满庭萱草长。
绣帘垂箓簌(此二字以“罕”字头换竹字头),眉黛远山绿。
春水渡溪桥,凭栏魂欲消。

菩萨蛮
竹风轻动庭除冷,珠帘月上玲珑影。
山枕隐浓妆,绿檀金凤凰。
两蛾愁黛浅,故国吴宫远。
春恨正关情,画楼残点声。

菩萨蛮
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一作日)天。
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
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更漏子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
惊寒雁,起城乌,画屏金遮鸪。
香雾薄,透帘(一作重)幕,惆怅谢家池阁。
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

更漏子
星斗稀,钟鼓歇,帘外晓莺残月。
兰露重,柳风斜,满庭堆落花。
虚阁上,倚栏望,还似去年惆怅。
春欲暮,思无穷,旧欢如梦中。

更漏子
金雀钗,红粉面,花里暂时相见。
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
香作穗,蜡成泪,还似两人心意。
山枕腻,锦衾寒,觉来更漏残。

更漏子
相见稀,相忆久,眉浅淡烟如柳。
垂翠幕,结同心,侍(原作待)郎熏绣衾。
城上月,白如雪,蝉鬓美人愁绝。
宫树暗,鹊桥横,玉签初报明。

更漏子
背江楼,临海月,城上角声呜咽。
堤柳动,岛烟昏,两行征雁分。
京口路,归帆渡,正是芳菲欲度。
银烛尽,玉绳低,一声村落鸡。

更漏子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
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归国遥
香玉,翠凤宝钗垂箓簌(此二字以“罕”字头换竹字头)。
钿筐交胜金粟,越罗春水绿。
画堂照帘残烛,梦余更漏促。
谢娘无限心曲,晓屏山断续。

归国遥
双脸,小凤战篦金飐艳。
舞衣无力风敛,藕丝秋色染。
锦帐绣帷斜掩,露珠清晓簟。
粉心黄蕊花靥,黛眉山两点。

酒泉子
罗带惹香,犹系别时红豆。
泪痕新,金缕旧,断离肠。
一双娇燕语雕梁,还是去年时节。
绿阴浓,芳草歇,柳花狂。

酒泉子
花映柳条,闲向绿萍池上。
凭栏杆,窥细浪,两萧萧。
近来音信两疏索,洞房空寂寞。
掩银屏,垂翠箔(一作幕),度春宵。

酒泉子
日映纱窗,金鸭小屏山碧。
故乡春,烟霭隔,背兰釭。
宿妆惆怅倚高阁,千里云影薄。
草初齐,花又落,燕双双。

酒泉子
楚女不归,楼枕小河春水。
月孤明,风又起,杏花稀。
玉钗斜簪云鬟重,裙上金缕凤。
八行书,千里梦,雁南飞。

定西番
汉使昔年离别,攀弱柳,折寒梅,上高台。
千里玉关春雪,雁来人不来。
羌笛一声愁绝,月徘徊。

定西番
海燕欲飞调羽,萱草绿,杏花红,隔帘栊。
双鬓翠霞金缕,一枝春艳浓。
楼上月明三五,琐窗中。

定西番
细雨晓莺春晚,人似玉,柳如眉,正相思。
罗幕翠帘初卷,镜中花一枝。
肠断寒门消息,雁来稀。

杨柳枝
苏小门前柳万条,毵毵金线拂平桥。
黄莺不语东风起,深闭朱门伴舞腰。

杨柳枝
金缕毵毵碧瓦沟,六宫眉黛惹香愁。
晚来更带龙池雨,半拂栏杆半入楼。

杨柳枝
御柳如丝映九重,凤凰窗映绣芙蓉。
景阳楼畔千条路,一面新妆待晓风。

杨柳枝
织锦机边莺语频,停梭垂泪忆征人。
塞门三月犹萧索,纵有垂杨未觉春。

杨柳枝
两两黄鹂色似色,袅枝啼露动芳音。
春来幸自长如线,可惜牵缠荡子心

杨柳枝
宜春苑外最长条,闲袅春风伴舞腰。
正是玉人肠绝(一作断)处,一渠春水赤阑桥。

杨柳枝
南内墙东御路帝,须知春色柳丝黄。
杏花未肯无情思,何事行人最断肠?

杨柳枝
馆娃宫外邺城西,远映征帆近拂堤。
系得王孙归意切,不关(一作同)芳草绿萋萋。

南歌子
转盼如波眼,娉婷似柳腰。
花里暗相招,忆君肠欲断,恨春宵。

南歌子
鬓垂低梳髻,连娟细扫眉。
终日两相思。为君憔悴尽,百花时。

南歌子
手里金鹦鹉,胸前绣凤凰。
偷眼暗形相。不如从嫁与,作鸳鸯。

南歌子
似带如丝柳,团酥握雪花。
帘卷玉钩斜。九衢尘欲暮,逐香车。

南歌子
脸上金霞细,眉间翠钿深。
倚枕覆鸳衾。隔帘莺百啭,感君心。

南歌子
扑蕊添黄子,呵花满翠鬟。
鸳枕映屏山。月明三五夜,对芳颜。

南歌子
懒拂鸳鸯枕,休缝翡翠裙。
罗帐罢炉熏。近来心更切,为思君。

河渎神
河上望丛祠,庙前春雨来时。
楚山无限鸟飞迟,兰棹空伤别离。
何处杜鹃啼不歇,艳红开尽如血。
蝉鬓美人愁绝。百花芳草佳节。

河渎神
孤庙对寒潮,西陵风雨萧萧。
谢娘惆怅倚兰桡,泪流玉箸千条。
暮天愁听思归乐,早梅香满山郭。
回首两情萧索,离魂何处飘泊?

河渎神
铜鼓赛神来,满庭幡盖徘徊。
水村江浦过风雷,楚山如画烟开。
离别橹声空萧索,玉容惆怅妆薄。
青麦燕飞落落,卷帘愁对珠阁。

女冠子
含娇含笑,宿翠残红窈窕。
鬓如蝉。寒玉簪秋水,轻纱卷碧烟。
雪胸鸾镜里,琪树凤楼前。
寄语青娥伴,早求仙。

女冠子
霞帔云发,钿镜仙容似雪。
画愁眉。遮语回轻扇,含羞下绣帷。
玉楼相望久,花洞恨来迟。
早晚乘鸾去,莫相遗。

清平乐
上阳春晚,宫女愁蛾浅。
新岁清平思同辇,怎奈长安路远。
凤帐鸳被徒熏,寂寞花锁千门。
竞把黄金买赋,为妾将上明君。

清平乐
洛阳愁绝,杨柳花飘雪。
终日行人恣(一作争)攀折,桥下水流呜咽。
上马争劝离觞,南浦莺声断肠。
愁杀平原年少,回首挥泪千行。

遐方怨
凭绣槛,解罗帷。
未得君书,肠断(一作断肠),潇湘春雁飞。
不知征马几时归?
海棠花谢也,雨霏霏。

遐方怨
花半坼,雨初晴。
未卷珠帘,梦残,惆怅闻晓莺。
宿妆眉浅粉山横。
约鬟鸾镜里,绣罗轻。

诉衷情
莺语花舞春昼午,雨霏微。
金带枕,宫锦,凤凰帷。
柳弱蝶交飞,依依。
辽阳音信稀,梦中归。

思帝乡
花花,满枝红似霞。
罗袖画帘肠断,卓香车。
回面共人闲语,战篦金凤斜。
惟有阮郎春尽,不归家。

河传
江畔,相唤。晓妆鲜,仙景个女采莲。
请君莫向那岸边。少年,好花新满船。
红袖摇曳逐风暖(一作软),垂玉腕,肠向柳丝断。
浦南归,浦北归。莫知,晚来人已稀。

河传
湖上,闲望。雨萧萧,烟浦花桥路遥。
谢娘翠蛾愁不消,终朝,梦魂迷晚潮。
荡子天涯归棹远,春已晚,莺语空肠断。
若耶溪,溪水西。柳堤,不闻郎马嘶。

河传
同伴,相唤。杏花稀,梦里每愁依违。
仙客一去燕已飞。不归,泪痕空满衣。
天际云鸟引晴(一作情)远,春已晚,烟霭渡南苑。
雪梅香,柳带长。小娘,转令人意伤。

番女怨
万枝香雪开已遍,细雨双燕。
钿蝉筝,金雀扇,画梁相见。
雁门消息不归来,又飞回。

番女怨
碛南沙上惊雁起,飞雪千里。
玉连环,金镞箭,年年征战。
画楼离恨锦屏空,杏花红。

荷叶杯
一点露珠凝冷,波影。满池塘。
绿茎红艳两相乱,肠断。水风凉。

荷叶杯
镜水夜来秋水,如雪。采莲时。
小娘红粉对寒浪,惆怅。正思惟(原作想)。

荷叶杯
楚女欲归南浦,朝雨。湿愁红。
小船摇漾入花里,波起。隔西风。

与鱼玄机间的故事
鱼幼薇的才华引起了当时名满京华的大诗人温庭筠的关注,于是在暮春的一个午后,专程慕名寻访鱼幼薇。在平康里附近的一所破旧的小院中找到了鱼家。平康里位于长安的东南角,是当时娼妓云集之地,因这时鱼父已经谢世,鱼家母女只能住在这里,靠着给附近青楼娼家作些针线和浆洗的活儿来勉强维持生活。就在低矮阴暗的鱼家院落中,温庭筠见到了这位女诗童,鱼幼薇虽然还不满十三岁,但生得活泼灵秀,纤眉大眼,肌肤白嫩,俨然一派小美人风韵。温庭筠深感这小姑娘生活的环境与她的天资是多么不相称,不由得油然而生怜爱之情。
温庭筠委婉地说明了自己的来意,并请小幼薇即兴赋诗一首,想试探一下她的才情,看是否名过其实。小幼薇显得十分落落大方,毫无拘促为难的模样,她请客人入座后,站在一旁,扑闪着大眼睛静待这位久闻大名的大诗人出题。温庭筠想起来时路上,正遇柳絮飞舞,拂人面颊之景,于是写下了“江边柳“三字为题。鱼幼薇以手托腮,略作沉思,一会儿,便在一张花笺上飞快地写下一首诗,双手捧给温庭筠评阅,诗是这样写的:
翠色连荒岸,烟姿入远楼;
影铺春水面,花落钓人头。
根老藏鱼窟,枝底系客舟;
萧萧风雨夜,惊梦复添愁。
温庭筠反复吟读着诗句,觉得不论是遣词用语,平仄音韵,还是意境诗情,都属难得一见的上乘之作。这样的诗瞬间出自一个小姑娘之手,不能不让这位才华卓绝的大诗人叹服。从此,温庭筠经常出人鱼家。为小幼薇指点诗作,似乎成为了她的老师,不仅不收学费,反而不时地帮衬着鱼家,他与幼薇的关系,既象师生,又象父女、朋友。
不久之后,温庭筠离开长安,远去了襄阳任刺史徐简的幕僚。秋凉叶落时节,鱼幼薇思念远方的故人,写下一首五言律诗“遥寄飞卿”:
阶砌乱蛩鸣,庭柯烟雾清;
月中邻乐响,楼上远日明。
枕簟凉风著,谣琴寄恨生;
稽君懒书礼,底物慰秋情?
飞卿是温庭筠的字,他才情非凡,面貌却奇丑,时人因称之“温钟馗”。也许是年龄相差县殊,也许是自惭形秽,温庭筠虽然对鱼幼薇十分怜爱,但一直把感情控制在师生或朋友的界限内,不敢再向前跨越上步。而情窦初开的鱼幼薇,早已把一颗春心暗系在老师身上,温庭筠离开后,她第一次借诗句遮遮掩掩吐露了她寂寞相思的心声。不见雁传回音,转眼秋去冬来,梧桐叶落,冬夜萧索,鱼幼薇又写出“冬夜寄温飞卿”的诗。
苦思搜诗灯下吟,不眠长夜怕寒衾;
满庭木叶愁风起,透幌纱窗惜月沈。
疏散未闻终随愿,盛衰空见本来心;
幽栖莫定梧桐树,暮雀啾啾空绕林。
少女的幽怨如泣如诉,心明如镜的温庭筠哪能不解她的心思?倘若他报以柔情万种的诗句,鱼幼薇也许就成了温夫人,但他思前想后,仍抱定以前的原则,不敢跨出那神圣的一步。
唐懿宗咸通元年,温庭筠回到了长安,想趁新皇初立之际在仕途上找到新的发展。两年多不见,鱼幼薇已是婷婷玉立、明艳照人的及笄少女了,他们依旧以师生关系来往。
一日无事,师生两人相偕到城南风光秀丽的崇贞观中游览,正碰到一群新科进士争相在观壁上题诗留名,他们春风满面,意气风发,令一旁的鱼幼薇羡慕不已。待他们题
完后,鱼幼薇也满怀感慨地悄悄题下一首七绝:
云峰满月放春睛,历历银钩指下生;
自恨罗衣掩诗句,举头空羡榜中名。
这首诗前两句气势雄浑,势吞山河,正抒发了她满怀的雄才大志;后两句笔锋一转,却恨自己生为女儿身,空有满腹才情,却无法与须眉男子一争长短,只有无奈空羡!

7. 过分水岭诗意

诗意:诗中所写的分水岭,是秦蜀或秦梁间往来必经之地,在唐代是著名的交通要道,故一般径称分水岭而不必冠以所在地。题称“过分水岭”,实际上写的是在过分水岭的行程中与溪水的一段因缘,以及由此引起的诗意感受。

出自唐代温庭筠《过分水岭》: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释义:溪水无情却似对我脉脉有情,进山三天得以有它伴我同行。登山岭头就是我俩分手之处,潺湲流淌与我惜别一夜有声。

(7)海棠花户县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此诗是温庭筠由秦(陕西)入蜀(四川)途中经汉中府略阳县(今属陕西)东南八十里的分水岭时所作,时间为唐文宗大和四年(830年)秋冬之际。

赏析:

此诗抒写作者在过分水岭时与溪水的一段因缘及由此产生的感受。语言朴素而似散文,却又颇富情趣。全诗运用人格化的手法,赋予溪水以人的特征,具有人的思想感情。作者不写自身的孤独寂寞,而从本是无知无情的溪水来写,化无情之物为有情,立意新颖,想象丰富,显得格外有情致。

热点内容
玫瑰花瓣纸 发布:2025-09-19 04:55:51 浏览:420
好一朵木槿花阅读题2015答案 发布:2025-09-19 04:55:50 浏览:317
美术丁香花 发布:2025-09-19 04:47:21 浏览:779
白百合采访 发布:2025-09-19 04:14:46 浏览:282
红色妖姬花语 发布:2025-09-19 03:55:10 浏览:351
珊瑚色花艺 发布:2025-09-19 03:54:55 浏览:115
厦门樱花国际日语 发布:2025-09-19 03:50:01 浏览:280
下个情人节是什么时候 发布:2025-09-19 03:40:31 浏览:541
内蒙情人节 发布:2025-09-19 03:31:23 浏览:577
花卉厂名字 发布:2025-09-19 03:25:48 浏览: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