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园林绿植
Ⅰ 花卉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
近年来,宿根花卉在植物景观配置中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观赏效果。这是创造优美生存空间过程中“师法自然”的一种趋势。然而,宿根花卉周年生长在露地,一年种植、多年观赏的特点节省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同时也似乎失去了一二年生草花绿化、美化所具有的应时性和灵活性。而现代园林植物造景,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是“师法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一种境界。所以,我们在运用宿根花卉进行绿化、美化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其种类丰富、生态各异的优点,合理配置,创造出季相分明、色彩斑斓的优美景色来。具体说来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 要遵循宿根花卉的生态特性 宿根花卉因其周年生长在露地,管理栽培又不像温室花卉那样精致,故对周围的生态因子有一定的要求和适应能力,要根据不同的光、水分、温度、土壤等立地条件选择相应的宿根花卉,尽量做到适地适花。如在林下、建筑物的背面等以散射光为主的地方应选择耐阴性宿根花卉,如玉簪(Hosta plantaginea)、紫萼(Hosta ventricosa)、铃兰(Convallaria majalis)、吉祥草(Reineckia carnea)、一叶兰(Aspidistra elatior)、石菖蒲(Acorus gramineus)、土麦冬(Liriope spicata)、石蒜(Lycoris sp.)等;在空旷地或路边应选择喜阳性宿根花卉,如葱兰(Zephyranthes candida)、大花美人蕉(Canna generalis)、沿阶草(Ophiopogon japonicus)、红花酢浆草(Oxalis corymbosa)、萱草(Hemerocallis fulva)、鸢尾(Iris sp.)、一枝黄花(Solidago decurrens)等;在池塘边或水体环境中应选择耐湿或水生宿根花卉,如石菖蒲(Acorus gramineus)、万年青(Rohdea japonica)、马蔺(Iris lactea)、溪荪(Iris sanquinea)、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香蒲(Typha angustata)、荷花(Nelumbo nucifera)、睡莲(Nymphaea tetragona)、千屈菜(Lythrum salicaria)等;在干旱瘠薄、岩石园等处选择的宿根花卉有萱草(Hemerocallis fulva)、白头翁(Pulsatilla chinensis)、垂盆草(Sem sarmentosum)、日本景天(Sem japonica)、虎耳草(Saxifraga stolonifera)、紫花地丁(Viola philippica)等。 在做到适地适花的同时,还要处理好宿根花卉种内和种间的关系。同种花卉种植在一起,要安排好种植方式和密度、距离,使其符合各自的生态要求。不同种类间种植,要尽量做到管理措施的一致。只有这样,宿根花卉才能正常生长,并保持相对的稳定性,以实现观赏效果连年不变。 (二) 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与功能相符合 不同的绿化环境,其功能和要求是不同的,因而对宿根花卉的种植设计也是不同的。如街道绿地,主要功能是遮荫和美化环境,在不妨碍交通视线的前提下,利用各种花灌木和宿根花卉结合起来,既可丰富街景,又给来往的行人带来心旷神怡的感觉。又如居民小区和街心公园,其功能是美化环境,为广大群众提供优美的休息场所。在这一地段,一般以种植宿根花卉为主,适当配以精美的花灌木,耐修剪的造型植物,树型优美的小乔木等植物材料来营造幽雅的街区小景观。在街道的两旁,可以选择一些抗性强、株形紧凑的宿根花卉,如葱兰、石蒜、红花酢浆草、沿阶草等,也具有开阔视线、装饰效果强等特点。 (三) 要合理配置,使景观观赏效果尽量保持连续性和完整性 宿根花卉一年种植,多年观赏。为了避免因秋、冬季节枯叶落叶及炎热夏季部分花卉休眠,地面裸露所带来的不良效果,要在对各种宿根花卉生态习性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加以合理布置,使宿根花卉一年四季的观赏效果保持连续性和完整性。如荷包牡丹与耧斗菜在夏季炎热地区仅在上半年生长,炎热夏季到来时即因休眠而枯萎,这就需要在株丛间配置夏、秋季生长茂盛而春至夏初又不影响其生长与观赏的其他花卉。石蒜类根系很深,秋、冬季保持绿色,开花时又无叶,如与茎叶葱绿的麦冬类、萱草类,或与浅根系匍匐生长的爬景天配合种植,则会收到良好的观赏效果。又如早春开花的二月蓝与初秋花色丰富、略带清香的紫茉莉交替混种,正好错开了各自的展叶期和开花期,解决了树下黄土不见天的问题。 (四) 要注重季相、色彩的变化与对比 宿根花卉种类繁多,花期有早有晚。色彩也极其丰富(分为白色系、红色系、黄色系、橙黄系、紫色系、蓝色系等)。如果在种植设计时配合得当,注意季相的变化,又考虑到同一季节中彼此的色彩、花姿,以及与周围色彩的协调和对比,那将会形成三季有花、四季常青、色彩斑斓、绚丽多姿的优美景色。 要实现季相、色彩的变化与对比,就要熟悉各种宿根花卉的花期、花色及花型。如早春开花的二月蓝、郁金香、风信子、金盏菊、铁筷子、雪滴花等;夏季开花的各色美人蕉、大花马齿苋、大花萱草、宿根福禄考、蜀葵、一枝黄花、玉簪、紫萼、葱兰等;秋季开花的早小菊、日本早小菊、蓍草、荷兰菊、菊花等;冬季开花的水仙、黄花石蒜等。在色彩的配合方面,要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且要有主题,有特色,有意境,有美感。如在水边种植宜选用米黄色等浅色花卉,如水生鸢尾、玉带草等。在山边种植,应选择与山体、岩石等相近的色彩,如土三七、景天、荷兰菊等。在树丛中宜用红、黄、橙等暖色调。另外,还要根据气候、季节、园林绿地的功能等设计色彩,一般在炎热的夏季多用冷色调,在寒冷的冬季则采用暖色调等。 (五) 植物配置材料有主、有从,叶色、质地、株型的对比要有变化 宿根花卉在种植设计时,不论是花带、花坛,还是花丛都要有自己的主调和配调。主调数量多、比重大,配调数量少、比重小,体现重点和主从关系。另外,在主调和配调的不同植物材料之间,叶色、质地、株型也要互相映衬和搭配协调。如在居住区花带的种植设计时,以萱草为主调,以鸢尾、早小菊为配调,不仅有季相的变化,而且其株型、叶色及质地相互映衬。鸢尾的叶竖直向上,萱草、早小菊的叶横向伸展;鸢尾的叶是剑形的,而萱草的叶是披针形的,且叶色又有白绿、墨绿之分。 宿根花卉种植设计作为群体观赏效果在国外已十分普遍,且取得了良好的绿化、美化效果。但在我国还刚刚起步,它反映了人们崇尚自然,追求自然的现代理念。作为宿根花卉应用的基础,我国宿根花卉品种资源十分丰富,只要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相信会不断地创造出优美的人间佳境来。
Ⅱ 现代园林植物配置的发展趋势有哪些
国外园林植物配置同中国古代园林植物配置迥然不同。国外园林植物配置代表性有:
一、西欧园林植物配置
西欧具有代表性的法国园林和意大利园林中的植物配置,多为规则式,或将植物修剪成几何图形。16世纪意大利园林树木多以常绿树为主,沿着园路和园墙密植,并修剪成绿廊或绿墙,台地上还布满以黄杨或柏树修剪成一方块一方块的绿色植坛。18世纪以后的英国,出现以开阔的草地、自然栽植的树丛、蜿蜒的小径为特征的英国自然风景园。现代西欧各国,由于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又受都市生态的要求和影响,植物配置趋向于自然,并注意植物对环境保护的作用。在植物选择上考虑经济效益和重视植物配置的视觉艺术效果。
二、日本庭园园林植物配置
植物配置多采用自然式,但也注意修剪植物。树种选择以常绿树为多。尤其是松树,常常被修剪成一定形状,形成日本特有的风格,还创造了一种树木整形修剪的方法——“刈”;同时,比较重视秋色树种的配置,如成片栽植槭树林等。树丛的配置,往往采用三对一、二对一、五对一等方式,使游人从任何角度都能看到整个树丛的每株树木。在房屋旁,常种大叶的棕榈科植物和芭蕉等,以获得“听雨声”的园林意境。在瀑布的泷口常常配置若干乔木或灌木,把瀑布的一部分遮挡住,增加深度感。庭园中的地面也常以细草、小竹、蔓类、羊齿类、藓苔类等植物覆被。
三、俄国园林园林植物配置
俄罗斯比较重视植物配置,俄国园林学家首先将园林植物按其观赏特性进行分类分级,如将冠形分为椭圆形、卵形、球形、圆锥形、宝塔形、伞形、自然形、垂枝形、匍匐形等多种;绿色的叶子按色度分为青绿、黄绿、灰绿三种;将花形花序分为六类。配置植物时,从平面、立体、色彩、树丛疏密度等方面考虑到植物的艺术构图和风格。同时,还从林学的角度注意配置的乔、灌木比例,针、阔叶树比例,树木密度和树种比例等,形成园林植物配置理论。
Ⅲ 现代园林植物配置艺术的特点是什么
植物是园林景观物质要素的重要因子,是文化性、生态性的重要载体。“石为山之骨、土为山之肉、水为山之血脉、草木为山之皮毛”。配置园林植物,就如人的外套或叫时装搭配。一、以植物自身的生活、生态习性为基础的地方风格性。植物有乔木、灌木、草本、藤本的形态特点,还具有阴生、阳生、耐盐碱等生理特点,特定的生活习性限制了植物的生长区域。如果环境条件不符合植物生态特性将影响植物的生长甚至引起植物的死亡。不同的海拔、纬度造就了不同的植物气候带以及南北的植物在形态、生态上的差异。形成了不同地区、区域的不同自然植被群落外貌、组成树种。如热带季雨林、雨林的椰子、巴西橡胶树、红树林;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龙眼、荔枝;温带针、阔叶林的柿、枣树;高寒地区针叶林、高寒草原、荒漠等不同季相、外貌的群落类型。除自然因素外,不同地区群众生活风俗与习惯也是创造景观风格的重要依据原理。如江南地区的“移竹当窗、雨打芭蕉、残荷听雨”形成自然朴实而宁静优雅的风格;北方黄河地区以南的河南洛阳成片、成群高大的泡桐或环绕与村落或列植与路旁,形成硕大、朴实而略现粗狂的乡野情趣。不同的自然气候、条件、及不同的文化习俗以其环绕环境的制约,形成了不同地区、不同植物的景观风格。
二、以诗情画意体现植物景观风格。园林是一门综合性科学,贯穿生态、环境、建筑、艺术、文学等多个学科。中国历史渊源,现代园林深受中国传统园林的影响,特别是唐宋时期的文人园林的气息与思想渗透到现代园林中,甚至成为现代园林创作的主体。利用植物的生长周期及四季季相的特有变化引伸人格化的比拟,使观赏者的思想与情怀得到提升沉缅无限的情意之中,甚至能引发观赏者对人生哲理、社会事物的感慨与联想。如“松、竹、梅”被拟人化,称为“岁寒三友”正是体现了植物部委风寒、高超、坚挺的风格。常运用“兰令人幽、菊令人野、莲令人淡、牡丹令人艳、竹令人雅、桐令人清……”等程式体现植物内在美、景观美,实现表达创作者的想法与感慨目的。
三、利用中国园林传统理念体现植物景观风格。中国园林是在自然的基础上,通过挖池堆山等手法进行营造自然美的环境。在处理地形、水体、建筑等元素方面应以师法自然为原则,通过自由随意组合、避免较多的人工痕迹。坚持做到因地制宜、顺其自然。并善于利用身边的大自然,使它成为园林景观的一景。植物景观以自然为主,尽量避免将植物人工修剪成几何图形,植物配置首先要模仿自然之形,如“三五成群”。植物景观的风格除了本身的配置艺术,还要注重借助其它的园林景观物质要素如山石、水体。植物是有机生命体,生长发育都有一定的自然规律。既有喜阴耐寒、喜光耐旱、又有快长慢长、季相色彩表现不同的。在植物配置时要符合植物的规律,遵循其自然之理,充分利用种种自然因素,创造多样、丰富的园林景观。
四、植物配置满足功能性要求。园林绿地应具有景观、生态、经济、卫生等多功能,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必须根据不同的绿地性质或类型选址合适的植物树种发挥其主要的功能,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如居民区植物造景要满足居民的日常休憩、儿童游玩、及安全防护等需要;工业区植物造景要满足降低噪音、吸附灰尘、吸收有毒有害的物质等功能;街道绿化要考虑行车安全、行人遮阴、花果污染等;医院、疗养院植物配置要重点考虑选用具有杀菌、保健功能的植物种类;水体绿化要选择耐水湿的植物。只有选择合理适用的植物,才能满足不同园林绿地的不同功能的需要,体现不同的功能,创造与适应环境并与之相协调的美的景观效果。
五、植物配置的生态性原则。随着生态园林理念的日益完善,景观生态学、环境科学的不断渗入,植物造景不再是简单的乔灌草的结合来营造视觉艺术效果的景观。而是将园林另向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重现自然的高层次阶段。植物配置要遵循生态学园林,充分考虑物种之间的竞争、排斥、他感关系,避免出现种间竞争等影响群落机构稳定发展的现象,构建和谐的植物群落。任何植物个体都不能脱离环境而单独进行生长发育,植物生长的环境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着间接、直接的影响。植物长期的生长发育形成对生长环境的适应性。植物要健康的生长就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环境,也就是说必须根据立地条件的环境状况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是植物配置必要条件。为了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维持生态系统的完整与平衡,就必须提高园林的生物多样性。才能增强植物群落的抗干扰、抗逆性,维持群落的稳定性。在进行植物配置时要充分挖掘乡土植物资源,合理配置慢生、速生树种,将不同的植物运用在最合适的位置。考虑植物季相变化的周期,合理搭配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的比例。更好的展现植物的地方特色,丰富植物多样性。
六、人类心理活动对植物配置的影响。植物空间布局、尺度设计形式不同,带给观赏者游玩、休憩不同的心理影响。如植物营造的开阔、封闭、半封闭空间给观赏者以公共性、私密性等不同的空间感受形式,并影响观赏者游玩、游憩的心情。现代园林势必要考虑人类活动的心理因素,在植物配置时要充分考虑植物的空间关系,还要考虑植物空间与人类心理活动的关系。要合理运用人类心理活动指导人性化的植物景观设计。
七、植物配置中植物本身艺术的特点。
1,充分发挥地被植物的作用,做到黄土不见天。
2,大量种草,建立草坪,使园林洁净明朗。在不具备挖池条件的地方,用草坪代替水池,也可取得开阔明朗的效果。尤其在住宅区内,建立草坪比水池更为适宜。
3,大面积的园林常大量植树造林,配置人工群落,充分发挥植物群落的作用,只要在重点的地方,才精雕细琢,追求植物的个体美。
4,培养林荫大树,一是为了蔽荫,二是构景需要,三是给子孙后代留下古树古木,作为历史的见证。园林中的老树和古藤都是岁月流逝的痕迹,颇具有历史的魅力。
5,增设疏林草地和林中草地,作为群众户外活动的良好场所。
6,为了丰富园林色彩,除了开花的乔灌木外,充分发挥草花在园林中的作用,使得园林内开花不断,五彩缤纷。
7,大量应用攀援植物作垂直绿化,构成绿屏,绿廊和花架,并用它攀援墙面,电线杆,岩石以及崖壁上,起到美化环境,增强绿化效果。
8,广泛应用基础栽植缓和建筑线条,丰富建筑艺术,增加风景美,并作为建筑空间向园林空间过渡的一种形式。
Ⅳ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有哪些要注意的
1、园林景观设计雷同化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极大地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各类园林景观设计精品选接踵出版,园林景观设计师不出家门即可获取国内外相关信息和发展动态。对成功作品的学习以及对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难免使各地的景观趋于雷同,产生“特色危机”,这同时也是建筑界所面临的问题。
2、园林景观设计围墙化
传统的小区园林景观设计讲究围合的概念,一般先有围墙创造一个“容器”,之后设计师开始赋予这一“容器”内的范围以生命。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居住需求已不能满足于狭小的空间范围,人们需要更广阔的生活和活动的空间,因此,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必须要结合小区周围环境的特点,突破传统围墙式设计,涉足更大范围的设计领域,使人们的工作与生活真正的融入这个社会。
3、园林景观设计西方化
小区园林景观设计应具有地方本土性特征,而不能过于崇洋媚外。例如不同的气候、地形特征,会有不同的生态系统。就植物而言,北方城市的园林景观多遍植松柏,耐寒耐旱;南方地区多以热带植物为主,四季鸟语花香。各地园林都有自己的个性特色。
以上就是大业园林的技术人员为大家介绍的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应该避免的问题有哪些,主要就是以上介绍的三点了,现代园林园林景观设计不仅仅是要规划一个城市的园林绿地系统,而是要规划一个区域、城市乃至整个国土的大地景观,即大地景观规划,将整个区域、城市乃至整个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大园林,实现城市、区域乃至整个国家的园林化!
Ⅳ 现代园林中植物造景的常见类型及特点 急急急!
植物造景常见的类型:可以分为三大类:规则式、自然式和混合式。
一、规则式园林
又称整形式、建筑式、图案式或几何式园林。西方园林,从埃及、希腊、罗马起到18世纪英国风景式园林产生以前,基本上以规则式园林为主,其中以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台地建筑式园林和17世纪法国勒诺特平面图案式园林为代表。这一类园林,以建筑和建筑式空间布局做为园林风景表现的主要题材。
北京天安门广场园林、大连斯大林广场、南京中山陵园林以及北京天坛公园都属于规则式园林。
规则式园林的特点:
1、地形地貌:在平原地区,由不同标高的水平面及缓倾斜的平面组成;在山地及丘陵地,由阶梯式的大小不同的水平台地、倾斜平面及石级组成。
2、水体设计:外形轮廊均为几何形;多采用整齐式驳岸,园林水景的类型以及整形水池、壁泉、整形瀑布及运河等为主,其中常以喷泉作为水景的主题。
3、建筑布局:园林不仅个体建筑采用中轴对称均衡的设计,以至建筑群和大规模建筑组群的布局,也采取中轴对称均衡的手法,以主要建筑群和次要建筑群形式的主轴和副轴控制全园。
4、道路广场:园林中的空旷地和广场外形轮廓均为几何形。封闭性的草坪、广场空间,以对称建筑群或规则式林带、树墙包围。道路均为直线、圻线或几何曲线组成,构成方格形或环状放射形,中轴对称或不对称的几何布局。
5、种植设计:园内花卉布置用以图案为主题的模纹花坛和花境为主,有时布置成大规模的花坛群,树木配置以行列式和对称式为主,并运用大量的绿篱、绿墙以区划和组织空间。树木整形修剪以模拟建筑体形和动物形态为主,如绿柱、绿塔、绿门、绿亭和用常绿树修剪而成的鸟兽等。
6、园林其它景物:除建筑、花坛群、规则式水景和大量喷泉为主景以外,其余常采用盆树、盆花、瓶饰、雕像为主要景物。雕像的基座为规则式,雕像位置多配置于轴线的起点、终点或交点上。
规则式园林给人的感觉是雄伟、整齐、庄严。
二、自然式园林
又称为风景式、不规则式、山水派园林等。我国园林,从有历史记载的周秦时代开始,无论大型的帝皇苑囿和小型的私家园林,多以自然式山水园林为主,古典园林中以北京颐和园、“三海”园林、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留园为代表。我国自然式山水园林,从唐代开始影响日本的园林,从18世纪后半期传入英国,从而引起了欧洲园林对古典形式主义的革新运动。广州越秀公园、流花湖公园、兰圃、西苑等属自然式园林。
自然式园林的特点:
1、地形地貌:平原地带,地形为自然起伏的和缓地形与人工锥置的若干自然起伏的土丘相结合,其断面为和缓的曲线。在山地和丘陵地,则利用自然地形地貌,除建筑和广场基地以外不作人工阶梯形的地形改造工作,原有破碎割切的地形地貌也加以人工整理,使其自然。
2、水体:其轮廓为自然的曲线,岸为各种自然曲线的倾斜坡度,如有驳岸也是自然山石驳岸,园林水景的类型以溪涧、河流、自然式瀑布、池沼、湖泊等为主。常以瀑布为水景主题。
3、建筑:园林内个体建筑为对称或不对称均衡的布局,其建筑群和大规模建筑组群,多采取不对称均衡的布局。全园不以轴线控制,而以主要导游线构成的连续构图控制全园。
4、道路广场:园林中的空旷地和广场的轮廓为自然形的封闭性的空旷草地和广场,以不对称的建筑群、土山、自然式的树丛和林带包围。道路平面和剖面为自然起伏曲折的平面线和竖曲线组成。
5、种植设计:园林内种植不成行列式,以反映自然界植物群落自然之美,花卉布置以花丛、花群为主,不用模纹花坛。树木配植以孤立树、树丛、树林为主,不用规则修剪的绿篱,以自然的树丛、树群、树带来区划和组织园林空间。树木整形不作建筑鸟兽等体形模拟,而以模拟自然界苍老的大树为主。
6、园林其它景物:除建筑、自然山水、植物群落为主景以外其余尚采用山石、假石、桩景、盆景、雕刻为主要景物,其中雕像的基座为自然式,雕像位置多配置于透视线集中的焦点。
自然式园林在中国的历史悠长,绝大多数古典园林都是自然式园林。体现在游人如置身于大自然之中,足不出户而游遍名山名水。如承德避暑山庄集中国大江南北园林于一园之中,游览其中可欣赏到各种风格的园林景观。自然式园林图片很多,我只选出几张供大家欣赏。
三、混合式园林
园林中,如果规则式与自然式比例差不多的园林,可称为混合式园林。如广州烈士陵园。在园林规则中,原有地形平坦的可规划成规则式,原有地形起伏不平,丘陵、水面多的可规划自然式,树木少的可搞规则式,大面积园林,以自然式为宜,小面积以规则式较经济。四周环境为规则式宜规划规则式,四周环境为自然式则宜规划成自然式。林荫道、建筑广场的街心花园等以规则式为宜。居民区、机关、工厂、体育馆、大型建筑物前的绿地以混合式为宜。
Ⅵ 园林绿化的都种什么草
草 坪
用多年生矮小草本植株密植,并经人工修剪成平整的人工草地称为草坪,不经修剪的长草地域称为草地。用于城市和园林草坪的草本植物主要有结缕草、野牛草、狗牙根草、地毯草、钝叶草、假俭草、黑麦草、早熟禾、剪股颖等。
草坪一般设置在房屋前面,大型建筑物周围,广场或林间空地,供观赏、游憩或作为运动场地之用。西方古代园林中已有规则式草地。18世纪中叶,英国自然风景园出现后,园林中开始大面积使用自然式草坪。中国古代苑、囿有大片疏林草地,近代园林才有草坪。
分类
草坪有下述分类方法:
按植物材料的组合分可分为:1,纯一草坪。用一种植物材料的草坪。2,混合草坪。由多种植物材料组成的草坪。3,缀花草坪。以多年生矮小禾草或拟禾草为主,混有少量草本花卉的草坪。
按草坪的用途可分为:1,游憩草坪。可开放供人入内休息、散步、游戏等户外活动之用。一般选用叶细、韧性较大、较耐踩踏的草种。2,观赏草坪。不开放,不能入内游憩。一般选用颜色碧绿均一,绿色期较长,能耐炎热、又能抗寒的草种。3,运动场草坪。根据不同体育项目的要求选用不同草种,有的要选用草叶细软的草种,有的要选用草叶坚韧的草种,有的要选用地下茎发达的草种。4,交通安全草坪。主要设置在陆路交通沿线,尤其是高速公路两旁,以及飞机场的停机坪上。5,保土护坡的草坪。用以防止水土被冲刷,防止尘土飞扬。主要选用生长迅速、根系发达或具有匍匐性的草种。
应用
草坪主要用于下述几个方面:
环境保护方面。在园林绿地中草坪和树木都起着净化空气、防暑降温、吸附尘土、减弱噪声的作用,能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草坪的草个体小,数量多,占据空间小,生长迅速,适应性强,容易成活,绿化效果快。草紧贴地面生长,其防止尘土飞扬和水土流失功能显着。草坪在绿地中形成通风道,可以改善热带地区生活环境。
园林艺术方面。草坪空间同水域空间、广场空间等相似,能开辟宽广的视线,引导视线,增加景深和层次,并能充分表现地形美。
城市建设方面。草坪常用于现代化城市需要低矮的绿地的地方,如道路沿线,强电力网线下方,地下设施上面土层较薄的地方等。
建造
草坪建造主要有四种方法:1,直接播种草籽。一般在春、秋季进行。冷地型草多用此法。2,直接栽草。一般在春、夏季进行。中国北方地区多用此法。3,用茎枝段繁殖。一般在夏季或多雨季节进行。暖地型草坪多用此法。4,直接铺砌草块。温暖地区四季都能进行,中国北方夏、秋季用此法铺砌运动场草坪。
当前广泛采用直接播种建造草坪的方法。可用喷浆播种法把草籽、粘胶、肥料混合物喷到岩坡上强制种草,也可以把草籽预先放到无纺布上发芽、生长成草坪植生带,然后铺到地上形成草坪。直接播种法的优点是:草籽用量少,分布均匀,出苗整齐,能够防止杂草滋生,种在坡地上不致被水冲走,可以组成各种图案。此外用种子或茎枝段预先在无土或薄土的情况下生产出草块,或是把带状草块卷成草卷,可供室内、室外随时铺设草坪,铺好后可立即成形。草坪建造目前趋向于工厂化育苗。
维护
草坪维护要点是:1,第一年要不断清除杂草。2,要及时修剪。草长到4-10厘米高时进行修剪,每次修剪量不宜超过草高的一半。草坪一般保持2-5厘米高。3,生长季节宜施氮、磷、钾颗粒状混合肥料。一般在修剪后、喷灌前施用。4,草坪不宜使用过度。应规定使用期,保养期,定期分区轮流开放使用。5,注意草坪病虫害防治。及时补种,更换坏死的部分。
Ⅶ 如何评价现代园林中的植物配置是否合理
1、经济适用
2、能否体现某项特征
3、各个时间段是否会出现景观断层
Ⅷ 中国现代园林
区别:风格比较:
思想与功能:a)指导思想,园林是时代的产物,在每个阶段均有其不同的特点。古典园林讲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形成了自然山水风景园的独特风格。随着社会的发展,西方园林逐渐进入我国园林中,西方园林讲究几何图形的组织,在明确的轴线引导下作对称布置,甚至将花草树木都修剪成各自规整的几何形状,形式上均衡对称,一切都表现为一种人工的创造,强调人工美或几何美,可见,西方园林认为人工美高于自然美。在先哲们的思想中渐渐渗透了现代哲学,物质科学,生命科学,思维科学,管理科学,融入了中外园林艺术的优秀风格,孕育了中国现代园林学科新体系的发展。可见,中国现代园林是在延续中国古典园林造园精髓的基础上,融入了部分西方的造园艺术,综合涉入了自然社会和现代科学·艺术·伦理等,形成了园林风格交融·园林文化丰富·园林形式多样·园林特点众多的新格局。
b)功能性质,无论是古典园林还是现代园林,其基本的功能定位都属于观赏性。唯一不同的是服务对象。古典园林仅服务于以宫廷或以贵族为代表的极少数人,园林的功能都围绕他们的日常生活或心理需求展开。这实际上是一种脱离大众定位的功能定位,同时也反映出等级社会中中国园林功能性的局限与单一。古代园林的最初设计仅从景观意境出发,并无商业目的,而现代园林,部分被作为赢利场所,充斥着商业竞争的气息,扭曲了园林本身应具有的生态本质。随着现代生产力的飞速发展,更加开放的生活方式激发的人们的不同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现代园林设计为顺应这一趋势,在保持园林设计观赏性的同时,从心理学·行为学等角度分析大众的多元要求,研究开放式空间中的种种行为现象,对现代园林设计进行了重新定位,如根据人的行为迹象得出合理顺畅的流线类型(抄近路·左拐弯·识途性等);通过定点研究人的各种不同行为趋向与状态模式,确定不同户外设施的选用设置等。总之,现代园林的功能定位上,不再局限于古典园林的单一模式,而是在微观上进行深化和细化,在宏观上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2.园林建筑:园林建筑是独特的园林要素,它强调人与生活的关系,是平易的,接近日常生活内部空间组合,以庭院为单位构成族群建筑,它普遍采用木质材料,给人提供明确使用的情调。园林建筑的美学精神可借用白华先生的一句话来概括,即:“于有限中见到无限,又于无限中回归有限”。园林所属性质的不同与地域的不同,决定了建筑风格·空间细分形式和色彩的不同,如皇家园林建筑的体量大·装饰豪华·色彩金碧辉煌,给人一种恢弘堂皇的皇家气派,江南私家园林建筑轻巧·灵活·通透·朴素·淡雅,表现出秀丽·雅致的风格。在古典园林中,建筑居于次要地位,表现出自然化的特点,但在局部上,它往往又成为构图中心。现代园林中的建筑是全园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力求突出自然美,达到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统一。建筑材料多样化,风格迥异。许多新型建筑材料不仅在性能上耐风吹日晒,使用寿命也较大。在建筑色彩上,古典园林多以暖色调为主,而现代园林则一句用地功能的不同,设置形式多样的颜色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3.植物造林:
a)材料选择上的转变,总体来说,在植物选择上的转变主要是从单一转向多样,据调查,苏州8座园林中(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狮子林,环秀山庄,沧浪亭等),各院重复栽种的植物有罗汉松·白玉兰·桂花等11种植物,重复率达100%;而重复率在50%以上的植物有70种左右。由此可见,在植物材料的选择上,古典园林的特点是种类少·局限性强,如拥有优越自然条件的江南私家园林,在北方气候条件限制下的皇家园林。我国拥有丰富的植物种质资源,仅高等植物就有3万余种,其中木本植物8000余种,而古典园林中尤其是江南私家园林种植种类不超过200种,仅占2.5%。相比之下,现代园林设计在植物选择上,由于在植物功能上的拓宽,生态·防护·生产功能的增加,对植物多样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现代园林已不再拘泥于少数具有观赏寓意·诗情画意的植物,而开始注重在植物配置中坚持生物多样性原则和乡土性原则。
b)配置形式上的转变,在配置形式上,现代园林打破了古典园林的规律性,开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古典园林中的植物配植风格为自然式。常与造园风格保持一致。但受“片山块石·似有野趣”或“咫尺山林”思想影响,古典园林中的植物配置形式受到了限制。虽然发挥使人产生想象自然美景的作用,但并不能体现出大自然的“真正”存在。古典园林中除采用孤植·对植·列植·丛植等形式外,还有一些规律性的做法,如高山栽松·岸边植柳·山中挂藤·水上放莲·修竹千竿·双桐相映·愧荫当庭·移竹当窗·栽盆绕屋等常采用古典园林配置手法。同时,花台·盆景·盆栽等形式在古典园林的室内室外·厅前屋后·轩房廊侧·山脚池畔等处也较常见。如今,盆景·盆栽已进入各家各户的庭院和阳台空间,花台已演变为现代的花坛·花境等形式。现代园林设计手法的更新和植物配置多功能的要求,是植物配置形势正在走向多元化。植物材料选择的多元化发展为多元化形式提供了必要条件。在平面和里面空间层次的营造上,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搭配,常绿与落叶植物的搭配,较符合实际需求的科学比例配置,另外,垂直绿化·屋顶绿化和专类园·湿地·森林公园·防护林等绿地形式的开拓,赋予了植物配置更多载体和功能。
c)配置原则上的转变,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使现代园林植物造景成为现代园林的亮点。古典园林式文人雅士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利用不同植物的文化寓意丰富植物的观赏内容,寄托援助的思想情怀,这样的例子在古典园林中屡见不鲜,如荷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被认为是脱离庸俗而具有理想的象征;竹则被认为是刚直不阿,有气节的君子。植物配置与诗情画意的结合,如苏州拙政园的“听雨轩”·“留听阁”借芭蕉·残荷在风吹雨打的条件下所产生的声响效果而给人以艺术感受;承德离宫中的“万壑松风”景点,也是借掠松林发出的瑟瑟涛声感染人。古典园林植物造景较强调艺术性原则,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园主和造园家所具文化背景和审美情趣的影响。对现代的园林设计师来说,结合时代特征挖掘其艺术及文化内涵,并将其运用到现代园林设计中有较大的借鉴作用。由于城市化快速发展带来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不仅使得人认识到植物的美化和观赏功能,而且还看到其环境资源价值,如改善小气候·保持水土·降低噪音·吸收和分解污染物等生态作用。植物配置形成的人工植物群落,在很大程度上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并为野生生物提供适宜的栖息场所。因此,尊重自然植物群落的生长规律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现代植物配置设计中必须遵循的准则。
4.园林小品
a)惙山置石,由于古人出行不便,于是产生了“一卷代山”的想法,如苏州狮子林中的惙山置石。现代园林中的置石虽缺乏像古典园林假山置石那样系统化·程式化的理论,但结合新时代园林建造的历史背景,探寻适应现代人亲近自然的心理特征,以生态效益为目的,利用新材料新技术创造富有时代气息的置石作品,同时与其他物质要素紧密结合,以求共同建造优美的富于生机的自然景观,从而创造清新宁静的生态环境。
b)园林雕塑,在古典园林中应用较多的是惙山置石,随着西方造园艺术的渗透,广泛运用与西方园林的现代雕塑也被我国所吸收。从造型上来说,有人物·静物等;从材料的使用上,有不锈钢·陶瓷·木·铜·骨等,种类繁多,它们具有装饰美化的作用,现代园林则将各种材料的园林雕塑配置于园林作品中,以丰富园林文化内涵。
c)园林照明,“张灯夜游”曾是古典园林中极富情趣的活动,同样,现代园林中的照明更为重要。它并非单纯的将园林照亮,而是利用夜色的朦胧与灯光的变幻,使园林呈现出一种与白昼迥然不同的异趣,同时造型优美的圆灯在白天也具有特殊的装饰作用。
d)现代机械,由于园林范围的扩大,使用人数的增加,园林建设和养护问题迫在眉睫,因此,比起古典园林,现代园林在这方面发展较大,在园林工程中已投入使用大量现代机械,如工程机械·种植养护机械·场圃机械等。
5,结语:陈从周先生说过:我国古典园林代表了那个时代的面貌·精神·文化,当时并不感到有何缺陷,现代人若走进雅致小巧的古典园林,或许在感叹院内“别有洞天”的同时,也会为古典园林的一点“小”和“远”感到遗憾。传统的园林由于受时代的限制和时空的局限,人们习惯慢慢刑场园林景色,仔细品味·推敲·联强,强调诗情画意,讲究步移景异。古典园林虽然在层次上较为丰富,表示的意境深远,但是一味的追求曲径通幽与曲折变化,显得封闭有余,开敞不足,往往不适合现代生活的需求。城市生活的快节奏是人们更乐意接受明快的园林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当前,面对各种思潮的冲击,应把传统园林的造园手法·空间布局·美学文化与西方的遭遇按姓氏·造园理论等以及现代造园技法相结合,以创造更符合中国情节的中国园林。
Ⅸ 现代园林为什么是以植物造景为主
园林设计归根结底是植物材料的设计,其目的就是改善人类的生态环境,其它内容只能在一个有事物的环境中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