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制作语
『壹』 文竹盆景的制作方法,教你四种最美观盆景造型
文竹 是大家非常喜欢的盆景植物,其株型优美,叶片纤细秀丽,具有非常高的观赏价值。古人云:叶似片云层叠,其枝又似脆松丛立。这句恰当独特的语句来形容再合适不过了。对于一些文人墨客来说,养殖文竹盆景,摆放在书房中,配合的相得益彰,栩栩如生。下面我就来介绍下文竹盆景的制作方法。
制作文竹盆景的方法
1、塔式盆景
文竹可制作成双丛式盆景,我们首先将两颗一高一矮的文竹,例如高的为30厘米,矮的为18厘米,然后再以塔式盆景造型,这样看起来错落有致,显得格调非常高雅、美观。
『贰』 好的盆景都有名字,如何给盆景配个提名盆景起名字有什么技巧吗
『叁』 中国画论在盆景中的运用
山水盆景创作以中国画论为依据。我在盆景教学中搜集了一些中国画论的只言片语,而后又自编了些顺口溜,以供参考。山之体,石为骨,土为肉,林木为衣,草为毛发,水为血脉,寺观、村落、桥梁为装饰。山性即我性,山情即我情。凡画山水最重要的是山水性情(表现作者感情)。
书画之艺,皆需意气而成,意奇则奇,意高则高,意远则远,意橘者深则深,意古则古,庸则庸,俗则俗矣(创意)。先立宾主之位,次立远近之形,然后穿凿景物,摆布高低。路需曲折,山要高昂,浅流则岸畔平滩,深涧则陡崖直下(步骤)。主峰最宜高耸,客山需是奔圆吵薯趋(宾主关系)。近大远小,近浓远淡,近清晰,远模糊。远人无目,远树无枝,远山无石(透视关系)。繁不拥塞,简不空虚,繁而不乱,简而存意,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繁简、疏密关系)。
『肆』 松针的花语是什么
花语:生命永存,老而不衰。
五针松因五叶丛生而得名。五针松多用来做盆景制作,因为五针松的植株比较矮小,所以加工起来比较方便,而且生长缓慢。
『伍』 一盆一景一世界
“盆景”,顾名思义,即有盆有景,一瓯盆容纳一抹景色,由小窥大,让人在日常生活中实现诗意的栖居成为可能。去过古典园林的人一定留意过屋舍内外错落有致的各种雅致盆景,或大或小,或高或低,或细或粗,和园林建筑有机融合,使得整个环境生机盎然。盆景可谓是我国的优秀传统艺术,它以植物和山石为基本素材,在小小的盆中构造出了心旷神怡的自然美景。泥土为大地、山石为依托、青苔为陪衬、还有或干枯或坚挺的虬枝,仿佛是把整个森林缩小到咫尺之内,目光所及,皆是心灵的清幽。
盆景或可以称为盆栽,但“盆景”二字更能概括其内涵,其源于古典园林造景艺术,摹仿自然山水景色。所以真正的盆景不是随意地栽种植物,而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模拟,内在地给观赏者一种令心灵安宁的震撼力。中国哲学一贯讲“天地之大德曰生”,灵动的生命流动是自然最大的内在法则。古人修习绘画,也要遵循“观天地造化”的传统,“造化”即自然,领悟自然便是领悟生命。故而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咫尺盆景,你眼观之,便是天地观之,心胸自然随之开阔,宋代人便通过“观天地气象”来提升心性。
盆景的取材和设计要以造化为法则,如何设置最好呢?明代文人吕初泰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见解:“盆景清芬,庭中雅趣……萦烟笑日,烂若朱霞。吸露酣风,飘如红雨。四序含芬,荐馥一时,尽态极妍。最宜老干婆娑,疏花掩映,绿苔错缀,怪石玲珑。更苍萝碧草,袅娜蒙茸,竹栏疏篱,窈窕委宛。闲时浇灌,兴到品题。生韵生情,襟怀不恶。”盆景虽小,自然境界却大,设置在生活环境中,跟随四季变化,受尽自然洗礼,闲时浇灌把玩,真是纳造化于眼前。为什么推崇“老干”、“怪石”的取材,又为何青睐“疏花”、“绿苔”的陪衬呢?此时大家是否想到了古典绘画中也是一贯喜爱“枯树”、“寒鸦”的意象呢?这就涉及到了中国古典文学艺术思想的“古拙”,古典文人画中尤爱“古拙”。
老子的《道德经》说“大巧若拙”,“拙”不是笨不是丑,是指事物原本初始的真实。对艺术而言,过多的外在修饰会遮蔽内在境界,所以“古拙文风”、“古拙画风”成了历代文人的追求,可谓“剥尽皮毛真实在”。在“老干”、“枯石”的极致荒凉语境中置入生机,这不正是造化的伟力吗?通俗的讲便是“老树发新芽”,触动人心。另外与中国艺术密切相关的禅宗思想也在盆景艺术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影响,无论从设计者还是观赏者的角度而言,便是不断追求咫尺之内直觉体悟生命的本真,顿悟心源,从而达到精神的大自在。所以古松、古柏、古梅、古榕等便是制作盆景的上好选择,加之疏花、青苔这些生命力萌发意象的点缀,古老与新生的循环以及生命本来面目的彰显是多么的震撼人心!
明代计成认为最佳的园林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盆景艺术亦是如此。现今不论是家里还是办公室里都会布置盆栽,大多是绿萝之类的易活花木,虽说养眼、吸辐射、净化空气,但少了心性的创造。情人节送玫瑰花、母亲节送康乃馨,断根花木如昙花一现,满足当下,却少了自然真正的韵味。古典盆景艺术讲求写意、讲求境界,就像宋代郭熙认为最佳的山水画能令人“可游可居”,典雅的盆景也能令人目光所及之处安放身心,正如李渔说:“幽斋磊石,原非得已,不能置石岩下和木石居,故以一拳代山,一勺代水,所谓无聊之极思也。”古代文人多好寄情于山水,舒展身心,既然现实生活不能实现依山傍水,那就置盆景于桌前、窗前、园中吧,眼目之所及,便皆是高山流水。
怎么样,盆景虽小,却隐藏着大世界,真可谓一盆一景一世界!有机会再去古典园林,不妨在拍照的闲暇多多品味一下错落的盆景吧。更有机会的,在自己室内布置几许,不仅令环境清幽,更能愉悦身心,雅致之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