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黄连盆景
❶ 中医里常提到的 土黄连,究竟是哪一种中草药
为小檗科植物九莲小檗或湖北小檗的根或茎叶。
❷ 土黄莲和黄莲有哪些功效它们有什么区别吗
土黄莲又叫溪黄草,功效有:清热利湿,凉血散瘀。治急性肝炎,急性胆囊炎,痢疾,肠炎,癃闭,跌打瘀肿。
黄莲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
两者是不同种植物,药用价值也不同。
区别:土黄莲主要体现在肝炎、肠炎等治疗。黄莲主要是清热解毒,和胃止呕等功效。
黄莲的医学应用
一、可治疗糖尿病:经动物实验和临床实践证明,黄莲素不仅具有抗升糖激素的作用,还能促进胰岛B细胞的再生,对II型糖尿病有较好的疗效。用法:每次口服零点三至零点五克,每日服三次,二至四周为一个疗程。
二、可治疗高血压病:黄莲素能竞争性地阻断血管平滑肌受体,引起血管扩张,从而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用法:每次口服零点四至零点六克,每日服三至四次,可连服四周。
三、可治疗高血脂症:黄莲素能明显增强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降低肝脏过氧化脂质的水平及血清甘油三脂、总胆固醇的含量,对防治肥胖症、脂肪肝及动脉硬化有很好的疗效。用法:每次口服零点五克,每日服三次,八周为一个疗程。
四、可治疗小儿腮腺炎:将黄莲素五片研成细末,加入大黄粉十克,用清水将其调成糊状,外敷于患儿双足心处的涌泉穴上。每天换药一至二次,连续敷三至五天即可见效。
❸ 种植黄连对土壤有什么特别要求吗四川地区适合种植吗
一、生长环境 黄连是一种高海拔阴生植物,适合山区冷凉、多雨地区。
(1)温度,喜高寒冷凉气候,在8—32℃间能生长,适宜温度为15~22℃,低于6℃或高于32℃生长缓慢甚至不能生长。在—8一—2℃的温度条件下可越冬。
(2)水分,黄连是湿生植物,喜湿润,不耐干旱。在幼苗期和移栽期如表层土壤干旱,影响生长,降低成活率。生长期间要求雨水充沛,空气湿度大。虽喜湿润,但土壤湿度太大或积水时,通气不良,易染病,影响根系正常生长,使根茎变黑,甚至死亡。
(3)光照,黄连为阴性植物,喜弱光和散射光,怕强光照射,幼苗期遇强光易灼伤致死。但过于荫蔽,叶片疯长,地下根茎产量低。黄连随着苗龄增加对光的需求也逐渐增加。生产上一般搭棚栽或利用自然树调节光照,做到7阴3阳的散射光。随着苗龄增加逐渐增加光照。
(4)地势和土肥,本地栽培在700—1500米范围内,在低海拔山区栽黄连气温高,生长快,枝繁叶茂,根茎不充实,品质差,易染病。黄连要求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和透气良好、表层富含腐殖质的壤土最适宜,重壤土和沙壤土也可以。粗沙土和粘重土不宜栽黄连。土壤酸碱度以微酸性至中性为宜。忌连作。种过黄连的土地经过2~3年轮作后可继续栽连。否则产量低,病害严重。黄连喜肥,基肥和追肥以农家肥为主。速效性有机肥和化肥用作春季和种子采收后追肥。氮肥对催苗作用大,磷钾肥对提高结实率和根茎充实有很大作用。
二、定植管理按照“7阴3阳”的该子光照需求或搭棚或遮阳网或套种,拉选土质疏松,肥沃的壤土、沙壤土生荒地或种过庄稼的熟地。精耕细作理好定植畦面,然后移栽。每年2~3月、5—6月、9—10月间均可移栽定植。以在3~5月间移栽三年生黄连苗成活率高,生长也快。选阴天或雨后随起随栽,移栽的连苗应具有4片以上的真叶,株高在6厘米以上。连根拔起连苗,100株一捆剪去过长须根,留约2—3厘米长,洗净泥土,放篮子内。每亩载8—12万苗。载后要及时中耕除草,近30年的生产本地药农总结出一套完整的除草技术,保证了低成本,无公害化。发现缺苗,如春栽的于秋季补苗,如秋季栽的于翌年春季解冻后补苗。采用同龄壮苗带土补栽。要适时使肥、培土。除施足基肥外,每年都要追肥。前期小苗可追施氮肥,后期以磷钾肥为主,如:过钙,硫酸钾,油饼等。根茎有向上生长特性,要年年培土,先薄后厚,逐年增加。要调节好荫蔽度。移栽当年需要70%荫蔽度,随着苗龄增加,逐年增加光照,减少荫蔽度;第二年起荫蔽度减少10%左右;第四年荫蔽度减少到40%~50%;第五年6月前荫蔽度20%~30%,6月后可除去覆盖物,增加光照。林间栽连通过修枝砍梢调节光照。要摘除花薹。除留种田外,如发现黄连抽薹及时摘除。
黄连高产种植新技术
黄连又名种莲、雅连、鸡爪连,产于海拔900~1500米的潮湿、多阴少阳、中性土质地带。黄连属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种类颇多,产区亦广,有野生与农种之分(野生者质优)。育苗生长期1年,移栽生长期4年,株高15~45cm。
一、育苗
1.采种与保存。栽种2~4年的黄连均开花结果,采收季节为每年夏季,采收时将种子柄轻轻采摘装入布口袋里,阴干,除去壳和杂物即得到纯净的黄连种子。种子休眠保存期一般采取泥沙拌储,用1kg黄连种子拌入3kg干湿适度泥沙中,再用透气布口袋装封好放在阴凉通风处,随时检查,以手捏成团、手松散得开为宜,发现沙种过干应喷洒少量清水保湿,等秋冬季再播种下地。
2.整地与做架。黄连育苗地应选土质肥沃的生荒地,除去树根杂草,用锄头浅挖深度10cm,以1.5m沟排沟开箱,将土壤整细整平。搭遮阳棚,顺着箱地中间每隔2米打一根木桩,木桩长约2.2m,顶端做成“Y”型便于搭放竹、木横条枝丫遮阳。
3.播种与遮阳。播种时间在深秋初冬为宜,每亩地用纯种子约0.5kg,计泥沙种为2kg,均匀撒播,然后用树枝盖在上面防日晒和雨淋,又可保湿防旱提高出苗率,促进苗壮苗齐。每亩苗圃地出苗10万株,可移栽生产面积3~4亩。
❹ 土黄连果能不能吃,如果能吃怎么吃有什么功效!
黄连的功效: 泻火,燥湿,解毒,杀虫。主治时行热毒,伤寒,热盛心烦,痞满呕逆,菌痢,热泻腹痛,肺结按,吐、衄、下血,消渴,疳积,蛔虫病,百日咳,咽喉肿痛,火眼,口疮,痈疽疮毒,湿疹,汤火烫伤。
❺ 怎样选择适宜黄连的种植地和如何整地
根据黄连的生长习性,在南方种黄连一定要选1200~1700米的高山区,气候比较冷凉、多雨、大气湿度较大的山区种植,在低纬度地区可适当选高一点的山区,在靠北地区可适当选海拔低一点的山区,在严寒和干燥的北方不宜选地种植。
在适宜地区种植,应选半阴半阳的早晚阳山,尤以早阳山为佳,坡度在20度以内的缓坡地;黄连为浅根作物,须根多分布在5~10厘米的表土层,故应选上层土壤比较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砂壤土,产区药农称之为“上泡下实”的土壤,如紫红泥、红油沙、灰泡土等。若为林间栽连,其植被最好选尖叶常绿和阔叶落叶混交林,或阔叶的落叶和常绿混交林地,树高最好在3~4米以下。若选用与玉米套作或搭简易棚栽连,则应选用比较平坦的缓坡地,其中荒地或二荒地均可选用。
8~10月间在选好的林地里进行整地,先把竹丛和茅草砍掉,树全部留下,然后再根据林内的荫蔽度,在树密的地方可适当间伐或砍掉过密的树枝,在树稀、阳光较大的地方,可用藤条把树枝往空旷处拉开,或搭小棚补充荫蔽,保证林下有约70%均匀的荫蔽度。把砍下的竹丛、茅草等杂物搬出林外,晒干后堆成堆,面上盖些表土熏烧成熏土。同时把土翻挖1、2次,深15厘米左右、在挖土时注意勿伤树根,把挖出的石头等杂物捡出林外,再整细耙平,顺坡向做成宽1.5米、高10厘米的畦(厢),畦间沟宽20厘米左右。然后往畦上施基肥,每667米2施腐熟厩肥或土杂肥3000~5000千克,浅挖与表土拌匀,再覆盖约5厘米厚的熏土,把畦面做成瓦背形。最后在四周挖排水沟,以防暴雨时棚外山水流入棚内冲坏畦面,还要用树枝编篱笆,把整块地拦好,防止兽害和边畦太阳直射。
❻ 土黄莲的功效
【名称考证】土黄连 (《滇南本草》),鸡足黄连(《昆明药植调查报告》)、三颗针(《四川常用中草药》)、石妹刺(《滇南本草》) 【科目来源】双子叶植物药小檗科植物 【药用部位】九莲小檗或湖北小檗的根或茎叶。 【性味归经】苦、大寒;《滇南本草》:“味苦,性大寒。”入心、肝、大肠三经。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利小便。治腹泻,赤痢,火眼赤痛,齿龈肿痛,咽喉炎,热淋,痄腮,丹毒,湿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根2~3钱,茎叶1~2两。外用:乳汁泡点眼或研末调敷。 【药材鉴定】 ①九莲小檗 分布湖北、云南、贵州、四川等地。②湖北小檗 分布湖北、四川、云南等地。 【化学成分】九莲小檗的根含多种生物碱,已知的为小檗碱(Berberine,3%)、掌叶防已碱(Palmatine,0.6%)、药根碱(Jatrorrhizine, 0.1%)、九莲碱甲(Julianine A, 0.04%)、九莲碱乙(Julianine B, 0.02%)、九莲碱丙(Ju-lianine C,0.07%)等。根含小檗碱2.84%,少量的药根碱(jatrorrhizine)和异粉防己碱(isotetrandrine), 另含小檗胺2.34%。 【相关选方】 ①治暴亦火眼,肿胀疼痛:土黄连为太,泡人乳点之。(《滇南永草》) ②治急性肠胃炎,口腔咽喉炎,眼结膜炎:三颗针茎叶2两,煎水代茶饮。(江西《草药手册》) ③治无名肿毒,丹毒,湿疹,烫伤,跌打瘀肿:三颗针根、茎适量,刮去租皮,切片焙干,研细末,水调敷;或用麻油、凡士林调成30%软膏,凉一薄层于纱布上,敷贴患处。(江西《草药手册》) 【原生形态】 ①九莲小檗,又名:石妹刺,蚝猪刺。常绿灌木,高至2米。小枝微有棱,幼时带黄色,次年黄灰色或黄褐色。小枝具刺,刺坚硬,3分叉,长1~3厘米。叶簇生;硬革质,窄椭圆形至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长3~8厘米,宽1~2厘米,先端锐尖或钝,基部楔形,边缘有刺状锯齿,多少反卷,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网脉不显。花鲜黄色,15~30朵,簇生,花梗长5~20毫米;小苞片3,卵形或披针形;萼片6,2轮,外轮披针形,内轮卵圆形,较花瓣长;花瓣6,卵圆形,先端微凹;雄蕊6,与花瓣对生;雌蕊1,卵状矩圆形,子房上位,柱头无柄.浆果,卵状矩圆形,长约7~8毫米,蓝黑色,表面被白粉,有短而明显的宿存花柱。生于低山丘陵地带。
②湖北小檗叶窄披针形,长2~3厘米,宽8~11毫米,有波状刺锯齿。花3~10朵簇生。浆果卵圆形,长8~10毫米,柱头几无柄。生于山地灌丛中。 【参考出处】《滇南本草》 【功效分类】清热药 清热解毒药 【相关药品】黄连上清丸 复方黄连素片 黄连胶囊 黄连上清片 清胃黄连丸 黄连羊肝丸 【关 键 词】清热解毒 利小便 腹泻 赤痢 火眼赤痛 齿龈肿痛 咽喉炎 热淋 痄腮 丹毒 湿疹
❼ 盆栽黄连母用什么土好点
家庭养花常用土壤
1、腐殖土:也称厩肥土。由家畜粪尿、垫料和专饲料残渣的混合物经属发酵沤制而成,含多种有机质和氮、磷、钾等。其成分主要由腐殖质组成,质地疏松,呈酸性,含有丰富的养分,保肥、保水性强,但排水性较差。
2、腐叶土:为自然界中森林地带的表土,由落叶经多年堆积腐烂而形成。腐叶土质地疏松,多孔隙,呈酸性或微酸性,所含养分丰富,适于栽种各种喜酸性土壤花卉,也是调制盆花培养土的主要材料之一。
3、泥炭土:有称草炭土,是从泥炭沼泽地上采集的。它是由有机物不断积累或在淹水条件下形成的,其中部分已经炭化,颜色黑褐,呈酸性,富含有机质,有的高达80%-90%,可改良土壤的物理性质。泥炭土本身供植物吸收利用的养分不多,但含有大量的纤维和腐殖酸,吸肥和保水的能力较强,是配制花卉培养土的好材料。
❽ 这是什么植物,学名叫什么木质是黄色的,我们这的人都叫土黄连。。据说是种药材!求教!!!
南天竹
株高约2m。直立,少分枝。老茎浅褐色,幼枝红色。叶对生,2-3回奇数羽状复叶,小叶椭圆状披针形。圆锥花序顶生;花小,白色;浆果球形,鲜红色,宿存至翌年2月。常绿灌木,高约200厘米。茎直立,少分枝,幼枝常为红色。叶互生,常集于叶鞘;小叶3~5片,椭圆披针形,长3~10厘米。夏季开白色花,大形圆锥花序顶生。浆果球形,熟时鲜红色,偶有黄色,直径0.6~0.7厘米,含种子2粒,种子扁圆形。花期5~6月,果熟期十月~来年一月
【别名】白天竹、天竹子、天竹、南天烛、山黄芩、钻石黄。
【来源】小檗科南天竹属植物南天竹Nandina domestica Thunb.,以根、茎及果入药。根、茎全年可采,切片晒干。秋冬摘果,晒干。
【性味归经】
根、茎:苦,寒。
果:苦,平。有小毒。
[功能主治]
《贵州民间方药集》:"镇咳止喘,兴奋强壮。"
根、茎:清热除湿,通经活络。用于感冒发热,眼结膜炎,肺热咳嗽,湿热黄疸,急性胃肠炎,尿路感染,跌打损伤。
果:止咳平喘。用于咳嗽,哮喘,百日咳。
【用法用量】根、茎0.3~1两;果3钱。
【观赏特性】痉干丛生,汁叶扶疏,秋冬叶色变红,更有累累红果,经久不落,实为赏叶观果佳品。
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全株有毒,中毒症状为兴奋,脉搏先快后慢、且不规则、血压下降、肌肉痉挛、呼吸麻痹、昏迷等。
❾ 土黄连长的什么样子
土黄连
(《滇南本草》)
【别名】鸡足黄连(《昆明药植调查报告,),三颗针(《四川常用中草药》)。
【来源】为小檗科植物九莲小檗或湖北小檗的根或茎叶。
【植物形态】①九莲小檗, ②湖北小檗 。
【性味】《滇南本草》:"味苦,性大寒。"
【功用主治】清热解毒,利小便。治腹泻,赤痢,火眼赤痛,齿龈肿痛,咽喉炎,热淋,痄腮,丹毒,湿疹。
①《滇南本草》:"泻小肠经实火,胃中实火,利小便。止热淋疼痛,牙根肿疼,咽喉痛,小儿乳蛾,痄腮。"
②《四川常用中草药》:"清热解毒,消炎抗菌。治目赤,亦痢,劳伤吐血,咽喉肿痛,腹泻,齿痛,耳心痛,跌打损伤红肿。"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根2~3钱,茎叶1~2两。外用:乳汁泡点眼或研末调敷。
【选方】①治暴亦火眼,肿胀疼痛:土黄连为太,泡人乳点之。(《滇南永草》)
②治急性肠胃炎,口腔咽喉炎,眼结膜炎:三颗针茎叶2两,煎水代茶饮。(江西《草药手册》)
③治无名肿毒,丹毒,湿疹,烫伤,跌打瘀肿:三颗针根、茎适量,刮去租皮,切片焙干,研细末,水调敷;或用麻油、凡士林调成30%软膏,凉一薄层于纱布上,敷贴患处。(江西《草药手册》)
图片: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lm=-1&cl=2&word=%CD%C1%BB%C6%C1%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