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花語 » 惲壽平花卉冊

惲壽平花卉冊

發布時間: 2022-04-23 03:42:12

⑴ 惲壽平花卉冊的技法。

以朱紅和藤黃調白來粉,呈現花源瓣轉折、翻轉、厚薄的質感,花 瓣上的墨點要隨花瓣起伏之形點寫,切記不可隨筆亂點,花蕊呈放射狀,以淡黃色弧線形寫出,蕊尖以濃墨按照不同的生長方向寫出,暗示花蕊的前後空間關系;花葉以深花 青寫正面,淺綠色寫背面,葉上的脈絡要虛實得當,也就是線再細也要壓住紙,呈現萱草在微風中迎風展姿的自然獨特姿態。

(1)惲壽平花卉冊擴展閱讀:

惲南田的山水畫初學元代黃公望、王蒙,深得冷澹幽雋之致,與王時敏、王鑒、王翚、王原祁、吳歷合稱為「清六家」。他的山水畫,不讓「四王」,小幅逸筆草草,寄鬱勃於悠閑,枯而有潤,淡而有奇,自成格局,有「四王」未到之處。

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臘月,惲南田離家到杭州賣畫。次年五月,託人購得杭州墳地兩處,決定遷葬其父靈柩於湖上,以了其生平之願。他急於籌款,抱病作畫,以致病倒不起。其於三月十七日返回常州,次日卒於白雲渡甌香館,終年五十八歲。一代才華絕世的宗師,就此默默地終結其坎坷的人生。

⑵ 清初六大家的代表人物

王時敏(1592-1680),字遜之,號煙客,江蘇太倉婁東人。祖父是明代萬曆朝的首輔。代表作有《落木寒泉圖》、《雲壑煙灘圖》等。
王鑒(1598-1677),字園照,號湘碧,與王時敏為同族子侄。代表作有《夢境圖》、《下山圖》
王原祁(1642-1715),字茂京,號麓台,王時敏之孫,康熙時進士,累官至戶部侍郎。代表作有《夢境圖》、《下山圖》等。
王翚(1632-1717),字石谷,號耕煙,江蘇常熟虞山人。代表作有《溪山紅樹圖》、《仿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圖》等。康熙中期,應詔以布衣供奉內廷。
惲壽平(1633-1690),初名格,字壽平,號南田,江蘇武進人。代表作有《雙清圖》軸、《花卉冊》等。惲壽平不但畫法獨步,而且詩格超逸,書法得褚遂良真傳,世稱「南田三絕」。
吳歷(1632-1718)號墨井道人,常熟人,師從王時敏。吳歷畫冷雋,富於縱深感與立體感。晚年信奉基督教,改用西洋法作畫。

⑶ 歷史上1835年之後發生了什麼事情

1835年是清朝道光十五年,農歷乙未年(羊年)。
清廷增定防範洋人貿易章程
十四日,清廷增定章程八條:外洋護貨兵船,不準駛入內洋;洋人偷運槍炮及私帶其婦人等至省城,責成行商一體稽查,洋船汲水買辦,由澳門同知給發牌照,不準私雇;洋館僱用民人,明定限制,嚴防勾串作奸;洋人在內河應用無篷小船,禁止閑游;洋人具稟事件,一律由洋商轉稟;洋商承保洋船,應認派兼用,以杜私弊;洋船在洋私賣稅貨,責成水師稽查,嚴禁偷漏。
山西趙城縣曹順起義,殺知縣,旋改。考試滿洲侍郎以下至五品京堂滿文,不能落筆者過半。廣東定《防範洋人貿易章程》八條。英船到山東劉公島,未能登岸面去。是年,人口數達四億零一百七十六萬七千零五十三。
吳大澄逝世
吳大澄(1835——1902),吳縣(今江蘇蘇州)人。清代學者、金石學家、書畫家。善畫山水、花卉,書法精於篆書。皆得力於金石鑒賞修養。同治初客滬,入萍花社書畫會,七年(一八六八)以進士入詞林,歷官廣東、湖南巡撫。光緒甲申(一八八四)中法之役,督師無功,獲譴回籍。主講龍門書院。少從陳碩甫學篆書,中年後又參以古籀文,益精工。題跋行楷方正流麗,獨樹一幟。兼長刻印。作山水、花卉,用筆秀逸,嘗仿惲壽平山水花卉冊,及臨黃易訪碑圖尤妙。精鑒別,喜收藏,尤能審釋古文奇字。著說文古籀補、古字說、古玉圖考、恆軒吉金錄、愙齋集古錄、愙齋詩文集。卒年六十八。
任薰逝世
任薰(1835——1893),清代浙江蕭山人。任熊之弟。人物與其兄同師陳洪綬,尤工花鳥、翎毛。
項鴻祚逝世
詩人項鴻祚(1798——1835)。鴻祚又名廷紀,字蓮生,浙江錢塘(今杭州)人。著有《憶雲詞》。

⑷ 花鳥畫的歷代名家

歷代花鳥畫家輩出,如唐代薛稷的鶴、邊鸞的孔雀、刁光胤的花竹;五代郭乾暉的鷹,黃筌、徐熙的花鳥;北宋趙昌的花、崔白的雀、吳元瑜的花鳥;南宋吳炳的折枝、林椿的花果、李迪的禽;元代李衎的竹、張守中的鴛鴦、王冕的梅;明代林良的禽,陳淳、徐渭的墨花;清代朱耷的魚、惲壽平的荷、華喦的鳥;近代吳昌碩的花卉、齊白石的花果、徐悲鴻的馬、潘天壽的雁盪山花、朱宣鹹的梅花、李苦禪的鷹、李可染的牛、陳之佛的工筆重彩花卉等,皆一代名手,綿延不絕。
薛稷(649-713),字嗣通,蒲州汾陰(今山西萬榮西南)人,名臣魏徵外孫。官至太子少保、禮部尚書,人稱「薛少保」。以書法名世,為書法初唐四大家之一。也擅畫人物、佛像、鳥獸、樹石,畫鶴尤其生動,時稱一絕,李白、杜甫等都曾吟詩頌其畫鶴。繪畫作品已無存。曹霸,譙郡(今安徽亳州)人。三國時魏高貴鄉公曹髦後裔,官至左武衛將軍。畫承家學,擅畫馬,亦工肖像。成名於玄宗開元年間,天寶末年曾修補《凌煙閣功臣像》及畫「御馬」,技藝精闢,杜甫曾作《丹青引贈曹將軍霸》推許之。今畫跡已不傳。
韓干,京兆(今西安)人,活動於玄宗時代。少年時曾作酒肆傭工,得王維資助,改學繪畫,十年而成。擅畫肖像、人物、鬼神,尤精於畫馬。畫馬師承曹霸,但更重寫生,所畫之馬,壯健神駿,被譽為「古今獨步」。現存作品有台北故宮博物院藏的《牧馬圖》冊頁和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的《照夜白圖》卷。《牧馬圖》畫一虞官駕白馬緩行,右側為一黑馬,用筆纖細遒勁,色墨渲染得宜。此畫曾經南唐內府及宣和內府收藏,並有宋徽宗題「韓干真跡」。《照夜白圖》畫玄宗坐騎照夜白,也是流傳有緒的作品。另有舊題《韓干神駿圖》卷,藏遼寧省博物館,今定為五代人仿作。
韋偃,長安(今西安)人,寓居於蜀,擅畫人物、鞍馬及山水。雖承家學傳統,但青出於藍。據記載,他畫白川原牧馬,馬的姿態變化萬千,窮極生動。今可以通過故宮博物院所藏宋代李公麟《摹韋偃牧放圖》卷一畫來了解其風范,該圖繪駿馬一千二百餘匹、圉人等一百四十餘名,眾馬姿態各異,栩栩如生。此外,他所畫山水,也對唐代山水松石的變革有過重要作用。
邊鸞,京兆(今西安)人。官至右衛長史。擅畫禽鳥和折枝花木,亦精蜂蝶,在花鳥畫獨立成科的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傳世作品有《梅花山茶雪雀圖》,圖錄於《唐宋元明名畫大觀》。
刁光胤(約852-935),名刁光,一作光引,長安(今西安)人。唐天復年間避亂入蜀,留居30餘年,卒於蜀。擅畫龍水、竹石、花鳥等,一生作畫勤奮,多為花鳥,為五代著名畫家黃筌老師,親授其藝。傳世作品《寫生花卉冊》已被定為偽托之作。
黃居寀(933-?),字伯鸞,成都人,黃筌次子。原在西蜀畫院供職,後隨舊主入宋。黃筌去世後,黃居寀成為領袖人物,受到太祖、太宗的重用,他的畫法也成為畫院的標准,在宋代宮廷中佔了90餘年的主導地位。其傳世作品有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的《山鷓棘雀圖》軸,以細線勾出輪廓,然後敷重彩,層層暈染,感覺極為細膩,有富貴華麗之趣。
趙昌(?-約1016),字昌之,廣漢(今四川劍南)人。擅畫花果,師事滕昌祐,有「出藍」之譽。喜畫折枝花卉,擅長著色。作品傳世極少,故宮博物院藏《寫生蛺蝶圖》卷傳為其作品,專家多以為不真。畫院待詔林椿以花鳥翎毛著稱於時,畫法師趙昌,今有《果熟禽來圖》(故宮博物院藏)傳世,與記載中趙昌畫法相似。
易元吉,字慶之,長沙人。善畫獐、猿及花果禽鳥等。據說曾深入山中居住,觀察獸類活動,所畫動物極其生動傳神。英宗時應召入畫院在西廡殿作《百猿圖》,未竟而卒。今傳有《聚猿圖》(藏日本),畫於崇山峻嶺間嬉戲的群猿。
崔白,字子西,濠梁(今安徽鳳陽)人,宋神宗時畫院畫家。除擅畫花鳥外,也擅畫道釋鬼神,創作不少壁畫。其花鳥畫重寫生,並且不打草稿。傳世作品有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的《雙喜圖》軸,描繪西風襲過的深秋野外,一對綬帶鳥飛來,對野兔嘰叫。禽兔刻畫細膩,樹石草坡則用筆老健。故宮博物院藏有其《寒雀圖》卷,畫數只麻雀於枯枝間棲憩的情景。其弟崔愨,字子中,也是畫院畫家,兄弟齊名,且畫風相近,都是改變宋初以來「黃氏體制」的中堅人物。文同(1018-1079),字與可,世稱石室先生,又自號笑笑先生、錦江道人。梓州永泰(今四川鹽亭)人。歷任司封員外郎、秘閣校理和陵州、洋州、湖州知州等。擅詩文詞翰,亦長飛白書,在繪畫上以墨竹聞名,稱「湖州竹派」,成語「胸有成竹」即出於他的說法。與表弟蘇軾詩詞往來唱和,確立了四君子題材。其畫竹,「深墨為面,淡墨為背」。傳世作品極少,今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墨竹圖》為其真跡,畫倒垂竹一枝,形象真實,筆法嚴謹。廣東博物館藏有《墨竹圖》一軸,系此軸臨本。上海博物館收藏的《枯木竹石合卷》,真偽待考;中國歷史博物館藏《墨竹圖》軸,系傳派作品。
揚補之(1097-1169),字無咎,號逃禪老人,又號清夷長者,南昌人。生平事跡不詳,據傳一生不仕,擅詞翰,工書法,尤長畫梅。傳世作品有故宮博物院藏《四梅花圖》卷,四枝梅花分別描繪從未開、欲放、盛開、殘敗等開放全過程。畫法全用水墨,枝幹皴擦用飛白法,花瓣用白描勾寫。故宮博物院還藏有《雪梅圖》卷等。其傳人有其外甥湯正仲及徐禹功、趙孟堅等。
趙孟堅(1199-?),字子固,號彝齋,宋太祖趙匡胤十一世孫,南渡後寓居嘉興海鹽。其雖為宗室,但家境清寒,進士及第後任過一些小官,後提拔為提轄左藏庫,出守嚴州。擅畫水墨白描水仙、梅花、蘭、 竹石等,風格清秀淡雅。今傳世作品有藏於故宮博物院的《墨蘭圖》卷、《歲寒三友圖》頁、《水仙圖》卷。其中,《水仙圖》卷系白描手法勾畫花葉,微染濃淡墨色,分出陰陽向背,實為獨創之畫法。
李公麟(生平事跡見前),傳世作品中的《五馬圖》是最為可信的真跡之一,雖無款,但有其好友黃庭堅的箋題和跋為證。該畫描繪西域進獻給北宋的五匹駿馬,分別有奚官牽引,人馬造型准確生動,線條洗煉概括,神情各異。《臨韋偃牧放圖》是李公麟奉皇命而臨摹的,畫中已摻雜了他自己的畫法。前圖二戰前曾存日本私人處,後稱已毀於戰火。後圖藏於故宮博物院,千馬百人,巍為壯觀。
祁序,江南人,工花竹翎毛,擅畫水牛。今存《江山放牧圖》卷,藏於故宮博物院。此畫描寫江南水鄉兒童們放牧情形,兒童們或吹笛,或弈棋,或放風箏,遠處還有農民荷鋤而行,充滿著田園之樂。
錢選(13世紀至14世紀初),字舜舉,號玉潭,別號巽峰、清癯老人、習懶翁、霅溪翁等,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南宋進士,工詩、書、畫,以繪畫成就最為突出,山水花鳥、人物故事、鞍馬等均深有造詣,是一位技法全面的畫家,與趙孟鍆

⑸ 清朝有個畫家叫揚壽平嗎他有代表作嗎

不是揚壽平而是惲壽平。
惲壽平(公元1633-1690年),清畫家。初名格,字壽平,後以字行,改字正叔,號南田,雲溪外史,白雲外史,東園客,草衣生,巢楓客,橫山樵者。江蘇武進人。不應科舉,以賣畫為生。擅畫山水,花卉。山水秀潤清雅,因嘆服王輝山水,恥為天下第二手,遂改畫花卉,師法徐崇嗣,善沒骨花卉,明潤清麗,秀雅動人,有「惲派」(亦稱「常州派」或「毗陵派」)之稱,著有《南田畫跋》,主張「洗盡塵滓,獨創孤迥」。為「清初六家」之一。書法亦精。著有《甌香館集》。山水受黃公望影響,花鳥發展了徐崇嗣的沒骨法,常州派創始人。
作品列表:
《晴川攬勝圖》
《秋山雨晚圖》
《設色花卉冊》
《仿古山水冊》
《山水圖冊》
《孤月群鳩圖》
《花果圖冊》
《錦石秋花圖》
《花卉冊》
《菊花冊》
《秋塘冷艷圖》

⑹ 吳大澄的人物經歷

吳大澄(1835年~1902年)初名大淳,避清穆宗諱改名為大澄。 吳大澄字止敬,又字清卿,號恆軒,又別號白雲山樵、愙 齋、鄭 龕 、白雲病叟。江蘇吳縣人。同治初客滬,入萍花社書畫會。清同治七年(1868年)進士,歷任編修、河北道、太僕寺卿、左副都御史等職。光緒十二年(1886年)擢廣東巡撫。光緒十三年八月,署河南山東河道總督。 光緒十八年授湖南巡撫。中日甲午戰爭起,他率湘軍出關收復海城,因兵敗革職。一生喜愛金石,並工詩文書畫。主講龍門書院。少從陳碩甫學篆書,中年後又參以古籀文,益精工。題跋行楷方正流麗,獨樹一幟。兼長刻印。作山水、花卉,用筆秀逸,嘗仿惲壽平山水花卉冊,及臨黃易訪碑圖尤妙。精鑒別,喜收藏,尤能審釋古文奇字。卒年六十八。

⑺ 徐郙的人物簡介

徐郙(1838-1907),字壽蘅,號頌閣,嘉定人,同治元年(1862年)狀元,授翰林院修撰。
同治六年出任江西學政。九年,任侍讀學士,不久為侍講學士。後授兵部侍郎。。
同治十一年回京後歷任禮部左侍郎、左都御史、兵部尚書等職。
光緒元年(1875),江蘇各州縣所征漕糧皆得減免,嘉定寶山二縣除外。徐郙與同鄉廖壽豐等聯名據實上奏,光緒帝諭令戶部重新審議二縣稅額,百姓負擔因得減。
光緒二十一年,康有為等各省公車會試京師者聯名具疏,請都察院代奏。都察院初難之,故遲遲不上。光緒命廷寄問之。都御史史裕德、徐郙始懼,不數日悉上。
光緒二十二年,光緒帝詔命南書房徐郙、李文田等刊刻《欽定元王惲承華事略補圖》。所配圖像仿照漢石室畫像及宋刻顧愷之繪畫風格, 鐫刻線條流暢細致,並具西方石印技術風格,為武英殿圖文並茂之刻本。《承華事略》為元代諫臣王惲所撰,意在勸勉太子效法古人,以成明君。
光緒二十六年拜協辦大學士、禮部尚書,世稱「徐相國」。
光緒三十一年(1906年),因病告退,次年卒。
徐郙工詩,精於書法,擅畫山水,入詞館,被召直南書房,得慈禧賞識。
清劉聲木《萇楚齋三筆》卷四載:「相國久值南齋,孝欽顯皇後(慈禧)晚年專喜篆、隸、繪畫,常諭徐郙字有福氣,命之兼學篆、隸、山水畫。因以貳百金倩吳谷祥繪山水扇面壹百幅,以為臨本。久之,不勝其煩,習篆字亦嫌其太苦,曾面奏慈聖,以年老眼花,不能習繪事與篆字,只好學八分書,慈聖允之。」
黃世祚編《嘉定縣續志》卷十一《徐郙傳》載:「孝欽顯後御筆作繪,悉命郙題志,故終身恩眷不衰。」 清代帝王大都雅愛書畫,科舉考試中亦非常重視書寫,狀元書家由此產生。以書取士之風,自嘉道之後愈演愈烈,殿試幾成書法競技。清代兩萬余名進士,多擅書法。
清代共有一百一十四位狀元,以書法著稱者約四十四人。有些狀元不僅精於書法,且兼習繪畫,書畫雙馨,俗稱「狀元書法」、「狀元書畫」。歷朝狀元如孫承恩、汪繹、王敬銘、周澍、於敏中、錢維城、顧皋、龍啟瑞、翁同龢、張之萬、徐郙、陸潤庠、王仁堪、夏同和、劉春霖等人作品,至今擁躉甚眾。
「狀元書法」以歐陽詢、顏真卿、趙孟頫、董其昌等人書體為正宗,功力扎實,行楷為主,館閣體韻。繪畫上,筆法縝密,造型准確,敷色清秀,宮廷畫風濃郁。
徐郙書法自帖學入手,兼學魏碑,受道光咸豐以來金石學影響。所作行書,灑脫流暢,氣韻生動;隸書具漢人規矩,沉穩勁健;楷書結字方正側入正收,雍容典雅。
金台稚川居士《琉璃廠匾額》稱徐頌閣書法「圓潤緊湊,超然絕俗,循其筆跡,系宗多寶塔,而運筆渾脫過之」。徐郙書寶瑞豐融」紙匾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直至民國時期,京滬書坊仍翻印徐郙字帖以牟利。
徐郙也擅山水畫。因具有「金石入畫」之學養,黃賓虹於《致黃居素札》中評論道:「徐頌閣、張野樵一流,為乾嘉畫家所不逮。」
《嘉定縣續志》雲「孝欽顯後御筆作繪,悉命郙題志」。傳世慈禧太後畫作,多見徐郙行楷詩題,另有題志者如狀元陸潤庠、探花李文田、進士陸寶忠等人。
慈禧畫徐郙題例選:
1. 慈禧 《紅梅圖》,徐郙題志
2. 慈禧《牡丹圖》,徐郙與李文田題志
3. 慈禧《仙山圖》,陸寶忠與徐郙題志
4. 慈禧《長春福壽圖》扇面,徐郙題志
5. 慈禧《秋菊圖》,徐郙與李文田等四人題志
6. 慈禧《芙蓉圖》,徐郙題志
7. 慈禧《福壽瑞藹圖》,徐郙題志
8.慈禧《牡丹圖》,徐郙題志 光緒庚子、辛丑之間,拳匪倡亂,兩宮西狩。英、法、俄、德、美、意、奧、日八國聯軍入都,分踞京師,劃為八段。迨至合肥李文忠公(李鴻章)奉旨入京議和,駐節賢良寺,威焰盛極一時。王公貝勒有來見者,先須下門房。時張玖齋、 王仲襄、京卿善荃以同鄉故,恆在門房中,代為接見。
嘉定徐頌閣中堂至賢良寺,文忠呼為老清客。一日為德兵鞭撻,告於文忠,一笑置之。
婺源李理純侍郎昭煒亦住德國界內,時奉旨署禮部尚書,無端德兵入內,以鞭擊之。侍郎訴於文忠,請為復仇。文忠平日呼為頑固大臣,戲謂德兵何故來打。告以正寫謝恩摺子,正寫到「恭謝天恩,恭折仰祈聖鑒事」,德兵入內鞭之。文忠笑曰:「怕寫錯了?」 答曰:「未錯」。又笑曰:「未錯即打乎?」並雲:「德國鞭子真發旺人,徐頌閣以一鞭而署吏部尚書,李理純以一鞭而署禮部尚書。」 (《凌霄一士隨筆》卷六) 徐郙舊藏有高士奇《闌風伏雨圖卷》、惲壽平《山水花卉冊》、查士標《山水手卷》等名畫。
徐郙藏有大量珍貴金石拓片,如宋拓《乙瑛碑》、《廟堂碑》、《紹興米帖》、明拓《張遷碑》、《史晨碑》等,並與翁同龢、王懿榮等共同鑒賞交流。王懿榮作《為徐頌閣尚書題所藏宋拓虞書〈廟堂碑〉長安本》一詩:「蘭亭秘妙覃溪通,千兩黃金說涪翁。城武長安合買本,從來唐拓總朦朧。」(《王懿榮集》)
翁同龢與徐郙因書畫收藏而關系密切。《翁同龢日記》1887年8月25日記: 「頌閣贈余上海米帖,送來齊梅孫托售字畫,皆精品,而價極昂:唐林緯乾《深慰帖》黑燕卷,文嘉周天球跋。五百。惲南田扇面十個一冊,極精,三百。王著《閣帖》殘本二冊,三百。董畫八葉一冊,絹,一百。」
《翁同龢日記》1887年9月6日記:徐郙邀請翁同龢等京城士大夫至家中雅集賞畫,中有王時敏《富春圖》與惲壽平扇冊。
收藏印包括「頌閣所藏」、「嘉定徐郙珍藏之印」、「徐頌閣珍秘」等。
八十回手抄本《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庚辰本)曾為徐郙所藏。據近人李壽民《還珠樓叢談》記載:「余曾見有脂硯齋舊抄八十回本《紅樓夢》,為徐頌閣氏舊藏。」 1933年,胡適從徐郙之子徐星曙處得見此抄本,並撰長文《跋乾隆庚辰本<脂硯齋重評石頭記>鈔本》。1948年夏,燕京大學從徐家購得,成為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書。

⑻ 愛國人士吳大澄

吳大澄(1835~1902),初名大淳,字止敬,又字清卿,號恆軒,晚年又號愙齋,江蘇省吳縣(今江蘇蘇州)人。清代官員、學者、金石學家、書畫家。善畫山水、花卉,書法精於篆書。

生平 同治初客滬,入萍花社書畫會。清同治七年(1868年)進士,光緒十二年(1886年)擢廣東巡撫。光緒十三年八月,署河南山東河道總督。 光緒十八年授湖南巡撫。中日甲午戰爭起,他率湘軍出關收復海城,因兵敗革職。一生喜愛金石,並工詩文書畫。主講龍門書院。少從陳碩甫學篆書,中年後又參以古籀文,益精工。題跋行楷方正流麗,獨樹一幟。兼長刻印。作山水、花卉,用筆秀逸,嘗仿惲壽平山水花卉冊,及臨黃易訪碑圖尤妙。精鑒別,喜收藏,尤能審釋古文奇字。

作品: 著有《說文古籀補》、《古玉圖考》、《權衡度量考》、《愙齋集古錄》、《恆軒所見所藏吉金錄》、《愙齋文集》等。

官職: 歷任編修、河北道、太僕寺卿、左副都御史等職。

成就: 吳大澄書法以篆書最為著名。他開始學秦代小篆刻石,書法酷似李陽冰。後受楊沂孫的啟示,將小篆與金文相結合,並用這種方法書寫《論語》、《孝經》以及信札。他的篆書大小參差、淵雅朴茂,在當時是一種創造。他對金石文字有精深的研究,開拓了對先秦文字的廣闊的視野,使他的篆書從中汲取了不少的營養。吳大澄寫篆書,喜用隸書書款。他的隸書橫平豎直,亦取法漢碑。行書學曾國藩,又頗有黃庭堅的趣味。

治河: 光緒十三年八月,鄭州十堡(即石橋)黃河決口南泛,為害嚴重。先是署河南山東河道總督李鶴年、河南巡撫倪文蔚主持堵口,朝廷復派禮部尚書李鴻藻到工督修,至光緒十四年五月,口門埽占失事,功敗垂成。李鶴年等均革職。七月,皇帝命吳大澄署河南山東河道總督,接辦堵口大工,於當年八月到任視事。他認為河工堵口收發料物弊端甚多,乃隻身微服,混雜在送料民工中,背運秸料,進行私訪。發現發料短缺,剋扣工錢,大澄有意率眾與管料官員爭吵,該官員正擬將大澄推下鞭杖時,他的隨從立即站出高呼:他是河帥,誰敢動手?這時大澄喝令對管料的官員予以杖責,並帶枷在工地示眾,以儆效尤。 大澄對堵口工程籌劃有方,措施得當。對在工的官吏,分工明確,嚴限完成。他誓言:如依限不能完成者斬,自己也將以身殉職。在工人員無不凜然,於是日夜趕堵,於當年十二月合龍。該工程較撥發款銀節約60餘萬兩。 大澄任河督時,對鄭州、中牟、開封一帶險工甚為重視。他說:中河廳頭堡大王廟頂沖之石堤,……八堡之人字壩、托頭壩(中牟境),下南廳七堡之順二壩,十九堡之蓋壩(開封境)均甚緊要,是防禦省城之門戶。他提倡用水泥砌築磚石壩,加固工程,這是黃河上使用水泥修工程之始。 鄭州十堡大工完成後,因河勢南趨,行將塌至堤身。大澄審時度勢,在滎澤八堡(今鄭州李西河一帶)老灘前,築石壩一座,工竣立一石碑,碑文是:「老灘土堅,遇溜而日塌,塌之不已,堤亦漸圮,今我築壩,保此老灘,灘不去則堤不單,守堤不如守灘。」闡明了他的固灘保堤的治河思想。光緒十五年他奏請用新法測繪黃河圖,自河南省閿鄉縣(今靈寶境)金斗關到山東利津鐵門關海口,測量河道長102

保疆: 光緒六年三月(1880年4月) 吳大澄為三品卿銜,赴吉林隨同銘安幫辦一切事宜,旋即改為「督辦」。吳大澄於6月行抵吉林,即與吉林將軍銘安商酌防務事宜,於整軍吏、守邊強邊等方面多有建樹。 1公里。次年圖成,呈光緒帝瀏覽,命名《御覽三省黃河全圖》。吳大澄與吉林將軍銘安於吉林建立邊防軍隊。改原有八旗兵,廢除世襲制,改為招募制,共建防軍馬步13營,5000人。次年防軍增至9000人,後統稱靖邊軍,經過嚴格訓練,己「悉成勁旅」。於琿春開始修築東、西炮台。為防禦沙俄從水上入侵,還創建圖們江、松花江水師營。同時設立招墾局,移民墾荒,推行實邊政策。他經過實地勘查,確定以琿春和三岔口所屬邊地為招墾中心,設立琿春招墾局,下設五道溝和南崗分局。招墾范圍廣泛,且規定許多優惠政策。為給墾民、商旅和軍隊提供方便,1880年底,修築從寧古塔至吉林省城長達600里的大道及北、東線大道,建有百餘座木橋,同時還增加許多驛站,加強了邊疆的防務力量。 1885年6月8日,吳大澄會同琿春副都統依克唐阿重勘東部邊界。經吳大澄、依克唐阿再三辯駁,據理力爭,終於達成協議。於1886年10月12日正式簽訂《中俄琿春東界約》及《中俄查勘兩國交界道路記》。含補立「土」字牌,添立「啦」、「薩」、「瑪」字界牌和一至十八記號;收回黑頂子;爭得圖們江口通航權等,從而捍衛了祖國的神聖領土。矗立在琿春市區的龍虎石刻及具清代建築風格的五角碑亭,就是琿春人民為紀念愛國大臣吳大澄談判勝利而建立的。石刻正面篆書陰刻「龍虎」二字,左下豎刻「吳大澄書」,字體流暢,氣勢磅礴。吳大澄於談判期間曾多次書寫「龍」、「虎」二字,抒發其「龍驤虎視」的大無畏的愛國精神。

⑼ 沒骨法的沒骨山水

張僧繇相傳為南朝張僧繇所創,後唐楊升傳之,擅沒骨山水。
張僧繇,蕭梁時期的畫家,主要活動於6世紀上半期,生平的藝術創作以繪飾佛寺壁畫仿楊升山水圖軸為主。梁武帝是南朝力倡佛法的統治者,在他的倡導下,修建寺院之風盛極一時。張僧繇最受梁武帝器重,因其創造的形象獨具風格,被稱為「張家樣」,是古代寺廟中影響最大的樣式之一。他曾吸取天竺暈染畫風在一乘寺畫凹凸花,因其強烈的立體感吸引觀眾,以致時人稱一乘寺為凹凸寺。他有較好的寫實能力,曾為梁武帝摹寫居於各地的諸王像,達到「對之如面」的境地。關於他的畫跡還有不少神奇的傳說,都說明了他的創作在人們心目中有強烈的印象。尤其應當提出的是,顧愷之、陸探微的風格是「筆跡周密」的「密體」,而張僧繇則是「筆才一二,象已應焉」的疏體。 惲壽平(1633—1690),初名格,字壽平,後以字行,改字正叔,號南田,江蘇 武進(今常州)人。他幼年隨父抗清,失敗後隱居賣畫。與王翚為好友,二人經 常一同游歷、觀摩以切磋畫藝。他早年主要創作山水畫,師法元人,並上溯董源 、巨然,風格空靈清曠,但因畫藝不第王翚,不願居其二,於是中年以後專攻花 鳥,創沒骨法,這種畫法不採用墨筆勾勒輪廓然後敷色的傳統方法,而是以色彩 直接渲染,粉筆帶脂,點染並用。同時,講究以寫生為基礎,極力摹寫,得其活色天香而後已。在創作中,惲壽平追求以宋法運元格,以極似求不似,重在「攝情」,畫風清新雅麗、淡冶秀美,於絢爛中求平淡天真,表現了「清如水碧,潔 如霜露」般理想化的美的境界,極好的體現出董其昌所極力推崇的文人畫旨趣。 代表作有《靈岩山圖》、《錦石秋花圖》、《花卉冊》等。惲壽平的沒骨畫法在 清初畫壇上「別開生面,令人耳目一新」,從學者甚多,如馬元馭、范廷鎮、惲冰等,蔣廷錫、鄒一桂等仕宦花鳥畫家亦頗受影響,形成了以惲壽平為代表的「常州派」,並被清人視為花鳥畫的「寫生正派」,與「四王」的「山水正宗」相 比肩。

⑽ 大哥大姐,我要幾個和吉祥有關的資料

吉祥的真實意義 http://www.fzzj.org/Article_Print.asp?ArticleID=985

紅色表示吉祥的由來
在中國人心目中,紅色意味著吉祥。過節過年,要張貼大紅對聯;嫁女娶婦要披紅掛彩;生了孩子要送紅喜蛋;送賀禮要有紅紙包裹;開張奠基,要剪紅綢緞。總之,一切表示喜慶、吉祥的,都離不開紅色。其實,中國並不是從一開始就用紅色表示吉慶的。

早在遠古時代,我們的祖先曾用過黃色代表吉慶,也曾用過黑色和白色代表吉慶。到了漢朝,漢高祖稱自己是「赤帝之子」。赤,就是紅色。從那時起,紅色就成了人民崇尚的顏色。漢朝以後,我國各地崇尚紅色的風俗習慣已基本趨向一致,並一直沿襲了下來。

吉祥圖案的來歷
吉祥圖案是我國古老的裝飾藝術中的一個重要門類,其歷史可以追溯到遠古的石器時代。在那時的岩畫或石刻創作中,它以圖騰的形式出現。而後經歷了商周的青銅器,秦漢的畫像石、畫像磚、隋唐的石雕、宋元的花鳥畫、明清的織綉、瓷器等方方面面,這一藝術形式越來越趨於成熟。它淵源久遠,內涵豐富,善禱善頌,為人民大眾喜聞樂見,顯示出蓬勃的生命力,是中國傳統藝術寶庫中的一顆明珠。
吉祥兩字的組合使用,據認為最早出於《莊子·人間世》:「虛室生白,吉祥止止。」唐人成玄英對此有個疏解:「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慶之徵。」試以這條疏解來說明眾多吉祥紋圖的生成,就是把美好的故事和喜慶的徵兆繪成圖像,用來表達求吉驅凶觀念;可以是自身祈願的,也可以是相互祝頌的。反過來講,就是許多吉祥紋圖的題材和構圖,都有「福善之事」和「嘉慶之徵」作為創作的素材。
吉祥紋圖之所以深受人們的喜愛,首先在於它具有避邪、驅邪、祈求與祝賀的基本內涵,同時又具有「象徵」的本質特徵,用象徵手法表達思想感情,比用直接了當的語言更能表達出含蓄、細微以及耐人尋味的意蘊。善於用具像物品表達抽象概念是中國傳統吉祥紋圖的特徵之一,比如一隻懸絲垂盪的蜘蛛,蘊含著喜事臨門的祝福;五隻嬉戲窩旁的小雞,寄託了對子弟成材的祈盼;一對雙棲雙飛在梅花與竹枝間的綬帶鳥,是對夫婦恩愛、白頭偕老的贊頌,等等。

吉祥繪畫的圖像意義及風格特徵
吉祥繪畫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能反映中國人民對生活和理想的追求,體現一個民族的文化面貌、審美趣味、美學觀念以及風俗習慣的藝術形式。
吉祥繪畫是中國傳統造型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其他的美術樣式不同的是,在傳世的吉祥繪畫中,其內容的寓意與形式的象徵往往是統一的,因而成為吉祥繪畫的主要特徵。然而,作為視覺的藝術,吉祥繪畫的內容和形式在構成中是作為並列的要素而存在著的,並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吉祥繪畫的表現形式。
作為一種特殊的藝術樣式,吉祥繪畫所表現的內容多是觀念性的,但出現在畫面上的形象則是具體的、豐富多彩的。「夫恆物有種類,瑞物無種」,吉祥繪畫的內容要素的選材幾乎涉及到自然界的所有門類,人們對其自然的屬性和形體特徵有著清楚的認識,在用作吉祥繪畫的內容要素時,更容易為人們所接受。
吉祥繪畫中出現的形式要素,在作為藝術形象使用時,多經過人們的理想化的處理,有的將其自然物性加以延伸,有的則與其本來的自然物性大相徑庭,被賦予了新的象徵意義。
漢字的象形、會意、注音的特徵,為吉祥繪畫內容要素的選取提供了便利,有時,藉助於同音字和諧音字所代表的自然事物,使之能夠表達吉祥的寓意,這在吉祥繪畫的內容要素中也是較為常見的。自宋代開始,根據同音的發音創造了許多吉祥的成語和象徵,並使之造型化。
吉祥繪畫的圖像構成來源於中國傳統吉祥物,其結合方式也是一樣;而中國吉祥物就其生成方式而言,主要有取物之聲韻,如蝙蝠之蝠與福諧音;取物之形的吉祥物如靈芝,形似如意,即以靈芝喻如意;取物之性的吉祥物如松竹梅,其性高潔,故譽歲寒三友。至於取物之意韻的吉祥物如富貴花牡丹,取其貴意為象徵。這些東西都是平常之物,之所以為吉祥物,則主要是取其象徵意義。在中國吉祥物中,由於漢語的音同聲的特點,許多吉祥物也是因其名與吉祥寓意音同或音近而生成。
事實上,用單個的內容要素來表達吉祥意義的吉祥繪畫並不是很多的。人們通常是採用兩種以上的內容要素來構成一定的關系,以表達一種或多種的吉祥意義。在吉祥繪畫構成的過程中,作為內容要素的形象之間的關系,在直觀上要基本符合自然的法理;而在表達吉祥的寓意時,內容要素與象徵意義的關系還要符合邏輯。在這里,內容的要素實際上已轉化為形式的要素,對吉祥繪畫的構成起著規范的作用。人們往往採用諧音之法以寓吉祥,如事事如意,就採用柿子、如意結合,喜上眉梢,就有用喜鵲登梅的形式,並組成圖畫。
吉祥繪畫的產生與吉祥物的生成不是在同一階段上的,這與繪畫自我的發展存在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從歷史來看,吉祥繪畫在宋代時已基本成熟,當然,這是以吉祥繪畫本身的寓意傳達為基準的,同時也包括它自身內容要素的完善。一般地認為,當吉祥繪畫產生與吉祥物生成之後,而又在繪畫技藝得到高速發展的階段上。這一方面賦予吉祥觀念,另一方面更存在著藝術觀念,這當是了解吉祥繪畫不可忽視的兩個方面。
吉祥題材的繪畫,一般以花鳥畫為主,人物畫次之,取材大多來源於民間吉祥圖案樣式,不過在表現形式及技法上加大變化。解釋吉祥繪畫,一般以圖像本身為出發點。吉祥題材的人物畫有:南極仙翁、和合二仙、八仙人物、劉海戲蟾、麻姑獻壽、和靖探梅、米顛拜石、蘇武牧羊、關公、鍾馗以及歷史故事等題材。
吉祥題材的繪畫,還是以花鳥畫為多,其畫題與表現主題,在漫長的傳統中,或多或少總要帶有吉祥意義,或是以此來進行選擇。吉祥題材的花鳥畫,豐富多彩,民間的幾乎所有的花卉、禽鳥、走獸等吉祥物都在繪畫中得以體現,其組合方式也直接來源於吉祥圖案,主要題材有「花卉之王」牡丹、芍葯,「歲寒三友」松竹梅,「四君子」梅蘭竹菊,「春節清晶」萬年青、西竹、水仙,「鬧春花樹」玉蘭、木蘭、海棠、桃花,「長夏之花」荷花、石榴,秋花:雞冠花、芙蓉、桂花、菊花;不僅有花,還有果實:橘、桔、棗、柿、蓮、石榴、靈芝、葫蘆、桃、佛手、瓜等,其當然取吉祥之意。動物有「四靈」: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瑞獸」:麒麟、辟邪、獅子,其它如猴、羊、貓,飛禽有白頭翁、仙鶴、孔雀、燕子、喜鵲、鴛鴦、鵪鶉。
對於吉祥繪畫而言,圖像是最主要的。因此,研究吉祥繪畫本身就附有圖像學的意義。「圖像學關心藝術品的延伸甚於藝術品的素材,它旨在理解表現在(或隱藏於)造型藝術中的象徵意義、教育意義和神話意義」。吉祥繪畫是吉祥觀念在繪畫中的表現,是吉祥觀念的物化表現,它是繪畫發展到一定時期才出現的,它是一種觀念的藝術。吉祥繪畫的首要意義在於它所附載的內涵。
吉祥繪畫是從吉祥圖案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它是吉祥圖案在傳統繪畫中的實際運用,吉祥繪畫的寓意與吉祥圖案的寓意是相當的。但吉祥繪畫有其特殊的一面,畢竟不同於吉祥圖案,其表現方式當然有傳統繪畫的本質特徵,只不過就圖像而言,附有一種意義的形式載體,而在風格上形成多彩的局面。這跟畫家自身的風格特色是分不開的。畫家在進行吉祥題材繪畫的創作時,一方面注重圖像,另一方面必須注重繪畫自身的形式(筆墨、色彩、造型、構圖)特徵,而不象年畫或圖案更講究圖像,這是兩者的本質區別。因而我們在理解吉祥題材的繪畫時,就圖像本身而言,旨在理解表現在(或隱藏於)造型形式中的象徵意義,風格特點雖然不可忽視,但當退居次要地位。然而,作為繪畫,吉祥繪畫的形式因素、風格特點就必須受到重視,這是吉祥繪畫鑒賞的一個重要內容。
與圖案相比,圖案化趣味濃厚的式樣題材一般不在傳統繪畫中得以表現,譬如,五穀豐登,福在眼前,福從天降等等,有些題材只能適合於圖案表現,這也是吉祥繪畫與吉祥圖案的重要區別,這當然是受繪畫因素所限制。吉祥圖案的相當一部分只能適合於裝飾藝術的表現,有時在年畫中加以運用。同時,吉祥題材的組合方式在傳統繪畫中也受到繪畫條件的影響。
吉祥繪畫一方面當然以圖像意義為重,以符合特定繪畫題材的特定意義,但同時必須附有繪畫本體的一面,我們在討論吉祥題材的繪畫時,也不能忽視這一點。
吉祥繪畫作為繪畫的特定題材之一,其本身也是順應繪畫的發展規律而發展的,因此,在繪畫的各個發展階段上,吉祥繪畫與繪畫的整體風貌保持一致,故它從另一側面顯示了中國繪畫的發展狀況以及風格演變歷程,所呈現的面貌也是豐富多彩的。譬如,在繪畫史上,源於唐代的水墨畫在發展的同時,道釋、人物、花鳥、山水等專業已形成,其表現力亦有所增強。到北宋時,已形成高潮。花鳥畫從五代蜀的黃筌的「黃氏筆法(以線為輪廓施以彩色)」和五代南唐的徐熙的「徐氏筆法(不再以線為輪廓而以水墨為主施以彩色)」兩種基本畫法為始,到北宋初年的徐崇嗣的彩色沒骨畫(五筆線、輪廓的畫),是這些時期花鳥畫發展的象徵。而此時,吉祥繪畫所顯示的也是這種特色。宋代工筆重彩繪畫大興,吉祥繪畫也顯示出這一特點。宋趙佶《芙蓉錦雞圖》畫芙蓉二枝,錦雞一隻,枝葉繁茂,芙蓉盛開,雙蝶飛舞,一派生機,生動表現了錦雞的動態和景物的呼應,筆法工細,設色艷麗,近似黃筌畫派的風格。趙佶的另外一件作品《瑞鶴圖》也是如此,描繪祥雲繚繞的晴空中庄嚴的殿堂,二十隻丹頂鶴飛翔在宮殿的上空,有的站立在殿脊的鴟吻上,上下左右之間有機呼應,以景物的疏密錯落,烘染出飛翔的動勢和仙鶴嗚叫的聲響。還有,南宋李嵩《花籃圖》繪藤編花籃一隻,籃中插滿各種春花,如牡丹、茶花等。畫法極為精工,設色濃麗,展示出的顯然是宋代院體花鳥畫的特點。
而元代顏輝《李仙像》則體現出元、明之際人物畫發展的趨勢。此圖畫鐵拐李披發眥須,獰目斜視,袒胸赤足,生動地刻劃出仙人怪異的形質。筆法蒼勁,衣紋粗筆寫意,濃墨烘染,風格雄奇,開吳偉畫風之先河。鐵拐李為八仙中的人物,描繪他顯然具有避邪作用,因而也理所當然理解為吉祥繪畫。就這一點來說,王淵《桃竹錦雞圖》則表現出墨畫墨禽在元代逐漸走向歷史舞台,反映出一種新畫風得以確立。水墨畫雙棲於桃竹石間的錦雞,錦雞羽毛粗,間而形態生動;花葉用水墨點劃而成,利用墨的濃淡來表現葉子的陰陽向背;墨竹雙鉤法為之,筆力挺勁;水用線勾,湖石的勾皴方勁粗獷。全畫筆墨穩定凝練,氣韻蒼古,是元代花鳥畫由「色」向「墨」過渡的代表作品,為明代花鳥畫的發展提供了條件。但就畫面來講,《桃竹錦雞圖》很顯然是一幅吉祥畫。其它如山西博物館藏的《畫石錦雞圖》、上海博物館藏的《竹石集禽圖》也是如此。
明清寫意畫崛起,吉祥繪畫也呈寫意化發展,人物畫、花鳥畫都是如此。明代劉俊《劉海戲蟾圖》是一幅典型意義上的吉祥繪畫,畫中劉海身著長袍,飄游在海上,天空祥雲飄渺,腳下海水滔滔,更加烘託了劉海不同凡人的仙人氣質。語濱《麻姑獻壽圖》麻姑形象端莊,手持白拂,回眸伴行的捧持祝壽仙桃使者。衣褶飄舉如凌風飄行於雲海,和善地注視桑海大地,為人間增壽降福。人物造型優雅,風姿嬌楚,衣褶線條富於動勢及裝飾美,使畫面洋溢著神奇祥和的韻味。孫克弘《葵石圖》畫蜀葵兩枝,莖株直立與挺拔的湖石相襯,葉片繁茂,盛開的葵花作淡赭石色。蜀葵用雙勾花,筆法工整,構圖新穎。蜀葵圖一般於端午節期間懸掛。陸治《端午佳景圖》也繪盛開的石榴與蜀葵來點綴佳節,再以紅色的山丹和寓有吉祥意義的靈芝來襯托畫面,不但熱鬧,含義也更豐富。
同時,吉祥繪畫在具體的技術處理(圖像構成、點題方法)上是多種多樣的。孫克弘《耄耋圖》靠圖像證題,水墨皴擦暈染畫出貓兒仰首觀望飛翔中的蝴蝶,構圖簡潔,神態生動可掬。得寫生神妙。
清代沈銓《耄德洪基圖》繪芙蓉、萱花、花貓諸物,取諸物諧音以呈祝壽之意;其用筆精細工緻,設色妍麗,貓的情態栩栩如生,不愧為一幅精工之作。李方膺《百花呈瑞圖》繪芍葯秋葵、水仙,設色艷麗,構圖別致;此圖靠題識點題,「百花呈瑞意深長」顯吉祥之意。而邊壽民《歲朝清供圖》畫本上半部行書長題除夕調萬年歡,襯吉祥寓意,下半部畫松枝瓶梅、紅珊瑚珠,襯托氣氛;整幅畫布局得宜,格調清新,雅而不俗。虛谷《紫藤金魚圖》喻「紫綬金章」之意。畫倒垂紫藤數枝,枝葉茂盛,藤花綻開;藤下水池中三尾金魚向深水游去,生動活潑,十分可愛,用破筆畫金魚,草草而成,卻生動超逸;枝幹穿插落有致,用筆方折蒼勁,設色和諧鮮艷。吳昌碩《歲朝清供圖》以詩文顯題,是一幅十足的吉祥圖。此圖構圖充實,繁而不亂,色墨交融,沉著明麗,用筆枯濕結合,深厚有力。
一般地,吉祥繪畫都與繪畫的時代特色以及個人風格是相一致的。總而言之,吉祥繪畫作為喻有特殊意義的繪畫樣式,其也有自身的發展規律,即各個時期的吉祥繪畫首先必須適應時代風格的演變,如宋代的吉祥繪畫就表現為宋代繪畫的風格面貌,這是認識吉祥繪畫必須注意的一個重要問題,也是它作為繪畫所必須考慮的問題,不能因為其題材限定而忽視繪畫自身的形式因素。吉祥繪畫的發展進程與中國繪畫的發展狀況及風格演變是相適應的。
然而,其中也存在與世俗的吉祥寓意相左的畫。這是因為,在文人所表現的事物上,時時都有文人固有的意味和願望。八大山人之《牡丹竹石圖》,盡管題材相當,也繪牡丹、竹等中國傳統意義上的吉祥事物,但在這里就不能理解為吉祥繪畫。此圖構圖奇崛,用筆簡括縱恣,風格冷僻,從格調、意境上來講,把它理解為吉祥繪畫就不是十分正確。在這里,作者只是藉此來抒發情感,而牡丹、竹等也顯然成為其筆墨揮寫的一種形式載體或物化寄託而已。從這種意義上說,明代塗渭的大部分花鳥畫也存在這一情況。徐渭所作之花鳥畫,盡管圖像構成為人們心目中傳統意義上的吉祥物,但,其畫大多不能理解為吉祥繪畫,這要跟作者的生活背景、情感世界相聯系的,這是繪畫必須所考慮的問題。繪畫,在徐渭這里,是其宣洩的一種方式,而題材只不過是情感抒發的形式載體罷了。
同時還需要指出的是,在花鳥畫的相當一部分,盡管附有吉祥題材的圖像形式,但不能僅僅理解為吉祥繪畫,這就需要加以區分對待。如傳統的「四君子」畫,就不能籠統地被認為賦予吉祥意義,一些用於交遊酬答的作品固然可以被視為吉祥繪畫,如元代柯九思所作《晚香高節圖》,是作者為好友高昌正臣而作,無非是用於答謝友人之意,畫面繪有竹、菊、荊棘、坡石,組合成一幅贊頌接受者高風亮節的吉祥圖畫,就連圖畫取名也帶有吉祥之意;而其作《臨文同墨竹圖》如被視為吉祥圖難免有些牽強之意。又如李仲賓、吳鎮所作《墨竹譜冊》被視為吉祥圖也是不恰當的,更主要的是作為畫家進行技法探索的載體,在畫家看來,竹、蘭是用於進行筆墨訓練的對象。
正因為這樣,南京博物院所藏的惲壽平《花卉冊》凡十頁,用宋徐熙、趙孟堅、元曹知白、柯九思、錢選,明唐寅、陶成等筆法繪牡丹、水仙、枯樹新篁、百合、桃、海棠、雁來紅、菊花等花卉樹石,豐姿綽約,氣韻生動,設色絢麗,雅秀可愛,雖然題材為傳統的吉祥花卉,但在這里則表現為古法的演繹。

熱點內容
桃子西蘭花 發布:2025-09-29 15:19:02 瀏覽:40
插枝荷花 發布:2025-09-29 15:15:02 瀏覽:738
梅花烙08 發布:2025-09-29 14:49:59 瀏覽:413
小盆景發財樹 發布:2025-09-29 14:47:20 瀏覽:915
梅花怎麼培植 發布:2025-09-29 14:47:19 瀏覽:330
梅花雅苑 發布:2025-09-29 14:42:06 瀏覽:673
魫蘭花 發布:2025-09-29 14:36:18 瀏覽:793
嘉興地區盆景 發布:2025-09-29 14:36:11 瀏覽:813
插花小熊磨具 發布:2025-09-29 14:30:23 瀏覽:143
薔薇紙藝花 發布:2025-09-29 14:25:59 瀏覽: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