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彬梅花
❶ 如何識別歷代紫砂壺的印鑒款識
1.鑒別紫砂器第一要了解藝人的手法,一個人有一個手法。經常真品與假品對照。第二看泥色。第三看圖案,仿古的東西一般一件東西一個圖章款。
2.明代紫砂壺上無圖章款,都是刻自己的名字。
3.清代早期壺流里的眼都是一個大眼。幾個細密的眼在時代上就晚了。就與民間使用茶葉泡茶有關系。
4.乾隆紫砂壺器表紋飾微微凸起,是將調好的泥漿用筆慢慢堆畫出來的。泥漿必需研得與墨一樣細膩,然後用毛筆畫,不足的地方再加加工。
5.陳鳴遠生於康熙死於乾隆,在技術上是個了不起的人。
6.紫砂包金漆的東西是在乾隆以後出現的。
7.加彩凸雕瓜果紫砂壺為乾隆時期的風格。
8.紫砂胎描金漆竹節式壺,為太平天國時期的。
9.紫砂器製作的原料是埋在岩層下面的泥土,有泥中之泥的說法。紫砂比例的多少決定胎色。
10.20—30年代時顧先生等人在上海做過一批仿紫砂,都不落款。
11.南京、揚州、上海各有一件大彬壺真品,是出土的,它們的風格和泥色都相同,可看出明代紫砂壺的氣魄大,胎泥粗。
12.清道光「行有恆堂」款紫砂梅花詩句壺,為假品。此壺底款「蔣貞祥造」,蔣貞祥是晚清光緒人,與道光「行有恆堂」款年代不符。
13.看了許多陳曼生刻詩的壺,底款多數篆「阿曼陀室」,沒有寫過「陳曼生制」,這點應注意。
14.古代人作壺的款時,字頭對頭流,字尾對著柄。
15.「宣統元年正月元日」款的紫砂壺,壺柄尾部分別有「大生」「裕林」「迪恩」「東溪」「壽珍」等名款。這些人都是光緒時人。大生和迪恩是兄弟關系,姓范,一家人都作壺。
16.嘉慶四年款紅砂小壺為真品。
17.「松鶴軒」款紫砂壺,為民國時期作品。「松鶴軒」是上海一個鋪子的名稱。此壺刻字人叫「若水」,號叫姚壽銓。
18.「黃玉麟」款紫砂樹根式壺是真品,為晚清同治光緒時的。
19.「陽羨邵友蘭制」款帶屜詩句紫砂壺,是真品,清道光年的。邵友蘭是顧景舟先生祖母的前輩人。
20.「邵元祥」款紫砂大扁壺。邵元祥是明末清初人。此壺是造型碩大,胎泥粗,具有明代風格。但壺身文字為後刻。「適園主人」是誰不清楚。
21.「楊彭年」款描金山水紫砂壺。楊彭年是嘉慶、道光時人。此壺為真品,泥色較標准,胎泥及做的工藝,都具有楊彭年制壺的風格。
22.「志遠」款陰陽文紫砂扁方壺。清道光真品。壺底有「茶熟香溫」款。
23.「國良」紫砂提梁式過。晚清時作品。國良原名為俞國良,1938年歿。死時60多歲。
24.「邵亮生」款紫砂小扁壺,邵亮生是晚清人。
25.「笨岩」款紫砂扁壺,是清同治作品。
26.「味泉」款黑砂竹節式壺,清嘉慶作品。
27.「赦記」款紫砂雷紋螭紐壺,作者是邵權衡,清同治時人。他曾孫現在還在宜興紫砂廠里工作。
28.「冰心道人」款紫砂刻詩壺。「冰心道人」可能是程壽珍,為清同治時生民國二十幾年歿。
29.「康熙年造」款黑砂銅提梁壺,清光緒作品。這類壺宜興燒好後,到煙台去燒黑。
30.「康熙辛卯年制」款紫砂扁壺,壺蓋里有「宜興紫砂包用」章,「包用」章的出現到清晚期了。
31.「宣統元年」款米色砂小壺,壺柄有「寶鱗」二字,是宣統時工匠姓宗。
32.王南林是清乾隆時藝人,給宮廷里做過御器。
33.「項聖思」款紫砂佛手式杯,「聖思」款紫砂梅花式杯,均為假品。聖思何時人不詳。南京博物院有件聖思款桃杯,很精緻。
34.「史寶豐造」紫砂堆花小方花盆。是嘉慶、道光時作品。
35.紫砂掛釉器皿從乾隆時開始的。共燒二次,先燒胎,要1000多度。器里掛白釉的東西,掛釉後再燒700多度。
36.清乾隆紫砂畫彩山水大筆筒,為典型乾隆作品。底部為避免磨傷,刷一層黑漆。乾隆紫砂筆筒有的器表開小紋片,其原因是原來的胎色不理想,在紫砂胎干後又刷上一層稀的細泥的緣故
❷ 我有個時大彬的鐵砂壺
時大彬(1573——1648),明萬曆至清順治年間人,是著名的紫砂「四大家」之一時朋的兒子。他對紫砂陶的泥料配製、成型技法、造型設計與銘刻,都極有研究,確立了至今仍為紫砂業沿襲的用泥片和鑲接那種憑空成型的高難度技術體系。他精選紫砂泥調配成各種泥色,用以製品,形成古樸雄渾的風格。他的早期作品多模仿供春大壺,後根據文人飲茶習尚改制小壺,並落款製作年月,被推崇為壺藝正宗。傳世作品較多,北京、上海、南京、台灣等博物館均有收藏。
時大彬及其作品的流傳
時大彬是宜興紫砂藝術的一代宗匠,宋尚書時彥裔孫,時鵬之子,生平活動期在明代萬曆朝至清代康熙朝之間。
大彬壺藝在明代就享有盛譽,多見於文人記述。明許次紓《茶疏》︰「往時供春茶壺,近日時彬所制,大為時人寶惜」。時大彬繼供春之後,創制了許多制壺專用工具,創制了許多壺式,並培養了李仲芳、徐友泉等一批徒弟。承上啟下,發展了紫砂藝術。時大彬的早期作品,堅致朴雅。好仿供春大壺。自從他游蘇州婁東,交接陳眉公諸輩後,制壺風格為之一變。制壺由大轉小。據稱︰時大彬的創作態度極其嚴肅,每遇不滿意的作品,即行毀棄。即打碎十之八九也在所不惜,當時茶風盛行,對壺藝要求很高。
時大彬一生約八十餘歲,所製作品當數以千計,流傳其廣。有詩為證︰「宮中艷說大彬壺,海外競求鳴遠碟」。明末四公子之一宜興陳貞慧《秋園雜佩》載︰「時壺名遠甚,即遐陬絕域猶知之。其制始於供春,壺式古樸風雅,茗具中得幽野之趣者。後則如陳壺、徐壺、皆不能彷佛大彬萬一矣」。時大彬作品雖多,但流傳存世者極少。至清乾隆年間,時大彬的作品已視為稀世珍寶了。
時大彬距今約300餘年,據後人簡要統計,其存世作品,包括見於著述的不過數十件而已。可見精貴之至。海內外也有許多私家收藏,因無從查考,莫辨真偽,因此暫不統算在內。時壺大多有「大彬」款識,以此識別。
國內現存於公家的,有以下三件時大彬作品︰
「六方壺」,紅泥紫砂,系1965年於揚州江都明代墓葬中出土,有關專家大多認為是時壺真品。明墓系萬曆四十四年的。「六方壺」現存揚州博物館。壺形制規整,壺底陰文刻「大彬」兩字。
「紫砂扁壺」,刻有「源遠堂藏、大彬制」七字。該壺現藏於上海博物館。
「天香閣壺」,泥色紫黑。壺蓋里刻「天香閣、大彬」五字。壺外觀有大度之氣,雍渾古樸,或認為是時大彬的早期作品。現藏於南京博物院。
「僧帽壺」。「僧帽」造型,在唐宋以來的瓷器造型中已不少見。時大彬借鑒於紫砂造型中,所作「僧帽壺」稜角分明,線條流暢,精雅獨到。底款「生蓮居大彬」五字。該壺現存於上海友誼商店。
大彬的作品,除茶具之外,還有文房清玩。其顯著的藝術特點之一是自署款識。時大彬早先往往請人代筆署款。在交接許多文人雅士以後,時大彬便揣摩名家書體,發憤苦學。功夫不負有心人,時大彬終於寫得一手好字。他削竹為刃,以竹代筆,在壺藝作品上署名。其書法深得許多名士的贊賞。以至於後來把大彬書法作為辨別作品真偽的標准之一。
時大彬兩位高足,李仲芳與徐友泉,師出名門,但創作風格各異。時大彬對有些作品十分欣賞,因此就在待弟的作品上署上自己的名號款識。這是紫砂行業的一項「特權」,這是對自己徒弟的技藝的一種認可,也是最高的獎賞。那就有人講︰「李大瓶、時大名」。即李仲芳做的壺,時大彬署的名。因此,可以這樣認為,在時大彬的流傳作品中,也有其徒弟之作。但確切是哪一件,俱不得而知了。即便如此,此壺的藝術價值也與時壺等同了,甚至會高出一籌。
時大彬作品見於著述及收藏有人者,有以下諸品︰
據清李斗《揚州名勝錄》載︰(天雷壇)供物中有時大彬壺,蓋與口合如膠漆,不能開。搖之,中有水聲,斟之無點滴,數十年如一日。
清梁紹壬《兩般秋雨庵隨筆》載,梁曾見一「伶俐不如痴」缽盂。 盂上有菱角,荔枝如意,螭龍。取其諧音。
《前塵夢影錄》載「耕夫攜兒壺」。正面刻「負來而引道、凍餒而守仁」十字。陰面刻一耕夫攜一小兒。又稱「長白口參仙藏壺」。
潘伯英藏大彬壺四品。有「四時佳興與人同」句。四壺之泥色形制具不得而知。
馬思贊藏時壺,以方氏核桃墨向希文易得,馬有詩記其事。
「澹明壺」,款有「澹明相公清玩,萬曆庚寅大彬」等十二字。
曲阜「孔東塘」藏兩壺。「中壺」,色淡紫而胞漿明潤,敦樸穩稱。名「寶傾壺」。「小壺」,得自陳健夫,扁如柿餅,不得容杯水,柄下刻「大彬」。
周容《宜興瓷壺記》載︰陽羨某氏藏「提梁壺」一。藏「漢觶壺」一。
近人張虹藏豬肝色大壺。整巧敦樸,兼而有之。底鐫「葉硬經霜綠,花肥映日紅,大彬制」草書十三字。
「披雲樓」藏扁花盆形大壺,底刻「大賓制」書法古拙,於篆楷之間。「文房四考」曰︰「時大彬以紫泥茶壺,「大賓」即大彬也」。
「菱花式」壺,有「大彬」兩字楷書款。
「六角壺」,底刻楷書兩行,「萬曆丙申時大彬制」。
「為寶儉主人制」底款壺。清張廷濟有「時少山砂壺為蔡少峰賦」。「寶儉堂」為明華亭馬氏室名。
吳槎客藏時壺三品,注雲︰予藏大彬壺三,皆不刻銘,一壺底有歐公詩二句為尤勝。吳槎客名騫,乾隆時人。著有《桃溪客語》等。
「六合一家壺」。吳槎客雲︰「長洲陸貫夫紹曾搏合土也,為予賞大彬壺……,底蓋為一壺者,合之注茶,滲屑無漏,名六合一家壺,離之為六。」
張燕昌家藏「菱花八角壺」,側有款。見《陽羨陶說》。
「漢方壺」張叔未藏。張叔未「得時少山壺」詩︰「黃土誰搏作漢方,一時千載姓名香。品題不假朱王重,弓冶何漸趙董良。自富技能須絕頂,可撐文字到枯腸,重吟田把真無奈,贏得壺中日月長」。壺通高三寸余,方二寸二,楷書四引在底中。
清漁洋山人汪士禎藏「梅花壺」。汪有詩︰「葦村以時大彬所制梅花沙壺見贈,漫賦茲篇,志謝雅貺」。詩曰︰「陽羨茶壺紫雲色,渾然製作梅花式。寒沙出治百年余,妙手時郎誰得知。感君持贈白頭客,知我平生清苦癖。清愛梅花苦愛茶,好逢花候貯靈芽。他年倘得帆 便,隨我名山佐茶宴」。
吳騫《陽羨名陶續錄》載︰「叔未叔出示時壺命作圖並賦,張上林。」詩曰︰「曾閱滄桑二百年,一時千載姓名鐫。從今位置清儀閣,活火新泉活夙緣」。此乃張叔未之時壺。 (此壺疑與上述「漢方壺」為一壺。姑且存之。)
清張燕昌《陽羨陶說》載︰王汋山藏冷金紫小壺,款有楷書「時大彬制」。
陳鱣《松硯齋筆記》載︰倪氏「六十四硯齋壺」。
沙上九見一壺︰題「甲辰秋八月時大彬手制」。見於《陽羨陶說》
另有兩壺︰「張瓜國」藏「僧帽壺」。近人某賜蔡寒瓊,後屬李景康之時壺。
以上亦包括國內一些學者的統計,其壺主要見諸著述,圖存、傳器。時大彬作品署款各不相同,或有不署名者,有款「大彬」兩字,有加姓如「時大彬制」者,有刻有詩句者。不一而足。可待大家作進一步考證。從中也可知時大彬作品之概貌,也可了解時大彬作品流傳的大略了。
❸ 看是否真品時大彬紫砂壺!
鑒別方法如下:
1、觀紫砂壺的形狀
時大彬時候的泥料主要以紅泥、黃泥為主。所以紫砂壺從選泥、製作成壺坯等方面觀察。陶坯一般多不上釉,以其自然色澤取勝,只是在陶坯成型後,上面印刻的書畫詩文紋案都要用粉質顏料加填於輪廓中。
紫砂壺形態淳樸、色澤古雅、質地精密,而且使用的年代越久,經人手撫摩後越顯出其古雅光亮。一般的紫砂壺並不名貴,紫砂壺中的珍品是那些出自名家之手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