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盆栽底座
㈠ 吸水石盆景底座需要放上泥土吗
吸水石盆景是不需要放在泥土上的,只要放的位置平整就好。
吸水石盆景养护也需要多下功夫。由于吸水石盆景种类繁多,不同的盆景植物的生活习性不同。
在养护吸水石盆景时首先要注意的便是植物的习性,比如喜阳植物因应在向阳通风处,喜阴植物注意避光;喜暖植物应摆在温度适宜的室内,喜寒植物可以放在较为通风的地方,如此种种。
另外要强调的一点就是要勤换水,因为吸水石盆景中植物是从吸水石中吸取水分,而盆中的水又是不流通的,如果长时间不换水很容易导致水质污染。
换水时的水量也要因植物而异,过多或过少都可能对植物有害。在水中加入适量的营养液会有助于植物的生长,但是要注意勤洗盆底以防细菌的滋生。
植物上的枯叶要及时处理掉,发现有病虫害时要及时处理,这些小细节都可能会导致植物的死亡,从而影响整个盆景的美观。也可以适当地喷施沃叶氨基酸叶面肥,提高叶片和整体长势。
㈡ 盆景里放了一些吸水石,那么吸水石盆景里怎样种植植物
要在吸收石盆景中种植植物,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植物。要选择修剪形状的树状葫芦、半根树枝、经常翻盆修剪根的树苗。一句话,就是准备在假山上种树苗。金钱马、水分草、青云草、铁蕨菜、小叶黄杨、虎耳草、贡多拉等都适合假山盆景的录制。木本植物一般需要耐旱、耐旱的适应性。要在假山上建植物种植定位孔,可以利用假山原来的凹槽或缝隙,也可以手动钻孔,以适应需要的位置。要有植物根和土壤可以容纳的位置。否则植物就不能生长。要根据吸收石盆景的形状、颜色、个子小等合理搭配,将植物和吸收石融合在一起,提高吸收石的观赏价值。
吸收舱里准备了种植绿色植物的沟渠、洞,然后在沟里填满为种植绿色植物而准备的土。建议这种土不要随便使用,而是使用那堆火山灰中的土。其土壤本身松散,不容易结块,还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把做得好的农家肥料(发酵的,已经没有臭味的,因为使用量少,所以可以在网上买)和泥土混合使用。
㈢ 盆栽底座怎么去量尺寸
点击植物移动,然后大家注意了,这个时候请打 空格键 !第一次空格键是把专植物放大,第二次空格属键是加上了底座或者花盆请看上图。
幽梦家园盆栽大小外形调整
上图的鸢尾从左到右,分别是普通版、放大版、花盆版;下面的则是带底座的梧桐树。
亲们,图片太多,我只大概选了这两种,你们可以多多尝试,多多交流哟~~
㈣ 花盆 和 花盆底座
您说的是接水盘吧?可大可小,只要放得下花盆就可以。
㈤ 盆栽下面的底座要用吗
盆栽下面的底座要用。
在盆栽土壤中两年都不会腐烂,而且水杨酸有促进生根,发芽和叶片光合作用的功效,而且还有消炎杀菌和防腐的作用。
放个盆不会弄脏摆放的桌面,而且可以随意在盆上摆放和调整位置。
㈥ 花盆下面有底座 是连在一起的 会烂花根吗 听说不透气啊 很担心 高手指点
我也有花盆的底座也有是连在一起的,不过底部的旁边还是有排水口。你的看看版有没有排水口,权如果没有排水孔就不太好了,浇水不能交太多,根系长期泡在水中会造成根无法呼吸,甚至烂根,要是浇水少了植株会缺水,浇水的量很难拿捏,最好去你买花盆的店里换一个有排水孔的
㈦ 盆栽的准备用物及方法是什么
1.培养土准备
根据花卉的种类,选择培养土,培养土的量约为花盆容量的4/5稍多点。往培养土中喷洒适量水,充分拌和,使之撒时无灰,又不成团为度。
2.花盆选择
上盆时,花盆的大小需跟花卉株形和大小匹配,以新的瓦盆最好,若用旧瓦盆,应将盆壁内外用刷子洗刷干净,晒干后再用。使用无土基质时,应当用直筒的塑料花盆。若是小苗移栽,应从最小号的花盆开始,等小苗长大再逐步换成大盆。若是换盆,应选择比原盆大1号的花盆。
3.上盆
当幼苗长到一定程度,就可以移到花盆中定植,这个过程就叫上盆。上盆一般春、夏、秋均可进行,以春秋季节较好,夏季较少上盆。上盆的时间最好选择傍晚或阴雨天进行。用瓦盆时,以稍大于底孔的瓦片,凹面朝下,盖住底孔。用塑料盆及无土基质时,应以塑料纱网垫于底层。上盆装土前,先在盆底排水孔上垫两块瓦片,两者不能挤在一起,两块瓦片上再盖一片大瓦片,三块瓦片构成桥型。再在上面填上蚕豆大小的瓦块或蛋壳,约占花盆的1/5高,最后填上培养土,但不要填满。
起苗时应用窄的薄竹片或木片将小苗连同根部的土壤一道挖出;脱盆应将花盆倒置过来,一手托住花卉基部,一手抓住花盆外侧,大拇指伸进底孔,一边用力往下摁,一边将盆沿在木凳上轻轻磕动,将整个土团脱离花盆,然后轻轻拍下摁去旧土,修去枯根及部分老根。为使脱盆顺利,土团不粘盆,换盆当天要停止浇水。大型花木不便倒置时,可用双手紧紧抓住花木下部树干,稍稍提起,再用脚用力将花盆蹬下。
在花卉栽入花盆之前,应先对其进行一定的修剪,剪去部分病叶、弱枝和一些细弱的侧根。栽苗前先往花盆中填一小堆底土,使呈馒头形,将苗木根系理顺,让其均匀地分布在“馒头”上方,一手拎住苗木基部,另一手往其四周填土,培养土的高度在盆口以下3~4cm为宜。填好后,双手端起花盆,在地上轻轻跺几下,使盆土不留大的空隙,然后再用拇指将花盆四周土压紧,使之与盆紧合,不留空隙。
上盆的最后是坐水。坐水方法与移苗时的坐水相同,即将花盆放到盛水的大盆中,十几分钟后,等到表土吸水湿润时端出。
4.换盆
将花卉从一只盆换到另一只盆中栽培,称换盆。宿根类花卉定植到花盆中一定时间以后,根群充满整个花盆没有伸展的余地了,或者花盆中的培养土经过一定时间以后物理性能变劣、养分减少时,就需要考虑换盆再植。一般来说,换盆次数越多,植株生长越健壮。换盆时间宜在秋季植株生长即将停止时或早春枝未萌发前进行。当植株出现花蕾时切忌换盆。换盆前一两天要先浇水一次,使盆土不干不湿。用小竹片将盆壁四周土壤拨松,用左手按住盆面土向下倒,以右手拇指从底孔推动盆里的土壤,则可将植株从原盆中倒出,倒出之后剪掉一些根须和老弱枝叶,亦可同时进行分株,最后定植,换盆即完成。
5.裸根花卉的盆栽
新采购的裸根花卉首先要补充水分,将裸根花草在pH值为5~6的水中浸泡半个多小时,对植株失水状态起一个缓解作用。取干净的素土加上述偏酸性水调成粥状,把植株的根浸在粥状稀泥中,使根表面都沾满稀泥,以利根表面毛细根和泥土很好地结合,植入盆中时可以边加土边轻轻地抖动植株,使主根和泥土结合,防止留空洞。新栽植株,用瓦盆在底部铺垫一层碎砖、瓦块,以利通气、排水。浇透水后置于阴凉通风处。
6.袋式栽培
这是盆栽方式的一种特殊方式。袋式栽培就是将花卉栽于特制的袋中。方法是:用编织袋材料剪成宽45~50cm,长60~80cm,然后将长的两边对齐缝牢,做成一圆筒,将圆筒的一头,用绳子将口扎起来,便成一只长袋子。将配好的混合基质用水湿润后装入袋内,一直装到上边袋口刚好能扎起来为止,将上边袋口扎牢。在离袋底10~15cm处3个不同方向,用剪刀各剪一个“八”的口子,每边长约3cm,上边每隔10~15cm,剪同样3个口,方向与下排的交错开。然后在每个小剪口中,栽上万寿菊、多头小菊、三色堇、石竹等花苗,再用绳子将它吊起来,挂在阳台一角,或者室内朝南窗口。
7.柱式栽培
这也是盆栽方式的一种特殊方式。有三种方式:
一是在栽种绿萝、红宝石、常春藤、合果芋的花盆中央,垂直插入一根竹棍,外边裹上棕皮或者海绵等保水材料,叫“气生柱”;这些爬藤植物都有气生根,这些植物为了争夺阳光,就要向上长,而气生根又要吸收水分,就往气生柱上贴,从而形成一根根“绿柱”。
二是“柱式花架”,中间一根主轴,周围错落地伸出若干托盘,可将小型盆栽花卉放置于各个盘中,形成“花柱”。
三是真正将花卉栽种于一种特制的“柱子”上,下边一个重的金属底座,底座中央竖直一根两米上下的直径4~5cm的柱子,柱子上每隔50~60cm焊有一个带孔的圆盘,直径约15cm,与柱子同圆心。柱外用塑料或编织袋材料包裹,里边填满混合基质,每个隔层的上部插有输液用的小管子。编织袋上,每隔15~20cm,打个小洞,栽上各种小型花卉,并根据花卉的性质,将喜阳的栽于上部,喜阴的栽于下部,为使花卉在柱上生长均匀,柱子可以经常转动方向。
柱式栽培适用于阳台或楼顶,能最有效地节省地面,利用上部空间,是城市养花种菜的有效途径,但遇到大风时,要注意安全,以免柱倒伤着人,可以在风来时,将它临时放倒,风过后再扶起来。
㈧ 花盆底部可以垫布吗
当然要铺垫,因为我听我们老师说,那个花盆。他在花肯定是有那个洞的,所以不要让她的水不要全部流出来。所以要垫布
㈨ 如何让花盆和底座分离
1,可以多浇水,这样很容易将花盆和底座分开。
2,再将花盆底座加几块塑料块把盆垫起,确保底孔通气。
3,发现花盆和底座在一起时,还真要快点分开,因为时间太久,花盆底部不通气,根系会憋闷死亡。所以一定要及时分开。
㈩ 养肉肉的花盆应不应该有底座
多肉植物栽培容器的使用,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说简单是因为任何一种器皿都可以当作养花容器来使用。各种材质(陶、瓷、铁、木、石、竹、塑料、玻璃等)、有底洞抑或无底洞、高级器皿(艺术器皿)亦或低端容器(生活中的瓶瓶罐罐),只要能放人土的,都可以当做花器来使用。如买来的花盆、自己做的陶器、咸菜瓶子、茶杯、茶壶、洗发水瓶、饮料瓶、铁桶、竹筒、木碗、椰壳、葫芦、石臼等等,举不胜举。只要和植株搭配合理,任何器皿都可以用。
说复杂又真的很复杂。这牵扯到多肉植物爱好者对每种材质器皿的透气性和浇水尺度的把握,对器皿的高矮大小和多肉生长快慢及根系长短的把握,对不同颜色、材质、造型的器皿和植株搭配是否美观和谐等审美上的把握。
从透气给水方面来说:
陶器透气性好,是刚刚养多肉的朋友的首选。瓷器透气性差,要适当减少浇水频率。以大小差不多的陶盆和瓷盆为例,基本浇水频率是生长期陶盆半月3次,瓷盆2次。而铁盆、塑料盆等不透气,基本就是靠盆口的水分蒸发来完成干湿交替的循环,当然就更要拉长两次浇水的间隔。无底洞的器皿对给水有更高的要求,既不能让根长时间浸在水中,又不能每次都只给半截水,特别需要把握分寸。至于别的器皿,可逐一尝试搭配使用,未尝不是乐趣之一。
从根系和植株大小来说:
一般个子高的植株当然要用深一点的盆,个子不高且根系不大的植株用浅点的敞口盆即可;就盆的大小来说,一般都要比植株稍大一些。比如植株整体直径约8厘米的,用口径10厘米或12厘米的盆比较合理,有利于植株的自然生长,太大的盆也没必要。喜欢组合盆栽的花友可根据使用的花盆大小来决定栽人的植株数量。
以景天和瓦苇属品种为例,景天科的根系较之百合科的要稍微小一些,所以一般景天科植物对盆的高低没有太多的苛求,而百合科瓦苇属的植株相对来说却需要深一点的花盆来保证根系的充分生长。
从美观角度来说:
用陶、瓷、铁、木、竹、石、玻璃等材质的器皿搭配同一种植物,因盆的材质、颜色不同,效果也不尽相同。多肉植物的主要特色就是观叶,观赏变化丰富的叶形与颜色。而生活中的器皿本身的质地和颜色也是丰富多彩的,所以搭配起来要花费一点心思。但不管怎样,一件器皿既然被当做花器来使用,便是为了突出植物、配合植物,为了衬托和承载植物而存在的。
在器皿和多肉植物的色彩搭配上可以有这样的选择:
1、花器的颜色要和植物有所差别。这里包括色相(色彩)的差别、纯度(色彩饱和度)的差别和明度的差别。唯有形成这样的差别,才能更好地衬托多肉斑斓的色彩。
2、用过于花哨的器皿当做景天花器,会有点喧宾夺主。
3、碎花的器皿不用来种小叶子的植物。
4、白、灰、黑等无彩色器皿和低纯度器皿是泛用型,本色陶盆更是百搭盆。
5、偶尔也会用鲜艳的器皿和植物形成鲜明的对比。
另外,喜欢多肉的朋友们,一般都会有收集品种的嗜好,基本不会只养一盆两盆,几十盆上百盆也是小意思。可并不是每一位花友都有很大的院子、露台供它们”居住”,所以如果批量养护同一科属植物的话,不妨小范围使用同一款盆器,既节省空间,又显得美观整齐。
总之,对肉植物而言,没有不好的色彩和材质的器皿,只有不好的搭配,任何颜色、形状、材质的器皿都可以搭配出美丽的植盆组合,下次给多肉翻盆的时候,不妨给自家的肉肉们搭配一个舒适美丽的住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