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盆景的感悟
① 盆景观察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
我们家有一盆漂亮的盆景,它已经在我们家待了几年了,到现在还是娇嫩苍翠。
那盆景里的小树已经长了不少叶子,有的叶子变成了橘黄色,有的叶子是深绿色的,还有的叶子则刚刚长出来不久,嫩绿嫩绿的叶子,苍翠欲滴,让人看起来非常舒服。长春树的根很像竹子,因为它的身上有一条条黄色的纹路。
这么多翠如碧玉的叶子,一片又一片的姿态:看看这一片像一把勺子,看看那一片像一只手掌,如果眼前这盆长春树是一幅画的话,那这位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说它叫长春树,可真不假,因为它在我家一年四季都是碧绿碧绿的,它能活得这么快活,全靠我细心呵护,天天浇水施肥,带它沐浴阳光,还不时给它除除草,修剪下枯叶呢!
我和它的感情也日益渐升,每天我放学回来它都张开宽大的枝叶,微笑着迎接我,好像在说:“小主人,欢迎你回家!”
我喜欢养花,更喜欢这坛葱绿苍翠的盆景树,因为它给我的房间增添了几丝春天的生机。
妈妈的同事送给她一包黄皮种子。这些光滑的种子一头尖一头圆,稍尖的那头穿着绿色的外衣;圆的那头镶嵌着褐色的花纹,就好像戴着一顶小帽子一样。妈妈把黄皮种子尖头朝下,排兵布阵似的整整齐齐地种在花盆里面,再放上一层小石子做装饰,浇上水,这样就大功告成啦!
在妈妈的精心照料之下,黄皮苗儿的个子又蹿高了一大截呢!
瞧!又嫩又绿又茁壮的嫩茎上面长满柔软的小刺,有点像荷花的叶梗。绿油油的小叶子叶脉分明、油光可鉴,就好像一把把小巧玲珑的扇子。苗儿紧密地簇拥在一起,挨挨挤挤的,形成了一片郁郁葱葱的微型森林,充满了无限生机。
2016年7月24日 星期日 天气:晴
黄皮越长越繁茂。翡翠般的叶子密密麻麻地簇拥在一起,不留一点儿空隙。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的眼前闪耀。这是一片生机盎然的绿,赏心悦目的绿,绿得令人心旷神怡。待到黄皮再长大些,我要把它们种到地里,让它长成一棵棵黄皮大树。下面附上一张黄皮树的图片,让同学们一睹为快吧!
② 浅谈盆景与插花艺术的 文章
插花艺术浅谈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城市一年四季都有品种繁多的鲜花供人们选择,满足家庭和单位各种庆典、迎客、结婚和装点家居的需要。
插花就是把花卉包括枝、叶、花、果作为素材,插在花瓶、花盘、花盆等容器里,不需泥土栽培,以达到给家庭带来一种情趣和温馨,使人观赏后起到修身养性、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作用。 插花与盆景有共同之处,但也有自己独特的一面。主要表现在花卉不带根,没有泥土,插在瓶里所吸收的水分和养分受到限制,花期多则十余日,半个月,少则一至两天。因此,瓶插花卉作品,要求做到根据不同季节,掌握好花期,才能按时欣赏和品味到插花艺术之美。
学会插花并不难,但要学得精并不容易。初学者要掌握好花卉素材的选择和处理,造型和搭配,先从简单易学开始,不妨可找些彩色插花图片作参考。与此同时,还应学些有关花卉、绘画、文学等方面有关知识,提高和丰富艺术修养。在熟练技巧的基础上,深入生活,再去学习高难度的插花艺术。
插花的种类,可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选择。1.鲜花插花,具有自然之美,色彩艳丽,清新真实,适用于家庭客厅、卧室、书房等,其缺点是保养时间短。2.干花插花,所选用的花材是经过脱水,加工后的自然植物材料,既不失去花形自然美,还可修饰染色,经久耐用,管理方便。其缺点是怕潮湿环境。3.人造插花,即各种绢花、绦纶花、水晶花、塑料花等,仿真性很强,品种较多齐全,使用时间较长,还可清洗扫尘,缺点是生命力的真实感差。
浅谈插花艺术的魅力
插花艺术的起源应归于人们对花卉的热爱,通过对花卉的定格,表达一种意境来体验生命的真实与灿烂。
我国在近2000年前已有了原始的插花意念和雏形。插花到唐朝时已盛行起来,并在宫廷中流行,在寺庙中则作为祭坛中的佛前供花。宋朝时期插花艺术已在民间得到普及,并且受到文人的喜爱,各朝关于插花及欣赏的诗词很多。至明朝,我国插花艺术不仅广泛普及,并有插花专著问世,如张谦德著有《瓶花谱》,袁宏道著《瓶史》等。中国插花艺术发展到明朝,已达鼎盛时期,在技艺上、理论上都相当成熟和完善;在风格上,强调自然的抒情,优美朴实的表现,淡雅明秀的色彩,简洁的造型。清朝插花艺术在民间却得不到重视、发展和普及。中国的近代由于战乱等诸多因素,插花艺术在民间基本上消失。一直到近几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及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鲜花才逐步回到了人们的生活当中。
我们的民族素以风雅著称,以花赞人、以花喻人、赋予花人格魅力是我们的传统,如“松、竹、梅”被誉为“岁寒三友”,“梅、兰、竹、菊”誉为“四君子”等等可谓家喻户晓。我国插花在风格上崇尚自然,朴实秀雅,寓意含蓄;在形式上注重线条、构图的完整和变化,讲究优美的线条和自然的姿态。其构图布局高低错落,俯仰呼应,疏密聚散,作品清雅流畅。按植物生长的自然形态,有直立,倾斜和下垂等不同的插花形式;用色淡雅脱俗,朴素大方;在意境营造方面,插花表现题材广泛,多赋予作品深刻的寓意,观之耐人寻味,回味悠长。插花艺术是生活在水泥丛林中的现代人寻找精神家园,亲近大自然的最好方式。
插花艺术是多种艺术形式的融合。插花艺术品是凝固的音乐。音乐的美感富于流动性,音符的跳动旋律或缠绵、或高亢,给人以无限遐思和联想。插花作品中那飘扬的丝带,斜逸的枝叶,优雅的造型和深邃的意境使人仿佛聆听到了美妙的音乐。绘画是以形象和色彩来表现主题的,插花作品也具有这种特性,而且插花的立体感和观赏性比绘画更强烈,插花的制作更便捷,取材更广泛,可操作性更强。作品完成以后仍可依据作者的构思不断地进行修改和调整,以表达变动的情绪和内心感受。诗歌是一种文学表现形式,抒发的是一种强烈的内心感受。诗歌的意境千变万化,韵味无穷,激发出了人们丰富的想象力。插花作品也具有这种功能,它所营造的意境或模拟植物的自然生态美,或以夸张手法表现景物或园林景观,或以事件、人物为题材进行抽象概括,在似与不似之间给人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雕塑是以固定的造型,或直观或抽象地表现人的思维灵感火花,插花也与之有相似之处是一种造型艺术。但是插花是一种鲜活的艺术,充满了盎然的生机,这又是雕塑所无法比拟的。因此说,插花艺术同其他艺术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插花以其简洁的表现形式,广泛的取材与表现题材的多样化,使得这种艺术表现形式还具有雅俗共赏的特点。比如时装展示会展示的服装,有些可以演变为日常着装,而有的则纯粹是艺术性展示。但是这些纯艺术性的时装也可以起到引导潮流或拓宽人们视野和思路的作用,所以同样是不可或缺的。插花也有相似的属性,插花有艺术插花和礼仪插花之分,前者思想性较强,制作难度很大,起着引导潮流的作用;而后者的普及性更强一些,非专业人员不具备系统理论和实际经验,但采撷一些鲜花,准备一些普通材料,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也可以创作出一些插花作品来装点居室,美化生活,陶冶情操。因而插花也具有广泛的公众特性,这是插花艺术普及与推广的社会基础,也是插花艺术品进入市场,形成规模效益的依据之一。
插花艺术有陶冶情操的作用 。插花作品多姿多彩,制作过程中作者倾注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多以鲜花为主要制作材料。尽管保鲜技术已有相当程度的发展,但插花作品的寿命仍然是短暂的。通过鲜花这小巧生灵的凋零易逝,使人在更深层的意义上感悟到人生的短暂与光阴的无情流逝,从而萌生怜花、惜花更护花的情怀,也激发和培养了人们珍惜生活,热爱生命,善待大自然和人类自身生存环境的高尚情操。
浅谈盆景艺术
盆景为我国独创,历史悠久。它主要是应用各种深浅不同、形态别致的花盆,栽种经过艺术加工的植物材料或模仿大自然的山水景色,配制盆石而成的艺术观赏品。我国因各地造型不同而风格各异,形成了许多流派,如岭南派、苏派、川派等。
盆景是大自然的缩影。仿效大自然的风姿神彩、秀山丽水,于方寸盆间,尽显大自然物气变换,树木荣枯的四时景观,让人从中感悟无穷。历代文人雅士喜爱以盆景点缀生活,陶治情操。中国盆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滥觞于六朝,起源初唐,发展于宋代,兴感于明清。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盆景和花卉业又进入了新的兴旺时期,我市曾举行过多次盆景展,档次一次比一次高,让参观者赏心悦目,亲身体会到不是自然胜自然的景地。现代生活使更多人渴望亲近自然,于屋中置一盆景,既古雅而又显得富有生机。
盆景依其材料和制作不同可分为树桩盆景和山水盆景两大类。树桩盆景简称桩景,泛指观赏植物根、干、叶、花、果的神态,色泽和风韵的盆景,一般选取姿态优美,株短叶小,寿命长,抗性强,易造型的植物,根据其生态特点和艺术要求,通过修剪、整枝、吊扎或嫁接等技术加工和精心培育,长期控制其生长发育,使其形成独特的艺术造型,有的苍劲古朴,老干扎枝;有的枝叶扶疏,横条斜影;有的亭亭玉立,高耸挺拔。桩景的类型有直干式、蟠曲式、横枝式、悬崖式、垂枝式、提根式、丛林式、寄植式等。采用的手法不同,其造型特点和艺术风格各有千秋。广州和本地地区常用九里香、福建茶、雀梅、榕树、榆树、六月雪等为桩景材料修剪成型,自然流畅。其手法称“岭南盆景”。而杨州一带多用黄杨、桧柏、五针松、雪松、榔榆等经人工剪扎,寸枝三弯,层次分明,称“苏派盆景”。四川的金弹子、银杏、紫薇、红果等植物,悬根露爪,古奇雅致,称“川派盆景”。广西的“云盆树桩”等野趣横生别有一格。
山水盆景亦称水石盆景,是将山石经过雕琢、腐蚀、拼接等艺术和技术处理,布设于雅致的浅盆之中,缀以亭榭、舟桥、配植小树、苔藓,构成美丽的自然山水景观。山石材料一类是质地坚硬、不吸水分、难长苔藓的硬石,如英石、太湖石、钟乳石、斧劈石、木化石、九龙璧石。另一类是质地较为疏松易吸水分,能长苔藓的软石,如鸡骨石、芦管石、浮石、砂积石等。山水盆景的造型,有孤峰式、重叠式、疏密式等。山石材料的质、纹、形、色不同,运用的艺术手法和技术方法各异。因此其表现的主题和所具的风格各有所长。钟乳石盆景着重表现岫岩幽洞,奇峰突起的桂林山水之美,砂积石盆景再现“峨眉天下秀”“三峡天下险”的壮丽奇观。山水盆景,小巧精致,意境深远。
盆景艺术运用“缩龙成寸”、“小中见大”的艺术手法,给人以“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的艺术感染,是自然风景缩影。它源于自然,高于自然,顺于自然之理。巧夺自然之工。盆景艺术以诗情画意见胜。人们把盆景誉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有生命的艺雕”。如果我们工作之余培养制作一、二盆树桩盆景或山水盆景,将会给你的生活带来无穷的乐处。
浅谈盆景意境
“诗情画意凝佳境,巧夺天工胜自然。”诗情画意凝聚在小小盆景的佳境之中,比起自然的客观景物,更美、更雅,真是巧夺天工,这是对盆景“美”的赞誉。美在何处?唯一的表现是指意境的深邃。 盆景的意境又从何来?盆景的意境是来自大自然丰富秀丽的美景的感性世界,通过艺术加工,更加超越自然,胜过自然,升华为比自然更高更美的精神境界,这就是“意境”之美,也是审美鉴赏的中心。无论是山水盆景、树桩盆景、水旱盆景、微型盆景都要追求意境,以求“千里锦秀盆间吃,古朴丘壑望中存。”如大家熟悉的著名作家和园艺家周瘦鹃先生,涵养自然,他所作的盆景,追求诗情画意,充分表现自己的艺术性,常借鉴古人和近人的名画,取其意境,曾有唐寅的“蕉石图”、沈石田的“鹤听琴图”、夏仲昭的“竹趣图”、张大千的“松岩高士图”、齐白石的“独树庵图”等,以及他自己的创作“归樵图”、“听松图”、“散牧图”、“枫林雅集图”、“观瀑图”等。如唐寅的“焦石图”盆景,反以两棵抑制生长的小芭蕉合栽,配以拳石,浅盆栽植,布景简洁,意蕴丰富,给人以清凉幽境。又如沈石田的“鹤听琴图”盆景,在古木之下配一老叟抚琴,旁边配一小件仙鹤及点石,“使人联想到诗人林和清的梅妻鹤子,又或许抚琴者正弹着一首梅花三弄。这些盆景的制作,取材以植物为主体,配以石料、人物、亭榭等小件,巧妙的结合,颇富诗情画意,就能充分体现出意境之美。 意境是感情、认识、意象等主观因素与客观自然的和谐统一;是盆景艺术和盆景创作者的艺术构思和艺术加工的表现。绝非主观“营造”,而是以景结情的结果。“以景结情”也是创造意境的最重要的过程。仅此树桩盆景而论,取材于老干虬枝,蝇根露爪,是利用自然形态,而栽植的形成,也是以客观自然与主观意象的结合统一。如单株式、丛林式、悬岩式、附石式等都是“以景结情”的创造意境。如在92年一次江苏盆展中见到南京的一盆“石城古貌”以叠石为主的山水盆景,山上配以比例得当的茂密小树,气势恢宏,能在一小小的盆盎里,再现祖国的锦秀山河,该多伟大、美丽!油然而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之感。第六届江苏盆展,所见一盆老干虬枝的雀梅树桩盆景,主干老气横秋,横卧盆中,枝繁叶茂,翠盖葱葱。景名为“静卧芳园不再武”。“静”与“武”取其园主夫妇的名字,园主人毕生精力追求盆景,当到退休之年,专心致志于盆景艺术,不再为琐事争衡,以娱晚年,寓意言志,颇有意境。 树桩盆景枝干的处理也大有讲究,江苏盆景多以剪扎结合,云片造型为主,而云片的由来,历史悠久,又以扬派为主,在发展的过程中,流派纷呈而各具特色,在追求美的精神享受,不得不追求高格调意境。在技艺的要求方面,云片的造型,以扬派来说,要求平稳、严整,精扎细剪“一寸三弯”的技法,要求较严,在这方面,南通的盆景大师朱保强和已故盆景大师扬州的万观堂、泰州的王寿山,他们的作品都有较高的意境,绝非一日之功,能不令人叹为观心。但也有人认为云片造型,似乎太为呆板,以我个人管见,云片造型之所以有悠久的历史和旺盛的生命力,就如同中国山水画宗出“四王”的传统,云片造型也是符合自然神韵的,如云片的分布,高低错落,有显有藏,云片的造型有平、有垂、有偏、有空,这也就是根据山水树石的画理,“晴树平整”、“雨树下垂”、“风树偏斜”、“雪树空白”的原理,表现盆景的动势,能从云林深渺中领略千姿百态之风采,这就是追求意境。这里并非否定其它流派盆景的特色,我国盆景的流派,丰富多采,兼容并蓄。如岭南树桩盆景,以蓄干截枝的手法造型,追求意境,非常自然,以自然古木为借鉴,可谓是大自然的缩影。近年来苏州的盆景艺术除传统风格外,更有所创新,以抽象的手法,制作盆景,给人以遐想。如戏曲盆景“魂断牡丹亭”的处理,仅以一个草亭(牡丹亭)亭旁植以两棵古木,略配点石,能呈现出一座大花园的荒凉境界,从杜丽娘的伤春,到梦境幽会,化情思为景物。真可谓“则见风月暗消磨,倚逗着断垣低垛”表现出幻境中虚实相映的情趣。 总之,盆景的制作,既要有充分的艺术修养、思考、功力等综合能力,进行艺术加工,又要有灵巧的手法,能够入画,才有意境,方为上品。
③ 欣赏自栽的盆景也是一种…
中国是世界的诗词王国,历代的诗人墨客对花草树木情有独钟,以凝炼的语言,传神的文字,十分生动地概括了山水花木的精神品格和风情韵致,还有不少是吟咏盆景艺术。
“烟翠三秋色,波涛万古痕。削成清玉片,截断碧云根。风气通岩穴,苔纹护洞门。三峰具体小,应是华山孙。”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品赏山水盆景后发自内心赞美的咏叹。“小松未盈尺,心爱手自移。苍然涧底色,云湿烟霏霏。栽植我年晚,长成君性达。如何过四十,种此数寸枝。得见成荫否?人生七十稀。”这首诗是白居易自栽松树盆景几十年,对松树盆景蔚然成林,葱茏突兀,富有强盛生命力的歌吟。
宋代的不少诗人、画家如苏东坡、陆游不仅亲自制作盆景,且往往触景生情,诗兴勃发,对入画的盆景加以吟咏,留下许多名句:“我持此石归,袖中有东海……置之盆盎中,日与山海对。”(苏东坡《取弹子石养石》)“雁山菖蒲昆山石,陈叟持来慰幽寂。寸根蹙密九足瘦,一拳突兀千金直。清泉丘缶相发挥,高僧野人动颜色。盆山芬然日在眼,此物一来俱扫迹。根蟠叶茂看愈好,向来恨不相从早,所嗟我亦饱风霜,养气天功日衰稿。”(陆游《菖蒲》)。这些诗篇不仅表述了“小中见大”的艺术手法,还对山水盆景作了细致的描述和赞美。
元代强调盆景的“小中见大”,也要求画理入盆的意趣。谢宗可《蟠梅》诗:“萦春绊碧裂苍苔,岁晏寒香宛转来;蛟蛰冻云冰骨瘦。龙眠夜月玉鳞开。风霜气势从千折,铁石心肠亦九回;只为东君甘自屈,不教枉点百花魁。”
清时,观花盆景不仅在民间深受喜爱,在宫廷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康熙在《咏御制盆景榴花》中写道:“小树枝头一点红,嫣然六月杂荷风; 青叶里珊瑚朵,疑是移银金碧中。”把盆中珊瑚配景的衬托,榴花的娇艳欲滴写的十分传神。
同是用《小重山》词格描写盆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李符在《小重山》词:“红架方瓷花镂边,绿松则半尺,数株攒,断云根取石如拳。沉泥上,点缀郭熙山,移近小阑杆,剪苔铺翠晕,护霜寒,莲筒喷雨冥飞泉,添香霭,借与玉炉烟。”龚翔在其《小重山》中也写道:“三尺宣州白狭盆,吴人偏不把,种兰荪,钗松拳石叠成村,茶烟里,浑似冷云昏,丘壑望中存,依然溪曲折,护柴门,秋霜长为冼苔痕,丹青叟,见也定消魂。”两首《小重山》词把盆景的形象和意景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有触景生情和浮想联翩的感觉。
④ 为什么说盆景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和活的艺术
中国盆景抄艺术是世界艺术宝库中袭独树一帜的东方艺术珍品,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唐宋时期已经出现。其源于自然,却又高于自然,既顺于自然之理,又巧夺自然之神功,把优美的自然景物、高山耸秀、密树葱茏,缩影于玲珑的盆中,因此被人们誉为活的艺术品。盆景的美是形与意巧妙结合的自然美,既有美的艺术造型,又包含美的思想意境,所以又被人誉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
盆景的灵魂是诗情画意。盆景创作的精髓是小中见大、以少胜多。盆景创作的手法是对比、夸张、变化。盆景造型的关键是取材、立意、布局和传神。一件好的盆景作品,有“一景、二盆、三架”之说,这也正是中国盆景的特色。
⑤ 小盆景养护技巧 小盆景怎么养护
1、对光照的要求
光照对植物来说非常重要,一个植物能不能成活,完全看光照的条件是否能达到它的要求。而夏季太阳又比较毒辣,对于小型盆栽来说,很容易被太阳的强光灼伤,因为小型盆栽的,空间本身就有限,那么根系从土壤中所获得的水分也就有限,根本经不起太阳的折腾,所以在夏季强烈的太阳光下,会直接伤及小型盆栽的根系。也在下棋的时候,给小型盆栽遮阳,是一定要做的,而且我们不能把花盆直接放在阳台的地面上,最好是找一个花架子,或者找一些东西支起来。
2、浇水管理
小型盆栽,本身就土壤基质较少,所以储存的水量也比较少,在夏季高温的时候,很容易受到干旱的影响。所以在夏季浇水,那就必须掌握一定的方法。在夏季浇水的时候,我们要掌握啊,温度太高是不易浇水,那么在中午的时候就不宜浇水,我们一般选择早晨或者晚上温度较低的时候,再给小型盆栽浇水。但是在浇水的时候,我们不以浇水的频率过高,这样很容易导致,土壤板结不透气,而造成的烂根,这也是小型盆栽,要避免汗或者涝一个特性。
3、施肥管理
夏季的温度是比较高的,一般情况下温度过高时,很多盆景都会处于自我休眠状态,这个温度临界点是30度。如果高于30度,我们一定要停止施肥,因为在休眠期,很多盆景是不需要消耗过多营养的,如果此时施肥,只会导致植物的灼伤等肥害。在平常的时候给小型盆栽施肥,也要做到薄施,以免发生肥害,因为小型盆栽对肥害的抵抗能力较弱,所以一定要注意这些情况,所以我们可以选择一些缓释肥给小型盆栽施肥。
4、病虫害的防治
小型盆栽虽然好看,但是因为根部的不发达,所以应对病虫害的时候也较弱。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人为的预防和控制,进行一个补偿。我们可以在栽培的时候用把培养土壤进行一个杀菌处理,可以用太阳晒或者一些杀菌剂进行处理。由于小型盆景的体积比较小,我们只要平常多观察,就会很容易发现一些虫害,完全可以手动清除掉,如果较为严重,可以用一些杀虫药来及时处理,因减少盆景的伤害。
⑥ 观赏盆景 感悟人生:健康快乐才是生活的主宰
【盆景人感悟】
文|江苏南京黄大金
人生最大的荒唐就是比较。和优秀的人比较,使我们自卑。和不如自己的人比较,又使我们骄满。终日比较,使我们心绪难以安定,不能自在,也使得很多人都迷失了自我,失去了自己生活真正的意义。祛除不必要的虚荣,知足才能常乐。
【盆景人感悟】
文|福建厦门周英志
人生有太多的无可奈何,百年岁月,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长;在一场场遗憾里,光阴就少了;在一次次徘徊中,时光就没了。不要把名利的追逐当成人生的重点,不要把成败得失看得那么重要, 健康 快乐才应该是生活的主宰。
美好的生活,是一场抵达,是一次超越,无论你是谁,人生的每一个季节都不可以省略,生命的过程中,丢弃烦恼和不快,删除忧郁和纠结才会快乐。
▲看!这盆景的枝干的姿态是不是真的很美妙,蜿蜒曲折,扭曲的姿态,宛若天成般的美妙。
▲附石式盆景,根部紧紧包裹石头,枝杈众多,造型优美,石头表面呈疙瘩孔洞式,也是很有美感。
▲山石盆景,树木弯曲生长于那山之巅,塑造出一直险峻的雄伟之姿,枝干的曲折线条特别美丽。
▲双色枝干的紧密结合,同样拥有不一样的美感。
▲附石式盆景,根部紧紧包裹石头的同时感觉与石头紧密结合,仿若一体。
▲好盆,好景,好根艺。这盆提根式盆景,树根高高提起动静结合,就像会动的精灵。弯曲的主干形态万千。枝叶修剪得疏密有致,很是古雅清秀。
▲斜曲式盆景。主干被破开,压弯,造型飘逸。泛白的纹理苍劲古老,树皮斑斑驳驳。主干也被造型扭曲,缩龙成寸。树冠修剪成伞状郁郁葱葱青翠欲滴。造型动静结合,古老苍劲,有枯木逢春的意境。
▲临水式盆景。粗壮的主干弯曲而下。分枝细小,有疏有密,分布均匀。金黄色的果实布满树冠,远看就像一棵大树。黄色的果实和灰色的树干,给人一种水墨画的感觉。
▲叶细小,桩老,粗大,形态端庄古雅。这样的盆景是要花费很长的时间与经历才能完成的。
▲一枝两叶胜三媚,简简单单的造型却让人感觉很美。弯曲扭转的主干纤细,就像一条细绳。小小的树冠,几棵果实,显得那么的娇娇欲滴,婀娜多姿。
▲附石式盆景。这个盆景的石头选得很好,皱,漏,透,怪都具备了,很有观赏性。石头上的柏树,枝叶向下低垂,显得石头像是巍峨险峻的假山。
⑦ 盆景领悟人生诗句
独立、造型新奇的盆景,细细品味一株株风格的滋味。
提及盆景艺术节,还得看其核心的盆景以及盆景产业。无论是相思河畔的盆景小院,还是桩头伫立的海棠公园,各种类型的盆景景观峥嵘挺拔,或倚墙、或委池,使人有置身画山秀水之感。
作为都江堰安龙镇特色产业之一的川派盆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重要的影响。从这个秋到那个秋,季节的脚步不快不慢,不大不小,不差分毫。可是就在这样的季节,人们的看法与想法却不一样。
理智的人说
人生即盆景
有时,人的命运就如同盆景,默默无闻,兢兢业业。有时,人的知识面如同盆景。年年不变,岁岁如新。有时,人的生活环境如同盆景。虽然外边的环境恶化,而自己却依然没有忧患意识,默默的生活在自以为很安详的环境中。
文艺的人说
人有盆景相伴
盆景为秋天带来一抹绿,它不用历经秋霜仍能够沐浴着和风。所以它不因物喜,不以己悲。它生活的环境灯光明亮,不愁着为争夺光亮而去争抢阳光。它很知足,它很快乐。他的快乐让心情不变,它的快乐使它永葆年轻。
它生活的外部环境虽然恶化,然而它要做到自己的小环境得到美化。因为那是一种可贵的坚持,因为那是一种无法表达的爱。
人有盆景相伴,将身心溶于安龙盆景园中的一片小小绿色,人成了景,景成了画,正是一副深秋里描写着暖心的画!豁达者说
看盆景知气质
一钵盆景,留下一段鲜活的回忆,还有深深的沉醉与痴迷;就像陈年的思念!
还能在古老的树根上,长出细小的枝叶。
它不显山不露水,往往孤芳自赏,甚至梦景生花,也让它心花怒放。
盆景,它的本来的面目是能从矮小里看出伟岸,从细微里看出奔放,从弯曲里发现独特的美。眼界决定境界,胸怀有多宽,盆景的气势就有多大。咫尺能布局天涯,悬崖也能插上勒马之景,一样气吞山河!
⑧ 盆景一句话经典感悟
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
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
境由心生,境遇好坏之别不是人生下来的坐标,而是后天修心的结果。
人生修行,从心开始:心静,心净,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