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盆栽知识 » 绿植背景绘画

绿植背景绘画

发布时间: 2022-01-05 08:10:51

Ⅰ 园林景观的配色技法

园林景观的配色技法:
一、整体性
在园林景观中,植物一般与其他景观要素一起出现,即和建筑、小品、铺装、水体等景观元素一起出现,此时植物有处于支配地位或是次要地位两种情况。另外一种情况就是植物大面积或小面积作为单独观赏对象时出现。这里我们要分析的是当植物处于支配地位和作为单独观赏对象时,它的配色处理。但不管任何情况,我们的植物色彩设计都不能单独进行,要从整体色彩效果出发。
1、园林植物与建筑小品的搭配概况
(1)园林植物与亭的搭配
亭一般小巧玲珑,四面敞开,通风透气,属于一种敞开式的小品建筑,主要供游人尝芄,登临眺望、赏景的功能。基于亭的这种特点,在实现其实用功能的基础上,可以在休息亭以浓郁、成片的树林为背景或以常绿树丛隐亭其中,比单独放在一片草坪或者硬地上,内容上愈加丰富,在景观上要显得愈加自然、愈加能吸引人们的眼球、也不突兀,同时,它又是游人驻足观景休息之处,凭栏可观赏环亭四面之景,满足了看与被看的双重需要。 (2)园林植物与廊的搭配
廊的结构形式比较简单、构件尺寸小、组合灵活的特点。廊主要是起连接和分隔空间的作用,通过对单体建筑的连接,将单休建筑组合为层次变化丰富、高低错落的组合体建筑,可此时的视觉效果还显硬直,可以在廊旁种植单株孤植,通过植物本身的形体、姿态、色彩,不仅是烘托陪衬廊,点缀庭园空间,还可以作为视线开朗空间的主景或焦点。对于横跨溪流之上的廊,其还具有桥的特点,秀丽轻巧,本身就是一道优美的风景,如廊头种些垂柳搭配,在垂柳掩映之下的诗情画意很浓,颇能发人幽思,引发人们意境的联想。如此植物与廊的搭配,正像点线相连,形成了一条优美的曲线,自然与人工的完美结合。
(3)园林植物与榭的搭配
榭是临水或局部或全部建筑于水上的建筑,用以休憩和观赏水景。水榭是在水边架一平台,一半伸入水中,一半架于岸边,上建亭形建筑物,四周柱间设栏杆,临水一面特别开敞。水榭的主要功能是用来点缀水景,供游人观赏水景,在旅游中亦常作茶室之用,游人在此一方面可休息尝芄,另一方面还可品茗观景,一举多得,所以它是驻足观赏水景的理想之地。在通往榭的小道上可以种植些竹子, 竹的形态自然,栩栩如生, 给人一种自然美, 微风过处,竹梢如钓丝在空中飘扬,让单调的榭产生了美丽的音响,坐在院子中间,可听到竹子飘风摆动的沙沙响声,让人回味着山村田野风光的野趣生活。榭,水,竹三合一,体现出了我们古典园林文化的内涵,有原于自然高于自然的意境.
(4)园林植物与花架的搭配
花架一般由刚性材料构成一定形状的格架供攀缘植物攀附的园林设施,其主要用于供人歇足休息、欣赏风景和创造攀援植物生长的条件.单独的花架是一个单调的建筑小品,需要选择一些植物与其搭配以达到和谐,植物的选择应根据花架本身的颜色而定,这样既可以增强美感, 增添一种生动活泼的生命气息,攀缘在花架上的植物还可以有尝芄之用,这样通过建筑对自然的适应达到了建筑与自然景观的统一。
(5)园林植物与雕塑的搭配
雕塑是一种可触的空间造型艺术,雕塑的形象本身不存在透视关系,圆雕可以从四面⑧方去欣赏。因视点、放置地点和光线的不同,以及采用的材料不同,雕塑能使人们产生各种不同的感受。从与园林植物搭配的角度出发,雕塑可以配置于园林的花坛、林荫道上,也可点缀在自然式园林的草地中。在园林中设置雕塑,其主题和形象均应与环境相协调,雕塑与所在空间的大小、尺度要有恰当的比例,并需要考虑雕塑本身的朝向、色彩以及与背景的关系,使雕塑与园林植物互为衬托,相得益彰,形成一副雕塑与园林植物于一体的空间图画。
2、园林景观与水景的搭配
(1)水边植物配置应讲究艺术构图
我国园林中自古水边主张植以垂柳,造成柔条拂水,同时在水边种植落羽松、池松、水杉及具有下垂气根的小叶榕等,均能起到线条构图的作用。水边植物配植切忌等距种植及整形式或修剪,以免失去画意。在构图上,注意应用探向水面的枝、干,尤其是似倒未倒的水边大乔木,以起到增加水面层次和富有野趣的作用。
(2)驳岸的植物配置
驳岸分土岸、石岸、混凝土岸等,其植物配置原则是既能使山和水融成一体,又对水面的空间景观起着主导作用。土岸边的植物配置,应结合地形、道路、岸线布局,有近有远,有疏有密,有断有续,曲曲弯弯,自然有趣。石岸线条生硬、枯燥,植物配置原则是露美、遮丑,使之柔软多变,一般配置岸边垂柳和迎春,让细长柔和的枝条下垂至水面,遮挡石岸,同时配以花灌木和藤本植物,如变色鸢尾、黄菖蒲、燕子花、地锦等来局部遮挡(忌全覆盖、不分美丑),增加活泼气氛。
(3)水面植物配置
水面植物低于人的视线,与水边景观呼应,加上水中倒影,最宜观赏。水面植物配置用荷花,以体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意境。但若岸边有亭、台、楼、阁、榭、塔等园林建筑时,或设计种有优美树姿、色彩艳丽的观花、观叶树种时,则水中植物配置切忌拥塞,留出足够空旷的水面来展示倒影。
(4)堤、岛的植物配置
水体中设置堤、岛,是划分水面空间的主要手段,堤常与桥相连。而堤、岛的植物配置,不仅增添了水面空间的层次,而且丰富了水面空间的色彩,倒影成为主要景观。岛的类型很多,大小各异。环堤、岛以柳为主,间植侧柏、合欢、紫藤、紫薇等乔灌木,疏密有致,高低有序,增加层次,具有良好的引导功能。
(5)与水体搭配植物种类
水生植物造景最好以自然水体为载体或与自然水体相连,这样流动的水体有利于水质更新,减少藻类繁殖,加快净化,不宜在人工湖、人工河等不流动的水体中做大量布置。种植时宜根据植物的生态习性设置深水、中水、浅水栽植区,分别种不同植物。通常深水区在中央,渐至岸边分别制作中水、浅水和沼生、湿生植物区。考虑到很多水生植物在北方不易越冬和管理的方便,最好在水中设置种植槽,不仅有利于管理,还可以有计划的更新布置。与水体搭配常用以下各类植物覆盖、稳固土壤,抑制因暴雨径流对驳岸形成的冲刷。
二、色彩基调
1、暖色系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暖色系象征热烈、欢快,是园林设计中常用的色彩,多用于庆典场面,如广场花坛、门厅、主要入口等,给人朝气蓬勃的欢快感,一般不在高速公路两边及街道的分车道中大面积使用,以免分散驾驶员的注意力。
2、冷色系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对一些空间较小的环境边缘,可采用冷色,以增加深远感。在花卉组合上,冷色与白色和适量的暖色搭配,能产生明朗、欢快的气氛,适当增加冷暖色的比例,还可以给人以宁静和庄严感。如各朝皇陵种植雪松及柏树,庄严肃穆。
3、对比色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对比色特别是补色的对比,效果强烈、醒目,给人欢快热烈的感觉,常用于节日花坛摆放。常用的对比花卉组合有蓝色与黄色三色堇组成的花坛,橙色郁金香加黄色风信子组成的花坛,在绿草坪上种植红叶李或红枫等。
4、同类色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同类色组合能体现层次感与空间感,在心理上产生柔和、宁静的高雅感觉,如在大片绿地上点缀造型各异的深绿、浅绿色树木和植物,显得宁静、明朗.。
5、绿色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不管任何季节,植物都不会缺乏绿色,在植物色彩中绿是绝对的主角。虽然由于季节和光线的原因,植物的绿色也会有深浅、明暗、浓淡的变化,但这些绿色也只是存在着一些明度和色相上的微小差距,当作为一个整体而出现时,是一种因为微差的存在而产生的调和效果。所以布置植物材料尤其是大面积时,要以绿色为基调。当我们布置花坛时,绿色的叶由于明度较低而会作为底色出现,彩度和明度较高的花朵作为亮点而跳了出来,这时,绿色的基调效果会有所减弱。
三、点缀色
如果不是为了追求特殊的效果,其他色彩一般作为点缀色而出现,点缀的方式有以下几种:成片涂抹,即把各种植物当作颜料一样在绿色的背景上挥洒,这种情况一般会用花卉或花灌木作为色彩的载体以少胜多,即在绿色基调上的合适部位适当地点缀些对比色。这时,我们也可以将建筑、小品的色彩加进来,从明度上划分层次,营造空间效果。
四、背景效果
背景色对植物色彩配置起着重要的作用。远山、蓝天、大面积的水面均可以充当植物色彩的背景,这3种背景色都属于灰色系,当配置植物作为前景时明度高的色调比较合适,但前景和背景之间应该有适当中明度或低明度的色彩过渡,还要考虑色彩空气透视的效果。园林景观中的一些垂直景物,如墙面、绿篱等也会充当植物的背景。这时,要根据背景的色彩特性,来配置植物色彩。如果是暖色调,在砖红色的墙根或屋底时,作为前景的植物色彩应是暖色。反之,当背景是冷色调时,前景应冷色调。
总之,影响园林景观色彩设计的因素是多样的,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园林绿化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在需求多彩、靓丽的绿化效果的同时,也追求色彩丰富的时尚园林景观在园林设计中,园林植物是园林色彩构建的主体,也是最活跃的因素。植物景观设计遵循着绘画艺术和造园艺术的基本原则。在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色彩对比和协调尤为重要,要充分利用植物色相变化,达到最佳的视觉感观效果,最终形成“春花、夏荫、秋实、冬翠”完美景象,从而构成一幅和谐的天然画卷。

Ⅱ 巴洛克园林最具代表性的植物景观形式

巴洛克式园林代表性植物景观,一是滥用整形树木,形态愈来愈不自然;利用整形树木做成的迷园;二是线条复杂化,花园形状从正方形变为矩形,并在四角加上了各种形式的图案。花坛、水渠、喷泉及细部的线条少用直线多用曲线。
“巴洛克式园林”是园林学名词。1996年,经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发布。
一、巴洛克园林形成背景
巴洛克艺术17世纪首先出现于意大利,可以视为文艺复兴的变异,并同文艺复兴艺术一样,广泛影响了整个欧洲,直到18世纪依然流行。它首先指衍生于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一种建筑、雕塑和绘画风格,后来成为一种泛指的概念,把相应时期的一些音乐、文学、园林艺术也包含了进去,其共同之处在于跃动、华彩、激昂、宏大以及壮阔。
巴洛克建筑综合了文艺复兴以来的绘画、雕塑成就,在变革古典艺术的基础上追求动感、夸张、奇幻和热烈的效果。它的特点是一反明快均衡之美,过分表现杂乱无章及繁琐累赘的细部技巧,喜用太多的曲线来制造出有些骚动不安的效果,装饰上大量使用灰色雕塑、镀金的小五金器具、彩色大理石等,竭力显出令人吃惊的豪华之感。这种艺术手法很自然地体现在了同时期园林建筑和景观构建中。
二、不同国家巴洛克艺术风格各有特色
巴洛克园林的特点随着建造它的国家的环境而变化。像巴赞所评论,它是“欧洲每一个民族创造最符合自身特点的艺术形式时刻”。人们可以区别出潮流初始时的意大利早期巴洛克园林,达到高潮时的法国盛期巴洛克园林,以及这一风格风靡欧洲、广为接受,并具有不同特点的晚期巴洛克园林。英国的汉普顿宫、瑞典的德罗特宁霍尔姆宫、俄罗斯的彼得宫等,英国、德国、奥地利、斯堪的维也纳等国家都具有不同风格的巴洛克园林。
意大利的早期巴洛克作品是从教堂开始的,其中最伟大的是由马德曼和贝尼尼设计的圣彼得大教堂。巴洛克风格起源于意大利,发展于法国,传播到整个欧洲,最终又回到它的故乡意大利,意大利的晚期巴洛克卡塞塔宫等也是园林史上的瑰宝。
三、巴洛克式园林特征
巴洛克风格受到盛期文艺复兴时期艺术手法的激励,在园林艺术中这两者的联系比建筑更密切。巴洛克艺术情绪感很强,热情、奔放,具有动感,在建筑中又时常显得过分繁琐,一般意义上,巴洛克园林景观传承了盛期文艺复兴的基本特点,如台地、中轴线、大阶梯、对称的花床,以及雕像、岩洞、喷泉水景等。但同严谨的文艺复兴风格相比,明显走向了不拘一格的夸耀,甚至放纵。
巴洛克园林在几何式园林中以更多样、更复杂、更有力的景观带来惊奇、联想和震撼,有更多引发心理波动的戏剧性效果,使园林环境联系于更丰富的情趣、更多的象征和热烈的活动。
庭园洞窟原为巴洛克式宫殿的一种壁龛形式,造成充满幻想的外观,后被引入庭园。庭园洞窟采用天然岩石的风格进行处理。这种处理方法与英国风景园的模仿自然手法不同,前者在于标新立异,后者是真正来自酷爱大自然的观念,是发自内心的欣赏大自然之美的产物。
新颖别致的水景设施,用水力造成各种戏剧效果的一种设施;利用水力奏出风琴之声,安装在洞窟之内;惊愕喷水,平常滴水不漏,一有人来便从各个方向喷水;秘密喷水,喷水口藏而不露。
不规则滥用整形树木,形态愈来愈不自然,利用整形树木做成的迷园;园林线条复杂化,花园形状从正方形变为矩形,并在四角加上了各种形式的图案。花坛、水渠、喷泉及细部的线条少用直线多用曲线。
现代巴洛克风格的特点是景观设计作品中运用大量的曲线。曲线的花床,如同一支包含水分的画笔在大地上画出鲜艳的笔道。用花床限制了大片植物的生长范围,但是从不修剪植物,这与巴洛克园林的模纹花坛有着本质的区别。用植物叶子的色彩和质地的对比来创造美丽的图案,而不是主要靠花卉;将这种对比拓展到其他材料,如沙砾、卵石、水、铺装等。

Ⅲ 老师布置的美术作业。说要画有感情有灵性的植物。该怎么画。大神帮帮忙

您好,我觉得这话你要理解好再好好画就行了,感情,就是你要用心画这幅画,会有你的个人色彩与魅力,灵性,那就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竹子,,,梅花等等吧,或者还有你喜欢的植物,那样画出来会有你的心意吧。主要是你的感情,感情有了,画就活了,懂了吗

Ⅳ 客厅电视背景墙用玫瑰花的图案。 可以吗有什么忌讳吗

看你想做什么样子的了,有大理石做的,有用石膏板做造型的,电视背回景墙的样子要看你房子的装修风答格,这个要搭配的。不然你电视背景墙做的是好看了,和整个室内不协调也不好看啊。 现在大部分都是用石膏板做造型,比较便宜,也挺好看的。也有手绘墙,也有自己贴墙纸、墙贴的。做软包的话一定要选真皮,好的皮质,辅材也要选好的,不然的话会有甲醛,通风一年也没什么用的。

Ⅳ 园林树木配置的思想渊源和自然背景

我国园林发展经历的主要历史阶段有:萌芽期→形成期→发展、转折期→成熟期→高潮期→变革期→新型期。以下是这几个历史阶段的不同情况和发展过程。
(一)萌芽期
中国园林的兴建是从商殷时期开始的,当时商朝国势强大,经济发展也较快。文化上,甲骨文是商代巨大的成就,文字以象形字为主。在甲骨文中就有了园、囿、圃等字,而从园、囿、圃的活动内容,可以看出囿最具有园林的性质。在商代,帝王、奴隶主盛行狩猎游乐。《史记》中记载了银洲王“益广沙丘苑台,多取野兽蛮鸟置其中。……乐戏于沙丘”.在囿的娱乐活动中不只是狩猎,同时也是欣赏自然界动物活动的一种审美场所。因此说,中国园林萌芽于殷周时期。最初的形式“囿”,是就一定的地域加以范围,让天然的草木和鸟兽滋生繁育,还挖池筑台,供帝王们狩猎和游乐。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思想领域“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主要有儒、道、墨、法,杂家等。绘画艺术也有相当的发展,开拓了人们的思想领域。当时神仙思想最为流行,其中东海仙山和昆仑山最为神奇,流传也最广。东海仙山的神话内容比较丰富,对园林的影响也比较大。于是模拟东海仙境成为后世帝王苑囿的主要内容。
(二)形成期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建立了中央集权的秦王朝封建帝国,开始以空前的规模兴建离官别苑。这些宫室营建活动中也有园林建设,如《阿房宫赋》中描述的阿房宫“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长桥卧渡,未云何龙,复道形空,不霁何虹。”
汉代,在同的基础上发展出新的园林形式--苑,其中分布着官室建筑。苑中养百兽,供帝王狩猎取乐,保存了囿的传统。苑中有观、有宫,成为建筑组群为主体的建筑宫苑。汉武帝对,国力强盛,政治、经济、军事都很强大,此时大造宫苑,把秦的』日苑上林苑加以扩建。汉上林苑她跨五县,周围三百里,“中有苑三十六,宫十二,观三十五。”建章富是其中最大、最重要的宫城,“其北治大池,渐台高二十余丈,名曰太液池,中有蓬菜方丈、赢洲,壶梁象海中神山、龟鱼之属。”这种“一池三山”的形式,成为后世宫蔸中池山之筑的范例。
(三)发展、转折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园林属于园林史上的发展、转折期。这一时期是历史上的一个大动乱时期,是思想、文化、艺术上有重大变化的时代。这些变化引起园林创作的变革。西晋时已出现山水诗和游记。当初,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只是用山水形式来谈玄论道。到了东晋,例如在陶渊明的笔下,自然景物的描绘已是用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和志趣。反映在园林创作中,则追求再现山水,有若自然。南朝地处江南,由于气候温和,风景优美,山水目别具一格。这个时期的园林穿池构山而有山有水,结合地形进行植物造景,因景而设园林建筑。北朝对于植物、建筑的布局也发生了变化。如北魏官吏茹皓营华林园,“经构楼馆,列于上下。树草裁木,颇有野致。”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南北朝时期园林形式和内容的转变m园林形式从粗略的模仿真山真水转到用写实手法再现山水;园林植物由欣赏奇花异木转到种草栽树,追求野致;园林建筑不再徘徊连属,而是结合山水,列于上下,点缀成景。
南北朝时期园林是山水、植物和建筑相互结合组成山水园。这时期的园林可称作自然(主义)山水园或写意山水园;佛寺丛林和游览胜地开始出现。南北朝时佛教兴盛,广建佛寺。佛寺建筑可用宫殿形式,宏伟壮丽并附有庭园。尤其是不少贵族官僚舍宅为寺,原有宅院成为寺庙的园林部分。很多寺庙建于郊外、或选山水胜地进行营建。这些寺庙不仅是信徒朝拜进香的胜地,而且逐步成为风景游览的胜区。此外,一些风景优美的胜区,逐渐有了山居、别业、庄园和聚徒讲学的精舍。这样,自然风景中就渗入了人文景观,逐步发展成为今天具有中国特色的风景名胜区。
(四)成熟期
中国园林在隋、唐时期达到成熟,这个时期的园林主要有隋代山水建筑官苑、唐代宫苑和游乐地、唐代自然园林式别业山居和唐、宋写意山水园、北宋山水宫苑。
1、隋代山水建筑宫苑 隋炀帝杨广即位后,在东京洛阳大力营建宫殿苑囿。别苑中以西苑最着名,西苑的风格明显受到南北朝自然山水园的影响,采取了以湖、渠水系为主体,将宫苑建筑融于山水之中。这是中国园林从建筑宫苑演变到山水建筑富苑的转折点。
2、唐代宫苑和游乐地 唐朝国力强盛,长安城富苑壮丽。大明宫北有太液池,池中蓬莱山独踞,池周建回廊400多间。兴庆宫以龙池为中心,固有多组院落。大内三苑以西苑为最优美。苑中有假山,有湖池,渠流连环。
3、唐代自然园林式别业山居 盛唐时期,中国山水画已有很大发展,出现了即兴写情的画风。园林方面也开始有体现山水之情的创作。盛唐诗人、画家王维在蓝田县天然胜区,利用自然景物,略施建筑点缀,经营了辋川别业,形成既富有自然之趣,又有诗情画意的自然园林。中唐诗人白居易游庐山,见香炉峰下云山泉石胜绝,困置草堂,建筑朴素,不施朱漆粉刷。草堂旁,春有绣谷花(映山红),夏有石门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炉峰雪,四时佳景,收之不尽。这些尉林创作反应了唐代自然式别业山居,是在充分认识自然美的基础上,运用艺术和技术手段束造景、借景而构成优美的园林境域。
4、唐、宋写意山水园 从《洛阳名园记》一书中可知唐、宋宅园大都是在面积不大的宅旁地里,.因高就低,掇山理水,表现山壑溪流之胜。点景起亭,揽胜筑台,茂林蔽天,繁花覆地,小桥流水,曲径通幽,巧得自然之趣。这种根据造园者对山水的艺术认识和生活需求,因地制宜的表现山水真情和诗情画意的园,称为写意山水园。
北宋山水宫苑北宋时建筑技术和绘匦都有发展,出版了《营造法式》,兴起了界面。政和七年,宋徽宗赵估始筑万岁山,后更名为艮岳,岗连阜属,西延平夷之岭,有瀑布、溪涧、池沼形成的水系。在这样一个山水兼胜的境域中,树木花草群植成景,亭台楼阁因势布列。这种全景式的表现山水、植物和建筑之胜的园林,就是山水官苑。
(五)我国园林发展的高潮期
元、明、清时期,园林建设取得长足发展,出现了许多着名园林,如三代都建都北京,完成了西苑三海(北海、中海、南海)、圆明园、清漪园(今颐和园)、静宜园(香山)、静明园(玉泉山),达到园林建设的高潮。
元、明。清是我国园林艺术的集成时期,元、明、清园林继承了传统的造园手法并形成了具有地方风格的园林特色。北方以北京为中心的皇家园林,多与离宫结合,建于郊外,少数建在城内,或在山水的基础上加以改造,或是人工开凿兴建,建筑宏伟浑厚,色彩丰富,豪华富丽。南方苏州、扬州、杭州、南京等地的私家园林,如苏州拙政园(见附图),多与住宅相连,在不大的面积内,追求空间艺术变化,风格素雅精巧,因势随形创造出了“咫尺山林,小中见大”的景观效果。
元、明、清时期造园理论也有了重大发展,其中比较系统的造园着作就是明末计成的《园冶》。书中提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相地合宜,造园得体”等主张和造园手法。为我国造园艺术提供了珍贵的理论基础。
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这个时期,中国园林发生的变化是空前的。园林为公众服务的思想,把园林作为一门科学的思想得到了发展。这一时期,帝国主义国家利用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建立租界,他们用掠夺中国人民的财富在租界建造公园,并长期不准中国人进入。随着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清朝末年便出现了首批中国自建的公园。辛亥革命后,北京的皇家园囿和坛庙陆续开放为公园,供公众参观。许多城市也陆续兴建公园,如广州的中央公园、重庆中央公园、南京的中由陵等新园林。到抗日战争前夕,在全国已经建有数百座公园。抗日战争爆发直至1949年,各地的园林建设基本上处于停顿状态。
(六)园林发展新兴期
这一时期主要是指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营建、改建和整理的城市公园。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事业,把它视为现代文明城市的标志。50多年来城市园林绿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取得了空前的成就。截至1959年全国的绿地面积达128 000h㎡。但是,由于认识上的原因,在发展的过程中也走过了一条曲折的道路。“文化大革命”当中,园林绿化首当其冲,惨遭浩劫,遭受严重挫折和重大损失。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把园林绿化事业提高到两个文明建设的高度来抓,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园林绿化事业恢复到了应有的地位,展现出了一派欣欣向荣的局面,使园林绿化事业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城市公园建设正向纵深发展,新公园的建设和公园景区、景点的改造、充实、提高同步进行,小园和园中园的建设得到重视,出现了一批优秀园林作品。如北京的双秀园、雕塑公园、陶然亭公园中的华夏名亭园、紫竹院公园中的筠石园,上海的大观园,南京的药物园,洛阳的牡丹园等,都取得很大成功。
在公园建设中,以植物为主造园越来越受到重视,用植物的多彩多姿塑造优美的植物景观,体现了生态、审美、游览、休息的多种功能。
参考资料:

Ⅵ 有用的植物主题常识课

主题实施背景:

在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是植物,但是,这也从未引起过孩子们的注意,虽然孩子们天天接触这些东西,却很少思考些什么问题,于是,想通过这样的一个主题活动,让孩子们共同来关心身边的一些东西,共同探索奇妙的植物世界,同时让孩子们养成一种喜欢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培养孩子良好的观察习惯,学会发现一些自然现象,并想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的学习方法,让幼儿了解更多的植物知识,去结识更多的植物朋友,让孩子真正喜欢植物,喜欢大自然,知道我们的生活和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离开了植物,人类将无法生存。

环境创设:

1、 利用季节的特征,将教室的一面黑板用各种田野里的东西装饰成一幅美丽的图画,让幼儿似乎置身于美丽的大自然中,从而感受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是植物,植物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好处,萌发去探索植物的愿望;

2、 在教室内悬挂幼儿自己制作的树,将教室布置成一片小树林;

3、 开辟小小种植园,让幼儿每天去观察一下植物的生长情况,并作些记录;

4、 布置一个“植物的问题”角落,把幼儿发现的植物问题在墙壁上展示出来,与其他幼儿共同分享、讨论;

主题一:幼儿园的小花园

活动(一):我的植物朋友

目标:1、喜欢和老师、小伙伴一起参观、发现幼儿园的各种植物;

2、尝试运用各种形式表达自己看到的植物;

准备:一些花草树木的图片

过程:1、和幼儿一起参观幼儿园的小花园,并布置一项任务:要求每一位幼儿找一棵树做你的好朋友;

2、回到活动室,和幼儿一起讨论自己找到了什么树做你的好朋友,并说说你的好朋友是什么样子的;

3、教师根据幼儿述说,出示相应的图片,一起认识各种各样的树,包括其外形特征等,如树的粗细、高矮等;

生成与反思:在带领一大群的孩子到室外观察时,总有一部分的孩子游离于集体之外,但是我也分身乏术,只能顾及到我身边的一些孩子,有一半的孩子围在我身边,我们一起找树,观察各种植物,还有将近一半的孩子自己在寻找他们的朋友,所以在回到活动室,组织大家讨论时,大部分的孩子能讲出他所找到的植物朋友,在讨论时,有一个小朋友说:“我发现有一棵树上的叶子都掉光了,而有些树上的叶子还是绿绿的,这是为什么呢?”由此引出了下一个活动:“常绿树和落叶树”。

活动(二):常绿树和落叶树

目标:1、能通过进一步的观察,了解常绿树和落叶树的不同之处;

2、乐于表达自己的发现;

准备:一些常绿树和落叶树的叶子

过程:1、再次观察幼儿园的树,引导幼儿发现两种树的不同之处,如:叶子;

2、教师小结:人们基本可以从树的叶子上来区分常绿和落叶树;

3、请幼儿说说自己还曾经看到过什么树,它是常绿树还是落叶树,为什么?

4、延伸活动:请幼儿回家找找周围的常绿树和落叶树,并把它画下来,最好能说出它的名字。

生成与反思:或许是我太低估孩子们的发现能力,孩子们在寻找两种树的特征时,轻而易举的就发现:常绿树的叶子小小的,而且比较硬,徐顺成小朋友说:“因为它的叶子长的牢,所以不容易掉下来;”由于告诉孩子们:常绿树的叶子一年四季都是绿的,就有一个小朋友说:“不对,这棵常绿树上也有黄的叶子,为什么不叫它落叶树呢?”于是我请孩子们围到我身边,请大家一起来说说这棵树究竟是常绿还是落叶,结果有一个小朋友说出了答案:“这棵是常绿树,它黄的叶子掉了,新的叶子又长出来了,这样它一年四季都是绿的,”我及时给予了肯定。其实,有好多的问题,完全可以有孩子自己来回答,让他们共同来分享各自的经验,而且,通过这种途径获得的经验,孩子们的记忆特别深刻,作为教师,何乐而不为呢!

活动(三):有用的树朋友

目标:1、了解树的作用,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树;

2、欣赏散文诗,并能对其进行创编;

准备:树的用途的图片若干张;

过程:1、提出问题:如果我们的生活中没有了树,会变成什么样子?(幼儿讨论)

2、出示图片,了解树的用途;

3、欣赏散文诗《树真好》;

5、 尝试将自己了解的树对人类的用途,编进散文诗里;

生成与反思:在幼儿对树有了比较多的认识以后,幼儿对散文诗的了解也相对比较容易些,在创编诗歌时,幼儿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几乎每一个幼儿都能说出一点树的用途来,有几个小朋友编的非常好,马佳敏说:“树真好,我可以用树叶做朵漂亮的花,”徐安说:“树真好,小朋友可以围着大树做游戏,”等等,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小朋友表达的都非常生动,想象也比较丰富 ,通过这么一个活动,小朋友对树的感情更深了。

活动(四):我的小花园

目标:1、能利用多种形式制作树,花,草;

2、热爱大自然,喜欢植物,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去保护它;

准备:各种各类纸、笔;剪刀;蜡笔等

过程:1、讨论自己想做一个怎么样的小花园,准备怎么做;

2、幼儿制作,教师帮助、指导幼儿,并可和幼儿一起制作,鼓励幼儿大胆制作;

3、一起布置活动室,将自己的小花园展示出来;

生成与反思:在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制作后,幼儿的思维活跃起来,纷纷把自己心中的想法表达出来,姚佳琪小朋友把自己的小花园里都画满了苹果树,大大小小的有四、五棵,我有点好奇,就走过去问她:“为什么你的小花园里都是苹果树呢?”她告诉我:“因为我喜欢苹果,我想我的花园里都是苹果树,我什么时候想吃就可以去摘,”多么天真可爱的想法,她把自己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的梦想,通过绘画表达出来,这是孩子内心真实的梦,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保护孩子的这种幻想,让孩子乘着幻想的翅膀自由地飞翔吧!

主题实施情况:由于幼儿园的花草树木是幼儿最熟悉的,也是最贴近幼儿实际生活的,孩子们非常的感兴趣,再带领幼儿一起去参观,一起去寻找,幼儿的学习兴趣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于是在开展讨论时,幼儿就会有好多的东西想说,在说的过程中,幼儿思维的火花得到了碰撞,幼儿从中积累了许多的知识经验,所以,主题的开展,离不开幼儿实际的生活经验;主题的内容,必须是幼儿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脱离幼儿实际生活经验,或者太过深奥的东西,都是幼儿不喜欢的,主题也是比较难开展的。

主题二:绿色菜篮子

活动(一):菜地里的歌

目标:1、区别蔬菜的不同品种,了解更多的蔬菜品种;

2、通过观察菜地里的蔬菜,认识蔬菜的茎、根、叶、果实;

过程:1、带领幼儿到农民伯伯的菜地里参观,说说你认识的蔬菜宝宝的特征;

2、引导幼儿注意观察萝卜、茄子、青菜,并通过提问方式让幼儿了解不同的蔬菜吃的部位也不同;

3、区分几种容易混淆的蔬菜宝宝,如:菠菜和荠菜、青菜和大白菜;

生成与反思:由于孩子比较多,平时出去的机会比较少,这次带孩子们到野外观察孩子们异常的兴奋,我们在菜地边上看到了篱笆,虽然是农村的孩子,现在也很少看到篱笆了,对于书上一直说的篱笆他们终于有了一个实际的观察经验;到了菜地,孩子们对正在开花的茄子特别感兴趣,于是我和孩子们一起认识了茄子从开花到结果的过程,也让孩子们知道了我们平时吃的茄子是它的果子;孩子们在看到红薯时很兴奋,纷纷跑来跟我说:“老师,这个地底下有山芋”,于是,我又和孩子们一起认识了红薯的茎、叶、根,我还和孩子们一起从泥土里挖出了一个红薯,我们回到教室,讨论红薯的吃法,结果孩子们一致同意生吃,于是我们把红薯洗干净,切成一片片的分着吃,孩子们可开心了。其实,农村的孩子,对这些东西也并不熟悉,即使平常看到,也没人告诉他相关的知识,通过老师的梳理,提升,孩子们对这些司空见惯的东西才有了更深的认识。

活动(二):去菜场

目标:1、通过参观菜场,认识更多的蔬菜宝宝;

2、鼓励幼儿通过询问卖菜的阿姨、奶奶,知道一些他们不认识的蔬菜的名称、食用方法、食用部位;

3、引导幼儿如何正确询问别人:有礼貌、表达清楚、大声的等;

4、能想办法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向卖菜的阿姨、奶奶要一样蔬菜宝宝带回去;

准备:照相机

过程:1、布置任务:告诉幼儿我们今天去菜场干什么,要注意点什么?(包括路上)

2、去菜场;

3、参观菜场,教师注意幼儿的表现,并及时指导幼儿正确的处理方法;

生成与反思:孩子们平时或许也经常跟着爸爸或妈妈到菜场买菜,但是和老师一起却是第一次,所以当菜场的阿姨看到我们一群小朋友,表现出一种很喜欢、很开心的样子时,我们的孩子感觉很骄傲;一开始他们还有点害羞,但后来他们都很大方地和卖菜的阿姨交谈起来,陈皖小朋友第一个拿着一个芋艿问阿姨:“阿姨,这是什么,”阿姨很开心的告诉了他,接着在我的提醒下,他又问了其他好多的问题,别的小朋友在他的带头下也开始大胆地询问阿姨,由此,他们认识了许多平时不知道的蔬菜;在完成任务时,有几个小朋友没有要到蔬菜,回到教室,我问他们怎么没有完成任务?他们告诉我:“不知道该怎么说;”有几个小朋友说:“卖菜的阿姨不理我”,我就问他:“你有没有主动和阿姨商量呢”,他说:“没有”,于是我就告诉他,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孩子也比较虚心的接受了

Ⅶ 绘画用的植物参考书

难道复是《柯蒂斯植物学杂制志》?
英语:The Botanical Magazine;或称《花园博览》(Flower-Garden Displayed), 是一本创办于1787年的插图类杂志,是目前出版时间最为悠久的植物学杂志。
http://tieba..com/p/2248537505 这里有比较全的图片,LZ可以去看看
另外,皮埃尔-约瑟夫·雷杜德的《玫瑰图谱》也不错: http://tieba..com/p/782888361?pid=8336874921#8336874921

希望以上内容能对LZ有所帮助O(∩_∩)O哈!

Ⅷ 求大量的人物结构图,黑白图,线稿,如何绘画动物,背景,植物的资源

书店就有啊,《国画线描》里就有很多古代神仙、怪兽的线描本。最主要的是你要经常画速写才行。不然再好的东西你只能临描,画不出灵动效果。

Ⅸ 日本足立美术馆类似球形绿植是什么

我还真不清楚,日本主力美术馆类似球形绿植的是叫什么名字?

Ⅹ 描写大自然植物(一个)优美的片段(带图画)

少年坐在一颗树下,激动的心脏扑腾了好久才缓下来,抬头看看四周,才发现,自己所处的地方正是这个超市的最高处,整个城市尽收眼底。
超市三面环山,有两条路出入。山上的雨水汇成河流,弯弯曲曲,从山上蔓延至下,最终汇成一条大河流向远处。城市便是沿河而建,分布于河岸两侧。河中船只往来不休,大桥处便显得有点拥挤。
远处,山头水气朦胧,有一丝白云如飘带般围绕在半山腰。在郁郁葱葱的绿色背景下,更像一条裙带...
少年完全忘记了刚才发生的事情,舒了一口气,抱头躺在草坪上。
天空蓝色透彻,到底是模范城市呀,这样的城市已经很少了。大大小小的云团,像一圈圈的蘑菇一般,远远近近,大大小小。也只有大自然才会有这样的手笔。
少年完全被这样的景色迷住,看了很久,进入了无限的遐想之中。

热点内容
关于赏樱花的作文 发布:2025-07-22 21:49:12 浏览:914
茶花全部剪掉 发布:2025-07-22 21:41:54 浏览:36
粉水晶花花语 发布:2025-07-22 21:35:41 浏览:523
花艺说课 发布:2025-07-22 21:35:32 浏览:869
樱花后的修建 发布:2025-07-22 21:26:06 浏览:943
山楂盆景养护 发布:2025-07-22 21:21:45 浏览:22
这个月什么时候七夕 发布:2025-07-22 21:20:12 浏览:7
浪漫于花艺 发布:2025-07-22 21:19:22 浏览:622
二十三花艺 发布:2025-07-22 21:10:38 浏览:336
浪花一朵朵女二 发布:2025-07-22 21:02:54 浏览: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