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鼻盆景
Ⅰ 紫砂老花盆知识
紫砂花盆是紫砂陶中的一个仅次于茶壶的大宗产品,一般分为花盆和盆景盆两种。较早的紫砂典籍中没有关于紫砂花盆的记载。花盆的出现晚于壶类是无可争议的,更有可能花盆本属粗陶窑场生产。
现在可以看到一些粗泥(不是纯紫砂泥)制的明代马槽方盆,规格大小不一,长约五六十厘米,阔约三四十厘米,高约一二十厘米不等。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批紫砂花盆,长方形、四方形、三角形、圆形、椭圆形和梅花式、海棠式、树木根式,有紫、紫红、米色等,制作工艺讲究,盆体上多有印花、雕花、陶刻、彩绘等装饰灯。如乾隆米色四方委角花盆,此盆四面开光,内贴竹梅,端庄古朴;清道光紫砂花鸟纹三角形花盆,盆的三面用细白泥泥绘洞石梅雀、竹蝶和兰草等纹饰;光绪紫红色根式花盆,盆底有“许”字印章。18世纪中叶,清代中期,紫砂花盆传到日本,受到日本盆栽界的欢迎,称为“古渡盆”。据日本人编著的《盆栽钵和水盘》一书叙述,乾隆年间进入日本的,有“红泥大圆角盆”、“朱泥绘画长方盆”(有“寄石山房”款)、“红泥长方四角内凹盆”、“梨皮式长方袋式盆”等。
紫砂花盆的物理性能良好,排水透气性非常适合树桩、花卉生长,其色泽古穆沉静,制作精良,造型大方,形式多样,与盆栽花木构图合宜,可选择度高,陈设效果理想,最适宜盆景鉴赏。其特点是平面形体变化大,又以几何形居多,如圆形、椭圆形、方形、长方形(隔角方、清角方、抽角方、图案方、异形方等)、多边形、三角形、异形腰圆、尖头腰方、方头腰圆、上圆下方、方中带圆、菱花形、梅花形、菊花形、竹节形、扇形、海棠形等,又有高矮、大小之分。花盆的底足,有平底、双层底、双层图案底、竹节底等;口有漂口、缩口、喇叭口、薄包口、翻口、宽口等;足有高足、滴水足、如意足、云纹足、竹根足、回纹足、平底足、象鼻足、竹节足、镂空花色足、树桩足等。花盆的泥色同样丰富,有紫、紫红、黑、朱红、段泥、本山绿泥、墨绿、骨灰等,间有一盆同时用双色、三色的。
紫砂花盆的外表平整、圆润,有较大的空白,适宜于雕刻装饰,可与所栽花卉、树桩相得益彰。
紫砂盆的大小分别有它们的俗称,最小的盆(5厘米以内)称“迷你微型盆”、“掌上盆”、“豆盆”,较大一点的(5—10厘米)称“小花盆”,中间大小10—20厘米的叫“案头盆”,20—40厘米的叫“三尺盆”、“七尺盆”、“兰盆”、“千筒”、“水底盆”等,40厘米以上的就统称“大型盆”。
迷你型花盆,色泽和器型缤纷多姿,陶刻装饰业精当可人,实际上成了可把玩的艺术品,是案头、窗台、室内博古架及茶几上的高档陈设品。其工艺要求是,款识新颖,做工考究。而大型花盆,一般采用粗泥或调砂泥,粗犷大方。裴石民先生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做了不少款式的小花盆,上海盆景协会的名家多有收藏。其后“文革”期间,徐汉棠先生应上海盆景爱好者之请,制作了一大批约250多个品种的紫砂微型花盆,被人们称之为“汉棠盆”。何道洪、顾绍培、潘持平、周尊严、施小马、程润年、徐乐平、陈粉林业制作过各式花盆和微型花盆。1975年前后,日本商家来样定制过一大批紫砂大盆,造型都很精致、讲究。现今的工艺大师和高级工艺师,当年参与工厂制作花盆时,其盆底均盖有名款。
据造花盆20多年的工艺美术大师顾绍培总结,紫砂盆艺造型上,口面的形式是决定花盆本身造型的首要因素;其次是以口面的形态与口沿和身筒的侧立面的曲线变化,决定该造型的款型,如各种类型的弓式花盆、喇叭形、马槽形、牛腿方等。而花盆的口面基本上采用几何图形,主要有:圆形;以圆周进行多种等分,形成各种花纹图案的口面,如五等分的梅花、六等分的葵式、十二等分的菊花形;以圆周进行四等分、六等分、八等分,连接等分点构筑成几何形体的四方、六方、八方口形面;以长宽不同的恰当比例,形成各种长方形的花盆口面。在长方形的基础上,可以采用四角部分的反弧线切角、等弧线相交的方法形成侧角、抽角的口形;盆口的直线与曲线的弧度大小,会形成更加丰富的花盆口形;以各种不同长短轴,以其恰当的比例构成各种椭圆形花盆口面,亦可在各种椭圆形的垂直平分轴上,利用适宜的对顶角线的等分形成海棠式、菱花式等盆面形式;取自然界中的生物形态,构成异形式的盆口面,如树椿式、灵芝盆等。
目前,宜兴专门生产生产紫砂花盆的企业很多,成为全国最大的陶瓷(紫砂)花盆生产基地,有大小花盆生产企业200余家,从业人员万余人,年销售额6亿多元人民币。但这些企业的技工中有很多是外来工,已经采用工艺化商品生产花盆,用大型模具黏贴泥片生产,器型极大,泥料配方作了改变,形体比较粗糙,上面的陶刻装饰业多是外来民工所为,所刻图案只是附加了陶刻记号,较少艺术性。
宜兴市为振兴和发展包括紫砂在内的花盆生产,于2006年4月,由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宜兴陶瓷行业协会、宜兴市陶协花盆分会牵头,举办了全国陶瓷花盆创新作品大赛;2007年4月举办了第二届“利华杯”全国陶瓷花盆创新作品大赛,出现了一大批花盆造型、制作优秀的作品,从而推动了花盆的生产和规模。
Ⅱ 江西特产手抄报
北京特产风味 北京集全国风味佳肴,工艺美术和民族用品于一城。宫廷菜点,烤鸭,果脯,酥糖,京绣,戏装,景泰蓝等均很有名。
天津特产风味 传统名牌产品天津地毯,线毯,法兰绒,泥人张彩塑,杨柳青年画,风筝;天津火腿肠,干烧鱼,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煎饼果子等。
河北名特产 唐山,邯郸等地陶瓷,曲阳石雕,秦皇岛贝雕画,人造琥珀,武强年画,蔚县剪纸,衡水内画壶,涿州金丝挂毯;秦皇岛海鲜,石家庄烧鸡,承德山菜,张家口口蘑,白洋淀松花蛋,保定酱菜,高碑店豆制品;安国中草药,承德杏仁,赵州雪花梨,交河,献县,魏县等地的鸭梨,沧州金丝小枣,赞皇大枣,昌黎苹果,兴隆红果,宣化葡萄,深州水蜜桃等。
山西特产风味 汾阳杏花村汾酒,竹叶青酒,祁县六曲香酒,长治潞酒,清徐香醋,陵州玉泉陈醋;稷山,运城,临汾,芮城,太谷等地枣子,原平梨,清徐葡萄,永济青柿;大同黄花,沁州黄米,平顺花椒,永治党参;手工业名产并州(太原)刀剪,大同艺术陶瓷,阳泉铁锅;山西风味菜肴名点并州火锅,清真全羊大菜,平遥牛肉,头脑(以羊肉,山药,藕根,黄芪等多种补品制成),山西刀削面,太谷饼,黄米油糕等。
内蒙古特产风味 呼和浩特纯低粗毛线,包头和阿拉善左旗地毯,阿拉善驼绒;多伦马鞍,蒙古靴;海拉尔,满洲里旱獭,呼伦贝尔盟猞猁,大兴安岭地区灰鼠;熄林郭勒草原口蘑,河套蜜瓜;风味佳肴烤全羊,烤羊腿,风味名食奶皮子,奶豆腐,马奶酒,昭君酒等。
辽宁名特产 辽东苹果(共300多个品种)有大连,营口的国光苹果,辽西绥中白梨,北镇鸭梨,大连黄金桃;大连,丹东,营口等地的海产品;传统手工艺品有大连贝雕,岫岩玉雕,锦州玛瑙雕刻,抚顺煤精雕刻和琥珀工艺品,大连工艺绣品,玻璃器皿,丹东柞绸,沈阳雪花啤酒,八王寺汽水,汤岗子矿泉水;风味名食东北火锅,沈阳老边饺子,熏肉大饼,沟帮子熏鸡,沈阳伊斯兰教糕点,萨其马,辽阳塔糖,大连红虾酥心糖等。
吉林省名特产风味 特产东北三宝:人参,鹿茸,貂皮(抚松人参,辉南鹿茸最为有名)及长春,吉林,通化等地的参茸制品;珲春,安图木耳,梨树的白磨,蕨菜,延边圆蘑,白蜜,苹果梨,长白山区蛤什蟆油,山葡萄;轻工名产吉林桦皮画,三宝酒,通化人参蜜饯,人参葡萄酒,长春人参烟;延边朝鲜族风味朝鲜冷面,打糕,朝鲜族传统泡菜等。
黑龙江省特产风味 黑龙江,乌苏里江特产大马哈鱼,兴安岭蘑菇(有猴头蘑,榛蘑等60多种实用蘑菇),黑木耳,松子,山野菜(蕨菜,松茸,薇菜等)及虎骨,刺五加参及珍贵毛皮兽皮张等;大庆,齐齐哈尔乳制品,哈尔滨太阳岛啤酒,五大连池矿泉水;民族风味有赫哲族风味杀生鱼,鄂伦春族风味手把肉,烤肉串等。
上海特产风味 上海轻,纺,手工业工艺品丰富多采,以选料精,式样新,品种多为特色。上海的服装,毛呢,府绸,领带,皮鞋,化妆品,钟表,玩具,耐用消费品,文娱体育用品,家具等许多优质名牌产品在国内外享有良好声誉。海派戏装,金银饰品,雕塑,锈品,人造花等工艺美术品琳琅满目。名食有糕点,五香豆,奶糖,梨膏糖等。
上海风味以红烧,生煸,滑炒水产蔬菜见长,具有荟集江南风味,适应性强的特点。除上海风味外,还有西菜及川粤湘闽等地方风味。上海小吃,风味点心也很丰富。
江苏特产风味 传统轻纺,手工艺品苏州丝绸,锈品,草编,南京云锦,绒花,宜兴青瓷,,紫砂陶器,无锡泥塑,扬州瓷器,苏州檀香扇,虾,镇江鲫鱼,刀鱼,阳澄湖大蟹,太湖银鱼,水菜,莲藕等;其他农特产无锡水蜜桃,苏州枇杷,杨梅,碧螺春茶;南通薄荷油等。名食南京板鸭,香肠,苏州酱肉,无锡肉骨头,如东海味,扬州,镇江酱菜,镇江香醋,名酒洋河,双沟大曲,无锡二泉酒,丹阳黄酒,苏州醇香酒,苏州,无锡,扬州等地的糕点等。
江苏风味菜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代表长江下游,东海沿岸风味,故又名江浙风味。以甜为主,因材施艺,四季有别。其中苏锡菜源于川菜,多用沙锅炖焖,冷盘造型优美;淮扬菜长于清炒,煎贴,淡厚适宜。苏菜代表菜有狮子头,料烧鸭,薰鱼等。
浙江特产风味 杭州丝绸,杭绣,织锦,湖州双绉,绫绢,宁波绣衣,温州瓯绣,萧山花边;杭州,宁波,嵊县,安吉竹编竹制工艺品,余姚,慈溪,黄岩,临海草编织品;东阳,乐清木雕,青田石刻,温州瓯塑,杭州金石图章,宁波木骨镶嵌;绍兴金银首饰,杭州绸扇,绸伞,天竺筷,张小泉剪刀,龙泉青瓷,宝剑,湖州湖笔,羽扇;名茶西湖龙井茶,绍兴平水珠茶,金华茉莉花茶,温州珍眉茶;名果黄岩蜜橘,温州瓯柑,衢州红桔,镇海金杆,奉化水蜜桃,诸暨香榧,义乌南枣,平湖西瓜;风味名食金华火腿,绍兴老酒,腐乳,杭州,舟山,宁波,奉化罐头食品,杭州藕粉,白菊;浙江风味名菜有杭州煨鸡,西湖醋鱼等,风味小吃有嘉兴粽子,金华酥饼等。
安徽特产风味 传统手工业名优产品,文房四宝——泾县(宣州)的宣纸,笔,歙县(徽州)的徽墨,歙砚;祁门瓷器,界首瓷器,芜湖刀剪和铁画工艺美术品,舒城,潜山竹席;果品砀山酥梨,徽州雪梨,怀远石榴,宣城蜜枣,歙县枇杷;名茶祁门红茶,屯溪绿茶,太平猴魁,黄山毛峰,六安瓜片茶;其他特产巢湖银鱼,长江鲥鱼。名酒有毫州历史名酒古井酒,淮北口子酒,濉溪大曲,嘉山名光特曲等;名食符离集烧鸡,合肥虎皮金橘蛋,泾县琴鱼干,定远的桥尾(用猪臀肉制成),名点有寿县大救驾,安庆墨子酥等。
徽菜是中国八大名菜之一,擅长烧,炒,炖,重油炒,讲究火功。名菜有合肥徽菜龙眼肉,葡萄鱼,芜湖水产菜网油桂鱼,怀胎鱼,油爆虾,安庆素菜素火腿,素烤鸭等。
福建特产风味 传统手工艺品福州脱胎漆器,寿山石雕,厦门,泉州木雕,漳州彩塑,紫砂陶器,德化瓷器,安溪竹编,平潭贝雕;亚热带农林特产闽南乌龙茶,安溪铁观音,崇安武夷岩茶,福州,闽侯茉莉花茶,福安红茶,南安绿茶;福州橘子,橄榄,莆田(兴化),晋江桂圆,漳州芦柑,香蕉,水仙花,建宁莲子,山区各地所产的笋干,香菇,木耳;沿海特产文昌鱼。
风味菜肴闽菜为我国八大菜系之一。擅长红糟调味,制汤,运用糖醋烹调,具酸,甜,糟,香四味。福州鱼丸,厦门男普陀素菜,泉州葫芦鸡,小吃等别有风味。
台湾特产风味 澎湖珊瑚,文石,花莲翠玉,北投艺术陶瓷,台北风筝,新竹圣诞灯,绿岛贝雕画;台北士林名刀,玻璃器皿,桃圆木艺家具,美浓纸伞,台南关庙藤器,大甲草编,台中,台北竹艺品,台北莺歌日用陶;台东香茅油,宜兰樟脑,旗山香蕉,新竹柑橘,屏东,南投菠萝(凤梨),玉井红芒果,屏东莲雾(鲜果),苗栗大湖草莓,新竹石榴;台北文山包钟茶,木栅铁观音茶,南投冻顶乌龙茶,苗栗绿茶,花莲红茶,阳明山杜鹃花,阿里山兰花,台中,屏东乌鱼子等。风味菜肴有海味名菜盐酥海虾,火把鱼翅,其他菜肴当归鸭,烧酒鸡,糯米八宝鸭,地方名食嘉义新港饴,台中凤梨酥和太阳饼,宜兰金枣糕,新竹米粉等。
江西特产风味 传统手工艺品名产景德镇瓷器,瓷雕,南昌瓷板画,铅山竹编工艺品,万载夏布,花炮,萍乡烟花,瑞金,永丰毛边纸;传统农特产庐山云雾茶,婺源绿茶,井冈翠绿茶,武宁红茶,井冈山竹笋,油茶,南丰蜜橘,遂川金橘,兴国甜橙,抚州西瓜,信丰红瓜片,广昌通心白莲,鄱阳湖银鱼;风味名食南安板鸭(大余鸭加工成),南昌松肉,安福火腿,九江桂花酥糖,萍乡花果糖,风味菜肴有九江黔阳鱼席菜,庐山“三石”(石鸡,石鱼,石耳),景德镇名菜船板肉,井冈山名菜石耳炖鸡和烧狗肉,名酒樟树四特曲,九江陈年封缸酒等。
山东特产风味 传统轻工业手工艺品烟台钟表,抽纱,刺绣,淄博陶瓷,料器,潍坊镶银制品,风筝,年画,青岛贝雕,胶东草柳制品;著名果品莱阳梨,烟台苹果,肥城桃,即墨葡萄,,乐陵小枣,德州西瓜;农特产崂山啤酒花,平阴玫瑰,菏泽牡丹,烟台对虾,寿光鸡,莱芜猪;名药东阿驴皮膏;名酒烟台果酒,白兰地,美味思,三鞭酒,青岛啤酒,白葡萄酒,崂山矿泉水,兰陵美酒,即墨老酒;名食德州扒鸡,济南糖酥煎饼,青岛高粱饴,济宁酱花生米,龙口粉丝等。
山东风味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代表黄河流域风味,以咸食为主,善用特制清汤,以奶汤烹调,醇厚不腻。名菜有奶汤鱼翅,鸡脯,济南烤鸭,烤大虾等。
河南名特产品 开封书画,汴绣,禹县钧瓷,洛阳宫灯,仿古陶瓷唐三彩,临汝汝瓷,南阳玉雕和烙花筷子,济源盘砚;新郑,灵宝,内黄,镇平等地大枣,孟津梨,开封西瓜,信阳毛尖茶;武陟,沁阳等地的四大怀药;黄河鲤鱼,兰考桐木,许昌烤烟,驻马店香油;道口烧鸡,朱仙镇五香豆腐干,汴京烤鸭,洛阳杜康酒等。
湖北省名特产 江陵荆缎,武穴竹器,天门印花布,沙市鸭绒被;宜昌宜红茶,,咸宁青砖茶,恩施玉露茶;咸宁桂花,保康木耳,秭归柑橘,兴山夏橙,阳新枇杷,随州蜜枣;鄂州武昌鱼,黄梅银鱼,沙湖盐蛋;孝感麻糖,黄州东坡饼,武汉炸米锅等。
湖南特产风味 岳阳君山银针,大庸古丈毛尖,长沙高桥银峰与湘波绿茶;雪峰蜜橘,浏阳金橘,黔阳冰糖橙;长沙湘莲,岳阳银鱼及醋鱼干;岳阳辣椒油,邵阳竹笋,生姜,长沙松花蛋,衡山湘黄鸡,武冈铜鹅,宁乡猪;长沙湘绣与羽绒制品,醴陵瓷器,望城陶器,湘西土家棉,益阳水竹凉席,浏阳夏布与菊花石雕,烟花鞭炮,凤凰民族工艺品,岳阳扇子等。
湘菜为我国八大风味菜系之一。讲究刀工,火候,调味丰富,重辣味。技法以煨,煎,炖,蒸,炒为主。著名菜肴有古老肉,莲子锅,竹笋蒸鱼,香酥鸡等。
广东特产与粤菜 广东是热带亚热带茶果之乡,名果有东莞香蕉,潮州蜜橘,增城荔枝等。名茶有英德红茶,潮州凤凰水仙茶。传统手工艺品广州粤绣,潮州抽纱,佛山石湾陶瓷,潮州枫溪工艺美术瓷,广州牙雕,肇庆端砚等。还有深圳,珠海鲜蚝,潮州鱿鱼,湛江龙虾,及广东香肠,月饼等名食。
粤菜风味名扬中外,“蛇餐”更是久负盛名,有食在广州之誉。粤菜注重煎炸烧烩,擅长小炒,着意鲜嫩爽滑,多野菜。名菜有菊花龙虎凤,猴脑,白灼海虾,脆皮乳猪等。
海南特产风味 海口等地的椰雕镶银工艺品,贝雕,海石花盆景,黎族鼻箫等手工艺品;文昌菠萝,椰子,五指山芒果,琼山荔枝;万宁大洲盗燕窝,西沙大海龟;风味名食有海口椰子盅,琼山曲口血蟮,文昌鸡,东山羊,和乐蟹,海口椰子等。
广西名特产 靖西,宾阳壮锦,都安瑶绣,南宁麻涤,钦州坭兴陶瓷,桂林美术陶瓷,方竹手杖,语州竹丝挂帘,北海贝雕,东兴石雕,柳州石雕,柳砚,小棺材;南宁凉果,甜茶,桂林豆腐乳,米粉,三花酒,语州三蛇酒,蛤蚧酒,北海海鲜;合浦珍珠,容县沙田柚子,桂林金橘,南宁菠萝,柳州蜜橙,永福罗汉果,桂平肉桂,桂南八角等。
四川特产风味 名特产有成都蜀绣,蜀锦(帛),漆器,瓷胎竹编,南充竹帘画,自贡,宜宾竹制工艺品,荣昌,会理陶瓷,自贡剪纸,名茶川红茶,峨芯茶,蒙山顶茶,名果合川红橘,江津广柑,及川芎,川贝,川莲等中药材。
川菜是我国名菜之一,以麻辣味浓,百菜百味为特色。四川成都小吃担担面,赖汤圆等也很有名。名酒有宜宾五粮液,棉竹剑南春,泸州老窖,古蔺郎酒。名食有西昌板鸭,天府花生,涪陵榨菜等。
贵州名特产 遵义丝绸被面,安顺蜡染,岑巩花边,“思州石砚”,平塘陶器,毕节大方漆器,玉屏箫笛,荔波凉席;威宁黄梨,兴义大红袍橘子,罗甸黄果,清镇酥李,都匀毛尖茶,湄江茶,遵义毛峰茶及竹荪(参),银耳,天麻,杜仲,凯里黑木耳,娃娃鱼,贵定烤烟,黔东南苗杉;名酒仁怀茅台酒,董公寺董酒,惠水大曲和怀酒,凯里从江大曲酒,雷公山猕猴桃酒,贵阳花溪刺梨酒,习水大曲等;名食威宁火腿,荞酥(苗族名点),遵义蛋糕,绥阳空心面,镇宁波波糖,独山泡菜,镇远道菜,三穗板鸭,铜仁绿豆粉,贵阳野刺梨汁;贵阳黔味菜有八宝娃娃鱼,天麻蒸鸡,套全鸭,清炖甲鱼及小吃恋爱豆腐果等。
云南名特产 昆明,玉溪,曲靖云烟(有茶花,红山茶,红塔山,阿诗玛,大重九,恭贺新禧等名烟),昆明,大理,思茅等地云茶(镇红,镇绿,思茅,西双版纳勐海普洱茶,大理沱茶,苍山雪绿等),昆明等地云药(云南白药,田七,天麻,德钦冬虫夏草等),西双版纳香蕉,芒果,昆明呈贡宝珠梨,昆明干鸡棕蕈,勐海天然樟脑;大理石雕工艺品,剑州木雕,个旧,昆明锡制工艺品,东川,昆明斑铜工艺品,昭通版纳地毯,西双版纳傣族,哈尼族织锦刺绣品,丽江纳西族披星戴月衣,路南民族绣衣绣品及小盆景,通海花桩园艺饰品,建水紫砂陶器,西双版纳孔雀屏羽等;云南名食有宣威火腿,路南腐乳,昆明风味佳肴红烧象鼻,茨焖熊掌,生煎麂子肉,汽锅鸡,小吃过桥米线等。
西藏名特产 传统手工业工艺品拉萨,日喀则地毯,江孜藏毯,拉萨,泽当,贡嘎氆氇(藏式毛呢),围裙,昌都藏靴,金银铜铁器,昌都,拉萨,江孜,日喀则藏装;拉萨陶器,山南木碗等;西藏名食酥油茶(酥油,牛奶,砖茶,鸡蛋制成),传统节日食品“卡色”(面粉,清油,牛奶,白糖,椰油制成),青稞糌粑,(炒面),青稞酒等;野生资源特产野驴,野牦牛,藏羚,黄羊,旱獭,雪鸡,名贵药材熊胆,麝香,冬虫夏草,人参果,天麻,雪莲等。
陕西特产风味 著名果品有汉中,城固柑橘,临潼石榴,火晶柿子,“三宝”大红枣,彬县晋枣,清涧红枣,陕北苹果,华县大接杏,商洛核桃,镇安大板栗等;洋县香米,黑米,韩城大红袍花椒,西安秦椒干,紫阳毛尖茶;汉中,安康,商洛中药材天麻,杜仲等;传统名食西安腊牛羊肉,西乡牛肉干,凤翔腊驴肉,咸阳琥珀糖,三原蓼花糖;风味菜肴有西安仿唐菜长安八景宴;风味小吃羊肉泡馍;名酒凤翔西凤酒(集清香,浓香为一体),眉县太白酒(历史名酒),甘泉矿泉水等。
甘肃特产风味 兰州白兰瓜,醉瓜,冬果梨,软儿梨,酒枣,安西白兰瓜,天水花牛苹果,兰州黑瓜子,百合;康县黑木耳,民勤,武威发菜,陇东镇原黄花菜,小茴香,文县花椒,兰州水烟;中药材文县党参,岷县当归,铨水大黄;传统手工艺名酒泉夜光杯(玉琢酒杯),嘉峪关石砚,临洮洮砚,天水雕漆,华亭安口陶瓷,临洮仿古地毯,兰州轻工名产毛纺织品等;甘肃风味佳肴有敦煌驼掌,清炖全羊,兰州烤小猪,千层牛肉饼,陇西腊肉等,名酒有西凉大曲,金徽酒,肃北马奶酒等。
青海特产风味 西宁毛(藏系羊毛),羊绒及长毛绒,粗纯毛线,地毯,肉奶制品奶酪,甜奶粉,皮张(黑紫羔皮,牦牛皮,旱獭皮);青海湖无鳞湟鱼,海东南名果长把梨,冬果梨,酥木梨,甜梨,玉树麝香,果洛,玉树冬虫夏草;风味名食有西宁涮羊肉,马杂碎,果洛牛肉干,湟源陈醋;西宁,湟源银器,饰品,藏刀等。
宁夏特产风味 特产“五色宝”:贺兰山,中宁,中卫的红色枸杞,同心,盐池,中宁,灵武的黄色甘草,贺兰山兰色石砚,平罗,贺兰,中卫白色滩羊皮,同心,金积黑色发菜;“五朵金花”:各地所产向日葵,红花,黄花菜,玫瑰,啤酒花等;中宁贡枣,石嘴山,平罗,惠农,陶乐红瓜子,固原银耳,蕨菜,宁北平原灌区莲藕,冻兔肉,黄河鲤鱼,中卫鸽子肉,宁夏驴皮胶(阿胶);石嘴山民族瓷器;风味名食银川清真奶油糕点,牛羊肉酥,手抓羊肉,清蒸羊羔肉,马三白水鸡等。
新疆特产风味 瓜果名产有鄯善哈密瓜,哈密西瓜,吐鲁番无核白葡萄,伊宁苹果,库尔勒香梨,叶城大籽石榴,阿克苏薄皮核桃,阿图什无花果,库车白杏,喀什巴旦杏;其他农牧土特产有库尔勒啤酒花,库车,若羌羔皮,及天山南北各地所产细毛羊绒,皮张,肠衣,长绒棉,桑蚕丝,甘草,雪莲等;传统轻纺,手工艺名产有乌鲁木齐,喀什民族花帽,和田,喀什艾德莱斯绸,石河子毛布,乌鲁木齐,伊宁皮革,和田地毯,喀什民族乐器,和田,乌鲁木齐玉雕,乌鲁木齐等地的民族特需首饰,铜器等;维吾尔,回等民族地方风味菜肴有烤全羊,烤羊肉串,烤鱼,薄皮包子,抓饭,奶茶等,地方名酒有吐鲁番果酒,鄯善葡萄酒,奎屯特曲等。
Ⅲ 跪求桂林一日游或者两日游攻略,详细点
第一天:大漓江全程游-阳朔-大榕树-月亮山-聚龙潭 住宿:桂林
早上乘车前往桂林磨盘山码头【百里画廊漓江】。漓江自桂林至阳朔83公里水程,是广西北部喀斯特地形发育最典型的地段。桂林至阳朔之间,是岩溶峰林丛地貌,河流依山而转,形成峡谷,景致也最迷人,尤以草坪、杨堤、兴坪为胜,有浪石起奇景、九马画山、黄布滩、半边渡等美景。江水赋予凝重的山以动态、灵性、生命,同时把人带进神话的世界(中午于船上用盒饭)。下船后游览阳朔著名的高田风光之十里画廊电影《刘三姐》中当年刘三姐和阿牛哥订终身的地方【大榕树、月亮山】感受月亮山阴,晴,圆奇观变化;途中游览【奇石宫、聚龙谭、鉴山寺】。下午行程结束后跟车返回桂林。
Ⅳ 国内那里旅游不用爬山景色美丽,人还不要太多
台州
台州有海,有岛,有古迹、有人文。如果在这个十一,你觉得杭州人太多,那么可以去去台州。
台州是中国黄金海岸线上一个年轻的滨海城市,位于浙江沿海中部,上海经济区的最南翼。台州历史悠久,是江南翼龙化石的发现地和五千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下汤文化的发祥地。台州兼得山海之利,历史上就有"海上名山"之美称。台州是浙江粮食的主要产地之一,也是中国主要的水果之乡,名果黄岩蜜桔和玉环文旦中外驰名。
丹东
丹东,一座处于北方的边十一旅游景好人少的地方 - 台州陲小城,与朝鲜接壤,在江的对面就是朝鲜。这个季节去丹东,或许可以看到丹东银杏林的那一抹金黄。丹东,是中国万里长城的最东端的起点,也是中国万里海疆最北端的起点,有着沿海、沿江以及沿边的优势地理位置。丹东的虎山长城坐落在辽宁省丹东市郊20公里处,是中国明长城最东端的起点,其南临中朝两国的界河鸭绿江,且与朝鲜的于赤岛和古城义洲隔江相望。距考证,虎山长城大约始建于明朝成化五年,即公元1469年,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十一国庆节到丹东旅游,来这里待上一两天,你会发现这里是真正的宜居之地。
锦溪古镇
知道锦溪古镇的人比较少,一般人都是去了江南其他古镇才慢慢了解有个锦溪古镇。其实锦溪古镇是一个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江南水乡古镇,它西面环湖,是一个被水保护着的地方,这里有“三十六座桥,七十二只窑”的传说,这里有“金波玉浪”之称,这里有着名的建筑物十眼长桥。
Ⅳ 写一段描写山的话(100字)
人常说,山之巍来峨,水之潺源潺.在我看来山未必不如水柔
晨曦中的山,笼着一层浓浓的雾,花草树木若隐若现,却有一声声清脆婉转的鸟叫,不见其鸟闻其声,自有一种神秘的美.山的棱角也在这晨雾鸟啼中柔和下来.
午后的山,树叶儿青翠欲滴,鸟声自是更大了,山的棱角也在太阳的烘烤下渐渐凸显,却因林中突然跃过的兔子而多了几分童话里的色彩.
夕阳下的山,被如血的朝霞下映得有些红通通的,像是娇羞的小姑娘.山中人家的炊烟,袅袅地升起,静谧的森林,被风拂过的树叶,山因着这成了温柔的姑娘...
Ⅵ 扬州名胜
扬州名胜古迹
龙虬庄遗址
【龙虬庄遗址】1993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高邮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扬州高邮市一沟乡一沟镇北龙虬庄。遗址湮没在地下和水下,目前已暴露面积约2500平方米,文化层厚约2米。1970年3月,经南京博物院考古鉴定为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距今约五六千年。出土文物主要有夹砂红陶釜、画彩陶钵、红衣陶豆、陶壶等器物残片,与淮安青莲岗、邳县大墩子文化遗址下层出土陶器相同。
古邗沟遗迹
【古邗沟遗迹】扬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扬州老城区北郊。东周敬王三十四年(前486)吴王夫差为北上伐齐于邗城下开邗沟,以通江淮,是为古运河的最早段。因年久淤湮,今仅遗存螺丝湾桥至黄金坝东西向一段,长约1450米,宽50~60米,两侧淤积层约20~25米,中间沟床现约10米。中段有明清时修建的“邗沟桥”横跨,此桥为两头门石桥,两边山花墩上均嵌“邗沟桥”石额。
天山汉墓
【天山汉墓】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扬州城北45公里处高邮市天山境内。天山原名神居山,高4955米。全山玄武岩构成,是一处典型的火山溶岩地区,占地约70公顷。1979年5月起,以南京博物院为主,扬州博物馆、高邮文管会、南京大学历史系派员参加,配合开山采石,历时两年,对一、二号汉墓进行发掘。两墓均属大型岩坑竖穴、有斜坡墓道的“黄肠题凑”式木椁墓。早年均被盗,二号墓遭焚烧,一号墓结构基本保存完好。出土文物标本972件。据对文物标本的研究和测定,当为西汉中晚期广陵王家族墓葬。出土的“黄肠题凑”式木椁,楠木结构,规模宏大。木材折合54556立方米。大部构件都有标明名称与方位的漆书或凿刻的“广陵船官材板广二尺”、“医工”等字样。出土随葬品中的漆器、木雕(已炭化),制作精美,特别是漆榻和成套的浴具(盆、凳、勺、灯等)为汉代考古发现中所少见。天山汉墓发掘结束后,将全部构件迁至扬州市区东北郊象鼻桥以东高冈复原陈列,建立汉墓博物馆。
大明寺
【大明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扬州市区西北郊蜀冈中峰。始建于南朝刘宋大明年间,故名。其后屡经兴废,数度更名,曾称西寺、栖灵寺。明天顺五年(1461)重建,万历、崇祯间又重建,仍称大明寺。清康熙年间因讳大明,沿称栖灵寺。乾隆三十年(1765),高宗南巡时,敕赐“法净寺”,为当时扬州八大名刹之一。咸丰年间毁于兵火,现存建筑群为同治年间复建。1980年,复称大明寺。占地面积约85公顷,建筑面积565925平方米。中轴线上为寺庙建筑,西部有平山堂、谷林堂、欧阳文忠公祠、西园,东部有平远楼、鉴真纪念堂、东苑、藏经楼及重新建的栖灵塔等寺庙园林景点。平山堂建于北宋庆历八年(1048),欧阳修知扬州时,为游宴之所,因伫立堂前一目千里,江南诸山与堂平而名。后屡有兴废。现存建筑为同治九年(1870)重建。今立堂前平台,仍可眺江南诸山。堂内还挂有不少绝妙楹联,其中“晓起凭栏,六代青山都到眼;晚来对酒,二分明月正当头”尤为人们称道。鉴真纪念堂于1963年中日两国纪念鉴真圆寂1200周年时奠基,1973年落成。由门厅、碑亭、回廊和正堂组成,整个建筑为唐代风格。碑亭中立汉白玉须弥座横碑,正面刻郭沫若书“唐鉴真大和尚纪念碑”,背面阴镌刻赵朴初撰书纪念鉴真圆寂1200周年碑文和颂辞。院中立日本奈良唐招提寺森本孝顺长老所赠石灯笼。正堂仿鉴真在日本主持建造的唐招提寺金堂,堂内正中供奉鉴真干漆夹?像。纪念堂门厅对面原为晴空阁,现为鉴真生平事迹文物史料陈列室。大明寺西园一名御苑,又名芳圃,因位于大明寺西部而名。始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咸丰间毁于兵火,同治间重修。1949年后又多次重修。今园中古木参天,怪石嶙峋,池水潋滟,亭榭典雅,山中有湖,湖中有天下第五泉,是饶有山林野趣的寺庙园林。
天宁寺
【天宁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扬州市区城北丰乐上街3号。始建于东晋,相传为谢安别墅,后由其子司空谢琰请准舍宅为寺,名谢司空寺。武周证圣元年(695)改为证圣寺,北宋政和年间始赐名“天宁禅寺”。明洪武年重建,正统、天顺、成化、嘉靖间屡经修葺。清代列扬州八大古刹之首,康熙帝南巡曾驻跸于此。乾隆帝二次南巡前,于寺西建行宫、御花园和御码头,御花园内建有御书楼——文汇阁。抗日战争期间,天宁寺为侵华日军所占,沦为兵营。由于年久失修,使用不当,至70年代末,已面目全非。自1984年夏,共耗资141万元进行大修。大修后的天宁寺占地908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中轴线上有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华严阁,两侧廊房92间。整个建筑布局对称、严谨。山门殿单檐歇山顶,面阔3间。天王殿亦为单檐歇山顶,四面有廊,面阔5间284米。大殿重檐歇山顶,四面有廊,前后有月台,面阔5间328米,进深15檩25米,脊檩高19米。殿后走廊东壁嵌有清同治十一年(1872)立《重修天宁寺碑》,西壁嵌有1987年立《重修天宁寺碑记》。修复后,用作扬州博物馆新址,对外开放。
高?寺
【高?寺】国家重点保护寺院。位于扬州市南郊古运河与仪扬交汇处的三汊河口。扬州八大古刹之一。始建于隋代,相传庙僧多精通医道,治愈高丽太子之病,高丽国王赠以金银扩建寺院。寺建成时,取高丽国的高字和多的字,定名为高寺。寺内原有大殿、御碑亭、金佛殿、天中塔、御碑寺、藏经楼诸建筑。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在寺内建宝塔湾行宫,为康熙、乾隆二帝南巡驻跸之处。御赐“高?寺”额和“裱天风塔”额,题“龙归法座听禅偈,鹤仿松烟养道心”、“殿洒杨枝水,炉焚柏子香”,后毁,同治间复建。1934年募建石塔7级以复旧,仍名“天中”,“文化大革命”中遭破坏。今寺内还保存有“隋文选楼”的碑石。大门临河,寺内树木参天,环境幽美,风景秀丽。明末清初发展最盛,与镇江的金山寺、常州的天宁寺、宁波的天童寺合称禅宗四大丛林。寺后院有当年康熙、乾隆二帝数次南巡的行宫遗址。
隋炀帝陵
【隋炀帝陵】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扬州市区西北7公里处邗江县槐泗乡槐二村雷塘。隋大业十四年(618),隋炀帝杨广被部将宇文化及缢死于江都宫。初殡于宫内流珠堂,后改葬于城西北25公里吴公台下。唐武德三年(620),唐高祖以帝礼葬于雷塘今址,其墓年久荒芜湮没。清嘉庆十二年(1807),学者阮元发现后,重立墓碑,碑高185米、宽080米、厚018米,上镌清书法家、扬州知府伊秉绶书隶体“隋炀帝陵”。1983~1985年,陆续进行过修葺,修复墓道和墓台。墓台高145米,东西长468米,南北宽325米。现正面用条石垒砌,中有石阶对墓道,墓冢高3米,周长377米。周围林木葱郁,有松柏石楠和女贞。
唐城子城遗址
【唐城子城遗址】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扬州市老城区西北郊,是中国东南地区著名的唐代城市遗址。唐建中四年(783)淮南节度使陈少游深沟高垒修筑广陵城,乾符六年(879)淮南节度使高骈“缮完城垒”。唐城包括子城和罗城两个部分,城周长20公里。子城筑在蜀冈之上,在吴王濞城、东晋刘宋广陵城、隋江都宫城基础上修建,为官府衙署集中区,也称牙城或衙城。城周长6850米,面积约26平方公里。城墙为土筑,仅城门及拐角附近包砖砌, 夯土城垣遗迹迄今保存完好,有的地段高出地面10米左右。城外有濠。子城四面各开一门,城内设十字街贯通四门。南北大街长1400米,东西大街长1860米,街宽10米左右。南门是子城主要城门,为“一门三道”结构,中间门道宽7米,两侧均宽5米,是与罗城通联的唯一通道。 罗城筑在蜀冈之下,为居民区和工商业区,今市区位于罗城内东南部,唐代罗城内的古迹及 城墙已毁坏,地面仅存一段高出地表约2米的北城墙夯土残垣。罗城呈长方形,南北长4300米,东西宽3120米。
古木兰院石塔
【古木兰院石塔】扬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扬州市区石塔路中绿化岛上。唐开成三年(838)为藏古佛舍利建,旧在西门外古木兰院内,南宋嘉熙年间,移建于现址寺院中,寺以塔名。宝年间重修。清乾隆年间再修时,将唐代《藏舍利石塔记》碑砌塔下。1964年进行大修,1979年开筑石塔路,寺庙建筑大部拆除,石塔原地保留在路中。1982年修塔尖。塔为仿楼阁式,5层6面,青石构筑,通高1009米,下为须弥座基。整个造型稳重挺秀。
观音禅寺
【观音禅寺】扬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扬州市区西北郊蜀冈东峰唐城遗址西南角。宋代建有“摘星楼”,元代僧申律开山,明洪武年间建寺,名“功德山”,后改“观音禅寺”,山亦称“观音山”。清咸丰年间(1851~1861)寺毁,同治年间复建,光绪初又毁,后历经10余年修复。1949后数度维修,“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劫,“文化大革命”后大修。观音禅寺坐北朝南,依山而筑,错落有致,融古城堡、山景、庙宇为一体,寺内同时供奉中国佛教四大名山的菩萨:观音代表普陀山,文殊代表五台山,普贤代表峨眉山,地藏王代表九华山。寺的东部偏南处传为隋炀帝“迷楼”故址,今存鉴楼,取“前车之鉴”意。
仙鹤寺
【仙鹤寺】扬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扬州市区南门街111号。伊斯兰教礼拜寺。始建于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寺大门东向,门厅上悬“礼拜寺”红底金字横匾,门两旁有双面雕刻的抱鼓石,系明代遗物。门内额枋下替木及部分坐斗均施雕刻,工整华丽,为明代风格。进门为一院落,正面为一道玉带墙,中间开月洞门,上额“仙鹤寺”。北侧一隅有700多年树龄的一株古银杏,至今枝繁叶茂。院东北有一拱门,入内为南北向通道,尽端有东向垂花门1座,门对面墙上,嵌乾隆五十六年(1791)立“奉天命遵圣言”石额1方。门内为礼拜殿,东向前后殿之间有隔墙,每间辟有拱门,与后殿通连,中门上悬阿拉伯文“太司米”横匾,后殿正中壁上有阿拉伯文经字罩格,上刻“百字赞”,红底金字。殿南山有长廊平行,靠前殿山墙建有南向歇山顶“望月亭”1间,前为宽敞庭院,有花坛古柏点缀其间。院南有明代建筑厅屋3间。院西为汶河路。
普哈丁墓及阿拉伯人墓碑
【普哈丁墓及阿拉伯人墓碑】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扬州市区解放东堍古运河东岸土冈上。墓园俗称“回回堂”。普哈丁相传为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第十六世裔孙,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来扬州传播伊斯兰文化,前后10年之久,并在城内创建礼拜寺(今仙鹤寺),死后葬于此,穆斯林尊其为先贤。其后又有于南宋来扬州传教的阿拉伯人撒敢达和明代来扬州传教的阿拉伯人马哈谟德、展马陆丁、法纳葬在园内,并有1927年出土的元代阿拉伯墓碑保存于此。墓园历代屡有修葺,并于西南隅增建清真寺。现存建筑多为清代遗存。1949年后曾多次大修墓园和清真寺,并在墓园内东南侧新建望月亭。普哈丁墓包括墓园、清真寺和园林三部分,建筑形式中阿结合,具有地方风格特色。元阿拉伯人墓碑在普哈丁墓西北碑亭内,计四通八面。1927年拆除城南挡军楼时出土,先置于仙鹤寺内,1960年移此保存,1984年建碑亭。形式仿墓亭,平面呈长方形。四通墓碑置亭中石座上,碑身周边雕有精美的纹饰,记载墓主姓名、身份和卒葬年月,并有《古兰经》章节、伊斯兰教格言以及颂词、祷文。墓主为元代大德六年(1302)至泰定元年(1324)间葬于扬州的阿拉伯人。
文峰塔
【文峰塔】扬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扬州市区南郊宝塔湾古运河东岸。始建于明万历十年(1582),系少林寺僧镇存卖武募建。塔下建寺,俱名“文峰”。清康熙七年(1668)山东郯城大地震,波及扬州,塔尖坠毁。次年修复,塔尖提高45米。咸丰三年(1853)遭兵火,腰檐平座尽毁,仅存砖塔身。民国初年,扬州众僧集合大江南北各寺住持募修,1920年合尖,1923年落成。塔为楼阁式,砖木结构,八面七层,通高4475米,下为砖石须弥座,底层围绕回廊,四面辟拱门,各筑有6级台阶,另四面为拱形窗,廊内梁枋有雕刻彩绘。塔下为文峰寺,现存四合院式建筑两进,坐北朝南,均面阔5间,两边各3间廊房相连。寺院大门临河,上额“文峰塔”。1955年修葺,1957年10月至1958年1月再修,并重建塔院廊房。1962年3月大修时各层平座改为水泥栏杆,后又数次维修。
史公祠
【史公祠】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扬州市区广储门外街24号,梅花岭畔。清顺治二年(1645)四月,南明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史可法在扬州就义,嗣子副将史德威寻遗体不得,乃葬其衣冠于梅花岭下。清初曾建祠于大东门外,后毁圮。乾隆年间于墓西侧建祠,并谥“忠正”。咸丰间毁于兵燹,同治九年(1870)重建。1935年和1948年两度维修。现存建筑除遗墨厅、梅花仙馆外,大部为晚清所建。1949年后曾多次修缮,现为“史可法纪念馆”。祠墓均南向,大门临河,东墓西祠,并列通连。院正中为“飨堂”,堂前两边悬清张尔荩撰名联:“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堂内明间有云纹形梅花罩格,上悬“气壮山河”横匾。两边悬有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吴熙载篆书的楹联:“生有自来文信国,死而后已武乡侯”。堂正中供奉1985年为纪念史可法殉难340周年而塑的史可法干漆夹?像。飨堂后为史公衣冠墓,墓前有3门砖砌牌坊,上额“史忠正公墓”,与三面围墙形成墓域。墓地内银杏蔚秀,腊梅交柯,正中立表石墓碑,上镌“明督师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史可法之墓”。碑后墓台上有墓冢,封土高16米。“文化大革命”中墓冢曾被夷平,1979年修复。墓后为梅花岭,岭上遍植梅花。岭北为遗墨厅,厅内壁上嵌有史公“复睿亲王多尔衮书”和遗书、小像及其墨迹石刻共8方,并陈列有史公手迹和拓片,厅前腊梅已有200多年的树龄,是扬州最古的腊梅。墓西侧为祠堂,大门和墓门并列,形式结构相同,上额“史公祠”,正中为祠宇3楹,匾额“祠堂”。堂内神龛中悬史公遗像。其下供奉史公栗主,题刻“明督师太傅兼太子太师建极殿大学士兵部尚书史公神位”。
清两淮都运盐使司衙署门厅
【清两淮都运盐使司衙署门厅】扬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扬州市区国庆路251号。坐西朝东,悬山结构,顶盖筒瓦。面阔3间144米,进深5檩63米,脊檩高77米。门厅两侧筑有八字墙,前门有石狮一对。除屋脊有改动外,保存基本完好。
梅花书院
【梅花书院】扬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扬州市区广陵路248号。原在广陵储门外梅花岭畔,为明嘉靖年间湛公书院故址,万历三十三年(1605)改为崇雅书院,崇祯间废,清雍正十二年(1734)重建后始名梅花书院。咸丰三年(1853)毁于兵火,同治七年(1868)于此重建。从清光绪间在此创办两淮师范学堂起,一直作学校用。原砖雕大门1951年拓宽街道时拆除,后花园和“数帆楼”均毁。现存大厅、楼房两幢及东部长廊,占地约1056平方米。大厅系楠木梁架,前后有卷棚,厅前有抄手廊相接,东北门上嵌有清书法家吴让之书“梅花书院”石额。厅后楼屋两进,面阔3间。前进底层前有卷棚,两次间山墙均做吊角箩底砖壁。
个园
【个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扬州市区东关街318号住宅之后。原为寿芝园旧址。寿芝园之叠石,相传为清初大画家石涛手笔。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两淮盐业总商黄至筠改筑,园中多植竹,因竹叶形似“个”字,名个园。1949年后曾4次进行整修。个园以叠石精巧闻名。园内假山,有春、夏、秋、冬四季景色之意境,由楼、台、厅、轩相连,和谐地统一在一起,独具特色。入园处,两边有方形花台,其上修竹青翠,竹丛中石笋参差。正中为园门,上嵌“个园”石额。进园门处,为湖石花坛,遍植月桂。花坛对面有四面厅,原称桂花厅,单檐歇山顶, 交ㄉ嫌芯雷┑瘢嬗欣龋谛耙擞晷焙嶝?。厅北有池,临水叠石,曲折高低逶迤向东,偏东近水有清漪亭。厅西北有湖石山一组。山腹隧洞幽深,山下有碧池入洞,池上有石梁曲折通洞中。洞内有石下垂,形如钟乳,盛夏入内,顿觉清凉。山顶有鹤亭,亭畔有古柏临岩,苍翠如盖。山西南植竹为林,满目青翠。山东巅与七楹长楼抱山楼相连。前东廊下嵌嘉庆二十三年(1818)刘凤诰撰《个园记》石刻5方。楼有复道廊接园东之黄石山,黄石山拔地而起,夕照下如抹如染,宛如一幅秋山图画。山北高处有方亭名拂云。山中磴道上下盘旋,曲折迂回,变幻莫测。中部一石室,有石榻横陈。下至底层,南望有峭壁对耸,仰视见云天一线。进入石室,顶上钟乳垂挂,中有石榻石桌。石室外为一方洞天,四面峰石峻峭,有石桥凌空,古柏挺立,置身其中,如临深山幽谷。谷南为山之中部,上有平台,新建住秋阁。南面有峰峦突起,下有隧洞。向南缘石径而上可通园东南之楼阁,今名丛书楼。园西南有北向厅屋3间,名透风漏月。厅南倚院墙朝北筑宣石山一组。山石盘亘,其色如雪,石英含点闪闪发亮,远远看去,似积雪未消。山后粉墙上开尺许圆洞24个,上下4排交错排列,风起呼啸有声,颇有隆冬意境。山西端墙上辟有洞窗,园门处景色隐约可见。个园假山,是扬州古园林叠石之代表作,为中国古典名园之一。
二分明月楼
【二分明月楼】扬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扬州市区广陵路263号。占地约1050平方米。建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光绪间为盐商贾颂平所有,后移作他用,破坏严重。1987年重修复原,今园从西面出入,有短巷通大街。北面建南向七楹长楼,重檐硬山顶,楼廊柱间施挂落雀替,檐下置美人靠,可凭栏赏月。楼东南筑黄石假山1组,山中有磴道通园东楼阁。阁两层,歇山顶,阁下有水井1口,石栏上镌刻“道光七年杏月员置”。园西南建有东向楼,面阔3间,向北原有楼廊相接,今已毁圮。园中部原有四面厅1座,厅四周用黄石筑高低不等之平冈,如水中屿石,使人凭添水意。是市区现存住宅园林中旱园水做之孤例。
何园
【何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扬州市区徐凝门街花园巷内。包括寄啸山庄、片石山房两大部分。寄啸山庄是清同治元年(1862)湖北汉黄德道道台何芷舟刃所建,取陶渊明《归去来辞》中“倚南窗以寄傲”、“登东皋以舒啸”句意。光绪九年(1883),又得吴氏“片石山房”并 朐爸校乔宕镏葑钔斫ㄔ斓拇笮妥≌傲帧C窆昙浒苈洹?979年3月整修后开放。园南向,有复道廊将园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园中北面的四面厅1座,面阔3间,单檐歇山,四面有廊。厅前院铺卵石花街,作波浪图案,厅后铺卵石作荷花出水图案,使厅屋如浮水上,故又称船厅。厅后院墙以湖石贴壁为山,蜿蜒向东南,有磴道上下,西可上复廊北端之半月台,东可登山巅之月亭。亭南山石蜿蜒向南,有磴道上下,折向园东院落,山下有曲池,东端有小亭筑池上。船厅以南有牡丹厅,西边复廊下嵌苏轼《海市并叙》石刻6方。曲折的粉墙上,有图案各异的水磨漏窗,隐约可见西部园景,稍北开一海棠形洞窗,巧妙地借景于园西,美景如画。园西中央一泓碧水,绕池筑楼廊厅阁。偏东水中有方亭1座,北有湖石飞梁凌波,南有石桥三曲,连接南北两岸。池西南有假山1组,黄石贴壁,湖石为峰,浑然一体。山后隐有东向潜山阁3间,山中有磴道盘旋上下,山腹有隧洞曲折迂回。池北有南向楼厅,单檐翘角。主厅3间,两边侧厅如翼,前檐后敛,与主楼组合,其形如蝶,俗称蝴蝶厅。楼厅东接复道长廊,环山绕水,折向西南通赏月楼,全长400多米。园西南赏月楼独占小院一隅,与复廊尽端连接。楼南向3间,上有平台半出,是赏月佳处。园南为住宅部分,有中西两组建筑,1986年整修,与园林同时开放。片石山房在住宅东南,一名双槐园,建于清初,光绪九年(1883)何芷舟刃购得,并建于宅内,称为“小花园”。园以湖石山为胜,相传为石涛手笔,被誉为石涛叠石的人间孤本。
岭南会馆
【岭南会馆】扬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扬州市区新仓巷4号。始建于清同治八年(1869),光绪九年(1883)大修增建。坐北朝南,前有照壁,大门为水磨砖雕门楼,做工精细,纹饰精美。门两边有抱鼓石,门上嵌“岭南会馆”石额。入内有照厅、大厅、住宅楼。照厅两侧有廊相接,“文化大革命”中廊被拆毁。东廊壁上嵌有清光绪十年(1884)立石碑3通,由北向南依次为《建立会馆碑记》、《扬州岭南会馆章程》及《场运各商捐款》碑;西廊壁上嵌有清同治九年(1870)立《江都县为岭南会馆置买民房兴建会馆给示存案碑》。会馆主建筑从民国起一直为学校所用,现为仓巷小学校址,是市区现存最完整的会馆建筑。
小盘谷
【小盘谷】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扬州市区丁家湾大树巷42号。清光绪三十年(1904)两江总督周馥购旧园重建。民国初年整修。1974年再度整修。园内以花墙和游廊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为园之精华。入门有南向曲尺形花厅,厅南为院落,南面有1组湖石假山,其间植有林木花卉,现山石多倾圮。厅后园中有广池,池西中部有阁,三面临水,与池东的湖石盘谷山峰遥遥相对。池东山峦起伏,中间一峰突起,奇拔高峻,嶙峋的湖石仿佛狮形,故有“九狮图山”之称。山中洞谷深广,临水辟一洞门,北岸有三曲石梁可达,向南有洞口通园中游廊。向北又另有洞口,其下有步石可越水,谷口有石额“水云深入”。由此向北达山峦尽头,有磴道上山,其上筑有六角攒尖顶风亭。园东入口桃形圆门,额题“丛翠”2字。小盘谷占地仅2300平方米,但用地紧凑,布局集中,建筑与山石对比鲜明,小中见大,具有深山大泽之气势。
瘦西湖
【瘦西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于扬州城北。南起北城河,北抵蜀冈脚下,游览面积122公顷,其中水面占2/5。是一组由烟水平桥、山亭水榭、曲折河道组成的自然风光带。瘦西湖原名炮山河,亦名保障河、保障湖、长春湖。为唐罗城、宋大城的护城河,也是蜀冈山水流向运河的泄洪渠道。沿河两岸,经历代造园家擘画经营,逐步形成湖上园林。特别是清康熙、乾隆皇帝先后多次下江南,盐商、官僚为迎合帝王的游赏兴致,不惜重金,招聘造园名家沿湖筑园。乾隆极盛时期沿湖有二十四景,可谓“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清嘉庆二十年(1815)后,盐业渐衰,经济萧条,以致“楼台荒废难留客”。此后湖上园林又“沦为四战之地”。1949年前,湖上园林破损不堪,一片荒芜。1949年后,经逐年整修,御码头、冶春、卷石洞天、西园曲水、虹桥揽胜、长堤春柳、徐园、小金山、水云胜概、莲花桥、白塔晴云、二十四桥、熙春台、望春楼、玲珑花界等景点又重放光彩,与位于蜀冈的大明寺、观音禅寺连成一体。卷石洞天位于新北门桥北侧,原为清初郧园故址。园以怪石老木为胜。清嘉庆后园毁,今园为新近重建。园内嘉木葱茏,巨石兀立,北为群玉山房,南为薜萝水阁,其间以桥亭相接。桥亭东西,水庭、山庭相连。水庭面临碧波,曲溪缭绕;山庭用冈阜堆叠湖山子石,搜岩剔穴,构成上实下虚,上明下暗,上散下整的“卷云”层次;洞内仿自然石岩溶蚀景观,并引湖水置潜流、湍流、叠泉分别从岩隙间曲折而下,时断时续,时隐时现,时急时缓,形成洞天福地胜景。山庭西南立一重檐“四面八方亭”,登亭可鸟瞰全园景色。徐园位于长堤春柳北端,为桃花坞故址,占地06公顷,1915年改建为徐宝山享堂,故名。园内两口铁镬为萧梁时镇水之物。出徐园,过小红桥,即步入瘦西湖最大岛屿小金山。小金山原名长春岭,因形似镇江金山,俗称小金山。四面环水,岭下一景名“梅岭春深”,清乾隆间建,咸丰间毁于兵火。今长春岭诸景复建于光绪间。小金山门厅庭院内参天古银杏之间,有一形似山水盆景的钟乳石,为北宋宣和年间花石纲遗物,十分珍贵。莲花桥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瘦西湖中段。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两淮巡盐御史高恒为迎奉高宗弘历二次南巡而建。 因建 于莲 花埂上,故名,俗称“五亭桥”。咸丰 间桥亭毁于兵火,光绪间重修,1933年邑人募资又重修。1949年后,数度整修。桥南北跨瘦西湖上,上置五亭,用28根大红圆柱支撑,下列四翼,正侧共15个券洞,南北总长5799米,青石砌成。桥基平莲花桥,结构独特,造型优美,远远望去,五亭簇立,似出水莲花。白塔是扬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在莲花桥西南100余米。建于清乾隆年间。为喇嘛塔的一种,因周身洁白,故名 白塔。二十四桥景区位于瘦西湖西段,莲花桥至大明寺水道弯折处。昔日沿湖名园有东岸的“水竹居”、“锦泉花屿”,西岸的“熙春台”、“筱园花瑞”、“高咏楼”、“万松叠翠”、“尺五楼”等,早已废为田畴,但地形、地貌、河道、港汊犹存。1985年参照《扬州画舫录》、中国历史档案馆珍藏的《乾隆南巡盛典》及袁江界画《蓬莱佩境图》等图志资料,在昔日故址重建熙春台、玲珑花界、望春楼,并新建组合桥(新建二十四桥),连接熙春台与望春楼两岸,定名“二十四桥景区”。玲珑花界为芍药牡丹园,取“洛阳牡丹,扬州芍药”之意,为瘦西湖南岸莲花桥、白塔与熙春台之间的一组景点,由厅房、曲廊、方亭、水榭、花圃构成。相传为乾隆观赏芍药处,早毁。今景为1987年重建。熙春台与莲花桥遥遥相对。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建,旧景“春台明月”,为清乾隆盛世北郊二十四景之一,传说曾于此为乾隆祝寿,故又名“春台祝寿”。嘉庆后毁。今熙春台为1987年重建。望
Ⅶ 形容烘烤工艺的美文
国陶瓷、染织、编织、雕塑以及种类繁多的现代工艺作品,都是我国劳动人民和工艺美术工作者辛勤劳动的结果,都是长期生活艺术积淀而产生的艺术结晶。
观察你喜欢的一个工艺品,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工艺品是一个静物,一不会说话,二不会行动,三不会打架,观察和体验工艺品,还应该讲究一定的方法呢。
比如你喜欢的一个工艺品是一个盆景,我们就应该通过观察和思考,通过搜集资料来了解盆景的有关素材。通过观察和体验,我们就可以了解到盆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国之瑰宝,如一朵盛开的鲜花,永远怒放。
盆景风格各异:有的高,有的矮;有的粗算,有的幽雅;有的气势磅满,有的温柔含蓄。盆景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一桥飞渡”,“同根生”,“熊猫戏竹”……一件件别具匠心,观者无不赞叹:真是巧夺天工!
有个盆景凭着它得天独厚的根独占鳖头。你看,那苍劲有力的根,共同为那片片绿叶输送养料。那一片片绿叶在阳光下,星星点点,闪闪烁烁,格外逗人,显示出勃勃生机。那互相缠绕的树根,不正象征着手挽手,肩并肩的亲兄弟吗?不正像我国各族人民一样,正同心协力,甘苦与共,在为着一个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吗?
有的盆景只是一盆“幽山小径”。这“幽山小径”,还真自命不凡。看,一座山峰直冲云霄,大有压倒一切的气势。那绿树掩映下的弯弯曲曲小路,盘旋而上,达于峰顶的一座红色凉亭中。凉亭四周,各种树木,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听,仿佛从那绿叶之中传出“政嫩”鸟鸣。这,真不愧是“幽山小径”啊,幽中有奇,奇中有幽。
有的盆景像是“桂林山水”。它以一副崭新的面目出现在观众面前,好一到桂林山水甲天下的雄伟气势。象鼻山、骆驼峰、老人……那一头豆象好像正伸长鼻子在江中饮水,那一峰骆驼仿佛正在对着水梳洗打扮,那位老者好像正在江边吟诗作对,别有风韵。那一江江碧水仿佛是一块块无暇的翡翠,难怪鱼儿总爱在这里照照自己。这里,水绕山,山绕水,你仿佛走进了连绵不断的山水画卷。难怪江面上那位头戴斗笠、身穿蓑衣的渔翁,荡着小舟,划了这么久,也不曾绕出这山这水。或许,他被这如画的风景迷住了,陶醉了……
我们在观察和体验盆景的过程中,不尽心潮起伏,就会产生独特的体验和感想──这美,不正是人民创造的吗?我惊叹,我们真佩服雕饰盆景的艺人,在这小小盆景里竟然向人们展示了如此之美的风景。
望采纳
Ⅷ 描写山环境句子是
1、下山,极目远眺金光湖,远天远水远山,组成一幅又一幅展示不尽动人心弦的长长画卷。悠久的年代和茁壮的力量相结合,透出一片庄严的景象,更使人流连忘返。
2、山依偎着水,水映照着山,静静的和谐,淡淡的孤寂。闲散的心境一如人生,慢慢的把岁月怀念,静静如水,淡淡如山。
3、夏天不知不觉地到了,山上的大树参天入云,郁郁苍苍,树下绿草如茵,还有许多千姿百态的蘑菇,有的弯着腰;有的低下头;有的挺直身子;还有的只伸出了头,好奇地望着这个美丽的世界。山脚下有一个清澈透亮的小湖,犹如镶嵌在碧绿的草地上的一面明镜。微风吹来,湖面波纹阵阵,小朋友们都把自己的脚伸进湖里,让湖水舔他们的小脚丫,脸上露出满脸笑容。
4、中午,太阳那金色的光芒照向大地,大山好像感到有点热似的,让树木把它遮盖住,让它感到凉爽。太阳其实也是一番好意,想让大山变得更加灿烂美丽辉煌。瞧,这不,正如它所愿,大山变得更加美丽了。它变得更加绿,更加光彩夺目了。
5、走出鸟语林我们一路攀登来到了山顶。啊!真令人心旷神怡,美丽的长沙尽收眼底:平坦笔直的五一大道,飞龙般的湘江大桥,玉带般的湘江……多么壮丽的景色,流连忘返,我们大家赶紧合影,留下这美丽的景色,留下美真叫人好的回忆。这愉快的旅游结束了,但岳麓山的美永远留在我心中。
6、山间的黄昏,来得那样迅速,那样了无声息,恍惚行走间,漫山雨雾紧随身后,一路追笼上来,不知不觉,松也肃穆,石也黯淡,影也婆娑。置身山顶开阔处,不辨星光,雨雾氤氲,挟裹了远山近岭,风轻轻拂过松林,如隐隐的涛声。脚下秋虫呢喃,不知名的鸟儿,偶尔在林间高声说着什么,潮湿的夜幕,就像墨汁一样浓。
7、站在山脚下仰望,我头脑中所有形容山高大巍峨的词一股脑儿全涌了出来,但最终我无法准确地用上一个,只能在心里发出深深的慨叹。看泰山之巅,似乎是大雨欲来之势,墨黛色的浓云缠绕山间,且不说置身其间,就是看着都有凉意袭来的感觉。
8、山顶上四角的边沿是陡峭的悬崖,悬崖上怪松搭棚,古藤蟠缠。峭壁下面有茂密的松杉柯樟桉等树木,林中有野猪黄猄山羊果子狸穿山甲猫头鹰等异兽珍禽。物种丰富,令人流连忘返。
9、冬天,山上一片雪白,竹稍上,泥土上,到处都是积雪。皑皑的白雪,把大山整一个的裹了起来,让他暖暖地过一个冬天。这皑皑的白雪,将整一个村子都带入了冰雪世界。看,孩子们都在雪世界中嬉戏呢!
10、登临白鹅岭,但觉高处不胜寒。清冽的山风,了无阻挡的轻拂,和着风的号子,漫山松林簌簌浅唱。雨状雾,雾状雨,行走间,就那样随风扑面,粘湿了面颊和衣衫。匆匆穿了山下早备的透明雨衣,才发现,崎岖的山路上,尽是五彩通透的形象。
11、黄山奇石真奇妙,那些石头千姿百态,妙趣横生,如同一幅幅图画。一棵棵松树像威武的士兵,守卫着黄山。山顶上有一块仙人石,像一只靴子,倒置在石台上,人们称为“仙人晒靴”。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只见一块像猴子似的石头蹲在山上,看着一望无际的云海,真是又淘气又可爱。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
12、冬天,我们这里也偶尔会下雪。整个山野被大雪覆盖,银妆素裹,美不胜收。天气晴朗的日子,来到林间,踩着满地的落叶,咯吱咯吱,别有一翻韵味。这时竹林又为人们捧出了鲜嫩的冬笋。
13、清晨,山中弥漫着雾,蒙胧的雾像华丽的幔帐,罩着一片耀眼的新绿。哦,那是一个个戴着鲜花,穿着绿裙的小姑娘--玉兰树,她们好像在比美呢!
14、大山里,水是清澈的,风是质朴的,蜿蜒的山路,因为有了虫儿花儿草儿等,也变得更加鲜活起来。朋友,常到大山里走走,让山里的风去掉浊气,让山里的水涤荡疲惫的心,到山路上去,让快乐缭绕到你的周围,那心灵就似山一样坚韧,似水一般纯净了。
15、最喜欢的一段光景就是太阳已落山,天光又没全暗下来的时候。空气变成了清亮的水,身旁的植物变成了各式的水草,飞过的小鸟昆虫成了各色的鱼儿,飘过眼前的一丛蒲公英成了一群精巧的桃花水母。自己也慢慢舒展开来,像一个被浸开的胖大海,像一片饱满的木耳,像一朵从千年古莲子中绽放出来的荷花。
16、桃花谷中,红艳艳的桃花,在一片嫩绿中绽放。一阵风吹过,吹落了花瓣铺成地毯,吹红了桃花更加娇艳。洁白的栀子花,飘出沁人心脾的馨香。环绕着山峦的小溪,与小山缠缠绵绵,没有什么能让它们分开,因为它们是同甘共苦的朋友。山上到处是花,像彩色的海洋,像彩绒的地毯,连绵不断,广阔无尽。
17、春天,树木发芽了,长出了嫩绿的枝条,满山遍野的野花全开了,有黄的有粉的有红的……形成了五颜六色的地毯。山上的杜鹃也开了,一阵阵微风吹过,杜鹃花像花蝴蝶一样跳起了优美的舞姿。夏天,树上长满了许多酸甜可口的野果,我和几个小朋友来到了一片翠绿的草地上玩游戏,火辣辣的太阳发出了金灿灿的光茫照射在草地上,草地顿时变成了金色的海洋。秋天,山上的树叶变成了黄色,凉爽的秋风吹过后,树叶都落到了山上和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变成了“金山”“金路”,小蚂蚁骑着枫叶在大山上游览风景,显得很潇洒。秋姑娘给我们邮来了清凉和爽快。
18、春姑娘伴着一阵春风悄然来到人间,花草树木们都挺直了腰。大山顿时变成翠绿色的了,那翠绿的大山,看起来是那样的绿。如果现在你朝大山望一眼的话,那你会觉得就像走进了一片绿色的森林,感觉特别舒服。
19、循级而上,半山处停驻,见索道横跨山峦,悬空承载人往复来去,好一个穿云越谷的云谷索道!想像着,半空凌驾,在千米高空眺望山岭,不曾登临,心已慌跳。
20、我们刚到大门口,就被四周连绵起伏的山包围住了。我站在远处看山,很像一副风景画。再加上蒙蒙的雾,群山若隐若现,更是给山增添了一层神秘感。
21、坐在一隅,紧贴玻璃窗,胆怯下望,那样快速的运行,瞬间掠过急缓的山坡,深邃的峡谷,多彩的秋色,苍翠的松林……淡淡的雾霭,缥缈的浮在山巅,恍如期许的梦幻,曾经真切的向往,而今就在眼前。
22、再往上走,只能步行爬山,山势陡峭,一条长白瀑布劈面飞来,涛声阵阵,烟水悠悠。瀑布边是一陡峭小路,没有栏杆,下面是万丈深渊,只能手浮峭壁徐徐通过,这是爬长白山最险的一段路。过了这段路,走过瀑布口,远远望去,就是长白山天池了。呵!好个长白天池,它位于长白山主峰火山锥体的顶部,是一座火山口,放眼望去,群山环绕,一池碧水,云遮雾绕,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
23、山路蜿蜒,不宽的路径,两边青草,野花,树木,高高低低,错落有致。那青葱的草儿,或齐膝,或只跟脚面高度一样。草丛里,有蟋蟀和蛐蛐的奏乐,他们变换着节奏,时长时短。不知在哪棵树上的蝉儿,不甘寂寞,嘹亮的蝉鸣破空而来,似乎相遇蟋蟀和蛐蛐儿们一争高低。随手摘几根狗尾巴草,把它们编成兔儿狗儿,随手递给路边玩耍的小孩子们,则把他们逗得乐呵呵的,“姐姐”的叫声就不绝于耳了。间或摘到几棵野葡萄,小心地摘几个放进嘴里,满口生津了。幽径独行,乐趣无限。
24、九如山的山,山山相连,连绵起伏。山腰盘旋的那曲折险峻的实木栈道,如缕缕飘带缠绕在绿水青山之中,成为一道独特的亮丽风景;幽深的峡谷之中,升腾着神鬼莫测的氤氲山气,如一副神奇的轻纱帷幔,精致而婉约地绘成了一副山水画卷;粗旷的山峦,敦厚的栈道,别样的情趣,万般风情,不知是人在景中走,还是景随人流动。
25、极目远眺,我发现泰山的云雾一点也不比庐山的逊色,远处,流云泻动,近处也是雾气缭绕,对面的山峰隐隐约约,天街上的行人若隐若现。任雾气把我轻轻的缠绕,钻进我的发间,钻进我的眉宇,供我畅快自由地呼吸。
26、丹霞山位于韶关仁化县,是广东省四大名山之一。那里风景优美,是个可爱的地方。丹霞山有许多美丽的雕像,但大多数都是人物的雕像。有的雕像坐着,身上穿着美丽的衣服;有的雕像站着,手里捧着仙杯;还有的雕像盘着腿坐着,闭着眼睛,认真地打坐起来。丹霞山的雕像比我想像的多得多。
Ⅸ 桂林山峰有哪五所大奉
1、江作青复罗带,山制为碧玉簪.
2、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贺敬之
3、袖珍盆景
4、桂林诸峰,千姿百态,惟妙惟肖:如象鼻,似飞龙;如军舰,似芙蓉;如卧佛,似书童;如玉女梳妆,似耕作老农等自然雕塑。 因此,桂林的山多以形象得名,如象鼻山、老人山、猴山、骆驼山、宝塔山等。拔地而起,巍然矗立,形态万千。
5、山青,水秀,洞奇,石美。
6、水墨画卷, 十里画廊。
Ⅹ 关于中国的旅游城市 值得去的
1.上海(万众瞩目的魔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