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盆栽知识 » 爬地蜈蚣盆景

爬地蜈蚣盆景

发布时间: 2023-02-07 20:08:09

A. 这是什么虫子

这虫子叫:蚰蜒。以下是网络告诉的:蚰蜒体短而微扁,棕黄色。全身分十五节,每节有组长的足一对,最后一对足特长。足易脱落。气门在背中央。触角长。毒颚很大。栖息房屋内外阴湿处,捕食小动物。我国常见的为花蚰蜒,或称大蚰蜒。蚰蜒的形态结构与蜈蚣很相似,主要的区别是:蚰蜒的身体较短,步足特别细长。当蚰蜒的一部分足被捉住的时候,这部分步足就从身体上断落下来,使身体可以逃脱这是蚰蜒逃避敌害的一种适应。蚰蜒体长约25毫米左右、爬行时每对足很协调,遇惊动即立刻逃脱,但是很容易脱落。头部后面有一个环节、有一对钩状颚足,颚足末端成爪状,爪的顶端有毒腺开口,能分泌毒液,触及人体皮肤后即可致局部疱疹,令人刺痛难受。我国各地常见的是花蚰蜒,它喜欢栖息,活动于室内外阴暗潮湿处,以捕食小虫为生。 2.生活习性 蚰蜒行动迅速,气管集中,几千个单眼聚集在一起构成伪复眼,甚至在庭院和住室中也往往出现。唇足类中的蜈蚣只有4对单眼,虽然视力很差,但行动却很迅速,不论爬行、捕食或是寻找栖息的处所,主要依靠1对触角。体形细小的地蜈蚣有时能侵入人体而出现假寄生的现象。例如厚股蜈蚣能侵入小儿的生殖道内,从而引起剧烈的疼痛。蚰蜒白天在腐叶、朽木中体休息到了晚上才出来觅食,行动迅速,以昆虫及蜘蛛为主食。蚰蜒,属于代谢较低、生长缓慢、繁殖能力差而寿命很长的物种。种类颇多,我国常见的大蚰蜒或称花蚰蜒,分布在南方各省。蚰蜒多在夏秋季节活动,爬行速度较快,常栖居房屋内外阴暗潮湿处,爬行于墙壁、蚊帐、家具、床下,以捕捉小昆虫为食。 3.分布范围 蚰蜒和蜈蚣常常出现在地表,因此温度对它们分布的影响更为显著:热带、亚热带很多,寒冷地方很少。中国华中、华南地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都有唇足类分布。在华北及东北地区仅有耳孔蜈蚣小型的类群。还有若干唇足类栖息在岩溶地区的洞穴中。在海滨潮间带区虽然有潮汐的剧烈变化,也有若干唇足类生存。在我国的西藏自治区也有分布。一年发生1代。以卵在上中越夏和越冬;翌年1月下旬至2月上二旬,在土中开始孵化,能抵御低温,在“大寒”前后的堆雪下也能孵化,但若虫活动迟钝,在地下要停留数日,温度高,停留时间短,天气晴暖,出土个体明显增多。孵化期要延续1个多月。若虫出土后沿茎杆上爬至梢部、芽腋或初展新叶的叶腋刺吸危害。雄性若虫4月下旬化蛹,5月上旬垌化为雄成虫,羽化期较整齐,前后·星期左右.羽化后即觅偶交配。

B. 九峰山有哪些名胜古迹,风物特产

九峰山位于成都,彭州市西北部的大宝乡境内,山脉自川西北绵延200余里,至此拔地而起,九峰矗立,海拔1200-4500米,主峰太子城海拔4812米。乃彭州诸山之冠,神圣奥妙之区,道佛共享之地。古之朝山者言,凡心不诚者,往往遇风雨雷电,不得生还或不得善终。
九峰山为省级风景名胜区。景区距成都市约97公里,交通方便。山间有嫘祖寺、清凉寺、海会堂和祖师殿等寺庙, 峰顶有明代天启年间始建的雷音寺。晴天可观日出、云海、佛光,阴天可见“瀑布云” 奇观。目前主要开发了东北麓景观较集中的银厂沟景区。区内有大龙潭、小龙潭、满天星、悬桥栈道、星河及瀑布群等景点联为一体,形成了深谷险峰,飞瀑流泉,苍山林海, 云雾蒸腾等特色。

古刹遗踪
明代大将军张定边弃戎出家,法名“无暇”,于天启年建雷音寺于山顶。到了清代,与蓥华、天台合称三山佛教名区。山麓的海汇堂,位于二仙桥以上1公里处,大雄宝殿内的如来佛、观音菩萨、十八罗汉等20余尊圣像、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鸳鸯双瀑
位于海汇堂上行1公里处,有两股瀑布,小者隐于灌木丛中,时隐时现,大者从峭壁上飞流直下,水花四溅。

翡翠池
瀑布下的水潭,潭中有一岩石形似螃蟹,俗称螃蟹池。潭水清澈见底,色若翡翠,故又名翡翠池。潭口怪石林立,姿态万千。

鹃林花海
祖师殿山顶,杜鹃花、清明花、灯台花、八仙花、金弹子、水沙子、爬地蜈蚣、叶上珠等争奇斗艳。后山杜鹃成林成片,初夏时节相继开放,有白、黄、红、淡蓝等10余种颜色,千姿百态,各展芳华。

天然画屏
从罗汉洞至顶,黄褐色和红色花岗石奇峰屹立,怪石峥嵘,高者10余米,矮者5米多。有的状若大型山水盆景,有的似人似兽,形态各异,熊猫石、羊子石、公鸡石、望夫石、仙人指、千佛岩等无不形象逼真。每逢薄雾飘逸或浓云漫卷之时,奇峰怪石时隐时现,时浓时淡,宛若幅幅绝佳水墨画屏。

险关隘口
距峰顶1华里的南天门,是上雷音寺的唯一通道,道口地势险要,仰望高峰插天,云遮雾障,下瞰悬岩陡峭,绝壁千仞,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道口的两山岩间,清代嵌建的六角形木亭至今尚存。

雷音揽胜
登上九峰山顶雷音寺,奇妙壮观的胜景令人神往。可观绚丽的日出,可览翻腾的云海,每当红日丽空,云雾遮山的上午十点至下午三点,可观赏神奇的佛光。晚上则可见飘忽的神灯。雷音寺东南约300米处的观光台是观赏日出、云海、佛光、神灯的最佳位置。

苔藓地毯
九峰山顶下海拔2700-2900米处的山径两侧,有大面积的金苔藓,色泽金黄,细如发丝,绒绒实实,厚达50厘米。

熊猫故道
海拔2650米左右的九峰后山,蜿蜒的山道两侧,箭竹苍翠,清香扑鼻,神奇幽静,是大熊猫栖身游憩之地。

C. 盆景爬山虎为什么长不大

因为爬山虎是靠吸盘攀援的植物,在攀援过程中吸收水分和营养。种在盆里严重

缺乏吸收的机会,所以长不大。

D. 这是什么虫子,有很多细足,水池边的缝隙里爬出来的,貌似还不怕盐

图片太模糊,可能是

地蜈蚣

地蜈蚣

,土壤动物,节肢动物门,唇足纲,地蜈蚣科。是衣鱼的天敌,有31对至181对足。广泛分布于中国。

地蜈蚣毒性较小,以小型昆虫为食,不会主动攻击人。

  • 中文名

  • 地蜈蚣

  • 别名

  • 地扒子

E. 谁能介绍一下爬地蜈蚣

平枝荀子 平枝荀子 [蔷薇科] [平枝荀子属] 别 名:荀子 拉丁名:Cotoneaster horizontalis Decne 产地分布: 秦岭,鸡公山,黄河上游,长江中下游地区 形态特征: 平枝荀子,蔷薇科半常绿低矮灌木,高50厘米左右,枝水平展。叶片圆形,花小,粉红色,果近球形,鲜红色。 生长习性: 喜阳光和排水良好,也稍耐阴。3月中旬萌芽,下旬展叶,4月下旬至5月中旬开花,9月中旬果实开始成熟,11月下旬叶色开始变红,12月中下旬在我国黄河以北地区进入落叶期 园林用途: 平枝荀子的枝叶横展,叶小而稠密,浓绿发亮,开花时粉红色的小花星星点点嵌在其中。秋观红果,晚秋叶色红亮,枝叶成片层次分明。与岩石配植非常适宜。或作地面覆盖植物,种在草地边缘,林缘及台坡。也是盆景制作的上好材料,只是增粗不易.平 枝荀子又称铺地蜈蚣。根及全株都可入药。 繁殖培育: 平枝荀子的繁殖常用插条和种子繁殖。春夏都能扦插,夏季嫩枝扦插成活率高。种子秋播或湿砂存积春播。

F. 地面藤蔓植物

野地瓜 中文名:地果、野地瓜。 别名:野地瓜、满地青、满地香、地枇杷、地瓜藤、地胆紫、地石榴、地胆紫、霜坡虎、地棠果、地板藤等 科属:桑科 榕属 学名:Ficus tikoua Bur. 国内分布:产湖南(龙山)、湖北(南漳、十堰、宜昌以西)、广西(大苗山)、贵州(纳雍、遵义)、云南、西藏(东南部)、四川(绵阳、木里、屏山、乐山、安岳等)、甘肃、陕西南部。 国外分布:印度东北部(阿萨姆)、越南北部、老挝也有分布。 海 拔:800-2000 习 性:阳生 编辑本段形态特征 为匍匐木质藤本,有乳汁。茎棕褐色,节略膨大,触地生细长的不定根,叶坚纸质,倒卵状椭圆型,长约1.6—6厘米,宽约1—4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圆型或浅心型,边缘有细或波状的锯齿,具三出脉,侧脉3—4对,上面被短毛;叶柄长1-2厘米花序托具短梗,蔟生于无叶的短枝上,埋于土内,球型或卵球型,直径4-15毫米,熟时紫红色(可食);基生苞片3;雄花生于花托的口部,花被片2-6,雄蕊1-3雌花生于另一花序托内。 野地瓜全株有乳汁,长达10余米,匐地而生,触地易生须状不定根,形似巨型蜈蚣,故又称匐地蜈蚣。分枝多,生长快,攀附力强,春季扦插的枝条,至当年冬季即可覆盖约2平方米的地面。野地瓜的茎蔓柔软而坚韧,一年生的茎蔓可承受30~40公斤的拉力,是编织筐篓及藤制工艺品的好原料。叶长2~6厘米,宽2~4厘米,翠绿色,经冬不落,是草食动物的好饲料,尤其是兔子、洋、鹅等视之为冬季的美味佳肴。花单性,簇生或单生于叶腋或分枝处。野地瓜果实球形,直径1.5~2.5厘米,幼果青绿色,成熟淡红色,芳香四溢,甜香如蜜。 野地瓜在果实成熟时期(8~12月),即使距离野地瓜20余米外,也觉浓香扑鼻,馥郁可人,故又称为满地香。野地瓜具有耐寒、耐旱、耐荫、耐贫瘠、耐水湿等特性,即使植于寸草不生的砂石或石板缝隙里,也会枝繁叶茂,绿意盎然;无论是赤日炎炎的夏季还是冰天雪地的冬日,全年一样蔓延似锦,绿叶如荫;无论是生长在烈日曝晒的山岗上或是长在古森林之下,叶色总是青翠碧绿,生机蓬勃;无论是洼地,还是干旱的山岭,均能随遇而安,四时常青。 落叶性匍匐地上的木质藤本,有白色乳汁;茎棕褐色,节略膨大,生有多数不定根。叶互生,厚纸质,卵状椭圆形或倒卵形,长1.6-6厘米,宽1-4厘米,先端钝尖,基部近圆形或稍不对称,边缘有波状齿,具3出脉,侧脉3-4对,上面绿色,疏生短刺毛,下面淡绿色,沿脉波短毛;叶柄长1-2厘米。花小,单性,藏于肥大花序托中;花序摭具短柄,簇生于土中的短枝上,球形或卵球形;苞片3,基生;雄花生于瘿花托的口部,花被片2-6,雄蕊1-3(-6)枚;雌花生于另一花序托内,发育为孢隐花果,单生,球形,直径4-15毫米,成熟时淡红棕色。果期5-6月。 编辑本段价值体现 野地瓜适宜于公园或易遭游人践踏的场所绿化,可承受众多游人践踏。野地瓜因为这种坚韧而繁茂的茎蔓总是纵横交错地生长着,这样就会自然的“织”成一张“巨型渔网”,能将表面松土、沙土牢牢地“网住”,再加上有茂密的叶子长年“封面”,酷似加盖了一张永久性的绿色地毯,这种防沙固土的特殊功效是其它地被植物所不能及的,堪称防沙固土的极品。 野地瓜还可作水果栽培,适合套栽在果园里,使传统的单季果园成为双季果园。亦可作观果、观叶吊挂盆景,柔韧翠绿的茎蔓潇洒飘逸,具有“万条垂下绿丝绦”的美景。综上所述,野地瓜是集食用、药用、绿化、观赏于一体的多用途植物。 药用部位:全株 药用功能:祛风湿、通经络、止白带 药用主治:慢性支气管炎、风湿筋骨疼痛、腹泻、痢疾、乳腺炎、水肿、月经不调、产后血气痛、便血、流鼻血、瘰疬、接骨、跌打损伤、刀伤、疯狗咬伤、痈肿、脓疱疮、毒蛇咬伤。繁殖方式:有性繁殖:种子,无性繁殖:茎。

G. 山水盆景的制作方法

将选好的石料在需要的水平线上进行锯截,使其底面平整,并将作为近景的大块石料的内部挖空直到石底,以利植物种和植物的生长管理。

在布局上运用画论著中的三远法,突出近景,在近景之石栽好主树,配树,形成以树木与山石相结合的树石型主体;再配以远山和中景,远山和中景也可以恰当比例的树木、丛林来衬托主景,成为符合自然景观的山水盆景。中近景可重叠,以表现层次和深度,要有气势,有动感。山脚宜曲折多变。溪岸应表现出水流的方向。主景与配景远山要气脉相连,协调一致,忌一览无余,要有藏有露,做到疏密有致,宾主分明。栽树配石讲究比例,要充分山水盆景小中见大的特点。

加工好的石料在拼接胶合时要细致,胶合面间隙要小,裸露的缝隙用水泥调上与石色相近的颜色填缝,使其浑然一体。

植物是山之毛发,树木为山之精神。栽种植物要使树石浑然一体,具有天然的形态。注意远树与近树之间的比例关系。山与树之间的比例可以有夸张,但要有限度,石借树姿,树借石势,情景交融。

树石结合要想达到较理想的效果,应栽植微型或小型的各种形式的树桩。上述树桩很难从山野中挖到,这就要人工培养各形态和各种比例的树桩,供山水盆景制作时选用。

山水盆景用以植物造型与树木盆景的造型形式大多相同,但又有所不同,如悬崖树除观赏部分外,从树穴到观赏部分还有一段距离,这就要干基部分加长,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再如山顶树的自然丛从,由于树穴小,又要照顾几个观赏面,就需要培养单株多干扩张式的造型,才能使用起来得心应手。
常用植物种类有小叶冬青、米叶冬青、六月雪、金边女贞、爬地蜈蚣等。
以下几本书希望对你有帮助供参考:
《山水盆景制作与养护》盆景制作与养护丛书 俞慧珍主编 盛定武 商勤岳朱文博 钱建港编著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9月出版
《山水盆景制作及欣赏》马文其编著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年6月出版
《图解小型山水盆景制作与养护》汪彝鼎编著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6月出版
《中国微型山水盆景制作与欣赏》马伯钦编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年7月出版

热点内容
新歌荷花情 发布:2025-05-18 04:11:20 浏览:974
北京办公室绿植租摆 发布:2025-05-18 03:36:54 浏览:590
多想摘一朵 发布:2025-05-18 03:29:40 浏览:520
玫瑰糠疹阴部 发布:2025-05-18 03:29:39 浏览:644
紫霞仙女兰花是建兰吗 发布:2025-05-18 03:29:28 浏览:497
源益花卉种业 发布:2025-05-18 03:24:24 浏览:701
七夕成年礼 发布:2025-05-18 03:23:46 浏览:626
吃西兰花会胀气吗 发布:2025-05-18 03:23:43 浏览:911
山茶花的形状是什么 发布:2025-05-18 03:11:54 浏览:211
梅花档案南云 发布:2025-05-18 03:07:34 浏览: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