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真工盆景
Ⅰ 冼冠生的区志记载
冼冠生,原名炳成,祖籍广东南海,出生于佛山,毕业于广东广雅书院。旋来沪,在南市九亩地新舞台戏院门口设摊,自制自销陈皮梅、牛肉干等小食品。
民国4年(1915年),与新舞台职工薛寿龄合伙在大境路开设食品店,沿用已倒闭的香港冠生园食品店店名,并以“生”子作商标注册,冼炳成也由此改名冠生。民国七年,增资大洋3000元,扩大生产规模,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冼冠生任总经理。
20年代中期,五卅运动前后,提倡国货,抵制洋货呼声日高,冼冠生积极参加爱国运动,并以“食品救国”为号召,团结同业。他还确定“扬己所长”、“人无我有”、“真工实料”的经营思想,促使冠生园蒸蒸日上,设总店与河南路棋盘街,建罐头厂与局门路,并在全市热闹地段,增设分店、代销店10多处,到20年代末,已与同业著名企业梅林、泰康成鼎足之势。
民国19年又增资50万元,迁总店与南京东路,并在漕河泾购地60余亩,建造食品厂(今上海感光胶片厂厂址),引进德国、英国全套先进生产设备,于 民国24年投产,产品由糖果、糕点、罐头、腊味等类增至300多种;先后在南京、杭州、天津等20多个城市开设分店。同时,开辟冠生园农场,有果园、牧场、豆棚瓜架、花木盆景、和金鱼100余缸;有望梅村、鱼乐天、望云桥、来苏亭、菊径、果园、绿荫草堂八景(今已废),因与康健园为邻,亦供人游憩。
民国26年八 一三战争爆发,冼冠生同仇敌忾,加紧劳军生产,将面包、光饼、咸鱼、酱菜等食品用卡车送往前线,慰劳抗日将士;冯玉祥为此挥毫大书“现代弦高”(弦高是春秋战国时郑国商人,有救国之功)四字,嘉奖冼冠生的爱国行为。同年11月12日上海沦陷,漕河泾食品厂遭受严重破坏,在沪各分店,被日本侵略军劫掠一空。抗战胜利后,冼冠生重振基业,但实力已大为削弱。
上海解放后,冠生园重现生机,冼冠生却于1952年“五反”运动中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