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栽佛肚竹
A. 佛肚竹盆景要怎样鉴赏
佛肚竹盆景的艺术鉴赏:自古以来,人们都将竹作为刚直、贞节和虚心美德的象征专,竹属与梅、兰、菊合栽古称“四君子”,竹与松、梅合栽于一个盆钵之中,即成闻名遐迩的“岁寒三友”;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有诗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
B. 盆栽佛肚竹如何进行养护
佛肚竹竹秆的部分节间短缩而膨胀,富有观赏价值,尤宜盆栽。竹枝叶秀丽,幽雅别致,四季常青,深受大众之宠爱。
佛肚竹与其他竹类一样,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对水分十分敏感,既要充足的水分,又要排水良好。一旦盆土干涸,几小时之内竹叶就会卷筒。所以盆土须保持润而不湿,半干则需浇水,但又忌积水。空气干燥时,还应经常向叶面喷雾,以使竹叶四季青翠。
盆栽用土宜用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微酸性土。可用腐叶土、菜园土及有机肥各1份进行配制。每年初冬追施1次有机肥,以利保温越冬,促使鞭根生长。要防止施肥过多所引起的笋变、竹节伸长、节间平直不膨鼓等现象。盆栽2~3年的植株应进行分株更新,去除老竿及缺乏生机或虫蛀笋,保留培养幼嫩竿,使植株充满生机。
分株于每年的3~4月在竹笋未出土前磕出,选壮竿留于原盆,其余的分成个体,将竹竿短截,另行栽种。切竹鞭时最好带有宿土,保护好笋尖。
亦可进行压根繁殖,结合换盆进行,选无病虫害的粗壮竹根顶端,长10~15厘米,横埋于盆中,覆土10~15厘米,踏实,浇足水,移至避风向阳处,床面盖上5~6厘米厚的落叶或杂草保湿。新笋出土后扒开落叶让其自然生长。
金针虫在地下可为害竹鞭、嫩笋,造成退笋或孔洞折断。可于早春用5%辛硫磷1000倍液浇根,另外辛硫磷液可兼杀地老虎、蛴螬、蝼蛄等多种地下害虫。也可用5%西维因粉加细土制成毒土撒入盆中,杀灭成虫或幼虫,常用的比例为1:1、
每年竹笋出土前后常有蚜虫为害嫩叶,可用80%敌敌畏乳剂1500倍液或马拉硫磷1000倍液杀灭。
C. 佛肚竹盆景的养植要点
矮化的话 可以用多效唑,如果没有的话,就在笋期少浇水
佛肚竹枝叶丛生,性喜温内暖湿润,喜阳光,不容耐旱,也不耐寒,宜在肥沃疏松的砂壤中生长。佛肚竹生长季节均可移植,但以在早春二月和梅雨季节最好。移植时,选3-5竿母竹,尽量多带地下竹鞭,要避免弄伤竹与鞭连接处。移植后应置于阴湿处养护半个月,再移至阳光充足处。佛肚竹平时养护,要注意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能大湿;气候干燥时,应经常向叶面喷水。新竹抽出后,为控制竹的高度,可通过控水来抑制其生长;每次扣水至顶梢嫩叶发灰微卷时,再浇透水。往复几次,就可明显抑制植株长高。除盛夏外,都应给予全日照。此竹虽喜肥,但盆栽竹一般要少施肥,只在新笋抽出前施一次饼肥,秋末施一次鸡粪或豆饼作基肥即可。若施肥过多,易导致枝竿生长旺盛,不利保持植株低矮秀雅之姿。越冬应移入室内向阳处,使室温保持在0℃以上。
D. 盆景佛肚竹怎样养护
盆景佛肚竹的养护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1、环境:
刚栽种的佛肚竹盆景,回浇透水后,置于蔽荫答处养护l0天左右,再置于半阴半阳处养护5天,然后再放置阳光充足、空气流通、温暖湿润的环境中细心养护。因盆钵浅盛土少,夏季在烈日下曝晒易损伤根系,故要适当蔽荫。秋末冬初,当夜间最低气温降至5℃左右时,应移入室内,室温保持在8℃左右即可,室温过高对来年生长不利。在南方,只要把盆钵埋入向阳背风处的土中,即可安全越冬。
2、浇水:
佛肚竹喜潮湿,要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但盆内不可积水。夏季是它的生长旺盛期,气温又高,早晚应各浇一次水。冬季移入室内后,叶面尘土多,要适当向叶面喷水,使叶片保持青翠美观。
3、施肥:
佛肚竹盆景施肥不宜过多,肥水过大使枝叶陡长,影响美观,3~9月,每月施一次腐熟稀薄的液肥即可。
4、整形:
佛肚竹生长较快,对造型不需要的枝条应及时剪除,以免消耗营养。新生竹可视其形态,决定去留,如节短肚大,虽对造型有所影响,也应留下,待9月份分株时另植;如新竹干细、节长,又影响造型,则应及时剪除。
5、病虫害的防治:
佛肚竹的病虫害较少,主要有竹螟、蚜虫、介壳虫,要及时除掉。
E. 佛肚竹盆景有哪些生活特性
佛肚竹盆景基本档案:学名:BambusaventricosaMcClure;
别名:大肚竹、葫芦竹、佛竹、密节竹。专
科属:禾本属科、刺竹属。
原产与分布:为我国广东特产。
生活特性:喜温暖湿润,喜阳光,不耐旱,也不耐寒,宜在肥沃疏松的砂壤中生长。
F. 养育盆景佛肚竹,这几点一定要注意,别说我没告诉你
佛肚竹枝叶丛生,性喜温暖湿润,喜阳光,不耐旱,也不耐寒,宜在肥沃疏松的砂壤中生长。佛肚竹一般盆栽于5厘米深的浅盆内,以选用面积较大的长方形或椭圆形盆为佳,这样有利于竹鞭水平横向生长。若盆中再点缀些小块湖石或石笋石,则更显得景致自然秀美。
佛肚竹生长季节均可移植,但以在早春二月和梅雨季节最好。移植时,选3-5竿母竹,尽量多带地下竹鞭,要避免弄伤竹与鞭连接处。移植后应置于阴湿处养护半个月,再移至阳光充足处。佛肚竹平时养护,要注意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能大湿;气候干燥时,应经常向叶面喷水。新竹抽出后,为控制竹的高度,可通过控水来抑制其生长;每次扣水至顶梢嫩叶发灰微卷时,再浇透水。往复几次,就可明显抑制植株长高。除盛夏外,都应给予全日照。此竹虽喜肥,但盆栽竹一般要少施肥,只在新笋抽出前施一次饼肥,秋末施一次鸡粪或豆饼作基肥即可。若施肥过多,易导致枝竿生长旺盛,不利保持植株低矮秀雅之姿。越冬应移入室内向阳处,使室温保持在0℃以上。
生长良好的佛肚竹,能在春末秋初分别萌发两次新竹。春末夏初萌发的竹,竹节间隆起膨大,而秋发竹,竹节间大多不膨大,且节间长,一般不留。但也可用来留作母株,分株繁殖后长出的新竹,仍能隆起。由于盆栽佛肚竹土层较浅,养分有限,增殖不旺,所以一般不宜直接用作分株繁殖,便可利用秋发竹和主竿上的次生嫩枝来进行分株或扦插繁殖。这种枝上的节部都有隐芽,具有发根抽笋的能力。具体做法是:在梅雨季节,选取基部带有腋芽的嫩枝条3-5节,并带部分小叶,用500ppm萘乙酸浸插穗基部10秒种,然后斜埋入土壤或蛭石中,但不要太深,末端应露出土外,再用稻草覆盖,喷水保湿,有全光喷雾条件则更好,20余天就可萌发出不定根。新根长出后要减少喷水;土插者可留床养护,勤施薄肥,待第二批新笋萌出后再移植。如生根后即上盆,则要放在背阴处养护半月,才能逐步增见阳光。 在日常管理中需要注意几点:①盆土。要求含有丰富的腐殖质,如果每年换1次土的话,平日可不用施肥。②浇水。生长期间必须保持盆土的湿润,在炎热的夏天和干燥的日子要经常向叶面喷水。冬季控制浇水,每周向叶面喷1次温水。③施肥。生长期间每月施1次稀薄腐熟的有机肥,并注意经常松土透气;冬季停止施肥。④温度。冬季放在室内向阳的地方,温度需保持在5℃以上。⑤光照。在春季春笋萌发开始到新笋长出,要尽量多见光并适当控水
G. 佛肚竹盆景要怎样摆放
佛肚竹盆景的放置场所:佛肚竹盆景枝叶秀丽,竹秆奇特,可以用于宾馆、饭店、会堂或居家客厅装饰。
修剪整形:佛肚竹生长较快,对造型不需要的枝条应及时剪除,以免消耗营养。新生竹可视其形态,决定去留,如节短肚大,虽对造型有所影响,也应留下,待9月份分株时另植;如新竹干细、节长,又影响造型,则应及时剪除!方法/步骤
1/3 分步阅读
第一步:造型与用盆
用佛肚竹制作盆景,多采用丛林式,以表现竹林的自然风韵,但也有用一株或两株佛肚竹来制作盆景的。如将两株佛肚竹栽于一·个盆中,应一大一小、一粗一细、一高一低、一直一斜,直立株一般要高、大、粗,斜株一般应小、细、低,以前者为主,后者为辅。如两株大小相近,而且又都是直立的,这种盆景情趣较差。
2/3
第二步:栽种与繁殖
佛肚竹的繁殖、翻盆、栽种,均以5月或9月为宜。繁殖时常用分株法,即把植株从盆中扣出,用竹片将根部宿土除去1/2左右,找到株间相连的粗根,将其剪断,即可分植。栽种时要多带宿土,以提高成活率。
3/3
第三步:养护管理
(1)场地。刚栽种的佛肚竹盆景,浇透水后,置于蔽荫处养护l0天左右,再置于半阴半阳处养护5天,然后再放置阳光充足、空气流通、温暖湿润的环境中细心养护。因盆钵浅盛土少,夏季在烈日下曝晒易损伤根系,故要适当蔽荫。秋末冬初,当夜间最低气温降至5℃左右时,应移入室内,室温保持在8℃左右即可,室温过高对来年生长不利。在南方,只要把盆钵埋入向阳背风处的土中,即可安全越冬。
(2)浇水。佛肚竹喜潮湿,要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但盆内不可积水。夏季是它的生长旺盛期,气温又高,早晚应各浇一次水。冬季移入室内后,叶面尘土多,要适当向叶面喷水,使叶片保持青翠美观。
(3)施肥。佛肚竹盆景施肥不宜过多,肥水过大使枝叶陡长,影响美观,3~9月,每月施一次腐熟稀薄的液肥即可。
注意事项
佛肚竹生长较快,对造型不需要的枝条应及时剪除,以免消耗营养。新生竹可视其形态,决定去留,如节短肚大,虽对造型有所影响,也应留下,待9月份分株时
H. 佛肚竹盆景有哪些栽培优点
佛肚竹盆景的栽培优点:佛肚竹不论地栽或盆栽,都能显示出它潇洒的风姿。这版种竹刚劲挺拔权、俊俏幽雅,凌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长茂,雅俗共赏,自然入画,是制作盆景的又一佳品。
选盆要求:佛肚竹一般盆栽于5厘米深的浅盆内,以选用面积较大的长方形或椭圆形盆为佳,这样有利于竹鞭水平横向生长。若盆中再点缀些小块湖石或石笋石,则更显得景致自然秀美。
材料选用:佛肚竹喜疏松、比较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沙质土壤,以腐殖土为主加少量沙土调匀后,即可使用。
I. 盆栽佛肚竹叶子干了怎么办啊
最好采取保守的治疗方法,基本可以不使用药物,进行精细的水肥管理,停止使用肥料,仔细的进行浇水,浇水做到见干见湿,另外将植物放在阴凉通风的环境下,让植物自我恢复,待新叶长出后,可以逐渐施淡肥。
佛肚竹
佛肚竹又称罗汉竹、密节竹。其植株较矮,竹竿幼苗为绿色,老竹呈橙黄色。老竹如养护得法,其叶和幼竹一样翠绿。佛肚竹与一般竹子的不同之处,是竹结较细,节间短而膨大,好似弥勒佛之肚,又好似叠起的罗汉,故此得名。佛肚竹不论地栽或盆栽,都能显示出它潇洒的风姿。这种竹刚劲挺拔、俊俏幽雅,凌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长茂,雅俗共赏,自然入画。自古以来,人们都将竹作为刚直、贞节和虚心美德的象征,竹与梅、兰、菊合栽古称“四君子”,竹与松、梅合栽于一个盆钵之中,即成闻名遐迩的“岁寒三友”;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有诗曰: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
从上述诗句可以看出,古人对竹子的喜爱到了何等入迷的程度。
1.造型与用盆
用佛肚竹制作盆景,多采用丛林式,以表现竹林的自然风韵,但也有用一株或两株佛肚竹来制作盆景的。如将两株佛肚竹栽于一·个盆中,应一大一小、一粗一细、一高一低、一直一斜,直立株一般要高、大、粗,斜株一般应小、细、低,以前者为主,后者为辅。如两株大小相近,而且又都是直立的,这种盆景情趣较差。制作丛林式佛肚竹盆景,根据盆钵大小,一般用5、7、9株合栽于一盆。以5株为例,根据植株大小,将其编为第1、2、3、4、5号,制作时,常以第1、3、4号为——组,作为盆景的主体;第2、5号为一组,作为盆景的客体,起衬托作用,两组之间并要留有适当的距离。
丛林式佛肚竹盆景以用较浅的长方形或椭圆形紫砂盆为好,釉陶盆次之。如在其中放置一些大小比例适当、工艺精湛、造型优美的熊猫等摆件,会使盆景更添诗情画意。如在盆钵中栽种2—3株高低不一的佛肚竹,再在盆钵适当位置摆上玲珑剔透的山石,即成为一幅造型优美的立体国画——《竹石图》。
2.栽种与繁殖
佛肚竹的繁殖、翻盆、栽种,均以5月或9月为宜。繁殖时常用分株法,即把植株从盆中扣出,用竹片将根部宿土除去1/2左右,找到株间相连的粗根,将其剪断,即可分植。栽种时要多带宿土,以提高成活率。结合分株、翻盆,要把老根、过长根和枯根剪除,同时剪去直立枝、下垂枝和过密枝,以减少植株水分蒸发,有利成活,并使株形更美。佛肚竹喜疏松、比较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沙质土壤,以腐殖土为主加少量沙土调匀后,即可使用。
3.养护管理
(1)场地。刚栽种的佛肚竹盆景,浇透水后,置于蔽荫处养护l0天左右,再置于半阴半阳处养护5天,然后再放置阳光充足、空气流通、温暖湿润的环境中细心养护。因盆钵浅盛土少,夏季在烈日下曝晒易损伤根系,故要适当蔽荫。秋末冬初,当夜间最低气温降至5℃左右时,应移入室内,室温保持在8℃左右即可,室温过高对来年生长不利。在南方,只要把盆钵埋入向阳背风处的土中,即可安全越冬。
(2)浇水。佛肚竹喜潮湿,要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但盆内不可积水。夏季是它的生长旺盛期,气温又高,早晚应各浇一次水。冬季移入室内后,叶面尘土多,要适当向叶面喷水,使叶片保持青翠美观。
(3)施肥。佛肚竹盆景施肥不宜过多,肥水过大使枝叶陡长,影响美观,3~9月,每月施一次腐熟稀薄的液肥即可。
(4)整形。佛肚竹生长较快,对造型不需要的枝条应及时剪除,以免消耗营养。新生竹可视其形态,决定去留,如节短肚大,虽对造型有所影响,也应留下,待9月份分株时另植;如新竹干细、节长,又影响造型,则应及时剪除。
(5)防病虫害。佛肚竹的病虫害较少,主要有竹螟、蚜虫、介壳虫,要及时除掉。
养育盆景佛肚竹,欲使其节短肚大,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选留夏竹。在北方养佛肚竹如不得法,新竹节长而细,和毛竹相差无几,会失去其特有的风韵。佛肚竹一年有两次萌芽期,第一次在初夏,另一次在初秋。一般初夏生长的新竹,节短、肚大(如养护不得法,仍会变得细长),要注意保留;而初秋生长的新竹则干细节长,故秋竹除留作种竹外,一般应剪除。
②控水。竹笋露出盆土,即应控制浇水。当盆土比较干燥,母本嫩竹叶轻度萎蔫时,应先把佛肚竹搬到蔽荫处放置半小时,待盆土和竹的温度有所降低后,先向叶面喷水,一小时后再把水浇透。这样反复几次,当新竹长高到40厘米左右时,竹节即基本定型,再恢复正常浇水。
⑧土壤。佛肚竹喜酸性土壤,但北方土壤呈弱碱性,故施肥宜用“矾肥水”,才能使其茁壮生长。
④剥笋箨。竹笋每节的外面都包着一片较薄的竹箨,里面包着侧枝。当竹笋长到一定高度时(因竹干的粗细不同,在同时间内长的高度差别较大),可把竹笋基部的箨剥掉1—2片,以后每周再各剥一片。剥箨时要特别小心,以免碰伤笋干和侧芽。剥箨最好在早晨进行。剥箨可促使侧枝生长,使竹节间变短变粗,以达植株矮化的目的。
⑤打尖。根据佛肚竹大小粗细不同,待其长到一定高度时,可把竹笋顶端剪除5~8厘米,使植株结顶,促使侧枝生长。第一次打尖后,如靠近顶部的健壮侧枝生长很快,应进行第二次打尖,把顶部的健壮侧枝剪短,留下2~3个竹节即可。
J. 佛肚竹盆景的栽培有哪些要求
佛肚竹盆景的栽培要求:佛肚竹生长季节均可移植,但以在早春二月和梅雨季节最好。移内植容时,选3~5竿母竹,尽量多带地下竹鞭,要避免弄伤竹与鞭连接处。移植后应置于阴湿处养护半个月,再移至阳光充足处。
此竹虽喜肥,但盆栽竹一般要少施肥,只在新笋抽出前施一次饼肥,秋末施一次鸡粪或豆饼作基肥即可。若施肥过多,易导致枝竿生长旺盛,不利保持植株低矮秀雅之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