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室盆栽
A. 用什么基质栽培跳舞兰比较好
由于跳舞兰属于气生性兰类,栽培基质应使用排水、通气良好的介质,盆栽跳舞兰常用蕨板或蕨柱栽培,也可用基质配比为碎蕨根40%、泥炭土10%、碎木炭20%、蛭石20%、水苔10%,木屑最好(添加少许具有保水力的水苔)。盆底多垫碎瓦片和碎砖,有利于透气和排水。
B. 有会跳舞的植物吗
有 1.风流抄草 在菲律宾、印度、越南以及我国云贵高原、四川、福建、台湾等地的丘陵山地中,生长着一种能翩翩起舞的植物,人们叫它“风流草”。 名曰“草”,实际上它是一种落叶小灌木。它一般高 15厘米,茎圆柱状,复叶互生。它的叶子由三枚小叶组成,中间一叶较大,呈椭圆形或披针形状,两边侧叶较小,呈矩形或呈线形。风流草对阳光非常敏感,一经太阳照射,两枚侧小叶会自动地慢慢向上收拢,然后迅速下垂,不停地划着椭圆曲线,不倦地来回旋转。这种有节奏的动作,就像舞蹈家舒展玉臂,翩翩起舞!风流草跳起“阳光下的舞蹈”真是不知疲倦,傍晚时分它才停息下来。有趣的是,一天中阳光愈烈的时候,它旋转的速度也愈快,一分钟里能重复好几次。 风流草有一分支,叫“圆叶舞草”它的特征是顶部生卵形或圆形小叶,它跳起舞来舞姿更轻盈。 2.跳舞草,它可以随着音乐节奏的快慢跳舞.跳舞草是一种濒临绝迹的珍稀植物,又名情人草或多情草,风流草。跳舞草的花语是快乐。该草属多年生蝶形花科木本豆科植物,直立小叶灌木,野生于深山老林之中,它树不像树,似草非草,株高60厘米,苗高25厘米以上,叶柄上长出三片叶时,就可开始观赏。
采纳哦
C. 学舞蹈的女孩喜欢什么样的盆栽
其实应该和舞蹈没什么关系吧。我也是学舞蹈的,但我觉得没什么关系,舞蹈只是让人会更高雅一些
D. 跳舞兰怎么种才能种好
文心兰又名舞女兰、金蝶兰、瘤瓣兰等,兰科文心兰属植物的总称,本属植物全世界原生种多达750种以上,而商业上用的千姿百态的商品种多是杂交种。
产地分布
文心兰原种原生于美洲热带地区,种类分布最多的有巴西、美国、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及秘鲁等国家。但其分布地区较广,有热带、暖带、高山的温带和寒带等。
观赏应用
文心兰是一种极美丽而又极具观赏价值的兰花,是世界上重要的兰花切花品种之一,适合于家庭居室和办公室瓶插,也是加工花束、小花篮的高档用花材料,现世界各地均有栽培。
形态特征
它的形态变化较大,假鳞茎为扁卵圆形,较肥大,但有些种类没有假鳞茎。叶片1~3枚,可分为薄叶种、厚叶种和剑叶种。一般一个假鳞茎上只有1个花茎,也有可能一些生长粗壮的2个花茎。有些种类一个花茎只有1~2朵花,有些种类又可达数百朵,如作为切花用的小花种一枝花几十朵,数枝上百朵到数百朵,其花朵色彩鲜艳,形似飞翔的金蝶,又似翩翩起舞的舞女,故又名金蝶兰或舞女兰。文心兰的花色以黄色和棕色为主,还有绿色、白色、红色和洋红色等,其大小有的极小如迷你型文心兰,有些又极大,花的直径可达12厘米以上。花的构造极为特殊,其花萼萼片大小相等,花瓣与背萼也几乎相等或稍大;花的唇瓣通常三裂,或大或小,呈提琴状,在中裂片基部有一脊状凸起物,脊上又凸起的小斑点,颇为奇特,故名瘤瓣兰。
生长习性
厚叶种喜欢温暖,薄叶种喜欢冷凉。用蕨根、苔藓、火山灰、树皮块等盆栽或种植床栽培. 薄叶种叶片较薄,稍革质,多数植株生长健壮,适合中温温室种植;厚叶种耐干旱能力强,在温室内栽培冬天几十天不浇水也不至于因干旱而死亡;剑叶种株型较小,适于家庭栽培。
E. 跳舞兰、台北小姐、金玉满堂分别用什么土饲养较好
1.跳舞兰
舞女兰不宜在温度太低的环境中生长,低于10-12℃,会受到伤害。同时在高温的情况下,舞女兰则必须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下,才能安全渡夏。舞女兰对光线的要求中等,冬季不需遮荫,春、秋季遮30%,夏季遮50-60%生长良好。舞女兰较喜干燥的环境,所以浇水不要太多,生长旺盛季节早晚各浇1次,冬季低温时,应停止浇水。闷热的夏季要求通风良好,并地面洒水,可帮助兰株消暑。生长期每月施稀薄液肥2-3次,花茎抽出到开花期以及低温期应停止施肥。由于其属于气生性兰类,栽培基质应使用排水、通气良好的介质,蛇木屑最好,最好添加少许具有保水力的水苔。换盆结合繁殖进行,通常在兰株花期过后进行,2-3年一次,以分株繁殖为主。在梅雨季节注意防止软腐病,叶片新长出时,应每隔20-30天喷杀菌剂保护新叶。
2.台北小姐
洋兰巧克力香型文心兰(也叫舞女兰,黄花红心,有香味,与一般文心兰黄花无红心无香味的有别),另为四季兰与虎头兰杂交的黄花素心小神童(浓香)和粉红花台北小姐(清香),其栽培要点大略相同。概述如下;1.喜高温高湿,喜阳光,叶较强劲,少病虫害,在阳台种一般情况下不用遮阴,如露天在暴晒时要遮阴;2.最好用仙土或砖头粒或煤渣块(不要煤灰、煤粉,要块状粒状的)垫盆底三分之一,然后放上兰株,再用2份新鲜粗河沙、4份新鲜木糠,加炭粒,混合砖粒或仙土、煤渣粒填满,露些头,再加上一些较大粒的砖粒、煤渣粒、炭粒等,即成。即用种地生兰与气生兰之间的种法,不用泥土,或只用极少量腐殖土混合;3.整盆要通水透气,即浇水能迅速排定,不积水;4.肥料可用花生效或黄豆鼓粉末,在初种时混少量在植料中,过几个月后每一两个月可放些在盆沿埋下,不要放在兰头上,以免腐烂,或用一般兰花肥喷叶或浇株,也可用进口的多种复合肥颗粒放盆边埋下,这几种兰均喜肥,但也不能浓施滥施;5.花期一般在夏秋,文心兰可在春节前后,几种兰种得好均能一年开花两次乃至三次,一般要在兰头饱满后才抽花箭,花高出架;6.福建、云南中南部和两广、海南等地不用防寒,其他地方可适当防寒,如盆兰通水透气好可多喷水,天天喷也行,浇水如热天可天天浇或隔天浇,春天阴雨可三几天浇一次。总之,这几种兰生命力强,出芽率高,都较易栽培。
3.金玉满堂
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环境,生长适温为16℃至28℃,冬季室温应保持5℃至8℃。要求排水良好而肥沃的土壤。盆栽时间在夏秋两季,充分浇一次透水,置于通风良好的半阴散光环境。入冬后扣水,保持65%至70%的水分,移入室内越冬,春节观果。 繁殖方法:一、播种:待果实充分成熟后采摘,去皮洗净晾干后即可播种,也可于低温层积沙藏,翌年春进行播种。 二、扦插:剪取半木质化嫩枝作插穗,插于备好的沙床,保持湿润和温暖,置于半阴处,两种繁殖方法均需30天至40天发根,长出3片以上真叶后即可移植上盆。 你可在换盆时将其折断受伤的根用利刀切断,可见切断面布满朱砂红的血点,因此命名“朱砂根”。朱砂根的株形优美,常绿,而正值春节时,其红果累累,十分可人。
F. 跳舞兰养殖方法,
跳舞兰由于品种的性状差异大,栽培管理的方法也有较大的差异。一般而言,厚叶型的跳舞兰较喜温暖,生长适温18~25℃,12℃以下要防寒。较适合华南地区栽培。薄叶型的跳舞兰较喜冷凉,不耐高温,生长适温10~22℃ ,平地难适应,应在中海拔冷凉地区栽培,但冬季寒潮来时,也就放在温室中过冬。跳舞兰的花期不固定,只要植株成熟即可开花。
跳舞兰的适应光照与卡特兰相似,在栽培中应适度遮光,一般在夏季应遮去阳光的50%~60%,冬季遮去阳光的20%~30%。阳光太强,生长缓慢、植株短小并引起日灼病,最后叶片干枯,甚至整株植物死亡。如果荫蔽太多,光线不足会使植株叶片生长不良,影响花芽分化,开花显著减少,有时甚至不开花。花茎抽出时,设立网架,加以支撑,防止花枝倾倒。
栽培基质和换盆
跳舞兰的大多数种类均采用盆栽。盆栽植料与栽培蝴蝶兰的植料相似。如水苔、碎蕨根、木屑、木炭、珍珠岩、碎砖块、泥炭土等。这些植料组合应用效果好,如以细蕨根40%,泥炭土10%,木炭20%、珍珠岩或蛭石20%、碎石和碎砖块10%混合调制效果好。种植时要用碎石或碎砖垫花盆底部1/3左右以利通气和排水。栽培的花盆可用塑料盆、素烧盆、瓷盆等。栽培2~3年以上的文心兰,植株逐渐长大并长出小株,根系过满,要及时换盆。换盆通常在开花后进行,未开花植株,可选择在生长期限之前进行,如早春秋后天气变凉时进行,栽培材料应一起更换,换盆可结合分株一起进行。
浇水与施肥
跳舞兰与大多数洋兰一样都喜欢较高的空气湿度,但由于不同种类的跳舞兰株型相差大,对干旱的抵抗能力也不一样。没有假鳞茎的品种,抗旱能力差,因此要经常保持盆内的基质湿润,基质一干就要补充水分。冬季减少水分,有利于开花,气温在10℃下时要停止浇水。在炎热的夏季应在植株周围的地面、台架、道路和植株上喷水,以增加空气湿度,否则会影响其生长,同时,由于夏季由于气候炎热,温室内栽培跳舞兰除保持相对较大的湿度外,还要保持良好的通风、透气,否则生长不良,也易发生腐烂病。
适当的施肥是跳舞兰健壮生长的有效措施,种植时先用少量缓放性肥料作基肥,每月施用一次腐熟豆饼水、油粕、骨粉等。除晚秋与冬季气温过低外,在生长季节春夏早秋三季,每2~3周施一次1500~2000倍的液体水溶性速效肥,未开花时要施用氮、磷、钾“三要素”均衡的复合肥,可叶面喷洒,也可根部施用。近开花时要补充磷、钾肥。
G. 跳舞兰的种养方法
跳舞兰的大多数种类均采用盆栽。盆栽植料与栽培蝴蝶兰的植料相似。如水苔、碎蕨根、木屑、木炭、珍珠岩、碎砖块、泥炭土等。这些植料组合应用效果好,如以细蕨根40%,泥炭土10%,木炭20%、珍珠岩或蛭石20%、碎石和碎砖块10%混合调制效果好。种植时要用碎石或碎砖垫花盆底部1/3左右以利通气和排水。栽培的花盆可用塑料盆、素烧盆、瓷盆等。栽培2~3年以上的文心兰,植株逐渐长大并长出小株,根系过满,要及时换盆。换盆通常在开花后进行,未开花植株,可选择在生长期限之前进行,如早春秋后天气变凉时进行,栽培材料应一起更换,换盆可结合分株一起进行。
浇水与施肥
跳舞兰与大多数洋兰一样都喜欢较高的空气湿度,但由于不同种类的跳舞兰株型相差大,对干旱的抵抗能力也不一样。没有假鳞茎的品种,抗旱能力差,因此要经常保持盆内的基质湿润,基质一干就要补充水分。冬季减少水分,有利于开花,气温在10℃下时要停止浇水。在炎热的夏季应在植株周围的地面、台架、道路和植株上喷水,以增加空气湿度,否则会影响其生长,同时,由于夏季由于气候炎热,温室内栽培跳舞兰除保持相对较大的湿度外,还要保持良好的通风、透气,否则生长不良,也易发生腐烂病。
适当的施肥是跳舞兰健壮生长的有效措施,种植时先用少量缓放性肥料作基肥,每月施用一次腐熟豆饼水、油粕、骨粉等。除晚秋与冬季气温过低外,在生长季节春夏早秋三季,每2~3周施一次1500~2000倍的液体水溶性速效肥,未开花时要施用氮、磷、钾“三要素”均衡的复合肥,可叶面喷洒,也可根部施用。近开花时要补充磷、钾肥。
病虫害防治
跳舞兰的虫害主要有介壳虫。介壳虫寄生于植株叶片边缘或叶级面吸取汁液引起植株枯萎,严重时整株植株会枯黄死亡。可用40%的氧化乐果乳剂1000倍液喷雾灭杀或50%马拉松乳油2000倍液喷杀。跳舞兰的病害主要有软腐病和叶斑病,叶斑病发生时危害跳舞兰的叶片,软腐病发生时会使植株整株死亡,可采用50%的多菌灵1000倍液、50%的甲基托布津可溶性湿剂800倍防治。
H. 跳舞兰的养法
跳舞兰栽培管理
夏时要注意遮荫,温度过高时要及时降温。盛夏秋季每天都要浇透水一次,即浇到盆底孔出水为止。施肥以施复合化肥为好,宜薄肥,忌浓肥,宜于清晨或下午3时以后施肥。7、8月份,是植株抽花时期,此期由于高温、高湿,易生细菌性软腐病,严重时可导致植株死亡。为此,可在晴天时把盆内植材晒干,则细菌不易在干燥条件下繁殖,同时,将烂叶烂茎及时剪掉。在进入高温、高湿的季节之前,应加强施肥,特别是要增加钾肥的比重,培养壮苗,以增强植株的抗病力。
日常管理文心兰对环境的要求一般不太严格,但冬季温度不宜低于15℃,空气湿度四季在80%左右。春、夏、秋三季需半阴环境,冬季可给予充足阳光,但切勿使其曝晒在炎夏的烈日中。文心兰繁殖多用分株繁殖法,一般刚分株后勿立即浇水,当稍干时往叶面喷些水,等有新根长出时再浇水,然后喷些平均肥,但浓度不可过高,一般0.6%至0.8%。在养护过程中水不可浇得过多,这样容易烂根,应注意通风透光。如有发病株,应及时销毁,并用一些杀菌剂喷洒。开花期的温、湿度都不易过高或过低,这样会影响花朵寿命,缩短花期,甚至出现
文心兰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8-25摄氏度,空气相对湿度为75%-85%。光照强度为10000Lux-25000Lux。小苗生长量少一般光照强度以5000Lux-15000Lux为宜中大苗生长量大一般光照强度以15000Lux-25000Lux为宜。荫蓬不能太低,以4-4米为宜,太低则影响通风效果,栽培架以0.6-1.0米为宜。
文心兰所需基质要求通风透气利水,常用基质有树皮、蕨根、水苔、木炭等。实践认为:小苗用水苔,中、大苗用木炭做栽培基质,具有生长好、成本低等特点。木炭一0.5-2cm为宜,并在栽种前用水浸泡冲洗以除去炭粉。盆栽宜选用气孔较多的素烧盆或容积较小的浅盆种植,用桫椤凰木炭渣和椰糠作植材,在盆底加垫小砖粒或风化石,以利疏水保湿。植株栽好后,可于盆面铺上一层水草,以防旱保湿,有利气生根的生长。
虫害防治
文心兰常见虫害有蜗牛、介壳虫、白粉虱等,春夏多雨季节,蜗牛经常活动,此时应定期撒石灰粉于兰园四周及栽培架支脚处,当通风不良时常引起介壳虫,可用800-1000倍液速朴杀或速蚧灵喷杀。白粉虱可用3000倍液速朴风蚜或蚜虱消喷杀。病害发生后,可于早晨或傍晚喷施农用链霉素防治,一年内喷施次数以不超过3次为宜。
I. 怎样种植跳舞兰
【名 称】 文心兰
【学 名】 Oncidium (简称Onc. )
【别 名】 跳舞兰、金蝶兰、瘤瓣兰
【科 属】 兰科,文心兰属
【类 别】 复茎附生兰或地生兰
盆栽文心兰常用15厘米盆,也可用蕨板或蕨柱栽培。常用基质为碎蕨根40%、泥炭土10%、碎木炭20%、蛭石20%、水苔10%。盆底多垫碎瓦片和碎砖,有利于透气和排水。开花植株栽植在花谢后进行最好,未开花植株在萌芽前进行,这样有利于文心兰新根生长。5~10月为文心兰的生长旺盛期,每半月施肥1次。冬季休眠期可停止施肥和浇水,增加喷水,提高空气湿度即行。液施肥料流失严重,每半月可用0.05%~0.1%复合肥喷洒叶面加以补充。开花后要及时摘除凋谢花枝和枯叶。
��文心兰的大多数种类均采用盆栽。盆栽植料与栽培蝴蝶兰的植料相似。如水苔、碎蕨根、木屑、木炭、珍珠岩、碎砖块、泥炭土等。这些植料组合应用效果好,如以细蕨根40%,泥炭土10%,木炭20%、珍珠岩或蛭石20%、碎石和碎砖块10%混合调制效果好。种植时要用碎石或碎砖垫花盆底部1/3左右以利通气和排水。栽培的花盆可用塑料盆、素烧盆、瓷盆等。栽培2~3年以上的文心兰,植株逐渐长大并长出小株,根系过满,要及时换盆。换盆通常在开花后进行,未开花植株,可选择在生长期限之前进行,如早春秋后天气变凉时进行,栽培材料应一起更换,换盆可结合分株一起进行。
夏时要注意遮荫,温度过高时要及时降温。盛夏秋季每天都要浇透水一次,即浇到盆底孔出水为止。施肥以施复合化肥为好,宜薄肥,忌浓肥,宜于清晨或下午3时以后施肥。7、8月份,是植株抽花时期,此期由于高温、高湿,易生细菌性软腐病,严重时可导致植株死亡。为此,可在晴天时把盆内植材晒干,则细菌不易在干燥条件下繁殖,同时,将烂叶烂茎及时剪掉。在进入高温、高湿的季节之前,应加强施肥,特别是要增加钾肥的比重,培养壮苗,以增强植株的抗病力。
日常管理文心兰对环境的要求一般不太严格,但冬季温度不宜低于15℃,空气湿度四季在80%左右。春、夏、秋三季需半阴环境,冬季可给予充足阳光,但切勿使其曝晒在炎夏的烈日中。文心兰繁殖多用分株繁殖法,一般刚分株后勿立即浇水,当稍干时往叶面喷些水,等有新根长出时再浇水,然后喷些平均肥,但浓度不可过高,一般0.6%至0.8%。在养护过程中水不可浇得过多,这样容易烂根,应注意通风透光。如有发病株,应及时销毁,并用一些杀菌剂喷洒。开花期的温、湿度都不易过高或过低,这样会影响花朵寿命,缩短花期,甚至出现落蕾或提早枯萎现象。
J. 舞草长在草地上吗,如果不是,那它长在什么地方。
4生长习性
喜阳光和温暖湿润的环境。耐旱,耐瘠薄土壤,常生长在丘陵山坡或山沟灌丛中,或生长在海拔2000米的山地。
舞草[wǔ cǎo]
跳舞草(Codariocalyx motorius ) 又名舞草、情人草、无风自动草、多情草、风流草、求偶草等, 属豆科舞草属多年生的木本植物。
别 称
跳舞草、情人草、无风自动草、多情草、风流草、求偶草等
植物界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原始花被亚纲蔷薇目蔷薇亚目
豆科蝶形花亚科山蚂蝗族山蚂蝗亚族舞草属 Codariocalyx
分布区域
中国云南、广西、贵州、福建、台湾
目录
1植物介绍
2形态特征
▪ 茎
▪ 叶
▪ 花
▪ 果
3名称由来
4生长习性
5分布范围
6栽培要点
▪ 种子处理
▪ 适宜温度
▪ 播种注意
▪ 出芽注意
▪ 光照
▪ 养护
▪ 浇水
▪ 施肥
▪ 常见病虫害
7主要价值
▪ 观赏价值
▪ 药用价值
▪ 科研价值
8植物文化
1植物介绍
跳舞草喜阳光,呈小灌木,盆栽高约70~100厘米,地栽可达1.5~2米,各枝叶柄上长有3枚清秀的叶片,当气温达25℃以上并在70分贝声音刺激下,两枚小叶绕中间大叶便“自行起舞”故名"舞草",给人以清新和神秘之。生于丘陵旷野和灌木丛中,是一种濒临绝迹的珍稀植物。喜阳光耐旱,主要分布在中国、印度、尼泊尔、不丹、斯里兰卡。
植物形态
中国植物图像库(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提供并参与编辑
舞草全株(2张)
舞草枝叶(6张)
舞草花果(11张)
2形态特征编辑
茎
直立小灌木,高达1.5米。茎单一或分枝,圆柱形,微具条纹,无毛。
叶
舞草(10张)
叶为三出复叶,侧生小叶很小或缺而仅具单小叶;托叶窄三角形,长10-14毫米,基部宽1.7-2.3毫米,通常偏斜,无毛,边缘疏生小柔毛;叶柄长1.1-2厘米,上面具沟槽,疏生开展柔毛;顶生小叶长椭圆形或披针形,长5.5-10厘米,宽1-2.5厘米,先端圆形或急尖,有细尖,基部钝或圆,上面无毛,下面被贴伏短柔毛,侧脉每边8-14条,不达叶缘,侧生小叶很小,长椭圆形或线形或有时缺;小托叶钻形,长3-5毫米,两面无毛;小叶柄长约2毫米。本种每叶的两侧生线形小叶,在气温不低于22℃ 时,特别在阳光下,会按椭圆形轨道急促舞动。
花
跳舞草[1]
圆锥花序或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序轴具弯曲钩状毛;苞片宽卵形,长约6毫米,密生,花时脱落;花梗开花时长1-4毫米,花后延长至3-7毫米,被开展毛;花萼膜质,长2-2.5毫米,外面被毛,萼筒长1-1.5毫米,上部裂片先端2裂,长约1毫米,下部裂片长约1毫米;花冠紫红色,旗瓣长宽各7.5-10毫米,翼瓣长6.5-9.5毫米,宽4-5毫米,龙骨瓣长约10毫米,宽约3毫米,具长瓣柄,雄蕊长8-11毫米;雌蕊长10-12毫米,子房被微毛。花期7-9月。
果
荚果镰刀形或直,长2.5-4厘米,宽约5毫米,腹缝线直,背缝线稍缢缩,成熟时沿背缝线开裂,疏被钩状短毛,有荚节5-9;种子长4-4.5毫米,宽2.5-3毫米。果期10-11月。[2]
3名称由来编辑
跳舞草的叶片两侧生有大量的线形小叶,对声波非常敏感,在气温不低于22℃时,特别是在阳光下,受声波刺激时会随之连续不断地上下摆动,犹如飞行中轻舞双翅的蝴蝶,又似舞台上轻舒玉臂的少女,因此而得名。
4生长习性
喜阳光和温暖湿润的环境。耐旱,耐瘠薄土壤,常生长在丘陵山坡或山沟灌丛中,或生长在海拔2000米的山地。[2]
5分布范围编辑
产地分布于福建、江西、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及台湾等省区。印度、尼泊尔、不丹、斯里兰卡、泰国、缅甸、老挝、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也有分布。[2]
6栽培要点编辑
跳舞草的生长与自然环境中的各项因素有密切关系,在温度、光照、水分、培养介质等因素中,由于各地气候相差悬殊,当在自然条件下播种时,应根据跳舞草的习性,在认真研究当地四季的气候状况后,确定播种时机。若的室内使用空调或暖气来调节气温,种植将不受季节影响,有关种植技术简介如下:
种子处理
跳舞草种子坚硬,外表有光亮的蜡质,在自然条件下需数月才出苗。因此,为了达到快速出苗的目的,播前需用晒热或炒热的干细沙轻轻搓磨种子外表的蜡质,使种皮微磨破,随后用38℃的温水泡种24h以上(期间可换水数次),再将种子用粗布包裹放在温暖保湿的地方,待种植发胀,略晒干,即可播种(凡未泡胀的种子应选出来,再磨擦处理泡胀)。
适宜温度
跳舞草播种适宜温度20—28℃,若各种生长条件不适宜,请勿打开种子的外包装,应等待恰当时间播种。跳舞草在理论温度5—10℃可保存2年,但建议如条件适当因尽早使用。
播种注意
特别注意,在花种的表面最多只能覆盖一层薄薄的培养介质,厚度约为花种直径的1—3倍,尽量准确,若种子埋入太深,会使种子萌芽变得困难, 将喷水壶调至喷雾状,对其喷洒适量水,用玻璃板或塑料纸盖于花罐口上,以减少水分蒸发。将花罐放在阴处不见光,记住每天要打开15—20分钟透气 ,花种一般在8—10天左右发芽。等待发芽要有耐心,有时气温变化等因素,会对种子发芽时间有影响,请耐心等待。
出芽注意
种子发芽后等到芽上的第一对叶子呈队称展开时,请立即拿开覆盖物(玻璃板、塑料纸),并放置于向阳处,避免阳光直射,注意温度变化,不要过量浇水。 当第一对子叶已充分展开,并呈现绿色时,需要逐步增加直射阳光下的光照时间。 当第一对真叶长出时,应把其置于全天直射的阳光下,并关注培养介质的干燥情况,适当给水;当长出第二对真叶时,就表明已经度过种植的最难关,只要掌握好温度、水分、跳舞草会茁壮成长。
光照
植株缺少光照,常会发生徒长的现象,使得植株细长、瘦弱易倒状,应该增加光照时间。尽可能经常转动花盆,以便使植株枝叶各个角度接受阳光,并得到充分生长。
养护
跳舞草的养护
待苗长到近一寸时,保留健壮的植株,其余的要移盆。移盆时,要小心翼翼,不要伤到须根,将苗移出时,在花盆的中央,挖一个适当宽度、深度的坑,让其根系充分展开,覆盖培养介质,轻压,而后再浇适量水。
浇水
在出芽期间,需要保持培养介质湿润。出芽后又以保持偏干一些,以表面培养介质干燥,内部仍湿润为宜; 浇水时间尽量在早上,避开阳光,水最好先放置4—6分钟,散去自来水中的氯气,浇水时最好使用细眼壶,从远离植株的地方,逐渐向植株靠拢,四周多浇一些,植株附近少一些,并尽量不要溅在叶、茎上。
施肥
植株生长到以一个多月时,要进行第一次施肥。植株开花期:即植株生长到2~3个月时,进行第二次施肥。
9、造成种植失败的常见因素:(自我检测)
(1)环境因素: 温度的变化是否大大偏离植株发芽、生长的适宜温度。
(2)播种因素: 种子是否埋的太深种子和培养介质没有充分接触,播种、发芽期间培养介质偏干。
(3)栽培管理因素:忘记使用玻璃板或塑料罩,刚出芽,就在阳光下暴晒,浇水太少或过多,发芽一个星期后,未得到充足阳光忘记施肥。[3]
常见病虫害
跳舞草虫害很少,但病害较多,特别是在蔬菜茬等多作茬口种植时较严重。主要病害有白粉病、炭疽病、叶斑病、根腐病及疫病。发病时要及时剪除并烧毁病叶。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隔10-14天喷施一次,喷施3—4次即可治愈;此外用波尔多液 (1:1:100)或退菌特与波尔多液交替喷施3—4次,对叶斑病效果较好。代森锌500倍液对疫病防治较佳。多年连作有利于病害蔓延,故应4—5年换茬一次。虫害主要有地老虎、粉介、蓟马、螨类、粘虫等,可选用相应的药物防治。
7主要价值编辑
观赏价值
跳舞草叶片具有自然舞动的特性,已应用于园艺观赏业,是制作盆景的优良材料,观赏价值高。
药用价值
舞草还具有药用保健价值,全株均可入药。据《本草纲目》记载,该草具有去瘀生新、舒筋活络之功效,其叶可治骨折;枝茎泡酒服,能强壮筋骨,治疗风湿骨疼。用鲜叶片泡水洗面,可使皮肤光滑白嫩。[4]
科研价值
跳舞草是自然界唯一能够根据声音产生反应的植物。据科学研究,跳舞草起舞的原因主要与温度、阳光和一定节奏、节律、强度下的声波感应有关。
舞草
在常温强光且无风雨时的环境下,舞草的2片侧小叶会不停地摆动,在半分钟内,每片小叶可完成椭圆形的运动1次,每叶转动达180度之后便又弹回原处,尔后又再行起舞。
舞草即便在午夜“睡眠”状态下,小叶也仍在徐徐转动,只是速度比白天慢。每当夜幕降临,舞草便进入“睡眠”状态,叶柄向上贴向枝条,顶小叶下垂,就象一把合起的折刀。随着晨曦的到来,它的叶腋角度增大,顶小叶被撑开。
如果在舞草进入“梦乡”以后,将它的顶生小叶往上抬,就会发现它在下垂时仍然保持着一定的紧张状态。叶腋的角度和顶小叶与叶柄的角度难以随意改变。它的叶柄上举、顶小叶被压下,是由于在顶小叶及整个复叶的叶柄部有一群细胞增加了膨压所致;在白天正常状态下,增加膨压的却是叶柄处位置正好相反的一群细胞。
舞草为什么要进行这种“紧张性睡眠”呢?我们知道,植物在白天进行光合作用时,叶片采取与地心引力方向垂直的开展姿势,一致的下垂姿势,就减小了能量的消耗。这也是植物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适应方式。
舞草可以伴随音乐翩翩起舞,舞草“跳舞”,并非整个植株在运动,引起人们兴趣的所谓舞蹈,是它的一对侧小叶能进行明显的转动:或做360度的大回环,或做上下摆动。同一植株上各小叶在运动时虽然有快有慢,但却颇具节奏。时而两片小叶同时向上合拢,然后又慢慢地分开平展,似蝴蝶在轻舞双翅;时而一片向上,另一片朝下,象艺术体操中的优美舞姿;有时许多小叶同时起舞,此起彼落,蔚为奇观。
如果光照越强或声波振动越大,运动的速度就会越快,直至晚上所有叶片下垂闭合睡眠为止。每当太阳下山,当夜幕降临时,光线变弱,与白天的光线有了差别和变化,海绵体就会收缩,叶子便垂了下来,紧闭而贴于枝干上。
舞草侧小叶不停舞动的原因是由于其小叶柄基部的海绵体组织对光有敏感反应的结果。每当太阳照射,温度上升,植物体内水分加速蒸发,海绵体就会膨胀,小叶便左右摆动起来。此外,舞草还会有声感,当它受到音量35~40分贝的歌声振荡时,海绵体也会收缩,带动小叶片翩翩起舞。
研究表明,当外界气温达到20C以上时,舞草的侧小叶开始转动。气温上升到30度C以上,它的转动最为活跃,速度也加快了许多。[2]
舞草侧小叶的转动既不像含羞草那样由外界刺激引起,也不似向日葵那样有明显的趋光性。这种运动现象在植物界确属罕见。那么舞草因何而舞?仍是个谜,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5]
8植物文化编辑
跳舞草,还有一个非常凄美的传说。古时候,西双版纳有一位美丽善良的傣族农家少女,名叫多依,她天生酷爱舞蹈,且舞技超群。她常常在农闲时间巡回于各族村寨,为广大贫苦的老百姓表演舞蹈。身形优美、翩翩起舞的她好似林间泉边饮水嬉戏的金孔雀,又像田野上空自由飞翔的仙鹤,观看她跳舞的人都不禁沉醉其中,忘记了忧愁,忘记了痛苦,甚至忘记了自己。天长日久,多依名声渐起,声名远扬。后来,一个可恶的大土司带领众多家丁将多依强抢到他家,并要求多依每天为他跳舞。多依誓死不从,以死相抗,趁看守不注意时逃出来,跳进澜沧江,溺水而亡。许多穷苦的老百姓自发组织起来打捞了多依的尸体,并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后来,多依的坟上就长出了一种漂亮的小草,每当音乐响起,它便和节而舞,人们都称之为“跳舞草”,并视之为多依的化身。所以舞草所代表的花语是:完美爱情。[2]
另据传说,古时候有一傣族少女殉情自杀,死后便化身为跳舞草。所以,一旦遇到多情的小伙子高唱情歌,它就会随歌起舞。
跳舞草何以起舞,植物学家普遍认为与阳光有关,有光则舞,无光则息,就像向日葵冲着太阳转动头茎一样。具体深入研究,还有各种分歧。有的认为是植物体内微弱电流的强度与方向的变化引起的;有的认为,是植物细胞的生长速度变化所致;也有人认为是生物的一种适应性,它跳舞时,可躲避一些愚蠢的昆虫的侵害,再就是生长在热带,两枚小叶一转,可躲避酷热,以珍惜体内水分。风流草究竟为何昼转夜停,仍存在着很多疑问,要解开这个谜还需植物学家们继续深入探索。[6]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
舞草(5张)
舞草(10张)
舞草全株(2张)
舞草枝叶(6张)
舞草花果(11张)
词条图片(4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