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干盆景
⑴ 中国盆景流派的八大派
苏州、扬州、岭南、四川、安徽、上海 、浙江、南通
岭南盆景:苍劲自然
四川盆景:蟠曲多姿
苏州盆景:清秀古雅
扬州盆景:严整庄重
安徽盆景:古朴奇特
上海盆景:明快流畅
浙江盆景:雄伟挺秀 造型特点:圆片式
传统造型:“六台三托一顶”,屏风式、垂风式、垂枝式、劈干式、
技法特点:棕丝蟠扎,粗扎细剪
常用树种:松、柏、雀梅、榔榆、黄杨、三角枫、石榴、鸟不宿等
代表人物:周瘦鹃,
流传地域:苏州
特点:娇媚。缺点:树形变 化不大,形态娇柔做作,十年以上才能完成。
虎踞龙盘(雀梅,树龄400余年)
醉卧(雀梅) 造型特点:要求“桩必古老,以久为贵;片必平整,以功为贵”。
传统造型:“游龙弯” ,云片式(一至三层的称“台式”,三层以上的称“巧云式” ),疙瘩式
技法特点:棕丝蟠扎,精扎精剪
艺术特点:严整而富有变化,清秀而不失壮观。
常用树种:松、柏、榆、黄杨(瓜子黄杨)及五针松、罗汉松、六月雪、银杏、碧桃、石榴、枸杞、梅、山茶等。
代表人物:万觐棠
流传地域:以扬州为中心,包括嘉州、泰州、兴化、高邮。
扬州盆景制作历史悠久。早在唐代,盆景已成为宫苑装饰、观赏的珍品,作为东南第一大都会的扬州,也受到京都影响流传盆景;宋代苏轼任扬州太守时,曾亲自制作盆景;明代,扬州盆景形成地方风格;清代,扬州盐商为迎合帝王南游,广筑园林,大兴盆景,有“家家有花园,户户养盆景”之说,明代形成的盆景风格,经不断提高,形成了流派。
黄杨盆景《巧云》、《腾云》、《行云》、《凌云》、《碧云》等荣获一等奖,实现五连冠 造型特点:要求“桩必古老,以久为贵;片必平整,以功为贵”。
传统造型:以“两弯半”(或“三弯半”)为主要特色。两弯半”又称“狮式”盆景,相传为明代画家所创,造型上有极严格的要求,必须构成三弯九片一顶(三弯半),意态如狮。但“三弯半”的造型难度太大,很不容易达到标准,以后逐渐简化为“两弯半”。
技法特点:棕丝蟠扎,精扎精剪
常用树种:松、柏、榆、黄杨(瓜子黄杨)及五针松、罗汉松、六月雪、银杏、碧桃、石榴、枸杞、梅、山茶等。
代表人物:徐朗屏
流传地域:南通、如皋 造型特点:海派盆景不拘一格,不受任何程式限制,但在布局上非常强调主题性、层次性和多变性,在制作过程中力求体现山林野趣,重视自然界古树的形态和树种的个性。讲究枝片造型,但枝片不但数量较多,没有固定规格
主要造型:微型,自然型
技法特点:铁丝蟠扎,扎剪并重
常用树种:松柏类为主
代表人物:殷子敏、胡荣庆、汪蠡鼎、胡运骅
流传地域:上海 造型特点:薄片结扎,层次分明。擅长直干或三五株栽于一盆,以表现莽莽丛林的特殊艺术效果
主要造型: “高干”、“合栽”为造型基调
技法特点:金棕并用,扎剪并重(针叶树以扎为主,阔叶树以剪为主)
常用树种:松柏类(五针松)为主
代表人物:潘仲连,胡乐国
流传地域:杭州、温州两地为中心 造型特点:徽派盆景风格独特,形式多种多样,造型技法受扬、苏、沪诸派影响,以古傲苍劲、奇峭多姿为主要特色主要造型: “高干”、“合栽”为造型基调
传统造型:规则类主要有“游龙式”(多见于梅桩)、“扭旋式”、“三台式”、“屏风式”、“疙瘩式”
技法特点:粗扎粗剪(棕皮树筋缠绕)
常用树种:以梅桩最为著名,称为“徽梅”。黄山松,桧柏,檵木
代表人物:宋钟铃
流传地域:以歙县卖花渔村(雄兴乡洪岭村)为代表,包括绩溪、休宁、黟县等广大地区。 造型特点:树桩以古朴严谨,虬曲多姿为特色;多悬根处理。山石盆景则以气势雄伟取胜,高、悬、陡、深,典型地表现了巴山蜀水的自然风貌。
传统造型:规则类为主
技法特点:棕丝蟠扎,讲究身法
常用树种:川派树桩盆景一般选用金弹子、六月雪、罗汉松、银杏、紫薇、贴梗海棠、梅花、火棘、茶花、杜鹃等花木。
代表人物:李宗玉等。
流传地域:四川成都重庆等地。
川派盆景艺术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在造型上从简到繁、再从繁到简的过程,前一个“简”是简单,后一个“简”是简练。同其他盆景流派一样,根据“树姿近画”的造型原理,先有自然类,后来经过模仿老树的姿态和变化,不断总结出了表现这种姿态和变化的技法规律,通过历代盆景艺术家的创造和完善,最后归纳为10种身法和3式、5型。盆景艺术大师陈思甫在他的专著《盆景桩头幡扎技艺》一书中写道:“若以规律类平技式桩头论,成都和川西地区的主干弯曲、校视下倾的造型,乃是仿照峨山高寒之地长期被积雪压抑的松柏的低矮老态,雪融化后,树梢直立,枝桠由垂转手或略带倾斜状。故尔平枝式规律类型桩头,枝盘渐至盘端往下斜而平整,或技盘基部下倾、盘略下斜而平整。“在艺术形式上,它以严谨的格律作为基本的结构原则,它是盆景中的‘格律诗’。”(唐春来:《规律类树桩美的探索》,载《成都盆景研究》) 风格特点
1)雄伟苍劲,古朴自然;
2)截干蓄枝(主干截断,长侧枝,当侧枝长到主干小一点又截去,这样不断去致下部粗壮);
3)分段培育。
代表人物:孔泰初
传统造型:大树型,高干型
常用树种:九里香、福建茶、朴树、榆、雀梅、榕、黄杨、罗汉松、五针松、杜鹃、水栀子、梅、银杏等
流传地域:广州
传统的广东盆景,形似北派的“游龙弯”式,树干蛇行直立,左右垂臂横出,作五托或七托,树顶扁平,称“古树”,又叫“将军树”,这种盆景很费功夫、时间,一般需要三四十年才能成型。岭南派盆景艺术风格的真正形成,则是本世纪30年代以后的事。 这时的广东盆景分作三个流派:一是以盆景艺术家孔泰初为首的一派,树形苍劲浑厚,树冠秀茂稠密,构图严谨,表现旷野古木的风姿;二是以广州三元宫道士为首的一派,主要利用将要枯死的树桩作材料,经过精心培育,从某一部分长出新芽,以潇洒流畅为贵;三是以广州海幢寺的素仁和尚为首的一派,扶疏挺拔,兀立云霄,技托虽少而不觉空虚,含蓄简括,高雅自然,很有点郑板桥“冗繁削尽留清瘦”,“一枝一叶总关情”的诗意 。
⑵ 文人树盆景如何配石
所配山石体量不宜过大, 形态切忌怪异,或过于秀美,和主体树木分庭抗礼,甚至喧宾夺主。一般选取体态浑厚朴拙的龟纹石、钟乳石、松化石、英石、砂积石、海母石等比较理想。所用山石一块、 二块、 三块、五块或更多,通常以奇数为好。盆中山石或卧或立,半埋半露,如同林中散点的假山石一样,也如自然界山坡上的裸岩。但这种散点式的布置决不是像散放的羊群一样毫无规律,而是有主次、大小、高低、前后、疏密、 聚散的变化, 但石种必须统一,纹理要一致,体态、色泽也较接近。如同种英石,其体态、纹理差异很大,要选基本一致的纹理和体态才能和谐。此外,各石间的面向也要注意,正如明龚安节《画诀》中所述:“石必一丛数块,大石间小石,然须联络,面宜一向,亦宜大小顾盼”。
在具体配置时,一种形式是将一组主石配于树木近根处,高低几块,错落有致,树木似从石间长出,野趣天然。再在离树稍远处配几块小石以求呼应。另一种在树木旁侧有大片空地,显得空旷,在空旷处配置几块山石,虚中有实,可打破空旷感。要使配置的山石和树态协调,如形态差异太大,则构图上就难以统一。中国国画中常有松石、梅石、兰石、竹石图等形式,用树石间动静、虚实的对比,衬托出松的苍劲,竹的潇洒,梅的高洁。如以石配竹,由于色彩和质感上的对比,竹显得更加青翠、娇嫩。卧石配立竹,石低平蜿蜒,紧贴地面,更显出竹拔地而起的神韵。
盆内树桩往往不是完美无缺的,有的树干局部过直或过曲,显得僵硬,在干前配上一块山石,可将缺陷弥补。有的树干倾倒,若用石支撑则一举二得。有的树向一侧斜伸,重心不稳,若在树倾斜方向反侧的近根处放置山石,能使构图均衡。大悬崖盆景,整个树身倒挂下垂,则下重上轻,若在盆面上放置两块直立的斧劈石或石笋石,同样可使画面均衡,给人以树林长在峭壁之上的感觉。不过这石形宜修长,若放置浑厚敦实的山石,则与悬崖式的树形和高干筒的盆形格格不入。
配石可分自然式和庭园式,自然式配石即模仿山野树木与奇峰怪石的自然配合;庭园式配石即模仿庭园中人工布置树石的配景。配件是指亭、台、楼、阁、动物和人物等小型陶瓷质或石质模型。树木盆景增加配件后,可增添生活气息。应用配件时,要注意符合自然环境和景趣,注意远近、大小比例,以及色彩的调和。配件通常放置在盆景的土面上或配石上。供陈设观赏或展览的临时性装饰处理,在平时一般不放置配件,以免影响树木的浇水、施肥等管理工作。
⑶ 丛生紫薇与高干紫薇相比有哪些优点
紫薇花花复语:沈迷的爱、好制运紫薇,别名:痒痒花、痒痒树、紫金花、紫兰花、蚊子花、西洋水杨梅、百日红、无皮树,拉丁文名:LagerstroemiaindicaL.千屈菜科、紫薇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7米;树皮平滑,灰色或灰褐色;枝干多扭曲,小枝纤细,叶互生或有时对生,纸质,椭圆形、阔矩圆形或倒卵形,幼时绿色至黄色,成熟时或干燥时呈紫黑色,室背开裂;种子有翅,长约8毫米。花期6-9月,果期9-12月。紫薇树姿优美,树干光滑洁净,花色艳丽;开花时正当夏秋少花季节,花期长,故有“百日红”之称,又有“盛夏绿遮眼,此花红满堂”的赞语,是观花、观干、观根的盆景良材;根、皮、叶、花皆可入药。
⑷ 浙派盆景有哪些艺术风格
按传统划分,杭州一带的浙派盆景属江南派,采用棕丝和金属丝蟠扎与细修精剪版相结合的造型技法,逐步形成有别权于江南其它各派的艺术风格:以松、柏为主,尤其是五针松,继承宋、明以来“高干”、“合栽”为造型基调的写意传统,薄片结扎,层次分明。擅长直干或三五株栽于一盆,以表现莽莽丛林的特殊艺术效果。对柏类的主干作适度的扭曲,剥去树皮,以表现苍古意趣,并且善于用枯干枯枝与茂密的枝叶相映生辉,大有似入林荫深处,令人六月忘暑的妙境。
至于省内各地盆景的异同之点,本来大体可以说;杭、温两地的松柏类造型杭州的较为豪放;温州的较为稳健。以杂木类造型来说:浙东、浙西在精巧、雄奇等方面各有所长。但随着相互观观摩交流的日趋频繁,各地都在取长补短,其原有的地区性差异与作者个性也日益趋同。这在气候条件与盆景资源基本相似的前提下,都是带有普遍性的必然趋势。
⑸ 高干红叶石楠球地径8公分多少钱一棵
这要看树的种类了,有丹桂、金桂、银桂、四季桂、八月桂等等品种其中丹回桂最贵(50元左答右),四季桂最便宜(15元左右);还有树的造型,越是优美的盆景越贵(30元左右),越是普通越便宜(10元左右);以及你卖的地方了,像在我们桂林,桂花树十。
⑹ 月季花简介
月季花来(学名:Rosa chinensis Jacq.):被称为源花中皇后,又称“月月红”,是常绿、半常绿低矮灌木,四季开花﹐一般为红色﹐或粉色、偶有白色和黄色﹐可作为观赏植物,也可作为药用植物,亦称月季。
⑺ 湖北长阳高家堰
高家堰盆景——中国园林艺术之奇葩。它运用咫尺千里,缩龙成寸的艺术手法令其小中见大,微中显伟。观之让人赏心悦目,怡情养性,以优美的造型和深远的意境,再现出大山名川及诗情画意的生活图景。
长阳盆景以高家 、龙舟坪等镇为主要代表。长阳高家堰不仅是“湖北根艺第一大镇”,而且也是“湖北盆景第一大镇” 。该镇位于318国道,东达武汉,西通成渝,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高家堰盆景的创作者们,走出去——到四川温江等地考察学习,请进来——请湖北省盆景协会教授易亮等知名专家到镇入村面授机宜,并以广纳百川的胸怀,兼容并包,善纳众家之长、独臻自己之优,独树一帜,享誉大江南北。
高家堰盆景广吸各派盆景的特点,形成自己迥然风格:树桩盆景以古朴严谨,虬曲多姿为特色;山石盆景则以气势雄伟取胜,高似入云、悬如倒垂、陡胜天险、深若临渊。树桩盆景一般选用金弹子、六月雪、罗汉松、银杏、紫薇、贴梗海棠、梅花、火棘、茶花、杜鹊等(特别是在清江梯级开发,隔河岩水库淹没之前,抢救了清江流域中华蚊母等宝贵的植物品种),山石盆景以砂片石、钟乳石、云母石、砂积石、龟纹石,以及新开发的品种为制作石材,精品众多。
高家堰盆景以平远为主,平中见奇,山不高而秀,水不深而阔,白帆点点,波光粼粼,蕴涵着“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江南情致。其枝托有跃枝、飘枝、摊枝之分,每一枝托的第二、三、四层的枝爪,根据艺术规律,要求逐渐减细,分部均匀。“上翘如鹿角,下垂如鸡 爪”,古拙入画。
高家堰盆景主要表现南国山明秀丽的自然风光,不乏危岩奇峰,高峡深谷,显示出独特的艺术风格:洒脱自然,飘逸多姿,独具清江流域地貌山川的特色。
高家堰盆景在布局上非常强调主题性、层次性和多变性,力求体现山林野趣,重视自然界古树的形态和树种的个性,因势利导,随类赋彩,努力使之神形兼备。讲究枝片造型,但枝片不但数量较多,没有固定规 格,而且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疏密相间,聚散自由,以欣欣向荣 为首要目标,达到参差错 落,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求统一的审美效 果。侧枝多以横枝式出现,树冠多作扇形或半圆形,以显示雄伟刚劲的气势。
高家堪盆景采用棕丝和金属丝蟠扎与细修剪相结合的造型技法,逐步形成有别于江南其他各派的造型特色,继承宋、明以来“高干” 、“合栽”为造型基调的写意传统,薄片结扎,层次分明。擅长直干或三五株栽于一盆,以表现莽莽丛林的特殊艺术效果。对柏类的主干作适度的扭 曲,剥去树皮,以表现苍古意趣,并且善于用枯干枯枝与茂盛的枝叶相映生辉,大有似入林荫深处,令人六月忘暑的妙境。
长阳物华天宝,其资源丰富。长阳土家儿女善于发现、善于学习、善于创造,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品质。长阳区位优势明显,地处鄂西进出咽喉,318国道横亘全境、800里清江流经东西,加之与宜昌、武汉交通便捷,为高家堰盆景由艺术品变成商品,拓展市场,提供极大便利。
高家堪盆景巳冠压荆楚,也必将问鼎华夏,远走欧亚
用磷酸二氢钾的水溶液浇灌或叶面喷洒。这样做,有以下几点作用:
一、增强盆栽花卉的抗逆性。由于盆栽花卉土壤养分容量少,在夏秋高温低湿季节,每天早晚要大量浇水才能防止干枯,但浇水量过大和浇水过勤,会导致盆中的养分流失,以致出现多种生长不良状况。如果每星期浇一次浓度为0.2%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既可减少浇水量,防止养分流失,又可增强花卉的抗逆性。三色董、矮牵牛、金盏菊等晚秋上盆的花卉,每星期在叶面喷洒一次,具有明显的抗寒性;凤仙花、夏堇、百日菊等夏秋花卉,每星期浇灌一次,能增强其抗旱性;金边瑞香、山茶、米兰等木本花卉,采取根灌及叶面喷洒结合,可防炭疽、烟煤病及根霉病的感染。
二、能使盆栽花矮壮化。盆栽花卉要求生长高度和花盆的大小相适,干茎不宜生长过高,以免影响在阳台上的摆设。大理花(大丽花)、蜀葵、一品红等高茎干的花卉,常用磷酸二氢钾浇灌,能使茎干矮而健壮,花朵也大得多;美女樱、石竹类,用同样的方法,“不仅茎干生长粗壮,而且不会倒伏;桂竹香及高干形的鸡冠花,用根浇和叶面喷洒相结合的办法,既能使株形矮化,又可减少叶面生长和使花形大而奇特。
三、延长盛花期。盆栽花卉的盛花期较短,多数是因花盆中土壤养分容量少,缺乏钾、磷等微量元素所致,尤其是对钾肥反应灵敏的花卉,会因缺钾出现茎干脆弱、花蕾少、花朵易凋谢和不甚鲜艳等症状。其对策是在花卉幼苗上盆时用磷酸二氢钾溶液灌透花盆,以后每半个月叶面喷洒一次。照这种办法,三色堇、矮牵牛等在10月上盆,11月便会开花,从翌年2至5月都是盛花期;扶桑、米兰、白兰花、山茶等,在花蕾形成时,喷洒磷酸二氢钾,可使花朵鲜艳期延长5至7天;吉祥草、万年青、大叶景天等观叶植物,浇过3至4次磷酸二氢钾,也会使花茎粗壮突出,有花叶并茂的观赏价值。
磷酸二氢钾的水溶液配制,浇灌以0.2%的浓度为宜。叶面喷洒则要根据花卉的生长阶段而定:幼苗期以0.1%,花梗形成期以0.2%为宜。作基肥的浓度是0.5%,把盆泥拌湿润即可。如果花盆中基肥下得足,用鸡粪、堆沤的草木灰掺拌盆泥,这种盆泥不会缺钾;如果不因浇水过多而流失养分,就不须浇灌或者少浇磷酸二氢钾。
磷酸二氢钾只能作为花卉补充的营养元素,必须在其它肥分足的情况下施用,才会有显著的效果。
⑼ 浙派盆景造型的格调要怎样选定
浙派盆景造型格调的选定,素材的具本条件起重要作用。浙派盆景素材,经嫁接繁殖后按回规则式一答般绿化苗木的要求进行地栽培育,没有从小就开始按规则式盆景要求进行培育,所以一般说主干线条基本都是直的。根据因材施艺的造型原理进行造型的结果,只能是以直干式的为多。这种直干、高干型的盆景素材,更适宜二三株合栽来表现树木的群体美。
⑽ 盆景八大派指那八大派
苏州、扬州、岭南、四川、安徽、上海 、浙江、南通
岭南盆景:苍劲自然
四川盆景:蟠曲多姿
苏州盆景:清秀古雅
扬州盆景:严整庄重
安徽盆景:古朴奇特
上海盆景:明快流畅
浙江盆景:雄伟挺秀
苏派盆景
造型特点:圆片式
传统造型:“六台三托一顶”,屏风式、垂风式、垂枝式、劈干式、
技法特点:棕丝蟠扎,粗扎细剪
常用树种:松、柏、雀梅、榔榆、黄杨、三角枫、石榴、鸟不宿等
代表人物:周瘦鹃,
流传地域:苏州
特点:娇媚。缺点:树形变 化不大,形态娇柔做作,十年以上才能完成。
虎踞龙盘(雀梅,树龄400余年)
醉卧(雀梅)
扬派盆景
造型特点:要求“桩必古老,以久为贵;片必平整,以功为贵”。
传统造型:“游龙弯” ,云片式(一至三层的称“台式”,三层以上的称“巧云式” ),疙瘩式
技法特点:棕丝蟠扎,精扎精剪
艺术特点:严整而富有变化,清秀而不失壮观。
常用树种:松、柏、榆、黄杨(瓜子黄杨)及五针松、罗汉松、六月雪、银杏、碧桃、石榴、枸杞、梅、山茶等。
代表人物:万觐棠
流传地域:以扬州为中心,包括嘉州、泰州、兴化、高邮。
扬州盆景制作历史悠久。早在唐代,盆景已成为宫苑装饰、观赏的珍品,作为东南第一大都会的扬州,也受到京都影响流传盆景;宋代苏轼任扬州太守时,曾亲自制作盆景;明代,扬州盆景形成地方风格;清代,扬州盐商为迎合帝王南游,广筑园林,大兴盆景,有“家家有花园,户户养盆景”之说,明代形成的盆景风格,经不断提高,形成了流派。
黄杨盆景《巧云》、《腾云》、《行云》、《凌云》、《碧云》等荣获一等奖,实现五连冠
通派盆景
造型特点:要求“桩必古老,以久为贵;片必平整,以功为贵”。
传统造型:以“两弯半”(或“三弯半”)为主要特色。两弯半”又称“狮式”盆景,相传为明代画家所创,造型上有极严格的要求,必须构成三弯九片一顶(三弯半),意态如狮。但“三弯半”的造型难度太大,很不容易达到标准,以后逐渐简化为“两弯半”。
技法特点:棕丝蟠扎,精扎精剪
常用树种:松、柏、榆、黄杨(瓜子黄杨)及五针松、罗汉松、六月雪、银杏、碧桃、石榴、枸杞、梅、山茶等。
代表人物:徐朗屏
流传地域:南通、如皋
海派盆景
造型特点:海派盆景不拘一格,不受任何程式限制,但在布局上非常强调主题性、层次性和多变性,在制作过程中力求体现山林野趣,重视自然界古树的形态和树种的个性。讲究枝片造型,但枝片不但数量较多,没有固定规格
主要造型:微型,自然型
技法特点:铁丝蟠扎,扎剪并重
常用树种:松柏类为主
代表人物:殷子敏、胡荣庆、汪蠡鼎、胡运骅
流传地域:上海
浙派盆景
造型特点:薄片结扎,层次分明。擅长直干或三五株栽于一盆,以表现莽莽丛林的特殊艺术效果
主要造型: “高干”、“合栽”为造型基调
技法特点:金棕并用,扎剪并重(针叶树以扎为主,阔叶树以剪为主)
常用树种:松柏类(五针松)为主
代表人物:潘仲连,胡乐国
流传地域:杭州、温州两地为中心
徽派盆景
造型特点:徽派盆景风格独特,形式多种多样,造型技法受扬、苏、沪诸派影响,以古傲苍劲、奇峭多姿为主要特色主要造型: “高干”、“合栽”为造型基调
传统造型:规则类主要有“游龙式”(多见于梅桩)、“扭旋式”、“三台式”、“屏风式”、“疙瘩式”
技法特点:粗扎粗剪(棕皮树筋缠绕)
常用树种:以梅桩最为著名,称为“徽梅”。黄山松,桧柏,檵木
代表人物:宋钟铃
流传地域:以歙县卖花渔村(雄兴乡洪岭村)为代表,包括绩溪、休宁、黟县等广大地区。
川派盆景
造型特点:树桩以古朴严谨,虬曲多姿为特色;多悬根处理。山石盆景则以气势雄伟取胜,高、悬、陡、深,典型地表现了巴山蜀水的自然风貌。
传统造型:规则类为主
技法特点:棕丝蟠扎,讲究身法
常用树种:川派树桩盆景一般选用金弹子、六月雪、罗汉松、银杏、紫薇、贴梗海棠、梅花、火棘、茶花、杜鹃等花木。
代表人物:李宗玉等。
流传地域:四川成都重庆等地。
川派盆景艺术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在造型上从简到繁、再从繁到简的过程,前一个“简”是简单,后一个“简”是简练。同其他盆景流派一样,根据“树姿近画”的造型原理,先有自然类,后来经过模仿老树的姿态和变化,不断总结出了表现这种姿态和变化的技法规律,通过历代盆景艺术家的创造和完善,最后归纳为10种身法和3式、5型。盆景艺术大师陈思甫在他的专著《盆景桩头幡扎技艺》一书中写道:“若以规律类平技式桩头论,成都和川西地区的主干弯曲、校视下倾的造型,乃是仿照峨山高寒之地长期被积雪压抑的松柏的低矮老态,雪融化后,树梢直立,枝桠由垂转手或略带倾斜状。故尔平枝式规律类型桩头,枝盘渐至盘端往下斜而平整,或技盘基部下倾、盘略下斜而平整。“在艺术形式上,它以严谨的格律作为基本的结构原则,它是盆景中的‘格律诗’。”(唐春来:《规律类树桩美的探索》,载《成都盆景研究》)
岭南派
风格特点
1)雄伟苍劲,古朴自然;
2)截干蓄枝(主干截断,长侧枝,当侧枝长到主干小一点又截去,这样不断去致下部粗壮);
3)分段培育。
代表人物:孔泰初
传统造型:大树型,高干型
常用树种:九里香、福建茶、朴树、榆、雀梅、榕、黄杨、罗汉松、五针松、杜鹃、水栀子、梅、银杏等
流传地域:广州
传统的广东盆景,形似北派的“游龙弯”式,树干蛇行直立,左右垂臂横出,作五托或七托,树顶扁平,称“古树”,又叫“将军树”,这种盆景很费功夫、时间,一般需要三四十年才能成型。岭南派盆景艺术风格的真正形成,则是本世纪30年代以后的事。 这时的广东盆景分作三个流派:一是以盆景艺术家孔泰初为首的一派,树形苍劲浑厚,树冠秀茂稠密,构图严谨,表现旷野古木的风姿;二是以广州三元宫道士为首的一派,主要利用将要枯死的树桩作材料,经过精心培育,从某一部分长出新芽,以潇洒流畅为贵;三是以广州海幢寺的素仁和尚为首的一派,扶疏挺拔,兀立云霄,技托虽少而不觉空虚,含蓄简括,高雅自然,很有点郑板桥“冗繁削尽留清瘦”,“一枝一叶总关情”的诗意[1] 。
其它风格
编辑
中州风格:以果树盆景为特色
北京风格:以小菊盆景为特色
湖北风格:以“风吹式”盆景为特色
湖南风格:以大悬崖式为特色
八桂风格:大树型
福建风格:榕树盆景和配石悬崖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