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蘭花插花
⑴ 描寫蘭花的古詩大全
描寫蘭花的古詩大全
、謝庭漫芳草,楚畹多綠莎。於焉忽相見,歲宴將如何。——唐彥謙《蘭》
2、清風搖翠環,涼露滴蒼玉。美人胡不紉,幽香藹空谷。——唐彥謙《蘭》
3、山中蘭葉徑,城外李桃園。豈知人事靜,不覺鳥啼喧。——王勃《春庄》
4、綠衣青蔥傍石栽,孤根不與眾花開。酒闌展卷山窗下,習習香從紙上來。——董其昌《蘭》
5、無邊蕙草裊春煙,穀雨山中叫杜鵑。多少朱門貴公子,何人消受靜中緣。——董其昌《蘭》
6、我愛幽蘭異眾芳,不將顏色媚春陽。西風寒露深林下,任是無人也自香。——薛網《蘭花》
7、越秀公園花木林,百花齊放各爭春。惟有蘭花香正好,一時名貴五羊城。——朱德《詠蘭》
8、石言曾非石上生,名蘭乃是蘭之類。療痾炎帝與書功,紉佩楚臣空有意。——梅堯臣《石蘭》
9、身在千山頂上頭,突岩深縫妙香稠。非無腳下浮雲鬧,來不相知去不留。——鄭燮《題畫蘭》
10、手培蘭蕊兩三栽,日暖風和次第天。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時有蝶飛來。——余同麓《詠蘭》
11、綠水唯應漾白蘋,胭脂只念點朱唇。自從畫得湘蘭後,更不閑題與俗人。——徐渭《水墨蘭花》
12、千古幽貞是此花,不求聞達只煙霞。采樵或恐通來路,更取高山一片遮。——鄭板橋《高山幽蘭》
13、年來空谷半霜風,留得遺香散草叢。只恐樵人溷蘭艾,紅顏收在束薪中。——陳繼儒《王楚玉畫蘭》
14、膩如玉指塗朱粉,光似金刀剪紫霞。從此時時春夢里,應添一樹女郎花。——白居易《題令狐家木蘭花》
⑵ 什麼是插花作品的意境
中國藝術插花的意境
插花藝術從其特點和藝術形式上通常分為東方插花藝術和西方插花藝術兩種。西方插花側重於以大量的花材插成裝飾效果好的圖案式,突出人為的理性的整齊的造型。
東方插花以中國和日本為代表,其風格主要以體現花材的自然美、線條美和意境美為主要目的,其中意境的創作是中國插花藝術追求的最高境界,它根源於中國古老的文化藝術,體現了中國哲學思想中儒、道、佛文化所追求的自然境界,融入了中國詩、畫的文化內涵。
因此,意境的美是中國插花藝術對世界插花藝術的貢獻,也是中國插花設計創作中的難點。意境的深淺又是衡量中國插花藝術水平的最重要的標准。
一、意境的詮釋
中國藝術插花的重點就是意境的創作,按照現代《辭海》的解釋,意境是文藝作品中所描繪的生活圖景和表現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種藝術境界。
因此,可以將藝術插花中的意境理解為:插花創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內容與按照主題所插出的插花造型共同構成藝術插花的意境,二者相互依賴,缺一不可。
插花人人可為,而作品的效果卻千差萬別。在我們所能欣賞到的插花作品中,有的作品讓人看了印象深刻,流連忘返;而有的作品卻不能給人留下印象。有的作品自然朴實,簡單、素雅,卻能讓人有美的感受;而有的作品雖然五彩繽紛,卻引不起人們的興趣,也即意境的差別所為。
一件優秀的插花作品,必須有創新的造型。正如香港著名插花藝術家鍾玉冰所說的插一盆好看的花並不難,因花朵本身已很美,但要將一些沒有艷麗色彩或特殊形態的花材,插出特色,令人留下難忘的印象,則須花更多心思。
做到這一點還只能算插花造型的優秀設計,更深層次的的美是在作品的主題引導下讓人產生與作者思想感情共鳴的東西,甚至受到啟迪,產生景外之景,弦外之音,兩者有機地結合才能達到較高的藝術境界。
正如《瓶史》中論及呈於象,感於目,會於心,而口不能言,口能言之而意不能解,劃然示我意象之表也,就是對藝術插花中意境的最好的詮釋了。
二、意境的形成
古人雲:欲知大道,必先知史,知之越多,愛之越深。因此,研究中國藝術插花中意境的形成,除了了解其文化根基外,必須了解其誕生的歷史,才能更好地發展。
中國是世界上插花較早的國家之一,六朝時的史書已有關於佛前供花的記載,也是中國最早的插花記錄,在隨後的歷史長河中,插花隨著時代的變遷形成了不同的類型,包括早期的佛教插花、民間插花,之後的宮廷插花及文人插花。
其中,文人插花以其深刻的含義,結合清雅優美的線條造型,確立了它在中國插花藝術中的主導地位,並成為東方插花藝術的代表。
文人插花不單把花材看成是表現形式美的要素,而是以花傳情,借花明志,讓花成為表達情感意趣的傳遞者。插花作品也不僅是一件裝飾品,而是生活的一部分,更是作者自由充沛的心源和外界接觸時突然的領悟。
中國歷史上許多的詩人、畫家都涉獵過插花領域,如南齊的畫家謝赫、唐代詩人李白,宋代詩人楊萬里、陸游,明代造園家計成等都留下有關的詩句、繪畫及理論著作。
對東方插花形成作出傑出貢獻的、有名的插花專著《瓶花三說》《瓶花譜》《瓶史》則分別由明代的戲曲家高濂、畫家張謙德和文學家袁宏道完成,書中對花的含義、花的養護、插花的造型、手法都有詳細的說明,並由此奠定了中國插花早期較系統的理論基礎。
或許正是因為他們的介入,中國插花一開始即按詩、書、畫的創作原則行事,並刻意追求詩情畫意般的藝術境界。
三、意境的創作
意境,是藝術家審美的再現,是與生活形象融為一體而形成的藝術境界,在有限的作品中表達無限而深遠的內涵。有景外之景,意外之意。插花創作被稱之為藝術創作,就是因為作品內涵之深遠,意境之深邃。
中國的藝術插花崇尚自然、師法自然並高於自然,善於利用自然花材的美來娛人、感人。不僅重視花材的形態美和色彩美,而且更注重所表達的內容美,即意境美。講究借物寓意,以形傳神,耐人尋味和遐想。
中國文學中直接與花有關的內容很豐富,古人常賦予花一定的精神含義。如用菊花臨秋獨放、梅花傲雪凌霜怒放,象徵著毫無畏懼的品格;蘭花高潔幽香,是淡泊名利的君子之花,象徵名士的高風亮節;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純潔無邪;松柏挺拔堅強,代表一種堅貞不屈、頑強向上的精神;報春花、迎春花寓意春色滿園,春光明媚;君子蘭代表君子之交,友誼萬古長青等等。
如將梅、竹、菊、蘭組合用到插花中藉以表達內心不畏嚴寒、高風亮節、潔身自好的感情,是古代文人非常喜好的。現代人賦予花的一定的語言,通過合理組合或諧音表達意境,也是一種很好的方法。
中國民俗常喜歡吉祥,花意常伴吉利,如用百合寓意百年好和、萬事如意;水仙為水中仙子,神聖高潔;桃花預示好運將至,有大展宏圖之意;大麗花是大吉大利、大喜之兆的含義;萬壽菊象徵健康長壽;常春藤寓意白頭到老;勿忘我乃花中情種;萬年青比擬青春常駐;富貴竹為大富大、貴好運不斷等等。
藝術的境界在於美,所以中國藝術插花創作時,在確定了創作方向後,插出美的造型才能體現出美,表達出完美的意境。
創作者在確定了創作方向後基本上應對將要完成作品的造型的雛形在頭腦中有個初步的形象,此時可再經過細致的形象思維,運用繪畫原理在大腦中構圖,調整出花材最佳的比例、位置。最後定形整個作品的細部,然後可將具體的造型,以白描的方式畫到紙上,也可直接插做。
藝術插花一般只是作者藝術修養的凝聚和反映,所以創作的內容方向,不需要過多考慮環境和用途,重要的是作者想要表現什麼,能夠表現什麼,能夠表現得多深,從而決定所能創作作品的意境的深淺。
所以對於有一定插花技藝的創作者而言,創作方向的准確定位是最重要的,它可以最終決定作者是否能創作出意境奇、高、遠作品的重要的一步。
根據中國藝術插花意境的內涵,創作方向的確定可以主要從文學所包含的內容里、現實中的自然景觀和人造景觀里及構成插花的花材、器具等方面考慮,通過對它們的運用或從中得到的啟發激發創作的靈感。
(2)用蘭花插花擴展閱讀
藝術造詣
插花既不是單純的各種花材的組合,現代藝術插花不過分要求花材的種類和數量的搭配,但十分強調每種花材的色調、姿態和神韻之美。用一種花材構圖,也可以達到較好的效果。不同的構圖以及與不同花材花器的組合,達到的效果則是完全不同的,這也就是藝術插花的表現力。
藝術插花最講究的是作品的意境,而對花材和花器的選擇幾乎沒有限制。插花構圖注重立體感和空間感,要留空白,以給人想像的餘地。藝術插花通過搭配組合,可以把非常不起眼的材料組織成具有高雅情趣的藝術品。這也是插花的魅力所在。
一件好的作品之所以有較高的藝術魅力和生命力,是由於作者能捕捉自然界最美的瞬間,進行藝術加工。既不是自然美的重復,也不是對他人作品的模仿,而是經過作者精心創作,具有獨特個性和表現力的作品。
藝術插花的作者,須善於觀察自然,敏銳地捕捉自然界花卉植物最美瞬間,積累花卉的形象,注意熟悉花卉的豐富語匯,具備一定的美學理論基礎知識,熟悉繪畫音樂,這樣才能不斷地創作出真善美的作品。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插花
⑶ 插花中最常用的十種花材和襯葉是什麼
十種常用花材
1.馬蹄蓮 2.百合 3.鬱金香 4. 唐菖蒲 5.香石竹
6. 鶴望蘭 7.蘭花 8. 非洲菊 9.海棠 10.玉蘭
十種回常用襯葉答
1.針葉 2.魚尾 3.巴西葉 4.散尾 5.水蠟葉
6.八角金盤 7.龜背葉 8.天門冬 9.蓬萊松 10.鳥巢蕨
⑷ 蘭花的格言
鏡破不改光,蘭死不改香。 蘭花名言唐·孟郊《贈別崔純亮》。這兩句大意是:鏡子即使破碎了,仍不改變它可作鑒照的光亮;蘭花即使枯死了,仍不泯滅它溫馨濃郁的芳香。用兩個通俗的比喻,贊美受打擊、受迫害,至死不改變志向、保持崇高節操的人。後句可用以贊頌蘭的品格。唐代詩人 孟郊 《贈別崔純亮》 日麗參差影,風傳輕重香。唐·李世民《芳蘭》。參差影:長短錯落的影子。輕重香:或淡或濃的香味。這兩句大意是:麗日照耀,篩下長短錯落的蘭影,珊珊可愛;清風過處,傳來淡濃不一的幽香,沁人心脾。我國古人曾把松、竹、梅譽為「歲寒三友」。然而松有葉而無香,竹有節而無花,梅有花而少葉。唯有蘭,香、花、葉「三美俱全』。在古代的辭賦詩文里,蘭是高潔的象徵,節操的標幟,美好的化身,蘭具有君子之風。因此,騷人墨客常借蘭詠志,以蘭自況,唐太宗李世民《芳蘭》詩:「春暉開紫苑,淑景媚蘭場。映庭含淺色,凝露泫浮光。~。會須君子折,佩里作芬芳」即其一例。此詩前六句狀物,後兩句抒情,不僅寫出蘭花的色態品性,也蘊含著詩人的操守志趣。唐朝第二位皇帝 李世民 《芳蘭》 泣露光偏亂,含風影自斜。明·張羽《詠蘭葉》。泣露:指蘭葉上的露珠瑩瑩如淚。光偏亂:指日光照射,蘭葉上的露珠閃爍不定,這兩句大意是:蘭葉綴著晨露在微風中輕輕搖曳,在陽光照耀下,葉上的露珠宛如美人兒閃爍的淚滴。蘭花飄香溢芳,固然令人喜愛;而修長的蘭葉滴翠流碧,更有一番神韻。可惜一般人只知蘭花之香,不解蘭葉之美,所以詩人說「俗人那解此,看葉勝看花。」構思新穎,有獨到的審美情趣。元末明初文人 張羽 《詠蘭葉》 獨愛山中蘭,幽香抱枝死! 范師孔 霜節百年期共老,國香一點為誰爭。 關於蘭花的名言元·謝宗可《並蒂蘭》霜節:高尚的氣節。國香:指蘭花。元代詩人 謝宗可 《並蒂蘭》 孤高可挹供詩卷,素淡堪移入卧屏。宋·劉克庄《蘭》。挹(yì譯):取出來。這兩句大意是:蘭花孤傲高潔,可以取入書房;蘭花素淡清香,可以點綴卧室。此二句贊美了蘭花的高潔淡雅,據說蘭花的每根莖只開一朵花,為淡黃綠色,清香異常,因而詩人說蘭花品格高潔,可在書房與詩卷為伴,可在內室伴君子入眠。寥寥兩句,將詩人對蘭花的喜愛之情充分表達出來了。此二句可用以描寫蘭花或其它清素淡雅的花卉,一說「供詩卷」、「入卧屏」指入詩入畫,亦可。南宋詩人、詞人 劉克庄 《蘭》 能白更兼黃,無人亦自芳;寸心原不大,容得許多香。明·張羽《詠蘭》。芳:用作動詞,飄散芳香,寸心:指花托上由心皮構成的雌蕊,俗稱「花心」。這幾句大意是:蘭花能夠開出白花又可開出黃花,旁近無人它也獨自散發著清香,花心原本不大,卻容有許多芳香。蘭花受人賞愛,但它並不是為賞愛自己的人開花,野生的蘭花出自深谷,即使「無人」也會「自芳」,所以人們常用「空谷幽蘭」形容品質高潔的人。蘭花的花心雖「不大」,卻能容得「許多香」。每當蘭花盛開時,從花心中散發出清遠的幽香,使人感到心曠神怡。元末明初文人 張羽 《詠蘭》 數朵微含,一枝乍秀,淡淡如菊。笑穠李夭桃,只解尋常妝束。清·陳維崧《蕙蘭芳引》[溪店寺橋]。微含:含苞待放。乍秀:剛剛開花。穠(nóng農)李夭桃:茂盛而艷麗的桃李花。只解:只知,只懂。這幾句大意是:數朵蘭花含苞待放,有一枝剛剛吐秀,其色淡淡如菊;可笑那茂盛而艷麗的桃李花,只懂尋常的妝束。以「穠李夭桃」與「淡淡如菊」的蘭花相比,突出了蘭花的淡雅高潔,不同流俗的特點。《詩經)有「桃之夭夭」「何彼穠矣,華如桃李」的句子。後人熔化錘煉成「穠李夭桃」,作者將其用在這里,極為恰切。對比襯映的手法也運用得很成功。可用來詠蘭花。清代詞人 陳維崧 《蕙蘭芳引》 深林不語抱幽貞,賴有微風遞遠馨;開處何妨依鮮砌,折來未肯戀金瓶。 蘭花名言宋·劉克庄《蘭》。抱幽貞:懷抱幽獨的操守。遵:傳遞。遠馨(xīn欣):散布很遠的香氣。蘚砌:滿布苔蘚的台階。這幾句大意是:蘭花生於樹林深處,終日默默不語,懷抱幽獨的操守,既然有微風可以將清香傳向遠處,那麼靠近滿布苔蘚的石階開放又何妨?即使有人因為喜愛而把它折來置於室中,它卻決不肯依戀那插花用的金瓶。蘭花生於「深林」,靠近「蘚砌」,懷抱「幽貞」,不戀「金瓶」,品格實在可嘉!可用來詠蘭花,也可用來贊美那種澹泊遠志,不慕榮貴的人。南宋詩人、詞人 劉克庄 《蘭》 皇上就跟我一樣,也是一個人罷了。一朵紫羅蘭花兒他聞起來,跟我聞起來還不是一樣;他頭上和我頭上合頂著一方天;他也不過用眼睛來看耳朵來聽啊。把一切榮銜丟開,還他一個赤裸裸的本相,那麼他只是一個人罷了;雖說他的心思寄託在比我們高出一層的事物上,可是好比一隻在雲宵里飛翔的老鷹,他有時也不免降落下來,棲息在枝頭或地面上。英國文藝復興時期劇作家,詩人 莎士比亞
⑸ 形容蘭花淡雅的詩句
1、《高山幽蘭》——清代鄭板橋
千古幽貞是此花,不求聞達只煙霞。
采樵或恐通來路,更取高山一片遮。
譯文:千古年間最幽然貞潔的就是這蘭花,不求出名顯達只願做一片煙霞。就連那些上山砍柴的人它也不願意讓他們看見,藏在高山後面遮蔽著自己。
2、《擬古詩十九首·冉冉孤生竹》——清代陳夢雷
幽蘭在空谷,馥馥吐奇芳。
譯文:蘭花生長在深山之中,它所散發出的清淡香氣彌漫了四周。
3、《蘭花》——明代劉伯溫
幽蘭花,為誰好,露冷風清香自老。
譯文:那高雅純潔的蘭花,為誰開放得這么美麗,承受著冷露和寒風,仍散發著清香,卻一直守候孤獨,直到凋謝。
4、《蘭》——宋代劉克庄
深林不語抱幽貞,賴有微風遞遠馨。
開處何妨依蘚砌,折來未肯戀金瓶。
譯文:蘭花生於樹林深處,終日默默不語,懷抱幽獨的操守,既然有微風可以將清香傳向遠處,那麼靠近滿布苔蘚的石階開放又何妨?即使有人因為喜愛而把它折來置於室中,它卻決不肯依戀那插花用的金瓶。
5、《蘭花》——明代薛網
我愛幽蘭異眾芳,不將顏色媚春陽。
西風寒露深林下,任是無人也自香。
譯文:我喜歡蘭花,因為它不同於一般的花,蘭花它獨自在深谷中美麗芬芳,不以花色去討好陽光來生存。蕭蕭的西風吹過,在寒冷的露水灑滿的深林中,即使沒有人欣賞,蘭花也依舊開放並散發著幽幽的芬芳。
⑹ 看各種蘭草圖片及名蘭名稱和值價多少
1、春蘭
寒蘭(學名:Cymbidium kanran Makino)是蘭科蘭屬地生植物,假鱗莖狹卵球形,包藏於葉基之內。株型修長健美,葉姿優雅俊秀,花色艷麗多變,香味清醇久遠, 凌霜冒寒吐芳,實為可貴,因此有「寒蘭」之名,為國蘭之一。
觀賞價值:寒蘭的花瘦而長、勻稱、飄逸,充滿生機和神秘色彩。花色勻稱,色澤艷麗、鮮美,肩平,唇瓣平直,素心或少有紫色斑狀,花大,花梗花色相一致的即是好品種。寒蘭要講究整體美,勻稱,協調,修長、美艷。
⑺ 蝴蝶蘭的插花造型有幾種啊怎麼插
蝴蝶蘭插花造型有很多種,可隨個人喜好選擇。一般插花造型可以分為:6、8、10、12、16、20支。
蝴蝶蘭插花造型:
1、取6支白色蝴蝶蘭放於細口古樸的森系花器中,此插法是喜歡低調簡約風的不二之選;
(7)用蘭花插花擴展閱讀:
蝴蝶蘭(Phalaenopsis aphrodite Rchb. F.)為蘭科蝴蝶蘭屬,原產於亞熱帶雨林地區,為附生性蘭花。新春時節,蝴蝶蘭植株從葉腋中抽出長長的花梗,並且開出形如蝴蝶飛舞般的花朵,深受花迷們的青睞,素有「洋蘭王後」之稱。分布在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及中國台灣。
蝴蝶蘭色彩多種,從純白、粉紅、黃花著斑、線都有。育種家們利用各地搜取到珍貴的原種進行人工交配,改良出各種花色、花型,在花的尺寸上也有驚人的成就,當今達六寸的大白花,近五寸的粉紅花,各種黃花紅斑、紅點、紅線、純黃、白花紅心等色彩在各處蘭花展都可看到。
蝴蝶蘭可以搭配一些草花、長春藤、文竹、鳳梨、 一些雜交蘭,一般組盆來講都是用鐵線來擺造型,用膠條和金線來固定。
⑻ 蘭草高雅詩句
例如:
山中蘭葉徑,城外李桃園。豈知人事靜,不覺鳥啼喧。《春庄》唐·王勃
千古幽貞是此花,不求聞達只煙霞。采樵或恐通來路,更取高山一片遮。《高山幽蘭》清·鄭板橋
手培蘭蕊兩三栽,日暖風和次第天。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時有蝶飛來。《詠蘭》元·余同麓
⑼ 詠鳶尾花的古詩
1.七律·鳶尾花
藍色妖姬飛舞燦,輕盈蝶韻氣如蘭。
射鳶一辯空中嘯,花萼三枚賦劍繁。
⑽ 描寫蘭花高潔淡雅的詩句有哪些
1、千古幽貞是此花,不求聞達只煙霞。采樵或恐通來路,更取高山一片遮。
出自:清代鄭板橋《高山幽蘭》。
譯文:千古年間最幽然貞潔的就是這蘭花,不求出名顯達只願做一片煙霞。就連那些上山砍柴的人它也不願意讓他們看見,藏在高山後面遮蔽著自己。
2、幽蘭在空谷,馥馥吐奇芳。
出自:清代陳夢雷《擬古詩十九首·冉冉孤生竹》。
譯文:蘭花生長在深山之中,它所散發出的清淡香氣彌漫了四周。
3、蘭生幽谷無人識,客種東軒遺我香。知有清芬能解穢,更憐細葉巧凌霜。
出自:宋代蘇轍《種蘭》。
譯文:蘭花生長在幽谷裡面沒有人賞識,一個朋友在東軒種了拿來送我。它的香氣能解除繁穢,更讓人憐愛的是它的細葉可以抵禦風霜。
4、蘭為王者香,芬馥清風里。從來岩穴姿,不競繁華美。
出自:清代程樊《詠懷》。
譯文:蘭花的香味在花中可稱王者,沒有比蘭花更香的,它芳菲馥郁的花香隨清風飄散,蘭花從來就是生長在深山岩穴之旁,不與繁花爭艷斗芳。
5、蘭之猗猗,揚揚其香。不採而佩,於蘭何傷。
出自:唐代韓愈《幽蘭操》。
譯文:蘭花開時,在遠處仍能聞到它的幽幽清香;如果沒有人採摘蘭花佩戴,對蘭花本身有什麼損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