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海棠花戶縣

海棠花戶縣

發布時間: 2022-05-03 22:29:56

1. 名勝古跡解說詞

【鼎湖延壽宮遺址】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西安城東南藍田縣焦岱鎮焦岱村。鼎湖延壽宮是漢武帝時修建在上林苑最東部的一處離宮。遺址面積約2萬平方米,有多處夯土建築基址,有成排的排水管道和散水等,宮城城牆基地斷續可見有大量建築材料堆積,其中瓦當以雲紋為主,文字瓦當有"鼎"、"鼎湖延壽宮"、"千秋萬歲"、"長樂未央"等。�

杜陵

【杜陵】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西安市雁塔區三兆村南。西漢宣帝劉詢的陵墓。漢元康元年(前65)開始營建。陵園面積18.49萬平方米,正中為封冢,形如覆斗,頂部平整,四角斜線分明,高29米,每邊長約175米,頂邊長50米。其南有清代祭祀碑石數十通,今僅存5通。陵園四周有牆,並有寢殿、便殿等遺址。杜陵東575米處為王皇後陵,形制與杜陵同,高24米。杜陵南6.5公里處有漢宣帝第一個皇後許平君的陵墓,高22米,比杜陵小,故稱小陵。古代"小""少"通假,俗稱少陵,因此後人把之間的原稱為"少陵原"或"杜陵原"。�

蔡文姬墓

【蔡文姬墓】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西安城東南藍田縣三里鎮鄉蔡王莊村西北約100米處。蔡文姬,名琰,東漢末年女詩人。博學有才,辨通音律,曾因戰亂沒於匈奴達12年。曹操思賢慕才,用金璧贖回。卒後葬此。1991年建立蔡文姬紀念館,館內陳列著蔡文姬所著《悲憤詩》和琴曲歌辭《胡笳十八拍》及《後漢書》中的《董祀傳》等。�

大興善寺

【大興善寺】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西安市區南部興善寺西街。中國佛教密宗祖庭,隋唐時代著名的佛經譯場。始建於晉泰始至太康年間(265~290)。初名遵善寺。隋文帝開皇二年(582)修大興城,又因寺址在靖善坊內,所以取名為大興善寺。隋初印度僧人那連提黎耶舍、?那崛多、達摩笈多在此傳播密宗法旨。唐玄宗時印度善無畏、金剛智和獅子國(今斯里蘭卡)不空在此譯經500餘部,是當時長安三大佛經譯場之一。後遭火災,明永樂及清康熙年間又重修,現存規模在此時形成。近代辟為公園。寺內所藏宋代木雕千手觀音像毀於"文化大革命"中,現存的唐代石雕龍頭、元明時期繪制的佛像、西藏喇嘛繪制的《二十一度母像》等,均有較高的文物價值。�

隋唐灞橋遺址

【隋唐灞橋遺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西安城東灞河上。建於隋開皇三年(583),為一座規模宏偉的多孔石拱橋。是京城通往中原和江南的交通要道。長安人送客東行多在此折柳贈別,故又名消魂橋。李白有"年年柳色,霸陵傷別"的名句。每逢春季團團柳絮隨風飛舞,如風卷雪花,"灞柳風雪"成為關中八景之一。1994年在灞河取沙發現。長約400米,已清理三孔橋洞,橋墩長9.25~9.52米,寬2.4~2.53米,殘高2.68米。墩距5.14~5.76米。墩下以石條鋪成長方形底座。灞橋石橋的發現為研究橋梁史、科技史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

仙游寺法王塔

【仙游寺法王塔】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西安城西南周至縣馬召鎮黑水峪口。隋文帝開皇十八年(598),建"仙游宮"。隋仁壽元年(601),楊堅為了安置佛舍利,於十月十五日命人送佛舍利至仙游宮建塔安置,改稱仙游寺。唐大中年間(847~859),擴為三寺,今存二寺。位於黑河南岸的仍稱仙游寺,後經歷代重修,現存正殿5間。殿西北有法王塔。塔7層,高35米。塔底層8.7米見方,塔身各層南面有券門,塔身逐層收分減高,疊澀出檐,形制屬密檐式塔。1998年10月,因修建黑河水利工程,法王塔被拆遷。拆遷時,在塔的二、三層間發現3枚舍利,後又在地宮中發現10枚舍利和石碑。碑文記載建塔年月。仙游寺自古就是游覽勝地。白居易任周至縣尉時,在這里寫下了《長恨歌》,成為千古絕唱。�

聖壽寺塔

【聖壽寺塔】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西安城南30公里處秦嶺北麓長安縣五台鄉塔寺溝內。相傳建於隋文帝仁壽年間(601~604),原名為"應身大士塔"。為仿木結構樓閣式磚塔,平面呈正方形,共七級,通高33.5米,底邊長7.5米。塔的一、三、五、七層的南北兩面及二、四、六層的東西兩面各開拱券形門洞。塔壁面有柱、枋、斗拱等仿木結構。每層疊澀砌磚出檐,檐下飾有兩層菱角牙子。塔頂有7個圓環形鐵質相輪。最上面為八角形。向南拾級上山,可達南五台風景游覽區。�

豐德寺

【豐德寺】西安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西安城南長安縣灃峪口東山坡上。建於隋代,盛於唐代,是中國佛教南山律宗創始人道宣卓錫之寺。唐以後香火不旺,明永樂年間(1403~1424)整修,今為尼寺。現存大殿、韋陀殿、齋堂、南北廂房、經幢等,環境幽雅。�

凈業寺

【凈業寺】西安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西安城南長安縣灤鎮灃峪口村。始建於隋,唐初道宣法師曾在此潛心著述,並在此開創了專心研習與宣傳戒律的一個宗派--律宗。凈業寺被認為是中國律宗的祖庭。唐以後,寺院漸衰。明清仍有修葺,現存大殿5間,法堂5間,僧舍18間。寺外東北山上有道宣律師舍利塔。�

上、下悟真寺

【上、下悟真寺】西安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西安城東南藍田縣城東10公里處王順山。上悟真寺位於悟真嶺西邊山崖上,下悟真寺在悟真峪口外的藍水南岸。上悟真寺建於隋文帝開皇年間(581~599)。唐代重修,規模很大,建築宏麗,禪房幽靜,常住僧達千人以上。凈土宗的創始人善導以及高僧凈業、法誠、慧遠等先後住此。詩人白居易曾在此流連。如今上下悟真寺內外竹林青翠,藍水深碧,青山俊秀,成為王順山風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隋唐長安城遺址

【隋唐長安城遺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今西安市區。隋稱大興城。始建於隋文帝開皇二年(582),由宇文愷經過周密調查而精心設計,作為隋代都城。唐朝建立後仍以此為都城,稱長安城,並不斷修建和擴充。長安城在平面布局上吸收了北魏洛陽城和東魏北齊鄴南城的優點,利用了當地"六坡"地形特點,由外郭城(羅城)、宮城和皇城三部分組成。外郭城東西長9721米,南北寬8651.7米,周長36.7公里,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城門有15個,東牆由北向南有通化門、春明門、延興門,南牆由東向西為啟夏門、明德門、安化門,西牆自北向南為開遠門、金光門和延平門,北牆中段即宮城北牆,宮城以東有丹鳳門,宮城以西有芳林門(隋稱華林門)、景耀門和光化門,玄武門和安禮門與宮城共用。地面城牆遺址僅玄武門附近和安化門處各有一小段。地下牆基保存基本完好,寬9~10米,個別地方達20米。明德門是長安城的正南門,位於長安城的中軸線,朱雀大街的南端,規模宏大,是長安城最大的門。門址東西長52.5米,南北進深16.5米,有5個門道,每個門道均寬6.5米。門道間的隔牆厚2.9米,門道兩側有排柱柱坑,每排15個,東西對稱,各門道中部原都有門檻,用青石製成,現僅存留部分殘件。東門道石門檻寬0.4米,厚0.26米,殘長3.7米,門檻上有車轍的溝槽四條在正中門道。殘留的西門檻較其他製作更為精緻,上面雕刻有流暢的卷草花紋及浮雕卧獸,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外郭城內有南北向大街11條,東西向大街14條,街道十分寬闊,其中明德門內朱雀大街寬達150~155米。兩側有寬3.3米、深約2米的水溝。城內大街把郭城分為110坊,朱雀大街以東55坊為萬年縣,朱雀大街以西55坊為長安縣。朱雀大街兩側4列坊面積最小,有東西門和一條橫街。皇城東西兩側的6列坊最大,有東西南北四門和十字街將全坊劃為4個街區,又有小巷將全坊分為16個小區。坊內是居民住宅、王公宅第和寺觀,史籍記載佛寺100多處,道觀30多座,波斯寺二,?教寺五 。著名的有慈恩寺大雁塔、薦福寺小雁塔。還有大興善寺、青龍寺等。坊有坊牆,坊門早啟晚閉,設專人防守。在皇城東南和西南的外郭城內設有東西兩市,隋代將東市稱都會市,西市稱利人市,兩市面積各占兩坊之地。市內有兩條東西和南北大街,構成"井"字形街道,市周圍有夯土圍牆,四面各開二門。市內9個區,每區四面臨街店鋪是長安手工業和商業的集中區域。宮城是供皇帝、皇室居住和處理朝政的地方,包括太極宮、東宮和掖庭宮,南北長1492.1米,東西寬2820.3米,周長8.6公里,位於長安城北部中央。在今西安城內"西五台"有宮城南牆的遺跡,在自強西路北側有一段北牆遺址。城牆均為夯土版築,基部一般寬18米左右。宮城正南門為承天門(隋代稱廣陽門),遺址在今蓮湖公園內,東西殘長41.7米,南北進深19米,有三個門道,門基鋪磚或石板。宮城北面二門,"玄武門之變"就發生在宮城北面的玄武門。皇城又名"子城",位於宮城之南,北與宮城以橫街相隔。東西寬2820.3米,南北長1843.6米,周長9.2公里。皇城內是中央官署和太廟、社稷。朱雀門是皇城的正門,北與承天門遙相對應,南接朱雀大街,直達外郭城的正門明德門,是全城的中軸線。含光門是朱雀門西側的一個門,其遺址保存比較完整,平面呈長方形,東西長37.4米,南北寬�19.6�米,門墩是以純凈的黃土版築而成,包砌磚壁,包磚厚0.35米。門道兩側 各有排列整齊的青石柱礎,東西對稱,呈正方形,72~78厘米見方,柱礎中間有一直徑約10厘米、深10厘米的圓形榫眼,以立排柱,證明當年門樓是木結構的。含光門城牆斷面上遺址清晰地保存著唐代、宋代、元代及明清各代修補的夯層,成為長安城中皇城變化的一個歷史見證。唐代在長安還建有兩座大的宮殿,大明宮位於城東北的龍首原上,因位於太極宮之東北,稱"東內",太極宮稱"西內"。唐玄宗時期在春明門內建造的興慶宮在太極宮的東南,故稱"南內"。長安城有著完善的供水系統,除鑿井外,還有永安、清明、龍首三渠分別引進氵高水與氵產水,流經城內,北入宮苑。後又修漕渠,引黃渠注入曲江池。長安城的建築模式是中國古代都城建設的一個典範,對日本和亞洲其他國家及國內一些地方政權的都城建設也產生了一定影響。唐末天�元年(904),朱溫挾唐昭宗遷都洛陽,命長安居民按籍遷居,毀長安宮署民居,使隋唐長安300年帝都成為廢墟。�

大明宮遺址

【大明宮遺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西安市區東北部龍首原上。大明宮是唐代三大宮中規模最大、最為輝煌壯麗的一座宮殿。本名永安宮。始建於貞觀八年(634),高宗時大加修造,在這里居住,成為此後200餘年間唐朝的政治中心。周長7600米,共11門。宮中各殿以丹鳳門、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蓬萊殿、含涼殿和玄武殿為中軸線,左右對稱布局。含元殿是大明宮正殿,是外朝時舉行盛大慶典、朝會、聽政的場所。"千官望長安,萬國拜含元。""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就是描寫含元殿大朝會的盛況。另外如冊封、改元、大赦、受貢、獻俘等活動也多在此殿舉行。該殿面闊11間,進深4間,各間廣5米,今實測其基址東西長75.9米,南北寬41.3米。 含元殿正南為廣場。殿的兩側有對稱的迴廊和翔鸞(東)棲鳳(西)二閣相連接。兩閣內側有龍尾道向南通下。大明宮北部中央為太液池。太液池西為麟德殿,是接待外賓和舉行宮宴的地方,建築面積達12300平方米。大明宮北部為宮廷園林區,為唐代園林建築的代表。唐末大明宮淪為廢墟。�

青龍寺

【青龍寺】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西安市區南部雁塔區鐵爐廟村北。原名靈感寺,隋初建寺,唐初廢,不久建為觀音寺。唐睿宗景雲二年(711)改為青龍寺。是長安城內傳播密宗的主要寺院,位於樂游原上,因地勢高敞,可俯瞰長安城美景。其獨特風景是其他寺院難以相比的,因而青龍寺香火極盛。公元804~806年間,日本高僧空海在青龍寺拜惠果高僧為師,研習真言宗,成為"東密"大師。因而青龍寺被認為是日本真言宗的發源地。被日本舉為"入唐八家"中的六人,都曾在青龍寺受法。北宋至明代青龍寺地面建築被毀,盪然無存。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從1963年起,多次對青龍寺遺址進行勘查和發掘,出土了大量文物。1982年在青龍寺遺址上修建了"空海紀念碑"。後又修建了"空海、惠果紀念堂"和一些仿唐建築,成為游覽參觀的好去處。�

隋唐圜丘

【隋唐圜丘】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西安市南郊陝西師范大學校園內。始建於隋代。唐代皇帝祭天之處,也是西安作為古都僅存的較完好的皇家建築。原為土堆,作為"唐天壇遺址"保護。1999年3月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家瑤研究員主持發掘出土,整體較為完好。圜丘為四層圓壇,高8米,素土夯築,白灰抹面。第一層(最下層)圓壇面徑約54米,第二層面徑約40米,第三層面徑約29米,第四層(頂層)面徑約20米。各層層高1.5~2.3米不等。每層圓壇都設有十二陛(即上台的階道),均勻地分布在圓壇四周,呈十二辰分布。午陛(即南階)比其餘十一陛寬,是皇帝登壇的階道。自唐高祖到昭宗近300年間,17位皇帝都親自在這個圜丘上進行過祭天活動。唐以後圜丘廢棄,壇體保留至今。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皇帝祭天禮儀建築,比北京天壇早1000多年。1999年5月回填封土等待保護方案。�

華嚴寺塔

【華嚴寺塔】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西安城南長安縣韋曲鎮朱坡西的少陵原半坡上,北距西安市區約15公里。華嚴寺是中國佛教華嚴宗的主要寺院。貞觀十四年(640)華嚴宗初祖杜順和尚圓寂,人們修杜順塔安放杜順和尚的靈骨。杜順塔呈方形角錐體,共7層,高約13米,平面呈方形,為仿木結構樓閣式磚塔。每層疊澀出檐,檐下均砌兩層菱角牙子。塔身壁面均用磚砌成扁柱、欄額、斗拱等,第三層嵌有"無垢凈光寶塔"石刻。在杜順塔西是華嚴宗四祖清涼國師澄觀的靈骨塔。為7層6面磚塔,高約7米,塔上嵌有"大唐清涼國師妙覺之塔"刻石。1986年拆遷清涼國師塔時在四、三、二各層塔心發現有鎏金銅佛像、千佛碑和佛經等。在塔基下又發現高約6米、風格迥異、雕刻精美的兩層磚塔。�

華清宮遺址

【華清宮遺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西安城東臨潼區驪山北麓。始建於唐貞觀十八年(644),名為"湯泉宮",高宗咸亨二年(671)改為溫泉宮,玄宗天寶六年(747)定名為"華清宮"。華清宮的布局基本上依據唐長安城禁苑、宮城、皇城、郭城四位一體的設計思想,將會昌縣城(今臨潼區)、華清宮、驪山禁苑合一而成。華清宮城建在驪山之北,周築羅城。其內湯池被稱為華清池。唐以後被毀。1982年在此地進行考古發掘,發現九龍池和海棠湯等遺址。海棠湯一名芙蓉湯,即"貴妃池",池平面近似橢圓形,上下分二層台,第一層用16塊券石砌成,第二層用8塊券石做成平台,俯視像一朵盛開的海棠花。整個浴池全用青磚砌成,雕刻精湛,做工考究。現重建了九龍池和周圍的建築物,中間為人造湖,西岸排列九龍池、蓮花湯和海棠湯三個浴池,東為龍石榭,北岸有飛霜殿和東西配殿。�

樓觀台

【樓觀台】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西安城西南周至縣樓觀台鄉終南山北麓。是全國著名的道教勝跡。相傳周大夫、函谷關令尹喜曾在這里結草為樓,精思至道,稱"草樓觀"。後來老子西遊入關,在樓南高岡築台,講授《道德經》,故又稱"樓觀台"、"說經台"。唐武德七年(624)李淵改樓觀台為宗聖宮。唐玄宗尊崇道教,把宗聖宮改稱宗聖觀,大加營建。唐代修築的台、殿、閣、宮、亭、塔、洞、池、泉等有50餘處。北宋端拱元年(988)改稱順天興國觀,元中統二年(1261)改稱宗聖宮。金、元、明屢有修葺,清康熙二十年(1681)重建。現存說經台、煉丹爐、呂祖洞、宗聖宮、顯靈山、衣缽塔、化女泉、仰天池、老子系牛柏和銀杏樹等。並有石牛、石獅,碑、碣70餘通,歐陽詢的隸書《大唐宗聖觀記碑》、蘇靈芝的行書《唐老君顯見碑》以及米芾行書"第一山"最為著名。唐宋以來文人學士如歐陽詢、岑參、王維、李白、白居易、蘇軾、韓琦、米芾、趙孟兆頁等均在此游歷並題詠留念。�

慈恩寺大雁塔

【慈恩寺大雁塔】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西安市區南部雁塔區雁塔路南端。慈恩寺原為隋無漏寺,唐初寺廢。唐貞觀二十二年(648),太子李治為追念生母文德皇後"降福"而建,故以慈恩為名。寺佔地約26公頃,房舍1897間,度僧 達300人之多,為京城長安著名佛寺。寺內大雁塔是為了保存玄奘從印度帶回的佛經、佛像建造的,建於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初建為5層,磚表土心,完全按印度的形式建造。武則天時塔毀重修。明代塔又殘壞,在外表加砌予以保護,即為今塔。大體保持唐塔的原貌。塔高64米,呈方形角錐狀,每層砌有突出的磚柱,形似一個開間,四面有磚券拱門。這種樓閣形磚塔造型,已擺脫了印度佛塔的窠臼,氣勢雄偉,有顯著的民族特色,是中國佛教建築的傑作,也是唐長安城的重要建築標志。塔基座南側鑲嵌有唐太宗撰《大唐三藏聖教序》和唐高宗撰《大唐三藏聖教序記》碑二通,為唐代書法家褚遂良所書,字體清秀瀟灑,為唐代名碑。四面石門楣上有唐刻建築圖案和佛像等線刻畫,傳說是出自唐代畫家閻立本和尉遲乙僧之手,是研究中國古代建築的重要資料。�

興教寺

【興教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西安城南長安縣杜曲鎮少陵原畔。唐高宗總章二年(669),原葬於西安市東郊氵產河東岸白鹿原上的高僧玄奘法師的遺骨遷葬於此,並修寺建塔,以資紀念。寺被命名為"大唐護國興教寺",為唐代樊川八大寺院之首。之後千餘年間,寺院香火極盛。現除玄奘、窺基、圓測三塔尚存外,其他建築於清同治年間悉被兵火焚毀。三塔品字排列,中間最高的一座是玄奘靈塔,塔身通體用青磚砌成,作四角錐體,高21.04米,共5級,平面呈正方形,底層邊長5米,塔面作仿木結構,用磚砌作扁柱、欄額及斗拱,均分作3間。塔檐疊澀砌出,檐下均飾兩層菱角牙子。二層以上塔心實砌。玄奘塔造型莊重穩固,裝飾簡潔明快,是中國現存較早的一座仿木結構樓閣式磚塔,在中國建築史上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塔的底層北壁鑲有唐文宗開成四年(839)刻的劉軻撰文《唐三藏大遍覺法師塔銘並序》。塔底層南面有拱形券洞。龕內有玄奘的泥塑像。玄奘塔左右各有較矮小的磚塔一座,均高7米,都是3級,底邊長2米,分別為玄奘弟子窺基(西)和新羅王之孫圓測(東)的靈塔,造於公元682年和公元1115年,形式與玄奘塔略同。�

大薦福寺小雁塔

【大薦福寺小雁塔】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西安市友誼西路東段南側。唐文明元年(684)睿宗李旦為其父高宗死後獻福而建,原名"獻福寺",武則天天授元年(690)改名為"薦福寺"。薦福寺是唐代重要佛經翻譯場所之一。高僧義凈從長安出發經廣州取海路到印度歷時25年游歷30餘國,帶回佛經400餘部,於武則天證聖元年(695)回到洛陽,唐中宗神龍二年(706)入薦福寺譯經。唐中宗景龍年間(707~709)於薦福寺所在的開化坊之南的安仁坊浮圖院中修造了15層的佛塔,因比慈恩寺的大雁塔小,故名小雁塔。現為15層,高43.3米。其平面呈正方形,每層疊澀出檐,南北各開一門,塔身從下而上,每一層都依次收縮,愈往上愈小。小雁塔為密檐式中空磚構建築,塔形秀麗,別具風格,塔身結構堅固。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關中地震,塔身中部縱裂,出現近40厘米的縫隙。至1521年又一次地震時,塔復完好如故。"雁塔晨鍾"為清代關中八景之一。�

罔極寺

【罔極寺】西安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西安市東關炮房街路北。唐中宗神龍元年(705),太平公主為其母武則天所立。取名於《詩經》"欲報其德,昊天罔極"之意,稱罔極寺。唐代著名天文學家僧一行圓寂後在此寺停葬。寺在明初重修,寺址從原長安城大寧坊東南隅,南移於唐安興坊內。現為尼寺 。古建築有大雄寶殿、金剛殿、鍾鼓樓、山門。�

香積寺塔

【香積寺塔】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西安城南長安縣郭杜鄉香積寺村。佛教凈土宗創始人善導圓寂,其弟子隆闡法師於唐中宗神龍二年(706)將其移葬於此,並修塔建寺,以資紀念。後經戰亂,唐代建築僅善導塔倖存,即香積寺塔。香積寺塔是密檐式磚塔,塔身呈四角錐體。原為13級,殘存11級,現高33米,平面呈方形,底層每邊9.5米,塔身用青磚砌成。塔的底層非常高,二層以上高度驟減,每層疊澀出檐,檐下均飾以兩層菱角牙子。每層四壁正中辟券門。塔身壁面作仿木結構,用磚砌成扁柱、欄額、斗拱。每面均作3間,左右兩間的扁柱之間用赭紅繪成直欞窗形。底層南面券門上有磚刻門額"涅磐盛事"四字。與小雁塔形式相似,但其塔角方直,不像小雁塔那樣圓和,又有樓閣式磚塔的一些特點,最突出的特點是塔自頂至底層,順各層南北拱券處中間裂開,與小雁塔的裂縫極為相似。據史載,這條裂隙在宋元�年間(1086~1094)以前就已存在,已900餘年。�

興慶宮遺址

【興慶宮遺址】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西安市區東南部咸寧路北側。興慶宮是唐代三大宮殿之一,原為唐玄宗李隆基稱帝前與兄弟五人在隆慶坊的藩第。開元三年(715)始建,因位於西內太極宮、東內大明宮之南,故稱"南內"。開元十四年(726)又合並周圍的邸宅,重加擴建,佔地約134.4萬平方米。開元十六年唐玄宗移至興慶宮聽政,又是唐玄宗與楊貴妃長期居住的宮邸。主要建築有興慶殿、南熏殿、長慶殿、大同殿、花萼相輝樓、勤政務本樓、沉香亭、龍池等。宮內的建築布局並不對稱排列,而是錯落有致地布列於龍池周圍,別具風格。唐代以後興慶宮遭到破壞。宋時樓台亭閣湮滅盡凈 。金代有所修繕,為游宴場所。清初興慶宮池水乾涸,僅留下起伏的湖岸、逶迤的渠道和勤政、花萼兩樓遺跡。1949年後,經系統勘查發掘,將興慶宮舊址部分辟為興慶公園,採用自然式布局,以龍池(興慶湖)為主景,並重建了花萼相輝樓、勤政務本樓、沉香亭等仿唐建築,成為西安市區最美麗的風景。�

草堂寺

【草堂寺】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西安城西南戶縣東南圭峰山北麓。初建年代待考。唐代中葉,名僧宗密主持修葺後,改名為"棲禪寺"。宗密師從華嚴宗大師澄觀,被尊為華嚴五祖。現寺內的《定慧禪師傳法碑》,是宗密圓寂後所立,由當時宰相裴休撰文並書寫,書法家柳公權篆額。唐代以後屢遭兵火。宋初重修,清同治年間,寺內殿宇焚燒殆盡。今寺內還有一座題刻為"鳩摩羅什之舍利塔"的石塔,高約2.3米, 下層為浮雕須彌山座;三層雲台,填飾蔓草花紋。雲台上為八角形龕,上覆四角攢尖形座頂,頂端作寶珠形,層頂下有線刻佛像,加之塔身石色又作磚青、玉白、乳黃等色,故俗稱"八寶玉石塔"。據造型及紋飾推斷,當為唐代遺物。寺西北角有古井,相傳井內有煙霧冒出,是為關中八景之一的"草堂煙霧"。

2. 溫庭筠

溫庭筠:(約812—870),晚唐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又名溫八叉。唐宰相溫彥博之裔孫。溫彥博,我國古代著名詞人,兩《唐書》有傳。溫庭筠雖為並州人,但他同白居易、柳宗元等名詩人一樣,一生絕大部分時間是在外地度過的。據考,溫庭筠幼時已隨家客游江淮,後定居於雩縣(今陝西戶縣)郊野,靠近杜陵,所以他嘗自稱為杜陵遊客。詩辭藻華麗,少數作品對時政有所反映。與李商隱齊名,並稱「溫李」。 溫庭筠早年才思敏捷,以詞賦知名,然屢試不第,客游淮間。宣宗朝試宏辭,代人作賦,以擾亂科場,貶為隋縣尉。後襄陽刺史署為巡官,授檢校員外郎,不久離開襄陽,客於江陵。懿宗時曾任方城尉,官終國子助教。詩詞工於體物,設色麗,有聲調色彩之美。弔古行旅之作感慨深切,氣韻清新,猶存風骨。多寫女子閨情,風格濃艷精巧,清新明快。詩詞兼工,是花間詞派的重要作家之一,被稱為花間鼻祖。 「花間詞派」鼻祖--溫庭筠 關於溫庭筠的生年,史籍無載。溫集舊注斷為穆宗長慶四年(824年),夏承燾《溫飛卿系年》以為生於元和七年(812年)。近年陳尚君《溫庭筠早年事跡考辨》雲生於德宗貞元十七年(801年)。梁超然《唐才子傳校箋》同意陳尚君所考。以溫庭筠生干貞元十七年算,卒於咸通七年(866年),則他享年66歲。 溫庭筠少敏悟,同其他有成就的詩人一樣,自動好學,苦心硯席,除了善鼓琴吹笛外,尤長於詩詞。」《舊唐書》本傳中說他「士行塵雜,不修邊幅,能逐弦吹之音,為側艷之詞」。詞有《握蘭集》、《金荃集》,今不傳。唯《花間集》中尚存有其詞六十六首。詩與李商隱齊名,時號「溫李」。《北夢瑣言》說溫庭筠「才思艷麗,工於小賦,每入試,押官韻作賦,凡八叉手而八韻成」,所以時人稱為「溫八叉」。在我國古代,文思敏捷者,有數步成詩之說,而象溫庭筠這樣八叉手而成八韻者,再無第二人。
才華橫溢
這樣有才華的人,卻數舉進士不中第。今可考見者,溫庭給開成四年(839年)年將40時開始應舉,未中,只在京兆府試以榜副得貢,連省試也未能參加。究其原因,大約是受宮中政治斗爭之害。因為楊賢妃的讒害,庄恪太子左右數十人或被殺,或被逐,沙汰殆盡,隨後庄恪太子不明不白地突然死去。溫庭筠被卷進這起政治斗爭中,沒被禍已算不錯了,哪還指望中進士。在他步入科場前,便註定了不能及第的命運。開成四年應舉不第後,溫庭筠在雩郊住了兩年,用他自己的話說,是「二年抱疾,不赴鄉薦試有司」。當時是真病,還是畏禍呆在家裡,不得而知。溫庭筠41歲時,到淮南與李紳相見。早在溫庭筠8歲時,便與李紳相識,可謂自幼為友。到55歲那年,溫庭筠又去應試。在這之前曾幾次應試,每次都名落孫山。這次應試,是大中九年(855年),沈詢主春闈,溫庭筠攪擾場屋,弄得滿城風雨。攪擾場屋的原因,是溫庭筠有「救數人」的綽號,即在考場幫助左右的考生,因此這次沈詢將溫庭筠特別對待,特召溫庭筠於簾前試之。溫庭筠因此大鬧起來,攪擾場屋。據說這次雖有沈詢嚴防,但溫庭筠還是暗中幫了八個人的忙。當然,這次考試又沒能中。從此之後,也就是說從56歲起,溫庭筠便絕了這門心事,不再涉足名場。
考場救人,雖屬不該,但從這里可看出溫庭筠的才能。同考場救人一樣,溫庭筠還幫過相國令狐陶的忙。溫庭筠出入令狐館中,待遇甚厚。當時唐宣宗喜歡歌《菩薩蠻》,令狐暗自請溫庭筠代己新填《菩薩蠻》詞以進,囑咐溫庭筠千萬不要泄漏出去,而溫庭筠卻將此事傳了開來,令狐陶大為不滿。溫庭筠看不起令狐陶的才學。宣宗賦詩,上句有「金步搖」,未能對,讓未第進士對之,溫庭筠「玉條脫」對立,宣宗很高興,予以賞賜。令狐陶不知玉條脫之說,問溫庭筠。溫庭筠告他出自《南華經》,並且說,《南華經》並非僻書,相國公務之暇,也應看點書,言外之意說令狐陶不讀書,又嘗對人說「中書省內坐將軍」,譏諷令狐陶無學。令狐陶因此更加恨他,奏他有才無行,不宜與第。由此可知溫庭筠一直未中第,非其才學不高,皆因當權者所嫉也。不僅才高不第,反倒落下了品行不好的壞名聲。又相傳溫庭筠在傳舍遇到微行至此的宣宗,因不識為皇帝,曾傲語詰之。
溫庭筠攪擾場屋後,貶隨州隨縣尉,當了一個小得不能再小的官。後徐商鎮襄陽,辟為巡官,此時溫庭筠已56歲。在襄陽,溫庭筠與皮成式、周繇等交遊酬唱。在襄陽呆了幾年時間,徐商詔征赴闕,溫庭筠隨後也離開襄陽,去了江東,此時已經61歲了,62歲那年冬回又到了淮南。此時的溫庭筠,雖詩名頗著,但已自潦倒,不檢行跡,與貴胄裴減、令狐高等蒲飲狎昵。當時令狐陶出鎮淮南,溫庭筠因其在位時曾壓制過自己,雖是老相識,也不去看他。後來,溫庭筠因窮迫乞於揚子院,醉而犯夜,竟被巡邏的兵丁打耳光,連牙齒也打折了。他將此訴於令狐陶,令狐陶並未處置無禮之兵丁。兵丁極言溫庭筠狹邪丑跡,說他品行怎麼壞。因此有關溫庭筠品行極壞的話傳了到京師。63歲老翁,被打折了牙齒,並且落了更壞的名聲,溫庭筠只好親自到長安,致書公卿間,申說原委,為己雪冤,隨後即居於京師。
咸通六年(865 年),溫庭筠出任國子助教,次年,以國子助教主國子監試。曾在科場屢遭壓制的溫庭筠,主試與眾不同,嚴格以文判等後,「乃榜三十篇以振公道」,並書榜文曰:「右,前件進士所納詩篇等,識略精進,堪神教化,聲調激切,曲備風謠,標題命篇,時所難著,燈燭之下,雄詞卓然。誠宜榜示眾人,不敢獨斷華藻。並仰榜出,以明無私。」將所試詩文公布於眾,大有請群眾監督的意思,杜絕了因人取土的不正之風,在當時傳為美談。而此舉又給溫庭筠帶來了不幸。他完全以文判等,且榜之於眾,已遭權貴不滿,又所榜詩文中有指斥時政,揭露腐敗者,溫庭筠稱贊「聲調激切,曲備風謠」,更為權貴所忌很。所以,宰相楊收非常惱怒,將溫庭筠貶為方城尉。因主持公道而招忌被貶,所以紀唐夫送其赴方城時,詩雲:「且飲綠(酉錄)銷積恨,莫辭黃綬拂行塵。」遭受此次打擊,再次被貶,年事已高的溫庭筠在這年冬抑鬱而死。《唐才子傳》雲「竟流落而死」。未知到方城後不久而死,還是未到方城便死了。一代才子,困頓失意而死,千載而下,人共憾之。他恃才傲物,蔑視權貴。所以紀唐夫送他赴方城詩又雲:「鳳凰詔下雖沾命,鸚鵡才高卻累身。」
當時權貴,可以排擠、壓制溫庭筠,使他仕途多舛,生活坎坷,卻壓制不了溫庭筠的才華四溢。溫庭筠終於成為文學史上千古不朽的詩人。
編輯本段溫庭筠詩詞集
作為晚唐著名詩人,溫庭筠詩詞俱佳,以詞著稱。溫庭筠詩詞,在思想意義上雖大多無較高的價值,但在藝術上卻有獨到之處,歷代詩論家對溫庭筠詩詞評價甚高,被譽為花間派鼻祖。王拯《龍壁山房文集懺庵詞序》雲,詞體乃李白、王建、溫庭筠所創,「其文窈深幽約,善達賢人君子愷惻怨悱不能自言之情,論者以庭筠為獨至。」周濟《介存齋論詞雜著》雲:「詞有高下之別,有輕重之別。飛卿下語鎮紙,端已揭響入雲,可謂極兩者之能事。」又載張惠言語雲:「飛卿之詞,深美閎約,信然。飛卿蘊釀最深,故其言不怒不懾,備剛柔之氣。」「針縷之密,南宋人始露痕跡,花間極有渾厚氣象。如飛卿則神理超越,不復可以跡象求矣。然細繹之,正字字有脈絡。」劉熙載《藝概》更雲:「溫飛卿詞,精妙絕人。」溫庭筠在詞史上的地位,確是非常重要的。
《花間集》收溫詞最多達66首,可以說溫庭筠是第一位專力填詞的詩人。詞這種文學形式,到了溫庭筠手裡才真正被人們重視起來,隨後五代與宋代的詞人競相為之,終於使詞在中國古代文壇上成蔚為大觀,至現在仍然有著極廣泛的影響。溫庭筠對詞的貢獻,永遠受到後人的尊敬。
溫庭筠的詩,寫得清婉精麗,備受時人推崇,《商山早行》詩之「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更是不朽名句,千古流傳。相傳宋代名詩人歐陽修非常贊賞這一聯,曾自作「鳥聲茅店雨,野色板橋春」,但終未能超出溫詩原意。
溫庭筠詩詞集,據《新唐書•藝文志》,當時曾有《握蘭集》三卷,《金荃集》10卷,《詩集》5 卷,《漢南真稿》10卷,又有與段成式、余知古等人詩文合集《漢上題襟集》10卷,知其創作頗豐。可惜其集不傳,今所見溫庭筠之詩詞,唯《花間集》、《全唐詩》、《全唐文》中所保存者。
除詩詞外,溫庭筠還是一位小說作家、學者。據《新唐書•藝文志》,溫庭筠撰有小說《乾巽子》3卷、《採茶錄》1卷,編纂類書《學海》10卷。可惜全部亡佚,現在無從探知其詳。尤其是《學海》10卷的亡佚,實在是我國學術史上的一大損失。如果《學海》能保存下來,必然會對學術研究和輯佚等工作大有貢獻。
作為晚唐著名詩人、我國詞史上的重要人物,溫庭筠詩文集的亡佚,是十分令人痛惜的,實在是古典文學寶庫中的一大損失。不但詩文集亡佚,連有關溫庭筠的重要史料也亡佚了,以至現在難以考知溫庭筠的詳細情況,《唐才子傳》所載溫庭筠傳,也時序顛倒,舛錯支離。雖經有關專家的研究,也只能知其大概。雖則如此,溫庭筠還是在文學史上大放光輝,名垂千古。

編輯本段【主要詞作】
夢江南
千萬恨,恨極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裡事,水風空落眼前花。
搖曳碧雲斜。
望江南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
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
腸斷白蘋(pín)洲。
玉蝴蝶
秋風凄切傷離,行客未歸時。
寒外草先衰,江南雁到遲。
芙蓉凋嫩臉,楊柳墮新眉。
搖落使人悲,腸斷誰得知?
菩薩蠻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雲欲度香腮雪。
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
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
新貼綉(一作著綺)羅襦,雙雙金鷓鴣。
菩薩蠻
夜來皓月才當午,重簾悄悄無人語。
深處麝煙長,卧時留薄妝。
當年還自惜,往事那堪憶。
花露(落)月明殘,錦衾知曉寒。
菩薩蠻
蕊黃無限當山額,宿妝隱笑紗窗隔。
相見牡丹時,暫來還別離。
翠釵金作股,釵上蝶雙舞。
心事竟誰知?月明花滿枝。
菩薩蠻
翠翹金縷雙鸂鵣,水紋細起春池碧。
池上海棠梨,雨晴紅滿枝。
綉衫遮笑靨,煙草粘飛蝶。
青瑣對芳菲,玉關音信稀。
菩薩蠻
杏花含露團香雪,綠楊陌上多離別。
燈在月朧明,覺來聞曉鶯。
玉鉤褰翠幕,妝淺舊眉薄。
春夢正關情,鏡中蟬鬢輕。
菩薩蠻
寶函鈿雀金鸂鵣,沉香閣(一作關)上吳山碧。
楊柳又如絲,驛橋春雨時。
畫樓音信斷,芳草江南岸。
鸞鏡與花枝,此情誰得知。
菩薩蠻
玉樓明月長相憶,柳絲裊娜春無力。
門外草萋萋,送君聞馬嘶。
畫羅金翡翠,香燭銷成淚。
花落子規啼,綠窗殘夢迷。
菩薩蠻
鳳凰相對盤金縷,牡丹一夜經微雨。
明鏡照新妝,鬢輕雙臉長。
畫樓相望久,欄外垂絲柳。
音信不歸來,社前雙燕回。
菩薩蠻
牡丹花謝鶯聲歇,綠楊滿院中庭月。
相憶夢難成,背窗燈半明。
翠鈿金壓臉,寂寞香閨掩。
人遠淚闌干,燕飛春又殘。
菩薩蠻
滿宮明月梨花白,故人萬里關山隔。
金雁一雙飛,淚痕沾綉衣。
小園芳草綠,家住越溪曲。
楊柳色依依,燕(一作雁)歸君不歸。
菩薩蠻
南園滿地堆輕絮,愁聞一霎清明雨。
雨後卻斜陽,杏花零落香。
無言勻睡臉,枕上屏山掩。
時節欲黃昏,無聊獨倚門。
菩薩蠻
雨晴夜台玲瓏日(一作月),萬枝香裊紅絲拂。
閑夢憶金堂,滿庭萱草長。
綉簾垂籙簌(此二字以「罕」字頭換竹字頭),眉黛遠山綠。
春水渡溪橋,憑欄魂欲消。
菩薩蠻
竹風輕動庭除冷,珠簾月上玲瓏影。
山枕隱濃妝,綠檀金鳳凰。
兩蛾愁黛淺,故國吳宮遠。
春恨正關情,畫樓殘點聲。
菩薩蠻
水精簾里頗黎枕,暖香惹夢鴛鴦錦。
江上柳如煙,雁飛殘月(一作日)天。
藕絲秋色淺,人勝參差剪。
雙鬢隔香紅,玉釵頭上風。
更漏子
柳絲長,春雨細,花外漏聲迢遞。
驚寒雁,起城烏,畫屏金遮鴣。
香霧薄,透簾(一作重)幕,惆悵謝家池閣。
紅燭背,綉簾垂,夢長君不知。
更漏子
星斗稀,鍾鼓歇,簾外曉鶯殘月。
蘭露重,柳風斜,滿庭堆落花。
虛閣上,倚欄望,還似去年惆悵。
春欲暮,思無窮,舊歡如夢中。
更漏子
金雀釵,紅粉面,花里暫時相見。
知我意,感君憐,此情須問天。
香作穗,蠟成淚,還似兩人心意。
山枕膩,錦衾寒,覺來更漏殘。
更漏子
相見稀,相憶久,眉淺淡煙如柳。
垂翠幕,結同心,侍(原作待)郎熏綉衾。
城上月,白如雪,蟬鬢美人愁絕。
宮樹暗,鵲橋橫,玉簽初報明。
更漏子
背江樓,臨海月,城上角聲嗚咽。
堤柳動,島煙昏,兩行征雁分。
京口路,歸帆渡,正是芳菲欲度。
銀燭盡,玉繩低,一聲村落雞。
更漏子
玉爐香,紅蠟淚,偏照畫堂秋思。
眉翠薄,鬢雲殘,夜長衾枕寒。
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
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
歸國遙
香玉,翠鳳寶釵垂籙簌(此二字以「罕」字頭換竹字頭)。
鈿筐交勝金粟,越羅春水綠。
畫堂照簾殘燭,夢余更漏促。
謝娘無限心曲,曉屏山斷續。
歸國遙
雙臉,小鳳戰篦金颭艷。
舞衣無力風斂,藕絲秋色染。
錦帳綉帷斜掩,露珠清曉簟。
粉心黃蕊花靨,黛眉山兩點。
酒泉子
羅帶惹香,猶系別時紅豆。
淚痕新,金縷舊,斷離腸。
一雙嬌燕語雕梁,還是去年時節。
綠陰濃,芳草歇,柳花狂。
酒泉子
花映柳條,閑向綠萍池上。
憑欄桿,窺細浪,兩蕭蕭。
近來音信兩疏索,洞房空寂寞。
掩銀屏,垂翠箔(一作幕),度春宵。
酒泉子
日映紗窗,金鴨小屏山碧。
故鄉春,煙靄隔,背蘭釭。
宿妝惆悵倚高閣,千里雲影薄。
草初齊,花又落,燕雙雙。
酒泉子
楚女不歸,樓枕小河春水。
月孤明,風又起,杏花稀。
玉釵斜簪雲鬟重,裙上金縷鳳。
八行書,千里夢,雁南飛。
定西番
漢使昔年離別,攀弱柳,折寒梅,上高台。
千里玉關春雪,雁來人不來。
羌笛一聲愁絕,月徘徊。
定西番
海燕欲飛調羽,萱草綠,杏花紅,隔簾櫳。
雙鬢翠霞金縷,一枝春艷濃。
樓上月明三五,瑣窗中。
定西番
細雨曉鶯春晚,人似玉,柳如眉,正相思。
羅幕翠簾初卷,鏡中花一枝。
腸斷寒門消息,雁來稀。
楊柳枝
蘇小門前柳萬條,毿毿金線拂平橋。
黃鶯不語東風起,深閉朱門伴舞腰。
楊柳枝
金縷毿毿碧瓦溝,六宮眉黛惹香愁。
晚來更帶龍池雨,半拂欄桿半入樓。
楊柳枝
御柳如絲映九重,鳳凰窗映綉芙蓉。
景陽樓畔千條路,一面新妝待曉風。
楊柳枝
織錦機邊鶯語頻,停梭垂淚憶徵人。
塞門三月猶蕭索,縱有垂楊未覺春。
楊柳枝
兩兩黃鸝色似色,裊枝啼露動芳音。
春來幸自長如線,可惜牽纏盪子心
楊柳枝
宜春苑外最長條,閑裊春風伴舞腰。
正是玉人腸絕(一作斷)處,一渠春水赤闌橋。
楊柳枝
南內牆東御路帝,須知春色柳絲黃。
杏花未肯無情思,何事行人最斷腸?
楊柳枝
館娃宮外鄴城西,遠映征帆近拂堤。
系得王孫歸意切,不關(一作同)芳草綠萋萋。
南歌子
轉盼如波眼,娉婷似柳腰。
花里暗相招,憶君腸欲斷,恨春宵。
南歌子
鬢垂低梳髻,連娟細掃眉。
終日兩相思。為君憔悴盡,百花時。
南歌子
手裡金鸚鵡,胸前綉鳳凰。
偷眼暗形相。不如從嫁與,作鴛鴦。
南歌子
似帶如絲柳,團酥握雪花。
簾卷玉鉤斜。九衢塵欲暮,逐香車。
南歌子
臉上金霞細,眉間翠鈿深。
倚枕覆鴛衾。隔簾鶯百囀,感君心。
南歌子
撲蕊添黃子,呵花滿翠鬟。
鴛枕映屏山。月明三五夜,對芳顏。
南歌子
懶拂鴛鴦枕,休縫翡翠裙。
羅帳罷爐熏。近來心更切,為思君。
河瀆神
河上望叢祠,廟前春雨來時。
楚山無限鳥飛遲,蘭棹空傷別離。
何處杜鵑啼不歇,艷紅開盡如血。
蟬鬢美人愁絕。百花芳草佳節。
河瀆神
孤廟對寒潮,西陵風雨蕭蕭。
謝娘惆悵倚蘭橈,淚流玉箸千條。
暮天愁聽思歸樂,早梅香滿山郭。
回首兩情蕭索,離魂何處飄泊?
河瀆神
銅鼓賽神來,滿庭幡蓋徘徊。
水村江浦過風雷,楚山如畫煙開。
離別櫓聲空蕭索,玉容惆悵妝薄。
青麥燕飛落落,卷簾愁對珠閣。
女冠子
含嬌含笑,宿翠殘紅窈窕。
鬢如蟬。寒玉簪秋水,輕紗卷碧煙。
雪胸鸞鏡里,琪樹鳳樓前。
寄語青娥伴,早求仙。
女冠子
霞帔雲發,鈿鏡仙容似雪。
畫愁眉。遮語回輕扇,含羞下綉帷。
玉樓相望久,花洞恨來遲。
早晚乘鸞去,莫相遺。
清平樂
上陽春晚,宮女愁蛾淺。
新歲清平思同輦,怎奈長安路遠。
鳳帳鴛被徒熏,寂寞花鎖千門。
競把黃金買賦,為妾將上明君。
清平樂
洛陽愁絕,楊柳花飄雪。
終日行人恣(一作爭)攀折,橋下水流嗚咽。
上馬爭勸離觴,南浦鶯聲斷腸。
愁殺平原年少,回首揮淚千行。
遐方怨
憑綉檻,解羅帷。
未得君書,腸斷(一作斷腸),瀟湘春雁飛。
不知征馬幾時歸?
海棠花謝也,雨霏霏。
遐方怨
花半坼,雨初晴。
未卷珠簾,夢殘,惆悵聞曉鶯。
宿妝眉淺粉山橫。
約鬟鸞鏡里,綉羅輕。
訴衷情
鶯語花舞春晝午,雨霏微。
金帶枕,宮錦,鳳凰帷。
柳弱蝶交飛,依依。
遼陽音信稀,夢中歸。
思帝鄉
花花,滿枝紅似霞。
羅袖畫簾腸斷,卓香車。
回面共人閑語,戰篦金鳳斜。
惟有阮郎春盡,不歸家。
河傳
江畔,相喚。曉妝鮮,仙景個女采蓮。
請君莫向那岸邊。少年,好花新滿船。
紅袖搖曳逐風暖(一作軟),垂玉腕,腸向柳絲斷。
浦南歸,浦北歸。莫知,晚來人已稀。
河傳
湖上,閑望。雨蕭蕭,煙浦花橋路遙。
謝娘翠蛾愁不消,終朝,夢魂迷晚潮。
盪子天涯歸棹遠,春已晚,鶯語空腸斷。
若耶溪,溪水西。柳堤,不聞郎馬嘶。
河傳
同伴,相喚。杏花稀,夢里每愁依違。
仙客一去燕已飛。不歸,淚痕空滿衣。
天際雲鳥引晴(一作情)遠,春已晚,煙靄渡南苑。
雪梅香,柳帶長。小娘,轉令人意傷。
番女怨
萬枝香雪開已遍,細雨雙燕。
鈿蟬箏,金雀扇,畫梁相見。
雁門消息不歸來,又飛回。
番女怨
磧南沙上驚雁起,飛雪千里。
玉連環,金鏃箭,年年征戰。
畫樓離恨錦屏空,杏花紅。
荷葉杯
一點露珠凝冷,波影。滿池塘。
綠莖紅艷兩相亂,腸斷。水風涼。
荷葉杯
鏡水夜來秋水,如雪。采蓮時。
小娘紅粉對寒浪,惆悵。正思惟(原作想)。
荷葉杯
楚女欲歸南浦,朝雨。濕愁紅。
小船搖漾入花里,波起。隔西風。
編輯本段與魚玄機間的故事
魚幼薇的才華引起了當時名滿京華的大詩人溫庭筠的關注,於是在暮春的一個午後,專程慕名尋訪魚幼薇。在平康里附近的一所破舊的小院中找到了魚家。平康里位於長安的東南角,是當時娼妓雲集之地,因這時魚父已經謝世,魚家母女只能住在這里,靠著給附近青樓娼家作些針線和漿洗的活兒來勉強維持生活。就在低矮陰暗的魚家院落中,溫庭筠見到了這位女詩童,魚幼薇雖然還不滿十三歲,但生得活潑靈秀,纖眉大眼,肌膚白嫩,儼然一派小美人風韻。溫庭筠深感這小姑娘生活的環境與她的天資是多麼不相稱,不由得油然而生憐愛之情。
溫庭筠委婉地說明了自己的來意,並請小幼薇即興賦詩一首,想試探一下她的才情,看是否名過其實。小幼薇顯得十分落落大方,毫無拘促為難的模樣,她請客人入座後,站在一旁,撲閃著大眼睛靜待這位久聞大名的大詩人出題。溫庭筠想起來時路上,正遇柳絮飛舞,拂人面頰之景,於是寫下了「江邊柳「三字為題。魚幼薇以手托腮,略作沉思,一會兒,便在一張花箋上飛快地寫下一首詩,雙手捧給溫庭筠評閱,詩是這樣寫的:
翠色連荒岸,煙姿入遠樓;
影鋪春水面,花落釣人頭。
根老藏魚窟,枝底系客舟;
蕭蕭風雨夜,驚夢復添愁。
溫庭筠反復吟讀著詩句,覺得不論是遣詞用語,平仄音韻,還是意境詩情,都屬難得一見的上乘之作。這樣的詩瞬間出自一個小姑娘之手,不能不讓這位才華卓絕的大詩人嘆服。從此,溫庭筠經常出人魚家。為小幼薇指點詩作,似乎成為了她的老師,不僅不收學費,反而不時地幫襯著魚家,他與幼薇的關系,既象師生,又象父女、朋友。
不久之後,溫庭筠離開長安,遠去了襄陽任刺史徐簡的幕僚。秋涼葉落時節,魚幼薇思念遠方的故人,寫下一首五言律詩「遙寄飛卿」:
階砌亂蛩鳴,庭柯煙霧清;
月中鄰樂響,樓上遠日明。
枕簟涼風著,謠琴寄恨生;
稽君懶書禮,底物慰秋情?
飛卿是溫庭筠的字,他才情非凡,面貌卻奇醜,時人因稱之「溫鍾馗」。也許是年齡相差懸殊,也許是自慚形穢,溫庭筠雖然對魚幼薇十分憐愛,但一直把感情控制在師生或朋友的界限內,不敢再向前跨越上步。而情竇初開的魚幼薇,早已把一顆春心暗系在老師身上,溫庭筠離開後,她第一次借詩句遮遮掩掩吐露了她寂寞相思的心聲。不見雁傳迴音,轉眼秋去冬來,梧桐葉落,冬夜蕭索,魚幼薇又寫出「冬夜寄溫飛卿」的詩。
苦思搜詩燈下吟,不眠長夜怕寒衾;
滿庭木葉愁風起,透幌紗窗惜月沈。
疏散未聞終隨願,盛衰空見本來心;
幽棲莫定梧桐樹,暮雀啾啾空繞林。
少女的幽怨如泣如訴,心明如鏡的溫庭筠哪能不解她的心思?倘若他報以柔情萬種的詩句,魚幼薇也許就成了溫夫人,但他思前想後,仍抱定以前的原則,不敢跨出那神聖的一步。
唐懿宗咸通元年,溫庭筠回到了長安,想趁新皇初立之際在仕途上找到新的發展。兩年多不見,魚幼薇已是婷婷玉立、明艷照人的及笄少女了,他們依舊以師生關系來往。
一日無事,師生兩人相偕到城南風光秀麗的崇貞觀中游覽,正碰到一群新科進士爭相在觀壁上題詩留名,他們春風滿面,意氣風發,令一旁的魚幼薇羨慕不已。待他們題
完後,魚幼薇也滿懷感慨地悄悄題下一首七絕:
雲峰滿月放春睛,歷歷銀鉤指下生;
自恨羅衣掩詩句,舉頭空羨榜中名。
這首詩前兩句氣勢雄渾,勢吞山河,正抒發了她滿懷的雄才大志;後兩句筆鋒一轉,卻恨自己生為女兒身,空有滿腹才情,卻無法與須眉男子一爭長短,只有無奈空羨!

3. 過分水嶺的詩意

溫庭筠求助編輯網路名片
溫庭筠溫庭筠 (約812—870),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漢族,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是花間詞派的重要作家之一。唐初宰相溫彥博之後裔。《新唐書》與《舊唐書》均有傳。年輕時苦心學文,才思敏捷。晚唐考試律賦,八韻一篇。據說他叉手一吟便成一韻,八叉八韻即告完稿,時人亦稱為「溫八叉」、「溫八吟」。詩詞兼工,詩與李商隱齊名,並稱「溫李」;詞與韋庄齊名,並稱「溫韋」。溫庭筠,古籍上記載的有兩位:一位是唐代著名文學家,另一位是五代十國晉丞相桓文之門客。

目錄

人物簡介
作品解析
生平事跡
文學成就
主要作品
編輯本段人物簡介
溫庭筠(wēn tíng yún)山西省平遙縣長則村人士,但他同白居易、柳宗元等著名詩 溫庭筠
人一樣,一生絕大部分時間是在外地度過的。據考,溫庭筠幼時已隨家客居江淮,後定居於鄠(hù)縣(今陝西戶縣)郊野,靠近杜陵,所以他嘗自稱為杜陵遊客。早年以詞賦知名,然屢試不第,客游淮間。唐宣宗朝試宏辭,溫庭筠代人作賦,因擾亂科場,貶為隋縣尉。後襄陽刺史署為巡官,授檢校員外郎,不久離開襄陽,客於江陵。唐懿宗時曾任方城尉,官終國子助教。性喜譏刺權貴,多觸忌諱;又不受羈束,縱酒放浪。因此一生坎坷,終身潦倒。其詩詞工於體物,有聲調色彩之美。詩辭藻華麗,多寫個人遭際,於時政亦有所反映,弔古行旅之作感慨深切,氣韻清新,猶存風骨。詞多寫女子閨情,風格穠艷精巧,清新明快,是花間詞派的重要作家之一,被稱為花間鼻祖。現存詞數量在唐人中最多,大都收入《花間集》。原有集,已散佚,後人輯有《溫庭筠詩集》《金荃詞》。另著有傳奇小說集《乾巽子》,原本不傳,《太平廣記》引錄甚多。[1]
編輯本段作品解析
溫庭筠是第一個專力於「倚聲填詞」的詩人,其詞多寫花間月下、閨情綺怨,形成了以綺艷香軟為特徵的花間詞風,被稱為「花間派」鼻祖,對五代以後詞的大發展起了很強的推動作用。惟題材偏窄,被人譏為「男子而作閨音」。代表詞作有《望江南》([一] 、[二])、《菩薩蠻》([一] 、[二] 、[三] 、[四] 、[五])、《更漏子》([二] 、[六])、《酒泉子》(一)、《楊柳枝》([一] 、[二] 、[三] 、[四])、《南歌子》([一] 、[二])、《河瀆神》(一)、《訴衷情》等,尤以《望江南》(二)和《菩薩蠻》(一)為最著名。其中《望江南》(二)是溫詞中別具一格的清新自然之作,該詞明顯受到民間曲子詞的影響,以白描手法刻畫一位思婦在江樓期盼丈夫歸來的圖景,「過盡千帆皆不是」「腸斷白萍洲」,可謂風格清雅,語短情長。
編輯本段生平事跡
關於溫庭筠的生年,史籍無載。溫集舊注斷為唐穆宗長慶四年(824年),夏承燾《溫飛卿系年》以為生於元和七年(812年)。近年陳尚君《溫庭筠早年事跡考辨》雲生於德宗貞元十七年(801年)。梁超然《唐才子傳校箋》同意陳尚君所考。以溫庭筠生於貞元十七年算,卒於咸通七年(866年),則他享年66歲。溫庭筠少敏悟,同其他有成就的詩人一樣,自幼好學,苦心研習,除了善鼓琴吹笛外,尤長於詩詞。《舊唐書》本傳中說他「士行塵雜,不修邊幅,能逐弦吹之音,為側艷之詞」。詞有《握蘭集》、《金荃集》,今不傳。唯《花間集》中尚存有其詞六十六首。《北夢瑣言》說溫庭筠「才思艷麗,工於小賦,每入試,押官韻作賦,凡八叉手而八韻成」。在我國古代,文思敏捷者,有數步成詩之說,而像溫庭筠這樣八叉手而成八韻者,再無第二人。 這樣有才華的人,卻數舉進士不第。今可考者,唐文宗開成四年(839年),溫庭筠將近40歲時開始應舉,未中,只在京兆府試以榜副得貢,連省試也未能參加。究其原因,大約是受宮中政治斗爭之害。因為楊賢妃的讒害,庄恪太子左右數十人或被殺,或被逐,沙汰殆盡,隨後庄恪太子不明不白地突然死去。溫庭筠被卷進這起政治斗爭中,沒受災禍已算不錯了,哪還指望中進士。在他步入科場前,便註定了不能及第的命運。開成四年應舉不第後,溫庭筠在鄠郊住了兩年,用他自己的話說,是「二年抱疾,不赴鄉薦試有司」。當時是真病,還是畏禍待在家裡,不得而知。唐武宗會昌元年(841年),溫庭筠41歲時,到淮南與李紳相見。早在溫庭筠8歲時,便與李紳相識,可謂自幼為友。到唐懿宗大中九年(855年),溫庭筠又去應試。這次應試是沈詢主春闈,溫庭筠卻由於攪擾場屋,弄得滿城風雨。事件的起因,是溫庭筠有「救數人」的綽號,即在考場幫助左右的考生,因此這次沈詢將溫庭筠特別對待,特召溫庭筠於簾前試之。溫庭筠因此大鬧起來,擾亂了科場。據說這次雖有沈詢嚴防,但溫庭筠還是暗中幫了八個人的忙。當然,這次考試又沒能中。從此之後,也就是說從55歲起,溫庭筠便絕了這門心思,不再涉足名場。 考場救人,雖屬不該,但從這里可看出溫庭筠的才能。同考場救人一樣,溫庭筠還幫過相國令狐綯的忙。溫庭筠出入令狐館中,待遇甚厚。當時唐宣宗喜歡曲詞《菩薩蠻》,令狐綯暗自請溫庭筠代己新填《菩薩蠻》詞以進,囑咐溫庭筠千萬不要泄漏出去,而溫庭筠卻將此事傳了開來,令狐綯大為不滿。溫庭筠看不起令狐綯的才學。唐宣宗賦詩,上句有「金步搖」,未能對,讓未第進士對之,溫庭筠以「玉條脫」對之,宣宗很高興,予以賞賜。令狐綯不知「玉條脫」之說,問溫庭筠。溫庭筠告他出自《南華經》,並且說,《南華經》並非僻書,相國公務之暇,也應看點書。言外之意說令狐綯不讀書,又嘗對人說「中書省內坐將軍」,譏諷令狐綯無學。令狐綯因此更加恨他,奏他有才無行,不宜與第。由此可知溫庭筠一直未中第,非其才學不高,皆因當權者所嫉也。不僅才高不第,反倒落下了品行不好的壞名聲。又相傳溫庭筠在傳舍遇到微行至此的唐宣宗,因不識為皇帝,曾傲語詰之。 溫庭筠攪擾場屋後,貶隋州隋縣尉,當了一個小得不能再小的官。大中十一年(857年),徐商鎮襄陽,辟為巡官,此時溫庭筠已56歲。在襄陽,溫庭筠與段成式、周繇等交遊酬唱。在襄陽待了幾年時間,唐僖宗咸通二年(861年),徐商詔征赴闕,溫庭筠隨後也離開襄陽,去了江東,此時已經61歲了,次年冬又回到了淮南。此時的溫庭筠,雖詩名頗著,但已自潦倒,不檢行跡,與貴胄裴誠、令狐滈等博飲狎昵。當時令狐綯出鎮淮南,溫庭筠因其在位時曾壓制過自己,雖是老相識,也不去看他。咸通四年(863年),溫庭筠因窮迫乞於揚子院,醉而犯夜,竟被巡邏的兵丁打耳光,連牙齒也打折了。他將此訴於令狐綯,令狐綯並未處置無禮之兵丁。兵丁極言溫庭筠狹邪丑跡。因此有關溫庭筠品行極壞的話傳了到京師。63歲老翁,被打折了牙齒,並且落了更壞的名聲,溫庭筠只好親自到長安,致書公卿間,申說原委,為己雪冤。隨後即居於京師。 咸通六年(865 年),溫庭筠出任國子助教,次年,以國子助教主國子監試。曾在科場屢遭壓制的溫庭筠,主試與眾不同,嚴格以文判等後,「乃榜三十篇以振公道」,並書榜文曰:「右,前件進士所納詩篇等,識略精進,堪神教化,聲調激切,曲備風謠,標題命篇,時所難著,燈燭之下,雄詞卓然。誠宜榜示眾人,不敢獨斷華藻。並仰榜出,以明無私。」將所試詩文公布於眾,大有請群眾監督的意思,杜絕了因人取士的不正之風,在當時傳為美談。而此舉又給溫庭筠帶來了不幸。他完全以文判等,且榜之於眾,已遭權貴不滿,又所榜詩文中有指斥時政,揭露腐敗者,溫庭筠稱贊「聲調激切,曲備風謠」,更為權貴所忌恨。所以,宰相楊收非常惱怒,將溫庭筠貶為方城尉。因主持公道而招忌被貶,所以紀唐夫送其赴方城時,詩雲:「且飲綠醁銷積恨,莫辭黃綬拂行塵。」遭受此次打擊,再次被貶,年事已高的溫庭筠在咸通七年(866 年)冬抑鬱而死。《唐才子傳》雲「竟流落而死」。未知到方城後不久而死,還是未到方城便死了。一代才子,困頓失意而死,千載而下,人共憾之。他恃才傲物,蔑視權貴。所以紀唐夫送他赴方城詩又雲:「鳳凰詔下雖沾命,鸚鵡才高卻累身。」 當時權貴,可以排擠、壓制溫庭筠,使他仕途多舛,生活坎坷,卻壓制不了溫庭筠的才華四溢。溫庭筠終以他傑出的文學成就成為文學史上千古不朽的詩人。 據說溫庭筠也是死於花間。
編輯本段文學成就
作為晚唐著名詩人,溫庭筠詩詞俱佳,以詞著稱。溫庭筠詩詞,在藝術上有獨到之處,歷代詩論家對溫庭筠詩詞評價甚高,被譽為花間派鼻祖。王拯《龍壁山房文集懺庵詞序》雲,詞體乃李白、王建、溫庭筠所創,「其文窈深幽約,善達賢人君子愷惻怨悱不能自言之情,論者以庭筠為獨至」。周濟《介存齋論詞雜著》雲:「詞有高下之別,有輕重之別。飛卿下語鎮紙,端己揭響入雲,可謂極兩者之能事。」又載張惠言語雲:「飛卿之詞,深美閎約,信然。飛卿蘊釀最深,故其言不怒不懾,備剛柔之氣。」「針縷之密,南宋人始露痕跡,花間極有渾厚氣象。如飛卿則神理超越,不復可以跡象求矣。然細繹之,正字字有脈絡。」劉熙載《藝概》更雲:「溫飛卿詞,精妙絕人。」溫庭筠在詞史上的地位,確是非常重要的。 《花間集》收溫詞最多達66首,可以說溫庭筠是第一位專力填詞的詩人。詞這種文學形式,到了溫庭筠手裡才真正被人們重視起來,隨後五代與宋代的詞人競相為之,終於使詞在中國古代文壇上成蔚為大觀,至現在仍然有著極廣泛的影響。溫庭筠對詞的貢獻,永遠受到後人的尊敬。 溫庭筠的詩,寫得清婉精麗,備受時人推崇,《商山早行》詩之「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更是不朽名句,千古流傳。相傳宋代名詩人歐陽修非常贊賞這一聯,曾自作「鳥聲茅店雨,野色板橋春」,但終未能超出溫詩原意。 溫庭筠詩詞集,據《新唐書·藝文志》,當時曾有《握蘭集》三卷,《金荃集》10卷,《詩集》5 卷,《漢南真稿》10卷,又有與段成式、余知古等人詩文合集《漢上題襟集》10卷,知其創作頗豐,可惜其集不傳。今所見溫庭筠之詩詞,為《花間集》、《全唐詩》、《全唐文》中所保存者。現存詩310多首,有清顧嗣立重為校注的《溫飛卿集箋注》;現存詞有王國維所輯的《金荃詞》收70首,林大春匯集《唐五代詞》錄70首。 除詩詞外,溫庭筠還是一位小說作家、學者。據《新唐書·藝文志》,溫庭筠撰有小說《乾巽子》3卷、《採茶錄》1卷,編纂類書《學海》10卷。可惜幾乎全部亡佚,僅《乾巽子》部分文句在《太平廣記》里尚有所引錄,現在無從探知其詳。尤其是《學海》10卷的亡佚,實在是我國學術史上的一大損失。如果《學海》能保存下來,必然會對學術研究和輯佚等工作大有貢獻。 作為晚唐著名詩人、我國詞史上的重要人物,溫庭筠詩文集的亡佚,是十分令人痛惜的,實在是古典文學寶庫中的一大損失。不但詩文集亡佚,連有關溫庭筠的重要史料也亡佚了,以至現在難以考知溫庭筠的詳細情況,《唐才子傳》所載溫庭筠傳,也時序顛倒,舛錯支離。雖經有關專家的研究,也只能知其大概。雖則如此,溫庭筠還是在文學史上大放光輝,名垂千古。
編輯本段主要作品
溫庭筠詞選 夢江南 千萬恨,恨極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裡事,水風空落眼前花。 搖曳碧雲斜。 望江南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 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Mò)水悠悠。 腸斷白蘋洲。 玉蝴蝶 秋風凄切傷離,行客未歸時。 寒外草先衰,江南雁到遲。 芙蓉凋嫩臉,楊柳墮新眉。 搖落使人悲,腸斷誰得知? 菩薩蠻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雲欲度香腮雪。 商山早行
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 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 新帖綉(一作著綺)羅襦,雙雙金鷓鴣。 菩薩蠻 夜來皓月才當午,重簾悄悄無人語。 深處麝煙長,卧時留薄妝。 當年還自惜,往事那堪憶。 花露(落)月明殘,錦衾知曉寒。 菩薩蠻 蕊黃無限當山額,宿妝隱笑紗窗隔。 相見牡丹時,暫來還別離。 翠釵金作股,釵上蝶雙舞。 心事竟誰知?月明花滿枝。 菩薩蠻 翠翹金縷雙鸂鵣,水紋細起春池碧。 池上海棠梨,雨晴紅滿枝。 綉衫遮笑靨,煙草粘飛蝶。 青瑣對芳菲,玉關音信稀。 菩薩蠻 杏花含露團香雪,綠楊陌上多離別。 燈在月朧明,覺來聞曉鶯。 玉鉤褰翠幕,妝淺舊眉薄。 春夢正關情,鏡中蟬鬢輕。 菩薩蠻 寶函鈿雀金鸂鵣(鸂鵣xichì一種水鳥。),沉香閣(一作關)上吳山碧。 楊柳又如絲,驛橋春雨時。 畫樓音信斷,芳草江南岸。 鸞鏡與花枝,此情誰得知。 菩薩蠻 玉樓明月長相憶,柳絲裊娜春無力。 門外草萋萋,送君聞馬嘶。 畫羅金翡翠,香燭銷成淚。 花落子規啼,綠窗殘夢迷。 菩薩蠻 鳳凰相對盤金縷,牡丹一夜經微雨。 明鏡照新妝,鬢輕雙臉長。 畫樓相望久,欄外垂絲柳。 音信不歸來,社前雙燕回。 菩薩蠻 牡丹花謝鶯聲歇,綠楊滿院中庭月。 相憶夢難成,背窗燈半明。 翠鈿金壓臉,寂寞香閨掩。 人遠淚闌干,燕飛春又殘。 菩薩蠻 滿宮明月梨花白,故人萬里關山隔。 金雁一雙飛,淚痕沾綉衣。 小園芳草綠,家住越溪曲。 楊柳色依依,雁歸君不歸。 菩薩蠻 南園滿地堆輕絮,愁聞一霎清明雨。 雨後卻斜陽,杏花零落香。 無言勻睡臉,枕上屏山掩。 時節欲黃昏,無聊獨倚門。 菩薩蠻 雨晴夜台玲瓏日(一作月),萬枝香裊紅絲拂。 閑夢憶金堂,滿庭萱草長。 綉簾垂籙簌,眉黛遠山綠。 春水渡溪橋,憑欄魂欲消。 菩薩蠻 竹風輕動庭除冷,珠簾月上玲瓏影。 溫庭筠作品的草書
山枕隱濃妝,綠檀金鳳凰。 兩蛾愁黛淺,故國吳宮遠。 春恨正關情,畫樓殘點聲。 菩薩蠻 水精簾里頗黎枕,暖香惹夢鴛鴦錦。 江上柳如煙,雁飛殘月(一作日)天。 藕絲秋色淺,人勝參差剪。 雙鬢隔香紅,玉釵頭上風。 更漏子 柳絲長,春雨細,花外漏聲迢遞。 驚塞雁,起城烏,畫屏金遮鴣。 香霧薄,透簾(一作重)幕,惆悵謝家池閣。 紅燭背,綉簾垂,夢長君不知。 更漏子 星斗稀,鍾鼓歇,簾外曉鶯殘月。 蘭露重,柳風斜,滿庭堆落花。 虛閣上,倚欄望,還似去年惆悵。 春欲暮,思無窮,舊歡如夢中。 更漏子 金雀釵,紅粉面,花里暫時相見。 知我意,感君憐,此情須問天。 香作穗,蠟成淚,還似兩人心意。 山枕膩,錦衾寒,覺來更漏殘。 更漏子 相見稀,相憶久,眉淺淡煙如柳。 垂翠幕,結同心,侍(原作待)郎熏綉衾。 城上月,白如雪,蟬鬢美人愁絕。 宮樹暗,鵲橋橫,玉簽初報明。 更漏子 背江樓,臨海月,城上角聲嗚咽。 堤柳動,島煙昏,兩行征雁分。 京口路,歸帆渡,正是芳菲欲度。 銀燭盡,玉繩低,一聲村落雞。 更漏子 玉爐香,紅蠟淚,偏照畫堂秋思。 眉翠薄,鬢雲殘,夜長衾枕寒。 梧桐葉,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 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 歸國遙 香玉,翠鳳寶釵垂籙簌。 鈿筐交勝金粟,越羅春水綠。 畫堂照簾殘燭,夢余更漏促。 謝娘無限心曲,曉屏山斷續。 歸國遙 雙臉,小鳳戰篦金颭艷。 舞衣無力風斂,藕絲秋色染。 錦帳綉帷斜掩,露珠清曉簟。 粉心黃蕊花靨,黛眉山兩點。 酒泉子 羅帶惹香,猶系別時紅豆。 淚痕新,金縷舊,斷離腸。 一雙嬌燕語雕梁,還是去年時節。 綠陰濃,芳草歇,柳花狂。 酒泉子 花映柳條,閑向綠萍池上。 憑欄桿,窺細浪,兩蕭蕭。 近來音信兩疏索,洞房空寂寞。 掩銀屏,垂翠箔(一作幕),度春宵。 酒泉子 日映紗窗,金鴨小屏山碧。 故鄉春,煙靄隔,背蘭釭。 宿妝惆悵倚高閣,千里雲影薄。 草初齊,花又落,燕雙雙。 酒泉子 楚女不歸,樓枕小河春水。 月孤明,風又起,杏花稀。 玉釵斜簪雲鬟重,裙上金縷鳳。 八行書,千里夢,雁南飛。 定西番 漢使昔年離別,攀弱柳,折寒梅,上高台。 千里玉關春雪,雁來人不來。 羌笛一聲愁絕,月徘徊。 定西番 海燕欲飛調羽,萱草綠,杏花紅,隔簾櫳。 雙鬢翠霞金縷,一枝春艷濃。 樓上月明三五,瑣窗中。 定西番 細雨曉鶯春晚,人似玉,柳如眉,正相思。 羅幕翠簾初卷,鏡中花一枝。 腸斷寒門消息,雁來稀。 楊柳枝 蘇小門前柳萬條,毿毿金線拂平橋。 黃鶯不語東風起,深閉朱門伴舞腰。 楊柳枝 金縷毿毿碧瓦溝,六宮眉黛惹香愁。 晚來更帶龍池雨,半拂欄桿半入樓。 楊柳枝 御柳如絲映九重,鳳凰窗映綉芙蓉。 景陽樓畔千條路,一面新妝待曉風。 楊柳枝 織錦機邊鶯語頻,停梭垂淚憶徵人。 塞門三月猶蕭索,縱有垂楊未覺春。 楊柳枝 兩兩黃鸝色似色,裊枝啼露動芳音。 溫庭筠作品集
春來幸自長如線,可惜牽纏盪子心 楊柳枝 宜春苑外最長條,閑裊春風伴舞腰。 正是玉人腸絕(一作斷)處,一渠春水赤闌橋。 楊柳枝 南內牆東御路帝,須知春色柳絲黃。 杏花未肯無情思,何事行人最斷腸? 楊柳枝 館娃宮外鄴城西,遠映征帆近拂堤。 系得王孫歸意切,不關(一作同)芳草綠萋萋。 南歌子 轉盼如波眼,娉婷似柳腰。 花里暗相招,憶君腸欲斷,恨春宵。 南歌子 鬢垂低梳髻,連娟細掃眉。 終日兩相思。為君憔悴盡,百花時。 南歌子 手裡金鸚鵡,胸前綉鳳凰。 偷眼暗形相。不如從嫁與,作鴛鴦。 南歌子 似帶如絲柳,團酥握雪花。 簾卷玉鉤斜。九衢塵欲暮,逐香車。 南歌子 臉上金霞細,眉間翠鈿深。 倚枕覆鴛衾。隔簾鶯百囀,感君心。 南歌子 撲蕊添黃子,呵花滿翠鬟。 鴛枕映屏山。月明三五夜,對芳顏。 南歌子 懶拂鴛鴦枕,休縫翡翠裙。 羅帳罷爐熏。近來心更切,為思君。 河瀆神 河上望叢祠,廟前春雨來時。 楚山無限鳥飛遲,蘭棹空傷別離。 何處杜鵑啼不歇,艷紅開盡如血。 蟬鬢美人愁絕。百花芳草佳節。 河瀆神 孤廟對寒潮,西陵風雨蕭蕭。 謝娘惆悵倚蘭橈,淚流玉箸千條。 暮天愁聽思歸樂,早梅香滿山郭。 回首兩情蕭索,離魂何處飄泊? 河瀆神 銅鼓賽神來,滿庭幡蓋徘徊。 水村江浦過風雷,楚山如畫煙開。 離別櫓聲空蕭索,玉容惆悵妝薄。 青麥燕飛落落,卷簾愁對珠閣。 女冠子 含嬌含笑,宿翠殘紅窈窕。 鬢如蟬。寒玉簪秋水,輕紗卷碧煙。 雪胸鸞鏡里,琪樹鳳樓前。 寄語青娥伴,早求仙。 女冠子 霞帔雲發,鈿鏡仙容似雪。 畫愁眉。遮語回輕扇,含羞下綉帷。 玉樓相望久,花洞恨來遲。 早晚乘鸞去,莫相遺。 清平樂 上陽春晚,宮女愁蛾淺。 新歲清平思同輦,怎奈長安路遠。 鳳帳鴛被徒熏,寂寞花鎖千門。 競把黃金買賦,為妾將上明君。 清平樂 洛陽愁絕,楊柳花飄雪。 終日行人恣(一作爭)攀折,橋下水流嗚咽。 上馬爭勸離觴,南浦鶯聲斷腸。 愁殺平原年少,回首揮淚千行。 遐方怨 憑綉檻,解羅帷。 未得君書,腸斷(一作斷腸),瀟湘春雁飛。 不知征馬幾時歸? 海棠花謝也,雨霏霏。 遐方怨 花半坼,雨初晴。 未卷珠簾,夢殘,惆悵聞曉鶯。 宿妝眉淺粉山橫。 約鬟鸞鏡里,綉羅輕。 訴衷情 鶯語花舞春晝午,雨霏微。 金帶枕,宮錦,鳳凰帷。 柳弱蝶交飛,依依。 遼陽音信稀,夢中歸。 思帝鄉 花花,滿枝紅似霞。 羅袖畫簾腸斷,卓香車。 回面共人閑語,戰篦金鳳斜。 惟有阮郎春盡,不歸家。 河傳 江畔,相喚。曉妝鮮,仙景個女采蓮。 請君莫向那岸邊。少年,好花新滿船。 紅袖搖曳逐風暖(一作軟),垂玉腕,腸向柳絲斷。 浦南歸,浦北歸。莫知,晚來人已稀。 河傳 湖上,閑望。雨蕭蕭,煙浦花橋路遙。 謝娘翠蛾愁不消,終朝,夢魂迷晚潮。 盪子天涯歸棹遠,春已晚,鶯語空腸斷。 若耶溪,溪水西。柳堤,不聞郎馬嘶。 河傳 同伴,相喚。杏花稀,夢里每愁依違。 仙客一去燕已飛。不歸,淚痕空滿衣。 天際雲鳥引晴(一作情)遠,春已晚,煙靄渡南苑。 雪梅香,柳帶長。小娘,轉令人意傷。 番女怨 萬枝香雪開已遍,細雨雙燕。 鈿蟬箏,金雀扇,畫梁相見。 雁門消息不歸來,又飛回。 番女怨 磧南沙上驚雁起,飛雪千里。 玉連環,金鏃箭,年年征戰。 畫樓離恨錦屏空,杏花紅。 荷葉杯 一點露珠凝冷,波影。滿池塘。 綠莖紅艷兩相亂,腸斷。水風涼。 荷葉杯 鏡水夜來秋水,如雪。采蓮時。 小娘紅粉對寒浪,惆悵。正思惟(原作想)。 荷葉杯 楚女欲歸南浦,朝雨。濕愁紅。 小船搖漾入花里,波起。隔西風。 溫庭筠詩選 蘇武廟 蘇武魂銷漢使前,古祠高樹兩茫然。 雲邊雁過胡天月,隴上羊歸塞草煙。 回日樓台非甲帳,去時冠劍是丁年。 茂陵不見封候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利州南渡 澹然空水帶斜暉,曲島蒼茫接翠徽。 波上馬嘶看棹去,柳邊人歇待船歸。 數叢沙草群歐散,萬頃江田一鷺飛。 誰揭乘舟尋范蠡,五湖煙水獨忘機。 送渤海王子歸本國 疆理雖重海,車書本一家。 盛勛歸舊國,佳句在中華。 定界分秋漲,開帆到曙霞。 九門風月好,回首是天涯。 商山早行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一作照)驛牆。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瑤瑟怨 冰簟銀床夢不成,碧天如水夜雲輕。 雁聲遠過瀟湘去,十二樓中月自明。 贈少年 江海相逢客恨多,秋風葉下洞庭波。 酒酣夜別淮陰市,月照高樓一曲歌。

4. 溫庭筠的全部資料,

溫庭筠 (約812—866),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是花間詞派的重要作家之一。唐初宰相溫彥博之後裔。《新唐書》與《舊唐書》均有傳。年輕時苦心學文,才思敏捷。晚唐考試律賦,八韻一篇。據說他叉手一吟便成一韻,八叉八韻即告完稿,時人亦稱為「溫八叉」、「溫八吟」。詩詞兼工,詩與李商隱齊名,並稱「溫李」;詞與韋庄齊名,並稱「溫韋」。 [1] 溫庭筠雖為並州人,但他同白居易、柳宗元等名詩人一樣,一生絕大部分時間是在外地度過的。據考,溫庭筠幼時已隨家客居江淮,後定居於鄠縣(今陝西戶縣)郊野,靠近杜陵,所以他嘗自稱為杜陵遊客。早年以詞賦知名,然屢試不第,客游淮間。唐宣宗朝試宏辭,溫庭筠代人作賦,因擾亂科場,貶為隋縣尉。後襄陽刺史署為巡官,授檢校員外郎,不久離開襄陽,客於江陵。唐懿宗時曾任方城尉,官終國子助教。性喜譏刺權貴,多觸忌諱;又不受羈束,縱酒放浪。因此一生坎坷,終身潦倒。其詩詞工於體物,有聲調色彩之美。詩辭藻華麗,多寫個人遭際,於時政亦有所反映,弔古行旅之作感慨深切,氣韻清新,猶存風骨。詞多寫女子閨情,風格穠艷精巧,清新明快,是花間詞派的重要作家之一,被稱為花間鼻祖。現存詞數量在唐人中最多,大都收入《花間集》。原有集,已散佚,後人輯有《溫庭筠詩集》《金荃詞》。另著有傳奇小說集《乾巽子》,原本不傳,《太平廣記》引錄甚多。 [2] 1.溫庭筠詞選 夢江南 千萬恨,恨極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裡事,水風空落眼前花。 搖曳碧雲斜。 望江南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 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mò)脈水悠悠。 腸斷白蘋(píng)洲。 玉蝴蝶 秋風凄切傷離,行客未歸時。 寒外草先衰,江南雁到遲。 芙蓉凋嫩臉,楊柳墮新眉。 搖落使人悲,腸斷誰得知? 菩薩蠻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雲欲度香腮雪。 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 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 新帖綉(一作著綺)羅襦,雙雙金鷓鴣。 菩薩蠻 夜來皓月才當午,重簾悄悄無人語。 深處麝煙長,卧時留薄妝。 當年還自惜,往事那堪憶。 花露(落)月明殘,錦衾知曉寒。 菩薩蠻 蕊黃無限當山額,宿妝隱笑紗窗隔。 相見牡丹時,暫來還別離。 翠釵金作股,釵上蝶雙舞。 心事竟誰知?月明花滿枝。 菩薩蠻 翠翹金縷雙鸂鵣,水紋細起春池碧。 池上海棠梨,雨晴紅滿枝。 綉衫遮笑靨,煙草粘飛蝶。 青瑣對芳菲,玉關音信稀。 菩薩蠻 杏花含露團香雪,綠楊陌上多離別。 燈在月朧明,覺來聞曉鶯。 玉鉤褰翠幕,妝淺舊眉薄。 春夢正關情,鏡中蟬鬢輕。 菩薩蠻 寶函鈿雀金鸂鵣(鸂鵣xichì一種水鳥。),沉香閣(一作關)上吳山碧。 楊柳又如絲,驛橋春雨時。 畫樓音信斷,芳草江南岸。 鸞鏡與花枝,此情誰得知。 菩薩蠻 玉樓明月長相憶,柳絲裊娜春無力。 門外草萋萋,送君聞馬嘶。 畫羅金翡翠,香燭銷成淚。 花落子規啼,綠窗殘夢迷。 菩薩蠻 鳳凰相對盤金縷,牡丹一夜經微雨。 明鏡照新妝,鬢輕雙臉長。 畫樓相望久,欄外垂絲柳。 音信不歸來,社前雙燕回。 菩薩蠻 牡丹花謝鶯聲歇,綠楊滿院中庭月。 相憶夢難成,背窗燈半明。 翠鈿金壓臉,寂寞香閨掩。 人遠淚闌干,燕飛春又殘。 菩薩蠻 滿宮明月梨花白,故人萬里關山隔。 金雁一雙飛,淚痕沾綉衣。 小園芳草綠,家住越溪曲。 楊柳色依依,燕(一作雁)歸君不歸。 菩薩蠻 南園滿地堆輕絮,愁聞一霎清明雨。 雨後卻斜陽,杏花零落香。 無言勻睡臉,枕上屏山掩。 時節欲黃昏,無聊獨倚門。 菩薩蠻 雨晴夜台玲瓏日(一作月),萬枝香裊紅絲拂。 閑夢憶金堂,滿庭萱草長。 綉簾垂籙簌,眉黛遠山綠。 春水渡溪橋,憑欄魂欲消。 菩薩蠻 竹風輕動庭除冷,珠簾月上玲瓏影。 山枕隱濃妝,綠檀金鳳凰。 兩蛾愁黛淺,故國吳宮遠。 春恨正關情,畫樓殘點聲。 菩薩蠻 水精簾里頗黎枕,暖香惹夢鴛鴦錦。 江上柳如煙,雁飛殘月(一作日)天。 藕絲秋色淺,人勝參差剪。 雙鬢隔香紅,玉釵頭上風。 更漏子 柳絲長,春雨細,花外漏聲迢遞。 驚塞雁,起城烏,畫屏金遮鴣。 香霧薄,透簾(一作重)幕,惆悵謝家池閣。 紅燭背,綉簾垂,夢長君不知。 更漏子 星斗稀,鍾鼓歇,簾外曉鶯殘月。 蘭露重,柳風斜,滿庭堆落花。 虛閣上,倚欄望,還似去年惆悵。 春欲暮,思無窮,舊歡如夢中。 更漏子 金雀釵,紅粉面,花里暫時相見。 知我意,感君憐,此情須問天。 香作穗,蠟成淚,還似兩人心意。 山枕膩,錦衾寒,覺來更漏殘。 更漏子 相見稀,相憶久,眉淺淡煙如柳。 垂翠幕,結同心,侍(原作待)郎熏綉衾。 城上月,白如雪,蟬鬢美人愁絕。 宮樹暗,鵲橋橫,玉簽初報明。 更漏子 背江樓,臨海月,城上角聲嗚咽。 堤柳動,島煙昏,兩行征雁分。 京口路,歸帆渡,正是芳菲欲度。 銀燭盡,玉繩低,一聲村落雞。 更漏子 玉爐香,紅蠟淚,偏照畫堂秋思。 眉翠薄,鬢雲殘,夜長衾枕寒。 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 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 歸國遙 香玉,翠鳳寶釵垂籙簌。 鈿筐交勝金粟,越羅春水綠。 畫堂照簾殘燭,夢余更漏促。 謝娘無限心曲,曉屏山斷續。 歸國遙 雙臉,小鳳戰篦金颭艷。 舞衣無力風斂,藕絲秋色染。 錦帳綉帷斜掩,露珠清曉簟。 粉心黃蕊花靨,黛眉山兩點。 酒泉子 羅帶惹香,猶系別時紅豆。 淚痕新,金縷舊,斷離腸。 一雙嬌燕語雕梁,還是去年時節。 綠陰濃,芳草歇,柳花狂。 酒泉子 花映柳條,閑向綠萍池上。 憑欄桿,窺細浪,兩蕭蕭。 近來音信兩疏索,洞房空寂寞。 掩銀屏,垂翠箔(一作幕),度春宵。 酒泉子 日映紗窗,金鴨小屏山碧。 故鄉春,煙靄隔,背蘭釭。 宿妝惆悵倚高閣,千里雲影薄。 草初齊,花又落,燕雙雙。 酒泉子 楚女不歸,樓枕小河春水。 月孤明,風又起,杏花稀。 玉釵斜簪雲鬟重,裙上金縷鳳。 八行書,千里夢,雁南飛。 定西番 漢使昔年離別,攀弱柳,折寒梅,上高台。 千里玉關春雪,雁來人不來。 羌笛一聲愁絕,月徘徊。 定西番 海燕欲飛調羽,萱草綠,杏花紅,隔簾櫳。 雙鬢翠霞金縷,一枝春艷濃。 樓上月明三五,瑣窗中。 定西番 細雨曉鶯春晚,人似玉,柳如眉,正相思。 羅幕翠簾初卷,鏡中花一枝。 腸斷寒門消息,雁來稀。 楊柳枝 蘇小門前柳萬條,毿毿金線拂平橋。 黃鶯不語東風起,深閉朱門伴舞腰。 楊柳枝 金縷毿毿碧瓦溝,六宮眉黛惹香愁。 晚來更帶龍池雨,半拂欄桿半入樓。 楊柳枝 御柳如絲映九重,鳳凰窗映綉芙蓉。 景陽樓畔千條路,一面新妝待曉風。 楊柳枝 織錦機邊鶯語頻,停梭垂淚憶徵人。 塞門三月猶蕭索,縱有垂楊未覺春。 楊柳枝 兩兩黃鸝色似色,裊枝啼露動芳音。 春來幸自長如線,可惜牽纏盪子心 楊柳枝 宜春苑外最長條,閑裊春風伴舞腰。 正是玉人腸絕(一作斷)處,一渠春水赤闌橋。 楊柳枝 南內牆東御路帝,須知春色柳絲黃。 杏花未肯無情思,何事行人最斷腸? 楊柳枝 館娃宮外鄴城西,遠映征帆近拂堤。 系得王孫歸意切,不關(一作同)芳草綠萋萋。 南歌子 轉盼如波眼,娉婷似柳腰。 花里暗相招,憶君腸欲斷,恨春宵。 南歌子 鬢垂低梳髻,連娟細掃眉。 終日兩相思。為君憔悴盡,百花時。 南歌子 手裡金鸚鵡,胸前綉鳳凰。 偷眼暗形相。不如從嫁與,作鴛鴦。 南歌子 似帶如絲柳,團酥握雪花。 簾卷玉鉤斜。九衢塵欲暮,逐香車。 南歌子 臉上金霞細,眉間翠鈿深。 倚枕覆鴛衾。隔簾鶯百囀,感君心。 南歌子 撲蕊添黃子,呵花滿翠鬟。 鴛枕映屏山。月明三五夜,對芳顏。 南歌子 懶拂鴛鴦枕,休縫翡翠裙。 羅帳罷爐熏。近來心更切,為思君。 河瀆神 河上望叢祠,廟前春雨來時。 楚山無限鳥飛遲,蘭棹空傷別離。 何處杜鵑啼不歇,艷紅開盡如血。 蟬鬢美人愁絕。百花芳草佳節。 河瀆神 孤廟對寒潮,西陵風雨蕭蕭。 謝娘惆悵倚蘭橈,淚流玉箸千條。 暮天愁聽思歸樂,早梅香滿山郭。 回首兩情蕭索,離魂何處飄泊? 河瀆神 銅鼓賽神來,滿庭幡蓋徘徊。 水村江浦過風雷,楚山如畫煙開。 離別櫓聲空蕭索,玉容惆悵妝薄。 青麥燕飛落落,卷簾愁對珠閣。 女冠子 含嬌含笑,宿翠殘紅窈窕。 鬢如蟬。寒玉簪秋水,輕紗卷碧煙。 雪胸鸞鏡里,琪樹鳳樓前。 寄語青娥伴,早求仙。 女冠子 霞帔雲發,鈿鏡仙容似雪。 畫愁眉。遮語回輕扇,含羞下綉帷。 玉樓相望久,花洞恨來遲。 早晚乘鸞去,莫相遺。 清平樂 上陽春晚,宮女愁蛾淺。 新歲清平思同輦,怎奈長安路遠。 鳳帳鴛被徒熏,寂寞花鎖千門。 競把黃金買賦,為妾將上明君。 清平樂 洛陽愁絕,楊柳花飄雪。 終日行人恣(一作爭)攀折,橋下水流嗚咽。 上馬爭勸離觴,南浦鶯聲斷腸。 愁殺平原年少,回首揮淚千行。 遐方怨 憑綉檻,解羅帷。 未得君書,腸斷(一作斷腸),瀟湘春雁飛。 不知征馬幾時歸? 海棠花謝也,雨霏霏。 遐方怨 花半坼,雨初晴。 未卷珠簾,夢殘,惆悵聞曉鶯。 宿妝眉淺粉山橫。 約鬟鸞鏡里,綉羅輕。 訴衷情 鶯語花舞春晝午,雨霏微。 金帶枕,宮錦,鳳凰帷。 柳弱蝶交飛,依依。 遼陽音信稀,夢中歸。 思帝鄉 花花,滿枝紅似霞。 羅袖畫簾腸斷,卓香車。 回面共人閑語,戰篦金鳳斜。 惟有阮郎春盡,不歸家。 河傳 江畔,相喚。曉妝鮮,仙景個女采蓮。 請君莫向那岸邊。少年,好花新滿船。 紅袖搖曳逐風暖(一作軟),垂玉腕,腸向柳絲斷。 浦南歸,浦北歸。莫知,晚來人已稀。 河傳 湖上,閑望。雨蕭蕭,煙浦花橋路遙。 謝娘翠蛾愁不消,終朝,夢魂迷晚潮。 盪子天涯歸棹遠,春已晚,鶯語空腸斷。 若耶溪,溪水西。柳堤,不聞郎馬嘶。 河傳 同伴,相喚。杏花稀,夢里每愁依違。 仙客一去燕已飛。不歸,淚痕空滿衣。 天際雲鳥引晴(一作情)遠,春已晚,煙靄渡南苑。 雪梅香,柳帶長。小娘,轉令人意傷。 番女怨 萬枝香雪開已遍,細雨雙燕。 鈿蟬箏,金雀扇,畫梁相見。 雁門消息不歸來,又飛回。 番女怨 磧南沙上驚雁起,飛雪千里。 玉連環,金鏃箭,年年征戰。 畫樓離恨錦屏空,杏花紅。 荷葉杯 一點露珠凝冷,波影。滿池塘。 綠莖紅艷兩相亂,腸斷。水風涼。 荷葉杯 鏡水夜來秋水,如雪。采蓮時。 小娘紅粉對寒浪,惆悵。正思惟(原作想)。 荷葉杯 楚女欲歸南浦,朝雨。濕愁紅。 小船搖漾入花里,波起。隔西風。 2.溫庭筠詩選 蘇武廟 蘇武魂銷漢使前,古祠高樹兩茫然。 雲邊雁過胡天月,隴上羊歸塞草煙。 回日樓台非甲帳,去時冠劍是丁年。 茂陵不見封候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利州南渡 澹然空水帶斜暉,曲島蒼茫接翠徽。 波上馬嘶看棹去,柳邊人歇待船歸。 數叢沙草群歐散,萬頃江田一鷺飛。 誰揭乘舟尋范蠡,五湖煙水獨忘機。 送渤海王子歸本國 疆理雖重海,車書本一家。 盛勛歸舊國,佳句在中華。 定界分秋漲,開帆到曙霞。 九門風月好,回首是天涯。 商山早行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一作照)驛牆。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瑤瑟怨 冰簟銀床夢不成,碧天如水夜雲輕。 雁聲遠過瀟湘去,十二樓中月自明。

5. 求溫庭筠的詞。最好是悲傷一點的,類似《望江南》那樣的痛苦。越多越好。

夢江南
千萬恨,恨極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裡事,水風空落眼前花。 搖曳碧雲斜。

玉蝴蝶
秋風凄切傷離,行客未歸時。 寒外草先衰,江南雁到遲。 芙蓉凋嫩臉,楊柳墮新眉。 搖落使人悲,腸斷誰得知?

菩薩蠻
夜來皓月才當午,重簾悄悄無人語。
深處麝煙長,卧時留薄妝。
當年還自惜,往事那堪憶。
花露(落)月明殘,錦衾知曉寒。

菩薩蠻
蕊黃無限當山額,宿妝隱笑紗窗隔。
相見牡丹時,暫來還別離。
翠釵金作股,釵上蝶雙舞。
心事竟誰知?月明花滿枝。

菩薩蠻
翠翹金縷雙鸂鵣,水紋細起春池碧。
池上海棠梨,雨晴紅滿枝。
綉衫遮笑靨,煙草粘飛蝶。
青瑣對芳菲,玉關音信稀。

菩薩蠻
玉樓明月長相憶,柳絲裊娜春無力。 門外草萋萋,送君聞馬嘶。 畫羅金翡翠,香燭銷成淚。 花落子規啼,綠窗殘夢迷。

菩薩蠻
鳳凰相對盤金縷,牡丹一夜經微雨。 明鏡照新妝,鬢輕雙臉長。 畫樓相望久,欄外垂絲柳。 音信不歸來,社前雙燕回。

菩薩蠻
牡丹花謝鶯聲歇,綠楊滿院中庭月。 相憶夢難成,背窗燈半明。 翠鈿金壓臉,寂寞香閨掩。 人遠淚闌干,燕飛春又殘。

菩薩蠻
滿宮明月梨花白,故人萬里關山隔。 金雁一雙飛,淚痕沾綉衣。 小園芳草綠,家住越溪曲。 楊柳色依依,燕(一作雁)歸君不歸。

菩薩蠻
南園滿地堆輕絮,愁聞一霎清明雨。 雨後卻斜陽,杏花零落香。 無言勻睡臉,枕上屏山掩。 時節欲黃昏,無聊獨倚門。

菩薩蠻
雨晴夜台玲瓏日(一作月),萬枝香裊紅絲拂。 閑夢憶金堂,滿庭萱草長。 綉簾垂籙簌,眉黛遠山綠。 春水渡溪橋,憑欄魂欲消。

菩薩蠻
竹風輕動庭除冷,珠簾月上玲瓏影。 山枕隱濃妝,綠檀金鳳凰。 兩蛾愁黛淺,故國吳宮遠。 春恨正關情,畫樓殘點聲。
菩薩蠻
水精簾里頗黎枕,暖香惹夢鴛鴦錦。 江上柳如煙,雁飛殘月(一作日)天。 藕絲秋色淺,人勝參差剪。 雙鬢隔香紅,玉釵頭上風。

更漏子
柳絲長,春雨細,花外漏聲迢遞。 驚塞雁,起城烏,畫屏金遮鴣。 香霧薄,透簾(一作重)幕,惆悵謝家池閣。 紅燭背,綉簾垂,夢長君不知。
更漏子
星斗稀,鍾鼓歇,簾外曉鶯殘月。 蘭露重,柳風斜,滿庭堆落花。 虛閣上,倚欄望,還似去年惆悵。 春欲暮,思無窮,舊歡如夢中。 更漏子
金雀釵,紅粉面,花里暫時相見。 知我意,感君憐,此情須問天。 香作穗,蠟成淚,還似兩人心意。 山枕膩,錦衾寒,覺來更漏殘。 更漏子
相見稀,相憶久,眉淺淡煙如柳。 垂翠幕,結同心,侍(原作待)郎熏綉衾。 城上月,白如雪,蟬鬢美人愁絕。 宮樹暗,鵲橋橫,玉簽初報明。
更漏子
背江樓,臨海月,城上角聲嗚咽。 堤柳動,島煙昏,兩行征雁分。 京口路,歸帆渡,正是芳菲欲度。 銀燭盡,玉繩低,一聲村落雞。 更漏子
玉爐香,紅蠟淚,偏照畫堂秋思。 眉翠薄,鬢雲殘,夜長衾枕寒。 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 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

歸國遙
香玉,翠鳳寶釵垂籙簌。 鈿筐交勝金粟,越羅春水綠。 畫堂照簾殘燭,夢余更漏促。 謝娘無限心曲,曉屏山斷續。
歸國遙
雙臉,小鳳戰篦金颭艷。 舞衣無力風斂,藕絲秋色染。 錦帳綉帷斜掩,露珠清曉簟。 粉心黃蕊花靨,黛眉山兩點。

酒泉子
羅帶惹香,猶系別時紅豆。 淚痕新,金縷舊,斷離腸。 一雙嬌燕語雕梁,還是去年時節。 綠陰濃,芳草歇,柳花狂。 酒泉子 花映柳條,閑向綠萍池上。 憑欄桿,窺細浪,兩蕭蕭。 近來音信兩疏索,洞房空寂寞。 掩銀屏,垂翠箔(一作幕),度春宵。

酒泉子
日映紗窗,金鴨小屏山碧。 故鄉春,煙靄隔,背蘭釭。 宿妝惆悵倚高閣,千里雲影薄。 草初齊,花又落,燕雙雙。
酒泉子 楚女不歸,樓枕小河春水。 月孤明,風又起,杏花稀。 玉釵斜簪雲鬟重,裙上金縷鳳。 八行書,千里夢,雁南飛。
定西番
漢使昔年離別,攀弱柳,折寒梅,上高台。 千里玉關春雪,雁來人不來。 羌笛一聲愁絕,月徘徊。
定西番
海燕欲飛調羽,萱草綠,杏花紅,隔簾櫳。 雙鬢翠霞金縷,一枝春艷濃。 樓上月明三五,瑣窗中。
定西番
細雨曉鶯春晚,人似玉,柳如眉,正相思。 羅幕翠簾初卷,鏡中花一枝。 腸斷寒門消息,雁來稀。

楊柳枝
蘇小門前柳萬條,毿毿金線拂平橋。 黃鶯不語東風起,深閉朱門伴舞腰。 楊柳枝 金縷毿毿碧瓦溝,六宮眉黛惹香愁。 晚來更帶龍池雨,半拂欄桿半入樓。
楊柳枝
御柳如絲映九重,鳳凰窗映綉芙蓉。 景陽樓畔千條路,一面新妝待曉風。
楊柳枝
織錦機邊鶯語頻,停梭垂淚憶徵人。 塞門三月猶蕭索,縱有垂楊未覺春。
楊柳枝
兩兩黃鸝色似色,裊枝啼露動芳音。 春來幸自長如線,可惜牽纏盪子心
楊柳枝
宜春苑外最長條,閑裊春風伴舞腰。 正是玉人腸絕(一作斷)處,一渠春水赤闌橋。
楊柳枝
南內牆東御路帝,須知春色柳絲黃。 杏花未肯無情思,何事行人最斷腸?
楊柳枝
館娃宮外鄴城西,遠映征帆近拂堤。 系得王孫歸意切,不關(一作同)芳草綠萋萋。
南歌子
轉盼如波眼,娉婷似柳腰。 花里暗相招,憶君腸欲斷,恨春宵。 南歌子 鬢垂低梳髻,連娟細掃眉。 終日兩相思。為君憔悴盡,百花時。

南歌子
手裡金鸚鵡,胸前綉鳳凰。 偷眼暗形相。不如從嫁與,作鴛鴦。 南歌子 似帶如絲柳,團酥握雪花。 簾卷玉鉤斜。九衢塵欲暮,逐香車。
南歌子
臉上金霞細,眉間翠鈿深。 倚枕覆鴛衾。隔簾鶯百囀,感君心。 南歌子 撲蕊添黃子,呵花滿翠鬟。 鴛枕映屏山。月明三五夜,對芳顏。
南歌子
懶拂鴛鴦枕,休縫翡翠裙。 羅帳罷爐熏。近來心更切,為思君。 河瀆神 河上望叢祠,廟前春雨來時。 楚山無限鳥飛遲,蘭棹空傷別離。 何處杜鵑啼不歇,艷紅開盡如血。 蟬鬢美人愁絕。百花芳草佳節。
河瀆神
孤廟對寒潮,西陵風雨蕭蕭。 謝娘惆悵倚蘭橈,淚流玉箸千條。 暮天愁聽思歸樂,早梅香滿山郭。 回首兩情蕭索,離魂何處飄泊?
河瀆神
銅鼓賽神來,滿庭幡蓋徘徊。 水村江浦過風雷,楚山如畫煙開。 離別櫓聲空蕭索,玉容惆悵妝薄。 青麥燕飛落落,卷簾愁對珠閣。

女冠子
含嬌含笑,宿翠殘紅窈窕。 鬢如蟬。寒玉簪秋水,輕紗卷碧煙。 雪胸鸞鏡里,琪樹鳳樓前。 寄語青娥伴,早求仙。
女冠子
霞帔雲發,鈿鏡仙容似雪。 畫愁眉。遮語回輕扇,含羞下綉帷。 玉樓相望久,花洞恨來遲。 早晚乘鸞去,莫相遺。

清平樂
上陽春晚,宮女愁蛾淺。 新歲清平思同輦,怎奈長安路遠。 鳳帳鴛被徒熏,寂寞花鎖千門。 競把黃金買賦,為妾將上明君。
清平樂
洛陽愁絕,楊柳花飄雪。 終日行人恣(一作爭)攀折,橋下水流嗚咽。 上馬爭勸離觴,南浦鶯聲斷腸。 愁殺平原年少,回首揮淚千行。 遐方怨 憑綉檻,解羅帷。 未得君書,腸斷(一作斷腸),瀟湘春雁飛。 不知征馬幾時歸? 海棠花謝也,雨霏霏。
遐方怨
花半坼,雨初晴。 未卷珠簾,夢殘,惆悵聞曉鶯。 宿妝眉淺粉山橫。 約鬟鸞鏡里,綉羅輕。
訴衷情
鶯語花舞春晝午,雨霏微。 金帶枕,宮錦,鳳凰帷。 柳弱蝶交飛,依依。 遼陽音信稀,夢中歸。

思帝鄉
花花,滿枝紅似霞。 羅袖畫簾腸斷,卓香車。 回面共人閑語,戰篦金鳳斜。 惟有阮郎春盡,不歸家。
河傳
江畔,相喚。曉妝鮮,仙景個女采蓮。 請君莫向那岸邊。少年,好花新滿船。 紅袖搖曳逐風暖(一作軟),垂玉腕,腸向柳絲斷。 浦南歸,浦北歸。莫知,晚來人已稀。

河傳
湖上,閑望。雨蕭蕭,煙浦花橋路遙。 謝娘翠蛾愁不消,終朝,夢魂迷晚潮。 盪子天涯歸棹遠,春已晚,鶯語空腸斷。 若耶溪,溪水西。柳堤,不聞郎馬嘶。
河傳
同伴,相喚。杏花稀,夢里每愁依違。 仙客一去燕已飛。不歸,淚痕空滿衣。 天際雲鳥引晴(一作情)遠,春已晚,煙靄渡南苑。 雪梅香,柳帶長。小娘,轉令人意傷。

番女怨
萬枝香雪開已遍,細雨雙燕。 鈿蟬箏,金雀扇,畫梁相見。 雁門消息不歸來,又飛回。

番女怨
磧南沙上驚雁起,飛雪千里。 玉連環,金鏃箭,年年征戰。 畫樓離恨錦屏空,杏花紅。

荷葉杯
一點露珠凝冷,波影。滿池塘。 綠莖紅艷兩相亂,腸斷。水風涼。 荷葉杯 鏡水夜來秋水,如雪。采蓮時。 小娘紅粉對寒浪,惆悵。正思惟(原作想)。

6. 溫庭筠是怎麼死的

深S海H魚Y,您好

這里的答案沒提是怎麼死的,可是你為什麼要知道他是怎麼死的呢?知道他的一些詩不就行了嗎?這里有他的簡介和一些詩集希望你滿意

溫庭筠:(約812—866),晚唐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唐宰相溫彥博之裔孫。溫彥博,我國古代著名詞人,兩《唐書》有傳。溫庭筠雖為並州人,但他同白居易、柳宗元等名詩人一樣,一生絕大部分時間是在外地度過的。據考,溫庭筠幼時已隨家客游江淮,後定居於雩縣(今陝西戶縣)郊野,靠近杜陵,所以他嘗自稱為杜陵遊客。詩辭藻華麗,少數作品對時政有所反映。與李商隱齊名,並稱「溫李」。

溫庭筠早年才思敏捷,以詞賦知名,然屢試不第,客游淮間。宣宗朝試宏辭,代人作賦,以擾亂科場,貶為隋縣尉。後襄陽刺史署為巡官,授檢校員外郎,不久離開襄陽,客於江陵。懿宗時曾任方城尉,官終國子助教。詩詞工於體物,設色麗,有聲調色彩之美。弔古行旅之作感慨深切,氣韻清新,猶存風骨。多寫女子閨情,風格濃艷精巧,清新明快。詩詞兼工,是花間詞派的重要作家之一,被稱為花間鼻祖。
「花間詞派」鼻祖--溫庭筠 http://wentingjun.memsky.com
關於溫庭筠的生年,史籍無載。溫集舊注斷為穆宗長慶四年(824年),夏承燾《溫飛卿系年》以為生於元和七年(812年)。近年陳尚君《溫庭筠早年事跡考辨》雲生於德宗貞元十七年(8O1年)。梁超然《唐才子傳校箋》同意陳尚君所考。以溫庭筠生干貞元十七年算,卒於咸通七年(866年),則他享年66歲。

溫庭筠少敏悟,同其他有成就的詩人一樣,自動好學,苦心硯席,除了善鼓琴吹笛外,尤長於詩詞。《舊唐書》本傳中說他「能逐弦吹之音,為側艷之詞」。在當時與李商隱齊名,時號溫李。《北夢瑣言》說溫庭筠「才思艷麗,工於小賦,每入試,押官韻作賦,凡八叉手而八韻成」,所以時人稱為「溫八叉」。在我國古代,文思敏捷者,有數步成詩之說,而象溫庭筠這樣八叉手而成八韻者,再無第二人。

才華橫溢

這樣有才華的人,卻數舉進士不中第。今可考見者,溫庭給開成四年(839年)年將40時開始應舉,未中,只在京兆府試以榜副得貢,連省試也未能參加。究其原因,大約是受宮中政治斗爭之害。因為楊賢妃的讒害,庄恪太子左右數十人或被殺,或被逐,沙汰殆盡,隨後庄恪太子不明不白地突然死去。溫庭筠被卷進這起政治斗爭中,沒被禍已算不錯了,哪還指望中進士。在他步入科場前,便註定了不能及第的命運。開成四年應舉不第後,溫庭筠在雩郊住了兩年,用他自己的話說,是「二年抱疾,不赴鄉薦試有司」。當時是真病,還是畏禍呆在家裡,不得而知。溫庭筠41歲時,到淮南與李紳相見。早在溫庭筠8歲時,便與李紳相識,可謂自幼為友。到55歲那年,溫庭筠又去應試。在這之前曾幾次應試,每次都名落孫山。這次應試,是大中九年(855年),沈詢主春闈,溫庭筠攪擾場屋,弄得滿城風雨。攪擾場屋的原因,是溫庭筠有「救數人」的綽號,即在考場幫助左右的考生,因此這次沈詢將溫庭筠特別對待,特召溫庭筠於簾前試之。溫庭筠因此大鬧起來,攪擾場屋。據說這次雖有沈詢嚴防,但溫庭筠還是暗中幫了八個人的忙。當然,這次考試又沒能中。從此之後,也就是說從56歲起,溫庭筠便絕了這門心事,不再涉足名場。

考場救人,雖屬不該,但從這里可看出溫庭筠的才能。同考場救人一樣,溫庭筠還幫過相國令狐陶的忙。溫庭筠出入令狐館中,待遇甚厚。當時唐宣宗喜歡歌《菩薩蠻》,令狐暗自請溫庭筠代己新填《菩薩蠻》詞以進,囑咐溫庭筠千萬不要泄漏出去,而溫庭筠卻將此事傳了開來,令狐陶大為不滿。溫庭筠看不起令狐陶的才學。宣宗賦詩,上句有「金步搖」,未能對,讓未第進士對之,溫庭筠「玉條脫」對立,宣宗很高興,予以賞賜。令狐陶不知玉條脫之說,問溫庭筠。溫庭筠告他出自《南華經》,並且說,《南華經》並非僻書,相國公務之暇,也應看點書,言外之意說令狐陶不讀書,又嘗對人說「中書省內坐將軍」,譏諷令狐陶無學。令狐陶因此更加恨他,奏他有才無行,不宜與第。由此可知溫庭筠一直未中第,非其才學不高,皆因當權者所嫉也。不僅才高不第,反倒落下了品行不好的壞名聲。又相傳溫庭筠在傳舍遇到微行至此的宣宗,因不識為皇帝,曾傲語詰之。

溫庭筠攪擾場屋後,貶隨州隨縣尉,當了一個小得不能再小的官。後徐商鎮襄陽,辟為巡官,此時溫庭筠已56歲。在襄陽,溫庭筠與皮成式、周繇等交遊酬唱。在襄陽呆了幾年時間,徐商詔征赴闕,溫庭筠隨後也離開襄陽,去了江東,此時已經61歲了,62歲那年冬回又到了淮南。此時的溫庭筠,雖詩名頗著,但已自潦倒,不檢行跡,與貴胄裴減、令狐高等蒲飲狎昵。當時令狐陶出鎮淮南,溫庭筠因其在位時曾壓制過自己,雖是老相識,也不去看他。後來,溫庭筠因窮迫乞於揚子院,醉而犯夜,竟被巡邏的兵丁打耳光,連牙齒也打折了。他將此訴於令狐陶,令狐陶並未處置無禮之兵丁。兵丁極言溫庭筠狹邪丑跡,說他品行怎麼壞。因此有關溫庭筠品行極壞的話傳了到京師。63歲老翁,被打折了牙齒,並且落了更壞的名聲,溫庭筠只好親自到長安,致書公卿間,申說原委,為己雪冤,隨後即居於京師。

咸通六年(865 年),溫庭筠出任國子助教,次年,以國子助教主國子監試。曾在科場屢遭壓制的溫庭筠,主試與眾不同,嚴格以文判等後,「乃榜三十篇以振公道」,並書榜文曰:「右,前件進士所納詩篇等,識略精進,堪神教化,聲調激切,曲備風謠,標題命篇,時所難著,燈燭之下,雄詞卓然。誠宜榜示眾人,不敢獨斷華藻。並仰榜出,以明無私。」將所試詩文公布於眾,大有請群眾監督的意思,杜絕了因人取土的不正之風,在當時傳為美談。而此舉又給溫庭筠帶來了不幸。他完全以文判等,且榜之於眾,已遭權貴不滿,又所榜詩文中有指斥時政,揭露腐敗者,溫庭筠稱贊「聲調激切,曲備風謠」,更為權貴所忌很。所以,宰相楊收非常惱怒,將溫庭筠貶為方城尉。因主持公道而招忌被貶,所以紀唐夫送其赴方城時,詩雲:「且飲綠(酉錄)銷積恨,莫辭黃綬拂行塵。」遭受此次打擊,再次被貶,年事已高的溫庭筠在這年冬抑鬱而死。《唐才子傳》雲「竟流落而死」。未知到方城後不久而死,還是未到方城便死了。一代才子,困頓失意而死,千載而下,人共憾之。他恃才傲物,蔑視權貴。所以紀唐夫送他赴方城詩又雲:「鳳凰詔下雖沾命,鸚鵡才高卻累身。」

當時權貴,可以排擠、壓制溫庭筠,使他仕途多舛,生活坎坷,卻壓制不了溫庭筠的才華四溢。溫庭筠終於成為文學史上千古不朽的詩人。

溫庭筠詩詞集

作為晚唐著名詩人,溫庭筠詩詞俱佳,以詞著稱。溫庭筠詩詞,在思想意義上雖大多無較高的價值,但在藝術上卻有獨到之處,歷代詩論家對溫庭筠詩詞評價甚高,被譽為花間派鼻祖。王拯《龍壁山房文集懺庵詞序》雲,詞體乃李白、王建、溫庭筠所創,「其文窈深幽約,善達賢人君子愷惻怨悱不能自言之情,論者以庭筠為獨至。」周濟《介存齋論詞雜著》雲:「詞有高下之別,有輕重之別。飛卿下語鎮紙,端已揭響入雲,可謂極兩者之能事。」又載張惠言語雲:「飛卿之詞,深美閎約,信然。飛卿蘊釀最深,故其言不怒不懾,備剛柔之氣。」「針縷之密,南宋人始露痕跡,花間極有渾厚氣象。如飛卿則神理超越,不復可以跡象求矣。然細繹之,正字字有脈絡。」劉熙載《藝概》更雲:「溫飛卿詞,精妙絕人。」溫庭筠在詞史上的地位,確是非常重要的。

《花間集》收溫詞最多達66首,可以說溫庭筠是第一位專力填詞的詩人。詞這種文學形式,到了溫庭筠手裡才真正被人們重視起來,隨後五代與宋代的詞人競相為之,終於使詞在中國古代文壇上成蔚為大觀,至現在仍然有著極廣泛的影響。溫庭筠對詞的貢獻,永遠受到後人的尊敬。

溫庭筠的詩,寫得清婉精麗,備受時人推崇,《商山早行》詩之「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更是不朽名句,千古流傳。相傳宋代名詩人歐陽修非常贊賞這一聯,曾自作「鳥聲茅店雨,野色板橋春」,但終未能超出溫詩原意。

溫庭筠詩詞集,據《新唐書•藝文志》,當時曾有《握蘭集》三卷,《金荃集》10卷,《詩集》5 卷,《漢南真稿》10卷,又有與段成式、余知古等人詩文合集《漢上題襟集》10卷,知其創作頗豐。可惜其集不傳,今所見溫庭筠之詩詞,唯《花間集》、《全唐詩》、《全唐文》中所保存者。

除詩詞外,溫庭筠還是一位小說作家、學者。據《新唐書•藝文志》,溫庭筠撰有小說《乾巽子》3卷、《採茶錄》1卷,編纂類書《學海》10卷。可惜全部亡佚,現在無從探知其詳。尤其是《學海》10卷的亡佚,實在是我國學術史上的一大損失。如果《學海》能保存下來,必然會對學術研究和輯佚等工作大有貢獻。

作為晚唐著名詩人、我國詞史上的重要人物,溫庭筠詩文集的亡佚,是十分令人痛惜的,實在是古典文學寶庫中的一大損失。不但詩文集亡佚,連有關溫庭筠的重要史料也亡佚了,以至現在難以考知溫庭筠的詳細情況,《唐才子傳》所載溫庭筠傳,也時序顛倒,舛錯支離。雖經有關專家的研究,也只能知其大概。雖則如此,溫庭筠還是在文學史上大放光輝,名垂千古。

【主要詞作】

夢江南
千萬恨,恨極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裡事,水風空落眼前花。
搖曳碧雲斜。

望江南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
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
腸斷白蘋洲。

玉胡蝶
秋風凄切傷離,行客未歸時。
寒外草先衰,江南雁到遲。
芙蓉凋嫩臉,楊柳墮新眉。
搖落使人悲,腸斷誰得知?

菩薩蠻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雲欲度香腮雪。
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
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
新貼綉(一作著綺)羅襦,雙雙金鷓鴣。

菩薩蠻
夜來皓月才當午,重簾悄悄無人語。
深處麝煙長,卧時留薄妝。
當年還自惜,往事那堪憶。
花露(一作落)月明殘,錦衾知曉寒。

菩薩蠻
蕊黃無限當山額,宿妝隱笑紗窗隔。
相見牡丹時,暫來還別離。
翠釵金作股,釵上蝶雙舞。
心事竟誰知?月明花滿枝。

菩薩蠻
翠翹金縷雙鸂鵣,水紋細起春池碧。
池上海棠梨,雨晴紅滿枝。
綉衫遮笑靨,煙草粘飛蝶。
青瑣對芳菲,玉關音信稀。

菩薩蠻
杏花含露團香雪,綠楊陌上多離別。
燈在月朧明,覺來聞曉鶯。
玉鉤褰翠幕,妝淺舊眉薄。
春夢正關情,鏡中蟬鬢輕。

菩薩蠻
寶函鈿雀金鸂鵣,沉香閣(一作關)上吳山碧。
楊柳又如絲,驛橋春雨時。
畫樓音信斷,芳草江南岸。
鸞鏡與花枝,此情誰得知。

菩薩蠻
玉樓明月長相憶,柳絲裊娜春無力。
門外草萋萋,送君聞馬嘶。
畫羅金翡翠,香燭銷成淚。
花落子規啼,綠窗殘夢迷。

菩薩蠻
鳳凰相對盤金縷,牡丹一夜經微雨。
明鏡照新妝,鬢輕雙臉長。
畫樓相望久,欄外垂絲柳。
音信不歸來,社前雙燕回。

菩薩蠻
牡丹花謝鶯聲歇,綠楊滿院中庭月。
相憶夢難成,背窗燈半明。
翠鈿金壓臉,寂寞香閨掩。
人遠淚闌干,燕飛春又殘。

菩薩蠻
滿宮明月梨花白,故人萬里關山隔。
金雁一雙飛,淚痕沾綉衣。
小園芳草綠,家住越溪曲。
楊柳色依依,燕(一作雁)歸君不歸。

菩薩蠻
南園滿地堆輕絮,愁聞一霎清明雨。
雨後卻斜陽,杏花零落香。
無言勻睡臉,枕上屏山掩。
時節欲黃昏,無聊獨倚門。

菩薩蠻
雨晴夜台玲瓏日(一作月),萬枝香裊紅絲拂。
閑夢憶金堂,滿庭萱草長。
綉簾垂籙簌(此二字以「罕」字頭換竹字頭),眉黛遠山綠。
春水渡溪橋,憑欄魂欲消。

菩薩蠻
竹風輕動庭除冷,珠簾月上玲瓏影。
山枕隱濃妝,綠檀金鳳凰。
兩蛾愁黛淺,故國吳宮遠。
春恨正關情,畫樓殘點聲。

菩薩蠻
水精簾里頗黎枕,暖香惹夢鴛鴦錦。
江上柳如煙,雁飛殘月(一作日)天。
藕絲秋色淺,人勝參差剪。
雙鬢隔香紅,玉釵頭上風。

更漏子
柳絲長,春雨細,花外漏聲迢遞。
驚寒雁,起城烏,畫屏金遮鴣。
香霧薄,透簾(一作重)幕,惆悵謝家池閣。
紅燭背,綉簾垂,夢長君不知。

更漏子
星斗稀,鍾鼓歇,簾外曉鶯殘月。
蘭露重,柳風斜,滿庭堆落花。
虛閣上,倚欄望,還似去年惆悵。
春欲暮,思無窮,舊歡如夢中。

更漏子
金雀釵,紅粉面,花里暫時相見。
知我意,感君憐,此情須問天。
香作穗,蠟成淚,還似兩人心意。
山枕膩,錦衾寒,覺來更漏殘。

更漏子
相見稀,相憶久,眉淺淡煙如柳。
垂翠幕,結同心,侍(原作待)郎熏綉衾。
城上月,白如雪,蟬鬢美人愁絕。
宮樹暗,鵲橋橫,玉簽初報明。

更漏子
背江樓,臨海月,城上角聲嗚咽。
堤柳動,島煙昏,兩行征雁分。
京口路,歸帆渡,正是芳菲欲度。
銀燭盡,玉繩低,一聲村落雞。

更漏子
玉爐香,紅蠟淚,偏照畫堂秋思。
眉翠薄,鬢雲殘,夜長衾枕寒。
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
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

歸國遙
香玉,翠鳳寶釵垂籙簌(此二字以「罕」字頭換竹字頭)。
鈿筐交勝金粟,越羅春水綠。
畫堂照簾殘燭,夢余更漏促。
謝娘無限心曲,曉屏山斷續。

歸國遙
雙臉,小鳳戰篦金颭艷。
舞衣無力風斂,藕絲秋色染。
錦帳綉帷斜掩,露珠清曉簟。
粉心黃蕊花靨,黛眉山兩點。

酒泉子
羅帶惹香,猶系別時紅豆。
淚痕新,金縷舊,斷離腸。
一雙嬌燕語雕梁,還是去年時節。
綠陰濃,芳草歇,柳花狂。

酒泉子
花映柳條,閑向綠萍池上。
憑欄桿,窺細浪,兩蕭蕭。
近來音信兩疏索,洞房空寂寞。
掩銀屏,垂翠箔(一作幕),度春宵。

酒泉子
日映紗窗,金鴨小屏山碧。
故鄉春,煙靄隔,背蘭釭。
宿妝惆悵倚高閣,千里雲影薄。
草初齊,花又落,燕雙雙。

酒泉子
楚女不歸,樓枕小河春水。
月孤明,風又起,杏花稀。
玉釵斜簪雲鬟重,裙上金縷鳳。
八行書,千里夢,雁南飛。

定西番
漢使昔年離別,攀弱柳,折寒梅,上高台。
千里玉關春雪,雁來人不來。
羌笛一聲愁絕,月徘徊。

定西番
海燕欲飛調羽,萱草綠,杏花紅,隔簾櫳。
雙鬢翠霞金縷,一枝春艷濃。
樓上月明三五,瑣窗中。

定西番
細雨曉鶯春晚,人似玉,柳如眉,正相思。
羅幕翠簾初卷,鏡中花一枝。
腸斷寒門消息,雁來稀。

楊柳枝
蘇小門前柳萬條,毿毿金線拂平橋。
黃鶯不語東風起,深閉朱門伴舞腰。

楊柳枝
金縷毿毿碧瓦溝,六宮眉黛惹香愁。
晚來更帶龍池雨,半拂欄桿半入樓。

楊柳枝
御柳如絲映九重,鳳凰窗映綉芙蓉。
景陽樓畔千條路,一面新妝待曉風。

楊柳枝
織錦機邊鶯語頻,停梭垂淚憶徵人。
塞門三月猶蕭索,縱有垂楊未覺春。

楊柳枝
兩兩黃鸝色似色,裊枝啼露動芳音。
春來幸自長如線,可惜牽纏盪子心

楊柳枝
宜春苑外最長條,閑裊春風伴舞腰。
正是玉人腸絕(一作斷)處,一渠春水赤闌橋。

楊柳枝
南內牆東御路帝,須知春色柳絲黃。
杏花未肯無情思,何事行人最斷腸?

楊柳枝
館娃宮外鄴城西,遠映征帆近拂堤。
系得王孫歸意切,不關(一作同)芳草綠萋萋。

南歌子
轉盼如波眼,娉婷似柳腰。
花里暗相招,憶君腸欲斷,恨春宵。

南歌子
鬢垂低梳髻,連娟細掃眉。
終日兩相思。為君憔悴盡,百花時。

南歌子
手裡金鸚鵡,胸前綉鳳凰。
偷眼暗形相。不如從嫁與,作鴛鴦。

南歌子
似帶如絲柳,團酥握雪花。
簾卷玉鉤斜。九衢塵欲暮,逐香車。

南歌子
臉上金霞細,眉間翠鈿深。
倚枕覆鴛衾。隔簾鶯百囀,感君心。

南歌子
撲蕊添黃子,呵花滿翠鬟。
鴛枕映屏山。月明三五夜,對芳顏。

南歌子
懶拂鴛鴦枕,休縫翡翠裙。
羅帳罷爐熏。近來心更切,為思君。

河瀆神
河上望叢祠,廟前春雨來時。
楚山無限鳥飛遲,蘭棹空傷別離。
何處杜鵑啼不歇,艷紅開盡如血。
蟬鬢美人愁絕。百花芳草佳節。

河瀆神
孤廟對寒潮,西陵風雨蕭蕭。
謝娘惆悵倚蘭橈,淚流玉箸千條。
暮天愁聽思歸樂,早梅香滿山郭。
回首兩情蕭索,離魂何處飄泊?

河瀆神
銅鼓賽神來,滿庭幡蓋徘徊。
水村江浦過風雷,楚山如畫煙開。
離別櫓聲空蕭索,玉容惆悵妝薄。
青麥燕飛落落,卷簾愁對珠閣。

女冠子
含嬌含笑,宿翠殘紅窈窕。
鬢如蟬。寒玉簪秋水,輕紗卷碧煙。
雪胸鸞鏡里,琪樹鳳樓前。
寄語青娥伴,早求仙。

女冠子
霞帔雲發,鈿鏡仙容似雪。
畫愁眉。遮語回輕扇,含羞下綉帷。
玉樓相望久,花洞恨來遲。
早晚乘鸞去,莫相遺。

清平樂
上陽春晚,宮女愁蛾淺。
新歲清平思同輦,怎奈長安路遠。
鳳帳鴛被徒熏,寂寞花鎖千門。
競把黃金買賦,為妾將上明君。

清平樂
洛陽愁絕,楊柳花飄雪。
終日行人恣(一作爭)攀折,橋下水流嗚咽。
上馬爭勸離觴,南浦鶯聲斷腸。
愁殺平原年少,回首揮淚千行。

遐方怨
憑綉檻,解羅帷。
未得君書,腸斷(一作斷腸),瀟湘春雁飛。
不知征馬幾時歸?
海棠花謝也,雨霏霏。

遐方怨
花半坼,雨初晴。
未卷珠簾,夢殘,惆悵聞曉鶯。
宿妝眉淺粉山橫。
約鬟鸞鏡里,綉羅輕。

訴衷情
鶯語花舞春晝午,雨霏微。
金帶枕,宮錦,鳳凰帷。
柳弱蝶交飛,依依。
遼陽音信稀,夢中歸。

思帝鄉
花花,滿枝紅似霞。
羅袖畫簾腸斷,卓香車。
回面共人閑語,戰篦金鳳斜。
惟有阮郎春盡,不歸家。

河傳
江畔,相喚。曉妝鮮,仙景個女采蓮。
請君莫向那岸邊。少年,好花新滿船。
紅袖搖曳逐風暖(一作軟),垂玉腕,腸向柳絲斷。
浦南歸,浦北歸。莫知,晚來人已稀。

河傳
湖上,閑望。雨蕭蕭,煙浦花橋路遙。
謝娘翠蛾愁不消,終朝,夢魂迷晚潮。
盪子天涯歸棹遠,春已晚,鶯語空腸斷。
若耶溪,溪水西。柳堤,不聞郎馬嘶。

河傳
同伴,相喚。杏花稀,夢里每愁依違。
仙客一去燕已飛。不歸,淚痕空滿衣。
天際雲鳥引晴(一作情)遠,春已晚,煙靄渡南苑。
雪梅香,柳帶長。小娘,轉令人意傷。

番女怨
萬枝香雪開已遍,細雨雙燕。
鈿蟬箏,金雀扇,畫梁相見。
雁門消息不歸來,又飛回。

番女怨
磧南沙上驚雁起,飛雪千里。
玉連環,金鏃箭,年年征戰。
畫樓離恨錦屏空,杏花紅。

荷葉杯
一點露珠凝冷,波影。滿池塘。
綠莖紅艷兩相亂,腸斷。水風涼。

荷葉杯
鏡水夜來秋水,如雪。采蓮時。
小娘紅粉對寒浪,惆悵。正思惟(原作想)。

荷葉杯
楚女欲歸南浦,朝雨。濕愁紅。
小船搖漾入花里,波起。隔西風。

與魚玄機間的故事
魚幼薇的才華引起了當時名滿京華的大詩人溫庭筠的關注,於是在暮春的一個午後,專程慕名尋訪魚幼薇。在平康里附近的一所破舊的小院中找到了魚家。平康里位於長安的東南角,是當時娼妓雲集之地,因這時魚父已經謝世,魚家母女只能住在這里,靠著給附近青樓娼家作些針線和漿洗的活兒來勉強維持生活。就在低矮陰暗的魚家院落中,溫庭筠見到了這位女詩童,魚幼薇雖然還不滿十三歲,但生得活潑靈秀,纖眉大眼,肌膚白嫩,儼然一派小美人風韻。溫庭筠深感這小姑娘生活的環境與她的天資是多麼不相稱,不由得油然而生憐愛之情。
溫庭筠委婉地說明了自己的來意,並請小幼薇即興賦詩一首,想試探一下她的才情,看是否名過其實。小幼薇顯得十分落落大方,毫無拘促為難的模樣,她請客人入座後,站在一旁,撲閃著大眼睛靜待這位久聞大名的大詩人出題。溫庭筠想起來時路上,正遇柳絮飛舞,拂人面頰之景,於是寫下了「江邊柳「三字為題。魚幼薇以手托腮,略作沉思,一會兒,便在一張花箋上飛快地寫下一首詩,雙手捧給溫庭筠評閱,詩是這樣寫的:
翠色連荒岸,煙姿入遠樓;
影鋪春水面,花落釣人頭。
根老藏魚窟,枝底系客舟;
蕭蕭風雨夜,驚夢復添愁。
溫庭筠反復吟讀著詩句,覺得不論是遣詞用語,平仄音韻,還是意境詩情,都屬難得一見的上乘之作。這樣的詩瞬間出自一個小姑娘之手,不能不讓這位才華卓絕的大詩人嘆服。從此,溫庭筠經常出人魚家。為小幼薇指點詩作,似乎成為了她的老師,不僅不收學費,反而不時地幫襯著魚家,他與幼薇的關系,既象師生,又象父女、朋友。
不久之後,溫庭筠離開長安,遠去了襄陽任刺史徐簡的幕僚。秋涼葉落時節,魚幼薇思念遠方的故人,寫下一首五言律詩「遙寄飛卿」:
階砌亂蛩鳴,庭柯煙霧清;
月中鄰樂響,樓上遠日明。
枕簟涼風著,謠琴寄恨生;
稽君懶書禮,底物慰秋情?
飛卿是溫庭筠的字,他才情非凡,面貌卻奇醜,時人因稱之「溫鍾馗」。也許是年齡相差縣殊,也許是自慚形穢,溫庭筠雖然對魚幼薇十分憐愛,但一直把感情控制在師生或朋友的界限內,不敢再向前跨越上步。而情竇初開的魚幼薇,早已把一顆春心暗系在老師身上,溫庭筠離開後,她第一次借詩句遮遮掩掩吐露了她寂寞相思的心聲。不見雁傳迴音,轉眼秋去冬來,梧桐葉落,冬夜蕭索,魚幼薇又寫出「冬夜寄溫飛卿」的詩。
苦思搜詩燈下吟,不眠長夜怕寒衾;
滿庭木葉愁風起,透幌紗窗惜月沈。
疏散未聞終隨願,盛衰空見本來心;
幽棲莫定梧桐樹,暮雀啾啾空繞林。
少女的幽怨如泣如訴,心明如鏡的溫庭筠哪能不解她的心思?倘若他報以柔情萬種的詩句,魚幼薇也許就成了溫夫人,但他思前想後,仍抱定以前的原則,不敢跨出那神聖的一步。
唐懿宗咸通元年,溫庭筠回到了長安,想趁新皇初立之際在仕途上找到新的發展。兩年多不見,魚幼薇已是婷婷玉立、明艷照人的及笄少女了,他們依舊以師生關系來往。
一日無事,師生兩人相偕到城南風光秀麗的崇貞觀中游覽,正碰到一群新科進士爭相在觀壁上題詩留名,他們春風滿面,意氣風發,令一旁的魚幼薇羨慕不已。待他們題
完後,魚幼薇也滿懷感慨地悄悄題下一首七絕:
雲峰滿月放春睛,歷歷銀鉤指下生;
自恨羅衣掩詩句,舉頭空羨榜中名。
這首詩前兩句氣勢雄渾,勢吞山河,正抒發了她滿懷的雄才大志;後兩句筆鋒一轉,卻恨自己生為女兒身,空有滿腹才情,卻無法與須眉男子一爭長短,只有無奈空羨!

7. 過分水嶺詩意

詩意:詩中所寫的分水嶺,是秦蜀或秦梁間往來必經之地,在唐代是著名的交通要道,故一般徑稱分水嶺而不必冠以所在地。題稱「過分水嶺」,實際上寫的是在過分水嶺的行程中與溪水的一段因緣,以及由此引起的詩意感受。

出自唐代溫庭筠《過分水嶺》:

溪水無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嶺頭便是分頭處,惜別潺湲一夜聲。

釋義:溪水無情卻似對我脈脈有情,進山三天得以有它伴我同行。登山嶺頭就是我倆分手之處,潺湲流淌與我惜別一夜有聲。

(7)海棠花戶縣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此詩是溫庭筠由秦(陝西)入蜀(四川)途中經漢中府略陽縣(今屬陝西)東南八十里的分水嶺時所作,時間為唐文宗大和四年(830年)秋冬之際。

賞析:

此詩抒寫作者在過分水嶺時與溪水的一段因緣及由此產生的感受。語言樸素而似散文,卻又頗富情趣。全詩運用人格化的手法,賦予溪水以人的特徵,具有人的思想感情。作者不寫自身的孤獨寂寞,而從本是無知無情的溪水來寫,化無情之物為有情,立意新穎,想像豐富,顯得格外有情致。

熱點內容
無錫惠山區玫瑰庄園 發布:2025-09-19 06:09:38 瀏覽:293
如皋盆景市場 發布:2025-09-19 05:55:32 瀏覽:488
射乾花花語 發布:2025-09-19 05:52:11 瀏覽:108
橘中秘和梅花譜 發布:2025-09-19 05:41:12 瀏覽:974
栽好的盆栽 發布:2025-09-19 05:24:14 瀏覽:514
玫瑰花瓣紙 發布:2025-09-19 04:55:51 瀏覽:420
好一朵木槿花閱讀題2015答案 發布:2025-09-19 04:55:50 瀏覽:317
美術丁香花 發布:2025-09-19 04:47:21 瀏覽:779
白百合採訪 發布:2025-09-19 04:14:46 瀏覽:282
紅色妖姬花語 發布:2025-09-19 03:55:10 瀏覽: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