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盆景
1.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中蕴含的地月系相关知识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出自宋代苏轼的《后赤壁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意思是: 从山下望去,山高高耸立,天上的月亮小而明亮; 潮水回落退去,水底的石头就显露出来。这是很富有哲理的一句话,也很有意境,所以流传千古。
寓意:事物相互对比的时候,会有与其本身不一样的感觉。引申:相对的辩证的看问题 能看到事情的本质。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由来 :宋徽宗赵佶是盆景的第一大玩家,根据记载,宋徽宗曾得到一块灵壁石山峰造型,起名“灵壁小峰”。此造型挺拔奇特,高半尺许,长约五、六寸,玲珑秀润,胡桃皮、沙坡、水道皆有。尤其小峰一半处有“圆白小月”,莹然如玉。徽宗爱不释手,亲题: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宋徽宗得到的灵壁小峰,实际上就是盆景的一种,即石玩盆景。
哪个坐向的
3. 一盆花一个月亮一片云打一一成语
披星戴月
[读音][pī xīng dài yuè]
[解释]身披星星,头戴月亮。形容连夜奔波或早出晚归,十分辛专苦。
[出处属]元·无名氏《冤家债主》第一的:“这大的孩儿披星戴月,早起晚眠。”
[近义]戴月披星餐风饮露栉风沐雨早出晚归夜以继日餐风宿雨水宿风餐披星带月披霜冒露废寝忘食餐风宿露带月披星
[反义]玩岁愒时游手好闲
4. 为什么要给盆景命名,如何给盆景命名
就像写诗一样,需要画龙点睛之句,盆景也是这样,有个好的题名,盆景的主题就突现出来了。为盆景命名,笔者在制作实践中,得出以下三点体会。
利用名句和人物形象命名
这种命名法,比较简便,关键就在恰如其分。如用李白的诗句“轻舟已过万重山”,那么制作的山水盆景,就必须有连绵的大山和奔流不息的大江,江上有船,突出山水悠远、小舟飞渡的形象,有这样的盆景,命名才恰到好处。用王之涣的名句“黄河远上白云间”,盆景的图案就有远山白云和黄河的形象。若用宋词辛弃疾《代人赋》中的“春在溪头荠菜花”,制作的盆景就得有山下小溪,溪头生长着几棵绿叶簇拥的已绽白色的荠菜花,甚至溪畔还有已泛鹅黄的柳条儿。以人物形象命名的盆景也不少,例如《独钓寒江雪》的盆景,上面的人物能看出姜太公的形象,那么改为《姜太公钓鱼》,就更为确切生动了。《杜甫行吟》、《昭君出塞》、《米芾拜石》等,都是根据人物形象命名的,意境深远,格调清新而高雅,常常比自己创作的名字更有档次。
以自然景物形象命名
盆景本来就是自然景观的缩影,故命名就必须根据景观之特点,冠以最能体现景观之神的名字,如《神女峰》、《长江万里行》、《逶迤长城》。属远村近野,田园风光一类,虽没有大山江河的气魄,却有玲珑小景,乡情风趣,这样的盆景,命名应更新颖,“小桥流水人家”、“蛙声一片”、“万绿丛中一点红”、“古桑新姿”、“农家红楼烟雨中”等,都是以自然景观取名的,大都情景交融,寓意深远,耐人寻味。自然景观和动植物相结合的形象,也是盆景命名的亮点,如《泰山迎客松》、《嵩山古柏》、《古庙唐槐》等,此种盆景题名,比较流行,在盆景园中数量极多,缺点是让人感觉不够新颖、别致。自然景观同动物相结合命名者也不少,《竹林三熊》(熊猫)、《空山鸟鸣》、《金鱼戏龙泉》、《奇山飞狐》等等。以自然景观命名的盆景,出现有创意的佳名,也不是多么容易,必须细心观赏、研究,诞生妙趣横生的灵感,才能获艺术性强的盆景佳名。
根据盆景造型和意象命名
盆景的造型,是为其取名的重要依据。盆景制作者,在制作盆景时心中就有“造型”了,故脱手后随即便起出名字。不过也有的忽视了这件事,过后就要请人给命名。有文化有知识的,会写诗作画的人,经过细致观赏,一般会琢磨出高雅的名字来。造型盆景美名,如《嫦娥奔月》、《孔雀东南飞》、《喜鹊登枝》、《大江东去》、《鲤鱼跳龙门》、《犬猫闹春》、《虎蹲峭岩》、《竹影:雨露风晴》(四盆)、《云翠果红》等,这些盆景名字属通俗类,假若要求更含蓄、更深沉,那就得以盆景的意象取名,就不是一目了然地把名与景联系起来,而是观后思考出一种向往的东西来。例如盆景的图案是一棵古树,在树桠中的树瘤上卧着一只蝉,命名为《秋声》,观赏人并没有听到秋声,人们看到此景,想到了“噤若寒蝉”,便联想到了秋天。再如《月照竹林》盆景,只有一丛翠竹缝隙间,有丝丝银光闪烁,根本看不到月亮,可能使人琢磨出来,月亮就在丛林的那边,有斜照过来的光芒,这比月亮就在丛林顶上,要好得多。这就是盆景的名字,离真实的造型之景很远,可意和景密切相连,费一番思索,就能惊喜的破解,这样的盆景名字才是真正高档次的。
5. 月儿池在哪里
月儿池,位于绥江县南岸镇珍珠坝,为古代水利工程遗存。该池以形获名,又似一张弓,弓背砌石,中有一古朴的三拱石桥,桥头有土一方,如箭在弦,直指金沙江对岸的老鹰山之“鹰头”。“弦”长约120米,“箭”长约50米,库容量1.2万立方米。
珍珠坝至今流传着关于月儿池的传说:很久以前,在坝中央溶洞里的那头钟乳母猪石是有灵性的,每当夜深人静时便会带着猪仔出来拱地,大凡拱过的地方,庄稼收成都十分好。然而,好境不长,不知从何处飞来一只老鹰,盘踞在金沙江对面,经常衔走小猪。于是,庄稼越来越差。后来,土司安鳌设计,征发夷民修筑了像弓箭状的月儿池,用之射瞎凶鹰一目,不可一世的它哀啼着,仰面扑向金河。为纪念母猪,该坝便以真猪命名,后改称珍珠坝。
传说中提到的安鳌为明代马湖府土知府,马湖地方,发端于四川雷波黄螂海子(即马湖)周边地区,鼎盛时大致包括今绥江、屏山、水富、沐川、马边、雷波等地,以绥江、屏山为核心区。《宋史·叙州三路蛮》:“宋初有董舂惜者贡马,自称马湖路三十七部落王子”。元朝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立总管府,迁于夷部溪口(今屏山新市镇龙尾)濒马湖之南岸(即今南岸)创府治”,大德九年(公元1305年),迁治于泥溪(今屏山县城西)。明太祖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马湖总管府土官安济遣子安仁归附明中央,遂改设马湖府,以安氏世袭知府,五传至安鳌,暴虐成性、荒淫无道,终至叛乱,明孝宗弘治八年(公元1495年),被御史张鸾奏请处死。次年,安鳌之乱彻底平息,马湖府改土归流。据此,可推断月儿池建于明安鳌时代,即15世纪后期,已历经五百多年风雨沧桑。
月儿池的传说及建筑也反映了明代中期珍珠坝及整个绥江的民族情况。据史料分析,绥江以往为苗族聚居区,以土官安氏为首的彝族是统治民族,而随着明初王元寿将军(屏山新安王氏先祖)远征平夷,汉族也渐渐涌入,总体情况是夷(苗、彝)多汉少。“母猪拱地”印证了当地少数民族成分。苗族较多地保留着母系社会的伦理,有母性崇拜的观念,每年正月初三或初十举行“乞子”祭祀时,都要用母狗或者母猪作为“献牲”。而《华阳国志·蜀志》记载今属彝族地区的元谋县“有长谷石猪坪,中有石猪,子母数千头。长老传言:夷昔牧猪于此,一朝猪化为石,迄今夷不敢牧于此。”在与汉族的交往中,当地的农耕技术有很大提高,需要这么大,而且筑的这样规范的人工水利工程说明了这一点。月池桥具有明显的江南水乡桥梁风格。 月儿池设计的科学性是值得称道的。珍珠坝是绥江四大坝子之一,土地平坦,适宜耕种,但境内只有大河沟、小湾沟等小而又小的溪流,农业用水矛盾突出。月儿池正好位于大河沟与小湾沟中间,临大河沟侧至今尚存取水渠道残疾,水渠旁有一块土地名“过水丘”,“大跃进”时,村民还使用此水渠取水,在池中种冬水田。估计临小湾沟侧也有过引水渠道。近水而筑,自然合理。同时,月儿池之所以筑成半月形,也有因地制宜的考虑。根据是处地形,既要尽可能多地蓄水,又要顾及水源,还要少占平地,半月形莫过于最佳方案,并不只是风水观念的驱使。
从美学角度讲,和谐即美,月儿池以它自身优美的形体与周围的自然物再添加以人文气息构成的景观,委和谐洽。作为“弓箭”,它与老鹰山隔河对峙,抒发着“弯弓射大雕”的豪迈气概;作为“月亮”,它与大河沟上游逼真的卧牛造型组成一幅动人的犀牛望月图;作为水池,它与池边的巨石古树(已毁)同一为清秀文雅又磅礴大气的山水盆景。池中镌刻着“珍珠马乐”的马形石及离池不远的珍珠洞里的母猪石,更播撒着一种安静而和平的农家乐。方圆不及一里的区域,阳刚与阴柔、率直与隽永,如此随意又如此有序地集合在一起,我们不仅要为武夫安鳌延聘的那位哲学兼美学兼旅游大家的设计师叫好。
如今的月儿池早已变为农田。其枯水时间最迟不晚于清雍正初年,此项工程的废弃,兴许是那时的云贵总督鄂尔泰在滇东北地区武力推行改土归流造成人口剧减,生产力遭受浩劫的结果。清末民初客籍塾师刘伯镛先生有诗云:“桥卧月池水色清”,不过是描写月儿池里的水田风光罢了。月儿池虽已干涸,但其恢宏的气势犹存,迷人的风韵,常使文人墨客意惹情牵。县内当代文学名家黄发滨先生曾赋诗:“月儿池上叹良工,独眼苍鹰笑世穷。何日退耕还蓄水,珍珠着绿耀滇东。”吴运强先生撰联:“池影钟月殿精华,下连沧海,上映青天,南环峰岳,北枕金沙。邀朋游故地,正逢桔熟橙黄。放胆吟哦,开弓再射雄鹰目;桥形有水乡风格,春艳桃花,下垂绿柳,朝控楼台,目萦紫雾。抚石忆仙踪,顿觉神怡心旷。持怀傲笑笑,把盏重抒壮士情”。
6. 不是人间种,疑从月里来.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出处哪里
桂花树
形态特征:桂花树姿飘逸,碧枝绿叶,四季常青,飘香怡人。桂花为常绿阔叶乔木,高可达15米,树冠可覆盖400平方米,桂花实生苗有明显的主根,根系发达深长。幼根浅黄褐色,老根黄褐色。嫁接苗的根系因砧木而异;插条埋入土中各处易生不定根,但无明显主根。桂花分枝性强且分枝点低,特别在幼年尤为明显,因久常呈灌木状。密植或修剪后,则可成明显主干。树皮粗糙,灰袍色或灰白色,有时显出皮孔。叶面光滑,革质,近轴面暗亮绿色,远轴面色较淡;椭圆形,长椭圆形、卵形、倒卵形,披针形、倒披针形、长披针形至卵披针形。
用途:桂花终年常绿,枝繁叶茂,秋季开花,芳香四溢,可谓"独占三秋压群芳"。在园林中应用普遍,常作园景树,有孤植、对植,也有成丛成林栽种。在我国古典园林中,桂花常与建筑物,山、石机配,以丛生灌木型的植株植于亭、台、楼、阁附近。旧式庭园常用对植,古称"双桂当庭"或"双桂留芳"。在住宅四旁四旁或窗前栽植桂花树,能收到:金风送香"的效果。桂花对有害气体二氧化硫、氟化氢有一定的抗性,也是工矿区的一种绿化的好花木。
习性:桂花(Osmanthus fragrans)为木犀科木犀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1.5~8米。树冠圆头形、半圆形、椭圆形。叶对生、革质,花序簇生于叶腋,花期9~10月,果期次年3~4月。
桂花适应于亚热带气候广大地区。性喜温暖,湿润。种植地区平均气温14~28℃,7月平均气温24~28℃,1月平均气温0℃以上,能耐最低气温-13℃,最适生长气温是15~28℃。湿度对桂花生长发育极为重要,要求年平均温度75%~85%,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特别是幼龄期和成年树开花时需要水分较多,若遇到干旱会影响开花,强日照和荫蔽对其生长不利,一般要求每天6~8小时光照。
桂花品种
四季桂花小不好拍
桂花由于久经人工栽培,自然杂交和人工选择,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栽培品种。近年来,全国各主要城市对桂花资源及品种进行了广泛调查,实地记录桂花开花性状,对各种类型桂花的性状进行分析、比较,选择出较为稳定的遗传性状,并考虑传统分类的方法和园林生产上的应用,鉴定整理出桂花的四个品种群。
四季桂品种群:四季开花,有“月月桂”、“日香桂”、“大叶佛顶珠”、“齿叶四季桂”等品种。
银桂品种群:秋季开花,花色纯白、乳白、黄白色,有“籽银桂”(结籽),“九龙桂”、“早银桂”、“晚银桂”、“白洁”等品种。
金桂品种群:秋季开花,花柠檬黄淡至金黄色,有“大花金桂”、“大叶黄”、“潢川金桂”、“晚金桂”、“圆叶金桂”等品种。
丹桂品种群:秋季开花,花色较深,橙黄、橙红至朱红色,有“大花丹桂”、“齿丹桂”、“朱砂丹桂”、“宽叶红”等品种。 各品种群中都有一些值得推广应用的品种,例如:四季桂品种群中的“日香桂”、“大叶佛顶珠”,均是小灌木,高0.5—1.5米。“日香桂”花淡黄色,同一枝条各节先后开花,几乎日日有花,故得名。现四川苍溪有大量母株。“大叶佛顶珠”花乳白至纯白色,花序密集,顶生花序独特,花期自春到秋连续不断。它们观赏价值很高,既可盆栽入室,也可露地大片栽植。
各地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的种或品种进行繁殖。例如以采花为目的宜选用花繁而密的丰产型,如开花、落花整齐的“潢川金桂”、“金桂”、“籽银桂”,“大花丹桂”、“橙红丹桂”等。以观花闻香为目的,宜选用“大花丹桂”,“籽丹桂”,“朱砂丹桂”,“大花金桂”,“圆瓣金桂”等。作灌木、盆栽、盆景宜选用“日香桂”、“大叶佛顶珠”、“月月桂”、“四季桂”、“九龙桂”、“柳叶桂”等,用作乔木或作庭园主景宜选“大叶黄银桂”、“金桂”、“大叶丹桂”、“大丹金桂”、“橙红丹桂”。
桂花有的结果,有的不结果。一般第二年4—5月核果成熟,用其播种,一般要5—6年才开花。无性繁殖用枝条扦插、嫁接、压条可以当年开花。 宋代记载:“月待圆时花正好,花将残后月还亏,须知天上人间物,同禀清秋在一时”,指出其开花的基本规律:即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月圆时,桂花盛开,半个月后花凋榭了,月亮也亏缺了。
桂花喜温暖,抗逆性强,既耐高温,也较耐寒。因此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南的地区均可露地越冬。
桂花较喜阳光,亦能耐阴,在全光照下其枝叶生长茂盛,开花繁密,在阴处生长枝叶稀疏、花稀少。若在北方室内盆栽尤需注意有充足光照,以利于生长和花芽的形成。
桂花性好湿润,切忌积水,但也有一定的耐干旱能力。
古人对桂花开花的天气条件,有大量记载。唐代王建在《十五夜望月》中有“冷露无声湿桂花”,柳宗元“露密前山桂”,白居易“天将秋气蒸寒馥,月借金波摘子黄”,宋代陆游:“重露湿香幽径晓,斜阳烘蕊小窗妍”。诗中“冷露”、“露密”说明开花天气要早晚冷凉;“烘与蒸”说明天气还会一度出现较高的温度。这种早晚冷凉、白天燠热的天气既有利于桂树的营养积累,也促使雨露的形成,桂树开花随之加速,苏州人称之为“木犀蒸”。中秋前后天气突然热起来,竟像夏季一样,桂花一经蒸郁,就烂烂漫漫地盛开了。桂花开花既需要一定的湿度,还要有一定的温差。
桂花对土壤的要求不太严,除碱性土和低洼地或过于粘重、排水不畅的土壤外,一般均可生长,但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砂质壤土最为适宜。
桂花对氯气、二氧化硫、氟化氢等有害气体都有一定的抗性,还有较强的吸滞粉尘的能力,常被用于城市及工矿区绿化。
7. 梅花在几月开放梅开二度是何意
梅花
梅花——花中君子
学名:Prunus mume
英名:Mumeplant Japanese Apricot
别名:春梅、干枝梅、红绿梅 红梅、绿梅等.
科名:蔷薇科
形态特征:株高约10m,干呈褐紫色,多纵驳纹。小枝呈绿色。叶片广卵形至卵形,边缘具细锯齿。花每节1~2朵,无梗或具短梗,原种呈淡粉红或白色,栽培品种则有紫、红、彩斑至淡黄等花色,于早春先叶而开。 梅花可分为系、类、型。如真梅系、杏梅系、樱 李梅系等。系下分类,类下分型.梅花为落叶小乔木,树干灰褐色,小枝细长绿色无毛,叶卵形或圆卵形,叶缘有细齿,花芽着生在长枝的叶腋间,每节着花1—2朵,芳香,花瓣5枚,白色至水红,也有重瓣品种。核果近球形,有缝合线,黄色或绿色,被柔毛,味酸,果肉与核粘附不易分离,6—7月果实成熟。(见图2—1)
梅花品种及变种很多,目前品种有30多个,其品种按枝条及生长姿态可分为叶梅、直角梅、照水梅和龙游梅等类;按花色花型可分为宫粉、红梅、照水梅、绿萼、大红、玉蝶洒金等型。其中宫粉最为普遍,花粉红,着花密而浓;玉蝶型花紫白;绿萼型花白色,香味极浓,尤以“金钱绿萼”为好。
产地与习性:梅花原产中国西南部,野梅首先演化成果梅观赏梅系果梅的一个分支。野梅在中国分布的次中心有4个,即川东、鄂西山区;鄂东南、赣东北、皖浙山区;两广、赣南山区和闽、台北区。为落叶乔木。梅喜温暖气候,花期对气候变化特别敏感。梅喜空气湿度较大,但花期忌暴雨。梅在年雨量1000mm或稍多地区可生长良好对土壤要求不严,较耐瘠薄。阳性树种,喜阳光充足,通风良好。为长寿树种。长江流域花期12月至翌年3月。在四川、湖北、广西等高海拔地区均有野梅分布。栽培的梅花在黄河以南可安全露地越冬,经杂交育种的梅花,在北京露地越冬已获成功,梅花喜温暖稍带湿润的气候,喜阳略耐荫,不畏寒,土质以轻壤、砂壤而富含腐殖质最佳,在中黏壤土上生长易生刺。四川的成都,自古以梅花著称,宋代诗人陆游《咏梅花》诗:“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如泥。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
繁殖与栽培:常用嫁接法繁殖,砧木多用梅、桃、杏、山杏和山桃。梅花露地栽培,应于阳坡或半阳坡地段,株距3~5m。通常在生长期间施3次肥,即在秋季至初冬施肥,如饼肥堆肥、厩肥等;在含苞前施速效性肥;在新梢停止生长后(6月底至7月初),适当控制水分并施肥,促进花芽分化。
梅花适作盆景栽培。将地栽培数年后的植株上盆。盆土宜软松肥沃,栽前栽后均要整形和修剪。
常见病害有穿孔病、炭疽病、白粉病、枯枝流胶病、干腐流胶病等。
应用:在园林、绿地、庭园、风景区,可孤植、丛植、群植等;也可屋前、坡上、石际、路边自然配植。若用常绿乔木或深色建筑作背景,更可衬托出梅花玉洁冰清之美。如松、竹、梅相搭配,苍松是背景,修竹是客景,梅花是主景。古代强调"梅花绕屋"、"登楼观梅"等,均是为了获得最佳的观赏效果。另外,梅花可布置成梅岭、梅峰、梅园、梅溪、梅径、梅坞等。
相关故事:相传隋代赵师雄游浮罗山时,夜里梦见与一位装束朴素的女子一起饮酒,这位女子芳香袭人,又有一位绿衣童子,在一旁欢歌笑舞。天将发亮时,赵师雄醒来,却发现自己睡在一棵大梅花树下,树上有翠鸟在欢唱。运来梦中的女子就是梅花树,绿衣童子就是翠鸟,这时,月亮已经落下,天上的星星也已横斜,赵师雄独自一人惆怅不已,后用为梅花的典故。
《梅谱》说,绍兴,吴兴一带有一种梅,名苔梅:“苔须垂于枝间,或长数寸,风至,绿丝丝飘飘可玩。”
《武林旧事》载,苔梅有两种:一种苔藓特厚,花特别多;一种苔如细丝,长尺余。
【英文名】 FLOS MUME
【来源】本品为蔷薇科植物梅 Prunus mume (Sieb.) Sieb. et Zucc.的干燥花蕾。初春花未开放时采摘,及时低温干燥。
【性状】本品呈类球形,直径3~6mm,有短梗。苞片数层,鳞片状,棕褐色。花萼5 ,灰绿色或棕红色。花瓣5 或多数,黄白色或淡粉红色。雄蕊多数;雌蕊1 ,子房密被细柔毛。体轻。气清香,味微苦、涩。
【性味归经】微酸、涩,平。归肝、胃、肺经。
【功能主治】开郁和中,化痰,解毒。用于郁闷心烦,肝胃气痛,梅核气,瘰疬疮毒。
【用法用量】 3~5g 。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霉,防蛀。
【摘录】《中国药典》
[栽培技术]
繁殖:梅花繁殖以嫁接、压条为主,也可扦插、播种。
(1)嫁接:以切接为主,也可用芽接和靠接,砧木有梅花实生苗及桃、李、杏。
切接:在春芽即将萌动时进行,以雨水节前后为宜,多用一至二年生的毛桃和杏作砧,用桃作砧木的优点是生长快,缺点是寿命短,为了解决这一矛盾,让接口靠近地面,成活后培土,促进接穗根就可克服这一缺点。
芽接:在8月进行,取用当年生枝条的芽来嫁接,采取丁字形芽接式盾状嵌芽接的方法。一般当年不萌发,翌春才萌发抽叶,应及时于抽叶后对砧木进行截梢并随时抹砧芽。
(2)扦插:于秋分或早春花后,截取一年生粗壮枝条,长10—15厘米作为插条。成活率一般较低,只有20—80%,其中宫粉梅易成活,绿萼梅次之,朱砂梅最难。
(3)压条:2—3月选生长健壮的1—3年生长枝,在母株旁挖一深沟,于枝弯曲处下方浅切三刀,然后覆土,上面压砖生根后截离母体,亦可采取高压法。
(4)播种:果实成熟后,采收摊放室内,使其充分后熟。洗出种子晾干备用,秋播较为理想,可免去层积过程。如果必须春播时,就应该用湿沙层积种子,早春取出条播。
管理:梅花的栽培方式与管理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露地栽培:露地栽培忌积水,不干不浇。过于过湿易使其早期落叶。每年开花前施肥一次,花后放叶需水肥更多,每月应施肥水1—2次。五至六月花芽形成前,则应适当控水,以促花芽形成。秋后施肥1—2次,促使花蕾肥大;每年开花前修剪枯枝和小枝;开花初期再修剪整形,又可获得切花;梅树最好整成自然开心形,修剪以疏剪为主,截枝时以轻剪为宜,以免导致主枝长而影响下年开花。开花后的枝条留基部2—3芽短截,以促发新枝,平时加强管理,注意浇水,除草防治病虫害。
(2)切花栽培:将母株集中成片栽种,株行距为3米X 3米,主干留30厘米高,并多施肥,适当重剪,促进发枝。梅花切花生产可在温室较低的条件下进行以节约能源,所以在当今能源危机时代,梅花等木本切花是一个发展方向。
(3)盆栽:在年前上盆时,在盆底加入基肥,然后带土移栽人盆中,盆土保持半干半湿。当树根长满盆中时即换盆,剪去死根。如要提前开花,可在初冬移人温度催化,要常在枝头喷水,以免干枯,这样可提前到春节开花,但对树势有影响,所以在花谢后仍要下地栽培,恢复树势后再上盆。
梅花虫害多,但主要以蚜虫危害为主,应及时用100倍“敌敌畏”喷洒。家庭养花可用100倍烟水加适量洗衣粉防治,不宜喷用“乐果”乳剂。
[用 途]
梅花冰清玉洁,纯贞高雅,是冬春之季观赏的重要花卉。它可成片丛植也可作盆景和切花,以美化庭院等环境。
梅子生食,可生津止渴,也可制成话梅、梅干等各式蜜饯和梅酱、梅膏等物。
果子人药,具有解热镇咳、驱虫止痢的功效;花、根人药,能活血解毒,利肺化痰。
另外,果及树皮还可制作染料;树干材质优良,纹理细腻,是用于手工艺雕刻的重要材料。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注释]
1.凌寒:冒着严寒。
2.遥:远远的。
3.为:因为。
4.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解说]
墙角有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开放。为什么远看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那是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赏析]
古人吟唱梅花的诗中,有一首相当著名,那就是在作者之前,北宋诗人林逋的《山园小梅》。尤其是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更被赞为咏梅的绝唱。林逋这人一辈子不做官,也不娶妻生子,一个人住在西湖畔孤山山坡上种梅养鹤,过着隐居的生活。所以他的咏梅诗,表现的不过是脱离社会现实自命清高的思想。作者此诗则不同,他巧妙地借用了林逋的诗句,却能推陈出新。你看他写的梅花,洁白如雪,长在墙角但毫不自卑,远远地散发着清香。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作者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这首小诗意味深远,而语句又十分朴素自然,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
梅开二度就是好事成双的意思 进了两个球叫梅开二度 再嫁再娶也可以说梅开二度
8. 盆栽月季花为什么开花越开越小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月季的二茬花开放了,可是问题也随之而来了,月季花开的明显变小了很多,这是怎么回事呢?
病虫害同样会影响到月季花的质量,尤其是蓟马虫害,会导致月季花蕾畸形,开出来的月季花出现缺陷,瘢痕,或者非常迷你。所以对于虫害的防治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工作。
接下来,月季花的异常问题,会越来越多,您可以先阅读《如何从零养爆月季》书中,常用异常问题和病虫害防治的章节,提前做好预防,为您的月季正常生长开花,保驾护航。
9. 一年四季不落叶 会开花结果的盆景有什么品种
1、铁线莲。它的大多品种都比较耐寒,比如“早春知”、“月亮豆”版、“翡翠之梦”、“小精权灵”等。它们在冬天叶子也不会变色或者脱落,属于四季常青的类型。
10. 盆景迎客松怎么制作
选择地栽赤松原始树相,由下而上,层层片扎,最后收顶。此过程的要点在于回将不必要的答乱枝剪除,使该枝所形成
的叶片与上部的枝条分离,达到层次分明的效果。
从上部的枝条中分解出3个枝条并扎片,一枝向左,一枝向左后,一枝向前。向前的一枝又分解为两枝,一枝向左前,一枝向右前。
将向左前的分枝进行收顶,将向右前的分枝进行收顶。该树桩经蟠扎造型后,层次分明,收放有致,藏露结合,树形飘逸,体现出初作人较为深厚的艺术功底。
(10)月亮盆景扩展阅读:
养殖方法
1、花土:养迎客松的盆景,需要使用相对排水能力比较好、养分含量比较高的沙质花土。比较推荐使用河沙和腐叶土混合制成。
2、温度:它喜欢温暖,最好将它养于20℃左右的环境之中。它不喜欢环境温度有太大的变化,所以养护时,应注意尽量保持气温恒定,不要将它放在忽冷忽热的环境之中。
3、浇水:需要水分来帮助生长,当它的花土稍干之后,就要为它浇水。不过冬天时,可以每5-10天浇一次,以免浇多了让它受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