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A. 與「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類似的名句還有什麼
1、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出自唐代劉禹錫的《浪淘沙·其八》
莫道讒言如浪深,莫言遷客似沙沉。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釋義:
不要說讒言如同凶惡的浪濤一樣令人恐懼,也不要說被貶之人好像泥沙一樣在水底埋沉。要經過千遍萬遍的過濾,歷盡千辛萬苦,最終才能淘盡泥沙得到閃閃發光的黃金。
2、富貴必從勤苦得,男兒須讀五車書。
出自唐代杜甫的《柏學士茅屋》
碧山學士焚銀魚,白馬卻走深岩居。古人己用三冬足,年少今開萬卷余。
晴雲滿戶團傾蓋,秋水浮階溜決渠。富貴必從勤苦得,男兒須讀五車書。
釋義:
安史之亂的戰火使柏學士失去了官職,昔日常參議朝政,直言相諫的他,將茅屋搭建在險峻的碧山之中,隱居於此。但他仍象漢代文學家東方朔一樣的刻苦讀書,雖然他年少,但已學業有成。
觀茅屋戶外,那祥雲如車蓋一樣密密地聚集,秋水順著道路,如大水決渠一樣地湍急流去。自古以來榮華富貴必定從勤苦中得到,有識之男應當如柏學士一樣去博覽群書,以求功名。
3、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出自明代於謙的《石灰吟》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釋義:
經過千錘萬鑿從深山裡開采出來的石頭,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燒當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懼怕,只要把高尚的節操留在人世間。
4、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
出自宋代王安石的《題張司業詩》
蘇州司業詩名老,樂府皆言妙入神。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
釋義:
蘇州司業的詩歌久負盛名,人人稱贊他的樂府高妙入神。看似尋常實際最奇崛,寫成好像容易卻飽含艱辛。
5、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出自唐代顏真卿的《勸學》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釋義:
每天三更半夜到雞啼叫的時候,是男孩子們讀書的最好時間。少年不知道早起勤奮學習,到老了後悔讀書少就太遲了。
B. 不經一番寒徹骨 怎得梅花撲鼻香 出自哪裡
《勸世賢文》
別人生氣我不氣 氣出病來無人理 人生本是一場夢 為了小事莫生氣 萬物有情心有愛 何懼他人笑我痴 縱然身處風雷雨 堅信朝陽必再遇 且將煩惱化煙雲 風吹雲散交好運 知足常樂 終生不辱 來如風 去如微塵 知福福常在 怡然自心安 阿福福常在 日日都開心 是非終日游 不聽自然無 人和自得樂 家和萬事興 不經一番寒徹骨 怎得梅花撲鼻香 風起雲涌年又年,得得失失要樂天。 是非終日游,不聽自然無。 生死有命不由命,我命由我不由天。 境隨心變隨人轉,逍遙物外似神仙。 蜻蜓舞動風飄揚,積德行善人表彰。 雖無家財萬貫,喜有笑面開顏。 笑看世間事,前路我自行。 既是相依同林鳥,風雨同路見真心。 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 兄弟本是同根生,莫因小事起爭論; 生兒育女循環理,世代相傳自古今; 手足之情誠可貴,萬事皆念骨肉親; 為人子女要孝順,不孝之人罪孽深; 人生難得兄弟愛,同心協力變成金; 家貧方能出孝子,鳥獸尚知哺乳恩; 謙讓尊敬情意長,天倫之樂喜融融; 父子原是骨肉親,爹娘不敬敬何人; 為人當數孔讓梨,桃園結義劉關張; 養育之恩不圖報,望子成龍白費心; 山上打虎親兄弟,歷代相傳美名尊; 男子休嫌妻貌丑,婦人不怨夫家貧; 朋友相交宜謹慎,狼群狗黨莫相親; 貧窮富貴皆由命,夫婦相處要真誠; 休因酒肉為知己,急難不氛反笑貧; 剛柔相濟兩相安,和氣家中少禍因; 結交朋友應信實,日久才能知人心; 同甘共苦好度日,清寒亦覺有暖溫; 患難之時相愛顧,萍水相逢難知情; 夫婦本是前世緣,珍惜短促好光陰; 錦上添花人人有,雪中送炭世難尋; 百年連理實非易,夫婦互敬應如賓; 四海之內皆兄弟,留心擇友益無窮; 婦人口舌要提防,枕邊是非起禍殃; 苦盡甘來是古訓,莫為偷閑誤自身; 姑嫂不和家必敗,公婆惱怒暗傷心; 克勤克儉是美德,懶惰成性人唾棄; 做人姑嫂要善良,家醜不可對外揚; 為人當惜好光陰,勤能補拙是例證; 姑嫂之間要禮讓,且莫小事爭短長; 信實待人人看重,自欺欺人事無成; 細察事非防口舌,三從四德不可望; 求人像吞三寸劍,勤儉節約莫求人; 先聖先賢作教訓,婦道守口莫傷人; 家中雖有萬貫財,不知節儉亦枉然; 棄海順冰為正道,莫到最後方知恨; 駕車遠行求樂趣,不為損友傷己心。 處世百字銘 寡慾精神爽,多思氣血衰。 少飲不亂性,忍氣免傷財。 貴自勤中得,富從儉里來。 溫柔終益己,強暴必招災。 善處真君子,刁鑽是禍胎。 暗中休使箭,乖里藏些呆。 養性須修善,欺心莫吃齋。 衙門休出入,鄉黨要和諧。 安分身無辱,是非口不開。 世人依此言,災退福自來。 勸世良言 世事茫茫如流水,休將名利掛心頭。 粗茶淡飯隨緣過,富貴榮華莫強求。 靜坐常思自己過,閑談莫論他人非。 能受苦乃為志士,肯吃虧不是痴人。 敬君子方顯有德,怕小人不算無能。 退一步天高地闊,讓三分心平氣和。 於進步需思退步,若著手先慮放手。 如得意不宜重往,凡做事應有餘步。 持黃金不為珍貴,知安樂方值千斤。 事臨頭三思為妙,怒傷心忍讓為高。 切勿貪意外之財,知足者人心長樂。
C. 「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是什麼意思
摘要 你好,這句話的意思是:不經歷一次刺骨的寒冷,就不能得到梅花開迎面撲來的香味。
D. 不是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全詩
上堂開示頌
唐 · 黃櫱禪師
塵勞迥脫事非常,緊把繩頭做一場。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E.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什麼意思
意思是:不經過徹骨寒冷,梅花又怎麼會有撲鼻的香味。
該句出自唐代詩人黃櫱禪師回的《上堂開示頌》答,原文如下:
塵勞迥脫事非常,緊把繩頭做一場。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譯文:
「塵勞迥脫事非常,緊把繩頭做一場」,意思是,塵世當中的事情非常繁雜,要想擺脫其實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是需要花費大力氣才能夠做好的。這兩句很有悟道之人看破紅塵的風度,也有深刻的禪理。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這兩句是流傳甚廣的名句,不經過徹骨寒冷,哪有梅花撲鼻芳香,寫出了勤學苦練和博得明日成績之間的關系。十年寒窗苦讀才能贏得科舉功名,冬日寒氣逼人才能顯現出梅花的香氣啊!
(5)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擴展閱讀:
這首詩唐代高僧黃櫱禪師的作品,詩的大意是,要擺脫塵世間的繁瑣事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做到的事情,需要下力氣緊緊抓住凡塵俗事的由頭,大幹一場。就如梅花,如果不是經歷了一翻徹骨的寒冷,她怎能綻放得如此冷艷,香氣撲鼻。
此詩本是一首禪宗詩偈,詩人通過梅花這個喻體,象徵不怕艱難,成就事業的精神,來鼓勵自己和修行的人要敢於吃苦,不畏艱辛,以期修成正果。後兩句太有名了,以至於從詩偈成為世俗中人的格言。
F.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什麼意思
這句詩的意思是:不經過徹骨寒冷,哪有梅花撲鼻芳香。
出處:唐·黃櫱禪師《上堂開示頌》
原詩:
塵勞迥脫事非常,緊把繩頭做一場。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譯文:
擺脫塵勞事不尋常,須下力氣大幹一場。不經過徹骨寒冷,哪有梅花撲鼻芳香。
(6)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擴展閱讀:
「不是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由人而及梅。作者在高度哲理性的抽象概括中,已經發現了人性與物性的共通之處,因而寫梅與寫人也就完全一致。就其內在的邏輯聯系來說,這兩句實是把前面已表現出的帶有普遍意義的理趣,在更加廣闊的自然中加以推演,同時也著重於突出歷經風霜砥礪的過程,與超妙馨香的結果的必然關系。
梅花開放在隆冬臘月和料峭春寒之間,在一派冷酷肅殺的世界中,她一枝獨秀,是驕傲而又溫暖的使者,不僅給世界增添了生機,而且也展示著人生的希望,預報著明媚燦爛的春天。她之所以受到人們的珍愛,就在於她能沖破寒冬,在百花尚且默默之時,呈現出自己的美,充實著人們冷寂空曠的心靈。這是她的奇絕之處。
而就梅花本身來講,倘若不是她那傲霜鬥雪的本性,能夠抵禦寒流的侵襲,顯示出自己獨特的魅力,從而愈發添加了襲人的香氣,倘若她只是像春天裡無數競相爭艷的奇葩秀枝,那麼她也不會顯出自己不同於百花的個性。而這正是物性與人性的相契一致。
G. 」不經一番寒徹骨,那得梅花撲鼻香「 是哪一首詩,不經一番寒切骨,怎得梅花撲鼻香,這首詩是什麼季節
「不經一番寒徹骨,那得梅花撲鼻香」出自唐代黃櫱禪師的《上堂版開示頌》,詩應寫於早春時權節。全詩是:
塵勞迥脫事非常,緊把繩頭做一場。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詩的大意是,要擺脫塵世間的繁瑣事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做到的事情,需要下力氣緊緊抓住凡塵俗事的由頭,大幹一場。就如梅花,如果不是經歷了一番徹骨的寒冷,怎能散放出如此撲鼻的芬芳。
此詩本是一首禪宗詩偈,詩人通過梅花這個喻體,象徵不怕艱難,成就事業的精神,來鼓勵自己和修行的人要敢於吃苦,不畏艱辛,以期修成正果。因後兩句極為有名,以至於從詩偈而成為世人的格言。
「不經一番寒徹骨,那得梅花撲鼻香」,應是由觀賞梅花而生發的感想,因此詩應寫於早春時節。
H.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是什麼意思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意思是:不經過徹骨寒冷,哪有梅花撲鼻芳香。
I. 「不經一番寒徹骨 怎得梅花撲鼻香」這首古詩的題目叫什麼 還要整首詩的內容
上堂開示頌
[ 唐·黃櫱禪師 ]
塵勞迥脫事非常,緊把繩頭做一場。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黃櫱禪師(?-855),即黃檗(音bò)、黃櫱。唐代福建福清僧人,幼年在本州黃檗山出家,後於洪州黃檗山大弘禪法,撰有《傳心法要》《宛陵錄》等傳世,是一代高僧、宗門大匠。
這首詩唐代高僧黃櫱禪師的作品,詩的大意是,要擺脫塵世間的繁瑣事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做到的事情,需要下力氣緊緊抓住凡塵俗事的由頭,大幹一場。就如梅花,如果不是經歷了一翻徹骨的寒冷,她怎能綻放得如此冷艷,香氣撲鼻。此詩本是一首禪宗詩偈,詩人通過梅花這個喻體,象徵不怕艱難,成就事業的精神,來鼓勵自己和修行的人要敢於吃苦,不畏艱辛,以期修成正果。後兩句太有名了,以至於從詩偈成為世俗中人的格言。
J.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不經過來徹骨寒冷,自哪有梅花撲鼻芳香。
上堂開示頌
唐代:黃櫱禪師
塵勞迥脫事非常,緊把繩頭做一場。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譯文
擺脫塵勞事不尋常,須下力氣大幹一場。
不經過徹骨寒冷,哪有梅花撲鼻芳香。
注釋
塵勞:塵念勞心。迥(jiǒng)脫:遠離,指超脫。
緊把:緊緊握住。
擴展資料:
賞析
這首詩的名字叫做《上堂開示頌》,是唐代高僧黃檗禪師的作品。想脫離塵世苦難並不簡單,更應當砥礪行事。不經歷嚴寒徹骨,又哪能迎來芬芳撲鼻的那一天。梅花傲雪迎霜,凌寒獨立,很適合藉以表達不畏艱辛的志向。
詩人以梅花明志,表達自己一心想道,志堅不移的決心。
經受「徹骨寒」與最終獲得的「撲鼻香」的因果,簡單明了,讓人一看便生出認可的心情,以至於後兩句屢屢被人引用,讓這首佛門禪詩成為了世俗名言。黃檗禪師筆下的梅花,是不畏艱辛的奮進之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