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生女贞盆景
A. 制作盆景的树种有哪些
【苏铁】喜光,稍耐阴,喜温暖,在5度以上室内越冬 常年美丽羽状叶丛浓绿,体态优美 分蘖
【银杏】喜阳光,怕蔽荫,喜温暖,耐寒 叶形秀美,秋叶色金黄 播种、分株
【金钱松】喜温暖湿润及酸性土壤,耐寒抗风,不耐干旱 树形优美,秋叶色金黄,丛林式盆景良好材料 播种
【黑松】喜光,稍耐阴,喜温暖湿润,耐寒,耐旱 干技柔韧,可制作成直干、斜干、悬崖等各种形式盆景 播种
【五针松】喜干燥,怕滴水,喜阳光,怕曝晒 松针短而密集,枝较柔韧,苍劲枝干,刚健体态,容易整形 播 种、嫁接
【锦松】 稍耐寒,喜温暖湿润及微酸性土壤 树姿枝干奇特优雅 嫁接
【翠柏】 喜温暖,喜光,幼龄时耐庇荫 树姿优美,叶片常年翠绿 *接、播种、扦插、压条
【福建柏】 喜温暖湿润,幼年喜蔽荫 鳞叶紧密,蓝白相间非常可爱 播种
【刺柏】 稍耐阴,耐寒 树姿优美,枝条下垂 播种、扦插、嫁接
【罗汉柏】 喜温暖湿润,气温5度时入房并控制水量 树姿秀丽葱郁,种托紫红奇特,干身苍劲优雅,四季常青 叶色翠黛 播种、扦插
【竹柏】 喜温暖湿润,耐阴 叶形如竹,树冠秀丽浓郁 播种、扦插
【真柏】 性强健,适应性强,生长慢 常绿匍匐灌木,老树老校多鳞叶,枝叶紧密,四季苍翠,易造型,为优良 中小盆景素材 扦插、嫁接
【水松】 喜光,多湿土壤,忌盐碱 树基带有膨大屈膝状呼吸根,小枝略下垂,叶条微小对生,叶色翠绿,入秋 黄褐,颇为美观 播种
【红豆杉】 喜阴,抗性强,喜凉爽湿润及酸性土壤 小技细干柔软,老干斑驳,羽叶苍干,风姿俨如古木,易造 型 播种
【榧子】 喜凉爽多雾,耐寒,不耐瘠薄及水湿 枝叶繁密 播种
【榆】 耐寒,耐旱,耐湿,耐盐碱 枝叶稠密,耐修剪,易造型 播种
【榔榆】 喜光,耐干旱,耐贫瘠,耐寒 姿态潇洒,树皮斑剥,枝叶细密 播种、扦插、压条
【朴】 稍耐阴,耐水湿,抗旱,耐轻盐碱 枝条开展,绿叶质厚 播种
【榕】 喜温暖多雨及酸性土壤 叶浓绿光亮,枝叶茂密,气生根飘逸 扦插
【小檗】 喜光,稍耐阴,耐寒 枝柔叶密有刺,春开小黄花,果深秋转红色,观叶观果 播种、扦插
【海棠】 抗寒,抗旱,耐湿,耐盐碱 花洁白美丽,果缀满枝 播种、扦插、嫁接
【南天竹】 喜温暖多湿半阴环境,较耐寒,忌曝晒 枝叶扶疏,秋冬叶色变红,果实累累 播种、分株、扦插
【继木】 喜温暖向阳环境,稍耐阴,耐寒耐旱,不耐瘠薄 树姿优美,叶茂花繁 播种
【火棘】 喜温暖向阳,稍耐阴 初夏白花繁密,入秋红果累累 播种、扦插
【红叶李】 喜光,喜温暖湿润,不耐寒,较耐湿 于紫枝柔,以叶色闻名,春秋叶色更艳丽 嫁接,扦插
【樱花】 喜光,不耐盐碱 花大艳丽 嫁接
【榆叶梅】 喜光,耐寒,不耐水涝,耐旱力强 花繁色艳 嫁接、播种
【郁李】 不耐涝,喜光,耐寒,耐干旱,耐瘠薄,耐水湿 花繁叶茂,果实缀满枝头 播种、分株、扦插
【梅花】 喜阳光充足通风良好,耐瘠薄,忌风 树姿古朴,花色素雅,花态秀丽,恬淡花香,制各种桩景 嫁接、 扦插、压条
【合欢】 喜光 叶纤细如羽,红花成簇 播种
【紫荆花】 较耐寒,喜光,畏水湿 先叶开花,花形似蝶 播种、分株
【紫藤】 喜光略耐阴,较耐寒 光叶开花,花德大而美,具芳香 播种、扦插、分株、压条、嫁接
【锦鸡儿】 喜光,抗旱,耐瘠薄 叶色鲜绿,红黄色花亦美丽 播种、分株
【九里香】 喜温暖湿润,喜阳光充足,不耐寒,稍耐明 四季常青,花香气宜人 播种、高枝压条
【冬青】 耐寒,较耐水湿,喜温暖湿润及酸性土壤 枝叶繁茂,葱郁如盖,果实成熟红若丹珠 播种
【五色俄】 喜光,怕曝晒,耐寒,稍耐干旱,喜肥沃 叶纤秀,秋变红或黄色,嫩叶红色 播种
【三角械】 喜温暖湿润,喜光稍耐明,怕曝晒 芽、叶艳丽 播种
【鸡爪槭】 不耐湿,伯曝晒,较耐阴,较耐干旱 叶色艳丽,树姿美丽,秋叶艳红 播种、嫁接
【雀梅】 喜阴,喜温暖湿润,耐瘠薄干燥 枝叶斜展横出,疏密有致,飘逸豪放,藤于形苍古奇特,耐修剪整形 播种、扦插、分株
【本槿花】 喜光,耐半阴,耐寒,耐干旱及瘠薄,不耐积水 花朵大,花期长,花色多 播种、扦插、压条
【梧桐】 不耐涝,喜肥沃湿润 叶翠枝青 播种
【福建茶】 怕寒冷,喜温暖湿润,喜阳光 株矮小,多分枝,枝干可塑性强,叶片厚而绿,花期长,绿叶白花, 绿果红果 扦插
【枸杞】 喜阳光,耐明,喜温暖也耐寒、耐旱,耐碱 花期长,入秋红果丰硕如珊瑚点点 播种、分株、扦插
【六月雪】 喜光也耐阴,喜温暖湿润,稍耐寒 小型盆景的优良材料,枝叶密集,白花盛开时节如雪花满树 扦 插、分株
【竹类】 喜温暖湿润气候 枝叶秀丽,幽雅别致,四季常青,傲霜斗雪 埋兜、移竹、枝条隐芽萌新株
【山茶花】 喜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 叶色翠绿有光泽,花大色美 播种、扦插、压条、嫁接
【柽柳】 喜光,不耐阴,耐旱,耐涝,耐盐碱 技飘洒下垂,主干弯曲自然 播种、扦插、分株、压条
【瑞香】 喜阴凉通风,不耐寒,怕高温高湿 枝干丛生,株形优美,四季常青,早春开花,香味浓郁 扦插、压条 嫁接、播种
【胡颓子】 喜光,稍耐阴,耐瘠薄,耐旱,耐寒 枝条交错,叶背银色,花具芳香,红果下垂 播种、扦插、嫁 接
【紫薇】 喜光稍耐阴,耐旱,怕涝 树姿优美,花色艳丽,花期极长 分蘖、扦插、播种
【杜鹃】 不耐寒,忌干燥曝晒,喜酸性土壤 各种桩景,枝叶纤细,根桩奇特,花艳丽 播种、扦插、压条、嫁接
【小叶丁香】 喜温暖及阳光充足,耐旱耐瘠薄,有一定耐寒力 株形丰满秀丽,花芳香 播种、分株、扦插、压 条、嫁接
【小叶女贞】 稍耐寒,喜光,耐阴 叶光亮青绿,初夏白花锦簇 播种
【迎春】 喜光耐寒,耐旱,耐碱,不耐水湿 花极早,花色金黄可爱,叶小密集,枝条柔软耐修剪,可扎成各种 类型 扦插、分株、压条
适合做微型盆景的小树:
虎刺
黄杨
六月雪
火棘
雀梅
小铁树
小南天竹
小水杉等等。
五大盆景流派常用的树种:
1.岭南派树桩盆景常用的树种主要有:九里香、福建茶、榆、雀梅、榕、黄杨、罗汉松、五针松、杜鹃、水桅子、梅、银杏等。
2.川派树桩盆景一般选用金弹子、六月雪、罗汉松、银杏、紫薇、贴梗海棠、梅花、火棘、茶花、社鹃等; 3.扬派树桩盆景的常用树种有:松、柏、榆、黄杨(瓜子黄杨)及五针松、罗汉松、六月雪。银杏、碧桃、石榴、构把、 梅、山茶等
4.苏派树桩盆景常用的树种有松、柏、雀梅、榔榆、黄杨、三角枫、石榴、鸟不宿等。
5.海派盆景选用的树种非常丰富,落叶、常绿、花果各类应有尽有,现在已达140余种,其中以常绿的松、柏和色姿并丽的花果类为主,近几年还从国外(如日本、葡萄牙等)引进一些树种
B. 女真真女女真树
辽朝、金朝、宋朝版图女真(或女贞与女直),亦作女真族,源自3000多年前的"肃慎", 汉朝-晋朝时期称"挹娄",南北朝时期称"勿吉"(读音"莫吉"),隋-唐称"黑水靺鞨",辽-金时期称"女真"、"女直"(避辽兴宗耶律宗真讳),清朝以后,"女真"称为"满洲",后通称为满族至今。
"女真"在明朝初期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三大部。后又按地域分为建州、长白、东海、扈伦四大部分;依接近汉化程度及活动区域南北:多汉化程度、南境者为熟女真,少汉化程度、北境者为生女真。
同是女真族,不同的是:金国为生女真创建;清朝为熟女真创建,当时首领努尔哈赤于1616年创建后金为萌芽,皇太极于1636年定国号清。
《金史·世纪》记载:"金之先,出靺鞨氏。靺鞨本号勿吉。勿吉古肃慎地也。元魏时,勿吉有七部:曰粟末部,曰伯咄部,曰安车骨部,曰拂涅部,曰号室部,曰黑水部,曰白山部。隋称靺鞨,而七部并同。唐初,有黑水靺鞨,粟末靺鞨,其五部无闻。"
【金朝】
在11世纪,在西伯利亚北方的土地上生活着从黑水靺鞨遗留下来的通古斯族群的女真族。并在11世纪向契丹人(见辽)称臣。
女真人的领袖完颜阿骨打在1115年统一了女真族各个部落,并且在很短的时间内攻打下了辽国的北方首都上京。然后入侵并占领了汉人宋朝的大部分土地,并建立了齐,楚等傀儡政权。稍后,建立按照汉人的习惯建立叫做金的国家。1126年,金人入侵宋朝,宋朝首都开封沦陷,宋朝退到长江以南继续进行抵抗,史称“南宋”。但是,他们的军队经常对峙于淮河一带。
女真人用家乡anchuhu河的名字命名他们所建立的金朝(黄金,女真文anchuhu相当于后来的满洲语 aisin - 金的,黄金),起先,女真人保持着在东北亚(后来的满洲利亚)森林,苔原,沼泽的狩猎的生活方式。除此之外,在都市里保持着军队的生活方式。最后,他们被准许和其它种族通婚。而金朝的统治者也受到了儒家文化的影响。
1189年之后,金朝面对于北方的蒙古人和南方的宋朝两面作战,蒙古人占领了金人的首都北京,并且在1215年把金国人赶到了开封。1234年,蒙古人摧毁了金朝。
历史上的政权
1115年,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各部,建立金。
明朝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在新宾县二道河子畔的赫图阿拉城称汗建国,国号为"大金",史称后金。
1644年满洲(女真)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为中国最后一个大一统王朝。
【辽时期】
宋元时代,女真族形成和崛起,改变了广大东北地区的历史,同时也影响了整个中国的历史。
宋朝人说女真族“本名朱里真,番语讹为女真”。可见,朱里真是汉名。为避辽兴宗耶律真的讳,改称女直,也写作女质。
女真族一名,最早出现在7世纪。《金史》是这样记述女真族的起源的:
女真族的始祖完颜函普,有兄阿古迪弟保活里。在唐朝贞观年间,因氏族离散,年逾 60的函普,从高丽旧居出走。他的哥哥信佛,留在了高丽,只有保活里随他出来。走到完颜部时,正巧碰上人们互争财物,械斗不已,函普出面调停,平息了事态。作为酬谢,完颜部送给了他一头青牛。为了在这里站稳脚跟,他又用这头青牛作为聘礼,和完颜部的一个60岁老妇人的女儿结了婚,婚后生了二男一女,他和他的子女们理所当然地就成了完颜部人。
完颜部居住在鸭绿江上游及图们江流域,女真族是由这一带的朱里真人组成的,与采集珍珠的居民有关。
完颜一词,是从汉语“蜿蜒”音转的女真语。依傍绥滨蜿蜒河而居的黑水靺鞨一支,如星散一般分布各地以后,就以蜿蜒河之名来作为姓氏。“蜿蜒”、“完颜”乃是同音异写。所以,完颜部作为黑水靺鞨一支,是从蜿蜒河畔辗转游徙,迁移至阿什河之滨的。天长日久,女真语“完颜”演变为汉语的“王”。完颜氏,是女真族中的王族。女真族从长白山移居黑龙江中游,而完颜部就定居在完达山。完达山,相传是完颜部人女真王到过的地方,主峰在黑龙江中游北岸的俄国境内。
在辽代,松花江流域的女真族“有七十二部落”,地方数千里,人口超过10万户,散居山谷之间。渐渐地,女真族由分散的氏族部落统一起来。部是从部落发展来的,族由氏族血缘关系改组而成。不相统一的部落,发展到“远近相服”而推举了“酋领”的部族,酋领必然派出自己家族成员,到那些归附的部落取代原来首领的职权,于是出现了以氏代姓、统属其部的新的社会组织形式。
辽代女真族分布范围较广:南起鸭绿江、长白山一带,北至黑龙江中游,东抵日本海。居于咸州(今辽宁开原)东北至束沫江(今第二松花江)之间,以辉发河流域为中心的称之为“回跋”(回霸);居于松花江以北、宁江州(今吉林夫余石头城子)东北,直至黑龙江中下游的称之为“生女真”;居乌苏里江以东而近东海 (日本海)的称之为“东海女真”。
契丹人对女真族的政策,是实行“分而治之”。他们把强宗大姓骗至辽东半岛,编入契丹国籍,称为“合苏馆”,又作曷苏馆、合苏衮、是女真语“藩篱”的意思。这些人就是“熟女真”。另一部分留居粟末水(松花江北流段)之北、宁江州(今吉林扶余县)之东,这些人就是“生女真”。黑水靺鞨后裔,是生女真的主体。后来建立了金朝的完颜部,就是生女真的一支,亦是黑水靺鞨的直系后裔。
辽国还特别设了一些王府,目的在于以女真治女真。
北女真分布在辽河中游一带,辽设北女真国大王府、北女真兵马司管辖;南女真:分布在辽东半岛上,辽设南女真国大王府、南女真汤河司管辖;鸭绿江女真:分布在鸭绿江一带,辽设鸭绿江女真大王府管辖;长白山女真部:分布在长白山一带,辽设长白山女真大王府管辖;蒲卢毛朵部;分布在海兰江流域,辽设蒲卢毛朵部大王府管辖。
生女真,部落众多,居处更为分散。
完颜部,世居安出虎水(阿术浒、安术虎、案出浒),分布在黑龙江哈尔滨东郊阿什河;
温都部,分布在来流水(今拉林河)以南,匹古敦水(今蜚克图河)以北地区;
蒲察部,分布在阿什河及伊通县境内;
斡勒部,分布在阿什河之北;
徒单部,分布在黑龙江木兰县布雅密河(今白杨木河)流域;
泥庞古部,分布在黑龙江呼兰县境内;
术甲部,世居琶里郭水,分布在木兰县佛特库河(今黄泥河)流域;
加古部,分布在黑龙江五常县境内的活龙河流域;
术虎部 (乌虎部),分布在来流水流域;
乌萨扎部,分布在来流水流域;
裴满部,分布在五常县境内;
乌林答部,分布在瑚尔哈河(今牡丹江)的支流海浪河(今海兰河)流域;
唐括部,分布在黑龙江五岳河附近;
达鲁古部,世居洮儿河、嫩江下游一带,分布在吉林前郭县境内;
纥石烈部,分布在星显水(今吉林延边布尔哈图河)、陶温水(今汤旺河)、徒笼古水(今多陇乌河)流域;
温迪痕部,分布在统门水(今图们江)、胡论水 (今活龙河)、移离闵(今饮马河)流域;
乌古伦部,邻近奥屯部、乌塔部;
乌塔部,邻近乌古伦部;
陀满部,分布在图们江附近;
乌延部,分布在蝉舂河(今延边嘎呀河)、星显水、阿不塞水流域;
斡准部,分布在苏滨水(今绥芬河)流域;
职德部,分布在绥芬河流域;
含国部,分布在乌苏里江上游一带;
兀勒部,世居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合流处的东兀勒河一带;
主偎部,分布在扎伊芬河流域;
秃答部,分布在都尔河流域;
鳖古部,分布在布库河及松花江、黑龙江汇流处;
婆离八部,又称颇里八部,分布在黑龙江、乌苏里江汇合处的伯力一带。
辽代的生女真长期没有本族文字,通常还是用结绳、刻木之类原始的方法记事。他们既不懂汉文,也不懂契丹文,至多通晓契丹语,仅仅凭记忆往来传话和充当翻译。至于成文的天文和历法就更谈不上了,只是凭借世代相传的经验来识辨四季和记忆自己的年龄。以“青草几度”来判断岁月,草青一次当作一年,自然本人也就增长了一岁。生女真遇疾病,很少用药医治。同时,居处地势的复杂和生产生活的多样化,炼就了生女真的娴熟骑术。《说郛》上说他们“骑上下崖如飞,渡江河不用舟楫,俘马而渡”。农副产品除自用和就地交换外,还远运到宁江州的榷场上去出售,主要货物有北珠、人参、生金、松实、白附子、密腊、麻布之类。
生女真习惯于依山谷而居,住木板屋,大门一律东向。家家产户烧火炕,用来取暖、抗寒和除湿。他们久居深山,多饶林木,因陶器粗陋,瓷器又难得到,于是盛行使用木器,碟、盆、杓之类生活用具多为木制。女真人喜欢饮酒,爱吃肉菜粥糜,这是由鲜肉和野菜捣成的肉馅泥。他们还采摘芍药花的嫩芽做成鲜脆佳肴,味脆美,香久留。
生女真地处寒冷地带,衣裳多用各种皮毛制作,富人以貂鼠、狐貉皮为裘,贫者以牛、马、猪、羊、猫、犬、鱼、蛇之皮为衫。
在婚姻形态上,大体确定了一夫一妻制的个体家庭形式,同时存留诸如自寻配偶和抢婚的遗风,还表现为“男下女礼”,就是在女家举行结婚仪式,鼓励“入赘”。
而生女真中最强大的完颜部,又分12部,以部为氏。
函普的后人,担负了统一女真各部的重任。完颜绥可时期,已定居安出虎水(黑龙江阿什河流域),种植五谷,制造舟车,建筑房屋,学会了烧炭和炼铁。乌古迪时期,史称“自景祖(乌古迪)以来,两世四主,志业相因,卒定离析,一切治以本部法令”。乌古(辶西)奠定的基础,为他的后人所继承和发展。
女真族的强大,引起辽王朝的不安。不仅派重兵防御,大辽皇帝还年年东巡。辽国每年要向女真族征收贡马万匹,契丹贵族强买女真族的北珠、人参、生金、松实、白附子、蜜蜡、麻布,他们还随意强抢、殴打女真人。
【金时期】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统一了女真各部,领导当时东北的汉族、渤海族、契丹族、室韦族、铁骊族、兀惹族人民共同反辽。他生前还和南宋王朝达成协议,南北夹攻辽军,计划协助南宋收回燕云十六州。宋、金间的海上交通也日益频繁。
阿骨打在繁忙的战争年代,仍很注意农业生产,对黑龙江流域的手工业和商业也做了不少努力。他还创制了女真文字。1125年,宋金联合攻灭辽国。后来,宋、金双方缔约,东以淮河,西以大散关为界,形成新的南北对峙。金国拥有了北部中国的广大版图。
金国采用了宋,辽官制。在地方上,州县制与猛安谋克制并行。猛安谋克,是女真族在氏族社会末期的部落联盟组织。
金国有19路总管府,分掌各路兵马和居民。东北地区分属北京路、上京路、东京路。北京路以今辽宁宁城县为中心,领辽西地区和吉林北部。上京路以今黑龙江阿城县为中心,领吉林北部、中部及长春、黑龙江。东京路以今辽宁辽阳市为中心,管辖辽东广阔地带。
女真族在夺取了辽国政权以后,强令中原人口搬迁到黑龙江流域。人来多了以后,农业生产技术有所发展,如松花江畔的肇州、冷山一带,不仅种植五谷和蔬菜,还从外地移植回鹘豆、西瓜、红芍药、桃树、李树。
金兵从中原大肆掳掠木匠、造船匠,来自中原的工匠广泛运用中原建筑的工艺流程和风格。开矿、冶炼也有了较高的技术水平。矿洞、冶铁炉、金银制品、陶瓷烧制、铁制农具的生产技术都超过辽代,但与中原的质量还有不及。如铸铜以铜镜居多,工艺一般虽较粗糙,不过也有像在黑龙江阿城县出土的双龙纹铜镜这样的精品。
金国自铸铜钱,包括“正隆通宝”,“大定通宝”、“泰和重宝”,还发行了叫“小钞”、“交钞”的纸币。商业贸易以国家专营为主,以盐为大宗。只有一些金、银首饰的经营,归私人商家经营。金、银器上的“上京翟家记”字款,说明上京的翟家是自产自销的私人银号。
女真族有本民族的语言,还有本民族的文字。女真文字最早是由一个叫完颜希尹创制的,他仿照汉字楷书,参照契丹文而创制了女真大字。后来,又颁行一种女真小字,是仿照契丹字和汉字的偏旁创制而成,流传至今的女真文已经不多,吉林扶余县石碑崴子屯有一通碑,叫《大金得胜陀颂碑》,是目前最为珍贵的女真文实物。女真文字一直沿用到明代,凡是在女真族地区任职的文武官员,晋京朝见的奏疏、表章,一律要用女真文字书写。
女真文字还分为大字和小字,都是参照汉字而创立的:汉字-〉女真大字;汉字-〉女真小字。女真文是金代用于记录女真语言的文字,属于表意文字.很像汉字。笔画有横,直,点,撇,捺。 书写自上而下,从右向左换行。 而满文是拼音文字前期参照蒙文创立。
金国建国之初,女真族的文化还很落后。侵略中原后,抢劫到大批汉族图书,一批汉族文人前来归附,使女真文化发展起来。女真贵族自幼学习汉族语文和各种文化知识,朝廷还采用骈体文写诏谕和奏章。唐、宋诗词,也是金国宫廷文学的主要形式。女真贵族完颜踌,能诗善画,他在《思归诗》中有“新诗淡似鹅黄酒,归思浓如鸭绿江”这样颇为风趣的诗句。
金国女真族的歌舞音乐也受中原影响,常用乐器有的箫、琵琶、笙、鼓之类。宫廷乐工、歌女也能表演柳永的《望海潮》一类的乐曲。
女真族信奉珊蛮教。珊蛮,即萨满。在女真语中,把巫婆叫珊蛮。所以,珊蛮教实际是一种巫术。重要的是,后来的满洲人也信奉珊蛮教。金国女真人也接受了佛教和道教,于是各地出现了许多佛寺和佛塔。
1234年,在蒙古人的有力打击下,盛极一时的金国土崩瓦解。先前徙居中原、华北和辽东的女真族迅速被同化。而那些留居在故地的女真族,一夜之间作鸟兽散,重又分散为众多的部落,接受来自元朝新政权的统治。
在元代,松花江和黑龙江下游,称之为混同江,元朝在这里设立桃温、胡里改、斡朵怜、脱斡邻、荸苦江5个万户府;又在黑龙江口特林地方设东征元帅府,在乌苏里江流域设阿速古千户所,在滨海地区设鲸海千户所,在黑龙江下游设兀者野人、乞列迷万户府。一般情况是,万户府下有千户所,千户所下又有百户所。这些女真部落,“各仍旧俗,无市并城郭,逐水草为居,以射猎为业”。
永乐元年(1403),明朝皇帝朱棣派人到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招抚女真族。女真,原作“朱里真”,又作“朱里扯特”、“主儿彻惕”、“主儿扯惕”、“拙尔察歹”,满语称之为“珠申”、“诸申”。
【明时期】
明朝女真族的分化和重组
明朝先后设辽东都司25卫,奴儿干部司384卫,统辖整个东北地区。女真族分布在松花江以东,黑龙江下游以西,濒临日本海,南界朝鲜半岛的广大地区。明初,依照分布区域,把女真族划作三大集团,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
建州女真,以原渤海国建州为部名,分布在长白山、牡丹江、绥芬河之间,以今吉林珲春县、黑龙江宁安县为聚居地。
建州女真,原为居住在黑龙江三姓(今依兰)的火儿阿部。明初,火儿阿部酋长阿哈出,赐名李思诚,任建州卫指挥。永乐八年(1410),阿哈出死后,他的儿子释家奴,赐名李显忠,世袭父职。宣德年间,阿哈出之孙李满住,率部从三姓迁至宁古塔,又迁至婆猪江(今浑江)一带。正统初,因受海西女真、朝鲜的侵扰,又迁到苏子河上游的灶突山(今辽宁新宾县呼兰哈达)附近。建州女真另一支,为居住在三姓附近的斡朵里部,酋长为猛哥帖木耳(孟特穆),永乐八年,因野人女真侵扰而南迁,几经转迁,于正统初重新集结于浑河流域。
正统七年(1442),明朝设建州左卫、建州右卫,与建州卫合称“建州三卫”。万历年间,明朝先后封努尔哈赤为都督佥事、龙虎将军。1583—1593年,努尔哈赤起兵后11年,以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为中心,逐渐统一了女真各部。1599—1616年,又相继统一扈伦四部。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国号“大金”,以赫图阿拉为兴京,史称后金。
海西女真,沿用元代地名,因居地在东海之西而得名,分布在松花江下游的吉林扶余县至黑龙江阿城县一带。
海西之名,始见于元代,泛指海西诸卫的女真人。海西女真有哈达、辉发、乌拉、叶赫四部,又有山夷、江夷之分。山夷依山作窟,即熟女真完颜种;江夷居黑龙江,即生女真。哈达、叶赫属山夷,而辉发、乌拉则属江夷。后迁至呼兰河流域,呼兰与呼伦(扈伦)为音转,又称呼伦四部。17世纪初,为努尔哈赤所吞并。
野人女真,同样是沿袭元代旧名,是女真中比较落后的一部分,故冠以“野人”之称,分布在黑龙江中下游两岸及乌苏里江以东。
野人女真,又称东海女真、东海窝集部,分为萨哈连、呼尔哈、瓦尔喀、库尔喀四部。而呼尔哈部,是建州女真的老家所在。后来,留居原地的仍为呼尔哈部,而迁走的就是建州女真。
明代女真族是重新组合的民族。建州卫、毛怜卫的女真族,多是渤海族遗民,从事农耕定居生活,种谷纺线,饮食服用,与汉族没有多大区别。海西女真人,多是金代完颜部后裔,同样也从事耕稼,他们倚山作寨,亲属聚居在一起。野人女真,又称女真野人,是女真族同赫哲族、鄂伦春族融合而成的一支,风俗与海西女真相同,所不同的是,“不事耕稼,惟以捕猎为生”。
【满族的形成】
满族始称满洲,后有新(满语“伊彻”)旧(满语“弗”)满洲之分,实际上包含东北几乎所有的少数民族。
正统七年(1442),建州卫、建州左卫、建州右卫,在明朝统治下形成一个强大的部落。“建州三卫”的出现,标志了满族主体部分的形成。在女真族的旗帜下,不止是女真各部,还有赫哲族、鄂伦春族、锡伯族的先民们,也采用了女真族的名号。15—17世纪,满族已成为一个新的共同体。所以,满洲之为族称,是以建州、海西女真为主体,同时又包括了大部分野人女真,当地的汉族、蒙古族和别的民族,也是构成满族的重要因素。
肃慎作为满族的最早先民,尽管史书上语焉不详,但考古发掘资料却提供了有说服力的物证。肃慎及其后裔,既有关联又不能等同,不应该把肃慎以下的邑娄、勿吉、靺鞨、女真各族的形成发展过程,当为满族本身的形成发展过程。可又不能把肃慎以下,直至明代女真人的世代相承关系,与满族的形成割裂开来。满族真正以一个民族出现,只能说在明代末期的17世纪之初,这时已从女真人中间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满族的历史,起源于明代女真的分化和重新组合。
女真族本来是散居于东北松花江流域和黑龙江一带的游牧民族,古为萧镇氏,隋唐时称为靺鞨,分为七部,五代时改称为女真。宋时又分为生女真和熟女真两部,熟女真受辽国统治,生女真却散居东北,不受辽管。北宋末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各部,改国号为金,是为金太祖,并起兵反辽,又与宋合作,把辽消灭,称霸北方。后金兵南下侵宋,首都汴京沦陷,宋室南迁继续抵抗。后来,金国不断地向南宋作出侵略、敲诈等行为,更多次侵略南宋。但后来金国开始衰落,被漠北的蒙古人反叛。
蒙古本臣服于金,而金国一直以分化的策略,煽动草原上各部互相攻伐,加上以减丁政策,对他们三年屠杀一次。终于,蒙古在成吉思汗领导下崛起,并联宋伐金,终至灭亡。
金国灭亡后,女真人仍是散居于东北。明初在东北设了三个卫所,分为建州、海西、野人,建州到了努尔哈赤时强大,他吞并了女真各部,复用国号为金,是为后金,后又把女真族改名为满洲族,并起兵叛乱攻明,死后其子皇太极继位,改国号清,是为清太宗。皇太极先假意与袁崇焕和谈,称机攻伐朝鲜。其后南侵,不久太宗崩,世祖福临幼年继位,由王叔多尔衮摄政。此时,大明由于天灾多发,民变四起,终被李自成所灭。1644年,吴三桂与李自成的农民军激战于山海关。吴三桂以“材帛”、“割地”为条件向后金求援,多尔衮率后金军入关参战,满洲人正式侵入中原。
不久,世祖崩。圣祖玄烨继位,开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盛世。但到了乾隆晚年,盛世开始转下。道光年间爆发鸦片战争,接著被列强侵害,加上内乱,满人的统治动摇,汉人乘势抬头。咸丰皇、光绪皇等先后图强,可惜都失败。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满清政府被推翻。
满洲族到了今天仍生活于中国东北一带。
明初到明中叶,东北广大地区的女真人分为建州、 海西、东海(野人)三部。最初,建州女真分布于今牡 丹江、绥芬河及长白山一带;海西女真分布于今松花江 流域;东海女真则散居在黑龙江及库页岛一带。自明初 至明中叶,在女真住地设置卫、所,逐渐增加,多达384 个卫、所,总属奴儿干都司名下。卫、所的长官如都督、 指挥使、同知、佥事、千户长、百户长等,均以女真酋 长担任。明廷给予印信,允许定期赴京朝贡。并先后于 广宁、 开源、抚顺、清河、□阳、 宽甸等处开设马市, 进行贸易。此类卫所称为羁縻卫所,故仍受辽东都指挥 使司节制。海西女真人亦失哈(亦信),为明廷内官,在 明永乐九年(1411)至宣德八年(1433)的20余年中,屡受 朝命出使奴儿干(黑龙江下游地区),并于永乐十一年 (1413)和宣德八年兴建和重建永宁寺于奴儿干都司所在 地(黑龙江口附近亨滚河来汇处特林地方古城),两次 皆立碑于寺前,前者额题《永宁寺记》,后者额题《重 建永宁寺记》,详细记载奴儿干都司及永宁寺建立经过 与亦失哈屡次出使情形。碑上刻有汉、女真、蒙古、藏 4种文字,题名均由亦失哈领衔居首,以下数十人,有汉、 女真、蒙古等多种民族成分,为明朝东北部疆域及女真 各部臣属明朝的历史见证。
明代女真各部中,建州女真为元胡里改、斡脱怜二 万户的部民,酋长阿哈出、猛哥帖木儿于明初来归,先 后建立三卫(建州卫、建州左卫、建州右卫),设指挥 使,统辖其众。海西各卫所后来发展为叶赫、辉发、哈 达、乌拉四部。因受东海女真的袭扰,建州、海西二部 相继辗转南移,嘉靖年间(1522~1566),建州女真定属 于今抚顺以东苏子河一带;海西四部则散处于今开原以 北辉发河流域。建州、海西二部生产力发展较快,农耕 技术相对提高,已普遍使用铁器和牛耕,迅速由采集狩 猎经济转向农业经济,进入奴隶制发展阶段。各部部长 称贝勒、贝子,拥有大批奴仆(阿哈),成为奴隶主(额 真),平民则称为伊尔根。永宁寺碑 明成祖经营奴儿干设立卫所的记事碑,背面 有女真文,为女真文字资料中的珍品
明万历十一年(1583),女真人的杰出首领、猛哥帖 木儿的六世孙努尔哈赤起兵,统一了建州各部,万历十七年(1589),明廷授予努尔哈赤都督佥事,寻升左都督, 后加授龙虎将军。努尔哈赤相继兼并海西四部,征服东 海女真,统一了分散在东北地区的女真各部。在统一过 程中,努尔哈赤将女真人原有的狩猎生产组织形式“牛 录” 加以增定完善, 创建了军政合一的社会组织“八 旗”。天命元年(1616)努尔哈赤称大□,沿用“金”为 国号,史称后金。关于后金建国前及后金时期的社会性 质,目前史学界各家说法颇有差异,讨论正在深入发展。 天命十一年(1626)努尔哈赤死,其第八子皇太极继大汗位,于天聪九年(1635)改“诸申”(女真另一译写形式) 为“满洲”,从此满洲代替女真为族名,而其余女真各 部亦各以赫哲(赫真)、鄂伦春、鄂温克等族名通行,女真一名在清代逐渐消失。皇太极于天聪十年(1636)改国名为清,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C. 介绍一种中国的花
桂花(Osmanthus fragrans),又名“月桂”、“木犀”。常绿灌木或小乔木科,为温带树种。叶对生,多呈椭圆或长椭圆形,树叶叶面光滑,革质,叶边缘有锯齿。花簇生,花冠分裂至基乳有乳白、黄、橙红等色。桂花原产于中国西南部,四川、云南、广西、广东和湖北等地均有野生,湖南浏阳周洛分布有野生群落;印度、尼泊尔、柬埔寨也有分布。中国有20多个城市以桂花为市花。
木犀科。常绿乔木,高3-15米,枝灰色。叶对生,革质,长椭圆形,长6-12厘米,宽2-4.5厘米,全缘。花簇生于叶腋,花淡黄白色,4裂。核果椭圆形,熟时紫黑色。花芳香,提取芳香油,制桂花浸膏,可用于食品、化妆品的生产。花入药有散寒破结、化痰生津的功效。果榨油,食用。亦是观赏植物。
八月桂花遍地开,桂花开放幸福来。每年中秋月明,天清露冷,庭前屋后、广场、公园绿地的片片桂花盛开了,在空气中浸润着甜甜的桂花香味,冷露、月色、花香,最能激发情思,给人以无穷的遐想。
农历八月,古称桂月,此月是赏桂的最佳时期,又是赏月的最佳月份。中国的桂花,中秋的明月,自古就和我国人民的文化生活联系在一起。许多诗人吟诗填词来描绘它、颂扬它,甚至把它加以神化,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月宫系列神话,月中的宫殿,宫中的仙境,已成为历代脍炙人口的美谈,也正是桂花把它们联系在一起。桂树竟成了“仙树”。宋代韩子苍诗:“月中有客曾分种,世上无花敢斗香”。李清照称桂花树“自是花中第一流”。近代,经群众性评选,桂树一跃登上10大名花的宝座。
桂花的名称很多,因其叶脉形如圭而称“圭”,因其材质致密,纹理如犀而称“木犀”,因其自然分布于丛生岩岭间而称“岩桂”,因开花时芬芳扑鼻,香飘数里,因而又叫“七里香”、“九里香”。
桂花属木犀科、木犀属植物。原产我国西南、华南及华东地区,现四川、云南、贵州、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浙江等地有野生资源,尤以成都、武汉、南京、桂林、杭州、苏州等城市栽培最为集中。淮河流域至黄河下游以南各地普遍地栽,淮河以北地区,桂花露地越冬有困难,一般采用盆栽,冬季移入温室或冷窖中越冬,以保其正常生长。
桂花在日本、印度均有栽培,自1771年我国桂花经广州、印度传入英国,之后便迅速扩展,现今欧美许多国家以及东南亚各国都普遍栽培,成为重要的香花植物。
桂花有的结果,有的不结果。一般第二年4—5月核果成熟,用其播种,一般要5—6年才开花。无性繁殖用枝条扦插、嫁接、压条可以当年开花。
宋代记载:“月待圆时花正好,花将残后月还亏,须知天上人间物,同禀清秋在一时”,指出其开花的基本规律:即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月圆时,桂花盛开,半个月后花凋榭了,月亮也亏缺了。
桂花喜温暖,抗逆性强,既耐高温,也较耐寒,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南的地区均可露地越冬。
桂花较喜阳光,亦能耐阴,在全光照下其枝叶生长茂盛,开花繁密,在阴处生长枝叶稀疏、花稀少。若在北方室内盆栽尤需注意有充足光照,以利于生长和花芽的形成。
古人对桂花开花的天气条件,有大量记载。唐代王建在《十五夜望月》中有“冷露无声湿桂花”,柳宗元“露密前山桂”,白居易“天将秋气蒸寒馥,月借金波摘子黄”,宋代陆游:“重露湿香幽径晓,斜阳烘蕊小窗妍”。诗中“冷露”、“露密”说明开花天气要早晚冷凉;“烘与蒸”说明天气还会一度出现较高的温度。这种早晚冷凉、白天燠热的天气既有利于桂树的营养积累,也促使雨露的形成,桂树开花随之加速,苏州人称之为“木犀蒸”。中秋前后天气突然热起来,竟像夏季一样,桂花一经蒸郁,就烂烂漫漫地盛开了。桂花开花既需要一定的湿度,还要有一定的温差。
桂花对土壤的要求不太严,除碱性土和低洼地或过于粘重、排水不畅的土壤外,一般均可生长,但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砂质壤土最为适宜。
桂花品种
金桂
Osmamthus fragrans var. thunbergii,金桂花朵金黄,气味较淡,叶片较厚。
银桂
Osmanthus fragrans var. latifolius,银桂花朵颜色较白,稍带微黄,叶片较薄。
丹桂
Osmanthus fragrans var. aurantiacus,丹桂花朵颜色橙黄,气味浓郁,叶片厚,色深。
四季桂
Osmanthus fragrans var. semperflorens,四季桂别称月月桂。花朵颜色稍白,或淡黄,香气较淡,叶片薄。长年开花。
桂花由于久经人工栽培,自然杂交和人工选择,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栽培品种。近年来,全国各主要城市对桂花资源及品种进行了广泛调查,实地记录桂花开花性状,对各种类型桂花的性状进行分析、比较,选择出较为稳定的遗传性状,并考虑传统分类的方法和园林生产上的应用,鉴定整理出桂花的四个品种群。
四季桂品种群:四季开花,有“月月桂”、“日香桂”、“大叶佛顶珠”、“齿叶四季桂”等品种。
银桂品种群:秋季开花,花色纯白、乳白、黄白色,有“籽银桂”(结籽),“九龙桂”、“早银桂”、“晚银桂”、“白洁”等品种。 金桂品种群:秋季开花,花柠檬黄淡至金黄色,有“大花金桂”、“大叶黄”、“潢川金桂”、“晚金桂”、“圆叶金桂”等品种。
丹桂品种群:秋季开花,花色较深,橙黄、橙红至朱红色,有“大花丹桂”、“齿丹桂”、“朱砂丹桂”、“宽叶红”等品种。 各品种群中都有一些值得推广应用的品种,例如:四季桂品种群中的“日香桂”、“大叶佛顶珠”,均是小灌木,高0.5—1.5米。“日香桂”花淡黄色,同一枝条各节先后开花,几乎日日有花,故得名。现四川苍溪有大量母株。“大叶佛顶珠”花乳白至纯白色,花序密集,顶生花序独特,花期自春到秋连续不断。它们观赏价值很高,既可盆栽入室,也可露地大片栽植。
各地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的种或品种进行繁殖。例如以采花为目的宜选用花繁而密的丰产型,如开花、落花整齐的“潢川金桂”、“金桂”、“籽银桂”,“大花丹桂”、“橙红丹桂”等。以观花闻香为目的,宜选用“大花丹桂”,“籽丹桂”,“朱砂丹桂”,“大花金桂”,“圆瓣金桂”等。作灌木、盆栽、盆景宜选用“日香桂”、“大叶佛顶珠”、“月月桂”、“四季桂”、“九龙桂”、“柳叶桂”等,用作乔木或作庭园主景宜选“大叶黄银桂”、“金桂”、“大叶丹桂”、“大丹金桂”、“橙红丹桂”。
形态特性
株高约15m,树皮粗糙,灰褐色或灰白色叶对生,椭圆形、卵形至披针形,全缘或上半部疏生细锯齿。花簇生叶腋生成聚伞状,花小,黄白色,极芳香。
桂花是常绿阔叶乔木,野生或地栽的高达15米,树冠可达400平方米。盆栽的成年桂花高达2—3米,树冠可达2—3米。树皮粗糙,灰褐色或灰白色,有时显出皮孔。常呈灌木壮,密植或修剪后,则可成明显主干。挂花分枝性强且分技点低,特别在幼年尤为明显,因久常呈灌木状。
繁殖与栽培
播种、压条、嫁接和扦插法繁殖。当年10月秋播或翌年春播,实生苗始花期较晚,且不易保持品种原有性状。压条繁殖,用于繁殖良种。嫁接繁殖是常用的方法,多用女贞、小叶女贞、小蜡、水蜡、流苏和白蜡等树种作砧木,行靠接或切接。扦插繁殖多在6月中旬至8月下旬进行。移植常在秋季花后或春季进行,也可在梅雨季节移栽,大苗需带土球,种植穴多施基肥。盆栽桂花,夏季可置庭院阳光之下,不需遮荫,冬季在一般室内即可安全越冬。病虫害有枯斑病、枯枝病、桂花叶蜂、柑橘粉虱、蚱蝉等。
应用
桂花终年常绿,花期正值仲秋,有"独占三秋压群芳"的美誉,园林中常作孤植、对植,也可成丛成片栽植。为盆栽观赏的好材料。
桂花味辛,可入药。有化痰、止咳、生津、止牙痛等功效。桂花味香,持久,可制糕点、糖果,并可酿酒。
生态习性
桂花喜温暖环境,宜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肥沃、富含腐殖质的偏酸性砂质壤土中生长。不耐干旱瘠薄,在浅薄板结贫瘠的土壤上,生长特别缓慢,枝叶稀少,叶片瘦小,叶色黄化,不开花或很少开花,甚至有周期性的枯顶现象,严重时桂花整株死亡;它喜阳光,但有一定的耐阴能力。幼树时需要有一定的蔽荫,成年后要求有相对充足的光照,才能保证桂花的正常生长。据观察,桂花单株树冠的一侧贴近墙面,或两棵桂花的树冠相互重叠时,贴近墙面的一侧或交错重叠的那部分树冠,很快变的稀疏,影响整个树冠的形体与美观。可见,桂花适宜栽植在通风透光的地方;桂花喜欢洁净通风的环境,不耐烟尘危害,受害后往往不能开花;畏淹涝积水,若遇涝渍危害,则根系发黑腐烂,叶片先是叶尖焦枯,随后全叶枯黄脱落,进而导致全株死亡;不很耐寒,但相对其它常绿阔叶树种,还是一个比较耐寒的树种,这为北方桂花盆栽提供了可能。
桂花常见叶部病害的发生及防治
桂花褐斑病、桂花枯斑病、桂花炭疽病是桂花常见的叶部病害,这些病害可引起桂花早落叶,削弱植株生长势,降低桂花产花量和观赏价值。
桂花褐斑病
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褪绿小黄斑点,逐渐扩展成近圆形病斑,直径2至10mm,或因病斑扩展受叶脉限制成为不规则病斑。病斑黄褐色至灰褐色,病斑外围有一黄色晕圈。褐斑病一般发生在4至10月份,老叶比嫩叶易感病。病原菌以菌丝在病落叶上越冬,次年春季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分生孢子由气流和雨滴传播。
桂花枯斑病
该病病原菌多从叶缘、叶尖端侵入,发生在叶片的叶缘和叶尖。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淡褐色小点,逐步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病斑,后扩大为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灰褐色大斑,边缘为深褐色。枯斑病发生在7至11月份,在环境条件不好的棚室内全年可发生。病菌以分生孢子借风、水传播侵染。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的环境有利于发病。植株生长衰弱时及越冬后的老叶及植株下部的叶片发病较重。
桂花炭疽病
该病侵染桂花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褪绿小斑点,逐渐扩大后形成圆形、半圆形或椭圆形病斑。病斑浅褐色至灰白色,边缘有红褐色环圈。在潮湿的条件下,病斑上出现淡桃红色的黏孢子盘。炭疽病发生在4至6月份。病原菌以分生孢子盘在病落叶中越冬,由风雨传播。
防治措施
首先要减少侵染来源。秋季彻底清除病落叶。盆栽的桂花要及时摘除病叶。
其次加强栽培管理。选择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或基质栽植桂花;增施有机肥及钾肥;栽植密度要适宜,以便通风透光,降低叶面湿度减少病害的发生。
科学使用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洒1:2:200倍的波尔多液,以后可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1000至1500倍液。重病区在苗木出圃时要用1000倍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
桂花播种育苗技术
桂花一般采用扦插育苗,单干桂花多采用播种育苗,现介绍如下:
1、采种桂花9至10月开花,果实于翌年3月下旬至4月下旬成熟。当果实进入成熟期,果皮由绿色逐渐转为紫黑色时即可采集。采集的果实堆沤3天左右,待果皮软化后,浸水搓洗,去果皮、果肉,得到净种,稍加晾干湿润沙藏。因桂花种子有后熟期,一般要湿沙催芽8个月后才能发芽。
2、育苗常用播种育苗法。播种育苗能获得大量的桂花实生苗,适宜用作行道树。播种常用宽幅条播,行距20至25厘米,幅宽10至12厘米,每亩播种20公斤,每亩地产桂花苗2.5至3万株。播种前要将种脐朝向一侧,覆一二厘米的细土,再盖上薄层稻草,喷水至土壤湿透,以防土壤板结和减少水分蒸发。当种子萌发出土后,及时揭草,将草放置于行间,既可保持土壤湿润,又能防止杂草生长。
3、养护技术
(1)中耕除草。在以主干为中心1米直径的树盘内重点松土和除草。灌水或降雨后,为防止土壤板结进行中耕松土。
(2)浇水与排涝。桂花的浇水主要在新种植后的一个月内和种植当年的夏季。新种植的桂花一定要浇透水,有条件的应对植株的树冠喷水,以保持一定的空气湿度。桂花不耐涝,及时排涝或移植受涝害植株,并加入一定量的沙子种植,可促进新根生长。
(3)合理施肥。施肥应以薄肥勤施为原则,以速效氮肥为主,中大苗全年施肥三四次。早春期间在树盘内施有机肥,促进春梢生长。入冬前期需施无机肥或垃圾杂肥。其间可根据桂花生长情况,施肥一两次。新移植的桂花,追肥不宜太早。移植坑穴的基肥应与土壤拌匀再覆土。
(4)整形修剪。
①剥芽:发芽时将主干下部无用的芽剥掉。
②疏枝:保持一定的枝下高,剪去无用枝条,一般成材后的桂花枝下高在1.5米左右。
③短截:剪去徒长的顶部枝条,使桂花高度保持在3.5米左右,冠幅2.5至3米。
园林用途
桂花终年常绿,枝繁叶茂,秋季开花,芳香四溢,可谓"独占三秋压群芳"。在园林中应用普遍,常作园景树,有孤植、对植,也有成丛成林栽种。在我国古典园林中,桂花常与建筑物,山、石机配,以丛生灌木型的植株植于亭、台、楼、阁附近。旧式庭园常用对植,古称"双桂当庭"或"双桂留芳"。在住宅四旁四旁或窗前栽植桂花树,能收到:金风送香"的效果。桂花对有害气体二氧化硫、氟化氢有一定的抗性,也是工矿区的一种绿化的好花木。
D. 关于女贞的资料
女贞的生长习性
女贞耐寒性好,耐水湿,喜温暖湿润气候,喜光耐荫。为深根性树种,须根发达,生长快,萌芽力强,耐修剪,但不耐瘠薄。
对大气污染的抗性较强,对二氧化硫、氯气、氟化氢及铅蒸气均有较强抗性,也能忍受较高的粉尘、烟尘污染。
对气候要求不严,能耐-12℃的低温,但适宜在湿润、背风、向阳的地方栽种,尤以深厚、肥沃、腐殖质含量高的土壤中生长良好。
E. 什么时间种植冬青比较好
冬青,又名大叶黄杨,为常绿灌木,叶色浓绿,边缘有锯齿。枝叶繁茂,四季常青。是绿化环境和用做绿篱的花木品种之一。
播种适宜在1月,可在室外露地播种。
冬青适宜种植在湿润半阴处。喜肥沃土壤,在一般土壤中也生长良好,对环境要求不严格。当年栽植的小苗,一次浇透水后可任其自然生长。视墒情每15天灌水1次,结合中耕除草。每年春、秋两季适当追肥l一2次,一般施以氮为主的稀薄液肥。每年发芽长枝多次,所以极耐修剪。夏季要整形一次,秋季根据不同的绿化需求,可进行平剪或修剪成球形、圆锥形,并适当疏枝.保持一定的冠形枝态。冬季比较寒冷的地方,可采取堆土防寒等措施,病害以叶斑病为主,可用多菌灵、百菌清防治。冬青繁殖一般以扦插为主,多在5-6月份进行。从树完中上部斜剪,取长5-10厘米生长旺盛的侧枝,剪除下部小叶,上部叶片可全部保留。然后用生根粉处理,剪口向下,扦插于床内。苗床地宜选择在通风、耐阴处,亦可遮阳扦插,成活率极高。
F. 吸水石假山盆景栽什么植物好
可用于山水盆景中的植物有很多,其中常用的草本植物有:
(1)天胡荽 又称破铜钱草、地光钱草。为伞形科,多年生常绿小草本,茎细弱,匍匐地面,节上生叶和根。叶肾圆形,边缘有浅裂和圆齿,上面光亮,种在山石上垂挂下来,很富有画意。
(2)虎耳草 别名金丝荷叶。属虎耳草科,多年生常绿草本。单叶,基部丛生,具长柄,匍匐枝细嫩丝状,赤紫色,枝端可长出幼苗,能爬生土上、石上、石缝内,水边石上更好。
(3)铁线蕨 又称铁线草。为铁线蕨科,多年生草本。叶柄细而长,有光泽,近黑色,叶片卵状三角形,长10~25厘米,中部以下为二回羽状复叶,小裂片互生。
(4)漆姑草 为石竹科1年生或2年生小草木。茎多数簇生,稍铺散,叶对生线形,基部微成短鞘状,春季开白色小花。生于田问路边草地或山地。
(5)酢浆草 又名酸浆草,为酢浆草科,多年生草本。茎和叶含草酸,有酸味。复叶,倒心脏形,合生成一大叶,色鲜绿,昼开夜合。茎柔软,易倒伏。花有白、黄、红等色。
(6)石菖蒲 天南星科。形似菖蒲,但植株矮小,叶线形而主脉不显著。产于我国长江以南各地,多生于山涧水石隙中或山沟流水砾石间。
(7)翠云草 又称蓝地柏。卷相科蕨类植物。草本茎柔细、匍匐,能到处生根。叶在主茎上排列疏松,侧枝上排列紧密,叶面有翠蓝色光泽。我国东南各省均产。
木本植物有雀梅、六月雪、五针松、小叶罗汉松、真柏、紫杉、金钱松、地柏、绒柏、虎刺、大叶女贞、杜鹃、锦熟黄杨、榆树等。
栽种的植物要注意大小比例和植物的习性与环境的关系。植物与山石的比例要合理,植株不能过大,也不能选用大叶植物,大了就失真,使山石变得矮小,破坏了整个构图的比例关系和盆景的意境。
山顶、山坡比较干旱,应选耐旱树种,如小叶罗汉松、锦熟黄杨、雀梅等;而山脚水边较湿润,应选喜湿生的树种如六月雪、柏类、柽柳等。只有这样适地适树的栽种,既符合自然规律又便于栽培管理。
G. 八月桂花盆栽怎么养的养殖方法是什么
桂花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桂花是观赏与实用兼备的优良园林树种,而桂花盆栽应该如何养殖是人们好奇的问题。以下是由我整理八月桂花盆栽的养殖 方法 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八月桂花盆栽的养护方法
种植 方法
应选在春季或秋季,尤以阴天或雨天栽植最好。选在通风、排水良好且温暖的地方,光照充足或半阴环境均可。移栽要打好土球,以确保成活率。栽植土要求偏酸性,忌碱土。盆栽桂花盆土的配比是腐叶土2份、园土3份、沙土3份、腐熟的饼肥2份,将其混合均匀,然后上盆或换盆,可于春季萌芽前进行。
光照温度
在黄河流域以南地区可露地栽培越冬。盆栽应冬季搬入室内,置于阳光充足处,使其充分接受直射阳光,室温保持5℃以上,但不可超过10℃。翌年4月萌芽后移至室外,先放在背风向阳处养护,待稳定生长后再逐渐移至通风向阳或半阴的环境,然后进行正常管理。生长期光照不足,影响花芽分化。
浇水施肥
地栽前,树穴内应先搀入草本灰及有机肥料,栽后浇1次透水。新技发出前保持土壤湿润,切勿浇肥水。一般春季施1次氮肥,夏季施1次磷、钾肥,使花繁叶茂,入冬前施1次越冬有机肥,以腐熟的饼肥、厩肥为主。忌浓肥,尤其忌入粪尿。盆栽桂花在北方冬季应入低温温室,在室内注意通风透光,少浇水。4月出房后,可适当增加水量,生长旺季可浇适量的淡肥水,花开季节肥水可略浓些。
八月桂花盆栽的生长环境
桂花适应于亚热带气候地区。性喜温暖,湿润。种植地区平均气温14-28℃,7月平均气温24-28℃,1月平均气温0℃以上,能耐最低气温-13℃,最适生长气温是15-28℃。湿度对桂花生长发育极为重要,要求年平均湿度75%-85%,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特别是幼龄期和成年树开花时需要水分较多,若遇到干旱会影响开花,强日照和荫蔽对其生长不利,一般要求每天6-8小时光照。
桂花喜温暖,抗逆性强,既耐高温,也较耐寒。因此在中国秦岭、淮河以南的地区均可露地越冬。桂花较喜阳光,亦能耐阴,在全光照下其枝叶生长茂盛,开花繁密,在阴处生长枝叶稀疏、花稀少。若在北方室内盆栽尤需注意有充足光照,以利于生长和花芽的形成。桂花性好湿润,切忌积水,但也有一定的耐干旱能力。桂花对土壤的要求不太严,除碱性土和低洼地或过于粘重、排水不畅的土壤外,一般均可生长,但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砂质壤土最为适宜。桂花对氯气、二氧化硫、氟化氢等有害气体都有一定的抗性,还有较强的吸滞粉尘的能力,常被用于城市及工矿区。
桂花适宜栽植在通风透光的地方;喜欢洁净通风的环境,不耐烟尘危害,受害后往往不能开花;畏淹涝积水,若遇涝渍危害,则根系发黑腐烂,叶片先是叶尖焦枯,随后全叶枯黄脱落,进而导致全株死亡;不很耐寒,但相对 其它 常绿阔叶树种,还是一个比较耐寒的树种。
八月桂花盆栽的繁殖方式
播种法
4-5月份桂花果实成熟,当果皮由绿色变为紫黑色时即可采收。桂花种子有后熟作用,至少要有半年的砂藏时间,采收后洒水堆沤,清除果肉,置阴凉处使种子自然风干,混砂贮藏,砂藏后可秋播或春播。砂藏期间要经常检查,防止种子霉烂或遭鼠害。播种繁殖一般采用条播的方法。播种前要整好地,施足基肥,亦可播于室内苗床。播种时将种脐侧放,以免胚根和幼茎弯曲,将来影响幼苗生长。播后覆盖一层细上,然后盖上草占,遮荫保湿,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当年即可出苗。每亩用种量约20千克,可产苗木3万株左右。小苗于苗床生长2年后,第3年可移植栽培。实生苗开花较晚,定植8-10年后方能现花。
嫁接法
嫁接砧木多用女贞、小叶女贞、小蜡、水蜡、白蜡和流苏(别名油公子、牛筋子)等。大量繁殖苗木时,北方多用小叶女贞,在春季发芽之前,自地面以上5厘米处剪断砧木;剪取桂花1-2年生粗壮枝条长10-12厘米,基部一侧削成长2-3厘米的削面,对侧削成一个45度的小斜面;在砧木一侧约1/3处纵切一刀,深约2-3厘米;将接穗插入切口内,使形成层对齐,用塑料袋绑紧,然后埋土培养。用小叶女贞作砧木成活率高,嫁接苗生长快,寿命短,易形成“上粗下细”的“小脚”现象。用水蜡作砧木,生长慢,但寿命较长。盆栽桂花多行靠接。用流苏作砧木,靠接宜在生长季节进行,不宜在雨季或伏天靠接。靠接时选二者枝条粗细相近的接穗和砧木,在接穗适当部位削成梭形切口,深达木质部,长约3-4厘米,在砧木同等高度削成与接穗大小一致的切口,然后将两切口靠在一起,使二者形成层密结,用塑料条扎紧,愈合后,剪断接口上面的砧木和下面的接穗。嫁接苗的根系因砧木而异;插条埋入土中各处易生不定根,但无明显主根。桂花分枝性强且分技点低,特别在幼年尤为明显,因久常呈灌木状。密植或修剪后,则可成明显主干。树皮粗糙,灰褐色或灰白色,有时显出皮孔。叶面光滑,革质,近轴面暗亮绿色,远轴面色较谈;椭圆形,长椭圆形、卵形、倒卵形、披针形、倒披针形、长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
扦插法
在春季发芽以前,用一年生发育充实的枝条,切成5-10厘米长,剪去下部叶片,上部留2-3片绿叶,插于河沙或黄土苗床,株行距3厘米X 20厘米,插后及时灌水或喷水,并遮荫,保持温度20-25℃,相对湿度85%-90%,2个月后可生根移栽。
压条法
可分低压和高压两种。低压桂花必须选用低分枝或丛生状的母株。时间是春季到初夏,选比较粗壮的低干母树,将其下部1-2年生的枝条,选易弯曲部位用利刀切割或环剥,深达木质部,然后压入3-5厘米深的条沟内,并用木条固定被压枝条,仅留梢端和叶片在外面。高压法是春季从母树选1-2年生粗壮枝条,同低压法切割一圈或环剥,或者从其下侧切口,长6-9厘米,然后将伤口用培养基质涂抹,上下用塑料袋扎紧,培养过程中,始终保持基质湿润,到秋季发根后,剪离母株养护。
八月丹桂简介
八月丹桂属常绿阔叶乔木,高可达15米。苗木扦插繁殖后,一般需3-4年才能开花,每年秋季开花,香味浓而清新,香飘十里。丹桂花色金红,中国花卉盆景之乡—四川温江,就是因千年丹桂野生资源并开发丹桂苗木而闻名的。
一、选材
选择女贞作砧木,要选体态优美、健壮、长势旺盛,适合制作盆景的桩坯。桩坯挖掘后,截去粗长的主根,保留好须根,并按照盆景制作的要求,保留需要的枝干,其余的忍痛割爱去除。然后根据树坯生长情况,做根的处理,下地养护1-2年以后再上盆作砧木。挖掘应在冬季或春季树液尚未流动之前,通常在二月上中旬进行为宜。
二、嫁接
桂花制作盆景,一般都采用嫁接法,但又以靠接法和劈接法居多。在江苏地区,一般于3-5月均可进行,最佳时间为伏前期。露地养护苗易成活,生势健壮,一般约二个月左右即可成活。劈接法一般于3月中下旬,小叶女贞和桂花将要萌动时进行。劈接后将其置于荫蔽的棚内,以防风吹失水致死。嫁接后的小叶女贞树桩会萌发新芽嫩叶,一旦发现应立即将其全部摘除。以后,一旦发现砧木萌生枝芽嫩叶要随时摘除,严防“喧宾夺主”。否则只长砧木,桂花的嫁接枝条不但不会生长,时间一长将会枯萎死去。待成活后可及时进行打尖,控制高度。
三、养护
女贞或白蜡作砧木,与接穗桂花枝条,两者生态习性有别,因此,这就要靠养景者适当调节,做到两者兼顾,但以砧木为主。否则,如管理不当砧木枯死,“皮之不存,毛之蔫附”,其结果是接穗也跟着死去。尤以夏季和冬季是最难管理的季节,夏季要浇水喷水,降温保湿,遮荫避免阳光暴晒;而冬季要防冻保暖,保持一定的室温,室内温度最低不可低于零度,并要注意向阳保暖,同时也应注意严防西北干冷风,从门窗的缝隙钻入室内吹袭桩景,使盆桩遭受冻害。但亦需注意室温要控制在5℃左右,不可过高。若温度过高会影响桩景的休眠,消耗养分,影响翌年的生长或开花。春季出室不宜过早,因干冷的春风随时可掠去桩景的水分,造成桩景通体缺水,叶子萎蔫,若失水严重,也会令其枯死。
桂花盆景养护技巧
一、防冬季高温桂花冬季在高温状态下,不能充分休眠,会提前萌芽抽梢,枝条细弱,春季易遭干旱袭击梢枯。因此,冬季应保持低温,使其休眠充分,次年才能茁壮生长,叶茂花繁。
二、防过于阴湿桂花属长日照花卉,喜强光,耐半阴。光照不足,阴湿过度,容易产生煤烟病,引起落叶、徒长,枝梢瘦弱,花芽分化不良,进而影响开花,或者不能开花。
三、防瘦弱桂花要求较高的肥水条件,营养不足,会生长不良,影响开花质量。要求每1次梢萌发前施1次以氮为主的肥料,时间在12月、6月与9月。盆栽桂花坚持每1年至2年换盆1次,保持盆土肥沃、富含有机质、呈微酸性,每半月左右追施一次30%的猪尿。要避免氮肥过多,防止徒长,增补磷、钾肥,提高花质,增浓香气。
看了八月桂花盆栽怎么养还看:
1. 桂花树的盆景管理技术
2. 桂花种子怎么时候种
3. 八月桂花开的歇后语
4. 三月适合种什么花
5. 对节白蜡盆景养护怎样过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