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盆栽知识 » 普科耶夫盆栽

普科耶夫盆栽

发布时间: 2022-01-10 21:27:43

『壹』 如何欣赏普罗科耶夫第五交响曲

B大调第五交响曲,俄罗斯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作于1944年。1945年列宁格勒庆祝摆脱德军重围,3月在莫斯科举行的庆典音乐会上,由普罗科菲耶夫指挥首演。
《第五交响曲》也是他在苏联时期所创作的第一部交响曲,此曲公认是普罗科菲耶夫最杰出的音乐作品。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我怀着一种信念,认为作曲家和诗人、雕塑家、画家一样,应该为人类服务,为人民服务。他应该美化和保障人类的生活,他在艺术中首先应该表现出是一位公民,歌唱人类的生活,引导人们走向光辉的未来。在我看来,这就是艺术的不容改变的规范”。博里斯·施瓦茨认为:第五未必是一部写战争的作品,其理由是:“第五交响曲有着这么崇高、自信和明朗的诙谐的情绪。战争的思想好像很遥远。”然而,作为一个关心着自己祖国的前途与命运的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在构思自己的作品时,他不可能不去关注在那个特定的时空中所发生的与祖国的命运休戚相关的重大事件。这首乐曲表现其当时的心情,由内心的激动和喜悦开始,逐渐爆发,最后是忘乎所以的欢腾。

第一乐章:行板—降B大调—奏鸣曲式

呈示部两个主题首先由长笛奏出,之后弦乐应答。发展部较短,待一阵高潮过后,又趋于平缓,进入再现部。再圆号、小号的鼓励下,情绪再次高涨,定音鼓、大锣加入,形成了一个狂暴的结尾。
第二乐章:急板—d小调—谐谑曲
在小提琴的小三度跳动后,单簧管最先呈现主部主题,小提琴、钢琴应答,并引来圆号、小军鼓、小号、长号,使情绪变得尤为轻松(这是普罗科菲耶夫的乐观主义精神,从该主题配器上可得知他善于创作音乐喜剧)。三声中部稍为优美婉转(降B大调),但情绪的动机依然起伏在低音部。回转联动后,又进入主部主题,但这一次情绪高涨许多,为该乐章热烈的结尾埋下伏笔。
第三乐章:柔版—F大调—双主题变奏曲
该乐章与贝多芬《d小调第九交响曲》第三乐章十分相似。第一主题尤为轻柔,小提琴、单簧管平稳的音符为乐曲增添了和谐、安逸的气氛。第二主题同为降B大调,由小提琴、中提琴齐奏。经过两次变奏,猛烈的号角声呈现,打破了安宁的气氛(普罗科菲耶夫在这里还用了大锣、定音鼓、小军鼓,并运用勋伯格和声,让不和谐的气氛更为浓厚)。高潮过后,低音弦乐似乎是低下了脑袋,不敢演奏,但却出现了连续的跳音,使情绪得到瓦解,直接奔入第四乐章。
第四乐章:华丽的快板—降B大调—回旋曲式
在低音弦乐的背景下, 单簧管在高音区奏出了正规的主题,小提琴复杂的跳动更是为乐曲增添不少情趣。随着情绪的高涨,最后变得愈加辉煌。该乐章是作品的核心,也是作品最难演奏的一部分。

『贰』 普罗科菲耶夫前奏曲Op12No7 和 旱天雷 哪个好弹些

旱天雷好谈一些,要努力学习

『叁』 李斯特b小调钢琴奏鸣曲难不难演奏

B小调奏鸣曲是李斯特一生所经历事物的感悟。音乐上的难度让很多学者望而生畏。不要轻易尝试。像我现在根本不怎么听得懂它要表达什么,只能抓住片刻。也许是我的阅历还到不了这么高。这个难度应该怎么排名呢?从低难度到高难度。肖邦第二钢琴奏鸣曲,拉赫第二钢琴奏鸣曲普罗科耶夫第七钢琴奏鸣曲,狂二 钟 B小调

『肆』 请教一些西方古典音乐的问题

我是准大一的`绝对没他们专业!

文艺复兴时期其实基本没人去听的,有个东西叫“格里高利圣咏”大概是这个时期的吧`听起来像喃经~

巴洛克时期是1600s左右吧`巴赫、亨德尔、维瓦尔第、斯卡拉蒂……有很多啦`不过大多数人就是听前面三个人的~
巴赫: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
亨德尔:哈里路亚(清唱剧《弥赛亚》的一个唱段),
维瓦尔第:四季
这些你都应该曾经听过,其他那些“重量级”的你有办法知道的。感受……真的不好说`这东西很主观啊

古典时期是1700s这段时间,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就是这时期的“巨人”啦~
海顿没在平时听到过,他的交响曲好像都很强~还有首小号协奏曲很好听

莫扎特,土耳其进行曲(是第十一钢琴奏鸣曲的第三乐章)、第四十交响曲(就是那《不想长大》)、G大调弦乐小夜曲你肯定听过,或许你还听过第二十五交响曲和别的~交响曲最好要数39、40、41,钢琴协奏曲最好应该是20~24and27,还有安魂曲(这是体裁名称不是标题)啊之类的`其实莫扎特基本上都是优质产品,所以说是天才啊~

贝多芬 最强的是交响曲和钢琴奏鸣曲,交响曲3“英雄”、5“命运”、6“田园”、7、9“合唱”(欢乐颂是其中的第4乐章,不过比平时听到的那个主题长得多,要20分钟以上)是强中强;奏鸣曲有的记不得是第几啦`有名的是“悲怆”“月光”“热情”“告别”“黎明”。还有他的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小提琴协奏曲也是很什么的。这个人我有感受:雄浑+热情

下个时期是浪漫主义时期:韦伯、舒伯特、柏辽兹、门德尔松、舒曼、肖邦、勃拉姆斯、李斯特、瓦格纳、柴可夫斯基……
舒伯特:我不是很了解啦``第八交响曲、“鳟鱼”钢琴五重奏、“死神与少女”四重奏,号称“歌曲之王”那些歌曲我没听过`……我只听过《菩提树》(这是歌曲集)

柏辽兹,我只听过幻想交响曲,相当棒!

门德尔松:小提琴协奏曲、3“苏格兰”、4“意大利”交响曲、为莎翁剧《仲夏夜之梦》作的配乐,创造了一种体裁叫“无词歌”最有名的应该是“春之歌”

舒曼,第一交响曲“春天”,“童年情景”钢琴组曲(应该是这个体裁吧)

肖邦:全都是好东西,夜曲(这是体裁)算是“特色专业”!平时会碰到的:降E大调夜曲、E大调练习曲、c小调练习曲(花名“革命”)、降A大调波罗乃兹舞曲(应该也叫波兰舞曲吧)

勃拉姆斯:这是好东西!勃拉姆斯是舒曼的学生,都说他喜欢舒曼的老婆,这种事情是容易把人搞出问题的,又非主流,所以他的东西压抑情绪似乎比贝多芬还重。交响曲都是好东西,尤其1、4!小提琴协奏曲、两首钢琴协奏曲、匈牙利舞曲集、单簧管五重奏

李斯特:钢琴据说弹得特棒`开创“交响诗”体裁。交响诗《前奏曲》1、2、钢琴协奏曲 匈牙利狂想曲集(第二首似乎很那个`第六首也挺……)

瓦格纳:瓦格纳和勃拉姆斯是死对头是李斯特的女婿,李斯特的女儿的前夫似乎是个勃拉姆斯派分子,瓦格纳大致算改良派,勃拉姆斯大致算保守派,但是后来的激进派——现代主义似乎又对勃拉姆斯稍微好点点。瓦格纳都是歌剧`不太好这口,我还是比较愿意看电影`但是序曲我还是听滴~《汤豪瑟(这是男主角名字,音译的)》《黎恩济》《漂泊的荷兰人》的序曲都挺那个的`还有《尼伯龙根指环》的一集《女武神》的一个唱段叫“飞骑的女武神”、《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的前奏曲+“爱之死”都是传得比较广的唱段`尤其是“女武神”。现在两个都是保守派啦`我更钟意勃拉姆斯

柴可夫斯基:有人说他是同性恋`估计是看人家有富婆资助,眼红。有人说他是霍乱死的又有人说他是自杀的``有心理障碍嫌疑……4、5、6交响曲一部比一部棒,一部比一部消极~小提琴协奏曲听着不知该高兴还是悲伤`第一钢琴协奏曲`我不是很喜欢了`但那是经典之作

1800s后期是“后浪漫主义”,这个“后”和“后现代”的“后”感觉好像不太一样,传承的成分多一些。拉赫玛尼诺夫、布鲁克纳、马勒、理查德.施特劳斯算是代表吧
,特征是:“虚无主义”开始抬头,这个时期西方人的精神危机开始出现,克尔凯郭尔、尼采这样的哲学家的出现就是明显的标志,他们预示着20世纪“存在主义”在欧洲的兴起。
拉赫玛尼多夫:拉赫玛尼诺夫算是柴可夫斯基的学生,作品悲情色彩比较……但是也富有生命力,可能是由于患过精神病吧` 2、3钢琴协奏曲、“死之岛”交响诗、2、3交响曲、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

马勒:马勒有神经症(还不是疯子,大概是抑郁症那个层次)`好像懂得些尼采``好像弗洛伊德当过他的医生`。九首交响曲还有些艺术歌曲集是代表作`马勒差不多是我的最爱!

布鲁克纳:4、7、8、9交响曲是代表

马勒和布鲁克纳的作品生前都没有人赏识`他们有点像音乐界的尼采和克尔凯郭尔

理查德.施特劳斯(和圆舞曲似乎没太大关系):交响诗《查拉图斯特拉》(尼采的书)(这部交响诗的开头“日出”你应该听过`)《唐吉诃德》《唐璜》《英雄传说》《死亡与净化》

后浪漫主义比浪漫主义对死亡更关注`

1800s还有一个些音乐家称为“民族主义”,他们主要取材于本民族的音乐`应该与当时殖民主义兴起,帝国主义开始产生有关吧`音乐家有丹麦的卡尔.尼尔森,挪威的格里格,芬兰的西贝柳斯,俄罗斯的“五人强力集团”——格林卡,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穆索尔斯基,巴拉基耶夫,居伊(这个没什么名气)还有个鲍罗丁,捷克的德沃夏克、斯美塔纳……民族主义其实影响很广`应该说哪里有民族音乐哪里就有古典音乐民族乐派`
尼尔森:可能不是太多人认识这个人`但是还挺那个~3、4、5、6交响曲是代表吧`
格里格:名字不“出名”`曲子却经常被听到`为易卜生戏剧《皮尔.金特》作的配乐的“晨曲”“在山神殿”“索尔维之歌”。……我以前还在一部张韶涵和霍建华演的电视剧中听到过他的第一钢琴协奏曲的开头
西贝柳斯:最出名的是芬兰颂`他的交响曲都挺棒`本身好像就是民族革命者``
德沃夏克:8、9交响曲,尤其是第九`大提琴协奏曲~
斯美塔纳:《我的祖国》,其中最有名的是“伏瓦塔瓦河”
五人团:格林卡的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原著是普希金写的)的序曲,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舍赫拉查达(或天方夜谭)》《西班牙随想曲》,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巴拉基耶夫和居伊不认识`鲍罗丁有个交响音画《在中亚西亚的草原上》。我就只能说得那么多作品了`他们应该也很优秀,但是在我这里光被柴可夫斯基和拉赫玛尼诺夫盖啦`

1800s后期还有个印象派`好像很多人会把那些扭曲的图像和“印象派”联系在一起`虽然印象派绘画是挑战写实的先驱`但是画面还是基本是现实图景而且富有诗意~印象派音乐也是挺容易被接受的~和莫奈、雷诺阿这样的画家的画的感觉很接近~
德彪西:德彪西是印象派音乐开创者`代表作是《大海》《夜曲》(这是标题啦)《牧神的午后序曲》。(呃……《大海》《夜曲》我不记得啦`好像有个叫“交响素描”)
拉威尔:拉威尔代表作是《波莱罗》(你绝对听过!)《圆舞曲》芭蕾舞《达芙妮与克罗埃》的配乐
感觉德彪西比较接近莫奈,拉威尔比较接近雷诺阿。

1900s世界变得开始不一样了`那些1800s后期的音乐家都有一个倾向`——不和谐的音调出现越来越多——虚无化。中国至今似乎都没经历过这样的环境`人们听到“虚无”似乎觉得是思想不够乐观的表现~但哲学家卡尔.雅斯贝斯是这样说的:至于我们自己,则已能按事物的实际情况来看事物,而这就是生活的基础在我们脚下动摇的原因。艺术家是最先直面虚无的群体`在1930s存在主义开始兴盛之前就有了形形色色的“现代主义”艺术~马勒应该是非现代主义中最接近现代主义的音乐家`施特劳斯应该在这方面也不差~

表现主义无论在绘画还是音乐都算得上是现代主义中的“前辈”
勋伯格及其俩徒弟威伯恩、贝尔格是表现主义的代表`
勋伯格开创了无调性音乐、十二音序作曲等等,反正对我们来说听起来就是“怪”``但是如果抛弃“审美定势”还是有发现的~

匈牙利的巴托克和柯达伊其实我也不懂算是哪民族乐派还是现代派`至少巴托克算现代派不过分`其实我不认识柯达伊~
巴托克代表作有《乐队协奏曲》《为钢片琴、弦乐器和打击乐器所写的音乐》舞剧《神奇的满大人》。巴托克在现代音乐地位也很重要`而且不算怪`应该可归在表现主义这边`

号称“音乐界的毕加索”的是斯特拉文斯基`不是说他最厉害`而且毕加索也不是最厉害的~是他什么派的似乎都行~代表作是舞剧《火鸟》《彼得鲁什卡》《春之祭》

说到斯特拉文斯基`就得提苏联(不是俄国啦)的现代音乐~那是“新古典乐派”斯特拉文斯基在这一派地位也挺重要`听起来也不太怪`但有不和谐音~
肖斯塔科维奇:好像都不错的`5、7交响曲是最有名的`
普罗科菲耶夫:最有名的是第一交响曲“古典”(这是典型的新古典音乐),交响童话《彼得与狼》芭蕾舞《罗密欧与朱丽叶》《灰姑娘》
哈恰图良:不认得`但是有首“马刀舞曲”大家都听过`是一部戏剧里的`是什么剧我也不懂拉~而且他算不算新古典的我也不清楚`

好像我前面说的除了勋伯格都不算怪`所以说现代主义还是没有那么难接受的~真正怪的叫“先锋派”

瓦雷兹:瓦雷兹现在挺起来`应该不算太怪~但是像“噪声音乐”“电子音乐”这样的东西他都算是先驱。代表作……先锋派音乐家似乎没有固定风格`所以不好“代表”……《阿美利加(American)》好像是名气最大的`《电离》好像是“最激进”的,都是打击乐`

艾夫斯:艾夫斯应该还算"先锋"吧`第四交响曲和《康科德奏鸣曲》好像比较有名`我听过第二交响曲`那个一点也不怪`但是康科德奏鸣曲就……第四没听过``

约翰.凯奇:他的其他的我都不懂`只懂有个《4分33秒》这个最“有趣”,一共三乐章`演奏者的“演奏”是开关琴盖`站立坐下`其实就是“无声4分33秒”,他说场上的一切声音都是音乐的一部分`所以是“有声”的。

梅西安:勋伯格开创了“序列音乐”,似乎梅西安把“序列”推广到了节拍上`为日后的“整体序列”迈出了一步`梅西安最有名的是《末日四重奏》《百鸟苏醒》《图伦伽利略交响曲》`梅西安似乎较容易接受~抓住三要素——爱情、信仰、鸟鸣,梅西安能够辨别很多种鸟叫声。

施托克豪森:施托克豪森`的音乐是绝对“抽象”,他的音乐主要是电子乐`有名的:《直升机四重奏》(直升机是当乐器用的)、《青年之歌》2007年才死的。

布列兹:现在都还没死`也是用“整体序列”“电子音乐”作曲,指挥现代音乐的不二人选~代表作……我只听过《应答曲》`

贝里奥:《交响曲》最有名吧`

那些先锋派音乐有点……但是如果有人嘲笑那些音乐的话就显得自己太……愚昧啦``那些音乐家还有很多:路易基.诺诺、卡特、努森、武满彻、谭盾(这个总该听过吧`)、格拉斯、亨策……形形色色、各种各样`不过我说说似乎包括了一些“后现代主义”的啦`其实我也不太分得清`但是显然`像格拉斯、谭盾没什么虚无色彩`“后现代”的特点真的没搞清楚`好像是“消解”吧``江郎才尽啦我!

四大小提琴协奏曲:贝多芬、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门德尔松
三大安魂曲:莫扎特、威尔第、弗雷(你自己查这个人了`法国的)
柴可夫斯基我忘记说他的招牌“三大芭蕾”了: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

本人重要感受~!:音乐是用来听的`不是用来比素质、气质、学识……的`音乐不是工具!老子他妈没修养`照样可以听古典音乐`而且只听古典音乐~!
上述内容有错`就别怪我啦~我也就只是个业余的~

『伍』 推荐一些场面宏大一些的小提琴为主的交响乐啊

著名的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
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这当中我首推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这些你也可以参考看看,不过最好的还是上面那四个
(一)《费德里奥》序曲(【德】贝多芬)第三交响乐(【德】贝多芬)第四交响乐(【德】贝多芬)第五交响乐(【德】贝多芬)第七交响乐(【德】贝多芬)《罗马狂欢节》序曲(【法】柏辽兹)《贝文努托·切利尼》序曲(【法】柏辽兹)第一交响曲(【法】比才)《学院节日》序曲(【德】勃拉姆斯)第二交响乐(【德】勃拉姆斯)变奏曲(【英】埃尔加)第八十八交响曲(【奥】海顿)《仲夏夜之梦》序曲(【德】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谐谑曲(【德】门德尔松)第三交响乐《苏格兰》(【德】门德尔松)第四交响乐《意大利》(【德】门德尔松)《费加罗的婚礼》序曲(【奥】莫扎特)《魔笛》序曲(【奥】莫扎特)第三十五交响乐《哈夫纳》(【奥】莫扎特)第三十九交响乐(【奥】莫扎特)古典交响乐(【苏】普罗科菲耶夫)第二交响乐(【俄】拉赫玛尼诺夫)《威廉·退尔》序曲(【意】罗西尼)第二交响乐(【奥】舒伯特)第四交响乐(【奥】舒伯特)第一交响乐(【德】舒曼)第二交响乐(【德】舒曼)《被出卖的新嫁娘》序曲(【捷】斯美塔纳)《蝙蝠》序曲(【奥】约翰·斯特劳斯)芭蕾舞剧《胡桃夹子》组曲(【俄】柴可夫斯基)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俄】柴可夫斯基)第四交响乐(【俄】柴可夫斯基)第五交响乐(【俄】柴可夫斯基)歌剧《纽伦堡名歌手》前奏曲(【德】瓦格纳)歌剧《奥伯龙》序曲(【德】韦伯)

-

『陆』 求西方风格的古典纯音乐

你居然要欣赏这些老掉牙的古典音乐?号,答应你:
1、理查德克莱德曼钢琴曲《友谊天长地久》
2、小号《乌苏里船歌》
3、钢琴曲《分飞燕》
4、中国18把小提琴《我和我的祖国》
5、小提琴《梁祝》
6、轻音乐《北国之春》
7、纯音乐《红河谷》
8、钢琴曲《总有一天等到你》
9、排箫《小城故事》
10、纯音乐《一剪梅》
11、钢琴曲《偏偏喜欢你》
12、理查德克莱德曼《致爱丽丝》
13、葫芦丝《情深意长》
14、古筝《紫竹调》
15、杜聪萧版《绒花》
16、纯音乐《花好月圆》
17、纯音乐《闲云孤鹤》
18、纯音乐《春节序曲》
19、钢琴曲《钟》
20、萨克斯《春光美》
21、纯音乐《我的中国心》
22、萨克斯《忘记你我做不到》
23、小提琴《良宵》
24、钢琴曲《独角戏》
25、杜聪《绣荷包》
26、纯音乐《采红菱》
27、陈锐《乱红》
.......
27首老音乐,竟然让我花去50分钟,你慢慢的欣赏吧!

『柒』 关于第一次上班本课程(捏超级黏土)的作文

【读者精选】《我一生都在等你》——维·托卡列娃 阿尔塔莫诺娃只考了一次,就很轻松的考上了音乐专科学校。入学考试的时候,她弹了柴可夫斯基和肖邦的曲子,还表演了一些技法。基列耶夫和她一起参加了考试,但是没有考上,他作曲得了三分,只差一分而没被录取。基列耶夫的乐感非常好,难以弥补的是他弹错了五个音符。当时,阿尔塔莫诺娃很想走到他面前,对他说,他是所有人当中最有才的。但她有些不好意思:他也许会把同情当作怜悯,并因此感到羞辱。 秋天开始上课时,全班聚集到了一起。基列耶夫竟然也在这个班里,显然他是走了后门。音乐就是上帝,学校就是殿堂,现在突然来了个走后门的人,多么鲜明的反差!在班上大家当着基列耶夫的面什么都不说,但是却有意疏远他。对此,基列耶夫也假装不在乎。不过,阿尔塔莫诺娃看到了,并且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心里很痛苦。 在教室里,阿尔塔莫诺娃和基列耶夫通常坐在一排。她替他在餐厅排队,买灌肠和蜜糖饼干。而且每逢考试时,总是提前把自己的提纲借给他。要是基列耶夫说他看不清他的笔记,阿尔塔莫诺娃就大声念给他听。 那是考试结束后的一天,他们在阿尔塔莫诺娃家的厨房里自制早餐。他们炸的土豆,是基列耶夫洗的,洗得很认真,好像他一辈子就是干这个的。他们把保加利亚绿辣椒、葱、香肠和土豆炖在一块儿,上面浇上鸡蛋。基列耶夫把这称为“乡下早餐”。阿尔塔莫诺娃觉得这样的食物和词语的搭配很有新意,近乎完美。 为了驱除睡意,基列耶夫坐下来弹琴。他喜欢的作曲家是普罗科菲耶夫;阿尔塔莫诺娃认同的却是柴可夫斯基。柴可夫斯基的曲子多么优美啊,屋里的墙壁多么好看啊,生活太美好了,阿尔塔莫诺娃萌生了爱情。 一开始阿尔塔莫诺娃并不知道自己爱上了基列耶夫,只是有时候会想他。当时所有的人都知道,阿尔塔莫诺娃也知道,基列耶夫娶了个妻子叫鲁菲娜。结婚的时候,他刚二十岁,可鲁菲娜已经三十岁了。她漂亮得难以形容,以致基列耶夫神魂颠倒,把她从一个大人物那里抢了过来。为了纯粹的爱,鲁菲娜搬出了五居室的房子,然后和基列耶夫开始了共同生活。这时,鲁菲娜看到了差别:床铺、餐桌的摆放位置,还有餐桌上的食物,和以前都不一样了。 基列耶夫在露天舞场和婚礼上挣外快,他把微薄的薪水装在信封里连同一直难以消逝的愧疚都交给鲁菲娜。鲁菲娜不满意,基列耶夫也抬不起头来。这一切阿尔塔莫诺娃都知道,不过,了解归了解,却于事无补,一切照旧:没有基列耶夫,她简直无法呼吸。 要好的女友听到阿尔塔莫诺娃讲了好长时间,说:“你要是实在忍不住,就告诉他,这样你就会平静下来。” 说,还是不说?整个四月和五月,阿尔塔莫诺娃都在思考这个问题。 说吧,万一他不需要这份感情呢?爱情是高尚的,阿尔塔莫诺娃怕伤害自己的自尊心。或者他可能回答:“我喜欢另一个女人。”这样,他们俩就不能像从前那样一起在学校食堂排队,一起吃小灌肠,一起喝咖啡;就不能一起去图书馆;她就不能在他们一起乘坐电梯时仰着脸看他了。不能说,不能摊牌。还有一种可能,一切都说了出来,他只是有保留地同意。于是,她成了他的情人,他会经常看表,变成一个行色匆匆的男人,在鲁菲娜面前的愧疚更加沉重。这种矛盾不会给他增加幸福。 最好不说,让一切保持原样。 就这样,阿尔塔莫诺娃给爱加了锁,而钥匙交给了女友。 夏日的一天,门铃突然响起,阿尔塔莫诺娃打开门看见了基列耶夫。他站在那里,表情严肃,甚至庄重,却有点不自然。阿尔塔莫诺娃等他说话,他却一言不发。 “你有《儿童乐谱》吗?”基列耶夫终于问道。 “大概有吧,你要它干什么?” “我想改编,把它编成现代风格的曲子。” “为什么改编柴可夫斯基的?最好是改编普罗科耶夫的。” 基列耶夫没有回答。阿尔塔莫诺娃发现他喝醉了。 基列耶夫进来后,站在了过厅中间。阿尔塔莫诺娃想,在哪能找到柴可夫斯基的《儿童乐谱》呢?阿尔塔莫诺娃搬来一个凳子,想爬到阁楼上去找。突然,基列耶夫一下子抱住了阿尔塔莫诺娃,一声不响地把她从椅子上抱下来,然后进了卧室。阿尔塔莫诺娃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他抱着她像抱个孩子似的。阿尔塔莫诺娃脑子里乱糟糟的:同意还是不同意?他知道自己爱他,非常爱,而且已经爱了很长时间了,这正是个机会。可他一句话也不说,而且还醉醺醺的样子…… 第二天,阿尔塔莫诺娃像往常一样给他买了小灌肠和咖啡。基列耶夫吃着东西,眼睛望着空旷的地方。他不记得了,阿尔塔莫诺娃想,要不,问问他?可怎么问呢?问他,你记得吗?他准会说,什么事儿?阿尔塔莫诺娃什么也没有问。 2 社区医生问她要不要把孩子生下来。 “我不知道。”阿尔塔莫诺娃回答说。 “您考虑一下,但时间不要太久。”医生建议道。 阿尔塔莫诺娃有两周的考虑时间。说还是不说?说吧,基列耶夫可能想不起来了,因为他当时喝醉了。假如他还记得,但是又从哪说起呢?如果他不打算改变自己的生活,那就意味着他不想要这个孩子。她呢,如果想要的话,就给自己生个儿子,最终这是她自己的事情。阿尔塔莫诺娃不知为什么一直坚信会生个男孩儿,小基列耶夫。但是他以后怎么生活呢?所以的孩子都有爸爸,可她的孩子却没有,只有妈妈和外祖母。小基列耶夫甚至连姓都没有,只能姓母亲的姓。 发奖学金那天,阿尔塔莫诺娃到了学校。在取款处她突然遇到了基列耶夫,因为是意外的相遇,她愣在那里,脚好像被钉子钉住了。基列耶夫正站在那里数钱。“现在就告诉……就问……就告诉……”阿尔塔莫诺娃下了决心,但最终还是没有说出口。 进手术室后,阿尔塔莫诺娃回头朝手术室门口望了一眼。她一直盼望着基列耶夫穿着大衣戴着帽子跑进来,抓住她的手说:“差点儿就来不及了!”但是基列耶夫不知道她在什么地方,也不知道她为什么要来这个地方。 阿尔塔莫诺娃两周都没有去学校,她不想去,甚至连电话也不接。即便广播里播报爆发了核战争,她也不会动一下。她整天坐在钢琴前敲打着琴键,弹奏着《儿童乐谱》。 四月一日是阿尔塔莫诺娃的生日,二十岁的生日,又一个十年。全班都来了,基列耶夫也来了,还送了她一尊黏土做的骆驼小雕像作为礼物。 再过十年就是三十岁,人生主要的、有决定意义的事件都发生在这个阶段——二十岁到三十岁之间,然后就开始重复。 阿尔塔莫诺娃从音乐专科学院毕业后,考入了戈涅欣学院的合唱指挥班。大学毕业后她开始指挥少年宫的合唱团。基列耶夫在学校上到三年级就辍学了,据说他在声乐歌舞团上班。 就在二十岁到三十岁之间,将近三十岁时,阿尔塔莫诺娃嫁给了谢尔日科。谢尔日科像所有正统人一样,是个循规蹈矩却又很沉闷的人。阿尔塔莫诺娃对他没有像对基列耶夫那样的爱,她也不需要那样的爱。那样的爱曾让她伤心欲绝,生活本应该保持平和。三百六十天之后他们离了婚,就像来蒙托夫一首诗中所写的那样:“没有爱的愉悦,分手也没有忧伤。” 3 四十岁对于女人是青春不再的年龄,可四十岁的阿尔塔莫诺娃看上去比二十岁时还漂亮:以前瘦削,现在变得清秀了;曾经胆怯的性格变得平和,对自己的事业也变得自信了,甚至还有一点所谓的个人优越感。还同过去年轻时一样,她在期待着什么。也许在期待着基列耶夫的出现,但她自己并没有表现出主动性,即便遇到她和基列耶夫都认识的熟人,她也从不打听…… 基列耶夫已经四十多岁了,对于声乐歌舞团来说他已经老了。此时,基列耶夫的妻子鲁菲娜到了退休年龄,她一直没有生育。他们还住在那个有政府负责管理却不负责维修的中世纪的二层楼房里。他们把二层租给了合作商店的职员,希望他们修复房子并安部电话。鲁菲娜指望从合作社的职工身上挣到钱,她对基列耶夫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了。 没能生下来的儿子一直存在于阿尔塔莫诺娃的生命当中,就像隔着墙的音乐,尽管声音低,但能听得到。而且时间越久,思念就变得越来越强烈。对她来说,一个人的生活实在有些空虚。 在少年宫,阿尔塔莫诺娃和瓦赫丹戈交上了朋友。瓦赫丹戈是一个正规剧院的正式演员,但领导不让他扮演他想演的角色。瓦赫丹戈很郁闷,看不到什么出路。他的爱情也是一波三折,尽管他是个美男子,但是没有钱,没有房子。阿尔塔莫诺娃一边听他倾诉,一边递给他一些面包片。结果她爱上了她,因为他的种种不幸。 他们结婚了,然而一直没有孩子。阿尔塔莫诺娃去看医生,一个女医生告诉她:“不可能怀孕了。”这就是基列耶夫的拜访给她造成的后果。他当时想要什么来着?好像是找柴可夫斯基的《儿童乐谱》。 瓦赫丹戈每月给他在库塔伊希的母亲打一次电话,并悄悄地说:“没怀孕。”母亲对儿媳妇很不满意。 他们还是没有孩子,但是在阿尔塔莫诺娃看来,瓦赫丹戈完全像个孩子,他代替了儿子的位置,她要给他煮饭洗衣,还要安慰他,给他零花钱。 一切都结束了,结束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就像瓦赫丹戈感觉的那样,结束在一个空荡荡的地方。瓦赫丹戈在给他妈妈哦一次例行电话中说:“还没怀孕。”阿尔塔莫诺娃一把夺过他手中的话筒,对婆婆说了几句不该说的粗鲁话。瓦赫丹戈的妈妈什么也没听明白,可瓦赫丹戈明白了,他们的日子过不下去了。 4 在阿尔塔莫诺娃的婚姻亮出红灯的同时,合唱团却兴旺了起来,不断壮大,还去保加利亚、中国和美国演出过。演出场次很多,有时一天有两场音乐会。台上台下都在传唱阿尔塔莫诺娃的歌曲,银行存折上的钱也如沼泽中泉水,刚取走就又满了,源源不断。多好啊,钱!象征着自由和独立,可以吃山珍海味,可以穿华丽服装,可以出入坐车。在一个晴朗的日子她得出结论:她有自己的事业,她不需要最出色的丈夫。事业可以供她吃,供她穿,让她享受,让她旅行,让她结识朋友,给她社会地位……有哪个现代的男人可以给她这么多?阿尔塔莫诺娃驾着车沿着车道行驶,而在人行道上,那些只挣两百卢布,并且其中一百卢布要买酒喝的男人们鱼贯而行。她开着车高傲地驶过,那感觉真好。 一个著名的管风琴家来莫斯科巡回演出。音乐会结束后,阿尔塔莫诺娃乘地铁回家。坐扶梯往下走时,她陷入沉思,当看见面前站着基列耶夫时,她一点也不感到惊讶,只是觉得应该说点什么。 “啊,你也来了!”阿尔塔莫诺娃用轻快的口吻说。基列耶夫跟从前一样没有多大变化,只不过是另一种那个样子,像是外省来的老同志。阿尔塔莫诺娃知道,近年来基列耶夫在餐厅弹钢琴,听说他还酗酒。他们站着互相望着对方。 “你好吗?”阿尔塔莫诺娃问。 “还好。” “天哪,”阿尔塔莫诺娃有点害怕,“我差点儿因为这个人毁了自己的一生!” “你怎么走?”他问。 “我往右拐。”阿尔塔莫诺娃说。 “我往左拐。” 没办法,还像往常一样,他们总是各奔东西。 阿尔塔莫诺娃突然想说:“知道吗?我们曾经可以生个孩子。”但她没说,无法挽回的事情说它还有什么意义。 “那好,再见。”阿尔塔莫诺娃与他告别。 “再见。”基列耶夫回答说。 火车来了。阿尔塔莫诺娃心里却慌乱起来,好像这是她生命中的最后一趟火车。基列耶夫还站在站台上,人流把他挤来挤去,但他没有觉察到。阿尔塔莫诺娃看了他一会儿,然后火车进了隧道。车厢轻轻地摇晃着,她心里空荡荡的。 突然间她明白了,因为自己的犹豫——说还是不说,问还是不问,她毁了他的生活。要不是医生建议不把孩子生下来,儿子也快三十岁了,听完音乐会他们将一起回家,她会对基列耶夫说:“认识一下,这是你的儿子。”即便这样又能怎么样呢?他站在站台上,像三十年前没有被音乐学院录取一样尴尬。 阿尔塔莫诺娃为他失掉的天才感到痛苦。她又像当年一样想乘车回去告诉他:“所有同学中你最有才华,你天赋还没有完全丧失。” “下一站是白俄罗斯站。”一个女播音员的声音。 阿尔塔莫诺娃抬起头来想:“奇怪,我可是在白俄罗斯站上车的,也就是说,火车绕了整整一圈又回到了这个起点。” 基列耶夫还站在原来的地方。当车厢门打开,人们上下车时,阿尔塔莫诺娃看见了他。阿尔塔莫诺娃在最后一秒跳了出来,走到他跟前问道: “你在这做什么?” “等你。”基列耶夫简短地说。 “为什么?” “我一生都在等你。”

『捌』 有哪些好听的钢琴旋律

《99首好听的的钢琴曲选集》99 Most Essential Piano Pieces

01. 巴赫: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C大调前奏曲 BWV846
02. 莫扎特:A大调钢琴奏鸣曲 K331
03. 李斯特:爱之梦(降A小调夜曲第三号) G54 op.62
04. 贝多芬:升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月光奏鸣曲)
05. 肖邦:降D大调前奏曲 op.28 No.15--水滴
06. 萨蒂:金诺佩蒂1号
07. D大调键盘奏鸣曲 KK. 1, L 366
08. 巴赫:哥德堡变奏曲 BWV988
09. 贝多芬:致爱丽丝(A小调小品曲) WoO 59
10. 李斯特:B小调钢琴奏鸣曲 S.187
11. 德彪西:贝加莫组曲 L75
12. 莫扎特:A小调第八号奏鸣曲 K310
13. 肖邦:降E大调夜曲 op.9
14. 贝多芬:F小调第二十三钢琴奏鸣曲‘热情’ op.57
15. 肖邦:降A大调第六号波兰舞曲‘英雄’op.53
16. 拉威尔:悼念公主的孔雀舞曲
17. 拉赫曼尼诺夫:幻想曲作品 3-2.升C小调前奏曲
18. 贝多芬:第八号钢琴奏鸣曲(悲怆) op.13
19. 肖邦:G小调叙事曲 op.23
20. 德彪西:前奏曲 Book2 四月斋
21. 贝多芬:C小调第三十二号钢琴奏鸣曲 op.111 第一乐章:庄严地——有活力的、热情的快板
22. 门德尔松:无词歌 op.30
23. 德彪西:2首阿拉伯风格曲 L.66 No.1
24. 贝多芬:C小调第三十二号钢琴奏鸣曲 op.111 第二乐章:小抒情曲;非常纯朴的、如歌的柔板
25. 肖邦:降B小调第二号钢琴奏鸣曲 op.35
26. 穆索尔斯基:图画展览会(漫步)
27. 舒伯特:降G大调第三即兴曲 op.90 D899
28. 肖邦:E小调第4号前奏曲 op.28
29. 拉威尔:夜之幽灵 M.55 水妖
30. 贝多芬:C小调第二十一钢琴奏鸣曲"华尔斯坦"第一乐章快板
31. 肖邦:升C小调即兴幻想曲 op.66
32. 肖邦:F小调第一即兴曲 op.142 D935
33. 舒曼:童年情景 op.15 第七乐章梦幻曲
34. 肖邦:降A大调第三叙事曲 op.47
35. 贝多芬:E大调第三十奏鸣曲 op.109
36. 拉威尔:库普兰之墓
37. 肖邦:B小调第三钢琴奏鸣曲 op.58
38. 李斯特:升C小调第二号匈牙利狂想曲 S.244
39. 普罗科耶夫:第七钢琴奏鸣曲 op.83
40. 舒曼:狂欢节--小场景与四个注脚
41. 肖邦:F小调幻想曲 op.49
42. 德彪西:版画集--塔 L.100
43. 李斯特:十二首超技练习曲--第三首风景
44. 德彪西:儿童乐园--第六首木偶的步态舞
45. 斯克里亚宾:升F大调第五钢琴曲 op.53
46. 格里格:抒情钢琴小品 Book.8 op.65~第6首特洛豪根的婚礼日
47. 拉赫曼尼诺夫:升G小调第12前奏曲 op.32
48. 莫扎特:A小调第八奏鸣曲 K310
49. 李斯特:降D大调第三号安慰曲 S.172
50. 阿沃.帕特:致阿丽娜
51. 李斯特:爱之梦(三首夜曲)降A大调第三夜曲 S541
52. 肖邦:降D大调‘小狗’圆舞曲 op.64
53. 贝多芬:第17暴风雨奏鸣曲 op31/2
54. 柴可夫斯基: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op.23 第1乐章:不太快的和极其庄严的快板—生气勃勃的快板
55. 柴可夫斯基: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op.23 第2乐章:朴素的小行板—最急板—初速
56. 柴可夫斯基: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op.23 第3乐章:火热的快板
57. 莫扎特:C大调第16号钢琴奏鸣曲 K545 第一乐章快板
58. 肖邦:升C小调第三谐谑曲 Op.39
59. 门德尔松:D小调严肃变奏曲 op.54
60. 李斯特:旅行岁月之二意大利游记 S161
61. 肖邦:b小调第一谐谑曲 Op.20
62. 格里格:A小调钢琴协奏曲 Op.16
63. 斯克里亚宾:第9钢琴奏鸣曲 Op68 F大调“黑色弥撒曲”
64. 巴赫:炫彩幻想与赋格 BWV903
65. 莫扎特:C大调第十钢琴奏鸣曲 K.330
66. 肖邦:A大调波兰舞曲--军队 op40
67. 格里格:A小调钢琴协奏曲 op.16 2-柔板
68. 莫扎特:C大调第二十一钢琴协奏曲 K.467 第一乐章快板
69. 莫扎特:C大调第二十一钢琴协奏曲 K.467 第二乐章行板
70. 莫扎特:C大调第二十一钢琴协奏曲第三乐章极活泼的快板
71. 肖邦:降D大调摇篮曲 op.57
72. 斯卡拉蒂: D大调键盘奏鸣曲 KK.1
73. 肖邦:升F大调威尼斯船歌 op.60
74. 舒曼:狂欢节 op.9 -高贵的圆舞曲
75. 门德尔松:E大调变幻无常的回旋曲 op.14
76. 肖邦:升C小调圆舞曲 op.64 No.2
77. 舒伯特:F小调音乐的瞬间 op.94 No.3 D780
78. 莫扎特:F大调第十二钢琴奏鸣曲 K.332
79. 德彪西:意象集之一水中倒影 L110
80. 贝多芬: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 "皇帝"op.73 第一乐章快板
81. 贝多芬: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 "皇帝"op.73 第二乐章稍快一些的慢板
82. 贝多芬: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 "皇帝"op.73 第三乐章回旋曲,快板
83. 拉赫曼尼诺夫:前奏曲 No.5 op.23
84. 肖邦:降D大调第二号夜曲 op.27
85. 巴赫:降B大调德国组曲(帕蒂塔)BWV.825
86. 格里格:A小调钢琴协奏曲 op.16 第一乐章中庸的快板
87. 拉赫曼尼诺夫:幻想小品曲 op.3
88. 肖邦:G小调第一叙事曲 op.23
89. 斯克里亚宾:升D小调练习曲 op.8 No.12
90. 柴可夫斯基:四季 op.37a 秋之歌
91. 肖邦:降E大调华丽大圆舞曲 op.18
92. 德彪西:12首钢琴练习曲 L136 第一首五指练习曲
93. 李斯特:第一首梅菲斯特圆舞曲 S.514
94. 舒曼:幻想曲集 op.12 之‘夜晚’
95. 肖邦:升C小调第二夜曲 Op. Posth. 72
96. 巴拉基列夫:伊思拉美~东方幻想曲
97. 贝多芬:第25号钢琴奏鸣曲(杜鹃)G大调 op.79
98. 巴托克:小奏鸣曲
99. 舒曼:C大调阿拉伯风格曲 op.18

『玖』 急求黑格尔论文

从黑格尔到现代法国哲学——论科耶夫的黑格尔主义 [2008-04-01 20:47] 亚历山大·科耶夫(Alexander Kojeve),一个国内学术界陌生的名字。只是几年前福山出版其《的终结和最后一个人》,在学术界掀起喧然大波时,科耶夫的名字才被一再提及。其实科耶夫的又何止于福山。我们忘记这个名字久矣,翻开本世纪法国思想的史册,一连串 - 亚历山大·科耶夫(Alexander;Kojeve),一个国内学术界陌生的名字。只是几年前福山出版其《的终结和最后一个人》,在学术界掀起喧然大波时,科耶夫的名字才被一再提及。其实科耶夫的又何止于福山。我们忘记这个名字久矣,翻开本世纪法国思想的史册,一连串闪亮的名字聚集在科耶夫门下,梅洛·庞蒂、拉康、凯诺、布勒东、阿隆、微依、巴塔耶等等,这些名噪一时,影响法国思想进程的思想家无一不受到科耶夫式黑格尔主义的影响。更重要的是,通过科耶夫对黑格尔的重新解释,使黑格尔融入了现代法国。;
一、科耶夫与黑格尔在现代法国的复兴;
在法国本世纪的哲学史中,当我们象通常那样把目光从柏格森迅速转向存在主义时,我们遗漏了其间一个重要的哲学思潮,那就是黑格尔在法国的复兴。事实上,黑格尔在本世纪法国决不是一闪而过的“回光返照”,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本世纪法国哲学的进程。现代法国哲学在不断地解读黑格尔,同时又不断地突破其封闭的体系。黑格尔在法国复兴的整个过程中,科耶夫是一位核心人物。一方面他使一战以后由柏格森的学生艾米尔·布列赫(Emile;Brehier;)促进的对黑格尔的,从单纯的学术研究进一步走向思想上的复兴;另一方面,他又直接影响了萨特、梅洛—庞蒂、福柯、拉康、阿隆等人,使现代法国思想打上了某种黑格尔的烙印。;
本世纪早期开始的黑格尔在法国的复兴,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且一开始就具有某种特色。在科耶夫之前,法国的黑格尔主义者中值得一提的是让·华尔(Jean;Wahl)和亚历山大、科日雷(Alexander;Koyre)。1929年,让·华尔发表了他著名的《论黑格尔哲学中的苦恼意识》,主张必须透过黑格尔后期僵硬的体系,来研究其在早期思想中就已呈现出来的精神和情感,必须把已变成概念术语的辩证法还原为生命的体验和直觉。在黑格尔的著作中,华尔最看重《精神现象学》,尤其是其中的“苦恼意识”,因为在;“苦恼意识”中,黑格尔看到了意识自身的分裂与矛盾,华尔认为这种的神学含义是与基督教关于人性堕落与拯救的观念,及帕斯卡尔、克尔凯戈尔的思想一脉相系的。华尔断言,通常认为的黑格尔和克尔凯戈尔之间的对立,其实有着深层的亲和性。让·华尔的黑格尔研究开拓了新视野,使法国的黑格尔主义复兴在一开始就受到两个观点的左右,一是重视黑格尔早期思想,二是与初生的存在主义思潮相联系。;
1930年是黑格尔逝世一百周年,成为国际范围内重评黑格尔的一个重要契机。此时,亚历山大·科日雷提交一份报告,指出黑格尔在很大程度上被法国忽视了,其原因可能在于当时的反德情结,以及受制于法国哲学中实证主义、新康德主义、天主教哲学等与黑格尔相对立的哲学立场。科日雷认为华尔的著作指向了一场新的黑格尔哲学的复兴。1933年科日雷受聘开罗大学。离开法国时,他推荐科耶夫继续其在法国高等实用学院中的黑格尔课程。从1933年到1939年科耶夫讲授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前后历时七年,从此奠定了黑格尔哲学在法国现代思想界中的地位。科耶夫的黑格尔讲座被认为是“戏剧性地决定了本世纪法国知识界的风景线”。这些讲座的笔记,直到第二次大战后,才由科耶夫的学生,小说家凯诺(KaymondQuenean)于1947年编辑出版,题为《黑格尔哲学阅读导论》,此书的出版在战后引起了对黑格尔更大、更广泛的关注,也为科耶夫之后下一代的法国黑格尔主义的著名代表让·伊波利特(Jean;Hyppolite)的《精神现象学》的翻译及其著作创造了大批读者。科耶夫书中对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主奴关系”的分析解释,也成了理解法国战后思想的一个基本线索,萨特、梅洛·庞蒂虽没有写书直接论述黑格尔,但在其著作中仍处处显露出黑格尔的存在。; 亚历山大·科耶夫1902年生于俄国,;18岁时离开莫斯科,去德国海德堡大学,1927年来到法国,在那里一直呆到1968年他去世为止。科耶夫在法国的经历可分为两个主要阶段,先是从;1933年起科耶夫接替了科日雷(他们同为俄国移民)关于黑格尔的讨论课,直到1939年二战爆发为止。正是在这段时间内的研究奠定了他的新黑格尔主义的地位。如果科耶夫只是一位哲学教员,也许他的思想在今天只具有价值,具有戏剧性的是,二战后他开始了另一人生阶段,却转而进入法国事务部工作,他被认为是欧盟和关贸总协定(GATT)的最早设计师之一。如同黑格尔深信他自己掌握了世界历史进程的秘密一样,科耶夫深信,“他主持着世界最终形成的过程”〔1〕。;他预言了冷战的结束和市场经济在全球的统治地位。这反过来增添了他哲学著作的份量,尤其是他对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解释。;
科耶夫讲授黑格尔《精神现象学》长达六、七年之久,但他不是一位学究,字斟句酌地讲解不是他的专长。他的解释揉合了马克思、海德格尔、尼采等人的思想,使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焕发出迷人的色彩,深深地吸引了科耶夫的学生和读者。尽管有人对科耶夫是否忠实地解释了黑格尔的思想深表怀疑,但科耶夫无疑是黑格尔主义哲学阵营中的一员骁将,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是否忠实”的所能否定的。真正的生命力在于是否能让旧有的思想焕发出新的力量。黑格尔可以说是由科耶夫等人〔2〕的解释而成为左右现代法国哲学思想的“三;H”(;Hegel,Husserl,Heidegger)之一的。; 二、透过马克思和海德格尔看黑格尔;
科耶夫的黑格尔主义能左右现代法国哲学,在于他赋予《精神现象学》以一种新的精神。这种新的精神反映了科耶夫对的理解。当时,无产阶级在俄国取得了胜利,整个欧洲的主义运动风起云涌,马克思主义是那时欧洲思想界关注的一个重大课题。同时从19世纪下半叶起,关注人的生存的存在主义思潮也在思想界发生着越来越重大的影响,至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的出版,存在主义取得了系统的、经典的表述。科耶夫正是借助马克思和海德格尔的思想来解释黑格尔的,从而使其从历史文献重新转变为具有生命力的思想。;
对黑格尔作存在主义解释是与黑格尔早期著作的再发现有关的,如德国的狄尔泰、克朗纳等人就是如此。在法国,黑格尔的复兴也是将其早期著作同存在主义思潮相结合的。当时法国的黑格尔主义者们都同时具有存在主义的背景。让·华尔不仅介绍黑格尔,同时也研究克尔凯戈尔;亚·科日雷则是海德格尔著作的译者;科耶夫本人则在德国师承存在主义大师雅斯贝斯,同时也熟悉海德格尔的著作。所以,他不仅被认为是法国的黑格尔主义者,而且也被认为“帮助(法国人)形成了对海德格尔思想的最初接纳”〔3〕。在此背景下,科耶夫对黑格尔的解释必然揉合了存在主义的因素。最明显的是认为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是对人的生存的现象学描述。”〔4;〕但科耶夫对黑格尔的解释又不单纯是存在主义的,它同时也被认为是一种“马克思主义的人本主义”的解释〔5〕。科耶夫从十月革命后的俄国移民而来,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有着天然的熟悉,也自称信奉马克思主义。但与当时马克思主义研究黑格尔的代表作——卢卡奇的《青年黑格尔》不同,科耶夫的马克思主义从来不是正统的,他尤其反对将辩证法运用于界。;科耶夫试图以马克思和海德格尔相结合的方式来解释黑格尔,走的是世俗的、人类学的、存在主义的和历史主义的解释路径,与当时马塞尔为代表的从宗教神学解释黑格尔的方式完全不同。;
这里涉及法国新黑格尔主义大致的三种主要倾向,一种是存在主义现象学的,一种是马克思主义的,另一种则是宗教神学的。这种解释的分化并不令人奇怪。在哲学史上,黑格尔去世后,黑格尔学派分裂为左右两派。黑格尔右派中老年黑格尔派把人类历史视作人与上帝的和解过程,人的罪恶、分裂、异化、孤独等种种痛苦结束于与上帝的和解之中,而历史的动力则来自于上帝的精神——绝对精神。与之相反,黑格尔左派,青年黑格尔派从大卫·斯特劳斯发展到费尔巴哈,进而发展到马克思,把上帝视作人的本质力量的异化,于是人与上帝的关系应看作是人与人自身的关系,历史即人自身的历史。在历史的终结处,人认识到自我即上帝,而历史不过是人类自我实现的场所。法国人当时只知绝对唯心主义的黑格尔,对黑格尔左派知之甚少,科耶夫走的则是青年黑格尔派——马克思的路子,强调的是人创造历史。;
人和历史以及它们之间的张力,构成了科耶夫解释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总框架。他一方面承继马克思的思想,认为人的存在是通过实践,在改造世界的漫长过程中形成的。同马克思一样,科耶夫把黑格尔的精神还原为人类历史,认为对人的总体把握必然要通过历史来说明。另一方面他又与马克思不同,他不是把满足人的物质生活需要的实践活动看作人类第一个历史活动,而是强调人的欲望的首要性和特殊性,认为历史就是在不断满足这种欲望中实现的。当历史彻底满足人的欲望时,历史也就趋于终结。; 科耶夫对于作为历史主体的人的理解,又融合进了海德格尔思想的影响。这涉及对黑格尔和海德格尔关系的看法。对此科耶夫有一个独特的评价:“海德格尔的人类学(无疑是一种著名的真正的哲学人类学),根本上,并没有给(黑格尔)现象学的人类学增加什么新东西”,但是,“如果海德格尔不出版他的这本书(《存在与时间》),则精神现象学可能就不会被理解”〔6〕。这中间包含对许多问题的理解,其中在对人的理解上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对于死亡的见解。在《存在与时间》中,海德格尔从“此在”“在世之在”的基本结构来描述人的生存,其中一个基本难度,是人的向死而生。人只有面向他的死亡,面对他的有限,才能真正获得自由,获得本真的存在。科耶夫在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主奴关系辩证法”的中,借着黑格尔对死的论述,揉进了海德格尔关于人的存在的思想。但科耶夫又借肋主奴辩证法的历史运动,以马克思的学说为背景,使海德格尔关于人的存在的思想历史化。他认为海德格尔关于人向死而生的条件是历史过程的结果,人不是抽象地面对生命、自我筹划的产物,而是历史的产物。;
至此,科耶夫解读《精神现象学》确立了两个基本的立场,一是来自马克思的,他深信人是创造历史的主体;另一是来自海德格尔的,即人是一种向死而生的存在。这两点是科耶夫解读黑格尔的基本出发点。但这两个基本点对科耶夫而言又不是对立的。必须把马克思的历史观与海德格尔的生存观相结合来解释黑格尔。科耶夫坚持,黑格尔、马克思式的历史意识必须补充以海德格尔式的存在意识,反之亦然。科耶夫的这种努力方向无疑暗示了萨特哲学的道路。萨特被称为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或马克思主义的存在主义者,与科耶夫的影响不无关系。萨特在30年代就知道科耶夫的讲座。并承认黑格尔的主奴关系对于他的“为他存在”的影响。萨特“与其说是海德格尔的学生,不如说是科耶夫的最好的学生”〔7〕。; 尽管科耶夫受马克思和海德格尔的影响,但他的目光始终集中于黑格尔身上。借马克思,使黑格尔哲学中理性因素、唯物主义因素、人本主义因素得以发扬;借海德格尔,使黑格尔现象学中浪漫主义、非理性主义、情感因素得到强调。他不象黑格尔那样急于使这些对立的因素走向“合”,从而完成辩证运动,而是使这些因素更尖锐地对立起来,显示出这些因素各自独立存在的价值。这种态度深受现代哲学的青睐,因而他的黑格尔主义更易为现代哲学接受。;
三、主奴关系辩证法新论;
正如我们一再提醒的,科耶夫在他的“黑格尔现象学”讲座中,并不在乎是否系统地、逐字逐句地解释黑格尔的现象学的全部,一如别的黑格尔研究者经常做的那样。科耶夫喜欢攫取他关注的章节来作哲学上的发挥。因此与其说科耶夫在忠实地解释黑格尔,不如说,他在黑格尔那里找到了一种讲述他所关心的哲学问题的语言。当然,哲学语言和内容是不可分的。当他用黑格尔的语言来讲述哲学问题时,他也就成了一个黑格尔主义者,一个有自己特色的黑格尔主义者,科耶夫式的黑格尔主义者。;
如果说法国的新黑格尔主义者让·华尔、让·;伊波利特等人是用“苦恼意识”来一以贯之地解释黑格尔的话,那么,科耶夫运用的哲学语言则是《精神现象学》中的另一核心章节——主奴关系辩证法。科耶夫式的黑格尔主义就是从这条主线展开的。因为在他看来,黑格尔哲学大厦的基石就在于主奴辩证法,“历史辩证法就是主奴辩证法”〔8〕。以此看历史,历史有着清晰的开端和明确的终结〔9〕。; 关于黑格尔现象学中的主奴关系,不同的哲学家有不同的解释,有从心解释的,有从宗教解释的,科耶夫则坚持从社会与历史的向度来解释,这与马克思的思路类似;但科耶夫并非机械地把主奴关系还原为历史上的某个时期,而是把它看作人的历史生存的基本模式,是人的生存本质的表达。这又与存在主义的解说相近。;
科耶夫在关于黑格尔“主奴关系”的论述中,首先抓住对人的理解,即“什么是黑格尔所谓的人”,以此作为全部理论展开的起点。科耶夫认为,以笛卡尔为代表的近代哲学持“人是一个思维的存在”的观点,不能让黑格尔满意。因为人们在“思”中被对象所吸引,而遗忘了自己。所以笛卡尔式的“沉思只能显示出对象而不能显示主体”〔10〕。人只有通过“欲望”才可以使人返回自身〔11〕,认识自身。由此,科耶夫展开了对“欲望”的分析,以期对“人是什么”作出回答。;
“欲望”不同于“沉思”的最大特点在于它驱动人去行动,只有行动才能满足欲望。光沉思是无法满足欲望的。而行动则意味着去“否定”改变欲望的对象,使“异在”的实在变成自身的实在,即同化对象以此来满足欲望。很明显,科耶夫意欲以“欲望”来刻划人的生存的基本能动性。但此欲望还不能同动物的“欲望”相区别,无法刻划人的本质特征。为此,科耶夫特别指出“人的欲望不同于动物的欲望”〔12〕。这种明确的区分是黑格尔所没有的。;
对于人的欲望的特点,科耶夫说:“对另一欲望的欲望产生了本质上的不同于动物的‘我’的我。”〔13〕因为人的欲望是超越于所予自然的。动物的欲望都是直指自然对象的,画饼不能充饥。唯有人的欲望可以不指向直接的对象,而是指向一种超越于对象的东西,这就是另一个人的欲望。“人的现实只能是社会的。”〔14〕在社会中,人的欲望就表现为要求他人的“承认”,因为要求被“承认”同样也是他人的欲望。当人们赢得他人的承认时,在他人对自己的承认中,建立起自我的认识。在此,科耶夫借黑格尔的思想表明近代一切以“我思”为起点的哲学观点是错误的。“我思”有其自身的生存过程,而这一过程是由“欲望”发动的。在欲望的结构中存在着自我实现、自我超越的潜能,它是人的生存最有力的推动力量。“欲望”比“我思”更基本。;
“欲望”的根本性使它更能展现人的生存状态。由于“欲望”是在时间中实现自身的,因此人的“存在的普遍形式不是空间而是时间”〔15〕,由此,科耶夫引出人的生存时间——历史,他甚至说“人的历史就是被欲望的欲望的历史”〔16〕。不仅如此,科耶夫还从欲望的特点中引伸出历史的基本特点。与传统的观点不同,科耶夫认为历史作为人的生存时间不是指向过去,而是指向未来。在人的生存时间中未来是首要的,因为“欲望指向的是一种现在世界中没有存在以及还不曾存在过的实在”〔17〕。欲望指向未来,因此人的历史存在也指向未来,未来对于历史具有首要性。这里我们不难看出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对于科耶夫的深刻影响。海德格尔认为“只有当此在拥有未来时,他才是本己的曾在”〔18〕。对“欲望”的论述是科耶夫式黑格尔主义的一大特色。他认为“欲望”不仅对于人有首要的意义,而且历史也由此展开。科耶夫对于“欲望”的论述,使“欲望”上升为一个哲学概念,并成为20世纪法国哲学的一个重大论题。; 现在,我们再来分析“欲望”之后的另一个核心概念“斗争”。人的欲望是要求他人“承认”自己,而他人同样要求得到“承认”。这样,当每个人都为实现自己的欲望而努力时,就要发生冲突。“承认”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必须通过“斗争”去赢得,“斗争”与人的欲望有必然联系。因为构成欲望对象的意义,除特殊性外,还有着普遍性,因而我们所欲望的对象必是他人所欲望的。比如敌人的战旗之所以要去夺得,就是因为它是敌人意欲保护的,象征着敌人的精神和存在。一旦敌人投降了,那旗帜也就不过是一块布而已。因而通过“欲望”,以及“欲望”的实现过程“斗争”,表明人的生存是通过“他人”中介的,无论欲望的对象还是“斗争”的过程,都离不开“他人”的存在。只有在“他人”存在的前提下,才有人的自我意识,这是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对“自我意识”的论述中极为突出的一点,科耶夫紧紧抓住这一点,认为“斗争是历史的起源,也是自我意识的起源”〔19〕。;
科耶夫强调这种为“承认”而进行的斗争是“流血的”斗争。科耶夫强调;“斗争”的暴力性有其深刻的用意。人要求他人承认。但人也是一种动物,要保存自己,要想与他人斗争,战胜他人,首先必须克服其动物本能,克服动物式自我保护的本能,克服对死亡的恐惧,甘冒生命危险去赢得他人的承认。“人将冒着其生物的生命危险去满足其非生物性的欲望。黑格尔说,不能为达到非直接生命的目标而冒生命危险的存在不是真正的人。也即,不能为承认而冒生命危险去斗争,为纯粹尊严而斗争的存在就不是真正的人”〔20〕。只有这种冒生命危险的“流血斗争”才能使人摆脱动物本能,由动物走向人,由自然走向历史。; 在主奴关系辩证法中,“斗争”这一环节创造了对立的主人和奴隶。在“流血斗争”;中,敢于冒生命危险,赢得他人承认的,是主人。而屈服于死亡的威胁,屈服于生命本能的,则成了主人的奴隶。主人之为主人,不仅是因为他战胜了他人,而且是因为他克服了自身的障碍,克服了对死的畏惧,克服了自然的本能。因此,主人的胜利也是人脱离自然的胜利。科耶夫甚至认为敢冒生命危险的意志是人性的标志。;“只有为人的欲望而冒生命危险(的行为),才能使人性显露出来。”〔21〕在这个意义上,奴隶还不是一个完全的人。;
进而言之,科耶夫认为,只有通过“生死斗争”这种否定性活动,人才能体现自由的本性。把死亡和自由联系起来是存在主义的特点,从海德格尔到萨特都是如此,而从海德格尔通往萨特的桥梁便是科耶夫的黑格尔主义。他指出:“只有他的死才能实现他的自由”,因为这种“死亡是自愿的,是自由的最高体现。”〔22〕;
很显然,在主奴关系的这一阶段上,科耶夫把注意力放在主人身上。主人是人性的体现,在主人身上,体现了科耶夫对人与自然二无论的强调。但这不是主奴关系的最终状态,主奴关系还要发生转化。因为主人成为主人之后,他无须为满足欲望而创造新的现实,奴隶能提供服务。主人因奴隶的劳动而脱离了对自然的征服,只是在自然层面上的直接消费物。主人不再想改变世界,不再追求变化,他丧失了否定性力量,因而已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了。所以科耶夫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奴隶的历史作用上。奴隶为什么比主人更具历史价值,这主要取决于两个相互关联的环节:畏死和劳动。在这两点上,科耶夫分别受海德格尔和马克思的影响。;
对死亡的惧,使奴隶停止斗争,屈服于他的自然本能而成为奴隶。奴隶不再视自己为人,因而他更能体验生存的偶然性和特殊性。正是这种意识使奴隶始终生活于实现其自身有限性的活动中,从而对人的有限性有比主人更深的洞见。对死亡的意识这一环节,在科耶夫那里被放大了,这无疑显示了海德格尔的影响。在《存在与时间》中,对死的意识在“在世之在”中起着关键作用,人是面死而生。科耶夫把它用于解读黑格尔的主奴辩证法,赋予“对死亡的恐惧”以海德格尔式的意义,并在这个意义上,向人们肇示奴隶比主人更具人的本真状态。;
在劳动问题上,科耶夫秉承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对劳动内在价值的重视,指出“奴隶在通过劳动使自己成为自然的主人的同时,使自己从自身的自然中解放出来,使自己从受缚于自然,从而成为主人的奴隶的本能中解放出来”〔23〕。奴隶通过劳动重新肯定了自身作为人的存在。用黑格尔的话说,就是“那劳动着的意识便达到了以独立存在为自己本真的直观”〔24〕。;
科耶夫不仅强调劳动对于奴隶的解放作用,更从劳动的普遍意义上来看它的历史作用。这显然是受马克思的影响。马克思在《1844年手稿》中曾高度评价黑格尔对劳动的重视。他说,黑格尔“抓住劳动的本质,把对象性的人、现实的因而是真正的人理解为他自己的劳动结果”〔25〕。在这一前提下,科耶夫进一步说道:“劳动的奴隶是所有人类、社会、历史进步的源泉,历史是劳动的奴隶的历史”〔26〕。“只有通过奴隶的劳动,历史才取得进步”〔27〕。这同马克思的劳动观是一致的。我们看到,科耶夫对于主人和奴隶的历史作用各有评价,但天平最终是倾向于奴隶一边。因为奴隶掌握着劳动,掌握着历史的动力。; 科耶夫对奴隶历史作用的重视没有停留在对于劳动的强调上,还看到了奴隶在意识形态层面上对历史进步的贡献。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曾说:“对主人的恐惧是智慧的开始”〔28〕。科耶夫则具体解释了奴隶劳动对于奴隶“抽象观念”形成的巨大作用。因为在主人的压迫下,奴隶不能享用自己的劳动战果,必须压制自己的本能。于是,这具体的劳动产品被抽象而为观念。科耶夫说,劳动的产品和欲望的满足,“对主人而言,是自然愿望,对奴隶而言,则是‘抽象观念’”〔29〕。在被迫的劳动中,面对可望而不可及的自己的产品,奴隶的理智得到了发展。;
奴隶在被迫劳动中无现实的自由而言。他在劳动中获得的独立意识,只能在意识形态中获得出路。因此,奴隶的意识形态,是独立意识与被奴役的客观现实之间相冲突的产物。这些意识形态就是黑格尔在论述主奴辩证法转换后所提出的三种自由意识:斯多葛主义、怀疑主义和苦恼意识。科耶夫高度评价这种意识形态,认为不能仅看到这些意识形态起到麻痹奴隶认识现实的消极作用,还应看到它积极的历史作用。他尤其强调“苦恼意识”;的历史作用。;
斯多葛主义教人们相信,只要他想他是自由的,他就是自由的。人们无须改变世界,即使人们无时不在锁链之中,他也是自由的〔30〕。这样,奴隶们事实上的奴役地位就不重要了。怀疑主义否定一切事物,否定一切他人,只有我是真实的、现实的、自由的。显然,怀疑主义是斯多葛主义的继续,它把斯多葛主义进一步提升到我们的意识中〔31〕。; 对于最后一种意识形态,科耶夫最为看重,着的笔墨也最多。黑格尔称之为“苦恼意识”。与让·华尔等人阐述的“苦恼意识”不同,科耶夫是在主奴关系辩证法的框架下来解释“苦恼意识”的。他把“苦恼意识”视为奴隶在意识形态上寻找自由的出路之一。在具体分析上,他称之为基督教。科耶夫重视基督教,并在社会历史的层面上刻画其积极作用。他说,基督教在历史中有它不可替代的功绩。其一,它把平等意识引进历史,在上帝面前主人和奴隶是平等的,他们都屈从于上帝。其二,基督教重视个体的“特殊性”,因为基督教赋予每一个具体的生命以绝对价值,其典型代表是耶稣,是普遍性(上帝)与特殊性(人)的最终结合。其三,基督教的存在在于追求普世教化,即全球的基督教化,上帝不是某个人、某些人的上帝,而是所有人的上帝。教化是任何地方都能实现的。人类有了一种真正的“世界历史”的意识〔32〕。;

『拾』 普罗科耶夫前奏曲算不算大型乐曲吗

算的上是大型乐曲了

热点内容
六一樱花草舞蹈视频 发布:2025-08-01 00:26:42 浏览:869
夏日里最后一朵蓝色妖姬 发布:2025-08-01 00:03:30 浏览:976
晋城花卉市场 发布:2025-07-31 23:57:40 浏览:788
王艳梅花 发布:2025-07-31 23:57:05 浏览:636
花艺鱼线 发布:2025-07-31 23:56:49 浏览:170
十二月梅花 发布:2025-07-31 23:56:49 浏览:784
瓜子盆栽育苗 发布:2025-07-31 23:55:16 浏览:180
棒针三针一朵花怎么打的图文 发布:2025-07-31 23:50:06 浏览:455
梅花大全图片 发布:2025-07-31 23:47:09 浏览:158
植绿美护肤品 发布:2025-07-31 23:46:53 浏览: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