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白海棠韵
⑴ 红楼梦中颦儿的咏白海棠第二句的意思
此两句出自 林黛玉 咏白海棠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内缕魂。容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据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12月第2版《红楼梦》第三十七回)
前句以梨蕊之白,形容白海棠的“白”,侧重于表现“白”的鲜艳洁净,后句再以梅花之魂赋予了白海棠孤高傲世的精神;“偷来”“借得”,巧用了拟人手法;而“偷来”一词,贬词褒用,想象新颖,灵巧别致,意趣盎然,突出白海棠的洁静娇羞,柔美可人。“借得”朴词见新,灵动飘逸,突出白海棠的香魂四溢,芳芬诱人。二词配合,巧用拟人,见姿见态,见色见韵。诗歌以花喻人,含蓄地表现了诗人清高超拔,空灵飘逸的品性。
⑵ 如何赏析林黛玉的咏白海棠
这首诗节奏明快,气韵生动,感情较为直白。诗的首联交待了季节、场景。开头的“斜阳”二字,与诗尾的“黄昏”二字遥相呼应,定下了全篇萧瑟、感伤的基调。“寒草”点明季节是在秋天。“苔翠盈铺”形容年深月久,生长海棠的花盆表面已经布满了青苔。
而一番新雨的洗刷,使景色在焕然一新的同时,又多了几分凄凉,为写海棠之“白”作了铺垫。总的来看,这一联描写由远及近,由大到小,从“斜阳寒草”写到“重门”,再对生长海棠的花盆加以细致描写,虽然没有直接描写海棠,但海棠已经呼之欲出了。
同时,这一联也暗示出贾府这个大家族已经日薄西山的命运。
颔联写海棠之白,以白玉、冰雪比喻花的颜色的素白和品格的纯洁。它的精神如玉,但是用玉来形容仍嫌不足,难以比拟其高洁;它的肌骨如雪,使人迷恋陶醉。这其实是探春的自我写照。生长在日趋没落的家族中,探春依然不屈不挠,极想有一番作为。
颈联用比喻,透过环境,写出花的娇美无力的身姿和月下映出的丽影,写出了海棠之柔。海棠虽然生机勃勃,但是终究娇柔无力,它那下垂的细小花蕊仿佛正在叹息。
那美丽的身姿在深夜的月光中,投下心事重重的阴影。这一联暗含着探春的伤感。探春身为女儿之身,无力扭转家族的命运,只能在暗中担忧。
尾联中,是说但得白海棠多情相伴,就不必理会飞升远去的事了,“多情”的海棠与忧患的诗人融为一体。“缟仙”是将海棠形容为白衣仙子,它本有羽化成仙的可能,却不愿离去,而是留下来倍伴在黄昏中吟咏的诗人。
(2)咏白海棠韵扩展阅读:
林黛玉的《咏白海棠》诗中也有借海棠花来表明自己清新高洁的品质,她有梨花的三分洁白,也有梅花的一段香魂。她的“秋闺怨女拭啼痕”之句,表明无限心事难以诉说。
她的感情就如“半卷半掩”的窗门,那打开的半扇门代表着她想追求爱情,那关闭的半扇门就是世俗礼法的条条框框,在那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时代里,她上无父母做主,下无媒人牵线。
林黛玉是最后交稿的,而且是在看了薛宝钗和贾宝玉的诗作后提笔写诗的,这或许是她故意与薛宝钗唱反调,又或者这本来就是她内心的真实情感。关键还是看首句,薛宝钗是“珍重芳姿昼掩门”,她把大门关严实,而林黛玉稍有不同,她是“半卷湘帘半掩门”。
她把窗帘卷起一半,把门开掉一半。林黛玉对窗外新奇的世界有些向往的,对美好的爱情还是满怀憧憬的,况且这个想叩开她心扉的人是她最心爱的贾宝玉,这个更符合少女的真实性情。
⑶ 红楼梦中《咏白海棠》一诗是怎么写的
咏白海棠有四个人写呢……你要谁的?
贾探春
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回盆。
玉是精神难比洁答,雪为肌骨易销魂。
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
莫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
薛宝钗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宜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贾宝玉
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
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
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
独倚画栏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黄昏。
林黛玉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史湘云
其一
神仙昨日降都门,种得蓝田玉一盆。
自是霜娥偏爱冷,非关倩女欲离魂。
秋阴捧出何方雪?雨渍添来隔宿痕。
却喜诗人吟不倦,肯令寂寞度朝昏?
其二
蘅芷阶通萝薜门,也宜墙角也宜盆。
花因喜洁难寻偶,人为悲秋易断魂。
玉烛滴干风里泪,晶帘隔破月中痕。
幽情欲向嫦娥诉,无奈虚廊月色昏。
⑷ 在红楼梦中,咏白海棠,门盆魂痕昏,为什么不全是en韵呢
这.....
写诗作对所谓的押韵,说的并不是韵母。——自隋代以来作诗填词作曲都依内韵书限定的用容韵标准,而不同时期所通用韵书也不尽同,经时代变迁不少也已佚失。南宋以后通行“平水韵”,清起改称《佩文诗韵》,共分一百零六个韵部,各部一般以该韵部的第一个字作为此韵部的名称。“门盆魂痕昏”这几个字就是平水韵里面的十三元里边的啦。据《佩文诗韵》,“元”字是上平声第十三个韵部的第一字,故称“十三元”。
“一东”,“二冬””三江““四支”......“十四寒”、“十五删”同理。
⑸ 咏白海棠。珍重芳姿昼掩门。。。。。。不语婷婷日又昏整一首诗大意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欲偿白帝宜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尾联“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白帝”在此实指自然,全联的意思是说:白海棠愿以其清洁之身回报自然,她婷婷玉立,默然不语,迎来了又一个黄昏。这实际上是宝钗的内心独白和自我写照。“不语”一词可见宝钗的稳重,“凭清洁”之语更可见她自誉自信的心理状态。
2.尾联“欲偿白帝宜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为报答秋神使白海棠这样雅洁,因此默默无语站立在那里直到日落黄昏。宝钗是按自己的性格来咏白海棠的,她十分自尊自重,“不爱花儿粉儿的”,“品格端方,容貌丰美”,所谓“珍重芳姿”玉洁冰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诗赏析:
《红楼梦》第三十七回 薛宝钗
《咏白海棠》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宜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首联“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描绘出诗人端凝庄重的性格。首句一语双关,因“珍重芳姿”而致白昼掩门,既写诗人珍惜白海棠,又写诗人珍重自我,刻画出封建时代贵族少女的矜持心理。诗人用“手瓮”盛水亲自浇灌白海棠,亦是爱惜花儿,珍重自我的一种表现。
颔联“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使用倒装,即“秋阶洗出胭脂影,露砌招来冰雪魂”。海棠色白,故云“洗出胭脂影”:洗掉涂抹的胭脂而现出本色,这正是宝钗性爱雅淡,不爱艳装的自我写照。“露砌”和“秋阶”同指白海棠生长的环境。“冰雪魂”指白海棠精魂如冰雪般洁白,亦是宝钗自写身份。
颈联“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进一步描写白海棠的色彩、丰韵之美。上句承“胭脂”句发挥,谓白海棠一洗颜色,淡极更艳,颇合艺术辩证法,实写自我身份:安分随时,藏愚守拙,而更显淑女之端庄凝重。下句承“冰雪”句开掘,谓白海棠清洁自励,宁静自安,岂如多愁之玉,留下瘢痕。“愁多”句应是以宝黛之多愁善感反衬自己的宁静娴雅。
尾联“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白帝”在此实指自然,全联的意思是说:白海棠愿以其清洁之身回报自然,她婷婷玉立,默然不语,迎来了又一个黄昏。这实际上是宝钗的内心独白和自我写照。“不语”一词可见宝钗的稳重,“凭清洁”之语更可见她自誉自信的心理状态。
此诗有意以白海棠关合自己,以花写人,反映出薛宝钗以稳重、端庄、淡雅、宁静、清洁自诩的内心世界。李纨评此诗第一,就是因为“这诗有身份”。
————————————————
咏白海棠·薛宝钗
珍重芳姿昼掩门【庚辰双行夹批:宝钗诗全是自写身份,讽刺时事。只以品行为先,才技为末。纤巧流荡之词、绮靡秾艳之语一洗皆尽,非不能也,屑而不为也。最恨近日小说中一百美人诗词语气只得一个艳稿。】,自携手瓮灌台盆。(图)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庚辰双行夹批:看他清洁自厉,终不肯作一轻浮语。】
淡极始知花更艳,【庚辰双行夹批:好极!高情巨眼能几人哉!正"鸟鸣山更幽"也。】愁多焉得玉无痕?【庚辰双行夹批:看他讽刺林宝二人着手。】
欲偿白帝宜(一作“凭”)清洁,【庚辰双行夹批:看他收到自己身上来,是何等身份。】不语婷婷日又昏。
赏析:
这是《红楼梦》第三十七回中,宝钗所作的白海棠的七言律诗。
首联“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台盆”,描述了对白海棠的珍爱,闭门护理,新手灌水莳弄,十分精心。颔联“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赞美白海棠的洁白素雅,洗净了胭脂的艳色,以冰雪为灵魂。颈联“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正因为淡雅所极,所以才更显骄艳,如果多愁善感,便难免留下斑痕了。尾联“欲偿白帝宜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为报答秋神使白海棠这样雅洁,因此默默无语站立在那里直到日落黄昏。宝钗是按自己的性格来咏白海棠的,她十分自尊自重,“不爱花儿粉儿的”,“品格端方,容貌丰美”,所谓“珍重芳姿”玉洁冰清。
⑹ 咏白海棠·珍重芳姿昼掩门的介绍
咏白海棠·珍重芳姿昼掩门,创作年代于清代,出自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七回。 这首诗是《红楼梦》中薛宝钗所作。小说中,大观园众姊妺结成“海棠诗社”后首次吟咏诗歌,李纨被大家推为社长,负责评诗,贾迎春限韵,贾惜春监场。诗成后,大家认为林黛玉的最好,李纨却评薛宝钗的为第一,贾探春表示赞同,贾宝玉则为林黛玉不平。第二天史湘云到来,又和了两首,众人看了称赞不已。
⑺ 咏白海棠 赏析
前句以梨蕊之白,形容白海棠的“白”,侧重于表现“白”的鲜艳洁净,后句再以梅花之版魂赋予了权白海棠孤高傲世的精神;“偷来”“借得”,巧用了拟人手法;而“偷来”一词,贬词褒用,想象新颖,灵巧别致,意趣盎然,突出白海棠的洁静娇羞,柔美可人。“借得”朴词见新,灵动飘逸,突出白海棠的香魂四溢,芳芬诱人。二词配合,巧用拟人,见姿见态,见色见韵。诗歌以花喻人,含蓄地表现了诗人清高超拔,空灵飘逸的品性。
作者用"偷来”"借得”写得很有风趣。实际上就是说,它像梨花那么白那么香那么有风韵,又有梅花的精神。用"借得一缕魂”这个措辞,就看出她的巧。(其实也是写出了黛玉的形状,面有梨蕊三分白,气剩梅花一缕魂。也可以理解为,黛玉对上面宝钗讽刺他们的回应,我被你气得脸色都白了,靠借来梅花的一缕魂来继续活着。)
"偷来""借得"两词运用拟人写法赋与客观事物海棠花以人的情感
用"梨蕊"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海棠花的纯净洁白,后句更精彩,以"梅花一缕魂"赋予海棠以梅的孤高自清的精神,写花的美,生动传神.
也只有黛玉这样孤高的人会写出这样清雅的诗句
⑻ 林黛玉咏白海棠的全文翻译
译文:
梨花伸进庭院里,卷开竹帘,打开门,她把冰块当做泥土,把玉当版做盆。
她比梨权花还要白了三分,又有梅花的一点傲骨。
她像月宫中的嫦娥缝制的白色的舞衣,又像秋天闺房中哀怨的少女在擦拭泪痕。
她倦倚昏夜西风之中,娇羞默默,无处诉说自己的一片深情。
(8)咏白海棠韵扩展阅读
原文: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赏析:
黛玉此诗的特点是以人写花,新颖别致。诗中的种花人、白海棠花以及拟花之“秋闺怨女”,又都是她的自我写照。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潇洒、机灵、高洁、哀愁、深情的形象,正是林黛玉思想性格的化身。
⑼ 在红楼梦中,咏白海棠,门盆魂痕昏,为什么不全是en韵呢求解释。
他们做这个诗限的韵就是十三元里的这几个字。这几个字都是十三元里的。
自隋代以来作诗填词作曲都依韵书限定的用韵标准,而不同时期所通用韵书也不尽同,经时代变迁不少也已佚失。南宋以后通行“平水韵”,清起改称《佩文诗韵》,共分一百零六个韵部,各部一般以该韵部的第一个字作为此韵部的名称。据《佩文诗韵》,“元”字是上平声第十三个韵部的第一字,故称“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同理。
每个字做一个小牌,按韵做成小抽屉,放在韵牌匣子里。要用哪个韵,即从那个匣子里抽几张牌。门盆魂痕昏都是十三元这个匣子里的,属于“元”这个韵部。现代汉语中元和门不是同韵,因为古今和地区的变迁的缘故。其他字不同韵自然也是同理。
原著如下:迎春道:“既如此, 待我限韵。”说着,走到书架前抽出一本诗来,随手一揭,这首竟是一首七言律,递与众人看了,都该作七言律.迎春掩了诗,又向一个小丫头道:“你随口说一个字来。” 那丫头正倚门立着,便说了个"门"字.迎春笑道:“就是门字韵,`十三元'了.头一个韵定要这` 门'字。”说着,又要了韵牌匣子过来,抽出"十三元"一屉,又命那小丫头随手拿四块.那丫头便拿了"盆”“魂”“痕”“昏"四块来.宝玉道:“这`盆'`门'两个字不大好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