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榧树盆景
① 海南粗榧的栽培要点是什么
现状:濒危种,海南粗榧能长成高大的乔木,材质优良,累遭砍伐。自60年代从其树皮、枝叶中分离出多种三尖杉酯碱,对治疗白血病及淋巴肉瘤有一定疗效后,破坏更为严重,资源日趋枯竭。必须加强保护,大量种植,才能永续利用。
形态特征:常绿乔木,树干通直,高20~25米,胸径可达60~110厘米;树皮通常浅褐色或褐色,稀红紫色,裂成片状脱落。枝基部有宿存芽鳞,髓心中部具1树脂道。叶交互对生,两列,线形,质地较薄,中上部向上侧微弯或直,长2~4厘米,宽2.5~3.3毫米,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圆截形或圆形,几无柄,两面中脉隆起,上面绿色,下面有两条白色气孔带。雌雄异株,偶有同株;雄球花6~8聚生,圆球状,腋生,直径6~9毫米,总梗长约4~5毫米,雌球花具长梗,生于小枝基部苞腋,稀顶生,有数对交互对生的苞片,每苞腋着生2胚珠,胚珠生于球托之上,通常2~8个发育。种子簇生于梗端,翌年成熟,下垂,全部包于肉质假种皮中,倒卵状椭圆形、椭圆形或倒卵圆卵形,微扁,长2.2~3.2厘米,顶端有突尖,成熟时假种皮常呈红色。
地理分布:海南粗榧除主产海南省外,广东西南部信宜,广西东南部容县,云南东南部国富宁、广南、麻栗坡和南部景洪、勐海与西部龙陵,西藏东南部墨脱等地有间断分布。在海南,目前仅在尖峰岭、南茂岭、毛阳岭、毛瑞岭、扎南岭等林区保存少量植株;定安县境内间有分布记载,但现已绝迹。印度东部、缅甸北部、泰国北部与西部、老挝北部、越南北部也有分布。
生态学和生物学特征:分布区主要位于热带与南亚热带,散生于海拔700~1200米山地雨林或季雨林区的沟谷、溪涧旁或山坡。气候湿润,年平均温18~20℃,极端最低温可达0℃,年降水量2200~2600毫米,相对湿度高达90%左右。土壤为山地黄壤。幼苗幼树期间需要一定遮荫,成长后需光量不怕增加;大树荫芽力强;幼树树皮生物碱含量最高。海南粗榧雄
球花适逢旱季(2~3月)盛开,种子9~10月成熟。因天然授粉率低,结果也少,加上易遭鸟兽为害,故难获得种子。
保护价值:海南粗榧是三尖杉属植物分布最南的种类,能长成高大的乔木,木材优良,三尖杉酯碱的含量及药用成分较高,有一定的科学意义和经济价值。
保护措施:海南粗榧在海南岛虽已列为禁伐树种,但产地群众剥皮出售或砍伐林木的情况仍有发生,建议有关部门采取更有效的保护措施,停止收购,加强母树的保护,积极繁殖、栽培、扩大种植。其它产地亦应采取保护措施。
栽培要点:用种子繁殖。9~10月果实成熟后即可播种育苗。经204天发芽,苗圃地宜选在海拔800米的阴坡沟旁;用剥去内种皮的方法育苗,小苗宜移入容器中,置于荫棚下,待苗高50~100厘米时,即可在海拔800米左右的沟谷两旁疏林下定植。亦可用当年生小枝作插穗,经100~150ppm吲哚乙酸处理12小时后,插于以椰糠为基质的苗床上,经3~5个月即可长根成苗,成活后宜剪干种植。
② 这是什么树
三尖杉
Cephalotaxus fortunei Hook.
三尖杉科 Cephalotaxaceae 三尖杉属
别名:三尖杉 白头杉 蚕榧 藏杉 藏松 长叶圆头杉 稠杉树 杜松 肚木内子容 榧树 榧子 狗尾松 红榧 尖松 桔木树 龙泉 绿背三尖杉 罗汉杉 罗汉树 密水油松 蜜水油松 明杉 明油果 母猪柏 千年矮 青榧 三尖松 沙巴豆 沙松 山榧树 山杉籽 杉柏 杉滚子树 石榧 水柏子 水榧树 水杉 水杉树 水油松 水油子果 水竹 桫松 梭罗树 糖榧 桃杉 桃松 铁甲松 铁文杉 铁文松 头形杉 乌籽 喜杉树 涎树 雪白叶 血榧 崖头杉 岩杉 岩松 药榧 硬头松 油果 鱼骨松 臭榧 臭杉 粗榧 海南粗榧 山榧子 水柏枝 头形树 脱杉 瘟杉树 喜杉 香榧 摇钱树 野杉 油杉树
③ 粗榧移植需注意哪些事项
粗榧壮龄树的移植于秋后或早春带土球进行。由于粗榧不耐移植,因此选版择移植树不宜过权大,在挖掘时,土球应尽量带大,并注意根部少受损伤。移植地宜选择深厚肥沃之土壤及稍荫之环境。挖大穴,穴内上足底肥,深挖浅植,清除土球包装物时应谨慎行之,切不可弄散土球,稍高之树支好防风架,以防止树体晃动,
影响成活率。植后浇足定根水,固紧缠绕树干的草绳,并浇水淋湿。定植当年,如遇长期高温、干旱,应注意遮荫、浇水及叶面喷水,长期阴雨,注意排渍。生长期及秋后注意对树形的修剪,并结合管理施肥。
④ 粗榧是什么植物
粗榧,灌木,抄高2-5米间或长袭成高达15米的小乔木。
树皮灰色或灰褐色,裂成薄片状脱落。叶条形,排列成两列,通常直,稀微弯,长2-5厘米,宽约3毫米,基部近圆形,几无柄,上部通常与中下部等宽或微窄,先端通常渐尖或微凸尖,稀凸尖,上面深绿色,中脉明显,下面有2条白色气孔带,较绿色边带宽2-4倍。
雄球花6-7聚生成头状,径约6毫米,总梗长约3毫米,基部及总梗上有多数苞片,雄球花卵圆形,基部有1枚苞片,雄蕊4-11枚,花丝短,花药2-4个。
种子通常2-5个着生于轴上,卵圆形、椭圆状卵形或近球形,很少成倒卵状椭圆形,长1.8-2.5厘米,顶端中央有一小尖头。花期3-4月,种子8-10月成熟。
粗榧的园林、药用、油用、材用等利用价值高。木材坚实,可作农具及工艺等用。叶、枝、种子、根可提取多种植物碱,对治疗白血病及淋巴肉瘤等有一定疗效。可作庭园树种。
⑤ 粗榧树是什么样的有图片吗
粗榧树,红豆杉科,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⑥ 海南粗榧的介绍
海南粗榧(学名:Cephalotaxus hainanensis)是三尖杉科三尖杉属的植物,别名红壳松(海回南答),薄叶篦子杉(海南植物志),濒危种。分布在中国大陆的西藏、广西、云南、海南、广东等地,生长于海拔600米至1,700米的地区,多生在林中以及山坡林中。海南粗榧能长成高大的乔木,材质优良,累遭砍伐。自20世纪60年代从其树皮、枝叶中分离出多种三尖杉酯碱,对治疗白血病及淋巴肉瘤有一定疗效后,破坏更为严重,资源日趋枯竭,需要积极保护,设立自然保护区,严禁滥砍滥伐。我这里有一些海南粗榧苗。
⑦ 水杉和粗榧有什么区别
水杉是落叶乔木,粗榧是灌木。详细对比见下文:
一、水杉介绍
水杉(学名: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Hu & W. C. Cheng):裸子植物杉科。落叶乔木,小枝对生,下垂。叶线形,交互对生,假二列成羽状复叶状,长1-1.7厘米,下面两侧有4-8条气孔线。雌雄同株。球果下垂,近球形,微具4棱,长1.8-2.5厘米,有长柄;种鳞木质,盾形,每种鳞具5~9种子,种子扁平,周围具窄翅。
水杉属在中生代白垩纪和新生代约有6~7种,过去认为早已绝灭,1941年中国植物学者在四川万县(今重庆市万州区)谋道溪(今称磨刀溪)首次发现这一闻名中外古老珍稀孑遗树种。据近年调查,重庆万州、重庆石柱县、湖北利川和湖南龙山、桑植均发现300余年的巨树。
水杉适应性强,喜湿润生长快,北京以南各地均有栽培。材质轻软,可供建筑、板料、造纸等用;树姿优美,为庭园观赏树。
形态特征
灌木或小乔木,高达15米,少为大乔木;树皮灰色或灰褐色,裂成薄片状脱落。叶条形,排列成两列,通常直,稀微弯,长2-5厘米,宽约3毫米,基部近圆形,几无柄,上部通常与中下部等宽或微窄,先端通常渐尖或微凸尖,稀凸尖,上面深绿色,中脉明显,下面有2条白色气孔带,较绿色边带宽2-4倍。雄球花6-7聚生成头状,径约6毫米,总梗长约3毫米,基部及总梗上有多数苞片,雄球花卵圆形,基部有1枚苞片,雄蕊4-11枚,花丝短,花药2-4(多为3)个。种子通常2-5个着生于轴上,卵圆形、椭圆状卵形或近球形,很少成倒卵状椭圆形,长1.8-2.5厘米,顶端中央有一小尖头。花期3-4月,种子8-10月成熟。
主要价值
粗榧的园林、药用、油用、材用等利用价值高。木材坚实,可作农具及工艺等用。叶、枝、种子、根可提取多种植物碱,对治疗白血病及淋巴肉瘤等有一定疗效。可作庭园树种。
园林价值
粗榧是常绿针叶树种,树冠整齐,针叶粗硬,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在园林中粗榧通常多与他树配置,作基础种植、孤植、丛植、林植等;粗榧有很强的耐阴性也可植于草坪边缘或大乔木下作林下栽植材料;萌芽性强,耐修剪,利用幼树进行修剪造型,作盆栽或孤植造景,老树可制作成盆景观赏;叶粗硬,排列整齐,宜作鲜切花叶材用。 此外,粗榧对烟害的抗性较强,适合用于工矿区绿化。
经济价值
种子可榨油,供外科治疮疾用,其叶、枝、种子及根可提取多种植物碱,对治疗白血病等有一定疗效。也可用于制皂、润滑油。木材坚实,可作农具和细木工等工艺品用。
⑧ 粗榧分布在中国哪些地方
粗榧抄又名油榧、粗榧杉,袭三尖杉科,三尖杉属。常绿乔木或灌木,树形不整齐,呈广圆锥形。树皮暗灰褐色,呈薄鳞片状剥落,枝条轮生斜出。叶条形,通常直,少微弯,长2~5cm,先端有微急尖或渐尖的小尖头,
基部近圆形,几无柄,上面浓绿色,有光泽,中肋明显,下面中肋两侧有白色气孔线2条。雌雄异株或同株。种子卵圆或椭圆状卵圆形,外种皮初为红色,后变紫色。花期4月,种子翌年10月成熟。粗榧属我国特有古老树种,
产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四川、云南、贵州、河南、陕西、甘肃等省、自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