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栽红参
❶ 人参种植技术
人参原为野生,主产于东北各省及河北省的北部地区。该怎么种植人参?人参种植技术是什么?我告兄纳诉大家人参种植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人参种植方法 【概述】
别名:园参、人街、神草、棒棰。
为五加科多年生植物人参(PanaxginsengCAMey.)的根经加工干燥人药。其近代研究认为茎、叶、花、果实等副产品亦可药用。人参具有大补元气、益气生津、宁神益智等功效由于加工方法不同,人参商品有多种:生晒参、糖参、红参等。
主要生长栽培区域:人参原为野生,主产于东北各省及河北省的北部地区。野生人参称山参,现已濒临绝迹;栽培的人参又称园参,当前市场上的人参均系园参,我国以吉林、黑龙江两省产量最大,辽东半岛等山区亦能种植人参。人参为常用中药材之一,也属于供求弹性较大的商品。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株高10~60cm。主根圆柱形或纺锤形,肉质,下端多分枝,外皮淡黄白色。根状茎很短,一般每年增生一节,俗称人参芦头。一般二年生苗才有茎,茎直立,圆柱形,光滑无毛,绿色。掌状复叶轮生茎顶,因植株年龄不同,数目各异;叶柄长;小叶片一般掌状分出,仅基部一对小叶最小,叶片椭圆形至长椭圆形,边缘具细锐锯齿。伞形花序顶生。花梗基部羡山没有绿色苞片;花萼淡绿色;花瓣5枚,周围白色,中间淡绿色;雄蕊5枚;雌蕊1枚,柱头2裂,子房下位,2室。浆果,成熟时鲜红色,内含圆形的种子2枚,种子呈短。肾形,直径4~5mm,淡黄白色,表面有深浅不同的类似脑沟回样的皱纹,质硬,种脐明显。花期5~7月,果期7~8月(图28)。
【生物学特性】
人参随生长年限的不同,叶片各具不同特征:种子萌发后第一年,“茎”(实际上只是一支叶柄)上只有3片小叶,俗称“三花”。二年生的茎上有一枚复叶,上着生5片小叶,俗称“巴掌”。三年生的茎上有2片复叶,以此类推。三年生的可开花。五年生以上的具有5~6片复叶,以后不论生长多少年,复叶不再增加,故有“六批唯灶到顶”的说法。
人参属于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原野生人参长期生长在多层次较阴冷的林下,形成了喜凉爽湿润、耐寒耐荫、喜漫射光和斜射光、忌强光、怕高温的特性。整个生长周期的适宜温度范围为10~34℃,生长期最适宜的温度为20~25℃,在一4℃以下,地上部分枯死。人参种子在地温5℃左右时,芽苞开始萌动,10℃左右幼苗出土。对土壤要求比较严格,以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微酸性或中性土壤或砂质土壤,不可重茬。人参种子有胚后熟过程,要求有一定的湿度及土壤温度由高到低的变化过程。在低温条件下,完成种胚生理后熟,到翌年春天气温升高时才能出苗。所以,栽培人参,播种前必须进行种子催芽处理。
人参种植技术1.选地整地
(1)选地:选肥沃、富含腐殖质,排水性、渗透性均良好,呈微酸性或中性土壤的荒山荒地或田园地。砂质壤土或壤土为最好。高温多湿、易干旱和排水不良土地不宜栽种。
(2)整地:无论是选用生荒地或熟耕地,均应提前一年进行整翻地,其后休闲一年,此一年中多次耕翻,使土壤熟化,并结合耕翻施入适宜的基肥。栽种参前一个月左右,起土成垅,进而多次倒垅,打碎土块,拣除杂物。
(3)做床:做床前应先选择好“阳口”(人参遮荫棒的高檐方向),一般东北产区采用“东北阳”(即荫棚高檐朝向东北)或“东阳”,关内各省宜采用“北阳”。参床一般做成宽110~130cm,高25~30cm,长任意确定,常取10~30m。床与床宽度方向的间距为作业道的宽度,一般宽150~300cm。床上要耙细,床面做成龟背形高畦。做床同时可施人底肥,以腐熟的树叶或绿肥为好,也可适当掺人一些鹿粪、猪粪等农家肥料,但必须经充分腐熟。每平方米施肥量为:腐叶肥5kg左右加绿肥6~8kg,再加用饼肥1.5~2kg;若用鹿粪、猪粪、羊粪等肥2~4kg即可,另外每平方米可加施过磷酸钙o.3kg左右。
2.繁殖方法
(1)种子的催芽处理:人参种子催芽处理,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生产措施。
1)室外催芽法:即室外湿砂层催芽法,一般在7~8月参果变红,种子成熟,搓洗去净果肉,即是参籽。种子应阴干,不能日光暴晒(未经干燥的种子称水籽,收获“水籽”种子后即可直接进行播种,不需要催芽)。选地势高燥、背风向阳的地方,如有必要还应在四周挖设排水沟。
用一个无底木箱,规格大小据种子数量确定,一般采用高0.6m,将其嵌人深0.2m的坑内(或置地面上),四周以土填实,框内底部先垫厚1Ocm左右的细砂。另外再取细砂与腐殖土按1:2混合,使混合土湿度为含水量在30%左右,以种子2倍量的混合土与种子混合(事先将干人参种子水浸1~2天),装到木框中的砂层上,踏实,再覆5cm左右的土。上面盖以草席等物或架以荫棚。每隔7~10天打开翻拌一次,同时调整湿度在10%~15%为宜,然后同样覆土。经7~8个月左右,种子可裂口,可以取出播种。
2)室内催芽法:亦称室内湿砂层积催芽法,与室外催芽法大致相同,用有底木箱,可以随意搬动。木箱置20~25℃恒温条件下,待种子裂口后播种。(2)播种:一般在4月份将已催芽的种子播种,或夏季播刚采收的新鲜种子(水籽),或秋季直到土壤冻结前播种。种子播种后均要经过夏、秋、冬i季后,到春天才能出苗。1)播种方法:点播以每穴播人种子1~2粒,覆土3~4cm或条播以按行距10~15cm横畦向开浅沟,沟宽5cm播下种子,常撒播以床面做成浅槽,将种子均匀撒于槽上,再覆土4~5cm,播种后轻轻镇压以草覆盖。
2)播种量:点播、条播每平方米1O~20g;撒播每平方米20~25g;播新鲜种子(水籽)每平方米35~40g。
3)移植:我国生产上常采用“二、三”制,“二、四”制或“三、三”制。前一数字为育苗年限(即移植前生长的年限),后一数字是移植后的生长年限。移植时间:一般在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秋栽。秋季地上部分枯萎到土地结冻前均可进行。
采用3月下旬至4月上旬春栽,当土壤化冻后到芽苞萌动前进行。春栽晚了参苗已萌动,移栽后生长不良。秋栽时间可晚些,不宜过早,过早参苗未充分进入休眠,地温高,有伤热烂苗。
移栽方法:
将选出的参栽按大小分成3~4个等级,以便分别栽植、管理。移栽所有参栽均用1:1:100波尔多液浸泡10分钟,注意浸泡时勿浸到芽苞。从消毒液中取出后,稍晾即可栽植;或用400倍代森锌药液喷洒参苗,以湿透参苗为度。栽植密度随参栽年龄大小及不同等级而不同,表2可供参考。
移栽时尽力缩短时间,勿使参栽失水变干,参栽要随起随栽。芦头朝上30~40度斜栽的方法。苗子已生长2~3年,已形成阴面和阳面,移栽时不要弄反了,否则会影响出苗生长。覆土之前,芦头至肩部盖上半把河砂,然后取少量的土将根梢压住,之后再用移植板取土将苗子全部盖严。
3.田间管理
(1)松土、除草、培土:春季解冻后,应轻轻整松床面表土,提高土壤温度。一年生长期中,要进行3~4次松土除草。时间一般在4月上旬至5月上旬、6月、8月。过湿过干地块及降雨异常年份,增加松土次数。人参向光性很强,植株因向光面向栅外伸出,常培土使植株直立。
(2)遮荫:人参怕强光暴晒,故要遮荫。产区在4月中旬至5月上旬,参苗出土一半以上时,可以盘架子上帘做荫棚。常有全荫棚、单透棚、双透棚等。现采用全荫棚较为普遍。遮荫棚的规格,取决于所遮人参参龄的大小,当地气候条件及所处地形条件而定。一般低龄参,荫棚前檐立柱高80~1OOcm,后檐立柱高50~70cm;大龄参,其荫棚前檐立柱高100~120cm,后檐立柱高70~90em,棚宽180~200cm,栅盖可用芦苇、茅草、秸秆、谷草、苫芳草等覆盖。
(3)调阳:盛夏光照强烈、气温很高,需采用一些辅助遮荫措施。用带树叶的鲜树枝插在荫棚前檐及侧面地上,俗称“插花”;或将树枝挂在荫棚檐边上,即称“挂花”;亦可以用秫秸、芦苇等打成稀疏的帘子挂在前檐,将强光变成疏光进入荫棚。
(4)摘蕾:人参生长到3年以后开花结实。除留种外,一般在5月中旬前后选晴天全部摘除花蕾。
(5)采种:3年生开始开花结实。采种子影响人参的产量和质量,一般采取隔年采种,不采种的年头要摘花蕾。人参果陆续成熟,应随熟随采(果鲜红色为成熟)。将果皮、果肉搓洗掉(果皮、果肉及第一遍洗种子水均应留作加工人参膏等成品用),洗出的种子稍晾即可作水籽伏播。如不用,应晾干后贮存。参种应阴干,日光暴晒会降低出芽率。
(6)越冬前后:越冬前的10月中、下旬,“霜降”前后人参茎叶接近枯萎时,靠根际参株割掉,园内畦面乱草覆盖运出参园,深埋或烧掉。畦上盖草或旧草帘子或用作业道中土刨起来盖在其上约5~8cm后即可。以减少因受雨雪而减少春早及早春暖和出苗太早。人冬前,在床面上铺一层树叶或碎草,其上用土压住,翌年春季参苗已萌动而尚未出土时再撤除覆盖物。
(7)病虫害防治
1)立枯病:又名土掐病。在幼苗期发病普遍,在早春发苗时就开始发生。病部初为黄褐色凹陷长斑,扩大后呈黑褐色干缩凹陷,逐渐浸入茎深部组织。幼苗萎蔫干枯,随之根部腐烂,本病蔓延很快。防治方法:用1:1:200的波尔多液喷洒或在畦面上撒Icm厚干净河砂。
2)猝倒病:常与立枯病同时发生。首先在地面处的茎部出现如热水烫过状,并向上、下两方蔓延,进而病部呈暗褐色收缩状软腐,使参苗死亡。病株坏死部表面及其周围土表,常出现一层灰白色菌丝体。人参幼苗期,床上湿度过大、参苗过密、通风不良条件下发病严重。
上两种幼苗期病害防治方法基本相同:用敌克松或敌菌灵等药物,以种子量的0.2%~0.3%进行药剂拌种;重视苗床通风及土壤排湿,经常松土,防止土壤板结;发现病株,立即挖除、烧毁,病穴以5%石灰乳浇注消毒。在发病初期用100倍甲醛溶液浇灌病区,使药液渗达土层下3~5cm。注意排水通风透气。
3)斑点病:又名黑斑病。每年6月中旬开始发生,7~8月为发病盛期,以危害人参叶片为主,叶片上初为圆形或不规则形,呈水渍状,逐渐扩大,中间黄褐色,外边出现轮纹状褐色宽边,易碎。茎及花梗上表现为水渍状暗褐色椭圆长斑。在果实或种子上则表现为暗黑色凹斑。在空气湿度大时,各病部均可出现一层黑绿色霉状物。
防治方法:加强田问管理,及时清除畦间的残枝、病叶并烧毁;人参展叶后用1:1:120~180倍波尔多液或敌菌灵500倍液喷洒,每7~10天1次,连续3~4次。
4)疫病:俗称“搭落手巾”。6~8月的雨季发病,湿度过大,则可造成该病大流行。如土壤板结,则更有利于该病的蔓延。叶片上病灶为水渍状暗绿色大斑。病茎则出现暗绿色水渍状长斑。根部发病则呈现浅黄褐色软腐,根皮剥离,烂根发出腥臭昧,发病后期根外皮常带有白色菌丝,并常黏着土块成团。疫病病原菌从叶柄侵入,感病后全株叶片凋萎下垂。防治方法:保持参床良好的通风、排水条件,使土壤湿度适宜,及时上帘防漏雨,增施磷钾肥,提高抗病能力;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病穴以生石灰或5%石灰乳浇灌消毒;清理病株同时要用1:1:120~160波尔多液或58%可湿性粉剂瑞毒霉600倍液,喷布全株,每隔7~10天喷1次(但每季作物最多使用三次,最后一次施药距采收间隔期要21天以上)。其他尚有菌核病、锈腐病、根瘤病、干腐病、红腐病、炭疽病等。
5)害虫:危害人参的害虫主要是金针虫、蝼蛄、蛴螬、地老虎等地下害虫,可用灯光诱杀成虫,或用90%敌百虫1000倍溶液浇灌出现害虫的床面。人参除病虫害外,尚有鼠害危害人参根及种子;鸟害危害人参果实等,应设法捕杀和预防。
4.选育良种栽培的人参自然杂交率20%~30%,所以,其品种非常杂乱。栽种前必须选种。人参以大马牙、二马牙为最好,根短而粗,产量高。另外,在栽种时选适合当地抗病高产人参,实行单栽、单采、单播,建立参园的种子田。逐年优中选优,纯中选纯,创造新品种。
【收获加工】
人参长到4~6年便可采收。采收时间在秋末“霜降”前后,人参地上部植株变枯黄时进行。方法是先拆参棚,剪掉地上部茎叶,刨去参床两侧的土壤,然后分段横畦刨挖,要深刨并且深浅一致,避免造成少须、断根现象。采挖出的人参抖掉泥土,立即运回。及时加工,防止干燥或发霉。
人参的加工成品一般有六类24个品种,方法很多,加工工艺多种多样。根据人参的质地,可分别加工成红参、生晒参、糖参等多种人参商品。
目前几种加工方法如下:
红参:选体形好,浆足、完整无损的人参根,掐去不定根和须根,浸入水中,用毛刷刷净泥土,刮去疤痕上的污物。放于蒸笼中,待水沸后将笼屉放上,先以猛火烧锅,待笼屉冒出蒸汽,再以文火继续烧。按参根大小,约蒸2~3小时,参根变肉红色时即可。抬下笼屉稍晾,将参根取出伸直,晒干或烘干。将剪下的侧根和较粗的须根,经蒸好后,扎成小把,即为红直须。扎不成把的小毛须,蒸后干燥即为红弯须。
糖参:选体形较差,浆不够足的参根。收后放清水中洗刷净,分别大、小,放沸水中煮15~20分钟,根变软后,取出晒1~2小时。先用骨针由不同点纵穿主根多次,称顺针,不穿透,再用排针顺序横扎多次,称排针,使参根布满针孔,糖汁易于浸人,然后把参头向外,平摆于缸内,再倒人熬过的浓砂糖汁,如此反复三次,然后晾干,即为糖参。
生晒参:将参根洗净,剪去须根及侧根,再晒干,即为生晒参。
猜你喜欢:1. 人参果树的种植技术
2. 人参种植方法
3. 如何种植人参
4. 人参怎么种植
5. 人参的种植时间
6. 盆栽人参种植方法
❷ 盆栽红参
红参是种出来的吗 头回听说··
❸ 请问如何培育红参的种子 种子到底要泡多久
红参喜凉爽气候和较湿润的环境,性耐寒。 土壤以肥沃、深厚、疏松、湿润、含腐殖质丰富的壤土为好。地势高燥、土壤贫瘠以及低洼易积水之地均不宜种植。
红参以种子繁殖为主,亦可扦插、压条繁殖。
1、种子繁殖
(1)采种:在11月当浆果由红变黑色时,采摘成熟果实。采回后先用清水浸泡12小时,然后进行揉搓,除去果皮与果肉,捞出饱满充实的种子,晒干备用。或随即进行播种。
(2)播种:可春播或冬播。春播于3月中、下旬进行;冬播于11月,种子采后立即进行。播时在整好的苗床上,按行距25~30厘米开横沟,沟深5厘米左右,播幅宽10厘米左右。然陪灶后,将种子与拌有人畜粪水的火土充分混合,均匀地撒入沟内。以后,覆盖细土或火土灰约1~1.5厘米。每亩用种量2~3公斤。播后加强苗床管理,培育1~2年即可移栽。冬播采用新鲜种子,播种量要加倍。
2、扦插繁殖 于春季3~4月,秋季8~9月选择生长健壮、发育充实、无病虫羡拿害的茎蔓,每2~3个节剪成插条。在整好的苗床上,按行距10厘米、株距5厘米左右,插入土中1~2节,露出1其节在土面,插时芽向上,切勿倒插。插后覆土压紧,浇透水。秋季插后要搭棚遮荫,避免阳光直射。生根发芽后陆续揭去覆盖物,最后全部拆除荫棚。培育1年即可出圃移栽。
3、压条繁殖 于秋季8~9月,选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危险的茎藤,将其攀下,采用曲枝压条法,每隔3~4节弯曲压入土中。入土部分刻伤并用竹叉固定,覆盖肥土,压实后浇水湿润。待发根、萌芽、长出新茎蔓时,截离母株,另行栽植。
【种植技术】:
1、选地整地 育苗地,宜选择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和兄乱搭近水源的地方。播前深翻土地,每亩施入厩肥1500~2000公斤,结合整地时翻入土中作基肥。栽植地,宜选半阴半阳的荒坡或平地。宜成片栽植,便于管理。地选后结合整地,施足基肥,整平耙细,作宽1.3米的高畦或平畦栽植。
2、移栽 春栽或秋栽。移栽时按行距50厘米、株距30厘米挖穴,穴深15厘米左右,穴底要挖松整平。穴内先施入适量火土灰,与底土拌匀伯基肥。然后,每穴栽入壮苗1株。栽正、栽稳,使根系舒展。栽后压紧,浇透定根水,以利成活。
【田间管理】
1、松土除草和施肥 幼苗出土后,于5、7、10月各进行松土除草1次,松土宜浅,杂草要除净。并结合追施1次。头两次施用人畜粪水,每亩2000~2500公斤。第3次于冬季,重施1次越冬肥,每亩施用腐熟厩有或堆肥1500~2000公斤,于行间开沟施入,施后培土越冬。
2、设立支柱 小红参为攀援藤本。当苗高30厘米时,于株旁插立支柱,供茎藤攀援生长。
3、除花 于7~9月孕蕾期,除留种地外,一律摘除花序,使养分集中于茎藤及根生长,有利增产。
【病虫害及其防治】
1、根腐病 多在苗期发生。发病初期少数须根变褐腐烂,逐渐向主根扩展,使主根腐烂。植株上部叶片变黄,枯萎,逐渐枯死。
防治方法:(1)发现病株,及时拔除,集中烧毁;(2)发病初期用1:1:3000波尔多液浇根;(3)土壤进行消毒,及时消灭地下害虫及线虫;(4)实行轮作。
2、白粉病 于开花结果后发生。危害叶片、嫩茎、花和果实。叶片发病后使整个叶片或嫩梢布满白色霉层,像撒一层面粉似的。后期叶片密生黑色小颗粒,使叶片变黄,提早脱落。
防治方法:(1)发病初期喷50%多菌灵1000倍液,或50%托布津1000倍液;(2)合理密植,改善通透性,降低田间湿度,可减轻发病。
3、蚜虫、红蜘蛛 用50%敌敌畏或40%乐果800~1000倍液喷杀。
购买种子请去seed.aweb.com.cn看看
❹ 红参用花盆栽好还是桶子栽好
只要够它的生长空间栽盆或桶都可以
❺ 野山参可以盆栽吗
可以栽到盆里,必须用山上林下的黑土还有黄土混合。绝对不能用一般的花土和河沙。
❻ 广东可以种人参吗
问题一:广东可以种人参吗? 种不了…气候不合
问题二:人参在广东地区可以种植吗 人参别名棒槌,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原产中国、朝鲜及俄罗斯。我国人参药用时间之早,栽培历史之久,种植面积之大,产量之多,均属世界之冠。我国人参主产于东北三省,吉林省最多。以根入药,花序、茎叶、种子亦供药用。人参的主要成分为Rb1,Rg1,等二十多种人参皂甙,此外尚?腥瞬稳泊肌?榄烯等挥发油类、黄酮甙类、生物碱类、甾醇类、多肽类、氨基酸类、多糖类、各种维生素及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等。近代药理研究证明,人参能调节神经、心血管及内分泌系统,促进机体物质代谢及蛋白质、脱陵仿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的合成,提高脑、体力活动能力和免疫功能,增强抗衰老、抗肿瘤、抗疲劳、抗辐射、抗炎等作用。人参生品味甘苦,性微凉,熟品味甘,性温。有补气救脱、益心复脉、安神生津、补肺健脾等功能。用于体虚气短、自汗肢冷、津亏口渴、失眠健忘、阳萎尿频等症。对高血压、冠心病、肝病、糖尿病等亦有较好疗效,是扶正固本的良好滋补强壮药。 (一)植物特征及品种简介 1.植物特征 人参株高约60厘米,掌状复叶轮生,叶披针形或椭圆形,边缘察汪盯有浅锯齿,直根肥大肉质,下部有分枝,主根顶端着生根茎,每年增生一节,秋季地上部枯萎,在根茎上留下盘状茎痕,俗称芦碗,根茎上着生数条不定根,俗称门J,花生于茎顶。花被5片,黄绿色,雄蕊5枚,,雌蕊1枚,子房下位,成熟浆果鲜红色,种子扁圆形。 2.品种简介 (1)农家品种 ①大马牙 主根粗短、芦碗大,生长快,产量高。吉林省抚松县为代表产区。 ②二马牙 根茎和主体均较长,侧根较少,经整形栽培后,具两条腿如人形般美观,称之为边条参。边条参在国际、国内均享有盛誉,以吉林省集安市为代表产区。 ③长脖 根茎细长,参体小巧玲珑,经多年培植可代野山参,称充山参,主产区辽宁省宽甸县。 ④圆膀圆芦 其根茎长度,植株生长快慢及其大小均间于二马牙与长脖之间。 (2)育成品种 ①边条1号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与吉林省集安一参场协作,经20余年的努力,用系统育种方法育成了高产优质边条人参新品种边条1号。 ②黄果人参、吉参1号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也培育出了有效成分含量高的黄果人参和高产优质的吉参1号。 以上品种均正扩大繁殖推广中。 (二)生物学特性 1.生长发育 我国东北主产区人参5月出苗,6月开花结果,7、8月种子成熟,10月枯萎,全生育期130~150天。 人参从播种到收获一般需6年,地上部基本上是一年增加一片复叶,其复叶一年生由3小叶组成(俗称三花),以后各年败和生基本上每年增加一片由5片小叶组成的复叶。六年生以后复叶不再增加。地下部根的生长逐年增大,平均单株重从一年生为0.5~0.8克,到六年生为50~80克,最高可达300克。 人参三年生开始产籽,以后逐年增多,但留籽影响产量。因此,多在第四或第五年留种1次。 2.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人参为阴性植物,对光的要求较严格,人参光的补偿点约400勒克斯。光照由400勒克斯增加到10 000勒克斯,其光合速率似直线上升。人参生育的最适光强,随纬度和气温而变,纬度高气温低所需光强大,反之则小,高纬度低温地区为7000-22 000勒克斯,温度较高的低纬度地区为7000~10000勒克斯。 人参喜冷凉气候,在年平均温度2.4~13.9℃,年降雨量500~2 000毫米条件下均可栽培。在亚热带低纬度高海拔山区,如广西、福建、云南等高寒山区都已引种栽培成功。 人参既不耐旱又不耐涝,土壤相对含水率在70%~80%以上为好。因此,搞好排灌极为重......>>
问题三:广东能种人参? 室外不能种,可以盆栽夏天在空调屋,春秋冬天可以放在室外,要遮阳。
问题四:南方可以栽种人参吗? 其实南方也有人参的,神农架就有分布!但是数量少!至于人工种植,不是说不能种植,而是离开原产地其药效会大打折扣,人参生长在林区,需要肥沃的腐殖土,东北地区的黑土地正好适合他!而且人参成材需要5年以上,北方冬季寒冷,人参可以通过冬季休眠在体内积存大量营养成分!这样药效才更显著!南方山地多为石质,土质多为红土。没有大面积人工栽培的空间!同时南方冬季短,使之无法充分休眠,即便能生长其药效也不显著!当然如果是自己家通过人参籽在庭院阴凉通风处种植几棵玩玩也未尝不可!一样可以成活的!在我们东北很多人在窗台上都可以种几个盆栽人参!
问题五:广东省适合栽种人参或高丽参吗 1.种植环境
一般选择以柞树、椴树为主的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
人参喜冷凉气候,在年平均温度2.4~13.9℃,年降雨量500~2 000毫米条件下均可栽培。
2.土壤
有机质含量在3%以上的黄砂、黑砂腐殖土及壤土、砂质壤土,土壤ph值6.0~6.5,水、气、固 三项 体积比1:2:1。土壤中六六六浓度不得超过0.4毫克/公斤土、五氯硝基苯浓度不得超过0.3 毫克/公斤土。坡度为15度以内。使用隔年土,播种、移栽前做好土壤、种子、种苗消毒。
人参既不耐旱又不耐涝,土壤相对含水率在70%~80%以上为好。因此,搞好排灌极为重要。
3.光的要求
人参为阴性植物,对光的要求较严格,人参光的补偿点约400勒克斯。光照由400勒克斯增加到10 000勒克斯,其光合速率似直线上升。
光照过强, 植物矮小, 叶片厚而色黄。光照过弱, 植株细高, 叶片薄而浓绿, 生长不正常。所以, 在人参栽培时, 应进行遮荫, 调节透光度, 避免强光直射, 利用散射光和折射光。
人参生育的最适光强,随纬度和气温而变,纬度高气温低所需光强大,反之则小,高纬度低温地区为7000-22 000勒克斯,温度较高的低纬度地区为7000~10000勒克斯。
问题六:广东气候能种植长白山人参吗? 人参对生长环境要求比较高,它怕热、怕旱怕晒,要求土壤疏松、肥沃、空气湿润凉爽,所以多生长在海拔500~1000米的针叶、阔叶混交林里。
问题七:西洋参适和广东种植吗 一、不适合,广东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二、西洋参生长于海拔1000米左右的山地,喜散射光和漫射光,适应生长在森林沙质壤上。
三、栽培技术:
(一)繁殖技术
1、种子处理
西洋参的种子属胚后熟类型,具有长期休眠的特征,因此,必须通过种子处理,使其完成形态后熟和生理后熟。西洋参种子的形态后熟最适温度为10℃~15℃。将种子拌清洁的细沙储藏,保持7%的湿度,置于地下室内,在10℃~15℃温度下处理60d后,其裂口率可达80%以上,胚长达4.25mm以上。在完成形态后熟阶段之后,还须在0℃~5℃的低温下处理120d,才能通过生理后熟阶段而发芽,其发芽率达85%左右即可播种。
2、播种
采用点播。宜在春季2、3月进行,或在秋末冬初。株行距5cm×10cm,每穴播入种子2粒,播后覆土3cm,上盖腐熟落叶或稻草等10cm,浇水保持湿润。每667O播种量为5~6kg。
(二)栽培管理
1、选地
在我国低纬度地区,宜选择海拔高度800~1100m的山地阔叶林地带或肥沃的园田。此处土壤呈微酸性,富含腐殖质,土层较厚,且易于排水,气候凉爽而湿润。以周围有灌溉条件的休闲地或生疏地为好。
2、整地
选好的参地,应在播种前1年的春、夏进行深耕,深度30cm左右,休闲1年,使土壤暴晒风化,每平方米分别拌50%多菌灵8g,进行土壤消毒。再施入2~3kg腐熟厩肥、1kg骨粉或过磷酸钙,与畦土混匀,整平耙细,筑成宽1.2m、深2.5cm的高畦,作业道宽70~80cm,以利排水、空气流通和接受散射光。
3、移栽
参苗经培育2年后,按株行距12.5cm×25cm进行移栽。栽植时期以秋季10月底地上部枯萎后进行为好,也可春栽。按大、中、小分级栽培。多采用斜栽法,栽植沟与地面保持40°~45°的斜角,栽时根部朝下,芽向上,沟内撒施一些骨粉,然后覆土厚约5cm,然后畦面覆4~5cm树叶或麦草短节,或再加盖3cm的锯木屑,以保持幼苗安全越冬和防止杂草滋生。
(三)盆栽技术
1、栽培时间
盆栽西洋参可在3月初进行,也可在10月中、下旬进行,并做到随起苗随栽培,可提高成活率。
2、盆土配制
盆栽西洋参的培养土,最好用山坡腐殖土(6份)、腐熟的柞树叶(2份)、腐熟的畜粪(1份)、细沙(1份)过筛后,混拌均匀制成。但切勿利用柳树叶和新鲜柞树叶做栽培土。
3、选苗择盆
用做盆栽的参苗,要选择浆气足、芽苞饱满、无病虫害的壮苗。花盆的大小,可依参苗的大小而定,如是两年生参苗宜用盆口直径20~30cm、盆深25~35cm的花盆或木箱。
4、栽培方法
先将培养土放入花盆中约3~4cm厚,然后将参苗斜栽于盆中,使须根顺直,切勿卷曲。接着将培养土添满盆中,芽苞距土表3cm左右,浸透水,放在不被强光直射的背阴处。
5、栽培管理
因西洋参属于阴性植物,怕强光,喜弱光、散光,所以夏季必须搞好西洋参遮阳工作。遮阳物可用苇帘、遮阳网等。在日光强烈照射下,西洋参易得“日灼病”。盆栽西洋参要定期浇水,水分不可过多。土壤湿度保持在25%~30%之间为宜,切不可超过30%,否则容易得锈腐病。西洋参对温度敏感,浇水时,尽量做到水温、土温、气温相一致。西洋参在整个生长期所需的室温应保持在19℃~25℃之间,温度过高或过低对西洋参生长不利。西洋参在冬季进入休眠期,不要多浇水,保护土壤湿润即可。温度不得低于~10℃。
(四)田间管理
1、架棚遮阴
西洋参是林下阴生植物,忌直射阳光,无论在山地或大田栽培,都需要架设阴棚遮阴。阴棚的透光度为25%~30%,即隐蔽度为70%~75%。林下栽参,也要按畦搭棚适当遮阴,棚高2m。伐林......>>
问题八:湖南可以种人参吗? 你好!按照你的叙述,我感觉不是的,你最好是把它的照片传上来,我就可以给你鉴定了。至于湖南常德能不能产人参,如果环境适合的话是可以生长人参的。你讲的有“绞股蓝差不多是滕蔓状”,从这一点就断定不是人参。另外,人参是草本植物,她喜阴怕见强光,你根据这些人参的习性就可以判断了。望采纳
问题九:广东山上有野生人参吗 人参只生长在东北长白山,南方都是沙参类其他参种不是人参。
问题十:广东有人种红参果吗 在广东肇庆、清远那一边有人种红参果。
红参果,别名:火蜜果、红蜜果、红香果等,为多年生藤本植物,雌雄异株,蔓长3-5米。原产地南美洲及印度,其奇特在于果形似梨非梨,似桃非桃,非常美观,成熟的果实不会裂果和落果,风味纯正,味道独特,口感极佳,甜吃果肉,香嚼种籽,籽肉同食有核桃和芝麻的清香,实为独一无二的珍稀水果。
❼ 河南商丘能不能种人参
1、人参对生长环境条件的要求
人参是一种喜冷凉、湿润而耐荫的药用植物, 既怕积水, 又不耐干旱, 忌强光直射, 对生长环境条件要求比较严格。
(1) 土壤 : 人参对土壤的要求是腐殖丰富、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渗水性强、排水良好的沙壤, 森林腐殖土最好, 中性或微酸性土壤较好, 但碱性土壤不宜种植。
(2) 水分 :人参对水分要求比较严格, 既喜水又怕涝。水分过大, 当土壤湿度超过60%, 就会造成土壤中的空气不足, 使人参根系呼吸受到影响, 易染病害和烂根。水分过小, 当土壤湿度低于30%以下时, 会造成人参根系水分扩散, 使人参须根干枯, 导致产量下降。人参发育期要求土壤水分适宜, 春季出苗期土壤湿度保持在40%左右, 夏季生长期保持在45%—50%, 秋季保持在40%—50%为宜, 全年生长发育期湿度范围以40%—50%为好。
(3) 光照 :人参是喜阴植物, 喜散射弱光, 怕直射阳光。光照过强, 植物矮小, 叶片厚而色黄。光照过弱, 植株细高, 叶片薄而浓绿, 生长不正常。所以, 在人参栽培时, 应进行遮荫, 调节透光度, 避免强光直射, 利用散射光和折射光。
(4) 温度:人参怕高温, 耐严寒。在人参生长发育期间, 以平均气温在15—20℃为宜, 温度高于30℃或低于是10℃时, 人参处于休眠状态。冬季在—40℃的严寒也可安全越冬。人参更新芽在春季地温于10℃以上即可萌芽生长, 但最怕早春的“缓阳冻”(即气温忽高忽低, 地表一冻一化现象) , 易引起冻害和根皮破坏(“破肚子”) 。播种后出苗期要求温度在10℃以上, 1—2年生的要求稳定在12℃以上, 生长期最适宜的温度20—25℃, 在36℃以上的烈日下, 叶子焦枯; 低于—6℃, 茎秆会失去生长机能。
(5) 肥料 :人参喜肥, 又怕不腐熟肥。喜的是有机肥和无机肥, 怕的是施未腐熟的粪肥和施肥后土壤缺乏水分, 造成人参烧须烂根。
2、人参栽培品种
主要栽培品种有大马牙、二马牙、圆臂圆芦和线芦, 其特点是:大马牙 主根粗短, 生长快, 抗病力强, 产量高。二马牙 主根较细长, 产量比大马牙稍低。 圆臂圆芦和线芦 体形比较丰满美观。
3、人参栽培技术
3.1室内盆栽
盆栽一般可选择用高约30cm的圆形泥盆,每盆载2~4株一般需要养殖3~6年。盆土最好选用山坡上的腐殖土,也可用腐叶土6份,园土2份,河沙2份混合调剂。这样的培养土质地疏松,通透性强,排水良好,有利根育。
3.2选地整地
选地:选择柞树、椴树、桦树等阔叶林或长有阔叶树的混交林、灌木林种植人参,老参地或撩荒地也可开垦利用。土壤应排水良好、富含有腐殖质和磷、钾肥, 以森林灰土, 活黄土及花岗岩风化土为佳, 而灰泡土、碱性土不宜种参。山地宜向阳, 坡度在10—35度。
清理场地:立秋前后砍倒小杂树, 刨出树根, 割净杂草, 挑出荫棚用材。树枝、柴草、干后 用火烧掉, 可烧死部分病菌和虫卵, 增施钾、磷肥。裂埋
整地 : 用土填实树坑, 按畦的方向把腐殖质层翻起扣放。随后打细土块、拣出石块、树根及金针虫等害虫, 再进行第2次翻地。树根一定要清理干净。当年翻地整地, 当年便可种参。但最好在种参前1年翻地, 让土壤闲置1年; 或当年春末夏初翻地, 临下种再进行细致的整地。
土壤消毒:播前每平方米用50%敌菌灵7g进行土壤消毒。
作畦:根据地势选择适宜的畦向,然后作畦。 高度15—33cm, 宽度1.2—1.8m, 长度随地势而定, 一般为20—50m。畦间留1—2.7m作业道, 以便作业和通风透光。畦面中间略高, 两边稍低。同时要挖排水沟和出水口。沟深与畦底平, 宽度视雨量多少而定。
3.2.1 催芽
室外催芽法:选背风向阳、排水良好的地方, 挖22cm左肆穗蚂右深的平底土坑, 长宽视种子的族型多少而定, 坑内放一个无底的木箱, 或在土坑的四周嵌入木板。挖好排水沟后, 将干种子用室温水浸泡24—48小时, 取出, 适量浇水, 与2—3倍的河沙混拌均匀, 倒入坑内覆盖15cm厚的土, 如瓦背形, 再盖一层苇帘, 或搭遮荫棚, 防止曝晒和雨水冲淋。温度控制在20—25℃。每半月翻拌1次, 并适当加水。2—3月后种子裂口, 便可播种。
室内催芽法:处理方法与室外催芽法大致相同。不同的是将种子放入有底木箱, 以便搬动。经2月左右, 种子裂口, 便可播种。 3.1.2播种时间
春播:4月中旬至5月上旬播种经催芽的种子。
夏播:7—8月播种当年采收或贮藏的种子。干种子播前用清水侵泡24小时。
秋播:9月至上冻前播种催芽的种子。
3.2.3播种方法
撒播:开沟4cm深左右, 将种子均匀撒入, 上覆细土填平, 每平方米用种20—25g。
条播:在畦面横向开沟, 播幅6cm, 播距10—14cm, 覆土3—4cm, 每平方米用种20—25g。
点播:按株行距3cm×3cm或5cm×5cm挖穴, 每穴下1—2粒种子, 覆土4cm, 每平方米用种15—20g。 播后用木板轻轻镇压。夏秋点播应覆盖玉米秸或稻草, 再压10—15cm的土。
3.2.4移栽
多采用2年生移栽或3年生移栽, 5—6年生收获。
移栽 时间:10月上旬至上冻前。具体时间, 根据各地区气候条件, 灵活掌握。也可在春季解冻后, 芽苞尚未萌冻时移栽。
起苗方法:起苗后选无病虫害的健壮参苗, 分为大、中、小移栽。移栽方法可采用平栽或斜栽,斜栽 即将参苗倾斜30—45度栽于土中。株行距及覆土深度, 根据移栽年限、参苗大小及土壤肥力而定。
3.3田间管理
(1) 撤出防寒土:解冻后, 越冬芽萌动时, 搂去防寒草和上面的盖土, 再用耙或二齿搂松表土, 平推平拖, 不要碰伤根部和芽苞。
(2) 架设荫棚:出苗前要搭好荫棚。荫棚高度, 应根据、植株大小, 灵活掌握。1—3年生的小苗, 前檐立柱地上部分为80—100cm, 后檐立柱为70-80cm; 4—6年生的, 前檐立柱为100—110cm, 后檐立柱为80-90cm, 另50cm埋入土中。前后檐相差30cm左右, 使棚顶形成一定的坡度。参棚要牢固, 风刮不倒。出苗达2/3时, 要盖好荫棚, 即在顶棚盖草帘、芦苇帘, 使荫棚达到适益的透光度。
(3) 摘蕾:为减少养分消耗, 促使参根积累更多的有效的成分, 要及时摘去全部花蕾。将花蕾运回加工。
(4)松土除草:每年松土除草3—4次。首次与撤除防寒草同时进行。
(5) 培土:人参向阳性强, 畦边植株向外生长, 伸出荫棚, 被日晒雨淋, 易引起病害, 甚至死亡。故应将其推回荫棚里, 培土压实。
(6) 防旱排涝:人参怕旱, 又怕涝。因此, 应根据雨量和土壤湿度, 适时排涝。天旱时, 早晚用喷壶向畦面洒水, 或开沟灌水, 浇至土壤攥成团, 撒开即散。春季缺水影响全年生长发育, 而秋旱又影响参根积累养分。所以, 要及时进行春灌秋灌, 并进行保墒。雨季要及时排水, 防止雨水冲积参畦, 造成土壤过湿, 通气不良。
(7) 施肥:5月上旬苗出齐后, 结合松土开沟施入充分腐熟的粪肥、炕洞土等, 每平方米施2.5—4kg, 覆土盖平。如遇干旱要及时浇水, 以防烧须根。也可根外追肥2%的磷肥: 用过磷酸钙1kg, 加水5kg, 侵泡24小时, 滤去沉渣, 再加水45—50kg配成。6—8月的清晨或傍晚用喷雾器将配成的肥液喷在叶面上, 每年喷2—3次。
(8) 越冬防寒:上冻前, 畦面要盖草、压土; 入春突遇降温, 而参苗尚未出土, 也应盖草防寒。参地周围, 特别是挡风地块, 还应架设防风障。此外, 要及时排除雪水, 以免侵害参根, 导致烂根死亡。
4病虫害防治
4.1 主要病害与防治
4.1.1 立枯病
防治方法:加强田间管理, 勤松土, 提高参床土温; 发病初期, 应及时拔除病株, 集中烧毁; 用立枯灵防治300液喷洒。
4.1.2 黑斑病
防治方法:及时摘掉病叶, 拔除病株, 集中消毁; 入夏后适时挂帘, 调节阳光, 减轻病害; 选留无病种子; 用50%扑海因800倍液喷洒叶面,或用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每隔7天喷1次。
上述药物要交替使用, 以防止病菌产生抗药性。阴雨天缩短喷药时间间隔。喷药后如遇雨, 则雨停后再喷。高温干旱不宜喷波尔多液。
4.1.3 疫病 防治方法
用代森铵800—1000倍液防治。阴雨天适当增加喷药次数。
4.1.4 红皮病
(1) 又称水锈病, 主要危害人参根皮。
(2) 病症: 感病的人参, 根皮变成黄褐色, 表皮变厚变硬, 轻者可逐渐恢复, 重者表皮有裂纹, 须根枯死, 茎叶萎蔫, 根随之腐烂。
(3) 防治方法
将黑土层下的活黄土翻上混匀, 或在黑腐殖土中掺入1/4或1/3活黄土; 低洼地做高床, 注意排水; 勤松土,采用药剂防治,在移栽时用红皮灵浸栽,防治效果达98%以上。
人参的种植方法
1.林地栽参
(1)选地整地 宜选用坡度在15o以下的阔叶林地,pH为5.5-6.8腐殖质含量高的砂壤土或活黄土。一般头年刨地第二年种参,使土壤熟化,增加肥力减少病虫害,整地前可将饼肥及多菌灵、西维因等农药分别按每平方米50克、20克、15克施于地面,拌人土中,作成宽1.2-1.4米,作业道0.5米,高25厘米左右的畦。
(2)繁殖方法
①种子处理 春、秋播均需催芽。因人参种子属于胚发育不完全类型,新采收的种子胚很小,仅由少数细胞组成如针尖大小,肉眼几乎看不见,需与湿沙拌匀保湿贮藏,经20~12℃昼夜变温条件下3~4个月,让种胚长大,种子裂口,这一阶段称为形态后熟期,再经5℃左右的低温下贮藏2~3个月,完成生理后熟期,种子才能出苗。
②播种 东北人参产区,气候较温暖的吉林省集安等地,7月份采种后立即播下,利用自然的温度,可完成形态后熟和生理后熟,第二年可正常出苗。气候寒冷的吉林省抚松地区,当年种子不能完成两个后熟期,只好将种子风干,待第二年夏播,第三年出苗,若要第二年出苗,就必须采用催芽方法。
播种方法,一般撒播,每平方米用种子3.5~5克,覆土5厘米左右。也可点播,用5厘米×5厘米的行株距压孔器先压好3厘米深的孔,每孔内播1粒籽,覆土5厘米,点播稀密均匀,但较费工,多用于科学试验。生产上劳力许可的情况下也应采用。播种后要立即盖上树根、山草等物,既可防止雨水冲刷畦面及土壤板结和干燥又可防止冬春的缓阳冻(上冻后因阳光直射速化,入夜又速冻,如此使种子、参根受害称缓阳冻)。
③移栽 由于地区不同,土质、气候等条件各异,吉林人参产区形成了两大参区,即以集安市为代表的边条参区和以抚松县为代表的普通参区。两大参区种植方法有别。
普通参的栽培:普通参区以农家品种大马牙为主,当地土壤较黏,雨水渗透较慢,气候冷凉,参根不易下扎,参体短粗,基本上是三年生移栽,六年生收获(移栽后长3年),称为三三制栽培。加上当地雨水较多,腐殖质层厚若移栽时下须整形,栽下会烂根,不能培育边条参。
边条参的栽培:边条参区以农家品种二马牙为主,土壤砂性大,雨水渗透快,气候温暖,参根易往下扎,三年生移苗时要"整形下须",即将参苗上的侧根和须根全部掐掉,只在主体的下端留两条长而粗的侧根,将来长成两条腿,使参根如人形美观,由于二马牙不如大马牙生长快,为使边条参等级提高,移栽两年后挖出将不符边条参要求的参根加工,将体形好无病斑的参再栽种2年,七年生收获,这种三年生移苗,五年生再移苗各长2年收获的栽参制称"三二二"制。"下须整形",栽后不烂,这是边条参区的特点,普通参下须栽后会烂。因此,不能下须。
移栽时期秋天春天皆可,秋栽在10月中旬至土壤上冻前进行,春天土壤化冻人参即出苗。因时间短暂,只能小面积采用。移栽前应选健壮、无伤口病斑的参苗,按大中小分等栽种,否则参苗参差不齐影响生长。三年生参苗行距20~25厘米,每米行长栽12~16株,覆土7~10厘米。
(3)田间管理
①去防寒物 早春土壤解冻后,将畦面防寒物去掉,疏松畦面,使成瓦背形,再覆盖落叶等物。
②搭设遮荫棚架 种植人参必须搭棚遮荫,根据棚架的高矮和外形来分,有高棚、矮棚、平棚、脊棚、
按透光、透雨情况来分有单透棚和双透棚之分,单透棚只透光不漏雨,双透棚既透光又透雨。双透棚因未用塑料薄膜隔雨,只适用于雨水较少,土壤透性好,腐殖质含量不太多的地区采用,还必须畦面覆盖,否则雨水冲刷、浸泡,致使土壤板结,病害严重。不论什么棚都必须使帘子的稀密度,也就是说必须使荫棚的透光度不大也不小,一般是透光15%~30%为好,随不同地区、不同季节,温度高低不同最适透光度也是不同的。因此,要适当调光。如吉林省长白县气候较冷凉,5月只盖一层膜,6月一层膜加一层花帘,7月一层膜加两层花帘,8月同6月,9月同5月,用这种方法达到了大面积单产2.25千克/米2的记录。
③施肥 人参以基肥为主,多施有机肥可改良土壤。追肥宜早施,肥料必须腐熟,以免肥害。移栽后的参苗可于出土后在行间开浅沟,将农家肥(猪粪、牛粪、马厩肥每平方米5~10千克或饼肥、过磷酸钙或复合化肥每平方米50克左右施人沟内,覆土。施肥后应及时浇水,否则土壤干旱容易发生肥害。
④摘蕾 人参三年生开始产籽,但数量小。四年生以后产籽量较多,一般四、五年生留种1次,其他年生均于6月初开花前将花蕾摘掉使营养集中可提高根产量和质量。
⑤防旱排涝 旱季要浇水防旱,单透棚又无灌溉设备的地方要暂时去掉塑料布放雨后再恢复。雨季要挖通排水沟,补好漏雨的塑料膜,避免涝害。
⑥越冬管理 土壤封冻前(10~11月)在畦面覆盖树叶、稻麦秆、蒿草及作业道土等,厚度10~20厘米,以防缓阳冻伤害芽孢影响第二年出苗。冬季雪大严寒地区还应将棚上塑料膜和帘子撒下,既可防止大雪压坏参棚又可让冬雪落积参畦,防寒保墒。
(4)病虫害防治 人参病害有20多种,危害较重的主要有:
①人参黑斑病(Alternaria panax Whetz.) 发病率20%~30%,严重者80%以上。5~6月开始叶片出现黄色斑,逐渐扩大变成黑褐色,下雨或空气湿度大时出现黑色孢子,若不防治几周内全田蔓延落叶枯死。防治方法:采无病植株的种子,播前用多抗霉素200国际单位浸泡24小时,防止种子带菌传染。加强田间管理,特别是光照适宜;以预防为主,用对黑斑病有效的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5%代森铵水剂1 000倍液,50%咪唑霉可湿性粉剂400倍液交替使用每7~10天喷1次,喷药后遇雨应立即补喷。
②人参疫病[Phytophthora cactorum(Led.et coh.)Schrot.] 症状是叶子像被开水烫过一样,6月零星开始,7~8月高温多雨流行,传播极快。发病初起用瑞毒霉400倍液喷撒,效果很好。
③人参立枯病(Rhizoctonia solani Kuhn.) 是人参苗期主要病害之一,病菌使幼苗在地面3~5厘米干湿土交界面的茎部缢缩、腐烂,切断输导组织,致使幼苗倒伏。防治方法:播种前用30%立枯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2%~0.3%拌种消毒(无立枯灵可用敌克松代替),苗期用500倍液立枯灵每平方米喷3千克药液,防效超过敌克松。发现病株应立即拔除,并用500倍液立枯灵灌根,以防未病植株发病。
④人参菌核病(Sclerotinia sp.) 该病为害参根病根软腐呈白色,根皮易剥离,后期仅存根皮。该病主要发生在参苗出土前。菌核利、多菌灵土壤消毒可预防。
⑤人参锈腐病[Cylindrocarpon panacicola和C.destru-ctans(Zins)Scholten] 该病发生于根的各部位,病斑呈铁锈色,由点至面扩散至全根,土壤湿度大、透气不好、腐殖质层厚,发病重。防治方法:选择排水、透气良好土壤,提前1年刨地,施腐熟肥料,用多菌灵等农药土壤消毒,移栽时避免参苗受伤等措施防治。⑥虫害 为害人参的害虫有十多种,其中以蝼蛄、蛴螬、金针虫、小地老虎、夜盗虫等为害最甚。防治方法:采用综合防治,提前整地,施高温堆制的充分腐熟的肥料,灯光诱杀成虫,搞好田间卫生,人工捕杀等。药剂防治:可在整地时每平方米施辛硫磷3克或西维因15克,生长季用50%敌百虫可湿性粉剂1千克拌人20千克炒香的麦麸或豆饼加适量水配成毒饵撒于畦面诱杀;对于难治的金针虫则用煮熟的马铃薯或谷子、苏子拌上敌百虫后做成小团埋人土中,诱虫入团,人工捕杀。
(5)良种繁育 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人参生产上良种繁育应抓以下三方面工作:①普通参区应选大马牙一二等参留种,边条参区应选二马牙一二等参留种。②用五年生植株上结的种子。③开花前摘去花序中间小花,使种子充实饱满。
2.农田栽参 利用种植农作物的土地栽培人参叫农田栽参,它是保护生态环境,解决参业与林业矛盾,持续发展人参产业的重要途径。因为林地栽参需将林地耕翻,完全破坏了植被,致使水土流失、山体滑坡,失去了生态平衡,不利于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为此,从1983年开始,我们接受了国家"六五"'攻关课题"人参农田栽培技术研究"的任务,经6年努力,通过单项研究并在大面积上经过验证而形成的以改土为中心、灌水、调光及防治病虫害为主要措施的适宜我国东北华北应用的一整套农田栽参技术已基本成熟,如在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内2 060米2面积上获得了每平方米2.27千克鲜参产量,一二等参占84%的水平。
农田栽参与林地栽参方法基本一致,下面仅简介与林地栽参不同的技术措施,未介绍的措施参照上述林地栽参技术即可。
(1)选地 选择肥沃、疏松、排灌方便的砂壤土,若黏壤土必须掺沙会增加成本。前茬以玉米、豆类、小麦等作物为好。
(2)土壤改良 农田土与林地土最大的区别是有机质含量不足,团粒结构差,透气性不好,对长期适应于疏松肥沃林下土的人参是不利的。因此,必须改土,其方法是种参的前一年,至少是当年的春天,将大量腐熟的猪圈肥、堆肥、草炭等按每平方米0.1米3施人,若再加上头年湿玉米秆扎成段经堆沤腐熟后施人地里更好,用旋耕机或畜力犁每月耕翻1次,使之充分腐熟,日光杀病虫,种参前一月做成土垄,再翻捣两次,此时可每平方米施多菌灵、敌百虫或西维因等进行土壤消毒,以进一步杀灭病虫。为便于灌溉、喷药等田间管理,最好搭2米左右的高棚,作业道比林地栽参窄约40厘米左右,过窄不利排水。
(3)排灌 华北地区农田栽参可用滴灌或微喷等先进灌溉技术,既省水土壤又不易板结。试验结果表明,农田栽培的人参对土壤的干湿度反应很敏感,在土壤相对含水率84%以内,人参产量随土壤湿度的增加而增加,微型喷灌比皮管浇灌增产16%~111%;微灌技术与参畦覆盖措施相结合,更能发挥节水、增产作用,在土壤相对含水率为80%的情况下,畦面盖草比不盖草节约灌溉用水50%,增产41%。由于农田土有机质不如林地土高,孔隙度也相应少。因此,人参生长的相对含水率不能高于84%,否则透气性不够影响生长。(四)采收加工
1.收获 人参一般6年收获,为了培育大支头边条参,需多移栽1次7~9年收获。研究表明9月中旬收获最好,产量高折干率也高,且质量好。
2.加工 收获的参根要及时加工,堆放时间过长影响商品质量。加工的品种常见的有红参、生晒参和糖参。
(1)红参的加工选浆水足无病斑的参根,用机器或手工刷洗干净,按大中小分级,分别摆放蒸盘上,数量少可用蒸锅或蒸笼,数量大可用蒸柜,烧柴或锅炉蒸汽,温度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即由30℃→60℃→90℃→96℃→70℃,共需5~6小时,若无良好的控温设备,可从水开后算起蒸3小时左右。蒸好的参要摆于晒参盘中晾晒一段时间再进干燥室,干燥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温度70~80℃烘烤10~15小时;第二阶段40~45℃,直到干燥为止。烘烤过程中应及时排潮,待侧根干燥后,剪去艼须及支根下端较细部分,剪下艼须捆成直径3厘米小捆,与主体一起干燥,干后分等装箱。
(2)糖参加工方法选浆水不足、缺头断尾的参根,去掉主侧根上毛须,刮去病斑,放沸水中炸20~40分钟,小的炸时间短些。炸好的参用"排顺针"给参体扎孔,便于糖浆进入参内,将扎好孔的参根摆放缸内,参头向缸壁,根尾向缸内,上铺竹帘上压石块,把熬好的白糖倒人缸内,浸没参根,放置一夜取出人参第二次扎排针,灌糖,如此重复3次,放室外晾至不粘手,再放35~40℃干燥室干燥。干燥后用开水淋去体表粘附的糖,控干后放熏箱中用硫磺熏4小时即成。第一次糖浆是50千克糖加水10~12千克,第二次是第一次灌糖后的糖浆加糖25~30千克糖。第三次是第二次糖浆加糖15~17千克。500克人参可生产1 000千克糖参。
(3)生晒参加工方法洗净的鲜参摆放在烘干帘上晾晒后,在40~48℃温度下烘干即成,烘时也应注意及时排潮,以免颜色变红、变黑。
❽ 盆栽人参有美容功效
导语:
人参为多年生宿根草本,人参主根高30-60厘米,肥厚,肉质,黄白色,圆柱形或纺锤形,下慧游答面稍有分枝;根状茎(芦头)短,直立。以下盆栽人参有美容功效“”是由我搜集并整理提供的,欢迎阅读!
【药材简介】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 Mey.的干燥根及根茎。主产吉林、辽宁、黑龙江。野生者名“山参磨旅”;栽培者称“园参”。于秋季采挖。园参一般栽培5~6年后收获。园参经晒干或烘干,称“生晒参”;园参经蒸制后的`干燥品,称“红参”;山参经晒干,称“生晒山参”。切片或研粉用。
【美容功效】
补气驻颜,生发乌发,润泽毛发。
【美容方法】
1.用于面容憔悴人参味甘性微温,具补气生血之功,可用于气虚或气血两虚所致之面容憔悴。可单味内服或外用,也可配伍黄芪、当归、熟地黄等补气养血之品同用。
2.用于毛发干枯脱落、须发早白 发为血之余,人参可补气养血,充养毛发,可单用内服或外搽。治脱发,与麦冬、山药、肉桂、菟丝子等同用,如《外台秘要》引《深师方》人参丸。治须发早白,毛发干枯,配伍黑芝麻、白茯苓、熟地黄、天门冬等同用,如《圣济总录》人参丸。
【用法用量】
煎服,3~6g,文火另煎,兑服。研末吞服,0.5~1g。亦可切薄片含服、泡服,或浸酒等。外用适量,煎汁敷面。
【使用注意】
反藜芦,畏五灵脂,且不宜同时食萝卜或喝茶。 本品一般不用于实证、热证。即外感初期,里热炽盛,肝阳上亢,以及湿阻、食滞等引起胸闷腹胀,便溏泄泻等证不宜使用。 本品虽然是补益之品,但亦不可过量服食,否则也会发生毒副作用。有报道人口服3%人参酊200ml或大剂量人参粉,可出现玫瑰疹、瘙痒、头痛、眩晕、体温升高。急性中毒表现为出血。
【按语】
本品是常用补气药,功能补益肺脾之气,用于肺气虚之短气喘促、语声低微、脉虚、自汗,或脾气虚之倦怠乏力,食少便溏。又可生津止渴,用于气津两伤之口渴、消渴。还可安神增智,用于气血亏虚之心悸、失眠、健忘。在因大失血、吐泻、久病、大病所致元气衰微,体虚欲脱的危重阶段,本品能大补元气,急救固脱。
气是人体重要的物质基础,一旦脏腑气虚,则影响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还会导致血虚、津亏等证。气血不能充养肌肤毛发,则出现皮肤干燥、面容憔悴、毛发干枯脱落、须发早白等症状。本品功能补气、生血,可延缓衰老、驻颜悦色,又能乌发、生发、润泽毛发,可谓是美容保健之要品。 用本品制成的人参营养霜、润肤霜、防皱霜等,能促进皮肤柔软、平滑,防止皮肤松疏,减少皱纹,并可减弱太阳辐射对皮肤的伤害。
【配方】
(1)人参蜂乳汁:鲜人参30g,蜂乳100g,白糖120g。将鲜人参洗净,切成小片,加水500ml,煮沸后用文火保温2小时,住火待凉,过滤取汁;将蜂乳用凉开水250ml调匀,加热煮沸,放人白前慧糖,不断搅拌,待糖化开后,住火,倒入人参汁,不断搅拌至均匀,放凉后盛起,约得成品500ml。每日2次,每次取2匙,用温开水化开服下。具有滋补强壮,润肤美容之功。方中鲜人参也可用红参6g或生晒参15g代替。
(2)入参面膜:取新鲜人参洗净,切作小块,捣如烂泥后用来外敷。外敷时,将脸洗净,平躺,把人参泥涂抹在脸上,然后用一块热毛巾盖好,后洗去。具有美容养颜功效。亦可用人参干品,可加水煎煮,服用人参煎汁,取人参渣捣泥外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