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盆景做作
㈠ 吸水石山水盆景制作
作吸水石假山盆景重要的是要找到一块合适的石头,挖去松软部分并根据造型需要,在合适的位子挖坑种些植物,放在水盆里,就大功告成了。因为石头吸水,只要盆里有水植物就长势良好,管理容易。
㈡ 室内假山山水盆景造型制作方法是怎样的
山水盆景的制作, 既要符合自然之理, 追求山形地貌的形似, 更要表现景观的鲜明个性和生动神态。这就要施工者善于充分利用山石、植物原有的天然形态, 因材制宜, 再运用艺术的创作手法, 熟练掌握山石加工组合技法, 并对所表现的景观充分认识, 对外形作高度概括、取舍、夸张甚至变形, 突出“ 神似”, 以达到以形传神的效果。
山水盆景的制作方法通常有两种。
方式一、制作者根据现有的山石、植物、景盆、几架、配件等来构思、立意、构图, 确立主题, 进行山石加工、组合、命题。该方法创作的山水盆景作品构图较好, 主题准确, 能充分运用现有材料的天然形态, 达到自然和艺术的完美统一。但由于受材料的限制, 作品不能完全表达制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
方式二、制作师付由自然景观和生活情致或生活中领悟并产生的创作灵感, 进行构思、立意, 确立主题, 然后根据设想, 寻找相适应的山石、植物以及景盆、几架、配件等材料, 来进行造型、加工、组合。用该方法创作的山水盆景作品, 构思清晰, 构图完整, 主题明确, 艺术手法运用自如, 意境深远, 极富制作者的个性。但挑选材料难度较大, 所选材料往往不是理想之材, 需要精工细作。
㈢ 山水盆景的制作方法
将选好的石料在需要的水平线上进行锯截,使其底面平整,并将作为近景的大块石料的内部挖空直到石底,以利植物种和植物的生长管理。
在布局上运用画论著中的三远法,突出近景,在近景之石栽好主树,配树,形成以树木与山石相结合的树石型主体;再配以远山和中景,远山和中景也可以恰当比例的树木、丛林来衬托主景,成为符合自然景观的山水盆景。中近景可重叠,以表现层次和深度,要有气势,有动感。山脚宜曲折多变。溪岸应表现出水流的方向。主景与配景远山要气脉相连,协调一致,忌一览无余,要有藏有露,做到疏密有致,宾主分明。栽树配石讲究比例,要充分山水盆景小中见大的特点。
加工好的石料在拼接胶合时要细致,胶合面间隙要小,裸露的缝隙用水泥调上与石色相近的颜色填缝,使其浑然一体。
植物是山之毛发,树木为山之精神。栽种植物要使树石浑然一体,具有天然的形态。注意远树与近树之间的比例关系。山与树之间的比例可以有夸张,但要有限度,石借树姿,树借石势,情景交融。
树石结合要想达到较理想的效果,应栽植微型或小型的各种形式的树桩。上述树桩很难从山野中挖到,这就要人工培养各形态和各种比例的树桩,供山水盆景制作时选用。
山水盆景用以植物造型与树木盆景的造型形式大多相同,但又有所不同,如悬崖树除观赏部分外,从树穴到观赏部分还有一段距离,这就要干基部分加长,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再如山顶树的自然丛从,由于树穴小,又要照顾几个观赏面,就需要培养单株多干扩张式的造型,才能使用起来得心应手。
常用植物种类有小叶冬青、米叶冬青、六月雪、金边女贞、爬地蜈蚣等。
以下几本书希望对你有帮助供参考:
《山水盆景制作与养护》盆景制作与养护丛书 俞慧珍主编 盛定武 商勤岳朱文博 钱建港编著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9月出版
《山水盆景制作及欣赏》马文其编著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年6月出版
《图解小型山水盆景制作与养护》汪彝鼎编著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6月出版
《中国微型山水盆景制作与欣赏》马伯钦编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年7月出版
㈣ 岭南盆景的山水盆景制作
山水盆景是以观赏岩石为主的一类盆景。制作山水盆景,首先必须进行艺术构思,确定主题,然后按照山石的天然气质,取其全部或局部适宜造型的石料,并以植物及必要配件进行人工雕琢,配置成假山。将奇峰异峦、高峡飞漾、百嶂千峰、洞幽奇景等自然景色,浓缩到浅盆中,盛在几案上,俨如一幅立体山水画,使人如临碧波绿水之前、名山大川之间,意趣盎然。 制作山水盆景的基本材料主要是山石。我国地大物博,山石的种类繁多,常用的山石约有三十多种,基本上可分为松质和硬质两大类。松质的吸水性好,容易加工雕琢造型;硬质的则质地坚硬而不吸水,不易加工。不管松质或硬质山石,制作山水盆景的石料必须具有天然纹理、色彩以及形态自然等特点。
(1)砂积石
砂积石呈灰褐色或土黄色,因产地不同,不但色泽有深浅之分,而且质地的松硬程度也有差别。一般来讲,砂质石质轻而松,可根据需要,随心所欲地雕出各种形态的峰、洞、岩以及纹理等,还因其吸水性好,栽种植物易于生长,因此,这种松质石是制作山水盆景最常用的石料之一。但这种石料也有缺点,日子久了容易风化。这种石多产于浙江、安徽、四川、河北、山东等地。
(2)芦管石(也称麦秆石)
芦管石同砂积石的质地、颜色及产地基本相同。芦管石有粗有细,有天然形成的管状小孔和奇峰异洞。选取该石时,应取其自然、完整的部分,稍为加工便可成型。但加工时要特别小心,否则芦管断裂便影响自然美。
(3)浮石
浮石是玄武岩的一种,由火山喷发的岩浆冷凝而成,颜色有灰、灰黄、灰白等色,质地疏松,内部有较均匀的小孔,能浮于水面,吸水性好,用小刀可随意雕刻出各种形态。此石产于东北的吉林长白山以及黑龙江等地。
(4)海母石(珊瑚石)
海母石是一种贝壳类的冲积化石,因多产于海水中,含有较多的盐份,需要用清水浸洗一段较长的时间,去其盐份,才可附植小草木。该石质地疏松,便于改造,吸水性也好。这种石多产于海滨。
(5)钟乳石
钟乳石多产于广东、广西等各地岩洞,多为白色或微黄色,经过长期自然岩溶而形成柱状、锥状等各种形状,质地较疏松,锯截较方便。
(6)英石(石灰岩石)
英石盛产于广东英德一带。据《韶州府志》描述:“英石如芙蓉乱削,乳窦交通,P54岩勾漏,无不奇巧玲珑”。其颜色以灰黑色为多,间有白色、浅绿色和带白纹理的杂色。有天然形成的正背石,背石较平坦,正面纹理自然,富于变化。质地坚硬,不吸水,不易破碎,但加工较困难。在选择英石时,以峥嵘、多孔、嶙峋,天然形成的为最佳。
(7)灵壁石
灵壁石质地坚硬,叩之有金属声,有黑色、白色,其中也夹杂有黑、白、赭、绿等色,俗称五彩,多产于安徽省的灵壁县。
(8)蜡石
蜡石无整体的岩层,多以独石存于山中。在我国南方各式各地高温多湿的山坑里,经常被水冲击,形成各种形态,质地坚硬,不能加工造型,只能以独石摆设。色有深黄、浅黄、白等。全石以无损坏、无杂质、表面滑净而有光泽及以窦穴奇形怪状的为珍品。
(9)斧劈石
斧劈石质硬而脆,颜色有多种,有深灰、浅灰、灰黑色和土黄色等。这种石具有丝状或片状的纹理。顺其纹理,略施斧凿或锯截,加工整形,可表现悬崖峭壁或高耸入云、雄伟挺拔的山峰。此石产于江苏一带。
(10)木化石
木化石即古代树木的化石,质地坚硬,加工较困难。颜色有黄褐色和深灰色。它是制作石山盆景的良好石料。
除上述常用的石料外,还有其他岩石,如产于广东花县的菊花石、芙蓉石,肇庆的端石和白星岩石,浙江的松皮石、石笋,四川的龟纹石、鸡骨石等等,也可作山水盆景的材料。 (1)工具
①锤子。平口锤(如斧头状),适合加工松质石料;尖头锤(即一端尖,一端平口),用以凿洞和雕琢石纹;平头锤,于于打凿子。这三种锤子应根据自己的需要分别特制大、中、小规格,以备用。
②凿子。用以加工洞、穴、石纹。凿子必须是钢质的,长短、大小应根据需要而定,可多备几套不同规格的凿子。
③钢锯。用钳工使用的弓锯即可,但锯齿要粗些。钢锯用于锯截疏松的石料和在石料上锯出纵、横石纹。
④刻刀。有平口、圆口、斜口等形状,要备有各种规格的刻刀。刻刀用于松石的精雕细刻。
⑤筛子。以金属制的最耐用,用以筛泥、砂、肥料等。
⑥小铲。主要用来拌和水泥以及配石时铲水泥拼接山石。
⑦刷子。水泥胶接山石前,必须用刷子将交接口刷净,胶接后,把在外围的水泥轻轻刷去。
(2)材料
①水泥。标号越高越好。松质和硬质石料都可以用水泥拼接,但拼接白石料要用白水泥。
②黄沙。用来拌和水泥,如用白水泥时,则要用白石米打碎代替黄沙。
③颜料。为了使拼接口的色泽与拼接的石料相似,使拼石后,不留痕迹,多用墨法或色粉与水泥调拌。
(3)方法
选取了合适的石料后,必须进行加工。加工要求做到自然而无人工的痕迹,雕琢不能过于呆板,而要生动流畅,要简洁有韵而不能繁杂失度。具体加工的方法有锯截、雕琢、胶接和衬石四种。
① 锯截法。动手前,对每一块石,首先要反复认真研究,按照一定的构思,进行去粗取精,截取适合造型部分作主体。剩下的部分因出自同一块石料,色泽、纹理、质地等方面都相近,可进行必要雕琢造型后作衬石用。不管是松质、硬质石,底部必须要锯平,使其放置平稳。对硬质石料则需要用金钢钻和专门设备才能截取,但在锯截石料时,对质地疏松的要特别小心,要用海绵或厚布垫着,也不要用力过猛,以免造成破碎或损坏石身及边角。
② 雕琢法。“玉不琢,不成器”。一般的石料自然形成完美的形态甚少,必须经过艺术加工。在加工雕凿时,对整块石头要全面审视,再三斟酌,以确定观赏面。确定观赏面后,把底部截平,然后根据石头的自然纹理,观察哪些部位适宜凿洞穴、峰峦、峡谷、岗岭、斜坡、悬崖、峭壁等,做到心中有数。在雕凿时还要掌握松石和硬石的质地,再运用不同的工具,因势利导地施行雕凿。近峰纹理线条要细致,远峰线条要粗犷。
这里介绍几种表现山石、峰峦的各种脉络、纹理的P57法:状如叶脉的荷叶皱宜表现花岗岩的山岳轮廊;乱麻一样的披麻皱宜表现土山的风貌;修直挺拔的斧劈宜表现峭壁悬崖高耸入云的气势;横纹曲折的折带皱宜表现石山的独特气质(图二十三)。
石料经过雕琢、剔刻,各种不同的纹理形成了重岩复岭、嵚崟相连、深溪洞壑、峥嵘涧道等自然形态,使山水盆景更符合山峦的自然面貌。
③ 胶接法。石料经过加工,局部仍有某些缺陷,可选用类似或相同的石料来胶接,以弥补不足。但胶接的所有石料,首先必须在石的质地、纹理、颜色、气势上大体一致,并用水洗净,这是拼接山石时应特别注意的问题。其次,硬石不吸水可随意胶合;松石需要吸水,在胶合时必须留出吸水线路,防止中间隔绝水分,造成石的上半部分断水,植物不易生长。
通常用的胶合材料是用水泥掺少量与石色相仿的颜料调配而成的。这样胶合后,就不会露出痕迹。也有的在水泥胶接缝上,涂上原来石粉的粉末,效果更理想。 山水盆景是运用移天缩地、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根据“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的原则来造型和布局的。山水盆景以山为主,成功的石山必须是既具形态美和雄伟的山势,又有皱、瘦、透、漏之妙。“皱”就是要求石上表面有纹理,皱褶得有规律,不宜平滑:“瘦”就是要求石块稍长,顶端较宽有棱角,不宜臃肿; “透”就是指石块里面有大小孔道,互相沟通:“漏”是指石料要有孔隙,能够通气排水。我们在选择石料制作盆景时,主要是要根据石的特点来确定主题。如修直挺拔、呈悬崖峭壁的,可用来制作险峰;呈扁长形状的,可用来表现连绵不断的山峦;皱、瘦、透、漏皆备的,不但可作云峰、洲岛、土山,还可作独石欣赏。如何充分利用石的自然形态进行布局、组拼安排,有下面三种方法可供参考。
①独石。独石俗称孤峰,在盆内的左边或右边安置一块较大的石峰,另一侧放置一两块小石作岛屿,这样大山、小岛大小悬殊,各在其位,形成一峰异起于辽阔水面上的景致,此景蕴含深远,主题集中。这种石料以不用人工加工而自然形成的独石为佳。
②子母石。在盆内设置两块一大一小的石峰,左右对峙,母石(主峰)突出,略偏于盆的任意一方,但不能立于盆的中央,这样母石在主位,子石作陪衬,子、母石高矮不一,大小各异,宾主分明。两石隔水相望,遥相呼应,既对立又统一,既简练又符合天然山水的真实性。
③ 群石。这种石山状如“众如拱伏,主山始尊”。盆内山几座较大的石山组成,群石中的主山必须摆设在重要的位置上,其体积、高度要占绝对的优势,在拼接山石时,主景要突出,宾主有别。如制作“品字”形的石山群,首先选其中一块最高大的石块为主峰,布置在靠近盆中央稍后的位置,其余各石,围绕主峰,依次排列在左右较前的地方。这样山石层叠,穿插联络,丘壑森严,深厚自然,一幅层峦竞秀、清水涟漪的立体山水画犹置眼前。
盆中诸景既要富于变化,又不宜过于人工斧凿,要符合自然山水的气势。山有高低、远近,坡有陡缓、长短,峰有高峻、奇险,峦有圆浑、宏伟,崖有峭险,洞有大小,岸有曲折,树有疏密参差,草苔有秀丽疏落,山水盆景的一峰一峦,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举足轻重的,要全盘考虑,马虎不得。如果能“搜尽奇峰打草稿”,制作起山水盆景来,胸中有千山万壑,自然能够达到完美的境地。 山石盆景的石山制作完毕以后,还要着手种植一些草木,嵌上一些苔藓和配置一些人物,小鸟、亭台、房屋、小桥、小船等,用以点缀,使石山变幻无穷,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
配种植物和配置小景,不但要符合山石和草木的比例,还要注意色彩的和谐,不能任意安放,而要有选择、有计划地分布。在山石的缝隙、阴暗面和山脚的地方栽植一些常绿的小草木、青苔、以及配置必要的人生、舟楫、桥梁、亭、榭等,以丰富山水盆景的内容,增添生活气息,使内容和形式达到调和统一。 山水盆景因泥薄、水浅,植物幼嫩,在保养上要倍加小心。为了便于植物生长,平时应放在半阴阳、向南通风而又方便观赏的地方。夏季气温高,不宜久晒,必须遮挡烈日,以免附石的幼小植物旱死。
山水盆景不但要确保盆中不能断水,而且要经常换水,保持水的清洁;硬石盆景还要在山石上经常淋水,使山上的植物不缺水,以保持青苔和草木的青翠。如植物生长旺盛,同样要进行修剪、整容。
㈤ 山水盆景的石料雕凿加工法是怎样做的
石料经过锯截后,便可以进行雕凿加工。雕凿时,先用平口凿或錾子凿出峰峦丘壑的大轮廊。这一步很重要,影响到整个山石型,最好一气呵成。开始加工时,不要多着意细部,而应重视大形,大形定好后,才可进行细部加工,雕凿皴法。
雕凿松质石料的皴纹,多用尖头锤敲凿,或用钢锯条拉,还可用刀刻。雕凿硬质石料,主要用钢錾或手工锤敲凿。雕凿是松软石材的主要加工技术之一,要求加工后的形态力求自然,虽由人做,却如天生。雕凿常用的工具有小山子、錾子、锯条、雕刀、钢丝钳等。雕凿的步骤一般是先轮廓后皴纹、先大处后小处、先粗凿后细凿。
第一步,轮廓雕凿:轮廓雕凿是决定山形的主要步骤。雕凿时宜先雕主峰,主峰形状确定后再雕其它次要山峰。不同地貌中的山形有着不同的轮廓特征,同一盆景中的山峰形状应符合同一地貌的轮廓特点,这样才能达到统一的效果。山峰形状在统一的前提下还要求得变化。因此,同一盆景中各个山峰的形状不能雷同;每个山头的形状都不能对称,左右要有变化;同一座山的山腰线要一面长一面短,坡度要一面陡一面缓;主峰一般不能居中,如确需居中其左右两边应不对称。山形轮廓的雕凿还要做到师法自然,使山形符合自然形态。山峰不能如犬齿般尖锐或如刀山剑树般林立,也不能平齐如截顶,因为这些山形在自然界极为罕见。山腰线也要自然流畅,活泼生动,以烘托山峰的美。山脚底线在盆面上要有明显的凸凹变化,应大弯小曲相结合,呈不规则弯曲,避免呈直线或规则曲线。山的正面形状一般应比侧面和背面雕得细致复杂些,凹凸变化要更强烈。但如果是用于四面观赏的山水盆景,山的背面的美也不容忽视。
第二步,皴纹雕凿:皴纹是山体表面起伏转折及沟谷变化所形成的纹理。在山体外形确定后,应进行山形内部纹理的雕凿,以使山体形象丰满、生动。
不同地貌中的山具有不同的纹理外观,在雕凿时一定要注意皴纹的选用应当与所表现的地貌特点相一致。在山水盆景中常用的皴法有披麻皴、折带皴、卷云皴、斧劈皴等。
披麻皴:常用来表现不太高的山峦,卷云皴宜表现苍老的山峦。
折带皴:主要表现水成岩山岳,特别是崩断的斜面,其转折的地方就象折带一样。
斧劈皴:状如斧劈刀砍留下的痕迹,适于表现高耸的山峰。披麻皴和卷云皴常用于软石类,折带皴和斧劈皴常用于硬石类。
皴纹的雕凿要繁简适当,太繁则显做作,太简则石面笨拙平庸,内容贫乏。同一盆景内,近山宜繁,远山宜简。同一座山,正面宜繁,侧面、背面宜简。皴纹深度要有变化,主纹深,侧纹浅;山凹处深,山脊上浅。皴纹在石面上分布应是多样化的统一,既有统一的线性特征,又呈变化多端的分布状况。
如果石材原有的自然石面有较好的皴纹,就不须再雕凿,特别是硬石类,自然石面尤为可贵。如斧劈石、千层石断端具有天然的折带皴形态,而英石石面纹理则具有斧劈皴的特征。
第三步,消除痕迹:石料雕凿加工后,应消除人工痕迹,可用砂轮或钢锉打磨,软石类也可用钢丝刷顺皴纹方向刷动,以消除生硬的线棱及凿击时留下的白点等,使旧石面与雕凿后的新石面颜色一致。也可用烟熏、强酸腐蚀等方法消除人工痕迹。
㈥ 盆景如何制作
自己制作盆景其实还是比较方便的,下面分享自制山水盆景的方法:
一、工具:钢锯条、平头镙丝刀、美工刀、铅笔刀、摄子、缝纫针、颜色、502胶水
二、材料:炉碴(即:火电厂、锅炉房排出废弃的大块炉碴)大小几块、山水盆一只(园艺市场有售,长方、椭圆形的都可以,自己用一块大理石板材作也可) 、水泥少许、细砂少许、粘土(这些随便一个建筑工地都可以搞到)、木质好的圆形铅笔一支、火柴一盒、旧木筷子一双
三、制作方法:没做山水盆景之前,要先根据自己想象的一种山水景致来选拣石材,应大致有山形的形态,我国幅员辽阔,各地都有适合制作的材料,甚至也可以用人造石(水泥),朽木,木炭,煤渣代替。
山的制作是先把大小石材的底部小心锯平(锯不平可于以后用水泥座平),然后,用平头镙丝刀按自己想象小心地雕刻出大小山形(山水讲究奇,如果所选炉碴自然成趣,就不要再做大的加工)。把成形的大小炉碴沾水泥浆,拌水泥时最好根据石材的颜色加些颜料,这样就可以在粘合处做得天衣无缝。粘合好后放一边待凝固
现在作景致点缀品:
山水盆景中的摆件安放应做到“因景制宜”何处宜置亭,塔,舟,桥,都要根椐景物的环境主题需要,如山脚处宜居人家,可置屋舍,水湾平滩处可作渡口,宜摆舟船,至于这个人是撑船还是垂钓由你自已决定。溪沟上跨设小桥,山腰处置凉亭等。另外在安放摆件时,还要注意大小比例关系,以少胜多。摆件可以到园艺花鸟市场买。
现在开始摆盆。山水盆景的摆盆,关键是要使盆中山石间摆出远近、疏密、主仆等透视关系,你可以多摆几次不同的方案,满意为止。
大致景致形成后,就可以进行点缀了,除了凉亭小船外,也可以用钥匙链儿和火柴作悬索桥,用空地潮湿处的青苔贴在山石上作草皮显示山的葱翠,还可以在山脚某一处用粘土填充后植入文竹作为山林树木,如果用吸水好的石材作的山石具有良好吸水性,上面敷贴的青苔是可以成活的。至于还要怎么点缀山水盆景就由自已设定
㈦ 山水盆景制作方法
山水盆景是我国优秀的传统艺术之一,从古到今深受人们的喜爱。山水盆景是运用移天缩地、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根据“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的原则来造型和布局的。那么,山上盆景是怎么做成的呢?制作山水盆景的基本材料主要是山石。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山水盆景制作方法。
【山水盆景简介】
山水盆景是山、石、草、树在盆盎中排列组合所构成的景观,山石材料是山水盆景创作的主要素材,山石种类繁多,大都从大自然中采掘而得,其质地、色泽、皴纹都具有天然本质。选材时,首先要注意应根据石材的自然特征,确定其适合作那种自然景观的造型,如果选择的是一组皴纹直立简炼、形状长条、轮廓自然的砂积石为一盆盆景的素材时,肯定地说,这些素材最适宜作剑峰峻峭、高耸挺拔的造型景观,选材时要注意,素材的质地、种类、皴纹一定要统一,一盆盆景,最好只用一种类别的素材,色彩不可差异太大。
【山水盆景制作方法】
1、山体轮廓的敲削:
当我们在制作一盆山水盆景进行选材时,首先要对石材的顶部轮廓线进行观察,引发构思,反复推敲,不论硬石、软石,在轮廓线排列起伏不明显时,都要对其进行敲削,使之起伏鲜明,富有节奏感。
2、截锯与粘合:
多数时候,一块石材是不能构成一盆山水盆景完整画面的,因此要进行多块石材组合而形成景观。而石材一般都是天然未经加工的,因此必须根据景观要求进行对石材的锯截、连接和粘合,锯截石材用切割机或钢锯进行,也可用锤子敲断理平的方式进行。然后再用水泥或水泥兑色,或其他粘合剂粘接成形。
3、理纹与错落:
一般说来一盆山水盆景要求在石体皴纹上达到大致一致,这样显得景观画面较为统一。但因石材本身的差异性,因此在尽量选择纹理自然线条一致的前提下,有时要对一些纹理皴法不明显或纹理差异较大的石材进行理纹,理纹一般用剔、掏、敲、锯方式进行,视石材的软硬性质而定,若有的纹理实在不能理出,则可用大致色泽一致的石材进行错落拼接,形成大的块面的皴纹明显凹凸现象,达到景观统一生动的要求。
4、山水盆景的造型与风格
创作立意,是盆景创作的重要的一环。盆景的创作立意,实际上是一个确定意境,并构思、表达这个意境的过程,一般说来有两种表达方式:
①先立意并根据这一立意,经过构思选用适当的树、石、山。草等素材,在盆盎空间中进行排列组合来完成这一立意。
②根据具体的山、草、树、石的形状特点,生发某种立意,然后构思并运用这些山、石、草、树的形状特点,进行排列组合来完成某一景观和意境的构成。由于盆景景观构成受到具形素材的限制,因此这种立意构思方法是山石及各组合类盆景造型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构思结合制作的方式。
由于山水盆景是山、石、草、树在盆盎空间中的排列组合,因此这种组合就存在一种山势或结构组合的规律。
山水盆景一般有景观造型开合之说,山体构成复杂的山水盆景一般有一个开会或两个开合或三个开合的取势方法。开合,就是在山水盆景中具有主、客、散点石等完整山体的构成景观,当山体摆放在盆盎中时,它能形成盆盎中具有空间位置的视觉单位,由于构成意义上的“张力”作用(全方位双向辐射),因此人们的视觉心理上造成了一种扩张感(即“势”),具有占据空间的效能。同时,因为它具有三度空间中的方向性(比如山体在盆盎中的朝向),并且非对称地占据空间,所以在人们的视觉心理上和画面上,形成了一种动感。动感的造成,实际上就是点或块面等视觉单位的展开线在画面中辐射所造成的不平衡,这和山体决面在“完型空间”中的位置有关。中国山水画论
山水盆景中的“势”,既然是通过“置陈”而得的(“置陈”指排列组合有如布阵),那么在排列组合山体块面时,山体张力必然形成富有变化的山体张力质即不同的“势”。一般说来,山水盆景的“势”包括“起”、“承”、“转”、“合”、“落”、“结”等几个方面。
衬托与对比在山石盘景的造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衬托与对比的含义是比较宽泛的,是相对而言的。比如大与小的衬托与对比,主体和客体的衬托与对比,疏与密的衬托与对比,藏与露的衬托与对比等等,虚与实的衬托与对比,前与后的衬托与对比,石与树的衬托与对比,这些都必须根据创作主题和创作手法来具体体现,只有掌握创作规律,才能“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㈧ 怎样制作挂壁式山水盆景
怎样制作挂壁式山水盆景?
(1)立意挂壁式山水盆景在造型方法上相同于一般的山水盆景,常常利用平远式的表现方法。有近山、有远山,山上还可以种植小植物作为点缀。在制作之前要根据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构思山石的布局、草木的栽种、配件的点缀、题名、落款以及印章等在盆面的位置。
(2)材料的选择与准备
背景。挂壁山水式盆景通常选用汉白玉、大理石浅盆或者已抛光的石板作为背景,大理石浅盆或石板上,如果有天然抽象的山水纹理就更理想了。也可以选用三合板或金属薄板,上边涂上湖蓝色的漆模仿天空和湖水。常用的样式有长方形、圆形、椭圆形、扇面形等。制作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样式大小合适的背景。
制作前先在选好的盆背面用钨钢钻打洞,注意不要将盆或石板穿通,洞口要小,里面要略大一些,用粗细适宜的铜丝制成大小合适的挂钩并将其用万能胶调和400号以上高标号水泥固定于洞内,以便制作完毕之后可以把盆钵挂在墙上。
石料。可以选用斧劈石、英德石以及石笋石等硬质石料,也可选用便于雕凿的砂积石、海母石等软质石料。为考虑之后需在山石上栽种草木,山石上最好有孔洞和裂隙。由于硬质石料加工难度较大,所以在选材时除需考虑山石大小、色泽以及厚薄之外,山石上有自然洞孔、缝隙以及凹坑最佳。
挂壁式山水盆景的山峰背面要粘贴在盆面上,为了减轻重量,使粘贴更牢固,需将石料加工成薄片。加工时只加工正面,背面切为平面即可。
其他材料。根据立意准备好石上栽种的小植物、点染的青苔以及大小适合的亭、塔、风帆等配件。
(3)布局制作在布局时,挂壁式山水盆景要遵循近山大、远山小;近山清晰,远山模糊的透视原则。用作近山的山石分量要大于远山,山石上宜有清晰的纹理;而用作远山的山石则不需要纹理清晰,颜色要淡一些,山石也要适当薄一些。远山的形状要低矮逶迤,下沿水平。近山的山石上,要预留洞穴,栽种小植物,植物大小同山峰的高度比例要协调,可以在山石缝隙或凹隙处点缀青苔,起到绿化山石的作用。
胶合山石的水泥色泽应与山石相同。若不同,则可以在调和水泥时加入和山石色泽相同的颜料,也可以在水泥的表面上撒与山石材料一样的石粉。粘贴山石前要用砂纸把盆面粘贴位置打磨几次,再用布将打磨下来的石粉擦干净,这样可以增加山石和盆面结合的牢固度。
(4)落款、题名、加盖印章山石粘贴完毕后,要根据构思在盆面适当的位置落款、题名以及加盖印章。若盆面上的小船粘贴有困难,则也可在盆面适当部位绘上几只小船,注意小船也要遵循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

㈨ 山水盆景制作如何选石和选盆
山水盆景选石时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因意选材”,也就是按题选石,即根据创作主题意图选择石料的种类、形状和色泽等。因意选材,可以掌握创作的主动,有利于表现特定的主题和意境。但有时不一定能选到完全适合的材料,这就要进行适当的艺术加工,做到雕凿不露人工痕迹,宛如天成。
另一种是“因材立意”,也就是按石创作,即根据石料的种类、形状和色泽等因素来决定创作意境。因材立意,可以对山石材料因材致用,充分发挥天然的特性,但不足的是表现的意境内容常常受到一定的限制。
山水盆景一般采用无洞眼的水底盆,便于贮水,用来表现江河湖海的浩瀚。水底盆都很浅,除能表现出山峰的高耸雄伟和山麓坡脚的曲折起伏外,还便于安置船、桥、亭、榭等配件,可不必再用其它支撑物,这样既美观、方便,又接近真实。至于浅盆贮水少,山石易干掉,只要注意经常喷水即可。
水底盆以汉白玉、大理石等材料凿成的最好,其次是釉陶盆,一般不用紫砂盆。特大型山水盆景也可采用水泥盆。水底盆的形状,一般以长方形或椭圆形最为常见和适用,偶有用正方形、圆形、船形、海棠形、六角形等式样。水底盆通常用的色彩有白色、淡蓝、淡绿、淡黄等浅色,要根据盆景的表现内容和山石的颜色来进行选用。
㈩ 2、平远式山水盆景制作时有哪些注意要点
制作云雾山水盆景造型抄原则和方法基本与一般山水盆景相同,只因它要安装雾化装置和产生雾气。因此,在制作山水盆景时要掌握以下要点:、 (1)首先是选盆要比一般山水盆景盆深一些,以使盆内盛有相当深度的水,才能被雾化。如50厘米长的盆器山水盆景有l厘米左右深即可,而同样大小的云雾山水盆景深度必须达到5厘米左右。 (2)要创造条件使雾化装置有藏身之处,要根据雾化装置的大小,进行山峰的造型,根据造型要求选用松石或硬石均可,但都要将雾化装置藏在山峰内。因此一般山峰都设计成比较粗大的独峰式造型,如感独峰太单调时,也可在山峰旁增添一个配峰。但注意不可造成平远式造型。 (3)安装雾化装置要掩藏好,同时还必须安装妥当合理,注意安全,不可漏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