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盆栽知识 » 台湾盆景大师

台湾盆景大师

发布时间: 2023-03-24 06:14:23

盆景为啥不能留三枝

“ 三枝法”是盆景大师刘木申,发扬光大的。大概的意思是,以三点构成一不等边三角形线轮廓,以三角形中的,结顶,飘枝,第二枝辅枝,构成一个到三角形的面。
是选出可以做为飘枝的第一枝:第一枝位飘枝,一般在树桩的高度上2/3,下1/3的位置上,也就是整体高度,往上走的1比0.618黄金分割点位置上。飘枝确立。
选取第二枝辅枝:第二枝的位置在飘枝对立面。不能平行对生。大致角度在结顶枝与飘枝的中下1/3位置,角度以飘枝略有120度的角度。确定辅枝。
结顶枝,就是为了平衡树势稳定重心的位置枝条,一般以主干为中心,截干时找到合适改为主干过渡的枝条,调整位置,或者蓄养枝条,作为结顶枝。
以结顶枝为重心,两边不等的延伸,构成一个倒三角的轮廓。三枝确定以后,按照三叉九枝的方式。蓄养枝条。

❷ 中国著名盆景大师有几个

第一批盆景大师名单(10人)
万觐堂 孔泰初
王寿山 朱子安
朱宝祥 李忠玉
陆学明 陈思甫
周瘦鹃 殷子敏
第二批盆景大师名单(2人)
贺淦荪 潘仲连
第三批盆景大师名单(15人)
王选民 吕 坚
伍宜孙 苏 伦
陆志伟 汪彝鼎
林凤书 胡乐国
赵庆泉 胡荣庆
贺淦荪 徐晓白
盛定武 梁悦美
潘仲连

❸ 王恒亮盆景艺术造形直播在哪个网络

腾讯视频。
王恒亮,男,中国籍艺术家,汉族,现为世界盆景学会委员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赏石分会副理事长 、国家一级美术师 、中国国宾礼艺术家、中国华夏万里行书画家协会理事 、中国盆景艺术大师

❹ 素仁是谁呀

素仁抄 (岭南派风格创始人之一) 佛教界大师,广州海幢寺主持。
风格:扶疏挺拔,兀立云霄,技托虽少而不觉空虚,含蓄简括,高雅自然,很有点郑板桥“冗繁削尽留清瘦”,“一枝一叶总关情”的诗意。多仿倪云林和八大山人画意,干条清瘦,因树取势,不求枝茂,形成扶疏挺拔的“高耸型”盆景。

❺ 盆景的大师

韩学年,一九四九年八月出生,广东省佛山市顺德人。筑《缘园》、《品松丘》作培育交流园地。受地方盆景氛围影响,自幼已对盆景产生兴趣,八十年代初期开始动手参与种植,以自娱自乐、增加生活情趣为目的,盆景创作喜欢自己动手,想弄些有点个性的东西。不拘题材,丛林、附石、树桩、素仁格等都玩弄下,但对山松情迷些。
跨十年先后做的两个附墙式榕树盆景《生存》、《适者》,表达了岭南地方多见的榕树飞榕的顽强生长状态,构思造型都表达出自己的个性。二十多年山松盆景的培育,选材不拘一格,形态多样,具较明显的个性,近两三年投稿《花木盆景》杂志数编山松盆景内容的稿件,把自己对山松盆景的过程心得体会作了表述。 郑永泰,1940年生于广东省汕头市,自幼爱好颇多,特别喜欢花卉盆景。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运输经营管理工作。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开始,几乎将所有业余时间全部用于盆景栽培、创作和研究工作,对境内外诸多不同风格的盆景作品进行过认真的考察和学习。在坚持岭南盆景蓄枝截干制作技艺的前提下,博取众长,认真实践,逐步形成了技法严谨细腻,讲求内结构线条美,造型清新秀美、自然野趣的个人风格。2000年创建欣园盆景园。现担任广东清远盆景协会会长。
在创作理念上,不偏树种贵贱,不受流派局限,追求意境,精益求精。无论松树类、杂木类、山水类盆景制作都有较深的体会和扎实的基本功。特别对马尾松盆景的创作,经多年探索研究,总结出一套逼芽控针的制作方法,有独到之处。在专业刊物上发表了相当数量有特色的盆景作品和相关理论文章。 应国平,1946年出生。1963年参加工作,从事竹木制品生产及竹木工艺雕刻等工作,历时40余年。1980年起创办私营企业,现为宁波市应氏竹木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
应国平从60年代起由喜爱到收藏历代名家书画、古董,逐渐提高艺术修养,文化底蕴和鉴赏能力。同时开始养护制作盆景,尤以柏树盆景见长,他善于把古代书画和雕刻技艺,有机地结合起来,融入到盆景制作中去,他的作品具有中国画风特色。70年代后期应国平开始建立盆景基地,以后又发展建立应氏盆景园艺场,收藏各种规格质量上乘的柏树桩素材,盆景园规模:占地20余亩,有柏树桩素材1000余棵,各种规格的柏树盆景200余盆,其他松树盆景80余盆,杂木盆景60余盆。 魏积泉,男,1952年生;1976年毕业于集美航海专科学院;现为厦门裕盛船舶修理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工程师;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赏石分会理事;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福建省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赏石分会付会长;世界盆景石文化协会付会长;厦门市盆景雅石研究会会长;中国杰出盆景艺术家。
魏积泉先生从1980年开始爱好盆景艺术,从1990年开始赏石收藏,投入大量资金收藏、创作盆景、赏石作品,现有盆景精品100多盆、赏石精品60余件,其藏品经常在各类书刊发表。并积极参与各项盆景、赏石界活动,即陶冶情操、丰富精神文明生活、又推动中国盆景事业发展,成为发展中国盆景事业的新生力量;其创作的作品,树种选材广泛、作品灵巧明朗、技法细腻、构图生动,既有苍劲雄奇的力作,也有潇洒灵秀的精品,充分展示其丰富浓厚的功底;其培养出的盆景,一枝一托均可入画;其作品表现形式多样,构图清新自然,景观动静相宜,洋溢着强烈的时代感。所收藏的各类赏石,品种多样,形、质、色具佳,多为精品。有不少赏石藏品曾在省、市和全国展览中荣获大奖。给盆景界、赏石界的同行留下深刻印象。
贺淦荪
1924年生,湖北省武汉市人,美术副教授,擅书画、工艺美术和艺术理论。现任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名誉会长、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赏石分会副理事长、湖北省花木盆景协会副理事长、武汉市花卉盆景协会副理事长、《花木盆景》杂志名誉主编等职。
贺淦荪先生从事盆景艺术活动50余年。对于山石盆景、树木盆景、树石盆景和盆艺理论以及盆艺教育诸方面,均有所发展和创新。
在理论上,提出“要以文艺思想、艺术辩证法和美学指导盆景造型”等系列理论;著有《论盆景艺术造型》、《论动势盆景》、《论树石盆景》等系列专著,并在专业报刊发表大量文章。先后任《中国盆景》、《中国盆景名作选》、《中国盆景艺术大观》、《中国盆景学术论文集》编委,并被指定撰写《中国农业网络全书》园艺部分有关文章。1984年参与创办《花木盆景》杂志至今。
在造型上,创立“动势盆景”(系列)艺术风格,创作出大量动势盆景系列作品,得到海内外盆艺界的认可和赞同。代表作有《群峰竞秀》、《秋思》、《风在吼》、《我们走在大路上》等,均获全国最高奖(其中《风在吼》获海峡两岸盆景展金奖、第四届亚太区盆景赏石会议暨展览金奖),并分别载入《亚太展》专辑和《世界盆栽》。其盆景艺术特色是:广学博采,有所取舍,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被誉为是“激情与理念合壁,民族与时代并重”的现代中国盆景。新作《海风吹拂五千年》博得国际盆景界好评,被誉为“最具真实感、时代感和亲切感”的作品。
多次参与组织和主持全国性盆景展、根艺展、学术讨论会和盆景研究班、培训班教学活动。先后任全国盆景展、全国根艺展专家评委,并任“第四届亚太区盆景赏石会议暨展览”评委,以及盆景研究班主任等职。为全国盆景事业培养大量盆艺人才。
1994年5月,被建设部城建司、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联合授予“中国盆景艺术大师”荣誉称号。

❻ 岭南盆景的岭南盆景简介

盆景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一种园林艺术珍品,而岭南盆景则是中国盆景艺术五大流派(苏派、扬派、川派、徽派和岭南派)之一。岭南盆景的创作,多就地取材,选用亚热带和热带常绿细叶树种,一般以广州人称之为“树仔头”的树桩为主,其品种多达30余种,如九里香(月橘)、榕树、福建茶、水松、龙柏、榆树、满天星、黄杨、罗汉松、簕杜鹃、雀梅、山桔、相思树等。岭南盆景的构图形式有单干大树型,或双干式、悬崖式、水影式、一头多干式、附石式和合槙式等。除树桩盆景外,还有石山盆景。石山盆景的材料是英石、方解石、珊瑚石、砂积石等。其中英石是广东英德的特产,具有皱、瘦、透的特点,故多被石山盆景制作选用。近年来广州盆景艺术家们又发展了雄奇秀茂的大树造型、挺拔扶疏的高耸型、含珠滴翠的叠翠型以及野趣天然的自然型。
说到岭南盆景,要向大家介绍岭南盆景的三个特点、三种风格和盆景三杰。 岭南合是成果累累,人才辈出。广州盆景界常把孔泰初、素仁、莫抵府称为“盆景三杰”。他们创作的盆景崇尚自然又高于自然,符合画意又高于画意。孔泰初从禀盆景创作长达60余年,创作出雄伟苍劲的“大树型”盆景,首创“蓄枝截干”造型艺术,树干嶙峋苍劲,树冠丰满,枝条疏密有致,呈现出旷野巨大风姿,1990年被评为全国盆景大师。素仁是广州海幢寺主持、佛教界大师。他创作的盆景多仿前人倪云林和八大山人画意,取法乎上,于条清瘦,因树取势,不求枝茂,形成扶疏挺拔的“高耸型”盆景。莫珉府是“自然型”盆景的创建者,他善于借鉴国画构图创作盆景,构图活泼多样,野趣盎然,虚虚实实,对比鲜明,别具一格。如果把盆景比作绘画,则孔泰初的盆景就是工笔画,素仁和莫珉府的盆景就是写意画。他们三人是广州栽培和制作盆景的优秀代表,号称“盆景三杰”。他们的作品各具特点和风格,均体现了岭南盆景的鲜明特色。
广州园林盆景闻名全国,不仅广州和珠江三角洲城乡居民几乎家家阳台、天台、客厅陈设各种千姿百态的盆景,而且远涉重洋,在港澳、欧美、东南亚许多华人家庭也喜欢摆设岭南盆景。广州芳村是广东最早、最著名的岭南盆景之乡。位于芳村的广州花卉博览园中的艺翠花和“南国水乡”两处展出许多岭南盆景的优秀作品。位于广州流花湖畔的西苑建于1956年,面积5000平方米。它是广州一个以栽种和陈列盆景为主的公园,风景优美,富有诗情画意,是名闻中外的“岭南盆景之家”,也是海内外盆景艺术,爱好者和游客向往的景区之一。1982年在西苑举办了全国盆景展销会,展品多达5000盆,品种300多个。1986年西苑选送50盆展品参加在意大利热那亚举行的第五届国际园艺花卉博览会,获得金质奖3个,银质奖1个。1986年10月18日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参观西苑,叶选平赠送1盆有60多年树龄的九里香盆景给她。西苑参展盆景获奖和获得英女王的青眯,为国家,也为岭南盆景艺术赢得了荣誉

❼ 有名的千万级盆景,你见过几棵

一盆镇园之宝,出价600万都不卖!

大型榕树盆景《南国风情》,曾现身昆明世博会,引起国内外宾朋盛赞无数,此盆景原为盆景大师谢克英作品,如今它已是鲍家花园的镇园之宝。据介绍,十年前曾估价为300万,现今有人出价600万也不卖。

这棵树真的不需要介绍,盆景爱好者们我估计90%网上见过,但在美国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名为 Goshin( 守望者即“精神”的保护者)1948年开始培养,1984年捐赠给国家植物园。

该盆景的作者正是享誉世界的德国盆景大师,沃尔特·坡尔 Walter Pall,曾获得数十个国家和国际奖项,包括意大利的克雷斯皮杯奖(国际盆景雅石展)。

据报道,此树800岁以上,网称最贵的盆景树,它的主人日本小林国雄,目前在他的盆景园,并对游客开放参观。

❽ 罗汉生盆景大师那一年出生刀

你好朋友,
罗汉生先生是中国盆景高级艺术师、广东岭南盆景艺术大师、广东省盆协会名誉会长。他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是岭南盆景的代表性人物。
希望能帮到您。

❾ 扬派盆景技艺的主要作品


景名:巧云,树种:黄杨,该作品为扬派盆景传人、中国盆景艺术大师万觐棠先生的遗作。这是一件典型的扬派“巧云式”佳作,根据中国画“枝无寸直”的画理,运用11种传统棕法技艺,将枝叶精扎细剪成一层层极薄而平行的“云片”,层次分明。严整平稳,富有工笔细描装饰美的地方风格。1985年荣获第一届中国盆景评比展览一等奖。 景名:岫云 ,树种:黄杨,扬派盆景风格在清代扬州最为盛行,当时的剪扎技艺已达炉火纯青。该作品即出自晚清时期,也曾有过一度衰弱和荒疏,以至造成残缺。但后经盆景艺人悉心养护和精心修整,逐渐恢复昔日风采,达到布局合理,层次分明的效果。1989年荣获第二届中国盆景评比展览继承传统奖。2002年荣获第三届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金奖。
明末遗韵
景名:明末遗韵,树种:园柏,扬派盆景风格开始形成于明代。此作品为明末遗物,至今约400多年。由于历经战乱,长期未得到很好的养护,新中国成立后移交园林部门时已经整个“长荒”。经盆景艺人精心照料,认真剪扎,又重现了昔日风采。近十多年来,在造型上有所改进,“片云”适当加厚,中间稍微凸起,更接近自然界高山松柏之形态。 景名:青云,树种:黄杨,在扬派盆景中,主干在两干以上并且分离,但悬出盆面的根部连成一体的树形,通常称作“过桥式”。这件黄杨盆景即为“过桥式”代表作,两干一主一次,一立一卧,看似两株合栽,但悬出盆面的根部相连,如一座小桥。此类树形由于其培育难度较大,故一般较为鲜见。该作品1997年荣获第四届中国盆景评比展览三等奖。2000年荣获第三届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铜奖。

❿ 盆景八大派指那八大派

苏州、扬州、岭南、四川、安徽、上海 、浙江、南通
岭南盆景:苍劲自然
四川盆景:蟠曲多姿
苏州盆景:清秀古雅
扬州盆景:严整庄重
安徽盆景:古朴奇特
上海盆景:明快流畅
浙江盆景:雄伟挺秀

苏派盆景
造型特点:圆片式
传统造型:“六台三托一顶”,屏风式、垂风式、垂枝式、劈干式、

技法特点:棕丝蟠扎,粗扎细剪
常用树种:松、柏、雀梅、榔榆、黄杨、三角枫、石榴、鸟不宿等
代表人物:周瘦鹃,
流传地域:苏州
特点:娇媚。缺点:树形变 化不大,形态娇柔做作,十年以上才能完成。
虎踞龙盘(雀梅,树龄400余年)
醉卧(雀梅)

扬派盆景
造型特点:要求“桩必古老,以久为贵;片必平整,以功为贵”。
传统造型:“游龙弯” ,云片式(一至三层的称“台式”,三层以上的称“巧云式” ),疙瘩式
技法特点:棕丝蟠扎,精扎精剪
艺术特点:严整而富有变化,清秀而不失壮观。
常用树种:松、柏、榆、黄杨(瓜子黄杨)及五针松、罗汉松、六月雪、银杏、碧桃、石榴、枸杞、梅、山茶等。

代表人物:万觐棠
流传地域:以扬州为中心,包括嘉州、泰州、兴化、高邮。
扬州盆景制作历史悠久。早在唐代,盆景已成为宫苑装饰、观赏的珍品,作为东南第一大都会的扬州,也受到京都影响流传盆景;宋代苏轼任扬州太守时,曾亲自制作盆景;明代,扬州盆景形成地方风格;清代,扬州盐商为迎合帝王南游,广筑园林,大兴盆景,有“家家有花园,户户养盆景”之说,明代形成的盆景风格,经不断提高,形成了流派。
黄杨盆景《巧云》、《腾云》、《行云》、《凌云》、《碧云》等荣获一等奖,实现五连冠

通派盆景
造型特点:要求“桩必古老,以久为贵;片必平整,以功为贵”。

传统造型:以“两弯半”(或“三弯半”)为主要特色。两弯半”又称“狮式”盆景,相传为明代画家所创,造型上有极严格的要求,必须构成三弯九片一顶(三弯半),意态如狮。但“三弯半”的造型难度太大,很不容易达到标准,以后逐渐简化为“两弯半”。
技法特点:棕丝蟠扎,精扎精剪
常用树种:松、柏、榆、黄杨(瓜子黄杨)及五针松、罗汉松、六月雪、银杏、碧桃、石榴、枸杞、梅、山茶等。
代表人物:徐朗屏
流传地域:南通、如皋

海派盆景

造型特点:海派盆景不拘一格,不受任何程式限制,但在布局上非常强调主题性、层次性和多变性,在制作过程中力求体现山林野趣,重视自然界古树的形态和树种的个性。讲究枝片造型,但枝片不但数量较多,没有固定规格
主要造型:微型,自然型
技法特点:铁丝蟠扎,扎剪并重
常用树种:松柏类为主
代表人物:殷子敏、胡荣庆、汪蠡鼎、胡运骅
流传地域:上海

浙派盆景

造型特点:薄片结扎,层次分明。擅长直干或三五株栽于一盆,以表现莽莽丛林的特殊艺术效果
主要造型: “高干”、“合栽”为造型基调
技法特点:金棕并用,扎剪并重(针叶树以扎为主,阔叶树以剪为主)
常用树种:松柏类(五针松)为主
代表人物:潘仲连,胡乐国
流传地域:杭州、温州两地为中心

徽派盆景

造型特点:徽派盆景风格独特,形式多种多样,造型技法受扬、苏、沪诸派影响,以古傲苍劲、奇峭多姿为主要特色主要造型: “高干”、“合栽”为造型基调
传统造型:规则类主要有“游龙式”(多见于梅桩)、“扭旋式”、“三台式”、“屏风式”、“疙瘩式”
技法特点:粗扎粗剪(棕皮树筋缠绕)
常用树种:以梅桩最为著名,称为“徽梅”。黄山松,桧柏,檵木
代表人物:宋钟铃
流传地域:以歙县卖花渔村(雄兴乡洪岭村)为代表,包括绩溪、休宁、黟县等广大地区。

川派盆景
造型特点:树桩以古朴严谨,虬曲多姿为特色;多悬根处理。山石盆景则以气势雄伟取胜,高、悬、陡、深,典型地表现了巴山蜀水的自然风貌。
传统造型:规则类为主
技法特点:棕丝蟠扎,讲究身法
常用树种:川派树桩盆景一般选用金弹子、六月雪、罗汉松、银杏、紫薇、贴梗海棠梅花、火棘、茶花、杜鹃等花木。
代表人物:李宗玉等。
流传地域:四川成都重庆等地。

川派盆景艺术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在造型上从简到繁、再从繁到简的过程,前一个“简”是简单,后一个“简”是简练。同其他盆景流派一样,根据“树姿近画”的造型原理,先有自然类,后来经过模仿老树的姿态和变化,不断总结出了表现这种姿态和变化的技法规律,通过历代盆景艺术家的创造和完善,最后归纳为10种身法和3式、5型。盆景艺术大师陈思甫在他的专著《盆景桩头幡扎技艺》一书中写道:“若以规律类平技式桩头论,成都和川西地区的主干弯曲、校视下倾的造型,乃是仿照峨山高寒之地长期被积雪压抑的松柏的低矮老态,雪融化后,树梢直立,枝桠由垂转手或略带倾斜状。故尔平枝式规律类型桩头,枝盘渐至盘端往下斜而平整,或技盘基部下倾、盘略下斜而平整。“在艺术形式上,它以严谨的格律作为基本的结构原则,它是盆景中的‘格律诗’。”(唐春来:《规律类树桩美的探索》,载《成都盆景研究》)

岭南派
风格特点
1)雄伟苍劲,古朴自然;
2)截干蓄枝(主干截断,长侧枝,当侧枝长到主干小一点又截去,这样不断去致下部粗壮);
3)分段培育。
代表人物:孔泰初
传统造型:大树型,高干型
常用树种:九里香、福建茶、朴树、榆、雀梅、榕、黄杨、罗汉松、五针松、杜鹃、水栀子、梅、银杏等
流传地域:广州

传统的广东盆景,形似北派的“游龙弯”式,树干蛇行直立,左右垂臂横出,作五托或七托,树顶扁平,称“古树”,又叫“将军树”,这种盆景很费功夫、时间,一般需要三四十年才能成型。岭南派盆景艺术风格的真正形成,则是本世纪30年代以后的事。 这时的广东盆景分作三个流派:一是以盆景艺术家孔泰初为首的一派,树形苍劲浑厚,树冠秀茂稠密,构图严谨,表现旷野古木的风姿;二是以广州三元宫道士为首的一派,主要利用将要枯死的树桩作材料,经过精心培育,从某一部分长出新芽,以潇洒流畅为贵;三是以广州海幢寺的素仁和尚为首的一派,扶疏挺拔,兀立云霄,技托虽少而不觉空虚,含蓄简括,高雅自然,很有点郑板桥“冗繁削尽留清瘦”,“一枝一叶总关情”的诗意[1] 。

其它风格
编辑
中州风格:以果树盆景为特色
北京风格:以小菊盆景为特色
湖北风格:以“风吹式”盆景为特色
湖南风格:以大悬崖式为特色
八桂风格:大树型
福建风格:榕树盆景和配石悬崖式

热点内容
甜脚树盆景 发布:2025-05-10 05:47:09 浏览:964
一颗木头开了一朵花还有树叶 发布:2025-05-10 05:39:28 浏览:66
越剧荷花 发布:2025-05-10 05:28:24 浏览:263
蜡梅花怎么折 发布:2025-05-10 05:28:22 浏览:701
米兰花图片大全大图 发布:2025-05-10 04:49:05 浏览:680
兰花怎样剪 发布:2025-05-10 04:31:43 浏览:947
茶花温湿度 发布:2025-05-10 04:30:58 浏览:837
盆栽竹子修剪方法图解 发布:2025-05-10 04:26:43 浏览:649
香椿与西兰花 发布:2025-05-10 03:54:02 浏览:329
马云七夕节 发布:2025-05-10 03:53:57 浏览: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