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雅事盆景
『壹』 一盆一景一世界
“盆景”,顾名思义,即有盆有景,一瓯盆容纳一抹景色,由小窥大,让人在日常生活中实现诗意的栖居成为可能。去过古典园林的人一定留意过屋舍内外错落有致的各种雅致盆景,或大或小,或高或低,或细或粗,和园林建筑有机融合,使得整个环境生机盎然。盆景可谓是我国的优秀传统艺术,它以植物和山石为基本素材,在小小的盆中构造出了心旷神怡的自然美景。泥土为大地、山石为依托、青苔为陪衬、还有或干枯或坚挺的虬枝,仿佛是把整个森林缩小到咫尺之内,目光所及,皆是心灵的清幽。
盆景或可以称为盆栽,但“盆景”二字更能概括其内涵,其源于古典园林造景艺术,摹仿自然山水景色。所以真正的盆景不是随意地栽种植物,而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模拟,内在地给观赏者一种令心灵安宁的震撼力。中国哲学一贯讲“天地之大德曰生”,灵动的生命流动是自然最大的内在法则。古人修习绘画,也要遵循“观天地造化”的传统,“造化”即自然,领悟自然便是领悟生命。故而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咫尺盆景,你眼观之,便是天地观之,心胸自然随之开阔,宋代人便通过“观天地气象”来提升心性。
盆景的取材和设计要以造化为法则,如何设置最好呢?明代文人吕初泰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见解:“盆景清芬,庭中雅趣……萦烟笑日,烂若朱霞。吸露酣风,飘如红雨。四序含芬,荐馥一时,尽态极妍。最宜老干婆娑,疏花掩映,绿苔错缀,怪石玲珑。更苍萝碧草,袅娜蒙茸,竹栏疏篱,窈窕委宛。闲时浇灌,兴到品题。生韵生情,襟怀不恶。”盆景虽小,自然境界却大,设置在生活环境中,跟随四季变化,受尽自然洗礼,闲时浇灌把玩,真是纳造化于眼前。为什么推崇“老干”、“怪石”的取材,又为何青睐“疏花”、“绿苔”的陪衬呢?此时大家是否想到了古典绘画中也是一贯喜爱“枯树”、“寒鸦”的意象呢?这就涉及到了中国古典文学艺术思想的“古拙”,古典文人画中尤爱“古拙”。
老子的《道德经》说“大巧若拙”,“拙”不是笨不是丑,是指事物原本初始的真实。对艺术而言,过多的外在修饰会遮蔽内在境界,所以“古拙文风”、“古拙画风”成了历代文人的追求,可谓“剥尽皮毛真实在”。在“老干”、“枯石”的极致荒凉语境中置入生机,这不正是造化的伟力吗?通俗的讲便是“老树发新芽”,触动人心。另外与中国艺术密切相关的禅宗思想也在盆景艺术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影响,无论从设计者还是观赏者的角度而言,便是不断追求咫尺之内直觉体悟生命的本真,顿悟心源,从而达到精神的大自在。所以古松、古柏、古梅、古榕等便是制作盆景的上好选择,加之疏花、青苔这些生命力萌发意象的点缀,古老与新生的循环以及生命本来面目的彰显是多么的震撼人心!
明代计成认为最佳的园林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盆景艺术亦是如此。现今不论是家里还是办公室里都会布置盆栽,大多是绿萝之类的易活花木,虽说养眼、吸辐射、净化空气,但少了心性的创造。情人节送玫瑰花、母亲节送康乃馨,断根花木如昙花一现,满足当下,却少了自然真正的韵味。古典盆景艺术讲求写意、讲求境界,就像宋代郭熙认为最佳的山水画能令人“可游可居”,典雅的盆景也能令人目光所及之处安放身心,正如李渔说:“幽斋磊石,原非得已,不能置石岩下和木石居,故以一拳代山,一勺代水,所谓无聊之极思也。”古代文人多好寄情于山水,舒展身心,既然现实生活不能实现依山傍水,那就置盆景于桌前、窗前、园中吧,眼目之所及,便皆是高山流水。
怎么样,盆景虽小,却隐藏着大世界,真可谓一盆一景一世界!有机会再去古典园林,不妨在拍照的闲暇多多品味一下错落的盆景吧。更有机会的,在自己室内布置几许,不仅令环境清幽,更能愉悦身心,雅致之极也!
『贰』 自古文人“四大雅事”知多少
古代文人雅士把焚香与烹茶、插花、挂画并列为四艺。
『叁』 我国古代盆景有哪几个重大历史飞跃
我国盆景艺术源远流长,历经三千年的演变,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殷周时期已有“囿”的营造,秦汉时期出现了“苑”、“别墅”、“王室灵台”,园林之美得以展现。东汉至隋朝时期,盆栽兴起,人工山水园应运而生,讲求意境表现。唐宋时期,盆景与山水画互为影响,诗人王维、杜甫、白居易、苏轼、王十朋、陆游等有咏山石的诗篇,专著如《宣和石谱》、《渔阳石谱》、《梦梁录》等相继问世,繁荣和发展了盆景艺术。元明清时期,“些子景”(微型盆景)的出现,使盆景另辟蹊径。画家饶自然所著《绘宗十二忌》从理论上阐述了制作山水盆景及用石方法,丰富了盆景制作。《素园石谱》、《长物志》、《考槃余录》、《广群芳谱》、《花镜》等专著的相继出现,形成了研究盆景的学术空气,对日本等国产生了深远影响。
解放后,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人们文化素养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喜爱盆景的人愈来愈多。于是,这一古老珍玩,又焕发出青春。同时,盆景艺术作为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而倍受党和政府的重视,各地盆景事业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自1979年至今,先后举办了五届全国盆景艺术展览,随之,全国很多地区也相继举办了全省、市的盆景展览。盛况空前,通过展览盆景得到了正名,亦使人们认识到盆景是我国传统的优秀园林艺术珍品,从而形成了全国性的盆景热。我国盆景作为东方艺术珍品,近年来曾多次到国外展览,受到世界各国朋友的赞赏,并多次获奖、为国争誉。
中国盆景艺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各地因取材和造型手法的不同,形成了具有不同艺术风格的流派。依历史习俗来分,世人称为“苏、杭、沪、宁、徽、榕、穗、扬”八大家。综观我国盆景的源流,著名有扬派、苏派、川派、岭南派和海派五大流派。
扬派发源地扬州,常用树种有松、柏、桧、榆、黄扬。历史上扬派的盆松以“狮式盆景”最为著名。造型特点为“云片”。叶叶俱平而抑,平行而列,似蓝天中朵朵“云片”。艺术风格上层次分明,严整平稳。
苏派即苏南派,常用树种有雀梅、枫、梅、石榴、黄荆、六月雪等。造型特点为圆片,典型造型特点为三托六台一顶,传统技法为粗扎细剪,以剪为主,以扎为辅。艺术风格上老干虬枝,清秀古雅。
川派发源于四川成都,常用树种有瓶兰花、贴梗海棠、六月雪、罗汉松、银杏、梅、垂丝海棠、紫薇、扑地柏、金弹子等。典型造型为“三台五出”。这是一种对云雾多、日照少、树木徒长自然风貌的艺术再现,造型特点为悬根露爪、虬曲多姿、苍古雄奇。
岭南派常用树种有九里香、福建茶、雀梅、榕、水横枝、满天星等。由于岭南地处华南,树体高大,这就决定了其造型特点为大树型,传统技术法是蓄枝截干,具有“起伏收尾”、“一波三折”的特点,其艺术风格飘逸豪放,挺拔自然。
海派常用树种为五针松、罗汉松、黑松、真柏、胡颓子等,造型特点不拘一格,自然式为主。微型盆景传统技法是金属丝缚扎,逐年细剪。在艺术风格上屈伸自如,自然流畅,雄健精巧。
上述各流派之所以发展到今天,都是充分发挥了当地特色的结果。各流派盆景艺术虽风格各异,但都强调意(境)、形(态)、精(神)三要素。在创作方法上都强调艺术夸张和强烈对比,构成虚实、动静、肥瘦、疏密、显隐等多种艺术变化,应物象形,形神兼备。虽一拳之谷,而能蕴千岩之秀,这就为我们创立中州盆景风格提供了构思基础。
从盆景艺术的纵向发展和各流派的横向发展看,都很着重表现诗情画意。正如一位盆景专家所说的那样:“盆景艺术不应该只是一种摆设,它也可以成为给人以教益或思索的艺术品。”看一件盆景的意境是否深远,格调是否高雅,就是看作者能否借诗情立意,取画意造景。一件成功的盆景往往是诗与画的结晶,既饱含诗情,又极富画意。而针对“诗情画意”而言,“诗”、“画”只是辅助手段,是为充分表现“情”和“意”服务的。真正能反映出盆景风格的还是“情”和“意”。因此,创立中州盆景风格,应在“情”和“意”上多下功夫。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特色上。
(一)历史特色:中州河南,地处黄河中下游,是我国古代文化的发祥地和中华民族的摇篮。其文化艺术源远流长,与之相伴随,中州盆景艺术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因此,从历史特色上讲,中州盆景应具有古老文雅的艺术风格,在制作盆景时应突出古雅。
(二)地理特色:河南地处中原,北、西、南三面为山地环抱,东部平原辽阔。全省面积的56%为平原、河谷、盆地,26%为山地,其余18%为丘陵。中州既有名山大川,又有一望无际的平原,可谓山清水秀,风光明媚。制作山水盆景时,应突出河南山川平原并举的地理特色,既要有俊秀的山峦,又要有无垠的平原,使人一看便联想到中州独特的地理风貌。中州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区干旱少雨,年降水量不足600毫米,淮河以南湿热多雨,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根据这一自然特色,可制作一种独特的水旱盆景形式,以表现出中州大地上常见的那种旱地、水面、山石、树木兼而有之的完整景观,自然气息浓厚,表现内容丰富。就山水盆景的局部景观而言,反映在中州地理特色上有秀、壮、险、叠、广。
秀:南部的鸡公山风景秀丽,景色宜人。山上有报晓峰,灵山寺等名胜,山下武胜关为古代中原南出湖广的要道,是著名的避暑和疗养用地,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客。
壮:中部的嵩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中的中岳,其山势峻拔,雄伟壮观,山麓处多名胜古迹,有我国最早道教庙宇之一——中岳庙,宋代八大书院之一——嵩阳书院,中外闻名的佛教古刹、中华武术史上少林派的发源地——少林寺。
险:北部的太行山,呈陡峻的单面山形态,多悬崖峭壁,十分险要。
叠:南部大别山,西部及西南部的伏牛山和桐柏山,绵延数百里,山峦重叠,气势磅礴。
广:中州大地位于华北平原,广阔无垠,一泻千里。此处,山区还有大大小小的盆地,如南阳盆地、林县盆地和沁阳盆地等,构成一幅宽广美丽的画面。
(三)资源特色:河南属温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适宜多种植物生长,集亚热带植物和暖温带植物于中州之内,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为发展中州盆景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这样,以资源特色而论就构成了中州盆景丰富多彩的风格。例如:中州沙区平原的柽柳(三春柳)柔软多娇,俊丽婀娜;豫西南的野山楂(小叶山楂)冠形优美,叶小枝密,分层排布,花果并茂;在山顶或绝壁上常有老干虬枝,沉静古雅的松、柏、榆、槐;由于风蚀或雨水冲刷,形成了悬根露爪、枯木逢春的树桩;更有一些飘逸豪放的藤蔓植物和苍劲挺拔的高大乔木;至于自然流畅、雄健精巧的盆景素材,在中州更是屡见不鲜。
“取山川来掌上,携天地入壶中”。将中州植物、山石在大则数尺、小则寸余的盆盎内,概括、凝炼中州大地的风姿神采,相材立意,寓情于景,创造出气韵生动、意境深远的艺术品,以此作为中州盆景的风格,岂不美哉!
辽阔之中原,丰富之资源,使中州盆景极为丰富多采,加之勤劳智慧的我省人民,在继承优秀传统和博采众家之长的基础上,不断地改革创新,使得盆景这一“高等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
『肆』 盆景艺术分为哪5大流派
我国盆景流派众多,有传统的五大派别:扬派、岭南派、川派、苏派、海派,若这五大派再加上湖北,福建和浙江,就是人们常说的八大派。五大流派盆景各有特点:扬派特点是片式,比较薄,层次分明;岭南派特点是自然,层次清楚,自然生长,自然修剪;川派特点是三弯九拐;苏派特点是技条多,层次不分明;海派特点是饱满。
『伍』 形容盆景的古诗词
1、翠崖红栈郁参复差,小盆初程景最制奇。
出处:出自陆游《怀旧》。
意思:翠崖红栈郁参差不齐,小盆初程影最奇特。
2、终日欢陪解语莲,浮花欲比价相千。
出处:出自赵希逢《和买盆池莲》。
意思:一天的欢乐陪伴解语莲,浮花要比价格相差千。
3、吾儿来侍侧,供我一秋兰。
萧然出尘姿,能禁风露寒。
出处:戴复古《浒以秋兰一盆为供》。
意思:我的孩子来伺候我,供我一秋兰。潇洒出尘姿态,能阻止风露寒。
4、萦春绊碧裂苍苔,岁晏寒香宛转来。
出处:出自谢宗可《蟠梅》。
意思:它围绕春季绊碧撕青苔,岁末寒香宛转来。
5、孤根如寄,高标自整。坐上西湖风景。
几回误作杏花看,被梦里、香魂唤省。
出处:出自刘敏中《鹊桥仙 盆梅》。
意思:我根如寄,高标自整。坐上西湖风景。多少次误作杏花看,被梦里、香魂叫省。
『陆』 盆景的大师
韩学年,一九四九年八月出生,广东省佛山市顺德人。筑《缘园》、《品松丘》作培育交流园地。受地方盆景氛围影响,自幼已对盆景产生兴趣,八十年代初期开始动手参与种植,以自娱自乐、增加生活情趣为目的,盆景创作喜欢自己动手,想弄些有点个性的东西。不拘题材,丛林、附石、树桩、素仁格等都玩弄下,但对山松情迷些。
跨十年先后做的两个附墙式榕树盆景《生存》、《适者》,表达了岭南地方多见的榕树飞榕的顽强生长状态,构思造型都表达出自己的个性。二十多年山松盆景的培育,选材不拘一格,形态多样,具较明显的个性,近两三年投稿《花木盆景》杂志数编山松盆景内容的稿件,把自己对山松盆景的过程心得体会作了表述。 郑永泰,1940年生于广东省汕头市,自幼爱好颇多,特别喜欢花卉盆景。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运输经营管理工作。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开始,几乎将所有业余时间全部用于盆景栽培、创作和研究工作,对境内外诸多不同风格的盆景作品进行过认真的考察和学习。在坚持岭南盆景蓄枝截干制作技艺的前提下,博取众长,认真实践,逐步形成了技法严谨细腻,讲求内结构线条美,造型清新秀美、自然野趣的个人风格。2000年创建欣园盆景园。现担任广东清远盆景协会会长。
在创作理念上,不偏树种贵贱,不受流派局限,追求意境,精益求精。无论松树类、杂木类、山水类盆景制作都有较深的体会和扎实的基本功。特别对马尾松盆景的创作,经多年探索研究,总结出一套逼芽控针的制作方法,有独到之处。在专业刊物上发表了相当数量有特色的盆景作品和相关理论文章。 应国平,1946年出生。1963年参加工作,从事竹木制品生产及竹木工艺雕刻等工作,历时40余年。1980年起创办私营企业,现为宁波市应氏竹木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
应国平从60年代起由喜爱到收藏历代名家书画、古董,逐渐提高艺术修养,文化底蕴和鉴赏能力。同时开始养护制作盆景,尤以柏树盆景见长,他善于把古代书画和雕刻技艺,有机地结合起来,融入到盆景制作中去,他的作品具有中国画风特色。70年代后期应国平开始建立盆景基地,以后又发展建立应氏盆景园艺场,收藏各种规格质量上乘的柏树桩素材,盆景园规模:占地20余亩,有柏树桩素材1000余棵,各种规格的柏树盆景200余盆,其他松树盆景80余盆,杂木盆景60余盆。 魏积泉,男,1952年生;1976年毕业于集美航海专科学院;现为厦门裕盛船舶修理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工程师;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赏石分会理事;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福建省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赏石分会付会长;世界盆景石文化协会付会长;厦门市盆景雅石研究会会长;中国杰出盆景艺术家。
魏积泉先生从1980年开始爱好盆景艺术,从1990年开始赏石收藏,投入大量资金收藏、创作盆景、赏石作品,现有盆景精品100多盆、赏石精品60余件,其藏品经常在各类书刊发表。并积极参与各项盆景、赏石界活动,即陶冶情操、丰富精神文明生活、又推动中国盆景事业发展,成为发展中国盆景事业的新生力量;其创作的作品,树种选材广泛、作品灵巧明朗、技法细腻、构图生动,既有苍劲雄奇的力作,也有潇洒灵秀的精品,充分展示其丰富浓厚的功底;其培养出的盆景,一枝一托均可入画;其作品表现形式多样,构图清新自然,景观动静相宜,洋溢着强烈的时代感。所收藏的各类赏石,品种多样,形、质、色具佳,多为精品。有不少赏石藏品曾在省、市和全国展览中荣获大奖。给盆景界、赏石界的同行留下深刻印象。
贺淦荪
1924年生,湖北省武汉市人,美术副教授,擅书画、工艺美术和艺术理论。现任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名誉会长、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赏石分会副理事长、湖北省花木盆景协会副理事长、武汉市花卉盆景协会副理事长、《花木盆景》杂志名誉主编等职。
贺淦荪先生从事盆景艺术活动50余年。对于山石盆景、树木盆景、树石盆景和盆艺理论以及盆艺教育诸方面,均有所发展和创新。
在理论上,提出“要以文艺思想、艺术辩证法和美学指导盆景造型”等系列理论;著有《论盆景艺术造型》、《论动势盆景》、《论树石盆景》等系列专著,并在专业报刊发表大量文章。先后任《中国盆景》、《中国盆景名作选》、《中国盆景艺术大观》、《中国盆景学术论文集》编委,并被指定撰写《中国农业网络全书》园艺部分有关文章。1984年参与创办《花木盆景》杂志至今。
在造型上,创立“动势盆景”(系列)艺术风格,创作出大量动势盆景系列作品,得到海内外盆艺界的认可和赞同。代表作有《群峰竞秀》、《秋思》、《风在吼》、《我们走在大路上》等,均获全国最高奖(其中《风在吼》获海峡两岸盆景展金奖、第四届亚太区盆景赏石会议暨展览金奖),并分别载入《亚太展》专辑和《世界盆栽》。其盆景艺术特色是:广学博采,有所取舍,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被誉为是“激情与理念合壁,民族与时代并重”的现代中国盆景。新作《海风吹拂五千年》博得国际盆景界好评,被誉为“最具真实感、时代感和亲切感”的作品。
多次参与组织和主持全国性盆景展、根艺展、学术讨论会和盆景研究班、培训班教学活动。先后任全国盆景展、全国根艺展专家评委,并任“第四届亚太区盆景赏石会议暨展览”评委,以及盆景研究班主任等职。为全国盆景事业培养大量盆艺人才。
1994年5月,被建设部城建司、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联合授予“中国盆景艺术大师”荣誉称号。
『柒』 梅花写意盆景制作的方法有哪些
梅花写意盆景制作的方法:(1)立意:制作写意盆景之前,必先立意。梅所包含的寓意较多,例如将松、竹、梅合植,取其“岁寒三友”之意;将梅、兰、竹、菊合植,取其“四君子”之意等。盆景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故梅花写意盆景的意境还可取自于诗情与画意,使诗情画意融于盆景之中。梅花写意盆景的主题很多,如“疏枝横斜浮暗香”、“寒云侵晓月”、“断桥烟雨梅花瘦”、“百卉前头第一芳”、“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玉梅谢后阳和至,散与群芳自在春”、“一树梅花一放翁”、“梅妻鹤子”、“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等等。
(2)制作:立意之后,就可动手制作。制作一般是在梅花花蕾期进行。
①选梅桩。制作梅花写意盆景的梅桩应以梅花的自然景观为依据,形态不宜太奇特,以具有大树形态为宜,通常多为直干、斜干和临水式,悬崖、树干弯曲程度大的曲干式等均不适宜。在整形手法上,一般适宜以修剪为主,蟠扎为辅。梅花写意盆景表现的是较大范围的梅花自然景观,有山、有水、有绿地等。如果使用有明显的人工痕迹或过度变形的梅桩,则与写意盆景表现的环境极不协调而影响整体效果。
②选盆。制作梅花写意盆景多选用浅型的大理石水盆,其次是釉陶盆,特大型的也可用水泥盆和定制的木制浅盆。盆浅,能显示曲折婉转的水岸线,盆帮深度一般在1厘米左右,盆底一般无排水孔。盆的颜色以素静、典雅为上。盆形以长方形和椭圆形为宜。这样白色的大理石盆就好比一张白纸,梅花写意盆景就好比用梅花、山石在这张白纸上作的画。
③选石。制作梅花写意盆景的石材有龟纹石、英德石、卵石、石笋石、斧劈石、千层石、雪化石、钟乳石等,不同的石种在质地、形态、纹理、色彩等方面各不相同,采用何种石种应根据作品表现的内容而定。同一盆盆景应用一种石料。而在同一种石料中,又要注意颜色的一致、形状的协调、纹理的相通。用于不同环境的石头,亦有不同的要求,比如,水边的石头要平而薄,给人以水漫坡岸的感觉。岸上散置的石头以及与树木配合造景的石头,要求有较为美观的形状。用于近处的石头,纹理可以清晰一些;用于远景的石头,纹理可以模糊一些。若没有山石,也可用形态酷似山石的枯木、落羽松的膝状根等材料代替,因为枯木和落羽松的膝状根的外观都有些类似石头。
④配材。配景小植物有兰花、小五针松、小竹子、小火棘、一些禾本科草类及苔藓等。依据艺术表现的需要,梅花写意盆景可放置一些建筑、人物、动物、舟楫等摆件,来表现一些富有生活情趣的题材,如放牧、垂钓、冬归樵等,使观赏者有如身临其境之感。恰当的配件,常能起到突出主题、画龙点睛的作用。在安放配件时,要注意在内容、大小及位置上的匹配,如无合适的配件,宁可不用,切不可随意凑合。摆件的质地有陶质、瓷质、石质、金属质等数种,在梅花写意盆景中以陶质为好,其质地与梅花、盆钵及山石较协调。
⑤布局。制作时,先将梅桩或小型梅花放在盆中恰当位置,再用山石或泥土在浅盘中叠一“山坡”,可留一空白作为水体,坡岸应曲折有致。然后在梅桩周围点缀一些小植物,并适当安置一些小配件。注意安置这些配景植物和小配件时不应杂乱无章,更不能喧宾夺主,必须根据景致的需要合理配置。完成这些工作后,最后把泥土暴露的“山坡”铺上苔藓,给人一种草地的感觉。铺种青苔一可增添景观,二可对土面起保护作用。苔藓有很多种类,在一件作品中,最好以一种为主,再配以其他种类,既有统一,又有变化。铺种方法:先以喷雾器将土面喷湿,然后将铲来的青苔一片一片地贴于土面,边贴边压实。制作完成后,最后用刷子和抹布将梅桩树干、石头及盆洗刷干净,并用喷雾器全面喷一次水。若要将其做成雪景,可用喷雾器将制作好的梅花写意盆景全部喷湿,然后将事先准备好的石膏粉放在小筛内,悬于盆景上方,用手指轻轻弹击小筛外壁,让石膏粉垂直落在山体以及盆内的梅桩、亭塔等上。石膏遇水即自然凝固,这样制作的雪景十分逼真。雪景也可不用石膏粉,而用白矾石或珍珠岩简单铺洒而成。
(3)制作后的管理:制作好后的梅花写意盆景,一般摆置于光线条件好且通风的室内环境中,这样花期较长,可欣赏1个月有余。由于盆中土浅根露及土表植有苔藓,故在观赏期间要经常向土面喷水,以保持湿润,若失水,轻者苔藓枯死,梅花花蕾不开放,重者梅桩干死。另外在此期间不要给梅桩施肥,因为只要保持湿润,花蕾就能开放,若施肥,不仅对开花不利,而且有碍观赏。梅花是对温度很敏感的花卉之一,温度若偏高,花就开得快、谢得快,观赏期就缩短了,所以室内温度以偏低为宜(10℃左右)。花谢后,要及时将梅桩换回泥土盆中进行正常的周年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