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植育苗新闻稿
A. 新冠疫苗临床试验结果如何
新冠疫苗临床试验取得了积极成果。
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日前发表论文,介绍了中国团队开发的一种新冠病毒候选疫苗一期临床试验的积极结果。他们对一种新冠病毒疫苗开展了1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这种疫苗是安全的,且能够诱导人体快速产生免疫应答。
试验中使用的疫苗是一种腺病毒载体重组新冠病毒疫苗。团队在试验中招募了108名健康的成年志愿者,年龄在18岁至60岁间。这些志愿者分成不同组别接种了不同剂量的疫苗。报告介绍,接种后的28天内,这种疫苗在不同剂量的组别中都展示了很好的耐受性,也没有引起严重不良反应。
陈薇在《柳叶刀》发布的新闻稿中说,1期临床试验表明接种这种腺病毒载体重组新冠病毒疫苗能够在14天内诱导产生病毒特异性抗体和T细胞,“这些结果代表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1)绿植育苗新闻稿扩展阅读:
新冠疫苗研发的阶段性成果引发美英等国科学家好评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传染病系主任罗伯特·斯库利对新华社记者说,接种3种不同剂量候选疫苗的志愿者都产生了针对新冠病毒的中和抗体和T细胞免疫应答,同时显示了很好的耐受性;接种后28天内,大多数人体内中和抗体增加了4倍以上,这一结果“令人鼓舞”。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免疫学教授丹尼尔·奥尔特曼表示,这是报告新冠病毒疫苗临床试验结果的第一篇论文,疫苗诱导产生了与接种剂量相关的中和抗体应答,志愿者也没有严重不良反应,所以“开端很好”,试验结果“相当令人欣慰”。
B. 新冠疫苗临床试验结果已经出来,那疫苗什么时候能投入使用
新冠疫苗临床试验虽然取得了阶段性的积极结果,但对于疫苗到底能在什么时候投入使用,各方专家意见并不统一。
张宏文在日前接受采访时表示,对于新冠病毒的疫苗,在明年3月可能可以看到第一个成功的疫苗,但效果如何都是未知。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院士在谈及陈薇院士在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上刊发的疫苗论文时表示,一个好的疫苗需要一年半、两年的长时间研发,是因为需要满足“安全、有效、质量可控”三个条件。
面对新冠病毒这种新发传染病的应急状况,高福认为,目前疫苗安全性还是可以的,有望在年底前对一些特殊人群上使用疫苗。
参与牛津大学詹纳研究所的腺病毒载体疫苗研究的教授莎拉·吉尔伯特说:“如果得到监管机构的紧急批准,并最终验证我们研发的疫苗是有效的,那么在9月份第一批数百万剂的疫苗就能生产出来。”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生健康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日前在回答媒体记者提问时也同样表示,“中国的疫苗发展非常快,不会比美国差多少。美国据说9月就可以用在人身上,中国也在赛跑,估计前后不会差多少”。
(2)绿植育苗新闻稿扩展阅读:
陈薇在《柳叶刀》发布的新闻稿中指出,要谨慎对待相关成果,开发新冠病毒疫苗会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并且能够引发免疫应答并不一定意味着疫苗能够保护人们免受新冠病毒感染,最新成果“展示了新冠病毒疫苗开发的很好前景,但我们离这种疫苗达到让所有人使用的阶段仍有较长的路要走”。
对腺病毒载体疫苗的前景,专家们同样持谨慎态度,指出其一大挑战是如何克服“预存免疫”,且仍需开展进一步临床试验来验证疫苗预防新冠病毒感染的有效性。
C. 艾滋病疫苗呼之欲出
艾滋病疫苗还在研究的路上,任然需要一些时间研制。
这两天艾滋病又上了一回头条。起因是,强生公司在7月24日的第九届国际艾滋病协会学术会议上,报告了他们最新的研究成果——一项名为APPROACH(本意为“接近”)的已经进行了1期和2a期临床试验的艾滋病疫苗研究。
艾滋病疫苗并不是第一次看到了,关键在于,他们给出的数字太耀眼:100% (疫苗在健康受试者体内成功诱导HIV抗体应答的比例)和94%(临床前实验中降低的单次暴露感染风险)。这两个数字并非夸大其词,也确实意味着艾滋病疫苗研究又取得了巨大进展。
但是先别忙着激动,如果你真正地理解了这两个数字背后的意义,就知道艾滋病疫苗虽然是向前迈了一步,却远没有到离我们咫尺之遥的地方。
(来源:NIH)
D. 新冠疫苗什么时候能到投入使用
据悉,目前中国新冠疫苗紧急使用已经启动。疫苗紧急使用,目的是在医务人员、防疫人员、边检人员以及保障城市基本运行人员等特殊人群中,先建立起免疫屏障,整个城市的运行就会有稳定的保障。
至于普通老百姓何时可以接种新冠疫苗,预计要等到今年12月底或者明年年初。按照媒体透露,届时新冠疫苗将上市。在价格方面,打一阵疫苗预计只需要几百元,打两针不到一千元,且保护率达到百分百。
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日前发表论文,介绍了中国团队开发的一种新冠病毒候选疫苗一期临床试验的积极结果。他们对一种新冠病毒疫苗开展了1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这种疫苗是安全的,且能够诱导人体快速产生免疫应答。
试验中使用的疫苗是一种腺病毒载体重组新冠病毒疫苗。团队在试验中招募了108名健康的成年志愿者,年龄在18岁至60岁间。这些志愿者分成不同组别接种了不同剂量的疫苗。报告介绍,接种后的28天内,这种疫苗在不同剂量的组别中都展示了很好的耐受性,也没有引起严重不良反应。
陈薇在《柳叶刀》发布的新闻稿中说,1期临床试验表明接种这种腺病毒载体重组新冠病毒疫苗能够在14天内诱导产生病毒特异性抗体和T细胞,“这些结果代表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E. 中国新冠疫苗由阿根廷派飞机接收,这是不是能反映出对于疫苗的重视
布宜诺斯艾利斯宣布当地时间2月25日,首批由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新冠疫苗运抵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阿根廷内阁首席部长卡菲耶罗,外长索拉,卫生部长维佐蒂和中国驻阿根廷大使前往机场迎接
阿根廷政府在一份新闻稿中称,阿根廷航空公司一架航班已经分往北京运送国药疫苗,预计在近期返回布依诺斯艾利斯的埃塞萨国际机场,阿根廷药品监管机构已经批准紧急使用国药疫苗。总统办公室称,新获批的疫苗将作为阿根廷政府抗议预防策略的一部分
阿根廷卫生部表示,该国累计确诊2077228例新冠肺炎病例累计死亡51510例
阿根廷于去年12月底启动国内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本月21日正式批准了中国医药集团 有限公司研发的新冠疫苗在阿根廷紧急使用。阿根廷卫生部发言人表示,临床试验已经表明国药集团研发的新冠疫苗安全有效 随着中国疫苗的到来,阿根廷即将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中国疫苗的接种工作,优先为一线医务工作者,教师以及老年群体接种
F. 新冠疫苗是哪个国家先研制出来的
引用央视消息“加拿大媒体《环球邮报》当地时间12日报道,该媒体从加拿大国家研究委员会获悉,加拿大的研究人员正在与中国合作开发新冠疫苗,并将在加拿大进行相关的临床试验。这种被称为Ad5-nCoV的疫苗是由中国一家公司与加拿大军方合作开发的,这是全球开发的众多新冠疫苗当中的一种。中加双方已经达成协议,将在加拿大生产这种疫苗,用于进行临床试验和应急使用,并继续进行开发。加拿大国家研究委员会负责生命科学研究的副主任罗曼·祖姆斯基(Roman Szumski)表示,这种疫苗已经在中国进行了一期和二期临床试验,而在加拿大继续进行临床试验,可以进一步了解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世界第一个新冠疫苗人体临床数据是中国发布的。
2020年5月22日,世界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在线刊登了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陈薇院士和江苏省疾控中心朱凤才教授团队的新冠疫苗人体试验临床数据结果,1期临床108名志愿者全部有显著的细胞免疫反应,这是世界首个新冠疫苗的人体临床数据。
最新研究表明,这是第一种进入第一阶段临床试验的COVID-19疫苗安全、耐受性好,能够在人体内产生抗SARS-CoV-2的免疫应答。在108名健康成人中进行的开放标签试验显示,疫苗在28天后显示出了有希望的结果,最终结果将在6个月内进行评估。接下来需要进一步的试验来确定它引起的免疫反应,是否能有效地预防SARS-CoV-2感染。
(6)绿植育苗新闻稿扩展阅读
全球疫苗的研发进展
全球有超过100种候选COVID-19疫苗正在开发中。中国的Ad5-nCoV疫苗只是其中的一种,现在拔得头筹,有了人体1期临床试验的良好结果,可以说距离新冠疫苗研发成功更近了一步。
在全球疫苗的研发中,其他国家也在研发和试验一些有优势的新颖疫苗,如核糖核酸(RNA)疫苗和脱氧核糖核酸(DNA)疫苗。
在研发RNA和DNA疫苗方面,美国有几个公司走在前列,如美国莫德纳公司与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合作研发的mRNA-1273疫苗,以及美国伊诺维奥制药公司的INO-4800DNA新冠病毒疫苗也都在进行1期临床试验。这类疫苗的最大优势是速度快,但由于是一类新疫苗,安全性尚待检验。
疫情还未过去,当此之时谁能先突破并研发出疫苗,也就为人类战胜新冠肺炎提供了科学利器,立下了头功。中国在疫苗研发上有了一点突破,既是一种成果,也要看到尔后还需要继续加大研发力度,如此,疫苗就能尽早地投入使用。
G. 以“打疫苗”为题,写一篇倒金字塔消息。300字以内
摘要 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需要对上汇报。会不会汇报、怎么汇报,不仅是工作效率问题,也是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问题。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把复杂的情况说清楚,也让听汇报的人尽快了解,最好采用“倒金字塔”法。
H. 长约一分钟的最近的新闻稿,急求~~!
8月31日,美国加州洛杉矶以北的山火持续向四周蔓延,严重威胁一万多间房屋,当局下令洛杉矶东北面四千多间房屋的居民进行疏散。 8月31日,两岸航班今天将由平日包机跨入定期航班,从平日包机的108班大增为270班,今天首航日将有44个班机往返两岸。 8月31日,中国国家药监局将组织召开甲型H1N1流感疫苗专家审评会,请专家组对已完成临床研究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进行审评。 8月31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 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 箭发射印度尼西亚“帕拉帕-D”通信卫星,火 箭一、二级飞行正常,三级二次点 火后出现异常情况,未能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具体原因有关专家正在分析中。随后卫星已被捕获状态正常 可实施变轨 9月1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地面测控网已经成功将发射升空后一度未能进入预定轨道的印度尼西亚“帕拉帕-D”商业通信卫星,进行了近地点变轨,卫星状态正常, 9月1日,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司令蒂姆西·基廷与澳大利亚国防军司令安格斯·休斯敦在悉尼会晤,双方同意分别与中国国防部门接触,邀请中国参加一个由这3个国家举行的史无前例的联合军演。 9月2日,印尼西爪哇省附近印度洋海域发生里氏7.3级地震目前已造成42人死亡,400余人受伤。 9月2日,国务院总理温 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和其他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 9月4日,谷歌大中华区总裁李开复宣布离职, 9月4日,中共《党的建设辞典》时隔20年后再出版,在整部辞典的1015个词条中,收录"群体性事件"、小村官、网络反腐、带病提拔、群体性事件等,1/3是新词,而"修正主义"一词被删除。
I. 陈薇团队新冠疫苗临床试验结果是什么
陈薇团队新冠疫苗临床试验结果是安全,能诱导免疫反应。
5月22日,国际学术期刊《柳叶刀》(The Lancet)发布的新闻稿称。开放标签、108名健康成年志愿者参与的I期临床试验显示,“结果令人满意”;最终结果将在6个月内进行评估;此外还需进一步试验,来评估该疫苗能否有效预防新冠病毒感染。
研究结果显示,它是安全的、人体耐受性良好,且能够引起人体免疫系统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反应(应答)。
这一研究成果来自中国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领衔的团队研发了前述Ad5新冠疫苗,并率先开展了I期和II期临床试验。接种后第14天,快速、特异的T细胞应答达到峰值;接种后第28天,产生中和抗体的体液免疫反应达到峰值。
(9)绿植育苗新闻稿扩展阅读
其他国家的疫苗研发:
目前,全球有超过100种候选COVID-19疫苗正在开发中。中国的Ad5-nCoV疫苗只是其中的一种,现在拔得头筹,有了人体1期临床试验的良好结果,可以说距离新冠疫苗研发成功更近了一步。
在全球疫苗的研发中,其他国家也在研发和试验一些有优势的新颖疫苗,如核糖核酸(RNA)疫苗和脱氧核糖核酸(DNA)疫苗。
在研发RNA和DNA疫苗方面,美国有几个公司走在前列,如美国莫德纳公司与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合作研发的mRNA-1273疫苗,以及美国伊诺维奥制药公司的INO-4800DNA新冠病毒疫苗也都在进行1期临床试验。这类疫苗的最大优势是速度快,但由于是一类新疫苗,安全性尚待检验。
J. 世界第一个新冠疫苗人体临床数据发布是怎么回事
5月22日21时许,国际学术期刊《柳叶刀》在线发表全球首个重组腺病毒5型载体新冠疫苗I期临床试验结果,该论文的通讯作者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薇。
据报道,《柳叶刀》在线刊登了军事医学研究院陈薇院士和江苏省疾控中心朱凤才教授团队的新冠疫苗人体试验临床数据结果,这是世界第一个新冠疫苗人体临床数据。
此项研究是在108名健康成年人中进行的开放标签试验,对以腺病毒Ad5为载体的新冠疫苗进行评估:在接种疫苗后的第14天开始就发现了快速的特异性T细胞反应,并在第28天对SARS-CoV-2的体液免疫反应达到高峰,且未发现严重不良事件。
(10)绿植育苗新闻稿扩展阅读:
陈薇在《柳叶刀》发布的新闻稿中说,1期临床试验表明接种这种腺病毒载体重组新冠病毒疫苗能够在14天内诱导产生病毒特异性抗体和T细胞,“这些结果代表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不过,陈薇同时指出,要谨慎对待相关成果,开发新冠病毒疫苗会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并且能够引发免疫应答并不一定意味着疫苗能够保护人们免受新冠病毒感染,该项成果“展示了新冠病毒疫苗开发的很好前景,但我们离这种疫苗达到让所有人使用的阶段仍有较长的路要走”。
报告说,这项临床试验的主要限制包括样本规模较小、试验期较短、缺乏随机对照组等,因此接下来还需要进一步的试验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