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艺术造型
(1)疙瘩梅 主干基部打结或绕圆圈,形似一“疙瘩”,故称疙瘩梅。此种手法在扬州多见。
(2)劈梅 苏州人喜将果梅老树截去上部主干,劈成两半,每一半都带根,上部嫁接花梅品种,成对上盆。
(3)顺风梅 利用蟠扎手法,将梅桩上所有的枝条扎向同一侧(包括1年生新枝),蟠扎时要求平行而不杂乱,且呈迎风状。顺风梅在静态中体现着动态美,扬州多见。
(4)屏风梅 梅桩主干直立,正面宽阔,侧面狭窄,剪扎时将枝条向左右两侧作弯曲,构成一扁形景冠。从正面看,好像一个屏障,山东、河南多见。
(5)游龙梅 梅桩主干从基部到顶部蟠曲呈“S”形数弯,状如游龙。蟠曲弯多在同一平面上,侧枝均出自主干的凸弯上,而且也作一定的弯曲,左右对称。观赏时只宜从正面观赏,作对称式陈设,安徽多见之。
(6)圆球梅 一般梅桩30厘米定干,定干后再以最粗的侧枝为准,留6~10厘米截顶,另外的枝条都按比例截顶,使整个树冠最后成圆球形,故称圆球梅。此种手法在北京黄土岗一带见之。
(7)花篮梅 形状似花篮,故名。此手法对砧木摧残较大,接芽不易成活,故要求较高的制作技术。在北京黄土岗等地区见之。
图12 自然式梅桩造型
直干梅:主干直立,不斜也不弯。
斜干梅:上盆时将主干向一侧倾斜栽植即可得到斜干梅,也可用修剪的方法养成。
曲干梅:将主干扭成不规则的弯,弯不宜过多,1~3弯即可,应力求自然。可在幼树地养时进行制作。
悬崖梅:悬崖梅,犹如蛟龙探海。幼树和已长粗的梅树都可培养。悬崖梅观赏时,应换上千筒盆,并置于略高的几架上。悬崖梅属于自然式的梅桩造型,在我国许多地方可见。
卧干梅:主干倾斜横卧于盆面,倾斜在30°以下,且卧倒的一段至少要占全干长的1/2。卧干梅造型也属于自然式,许多地方多见。
露根梅:树根露出土面形似鹰爪,因而得名。梅桩上盆时,先把盆土上满,然后用水冲浇根部,以后常用竹签剔土。每年换盆时,有意识地把根系上提,几年后,露根可达10厘米。露根梅属自然式造型,许多地方多见之。
垂枝梅:垂枝梅是梅花品种的一个类型,其枝条自然下垂,形成一种优美的树态。
龙游梅:龙游梅也是梅花品种的一个类型,其枝条自然扭曲,好似虬龙,苍劲古朴。
Ⅱ 盆景艺术五大流派
盆景艺术五大流派分别为:苏派盆景、岭南盆景、川派盆景、扬派盆景和徽派盆景。
苏派盆景,以其造型精巧别致、构思独特著称。它的历史可追溯至明清时期,多采用规则式和半自然形态设计。枝条扭曲矫健,线条流畅,展现出一种自然美和人工雕琢美的完美结合。苏派盆景注重细节处理,强调盆景的装饰性和艺术性。
岭南盆景则是中国盆景艺术中非常独特的流派。它结合了南国的自然风光和园艺技巧,多模仿自然形态,注重意境的营造。岭南盆景强调“蓄枝截干”,重视主干与分枝的布局设计,通过造型表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其风格轻盈飘逸,富有生命力。
川派盆景以其雄浑壮观、大气磅礴的风格著称。在盆景造型上注重大线条表现,力求高远雄伟的意境。其植物造型多变,常以丛林式和群植的方式呈现。选材广泛,多采用常绿针叶树作为主要材料,展现出浓厚的地域特色。
扬派盆景则以庄重典雅、意境深远为特点。它强调师法自然,注重整体构图和布局的平衡感。扬派盆景在造型上讲究“粗扎细剪”,强调线条的流畅性和韵律感。其植物材料丰富多样,造型技法精湛细腻。
徽派盆景则融合了江南山水画的意境和园艺技艺,展现出浓厚的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注重盆景的整体构图和环境的和谐统一。其风格质朴自然,强调盆景与环境的融合,展现出一幅幅动人的山水画面。选材上注重选用本地特色植物材料,使盆景更具地域风情和文化底蕴。五大流派各具特色,体现了中国盆景艺术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