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地黄盆栽
Ⅰ 枸杞盆栽怎么种植方法
1、先选好所要种植的花盆,最好是选择瓷器盆或者陶瓷盆,在盆的种植底部还需要有通空气的空,高度最好是在十五厘米之上,至于选择什么形状的,就看个人喜欢了。
2、枸杞种植对于土壤的要求也不是特别高,最好是那种草烧成灰弄成的土或是田园里的那种土都性,但是在里面需要加入一点点的肥料和多菌灵,通过搅拌均匀之后,在拿到阳光充足的地方,散开了晒上个一两天,直至土壤完全干了之后就可以放进花盆里去了。
3、找到一些没有什么瑕疵的枸杞苗进行种植,种植途中最好多带一些土,这样有利于保护枸杞树的树根。
4、将挖出了的枸杞树,用水把根部表面的泥土洗去,在用多菌灵稍稍的泡一下,等把表面上的水分晒干后,就可以把树苗移动种植到新的花盆里。
5、种植完成后,记得要给它浇浇水,过不了多久枸杞树就会长出新的叶子来,这个时候就需要撒一些有机肥。
(1)野生地黄盆栽扩展阅读:
盆栽枸杞的过冬方法
1、浇水处理
当枸杞要越冬的时候,就要提前做准备,先是浇水处理,枸杞在冬天有4个月的休眠期;而在夏天7月份最热的时候枸杞也会处于休眠期,时间是一个月之久。
休眠期的枸杞就是在睡觉,一般植株是不会再生长了,所以在枸杞的休眠期就要注意不要浇水,因为浇水过多会影响它休眠,从而会引起新枝丫的生长,这样就会冻死。
2、把持水量
在浇水的时候可以衡量一下盆土是否干燥,如果盆土干燥就可以浇水,如果不干就不要浇水;浇水的时候看到盆土微湿就可以停止浇水了。
枸杞是比较耐干旱的植株,所以一定不要积水,不然使植株烂根,就会影响其正常的生长,而且尤其是冬季浇水过多,植株就无法进行自我的保温,很容易冻死。
3、温度管理
在入冬前的头一个月就要保温,可以将盆栽放在有阳光的地方,保证充足的光照;如果到了很冷的时间,就可以利用塑料薄膜将盆连植株一起包裹住,注意时常通风,这样就可以保温了。等到温度回升的时候再将塑料薄膜去掉就可以了。
Ⅱ 如何盆栽种植枸杞
枸杞的盆栽方法
1、选择品种
枸杞的品种很多,适合制作盆景的是野生枸杞,其植株矮小,叶片小而密集,果实虽然不大,但色彩鲜艳,挂果量也大,特别是生长多年的植株根、干清奇古雅,是制作盆景的良好树种。所以野生枸杞是最佳的选择。
2、一般选择播种方法,野生的小苗没地方去挖,买的话基本上都是盆景,只是为了吃枸杞有些不值当,从种子开始就挺好的。
播种前将种子浸泡24小时,直接播种覆土,基本的播种技巧就不说了。播种之后控制温度在20℃左右!
3、间苗
小苗长出来之后,不要全部保留,保留2-3株健壮的就先,,小苗太多容易瓜分养分,最终谁都长不大。
枸杞的日常维护
1、放置地点
盆栽要放在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地方!
2、追肥
要想结枸杞,要适时追肥。枸杞在开花结果盛期,追施2次磷铵复合肥,每株施50-100克,随即浇水。
3、修剪
枸杞一般春天会结果,这个时候可以适当的修剪,摘掉果实和修剪同时进行。
(2)野生地黄盆栽扩展阅读:
营养价值(好处)
1、 枸杞子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A、B1、B2、C和钙、铁等眼睛保健的必需营养,故擅长明目,所以俗称“明眼子”。历代医家治疗肝血不足、肾阴亏虚引起的视物昏花和夜盲症,常常使用枸杞子,著名方剂杞菊地黄丸,就以枸杞子为主要药物。民间也习用枸杞子治疗慢性眼病,枸杞蒸蛋就是简便有效的食疗方。
2、枸杞有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可以补气强精、滋补肝肾、抗衰老、止消渴、暖身体、抗肿瘤的功效。
3、枸杞具有降低血压,血脂和血糖的作用,能防止动脉结业证样硬化,保护肝脏,抑制脂肪肝,促进肝细胞再生。
参考资料:枸杞-网络
Ⅲ 野生地黄有什么功效
野生地黄抄和地黄药效相同,主要有袭以下几种。
地黄性凉,味甘苦,具有滋阴补肾、养血补血、凉血的功效。
凡阴虚血虚肾虚者食之,颇有益处。此外,地黄有强心利尿、解热消炎、促进血液凝固和降低血糖的作用。
鲜地黄:清热生津,凉血,止血。
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
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
熟地黄: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用于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眩晕,耳鸣,须发早白。
(3)野生地黄盆栽扩展阅读:
宜忌人群:
宜食:阴虚发热、口干渴、阴伤便秘、肾阴不足、虚火上火之咽喉干痛、湿疹、神经性皮炎以及妇女月经不调、血崩、胎动不安等病症患者适宜食用。
忌食:脾虚腹泻、胃虚食少者不适宜食用。
同时,地黄不宜与薤白、韭白、萝卜、葱白一起食用,以及在煎服时不宜用铜铁器皿。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野生地黄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地黄
Ⅳ 适合户外大面积种植花期长的容易管理的多年生花卉
1、陇中黄花矶松
“陇中黄花矶松”为蓝雪科补血草属植物,又名黄花补血草,为观赏草野生驯化栽培品种,人工可完全栽培繁育,属于国家发明专利产品。该品种的原始材料源于荒漠戈壁植物,为多年生草本。
花期200天左右,青绿期因地域不同可长达210至280天,花形花色保持力极强,花干后不脱落、不掉色,能适应我国北方极干旱地区气候,是理想的干花、插花材料。
2、耧斗菜
耧斗菜是当年种植即可开花的多年生植物,花色为红白双色,花朵巨大。株高28至40厘米,冠幅25至35厘米,为耐阴、耐寒、低养护植物。花期长,可从春季持续至夏季。秋季播种,次年春天即可开花。
3、飞燕草
飞燕草为蜜源植物,可吸引蜜蜂、蜂鸟和蝴蝶。它最大的特点是开花一致,耐寒性好,植株茎干长而健壮,栽培周期短。可用作切花,也可用于花坛栽培、混合盆栽、园林景观和多年生花坛栽培。植株高度为76至99厘米,冠幅为25至30厘米,喜全日照的栽培环境。
4、海石竹
海石竹为春季开花植物,小巧的株形深得人们喜爱。在花期,紧凑的植株上会开出大量的玫粉色花朵。鲜艳的花色,持久的花期和深绿色的草状叶片一定会使‘MorningStarDeepRose’成为家庭园艺爱好者的理想选择。
5、山桃草
山桃草的株高为30至45厘米,冠幅为60至90厘米。喜全光照,非常耐寒,可耐-4℃的低温,开花时间为晚春至秋季。植株在长日照环境下栽培时,开花更为一致。
Ⅳ 介绍夹竹桃
又名柳叶桃,有毒,含有强心毒甙,作用与洋地黄同,干燥的夹竹桃3克就能使人死
亡。
主要表现为洋地黄中毒症状。(1)恶心、呕吐、腹痛、腹泻;(2)心律紊乱、心跳缓
慢、不规则,最后出现室颤、晕厥、抽搐、昏迷、或心动过速、异位心律,死于循环衰竭。
<急救方法>
1、洗胃:0.2%~0.5%鞣酸洗胃,用硫酸镁20克导泻,输液。
2、送医院急救。 夹竹桃科
Apocynaceae
双子叶植物纲菊亚纲中药用价值较大的一科。多数为攀援或直立灌木,少数为多年生草本或乔木,有乳汁。单叶多对生,全缘。花一般5基数,萼片双盖覆瓦状排列,内常有腺体;管状花冠,裂片扭转卷叠式;雄蕊生于花冠管上,花药与柱头分离或粘生,花粉一般为单花粉,稀四合花粉;雌蕊由 2心皮组成,子房上位,稀半下位,2 室。果实类型多,高度分化,多为蓇葖果;种子常有种毛。约250属2000多种,分布于全世界热带、亚热带地区,少数在温带地区。中国有47属约180种,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及台湾等,少数分布于北部及西北部。其中乐东藤属和富宁藤属为特有属 。
有啊!!!!!分布于吉林、辽宁、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山西、陕西、甘肃等地。以全草色绿、干燥、质嫩、无杂质者为佳。凤仙透骨草:又名凤仙梗、凤仙花梗、凤仙花杆、凤仙花秸、风仙草、凤仙花、指甲草、指甲花、染指甲草、小桃红、夹竹桃、小粉团、满堂红、水指甲、指甲桃等。为植物凤仙的带果全草。分布于全国各地。多为人工栽种
Ⅵ 夹竹桃是阳生植物还是阴生植物
【简介】
[编辑本段]
【拉丁名】:Nerium indicum Mill
【别名】:柳叶桃、半年红
【科属】:夹竹桃科、夹竹桃属
【详细介绍】
[编辑本段]
常绿大灌木,高达5米,含水液,无毛。叶3—4枚轮生,在枝条下部为对生,窄披针形,长11-15厘米,宽2—2.5厘米,下面浅绿色;侧脉扁平,密生而平行。聚伞花序顶生;花萼直立;花冠深红色,芳香,重瓣;副花冠鳞片状,顶端撕裂。蓇葖果矩圆形,长10-23厘米,直径1.5—2厘米;种子顶端具黄褐色种毛。
原产伊朗,现广植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我国各省区均有栽培。茎皮纤维为优良混纺原料,又可提制强心剂;根及树皮含有强心甙和酞类结晶物质及少量精油;茎叶可制杀虫剂,其茎、叶、花朵都有毒,它分泌出的乳白色汁液含有一种叫夹竹桃苷的有毒物质,误食会中毒。
茎皮纤维为优良混纺原料;叶及茎皮有剧毒,入药煎汤或研末,均宜慎用。能强心利尿,定喘镇痛。试用于心力衰竭,喘息咳嗽,癫痫,跌打损伤肿痛等。并可以制杀虫剂,人畜误食可致命。本种对二氧化硫,氯气等有毒气体有较强的抗性。根及树皮含强心苷和酚类结晶物质及少量精油。
生长环境:全系栽培,多见于公园、厂矿、行道绿化。各地庭园常栽培作观赏植物。
采集加工:夏秋采叶,鲜用或晒干。
性能:苦寒有大毒。
花似桃,叶像竹,一年四季,常青不改。从春到夏到秋,花开花落,此起彼伏。迎着春风、冒着暴雨、顶着烈日,吐艳争芳,在平凡中见伟大,在朴实中饱含坚韧,这便是本篇的主角——夹竹桃。
夹竹桃的祖先在印度、伊朗,它是一种矮小的灌木,主干、枝条上有许多分枝,最小的小枝呈绿色。
夹竹桃的叶长得很有意思。三片叶子组成一个小组,环绕枝条,从同一个地方向外生长。夹竹桃的叶子是长长的披针形,叶的边缘非常光滑,叶子上主脉从叶柄笔直地长到叶尖,众多支脉则从主脉上生出,横向排列得整整齐齐。
夹竹桃的叶上还有一层薄薄的“腊”。这层腊替叶保水、保温,使植物能够抵御严寒。所以,夹竹桃不怕寒冷,在冬季,照样绿姿不改。
夹竹桃的花有香气。花集中长在枝条的顶端,它们聚集在一起好似一把张开的伞。夹竹桃花的形状像漏斗,花瓣相互重叠,有红色和白色两种,其中,红色是它自然的色彩,“白色”是人工长期培育造就的新品种。
【原产地】
[编辑本段]
伊朗,印度等地
【形态特征】
[编辑本段]
常绿大灌木,高达5米,无毛。叶3—4枚轮生,在枝条下部为对生,窄披针形,全绿,革质,长11-15厘米,宽2—2.5厘米,下面浅绿色;侧脉扁平,密生而平行。夏季开花,花桃红色或白色,成顶生的聚伞花序;花萼直立;花冠深红色,芳香,重瓣;副花冠鳞片状,顶端撕裂。蓇葖果矩圆形,长10-23厘米,直径1.5—2厘米;种子顶端具黄褐色种毛。茎直立、光滑,为典型三叉分枝。三叶轮生,少为四叶轮生和二叶对生,线状披针形至长圆披针形,全缘、革质,叶面光亮,侧脉羽状平生。聚伞花序顶生,花冠漏斗形,有红、白两种,单瓣、半重瓣或重瓣,有香气,瞢荚果长柱形。花期6--10月,果期12月一翌年1月。常见栽培变种有:白花夹竹桃,花白色、单瓣;重瓣夹竹桃,花红色重瓣;淡黄夹竹桃,花淡黄色、单瓣。
【繁殖方式】
[编辑本段]
用扦插、压条繁殖。
以扦插为主,也可播种、压条繁殖。前插在春季、夏季均可进行,插前将插穗基部浸入清水中7-10天,要换水数次,保持浸水新鲜,插后可提前生根,提高成活率。如全用水插,水温保持18-20°C,经常换水,尤易生根。压条可于雨季进行,埋土压、筒压均可。分蘖繁殖尤为便利。播种可于春末进行,18-21°C发芽,成苗率较高。
【主要用途】
[编辑本段]
观赏价值:夹竹桃的叶片如柳似竹,红花灼灼,胜似桃花,花冠粉红至深红或白色,有特殊香气,花期为6~10月,是有名的观赏花卉。
工业原料:夹竹桃的种子含油量58.5%,可榨制润滑油。
纺织原料:夹竹桃的茎皮纤维为优良混纺原料。
药用价值: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夹竹桃叶含有夹竹桃甙、糖甙等多种物质,花含洋地黄甙、甙元、桃甙等成分。它们具有显著的强心利尿、发汗催吐和镇痛作用,效果与洋地黄相似,属于慢性强心甙类药物。临床报道夹竹桃的水煎液,试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力衰竭,取得了良好效果。夹竹桃苦寒,有毒,可用于治疗心脏病、心力衰竭、经闭,还可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等症。
环保价值:夹竹桃有抗烟雾、抗灰尘、抗毒物和净化空气、保护环境的能力。夹竹桃的叶片,对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氟化氢、氯气等对人体有毒、有害气体有较强的抵抗作用。据测定,盆栽的夹竹桃,在距污染源40米处,仅受到轻度损害,170米处则基本无害,仍能正常开花,其叶片的含硫量比未污染的高7倍以上。夹竹桃即使全身落满了灰尘,仍能旺盛生长,被人们称为"环保卫士"。
【注意事项】
[编辑本段]
叶及茎皮有剧毒,入药煎汤或研末,均宜慎用。鱼塘牧场边不宜栽种。
夹竹桃中毒:因药用或误服过量夹竹桃而出现中毒症状。证见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谵语、甚则汗出肢厥、心律失常、直至休克死亡。治宜中西医结合救治。
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叶、皮、根有毒。新鲜树皮的毒性比叶强,干燥后毒性减弱,花的毒性较弱[A-8]。人中毒后初期以胃肠道症状为主,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腹痛,进而出现心脏症状,有心悸、脉搏细慢不齐、期前收缩,心电图具有窦性心动徐缓、房室传导阻滞、室性或房性心动过速,神经系统症状尚有流涎、眩晕、嗜睡、四肢麻木。严重者瞳孔散大、血便、昏睡、抽搐死亡。动物中毒症状与之类似,牛中毒后,重者皮肤冷厥、瞳孔散大、食欲及反刍停止、心悸亢进、下痢、脉速、突然死亡。尸检发现胃肠内有流动性血样液,粘膜充血及出血,心内膜有出血斑点。1.直接刺激心肌,使收缩力增强,引起心室额外收缩或心室纤维性颤动,房室传导阻滞。2.兴奋延髓中枢,使迷走神经作用亢进,从而使心搏减慢、心肌紧张力递增,导致窦性心律不齐,形成不完全或完全的心传导阻滞,心跳骤停。3.刺激肠、胃、子宫平滑肌收缩,引起恶心、呕吐、腹痛及流产等。啤.增强血管收缩,使小毛细血管充血以至出血,尤其是内脏,常呈殷红色。
【记载】
[编辑本段]
《广西中药志》:有毒
《山东中草药手册》:有大毒
《云南中草药》:有剧毒
【解毒药方】
[编辑本段]
1甘草15g 绿豆30g 水煎,分2次服
2人参,麦冬各9g,五味子6g,水煎2次,混合,分2次服
【花语】
[编辑本段]
夹竹桃(桃):咒骂,注意危险
夹竹桃(黄):深刻的友情
【相关文章】
[编辑本段]
夹竹桃
季羡林
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不知道由于什么缘故,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在我故乡的那个城市里,几乎家家都种上几盆夹竹桃,而且都摆在大门内影壁墙下,正对着大门口。客人一走进大门,扑鼻的是一阵幽香,入目的是绿蜡似的叶子和红霞或白雪似的花朵,立刻就感觉到仿佛走进自己的家门口,大有宾至如归之感了。
我们家的大门内也有两盆,一盆红色的,一盆白色的。我小的时候,天天都要从这下面走出走进。红色的花朵让我想到火,白色的花朵让我想到雪。火与雪是不相容的:但是这两盆花却融洽地开在一起,宛如火上有雪,或雪上有火。我故而乐之,小小的心灵里觉得十分奇妙,十分有趣。
只有一墙之隔,转过影壁,就是院子。我们家里一向是喜欢花的;虽然没有什么非常名贵的花,但是常见的花却是应有尽有。每年春天,迎春花首先开出黄色的小花,报告春的消息。以后接着来的是桃花、杏花、海棠、榆叶梅、丁香等等,院子里开得花团锦簇。到了夏天,更是满院葳蕤。凤仙花、石竹花、鸡冠花、五色梅、江西腊等等,五彩缤纷,美不胜收。夜来香的香气熏透了整个的夏夜的庭院,是我什么时候也不会忘记的。一到秋天,玉簪花带来凄清的寒意,菊花报告花事的结束。总之,一年三季,花开花落,没有间歇;情景虽美,变化亦多。
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弄姿,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形成一个强烈的对照吗?
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我幻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地展现出一个小池塘。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
有这样的韧性,能这样引起我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好多好多年,我就在这样的夹竹桃下面走出走进。最初我的个儿矮,必须仰头才能看到花朵。后来,我逐渐长高了,夹竹桃在我眼中也就逐渐矮了起来。等到我眼睛平视就可以看到花的时候,我离开了家。
我离开了家,过了许多年,走过许多地方。我曾在不同的地方看到过夹竹桃,但是都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
两年前,我访问了缅甸,在仰光开过几天会以后,缅甸的许多朋友热情地陪我们到缅甸北部古都蒲甘去游览。这地方以佛塔著名,有“万塔之城”的称号。据说,当年确有万塔。到了今天,数目虽然没有那样多了,但是,纵目四望,嶙嶙峋峋,群塔簇天,一个个从地里涌出,宛如阳朔群山,又像是云南的石林。用“雨后春笋”这一句老话,差堪比拟。虽然花草树木都还是绿的,但是时令究竟是冬天了,一片萧瑟荒寒气象。
然而就在这地方,在我们住的大楼前,我却意外地发现了老朋友夹竹桃。一株株都跟一层楼差不多高,以至我最初竟没有认出它们来。花色比国内的要多,除了红色的和白色的以外,记得还有黄色的。叶子比我以前看到的更绿得像绿蜡,花朵开在高高的枝头,更像片片的红霞、团团的白雪、朵朵的黄云。苍郁繁茂,浓翠逼人,同荒寒的古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我每天就在这样的夹竹桃下走出走进。晚上同缅甸朋友们在楼上凭栏闲眺,畅谈各种各样的问题,谈蒲甘的历史,谈中缅文化交流,谈中缅两国人民同胞般的友谊。在这时候远处的古塔逐渐隐入暮霭中,近处的几个古塔上却给电灯照得通明,望之如灵山幻境。我伸手到栏外,就可以抓到夹竹桃的顶枝。花香也一阵一阵地从下面飘上楼来,仿佛把中缅友谊熏得更加芬芳。
就这样,在对于夹竹桃的婉美动人的回忆里,又涂上了一层绚烂夺目的中缅人民友谊的色彩。我从此更爱夹竹桃....
【特别提醒】
[编辑本段]
夹竹桃,叶片如柳似竹,红花灼灼,胜似桃花,花冠粉红至深红或白色,有特殊香气,花期为6~10月,是有名的观赏花卉。广东、广西、福建、有抗烟雾、抗灰尘、抗毒物和净化空气、保护环境的能力。夹竹桃的叶片,对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氟化氢、氯气等对人体有毒、有害气体有较强的抵抗作用。据测定,盆栽的夹竹桃,在距污染源40米处,仅受到轻度损害,170米处则基本无害,仍能正常开花,其叶片的含硫量比未污染的高7倍以上。夹竹桃即使全身落满了灰尘,仍能旺盛生长,被人们称为"环保卫士"。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夹竹桃叶含有夹竹桃甙、糖甙等多种物质,花含洋地黄甙、甙元、桃甙等成分。它们具有显著的强心利尿、发汗催吐和镇痛作用,效果与洋地黄相似,属于慢性强心甙类药物。临床报道夹竹桃的水煎液,试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力衰竭,取得了良好效果。夹竹桃苦寒,有毒,可用于治疗心脏病、心力衰竭、经闭,还可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等症。
夹竹桃是属于常绿性灌木,叶片的两端是长形的披针形;在夏季盛开美丽的花,开花期十分长,花色分为红粉、红、黄及白色等。
夹竹桃全株具有剧毒,中毒后的症状有恶心、呕吐、昏睡、心律不整,严重的话连失去知觉或死亡都有可能,所以面对夹竹桃,只要欣赏就好,可别动手喔!
夹竹桃 - 概述药材名:夹竹桃
英文名:Sweetscented Oleander Leaf (夹竹桃叶)
学名:Nerium indicum Mill.(原植物)
别名:拘那夷,拘拏儿,椇那卫,柳叶桃,叫出冬,水甘草,九节肿,大节肿,白羊桃
科属:夹竹桃科植物
入药部位:夹竹桃的叶或树皮。
夹竹桃的叶
性味归经:苦,寒,有毒。入心、肺、肾三经。
考证: ① 《岭南采药录》 :“味苦,性大寒。”② 《广西药植图志》 :“微苦,有大毒。”③ 《南宁市药物志》 :“苦辛,平,有小毒。”④ 《云南中草药》 :“辛,温,剧毒。”
功效分类:利水渗湿药
功效主治:强心利尿,祛痰定喘,镇痛,散瘀止痛。治心脏病心力衰竭,喘息咳嗽,癫痫,跌打损伤肿痛,经闭。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分;研末,0.5~1分。外用:捣敷。
用药禁忌:孕妇忌服。不宜多服久服,过量则中毒。
用药配伍:1、配炙甘草,主治心肾阳衰,水邪凌心之心悸。2、配桂枝,活血祛瘀,通经止痛之效增强。3、配麻黄,平喘止咳,利水消肿。
编辑本段 回目录
夹竹桃 - 化学成分叶含强心成分,主要为欧夹竹桃甙丙,系夹竹桃甙元与夹竹桃糖所成的甙。还含欧夹竹桃甙甲,欧夹竹桃甙乙,去乙酰欧夹竹桃甙丙等。叶中的强心甙,在开花期含量最高。还含三萜皂甙(甙元为熊果酸及齐墩果酸),芸香甙,橡胶肌醇等。
树皮含夹竹桃甙A、B、D、F、G、H、K等,系洋地黄毒甙元和乌他甙元的各种糖甙。
根含酚性结晶物质,挥发油、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三萜成分。
花含羟基洋地黄毒甙元、乌他甙元、洋地黄次甙、夹竹桃甙H等。
编辑本段 回目录
夹竹桃 - 植物形态常绿大灌木,高达5米,无毛。叶3—4枚轮生,在枝条下部为对生,窄披针形,全绿,革质,长11-15厘米,宽2—2.5厘米,下面浅绿色;侧脉扁平,密生而平行。夏季开花,花桃红色或白色,成顶生的聚伞花序;花萼直立;花冠深红色,芳香,重瓣;副花冠鳞片状,顶端撕裂。蓇葖果矩圆形,长10-23厘米,直径1.5—2厘米;种子顶端具黄褐色种毛。茎直立、光滑,为典型三叉分枝。三叶轮生,少为四叶轮生和二叶对生,线状披针形至长圆披针形,全缘、革质,叶面光亮,侧脉羽状平生。聚伞花序顶生,花冠漏斗形,有红、白两种,单瓣、半重瓣或重瓣,有香气,瞢荚果长柱形。花期6--10月,果期12月一翌年1月。常见栽培变种有:白花夹竹桃,花白色、单瓣;重瓣夹竹桃,花红色重瓣;淡黄夹竹桃,花淡黄色、单瓣。
编辑本段 回目录
夹竹桃 - 栽培品种常见栽培变种有:白花夹竹桃,花白色、单瓣;重瓣夹竹桃,花红色重瓣;淡黄夹竹桃,花淡黄色、单瓣。
中国夹竹桃科的其它代表种有:
1、萝芙木——灌木;茎皮灰白色。叶常3~4 片轮生,长椭圆形。花小,白色,花萼裂片三角形,花冠高脚碟状;雄蕊着生于花冠管内壁中部。核果由绿色变暗红色,后变紫黑色。华南及台湾常见。本种及相近种的植株含有生物碱利血平、萝芙木甲素等,含量1%~2%,为成药降压灵的原料。
2、鸡蛋花(缅栀子)——因花冠中心鸡蛋黄色而得名。原产墨西哥。中国南岭以南栽培,在云南南部山中有逸为野生。落叶乔木;枝条粗壮,梢肉质,乳汁丰富。叶厚纸质,大,倒披针形,侧脉平行。聚伞花序顶生,花冠红色,栽培变种的花冠外面白色,中心黄色。广东、广西民间常采其花晒干泡茶饮,有治湿热下痢和解毒、润肺作用。常用插条繁殖,极易成活。为常见的观赏植物。
3、长春花——原产非洲东部。在中国栽培于西南、中南及华东。因长年开花而得名。半灌木,茎近方形,枝叶折断流水液。叶倒卵形。聚伞花序腋生和顶生;花冠高脚碟状,红色,栽培变种为白色,雄蕊着生于花冠筒上半部。花果几乎全年都有。为常见观赏植物。植株含有70余种生物碱,可供药用。长春花碱有降低血压之效。长春花新碱等6种生物碱具有抗肿瘤作用,常用于治疗血癌、淋巴肿瘤、肺癌和子宫癌等。长春花质碱等6种生物碱具有利尿及降低血糖作用。卡罗新碱等5种生物碱具有抗病毒作用。
4、狗牙花——中国云南南部野生,广东、广西和台湾栽培。印度也有。花冠裂片边缘常皱褶如狗牙状而得名。灌木;叶腋内具扁平而扩大的腺体。叶对生。聚伞花序腋生,常双生;花冠白冠,单瓣,栽培变种为重瓣;雄蕊着生于花冠管内壁中部之下。蓇葖果外弯,种子无种毛。为常见观赏植物。叶可降血压,民间药用根叶。
编辑本段 回目录
夹竹桃 - 生长习性夹竹桃原产印度及伊朗,现广植于亚热带及热带地区。中国引种始于宋、元时代,各省区均有栽培。喜光,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忌水渍,耐一定程度空气干燥。适生于排水良好、肥沃的中性土壤,微酸性、微碱土也能适应。夹竹桃对类尘及有毒气体有很强吸收能力。
编辑本段 回目录
夹竹桃 - 应用价值观赏价值:
夹竹桃的叶片如柳似竹,红花灼灼,胜似桃花,花冠粉红至深红或白色,有特殊香气,花期为6~10月,是有名的观赏花卉。
工业原料:
夹竹桃的种子含油量58.5%,可榨制润滑油。
夹竹桃
纺织原料:
夹竹桃的茎皮纤维为优良混纺原料。
药用价值: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夹竹桃叶含有夹竹桃甙、糖甙等多种物质,花含洋地黄甙、甙元、桃甙等成分。它们具有显著的强心利尿、发汗催吐和镇痛作用,效果与洋地黄相似,属于慢性强心甙类药物。临床报道夹竹桃的水煎液,试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力衰竭,取得了良好效果。夹竹桃苦寒,有毒,可用于治疗心脏病、心力衰竭、经闭,还可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等症。
药用选方:
1、治心脏病并心力衰竭:夹竹桃绿叶(不老不嫩者),用湿布拭净,于60~70℃低温下烘干研末。成人第一日用一分至一分二厘,分二至三次服;第二、第三日,每日八厘至一分二厘,分二至三次服,至病情好转,可减为每日三厘或更少量。( 《湖南药物志》 )
2、治哮喘:夹竹桃叶七片,粘米一小杯。同捣烂,加片糖煮粥食之,但不宜多服。( 《岭南采药录》 )
3、治癫痫:夹竹桃小叶三片,铁落二两。水煎,日服三次,二日服完。( 《云南中草药》 )
环保价值:
夹竹桃有抗烟雾、抗灰尘、抗毒物和净化空气、保护环境的能力。夹竹桃的叶片,对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氟化氢、氯气等对人体有毒、有害气体有较强的抵抗作用。据测定,盆栽的夹竹桃,在距污染源40米处,仅受到轻度损害,170米处则基本无害,仍能正常开花,其叶片的含硫量比未污染的高7倍以上。夹竹桃即使全身落满了灰尘,仍能旺盛生长,被人们称为"环保卫士"。
编辑本段 回目录
夹竹桃 - 注意事项叶及茎皮有剧毒,入药煎汤或研末,均宜慎用。鱼塘牧场边不宜栽种。
夹竹桃中毒:因药用或误服过量夹竹桃而出现中毒症状。证见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谵语、甚则汗出肢厥、心律失常、直至休克死亡。治宜中西医结合救治。
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叶、皮、根有毒。新鲜树皮的毒性比叶强,干燥后毒性减弱,花的毒性较弱。人中毒后初期以胃肠道症状为主,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腹痛,进而出现心脏症状,有心悸、脉搏细慢不齐、期前收缩,心电图具有窦性心动徐缓、房室传导阻滞、室性或房性心动过速,神经系统症状尚有流涎、眩晕、嗜睡、四肢麻木。严重者瞳孔散大、血便、昏睡、抽搐死亡。动物中毒症状与之类似,牛中毒后,重者皮肤冷厥、瞳孔散大、食欲及反刍停止、心悸亢进、下痢、脉速、突然死亡。尸检发现胃肠内有流动性血样液,粘膜充血及出血,心内膜有出血斑点。1、直接刺激心肌,使收缩力增强,引起心室额外收缩或心室纤维性颤动,房室传导阻滞。2、兴奋延髓中枢,使迷走神经作用亢进,从而使心搏减慢、心肌紧张力递增,导致窦性心律不齐,形成不完全或完全的心传导阻滞,心跳骤停。3、刺激肠、胃、子宫平滑肌收缩,引起恶心、呕吐、腹痛及流产等。增强血管收缩,使小毛细血管充血以至出血,尤其是内脏,常呈殷红色。
编辑本段 回目录
夹竹桃 - 栽培管理1、繁殖方法
扦插繁殖为主,也可分株和压条。扦插在春季和夏季都可进行。插条基部浸入清水10天左右,保持浸水新鲜,插后提前生根,成活率也高。具体做法是,春季剪取的1~2年生枝条,截成15厘米~20厘米的茎段,20根左右捆成一束,浸于清水中,入水深为茎段的1/3,每l~2天换同温度的水一次,温度控制在 20 C~25 C,待发现浸水部位发生不定根时即可扦插。扦插时应在插壤中用竹筷打洞,以免损伤不定根。由于夹竹桃老茎基部的萌蘖能力很强,常抽生出大量嫩枝,可充分利用这些枝条进行夏季嫩枝扦插。选用半木质化程度插条,保留顶部3片小叶,插于基质中,注意及时遮阳和水分管理,成活率也很高。压条繁殖时,先将压埋部分刻伤或作环割,埋入土中,2个月左右即可剪离母体,来年带土移栽。
2、栽培技术
夹竹桃的适应性强,栽培管理比较容易,无论地栽或盆栽都比较粗放。在地栽的地方,移栽需在春季进行,移栽时应进行重剪。冬季注意保护。枝叶易遭蚧壳虫为害,需注意防治。
盆栽夹竹桃,除了要求排水良好外,还需肥力充足。春季萌发需进行整形修剪,对植株中的徒长枝和纤弱枝,可以从基部剪去,对内膛过密枝,也宜疏剪一部分,使枝条分布均匀,树形保持丰满。经1~2年,进行一次换盆,换盆应在修剪后进行。夏季是夹竹桃生长旺盛和开花时期,需水量大,每天除早晚各浇一次水外,如见盆土过干,应再增加一次喷水,以防嫩枝萎蔫和影响花朵寿命。9月以后要扣水,抑制植株继续生长,使枝条组织老熟,增加养分积累,以利安全越冬。越冬的温度需维持在 8 C~10 C,低于 0C,即要落叶。
夹竹桃系喜肥植物,盆栽除施足基肥外,在生长期,每月应追施一次肥料。
3、病虫害防治
春夏生长季节,顶芽易遭蚜虫危害。
Ⅶ 亚马逊有毒植物有哪些
第一位 柴藤
柴藤的造型颇为罗曼蒂克:或蓝色或粉红或白色的象小甜豆大小的花朵茂密地蔓延下垂,它主要生长在南部和西南部地区,又名云豆树。它的全身都具有毒
第二位 毛地黄
毛地黄的外表不可思议,虽然能长高至3英尺,但总是给人娇弱无力之感,浅紫、粉红或白色的花朵围着主枝茎生长。它还有个更被人熟知的拉丁名字叫“洋地黄”,其叶可用于商用,是治疗心脏病的药品“洋地黄”的原材料。如果你在野外误食了它的任一部分,就会先后出现恶心、呕吐、腹部绞痛、腹泻和口腔疼痛症状,甚至会出现心跳异常。医生对此会用洗胃等方法促进排毒,并通过服用药物稳定心脏。这类植物还有许多别名,如仙女钟、兔子花、女巫环等。
第三位 八仙花
八仙花外表艳丽,由于其花色繁多,从玫瑰红、深蓝到绿白色应有尽有,且生长迅速甚至能长至15英尺高,已成为装饰庭院的必选植物,在大家想象中它就象棉花糖和大圆面包一样理所当然是可以食用的,但实际上,一旦吃了八仙花,几小时后就会出现腹痛现象,另外的典型中毒症状还包括皮肤疼痛、呕吐、虚弱无力和出汗,还有报告说病人甚至会出现昏迷、抽搐和体内血循环崩溃。庆幸的是,已研制出一种解毒剂可以解八仙花中毒。
第四位 山谷百合
外形讨巧的百合花又名五月花,钟形的小白花象美人的秀发一样娇羞地低垂向下,其实它处处带毒,甚至包括其尖端都具有毒性。山谷百合也有原种分布遍及亚洲、欧洲及北美,特别是较高纬度,像中国东北林区和陕西秦岭都有野生。只是轻微接触山谷百合也许不会受伤,但如果你吃下去一些,就会出现恶心、呕吐、口腔疼痛、腹痛、腹泻和抽筋,心跳变慢或不规律;医生会通过洗胃等方法促使毒素排出,并通过服用药物使心跳复常。
第五位 花烛
花烛,别名火鹤花、红鹤芋,属植物的叶子和枝茎外形奇特:其叶颜色深绿,心形,厚实坚韧,花蕊长而尖,有鲜红色、白色或者绿色,周围是红色、粉色或魄的佛焰苞,它们全都有毒。此花又名弗拉门戈花或猪尾巴草,一旦误食,嘴里会感觉又烧又痛,随后使会肿胀起泡,嗓音变得嘶哑紧张,并且吞咽困难。多数症状会随着时间过去而减轻直至消失,如果想减轻痛苦,可以选择清凉液体、止痛药丸或者甘草类和亚麻仁的食物。
第六位 菊花
菊花,花形艳丽,颜色多样,从桔黄到黄色应有尽有,是万圣节和感恩节期间人们经常用来装饰前庭的盆栽之一。菊花分100到200个品种,通常都是长得不高的矮灌木。园工们种植菊花是为了不让兔子前来捣乱,知道原因何在吗--此花头部具有某种毒性,对人类也是如此。但尚感欣慰的是,虽然碰触到菊花会让人有点疼痛和肿胀感,医生只会将此做为一般的过敏或炎症处理。
第七位 夹竹桃
与其它植物只是枝叶或者树液具有毒性不同的是,夹竹桃的每一个部位都有毒,哪怕只是不小心吸入了一点焚烧夹竹桃产生的烟雾,也会带来不适。另外,用其树枝进行烧烤、饮用曾放置红色、粉色或白色夹竹桃花的水,都会产生中毒症状。作为常绿灌木,盆栽夹竹桃十分普及,在美国西南部、加利福尼亚和适合其生长的具有地中海式气候的地区,也是庭院内的常见品种。
夹竹桃中毒的典型症状是心率改变,有时是心跳过缓,有时是心悸,有时会出现高钾现象,医生所做的就是通过药物使中毒者的心跳变得规律,同时服用催吐药物、洗胃和吃吸收性强的木炭来吸收体内毒素。
第八位 小叶橡胶树
小叶橡胶树又被称为本杰明树,其叶子和树茎内均含有有毒的牛奶状树液。这类植物又分为树类、灌木、蔓类等,约800个种类,多数是在室内盆栽,有些品种在温暖地区也可种于室外,甚至能长到75英尺高。对小叶橡胶树中毒的最坏后果是皮肤疼痛肿胀,医生会以过敏或炎症来处理。
第九位 杜鹃花
杜鹃花及杜鹃所属花系属常绿灌木,因花形优美而在春天的庭院里怒放得格外引人注目,但实际上其叶子具有毒性,连用杜鹃花粉酿制的花蜜也有毒,误食其中之一会感到嘴里火烧火燎,然后可能出现的症状包括越来越明显的流涎症、恶心、呕吐和皮肤刺痛感。随之而来的的还有头痛、肌肉无力、视物模糊等。还会出现心跳过慢、心律失常,严重者还会陷入昏迷或经历致命的抽搐。当然,在此之前,医生会想办法减轻中毒后果,使你呼吸更顺畅一些,并让你服用药物,使心跳恢复正常。
第十位 水仙花
黄白两色相间的水仙花被视为春的使者,又叫长寿花,实际上如果较大量地食用其球茎,会有温和的毒性。有些人会将它和洋葱混为一谈--误食水仙花球茎者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等症状,如果病情严重或者病人是儿童,医生会建议采取静脉滴注或口服药物的方法来减轻恶心、呕吐等病状。
Ⅷ 请问大师这种花和草的名称
地黄(玄参科地黄属植物)
地黄(拉丁学名:Rehmannia glutinosa (Gaetn.) Libosch. ex Fisch. et Mey.),玄参科地黄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30厘米,根茎肉质,鲜时黄色,在栽培条件下,茎紫红色。直径可达5.5厘米,叶片卵形至长椭圆形,叶脉在上面凹陷,花在茎顶部略排列成总状花序,花冠外紫红色,内黄紫色,药室矩圆形,蒴果卵形至长卵形,花果期4-7月。
生于海拔50~1100m的山坡及路旁荒地等处。因其地下块根为黄白色而得名地黄,其根部为传统中药之一,最早出典于《神农本草经》。依照炮制方法在药材上分为:鲜地黄、干地黄与熟地黄,同时其药性和功效也有较大的差异,按照《中华本草》功效分类:鲜地黄为清热凉血药;熟地黄则为补益药。此外,地黄初夏开花,花大数朵,淡红紫色,具有较好的观赏性。
中文学名
地黄
拉丁学名
Rehmanniaglutinosa(Gaetn.) Libosch. ex Fisch. et Mey.
别称
生地,怀庆地黄,小鸡喝酒
二名法
Rehmannia glutinosa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合瓣花亚纲
目
管状花目
亚目
茄亚目
科
玄参科
属
地黄属
种
地黄
分布区域
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江苏等省
1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1]地黄体高10-30厘米,密被灰白色多细胞长柔毛和腺毛。根茎肉质肥厚,鲜时黄色,在栽培条件下,直径可达5.5厘米,茎紫红色。
叶通常在茎基部集成莲座状,向上则强烈缩小成苞片,或逐渐缩小而在茎上互生;叶片卵形至长椭圆形,上面绿色,下面略带紫色或成紫红色,长2-13厘米,宽1-6厘米,边缘具不规则圆齿或钝锯齿以至牙齿;基部渐狭成柄,叶脉在上面凹陷,下面隆起。
花具长0.5-3厘米之梗,梗细弱,弯曲而后上升,在茎顶部略排列成总状花序,或几乎全部单生叶腋而分散在茎上;花萼钟状,萼长1-1.5厘米,密被多细胞长柔毛和白色长毛,具10条隆起的脉;萼齿5枚,矩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抑或多少三角形,长0.5-0.6厘米,宽0.2-0.3厘米,稀前方2枚各又开裂而使萼齿总数达7枚之多;花冠长3-4.5厘米;花冠筒状而弯曲,外面紫红色,(另有变种,花为黄色,叶面背面为绿色)被多细胞长柔毛;花冠裂片,5枚,先端钝或微凹,内面黄紫色,外面紫红色,两面均被多细胞长柔毛,长5-7毫米,宽4-10毫米;雄蕊4枚;药室矩圆形,长2.5毫米,宽1.5毫米,基部叉开,而使两药室常排成一直线,子房幼时2室,老时因隔膜撕裂而成一室,无毛;花柱顶部扩大成2枚片状柱头。[2]
蒴果卵形至长卵形,长1-1.5厘米。花果期4-7月。[2]
植物形态
2生长环境
常生于生于海拔50~1100米的荒山坡、山脚、墙边、路旁等处。[2]
3地理分布
分布于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江苏、湖北等省区。中国各地及国外均有栽培。[2]
4栽培技术
地黄喜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黏性大的红壤土、黄壤土或水稻土不宜种植。地黄是喜光植物,植地不宜靠近林缘或与高秆作物间作。当土温在11~13℃,出苗要30~45天,25~28℃最适宜发芽,在此温度范围内若土壤水分适合,种植后一星期发芽,15~20天出土;8℃以下根茎不能萌芽。[3]从种植到收获需150~160天。
根茎繁殖
根茎繁殖为主。种子繁殖多在培育新品种时应用。种用根茎来源于倒栽法、窖藏及春地黄露地越冬等,但以倒栽法的地黄种产量高、质量好。
具体方法是:7~8月在当年春季栽种的良种地黄地内,选生长健壮、无病虫的根茎,挖起折成4~5cm短节,稍风干后,按行距10~30cm,株距5~10cm,重新种到一块充分施足底肥的地里,适当除草,追肥,雨后注意排水,第2年春季随挖随栽。栽种地黄一般在日平均温度为18~21℃时最好。如北京在4月上、中旬,重庆在2月下旬至3月下旬,河南早春地黄在4月上、中旬;晚地黄(或麦茬地黄),在5月上旬至6月上旬。栽种时在垄或畦上开沟,沟距33cm,每隔15~20cm,放种栽一节,覆土3~4cm,压实表土后浇水。每垄种2行,每畦3~4行,苗出齐后,选阴雨天补苗,栽后1月左右匀苗,每穴留1株健苗,封行前,浅薅2-3次,并铲去陆续生出的多余苗。[3]
田间管理
每次中耕后都要追肥1次,可施人畜粪水或饼肥,多雨季节,要注意排水防涝,使地无积水,出现花蕾时,要随时摘除。[3]
地黄栽培时,不宜选曾种植过棉、芝麻、豆类、瓜类等的土地,否则病害严重。如要混种,应选禾本科作物;地黄有“三怕”,即怕旱、怕涝和怕病虫害。因其根系少,吸水能力差,稍微干旱即易凋萎;土壤水分过多则肉质根茎易腐烂。所以得适当的灌溉。
病虫防治
斑枯病可选抗病品种,清洁园地,发病初期用倍量式波尔多液喷雾。还有地黄枯萎病、大豆胞囊线虫、轮纹病等为害。虫害有棉红蜘蛛,发生期可用40%水胺硫磷1500倍液防治。蛱蝶,在其幼龄期用敌百虫等防治。
5主要价值
地黄已成为中国重要的创汇产品之一,产品远销港澳、东南亚及日本等国。[4]
药用
来源:玄参科植物地黄 的新鲜或干燥块根。秋季采挖,除去芦头、须根及泥沙,鲜用;或将地黄缓缓烘焙至约八成干。前者习称鲜地黄,后者习称生地黄。[5]
炮制:(熟地黄)⑴取净生地黄,照酒炖法炖至酒吸尽,取出,晾晒至外皮黏液稍干时,切厚片或块,干燥,即得。每100kg生地黄,用黄酒30~50kg。⑵取净生地黄,照蒸法蒸至黑润,取出,晒至约八成干时,切厚片或块,干燥,即得。[6]
性味:鲜地黄:甘、苦,寒。生地黄:甘,寒。[5]熟地黄:甘,微温。[6]
归经:归心、肝、肾经。[5-6]
功能主治:地黄性凉,味甘苦,具有滋阴补肾、养血补血、凉血的功效。凡阴虚血虚肾虚者食之,颇有益处。此外,地黄有强心利尿、解热消炎、促进血液凝固和降低血糖的作用。[7]
鲜地黄: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
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5]
熟地黄: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用于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眩晕,耳鸣,须发早白。[6]
用法用量:鲜地黄:12~30g。生地黄、熟地黄:9~15g。[6][5]
贮藏:鲜地黄埋在砂土中,防冻;生地黄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8][6]
常用配方
⑴治伤寒及温病应发汗而不汗之内畜血者,及鼻衄吐血不尽,内余瘀血,面黄,大便黑,消瘀血:犀角一两,生地黄八两,芍药三两,牡丹皮二两。右四味细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千金方》犀角地黄汤)
⑵治暑温脉虚夜寐不安,烦渴舌赤,时有严语,目常开不闭,或喜切不开:犀角三钱,生地五钱,元参三钱,竹叶心一钱,麦冬三钱,丹参二钱,黄连一钱五分,银花三钱,连翘二钱(连心用)。水八杯,煮取三杯,日三服。舌白滑者,不可与也。(《温病条辨》清营汤)
⑶治阳乘于阴,以致吐血、衄血:生荷叶、生艾叶、生柏叶、生地黄各等分。上研,丸鸡子大。每服一丸,水煎服。(《妇人良方》四生丸)
⑷治吐血经日:生地黄汁一升,川大黄一两(锉碎,微炒末)。上药相和,煎至半升,分为二服,温温食后服。(《圣惠方》)
⑸治肺损吐血不止:生地黄八两(研取汁),鹿角胶一两(炙燥,研为末)。上二味,先以童子小便五合,于铜器中煎,次下地黄汁及胶末,打令匀,煎令熔,十沸后,分作三服。(《圣济总录》地黄饮)
⑹补虚除热,去痈疖痔疾:生地黄随多少,三捣三压,取汁令尽,铜器中汤上煮,勿盖,令泄气,得减半,出之,布绞去粗碎结浊滓秽,更煎之令如饧,酒服如弹丸许,日三。(《千金方》地黄煎)
⑺治劳瘦骨蒸,日晚寒热,咳嗽唾血:生地黄汁二合。煮白粥,临熟人地黄汁搅令匀,空心食之。(《食医心镜》)
⑻治产后崩中,下血不止,心神烦乱:生地黄汁半小盏,益母草计半小盏。上药,入酒一小盏相和,煎三、五沸,分为三服,频频服之。(《圣惠方》地黄酒)
⑼治消渴:生地黄三斤(细切),生姜半斤(细切),生麦门冬二斤(去心)。上三味一处于石臼内捣烂,生布绞取自然计,慢火熬,稀稠得所,以磁盒贮,每服一匙,用温汤化下,不拘时。(《圣济总录》地黄煎)
⑽治坠马伤折手足,痛甚:生地黄一斤,生姜四两。捣细末,入糟一斤同炒匀,乘热以布裹罨伤处,冷即易之,先能止痛,后整骨。(《夷坚志》)
中成药: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胶囊、九子地黄丸、干地黄丸
临床应用
地黄
⑴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主治心经火热证。生地黄6g,木通6g,生甘草梢6g。上药为末,每服9g,水一盏,入竹叶同煎至五分,食后温服。方中地黄入心肾经,甘凉而润,清心热而养血养阴,用以为臣。[8]
⑵清胃散(《兰室秘藏》)主治胃火牙痛。生地黄6g,当归身6g,牡丹皮9g,黄连6g,升麻9g。上药为末,都作一服,水盏半,煎至七分,去滓放冷服之。方中生地凉血滋阴。[8]
⑶当归六黄汤(《兰室秘藏》)主治阴虚火旺盗汗。当归、生地黄、黄芩、黄柏、黄连、熟地黄各6g,黄芪12g。上药为粗末,每服15g,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前服,小儿减半服之。方中当归、生地、熟地入肝肾而滋阴养血,阴血充则水能制火,为方中君药。[8]
⑷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治肾阴虚证。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盗汗,遗精,消渴,骨蒸潮热,手足心热,舌燥咽痛,牙齿动摇,足跟作痛,以及小儿卤门不合,舌红少苔,脉沉细数。熟地24g,山萸肉、干山药各12g,泽泻、牡丹皮、茯苓各9g。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丸(6~9g),空心温水化下。方中熟地味甘纯阴,主入肾经,长于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为君药。[9]
⑸泰山磐石散(《古今医统大全》)治气血虚弱,胎元不固证。胎动不安,堕胎,滑胎,面色淡白,倦怠乏力,不思饮食,舌淡苔薄白,脉滑无力。人参、黄芪各3g,白术、炙甘草各1.5g,当归3g,川芎、白芍药、熟地黄各2.4g,续断3g,糯米一撮,黄芩3g,砂仁1.5g。水煎服。方中熟地补血滋阴以养胎元,配伍人参以复冲任气血不足之本,为君药。[9]
⑹左归丸(《景岳全书》)治真阴不足证。腰酸腿软,头晕眼花,耳聋失眠,遗精滑泄,自汗盗汗,口燥舌干,舌红少苔,脉细。大怀熟地240g,山药120g,枸杞120g,山萸肉120g,川牛膝120g,菟丝子120g,鹿胶120g,龟胶120g。上先将熟地蒸烂杵膏,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9g,食前用滚汤或淡盐汤送下。亦可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方中重用熟地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为君药。[9]
食用
将地黄作为食品,在民间已有悠久历史。早在一千多年前,中原地黄产区群众就将地黄“腌制成咸菜,泡酒、泡茶而食之。”至今人们仍把地黄切丝凉拌,煮粥而食。
宜忌人群
宜食:阴虚发热、口干渴、阴伤便秘、肾阴不足、虚火上火之咽喉干痛、湿疹、神经性皮炎以及妇女月经不调、血崩、胎动不安等病症患者适宜食用。
忌食:脾虚腹泻、胃虚食少者不适宜食用。同时,地黄不宜与薤白、韭白、萝卜、葱白一起食用,以及在煎服时不宜用铜铁器皿。[7]
观赏
地黄适于盆栽,若在温室中促成栽培,可在早春开花。因其高大、花序花形优美,可在花境、花坛、岩石园中应用。可作自然式花卉布置。地黄为重要药材。[3]
药理作用
⑴降血糖:怀庆地黄的有效部分(R-BP-F)腹腔注射,对四氧嘧啶所致小鼠实验性糖尿病有降低血糖作用.
⑵止血:生地、熟地煎剂、生地炭、熟地炭灌胃, 对小鼠均可缩短血液凝固时间(毛细管法).
⑶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地黄70%甲醇提取物抑制ADP引起的大鼠血小板聚集,并有抗凝血酶作用, 对内毒素引起的大鼠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有对抗作用.
另外尚有抗炎免疫、抗肝损害等作用.
⑷治疗肝炎:临床报道地黄和甘草合用,无论是肌注或口服对传染性肝炎都有一定作用,促进肝功能恢复,尤以ALT下降显著且无局部及全身不良反应。
⑸治疗白喉:以生地黄为主,配合连翘、黄芩、麦冬、玄参的抗白喉合剂,服用后多在4天内退热,假膜消失,咽痛好转。[12]
药材鉴别
地黄
显微特征:鲜地黄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层细胞。皮层薄壁细胞排列疏松;散有较多分泌细胞,含橘黄色油滴;偶有石细胞。韧皮部较宽,分泌细胞较少。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射线宽广;导管稀疏,放射状排列。
生地黄粉末深棕色,木栓细胞淡棕色,断面观类长方形,排列整齐。薄壁细胞类圆形,内含类圆形细胞核。分泌细胞形状与一般薄壁细胞相似,内含橙黄色或橘黄色油滴物。具缘纹孔及网纹导管直径约至92微米。
地黄
理化鉴别:生地黄取本品2克,加甲醇20毫升,置于水浴上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滤过,滤液回收甲醇至5毫升,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梓醇对照品,加甲醇配制成每毫升含0.5毫克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实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微升,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醇-水(14:6: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茴香醛试液,105摄氏度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再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熟地黄取本品粉末1克,加乙醇10毫升,浸泡24小时,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5-羟甲基糠醛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毫升含0.5毫克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供试品溶液10微升、对照品溶液5微升,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石油醚-乙酸乙酯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灯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7植物文化
史载
地黄是“四大怀药”之一,有着久远的历史记载。从周朝开始,四大怀药被历代列为皇封贡品;唐宋时期,四大怀药已久负盛名,经丝绸之路传入亚欧各国;明代郑和将怀药带入东南亚、中东、非洲诸国;近代四大怀药被海外人士誉为“华药”。《红楼梦》中亦有宝玉为晴雯改药方加地黄的情节。
诗词
作者:苏轼(宋代)《地黄》。
地黄饷老马,可使光鉴人。吾闻乐天语,喻马施之身。
我衰正伏枥,垂耳气不振。移栽附沃壤,蕃茂争新春。
沉水得稚根,重汤养陈薪。投以东阿清,和以北海醇。
崖蜜助甘冷,山姜发芳辛。融为寒食饧,咽作瑞露珍。
丹田自宿火,渴肺还生津。愿饷内热子,一洗胸中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