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舍利魔头
① 制作盆景舍利干时,用到舍利油涂抹,舍利油是什么东西
我是平常人行不
② 盆景舍利干的制作需准备那些东西
"舍利干",我不喜欢这种对松、柏人为把皮的残忍的手法。(而且即是你做出来的作品,它也没有意境、神韵、内涵、人文只能算盆栽而不能叫盆景)。
③ 树桩舍利什么意思有人盆景说是舍利
纯属利益炒作!
④ 盆景舍利枝涂的是什么/盆景舍利枝涂的是什么
无论抄选择何类树种作为树桩盆景的素材,首先应进行坯料的筛选。树坯的选择来源于两个方面,即山野树坯的采掘和树苗的培植,因为我们对树桩的要求要以苍古朴拙为主,因此一般都要选用树龄长,形态优美,在自然生长中有一定造型可塑性的树坯,若单以人工从小栽植到选为素材,再进行加工,则造型时间长,成型慢,所以盆景工作者大都在山野自然中采掘野生坯料来进行加工。
在采掘野生树坯时,要以树龄长久,生长旺盛,形态本身一般具有苍古奇特,遒劲曲折,悬根露爪的坯料为好,同时必须注意根据具体坯料的生长特性,确定其采掘过程与采掘时间。我们认为,应以树木进入休眠期后采掘较为妥当,如初冬至初春,冬季采掘须注意保护树坯不受冻,以免来年难以成活,春季在树木萌动时,采掘较好,既可避免伤冻而增加维护管理的难度,又可视其萌发姿态确定其技干的去留。当然,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差别较大,应视各地气候特点而定。
⑤ 盆景做舍利干用什么药
喜欢的盆景
⑥ 侧柏盆景舍利怎么做/侧柏盆景舍利怎么做
侧柏盆景喜光耐旱植物,放阳台上明亮通风处比较好,特耐旱少浇水,土不干不浇水土干一点没关系
⑦ “佛系”盆景之【舍利干】,应该如何制作
自然舍利干,又叫天然舍利干,是树木在自然界生长中,经历过雷打火烧、动物的踩踏、人为的刀劈斧砍,或被虫咬、病害或各种自然灾害等形部分枝干枯死,再经过年长月久的风吹、日晒、雨淋等,天然形式的“舍利干”。 “天然舍利干”,可遇而不可求,非常难得,十分珍贵。在野外挖掘树桩时,如果遇到这种“天然的舍利干”,应注意尽量保留,是树桩盆景中的精品。
总结:“人工舍利干”制作的时间,以春季萌芽前,为舍利干制作的最佳时间。在人工制作舍利干时,应注意保护好上水线,并在雕刻后,对上水线两边的伤口涂上白乳胶或浓稠的泥浆,然后在桩干上包上一层保鲜膜或草绳、棉布等,经常喷水保湿,经过1~2个月后,再适时除去包缠的保鲜膜、草绳或棉布等,并继续经常往树桩的枝干上喷水保湿。
⑧ 盆景舍利怎么防腐/盆景舍利怎么防腐
一、健旺止抄腐法
健即健康,袭旺则旺盛。盆景植物,其健康旺盛,体质优异,那么百病很难侵蚀其肌体:反之,病毒、病菌就会乘虚而入。植物盆景养旺了、养壮了、根系发达了,病虫害自然就少,还可以加快盆景伤口部分的疤口愈合,疤口的尽快愈合是最好的防腐。这一条看似与防腐无关,其实大有关系。
二、石硫合剂防腐法
在盆景植物伤口上涂上石硫合剂,是我们传统的防腐方法,既可防腐,又可防治病虫害,并可将枯枝部分经创作雕刻,涂几遍石硫合剂制作成舍利干,既防腐又美观。此法行之有效,但也不是一劳永逸,必须每年都涂一次方可长效。从观赏效果来看,如树的伤口太大太多,涂石硫合剂后浑身大块的白色,多了,就有点刺眼。
⑨ 盆景舍利是怎么形成的
树的舍利来自于自然。有些树种生性顽强,千百年历经大自然的风雨侵袭、冰雪交加、雷电摧残一部分枝干枯萎凋零形成舍利,但树仍不死,顽强生长,这是一种生命的赞礼,不屈的抗争,无声的《命运交响曲》。正因如此,每每我们见到黄山之松、嵩岳之柏、孔府之林时无不为这种与天抗争、坚毅不拔、自强不息的不屈精神所倾倒!
“舍利”一词来源于佛教。是梵语Saria的音译,意思是“身骨”,也曰“灵骨”或“坚固子”,由佛教的高僧大得圆寂以后火化而产生,为佛教至高圣物。
日本盆景界引用了这一概念并把它作为一种盆景技法广泛运用于松柏盆景的制作。其初衷可能也是使普通素材通过舍利的制作,升华它的作品品味。其实,中国古代、近代的盆景和绘画作品用枯干和枯枝点缀树木已非常普遍,明代的《十竹斋书画谱》、清代的《芥子园画谱》都有不少此类画本。以至于《日本盆景通史》记载,“旧本人初学做盆景无不先仿照此书” 。在盆景制作方面清末盆景家胡炳章、民国盆景大师周瘦鹃皆擅长用枯木技艺制作松柏梅盆景。故而,我们认为,舍利干(或称枯木技艺)制作技艺本源于中国,是树木盆景创造中的一种艺术形象创造,它所表现的是树干枯死部分的木质风化现象。白骨化的舍利干同绿荫葱郁的枝叶,形成了枯荣共存的鲜明艺术反差,更增添了盆景的艺术魅力,是一种较好的盆景制作的艺术形式。
盆景中的舍利,一部分来自于自然形成,本身就彰示着它的无限的自然之美,这是盆景中难得的佳品;一部分盆景品味平淡,通过适当的舍利制作,强化了作品的视觉冲击力,增加了它的沧桑感,大大地提升了树的品质,这种方法是值得提倡的;还有一部分素材本身就有一些缺陷,不符合盆景创作的审美标准,通过舍利的制作,去掉了不足之处,变成了可以观赏的作品,这也无可厚非。
不过,我们反对那种未对素材进行细致地观察,反复地推敲、科学地论证就贸然下手;也反对动辄掏心剔骨、剥皮抽筋的做法;更反对那种为舍利而舍利,见松即神枝、遇柏必舍利,千树一面、满目疮痍的片面的制作方法。我们提倡对任何一个素材都要采取因材施作、合理运用方法,能不做舍利的尽量不做,可做可不做的也最好不做。
另外,建议盆景的初学者,在对自己的制作水平没有一定的把握之前,千万不要盲目动手、妄加斧斤、刻意追求所谓”凄美“风格、盲目地模仿名家作品的制作。多看看成功的作品、多学习制作理论、多读一读专业盆景杂志、积累好专业素养,三年后再说,否则一下手就会成千古恨!
例一:我的这棵刺柏素材买来时就仅剩一枝,制作时采用因材施制的方法加以处理,并非制作时刻意追求某种风格。此树素材主干虽然枯死、看似无用之材,但是也有一定的优点:树干收势较好,根头粗壮,根盘虬曲有力,小树生长茂盛,出枝丰富。制作时,先对主干进行细致的取舍雕刻,增强其收势,注重线条的变化和流畅感。然后处理小树,将其的多余、过长的枝条进行修剪后细心编扎,最后稍作牵拉靠近主干,换盆时将树略微提升,使其根盘尽露,这样制作即告完成。制作以后,树的品味大大提升:根盘遒劲有力,干势过渡自然流畅,小树依势而生,贴切和谐,我想数年之后,会成为一盆上好的作品。
例二:这是一个把握舍利雕刻分寸的范例。这棵刺柏左侧虽然生长旺盛、右侧则是一段截短的枯干,粗看是一棵平庸之材。但是,通过作者对舍利的精心雕刻处理,使一个平庸的素材变成一盆极有艺术效果和发展前景的作品。这个作品创作的可取之处在于科学地把握去留,恰当地处理舍利。作者在制作左干时并未作太多的雕刻,只是处理了一下水线并梳理盘扎好枝条即可。着墨最多的是右干,作者通过精心雕琢,将一段枯木桩创作成一个玲珑剔透,极富沧桑感的舍利。通过这样的制作,作者将生死、荣枯、主次、高下、大小、取舍等处理得恰到好处,产生了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对初学舍利制作者来说会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注:彩色图片为编者配图,与原文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