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婷老女
⑴ 丁香一樣的姑娘是怎樣的姑娘
丁香姿態娉婷嫻雅,花色素樸純潔,馨香談遠怡人,所以成為了詩人筆下純情女子的形象,成了真摯愛情的象徵。圍繞著丁香,產生了許多凄美的故事,也產生了許多纏綿動人的詩詞。 據說古時候有個窮秀才和一位富家女相戀情深,但是因為門第不配而難以結成連理。秀才決定上京趕考,博取功名,從而實現比翼雙飛的願望。他們在分別前夜,在紫丁香下約會盟誓。姑娘表示非秀才不嫁,從此閉戶不出,「等著你回來」。秀才折丁香花贈給姑娘,說以丁香為證,若得功名,定然回鄉迎娶姑娘。 不料姑娘天天盼,夜夜思,「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無奈「過盡千帆皆不是」,空滴無窮相思淚。三年後,又是丁香花開時節,傳來了秀才早已客死他鄉的信息。姑娘悲痛萬分,摘下一朵紫丁香,投河殉情,從此原來五瓣的紫丁香就只有四個花瓣了。 有個「生死對」的故事,更加出名更加凄婉。傳說有位秀才因為趕考住進了一家山邊小店,與店主女兒一見鍾情,「人約黃昏後」,盟誓訂終生。書生出上聯「氷冷酒,一點,二點,三點」,考考姑娘文才。姑娘正想要答,不料被店主發現,遭到痛斥。姑娘性高節烈,隨即氣絕身亡。店主追悔莫及,忍痛將女兒埋葬在後山,並且認同了和秀才的翁婿關系。 秀才從此斷絕功名之心,護守著姑娘的墳塋。誰知不久之後,後山竟然長滿了丁香,書生驚訝不已,百思不得其解。一天,有一位老翁路過,望見蔥郁丁香,感嘆不已。書生趕忙上前訴說求教。老翁(其實是仙人)指著丁香說,這就是姑娘對的下聯:「丁香花,百頭,千頭,萬(萬)頭」。原來姑娘化身為丁香,以此應對書生的上聯,這份深情可歌可泣、感天動地。 又據南宋吳曾的《能改齋漫錄》記載,著名詞人賀鑄(即大名鼎鼎的「賀梅子」) 曾經愛上了一位女子,兩人相交甚密、感情很深。後來賀鑄因為官赴任而離去,女子孤獨相思,情愁難解,於是作《寄賀芳回》一詩,詩曰「獨倚危闌淚滿襟,小園春色懶追尋。深恩縱似丁香結,難展芭蕉一寸心。」賀鑄讀後深為感動也深為內疚,填寫了一闋《石州引》回寄,表白自己的心跡: 薄雨初寒,斜照弄晴,春意空闊。長亭柳色才黃,遠客一枝先折。煙橫水際,映帶幾點歸鴉,東風消盡龍沙雪。還記出門來,恰而今時節。 將發。畫樓芳酒,紅淚清歌,頓成輕別。已是經年,杳杳音塵都絕。欲知方寸,共有幾許清愁,芭蕉不展丁香結。枉望斷天涯,兩厭厭風月。 另有一版本作:薄雨初寒,斜照弄晴,春意空闊。長亭柳色才黃,倚馬何人先折。煙橫水際,映帶幾點歸鴻,平沙消盡龍荒雪。猶記出門時,恰如今時節。 將發,畫樓芳酒,紅淚清歌,便成輕別。回首經年,杳杳音塵都絕。欲知方寸,共有幾許清愁,芭蕉不展丁香結。憔悴一尺涯,兩厭厭風月。 由於詞中有「長亭柳色才黃」一句,《石州引》亦名《柳色黃》。 眼前細雨初霽,天氣微寒,夕陽斜照,廣闊天地里到處一片春意。不禁令人回想當年,「柳色才黃」,我們就折柳相別,直到今天人各天涯、雙棲無期。如今東風已經融盡塞外積雪,蒙蒙煙靄浮起在茫茫水際,飛鴉幾點,正在歸去,怎不令人思鄉懷親?記得分別之時,正是這個傷感的時節! 離別時刻,我們在畫樓之上餞別,美酒佳餚無味,清歌未半涕泣,「執手相看淚眼」,從此勞燕分飛。更哪堪「已是經年,杳杳音塵多絕」。江湖奔波,思緒難斷,其中的愁苦知多少?正如李商隱《代贈》詩雲,如同「芭蕉不展丁香結」,時時刻刻愁無限。直可憐,我們白白「望斷天涯」,卻不能相見同歡,便縱有良辰美景,也情思纏綿幽怨難遣,「為伊消得人憔悴」! 這真是「碧海青天夜夜心」,「此恨綿綿無絕期」。天下有情分離者,讀之無不更相思。 丁香就這樣和愛情、相思、幽怨結下了不解之緣,在詩歌、傳說的歷史長河邊悠悠搖曳……
⑵ 適合女生朗誦的詩歌或散文
如何選取自備稿件?選擇的作品必須是藝術性較強,立意清楚的優秀的文學作品。作品是朗誦者的載體。因此,要下大功夫盡量選擇好朗誦的稿件。不論是散文、詩歌、台詞任何一種體裁,都必須是優秀的,具有文學性的。
不要選擇讀起來空洞、概念、晦澀、平淡、難懂的,因為稿件本身的藝術性不高,就難感染朗讀者,更難讓聽眾有共鳴。藝術性較強的稿件,大都脈絡情緒、結構嚴謹、情感飽滿、人物鮮明、語言生動,具有較強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稿件必須符合和適合朗讀者,並能體現、展示朗讀者的個性、魅力等。從自己實際出發,選擇自己能理解,能把握的。但是不建議選擇太虛的詩歌,因為難以測試出自身的素質,特別是不要背誦唐詩和毛主席詩詞。不是因為唐詩和毛主席詩詞不好,正是因為太好了,難懂。朗讀起來是有一定難度的。
性格內向的人安靜,離群,內省,准確的說,他們更偏愛獨處。所以我推薦適合你聲音條件和水平的詩歌。每個人的聲音都是有特色的,有它的長處和不足,我們要做的是揚長避短,盡量展現最好的狀態。例如,你是性格內向的女生,那就不要選擇那些節奏偏快的詩歌,那樣會讓你的缺點暴露無遺。應該選擇一些舒緩的,溫柔的詩歌,這樣才可以把你的缺點不著痕跡地掩蓋過去。
有的文章很好,故事性很強,情節跌宕起伏,既有細節描寫又有精闢的議論,可以很好的表現聲音的魅力,如果讀好了,聽眾會非常的舒服,可是你剛學普通話時間不長,基本功不扎實,尤其到了高潮部分氣息情感都缺乏控制,那就不要選擇這樣的稿件了,可以選擇適合你水平的文章,你能駕馭的,讀起來得心應手的,反而更加的出彩。
我推薦一首美國詩人安德魯·懷斯的《遠方》,喜歡的朗讀者們可以試試。
那天如此遼遠
遼遠地展著翅膀
即使愛是靜止的
靜止著讓記憶流淌
你背起自己小小的行囊
你走進別人無法企及的遠方
你在風口遙望彼岸的紫丁香
你在田野撿拾古老的憂傷
我知道那是你心的方向
擁有這份懷念
這雪地上的爐火
就會有一次歡暢的流浪
於是整整一個雨季
我守著陽光
守著越冬的麥田
將那段閃亮的日子
輕輕彈唱
⑶ 描寫丁香,海棠,菊花的詩句文章散文中的話。
丁香的:
一斛珠
晚妝初過,沉檀輕注些兒個。
向人微露丁香顆,
一曲清歌,暫引櫻桃破。
代贈
樓上黃昏慾望休,
玉梯橫絕月如鉤。
芭蕉不展丁香結,
同向春風各自愁
攤破浣溪沙
揉破黃金萬點輕,
剪成碧玉葉層層。
風度精神如彥輔,
太鮮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
丁香千結苦粗生。
熏透愁人千里夢,
卻無情。
攤破浣溪沙
手卷真珠上玉鉤,
依前春恨鎖重樓。
風里落花誰是主,思悠悠。
青鳥不傳雲外信,
丁香空結雨中愁。
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
更漏子
春葉闌,春恨切,
花外子規啼月。
人不見,夢難憑,
紅紗一點燈。
偏怨別,是芳節,
庭下丁香千結。
宵霧散,曉霞輝,
梁間雙燕飛。
那些碧綠葉子都藏在萬朵繁花之中。它們小小的,一點兒都不顯眼。它們也是一簇一簇的,有的又白又小非常嬌嫩,有的還是金黃金黃的,非常淡雅。它們散發出迷人的香氣,使人像是被施了魔法,在丁香花的樹下留戀不歸。
菊花的:
描寫菊花詩句名句一瞥
⑴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元稹《菊花》)
⑵ 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
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黃巢《題菊花》)
⑶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盡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黃巢《菊花》)
⑷ 王孫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鬃毛。
露濕秋香滿池岸,由來不羨瓦松高。 (鄭谷《菊》)
⑸ 寂寞東籬濕露華,依前金靨照泥沙。
世情兒女無高韻,只看重陽一日花。 (范曾大《重陽後菊花三首》)
⑹ 過了登高菊尚新,酒徒詩客斷知聞。
恰如退士垂車後,勢利交親不到門。 (范曾大《重陽後菊花三首》)
⑺ 羞與春花艷冶同,殷勤培溉待西風。
不須牽引淵明此,隨分籬邊要幾叢。 (劉克庄《菊》)
⑻ 花開不並百花叢,獨立疏籬趣味濃。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墮北風中! (鄭思肖《寒菊》)
⑼ 瘦菊依階砌,檐深承露難。
莫言根蒂弱,翻足奈秋寒。 (陳佩《瘦菊為小婢作》)
⑽ 土花能白又能紅,晚節由能愛此工。
寧可抱香枝上老,不隨黃葉舞秋風。 (朱淑真《黃花》)
陶淵明
飲酒-其五∶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鄭板橋在《畫菊與某官留別》中寫道:「進又無能退又難,宦途踞蹐不堪看。吾家頗有東籬菊,歸去秋風耐歲寒。」
冷吟秋色詩千首,醉酹寒香酒一杯」是大文學家曹雪芹的心境
李清照以菊花自比,寫下了「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黃巢:「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唐代詩人
和令狐相公玩白菊
劉禹錫
家家菊盡黃,梁園獨如霜。瑩靜真琪樹,分明對玉堂。
仙人披雪氅,素女不紅裝。粉蝶來難見,麻衣拂更香。
向風搖羽扇,含露滴瓊漿。高艷遮銀井,繁枝覆象床。
桂叢慚並發,梅蕊妒先芳。一人瑤華詠,從此播樂章。
菊
袁崧
靈菊植幽崖,擢穎凌寒飆。
春露不染色,秋霜不改條。
重陽席上賦白菊
白居易
滿園花菊鬱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
還似今朝歌酒席,白頭翁人少年場.
大廳中間有兩座寶塔形的花台,共有三層菊花,更是朵朵奇妙,千姿百態,使人目不暇接;有的瓣兒上短下長如同無數小手伸出的「千手觀音」,有的像螃蟹那樣張牙舞爪的「蟹菊」,還有小球似的「紫綉球」……最惹人喜愛的還是「羞人答答」,片片細長的花瓣一齊一垂,真像一個做錯了事的小姑娘那樣低著頭。
菊花,花中隱士者也。她有松樹般的風格,有著梅花似的品行。古往今來,曾被世人所贊許。它沒有過高的要求,只要紮根於土壤之中,它就能茁壯地成長著。它的枝幹挺拔直立,葉片鬱郁蒼蒼,足能給人美的享受。
菊花的花瓣雖然不是很大,但是很多,給人一種團結的感覺。那麼多片花瓣緊緊地抱在一起,共同抵禦秋天的寒冷。正因為他們有這種精神,才能讓它們百折不撓,不畏懼秋風的寒冷,面對困難毫不退縮。菊花的毅力也讓我佩服不已,在凜冽的寒風中,它仍然堅強地站著,並沒有被狂風暴雨嚇倒。
菊花各有特色,有的秀麗淡雅,有的鮮艷奪目,有的昂首挺胸……菊花傲霜怒放,五彩繽紛,千姿百態。看!那花兒紅的似火,白的似雪,粉的似霞,大的像團團綵球,小的像盞盞精巧的花燈。那一團團、一簇簇的菊花,正在拔蕊怒放。菊葉經霜,已變得發紫了,誰能夠想得到呀,這秋天的山溝竟是菊花的天下。在陽光的照耀下,多麼迷人,多麼耀眼,多麼令人贊嘆!
美麗的菊花散發出誘人的香味,每一個人到了這里都要彎下腰來聞一聞,彷彿吸足了氧氣,站起來就覺得心曠神怡,走起路來顯得那麼精神。
那叢叢簇簇的菊花,色彩斑斕,有黃菊、墨菊、龍爪菊……姿態各異,生意盎然,嬌媚的花瓣借著陽光閃耀著美麗的光彩;那株株菊花多像一群群亭亭玉立的仙女迎風翩翩起舞。啊,朵朵奇姿異彩的菊花里不時飄出縷縷襲人的清香;那花猶如浪,那香猶如風,整個公園成了花的世界,花的海洋。
瞧,那一盆菊花,白里透黃的花瓣細長細長的,黃里透紅的花蕊,散發出誘人的香氣。原來這一盆是「白馬追鳳」,真是名副其實呀!這盆花的左邊雪白雪白,像白色的駿馬,右邊金黃金黃的,像一隻五彩的鳳凰,一白一黃,一左一右,十分惹人喜愛。
秋天,野菊花開了。在山坡上,在竹林邊,在籬笆下,在大路旁,野菊花隨處可見。它們大都是一叢叢、一簇簇地生長在一起,可合群了。它們全身金黃,許多細長的花瓣簇擁著花心,從不分開。野菊花的葉子碧綠碧綠的。綠葉襯著黃花,黃花映著綠葉。野菊花可香了,每當花苞開放,一股濃郁的香味頓時散發出來。{[csc:pagelist]}秋天來了,樹葉兒慢慢地黃了,花草逐漸凋零,惟有傲霜的菊花卻迎著秋風怒放。這兒一簇,那兒一叢,競相開放,奼紫嫣紅,流光溢彩,爭妍斗奇。紅的像一團火,黃的像一堆金,白的像銀絲。在花叢中有一些含苞待放的花蕾,花瓣一層趕著一層,向外涌去。一朵朵的菊花像用象牙雕刻成的球,在太陽的照耀下,傲然挺立,美極了!
秋天是菊花盛開的季節,路邊隔幾步就擺著一盆菊花,連假山都擺滿了。有爬山菊、黃金菊……有的我連名字都叫不上來。菊花的種類繁多,有的朵大,有的朵小,有的瓣是卷的,有的瓣是直的。顏色也不一樣,白的像雪那樣晶瑩閃亮,黃的像金子那樣耀眼,還有藕荷色的,更顯得嬌嫩可愛。
深秋,樹木凋得慢,空氣來得燥,天的顏色顯得淡,並且又時常多雨而少風。就在這個悲涼的季節,菊花卻在秋風中,怒放。原來我們的小區里樹木不少,可惜深秋到了,都凋零了。平時看慣了美景的我,兩眼充滿了飢渴,在小區中尋覓綠色的影子。然而看到的只是褐色的交錯和光禿禿的樹枝和病懨懨的面容。
沿石梯向山上走去,兩邊千姿百態、五顏六色的菊花,在綠樹藍天的襯托下,紅的似火,紫的似霞,白的如晶瑩的珍珠,黃的似點點金星。它們有的三五朵開在一起,競相爭艷,像是幾個穿著不同顏色衣服的好朋友呆在一起做游戲;有的躲在芭蕉樹後,探出個小腦袋,彷彿害羞地和我微笑。
也許時落枝黃的秋天,是在為菊花作鋪墊,菊花在寒風中微微顫動,這種顫動讓整個天空搖撼,同時也讓我為之一震。
野菊花綠色的莖又細又長。莖上的葉子很特別,好似一把綠色的小鋸子,它好像是由一位能工巧匠精心雕刻出來的。莖的頂上總是托著一朵或幾朵小黃花。花蕊是橢圓形的,黃里帶點兒綠色。細細長長的花瓣均勻地圍在花蕊周圍。每當花苞開放,一股濃郁的清香頓時散發出來。
海棠的:
描寫海棠花的詩句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高燭:插在高大燭台上的蠟燭。紅妝:年輕婦女的裝飾,此處借指海棠花。
宋·蘇軾《海棠》
只恐夜深花睡去。火照紅妝,滿意留賓住
火;燈火。紅妝:指花。此句襲用蘇武《海棠》詩「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句。
宋·葛勝仲《蝶戀花》
嫣然一笑竹籬間,桃李漫山總粗俗
嫣然:美好的樣子。兩句極寫海棠的高雅名貴:海棠在竹籬間盛開,滿山的桃李花都顯得粗俗不堪了。
宋·蘇軾《寓居定惠院之東,雜花滿山,有海棠一株,士人不知貴也》
春似酒杯濃,醉得海棠無力
宋·周紫芝《好事近》
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蒙蒙細雨中
宋·陳與義《春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綠肥:綠葉肥大。紅瘦:紅花稀疏。
宋·李清照《如夢令》
海棠開後春誰主,日日催花雨
誰主:誰作主。
宋·李彌遜《虞美人》
枝間新綠一重重,小蕾深藏數點紅。
金·元好問《同兒輩賦未開海棠二首》
愛惜芳心莫輕吐,且教桃李鬧春風
寫海棠開花較桃李稍晚,似乎有矜持、自重和謙讓的品格。
金·元好問《同兒輩賦未開海棠二首》
一排排一棵棵海棠樹枝上的粉紅色的花朵隨風搖曳,花朵中間襯映著透著晶瑩的綠葉兒,顯得清新、婉約、俏皮……春風吹拂,柔蔓迎風,細雨綿綿,垂英裊裊,似乎又聽到海棠花的曼妙花語。
不遠處的大海棠樹開滿了密密層層的淡紅的花,在陽光下就像幾座噴花的飛泉。走上前去,有的海棠花開心地笑著,露出了粉紅的「小酒窩」;有的海棠花「羞羞答答」地看著我,好像在對我說:「你看我美嗎?」前來觀賞的人們絡繹不絕,紛紛和它們一起合影。
仔細觀察,這一簇簇海棠花在綠葉的映襯下。有的舒展怒放彷彿在暢懷微笑,有的花苞初綻像在含情不語。海棠花的花瓣在雨中綴滿小水珠,春似酒杯濃,醉的海棠嫵媚動人。雨中的海棠花更像是一個面容楚楚的少女,輕盈飄逸。花雖無香,意蘊悠然,令多少文人雅士為其傾倒。這使我想起蘇東坡的《海棠》詩: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詩人酷愛海棠竟深夜不寐,秉燭觀賞月光下的海棠花,我在一個飄雨的清晨,悠閑漫步在海棠長廊,較之觀賞櫻花、碧桃、玉蘭、丁香、紫荊和連翹等,不是更顯得幽靜、灑脫和浪漫么?
⑷ 衛斯理文中,以花為名的女特工的名字。
是東方紅太陽嗎?
其實衛斯理並沒有把所有的特工都寫出來
而且一些特工不是出現在《衛斯理》中
而是出現在《原振俠》等其他倪匡的小說中
東方太陽——特工十二花簡介
先看看柳大姐。
柳絮,出現在無間地獄。腦部有訊號器,體內有核彈,靠意念控制,隨時可以爆炸。
楊柳,落葉喬木,雌雄異株,葇荑花序,花期3~4月,4~5月果熟,種子細小,外披白色柳絮。
喜光,喜溫暖濕潤氣候及潮濕深厚土壤。較耐寒,特耐水濕,但亦能生於土層深厚之高燥地區。萌芽力強,根系發達。生長迅速,壽命較短,30年後漸趨衰老。 枝條細長,柔軟春天 「翠條金穗舞娉婷」;夏天 「柳漸成蔭萬縷斜」;秋天,「葉葉含煙樹樹垂」。常植於河、湖、池邊點綴園景,柳條拂水,倒映疊疊,別具風趣,也可作行道樹和護堤樹。
海棠,大家都應該很熟悉吧。從精怪開始,就跟原醫生糾纏不清,多本書都有出現,分量較重,性格也突出。 據明代《群芳譜》記載:海棠有四品,皆木本。這里所說的四品指的是:西府海棠、垂絲海棠、木瓜海棠和貼梗海棠。海棠花開嬌艷動人,但一般的海棠花無香味,只有西府海棠既香且艷,是海棠中的上品。其花未開時,花蕾紅艷,似胭脂點點,開後則漸變粉紅,有如曉天明霞。西府海棠花形較大,四至七朵成簇朵朵向上。 海棠歷來為文人墨客喜愛,有大量詩詞留下。
水葒,在亞洲之鷹系列多次出現,是羅開的小妹妹,看起來非常可愛。可惜先生居然後來把她跟陶啟泉.....唉!
水葒,即葒草,一種小花而已。一年生草本,高1~3m,全株被長軟毛。莖直立,多分枝。花淡紅色或白色;瘦果扁圓形,包於宿存花被內。花期7~8月,果期8~10月。
生於田間、路旁、濕地。性微寒,味咸。葒草全草亦入葯,主治風濕性關節炎、痢疾、吐瀉
鳳仙,在游俠列傳傳奇有詳細描寫,情節少兒不宜。
姓鳳的我幾乎沒見過,就雪山飛狐里記得鳳天南。
大家都應該熟悉鳳仙花吧,可以用來塗指甲的,所以又叫指甲花。
一年生草本植物。株高20~150cm,莖多汁。葉互生、披針形,邊緣具銳齒。花單朵或數朵簇生於上部葉腋,或呈總狀花序狀。花瓣左右對稱。蒴果尖卵形,熟時種子彈出。株形多樣,花色有白、水紅、粉、玫瑰紅、大紅、洋紅、茄紫、紫、雪青等色,花型有單瓣型,玫瑰型,山茶型,頂花型等。
喜暖畏寒,喜陽光充足,宜深厚潮潤、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花期6~9月。
鳳仙花為中國民間最受歡迎的草花之一,適應性強,栽培容易,花色豐富,花型多樣,而且株型多變,適於花壇、花徑、花籬、自然叢植和盆栽觀賞等。
王蓮,倪匡後期作品非常遭遇出現。樹上這樣寫: 王蓮:睡蓮科,大型多年生水生植物……第二十片葉後開花。飄浮水面,有芳香,花徑可達四十公分,顏色由白變粉紅列深紅,原產南美亞馬遜河流域。
另外找了些材料,說是浮蓮。雲南最大浮蓮是西雙版納勐侖植物園水池中的王蓮。王蓮成熟的葉片呈圓盆狀,浮力大,可乘坐體重20公斤的小孩。王蓮花大而美麗,露出水面,直徑25-30厘米,初開為黃色,後變為玫瑰色。其種子含澱粉,可食用,稱為"水中米"。王蓮屬多年生浮葉水生植物,原產巴西亞馬遜河流域。
再來看朱槿。朱槿第一次好像是在遺傳里,是大亨的情婦,看起來其實是任務。
朱槿又名扶桑,是原產於我國的熱帶亞熱帶重要觀賞花卉。
花期長,花 大而艷麗,栽培品種繁多,有單瓣或重瓣,有紅、白、粉、黃等各種花色。
接下來看看黃蟬。在還陽里,白素道:「那是一種很普通的花,花朵艷黃,有硬枝的品種和軟枝攀藤的品種之分,夏季開花時,需要大量的水分。」宋自然迷上了她,不得不人工清除記憶。
夾竹桃科,高約1m的常綠直立或半直立灌木,也有高達2m的。具乳汁。花冠鮮黃色,漏斗形,中心有紅褐色條紋斑。花期5月—6月。喜高溫多濕、排水良好、土壤肥沃及陽光充足之地。同屬還有藤狀的軟枝黃蟬。產於熱帶美洲,原產於巴西。中草葯南方各省區均有露地栽培,北方盆栽觀賞。花色鮮黃,置室內幾架上極為耀眼奪目。植株雖有毒汁,但仍為很多人鍾愛。
現在來說秋英。在暗號之二中,由黃蟬帶出來。白素說:秋英是正式的名稱,俗稱波斯菊。」衛斯理又補充寫道:,「秋英」是古稱,俗稱波斯菊,又稱大波斯菊,是一種極燦爛易長的花卉。) 我始終沒搞明白的是,秋英到底是不是真正的人形工具,到底是丹瑪女神還是有意喬裝的,她是不是和黃蟬合謀的。
再看看算帳中的浮蓮。浮是個很少見的姓,我看是倪匡硬湊的。而且浮蓮好像是某些花卉的通稱,根據某些說法,跟後來出現的王蓮有重復的意思。
准確的應該是水浮蓮。
還有衛茅,杜鵑,忘了在哪裡出現,可能是小角色,只是稍微提了一下,忘了出現在哪本書里了。另外,丁香那麼普通的名字,倪匡怎麼沒寫呢?寫出來的好像只有11個
忘了貼資料了,補充一下。
[衛茅]
落葉灌木,高達3米。5~6月開花,花淡黃綠色,3~9朵成腋生聚傘花序。蒴果橢圓形,帶紫色,果期9~10月,果熟時開裂,露出橙紅色假種皮。
衛矛枝翅奇異,早春初發嫩葉及秋葉均為紫紅色,十分艷麗,在落葉後又有紫色小果懸垂枝間,頗為美觀,是優良的觀葉賞果樹種。園林中孤植或叢植於草坪、斜坡、水邊,或於山石間、亭廊邊配植均甚合適。也是綠籬、盆栽及製作盆景的好材料。
杜鵑
常綠灌木。別名映山紅、照山紅、野山紅。根據花期一般分為春鵑、春夏鵑和夏鵑;根據地區的分布可分為中國杜鵑、東洋杜鵑和西洋杜鵑。
枝細而叢生。4~6月開花,2~6朵簇生枝端。花冠鍾形或漏斗形,單瓣或重瓣,花色豐富,有粉紅、玫瑰紅、淡紫、粉白、白、紅白相間等色。
喜半陰,忌烈日直射,能耐陰,較陰時枝葉生長繁茂,但開花數量減少。喜溫暖、濕潤環境,不甚耐寒。。
杜鵑開花期長,其時「花團若錦,燦如雲霞」,可群植於疏林下,或在花壇、樹壇、林緣作色塊布置。
丁香
丁香別名百結、情客、紫丁香。木犀科、丁香屬。丁香屬植物主要應用於園林觀賞,因其具有獨特的芳香、碩大繁茂之花序、優雅而調和的花色、豐滿而秀麗的姿態,在觀賞花木中早已享有盛名,已成為國內外園林中不可缺少的花木。可叢植於路邊、草坪或向陽坡地,或與其他花木搭配栽植在林緣,也可在庭前、窗外孤植,或將各種丁香穿插配植,布置成丁香專類園。還宜盆栽,並是切花插瓶的良好材料。丁香對二氧化硫及氟化氫等
倪匡太博學了 他寫的這12個(實際只有11個)人中每個人的名字和花卉的名字一樣 她們的性格表現得也和代表名字的花卉一樣
至於最後一個 我懷疑是倪匡寫的書太多了 他自己也忘了這個橋段還有人沒寫完
柳絮,海棠,朱槿,黃蟬,水葒,秋英,王蓮,鳳仙,浮蓮,衛茅,杜鵑,丁香
⑸ 旗袍曾是民國女子的最愛,如今,小鎮大媽也迷戀上了旗袍秀
可能是骨子裡喜歡古典的韻味,唐詩宋詞,寥寥數語便勾勒出那些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意境,就如旗袍,含蓄、內斂、古典、文藝,最能襯托出東方女性的美,妙不可言。總覺得穿旗袍的女子與江南有關,也許江南女子的小巧靈秀與溫婉,江南煙雨的如夢似幻,這種穿越時空之門的夢幻淡雅,太適合旗袍的氣質。
戴望舒《雨巷》里那結著愁怨,丁香一樣的姑娘,總是隱隱約約地浮現在腦海里,揮之不去。她從悠長悠長寂靜的雨巷,撐一把油紙傘裊裊婷婷,朦朦朧朧的背影,走在高高窄窄的巷子里,小巷深處有神秘的耶穌光,一直向光的深處走去。我想那該是一位充滿神秘而魅惑的女子,骨子裡有一種說不出的嫵媚,帶著憂郁,帶著舊時光的味道。這丁香姑娘一定是身穿一襲玲瓏的旗袍,才能在一場雨中把詩人那迷茫,惆悵的情愫演繹得那麼凄美。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服飾特徵,旗袍是民國女子的最愛,是城市的,是小資的。小鎮里以前也是有過穿旗袍的女子的,她們溫婉,風情,有一種那個年代豐富的底蘊和內涵。輕顰淺笑地走過小鎮清晨的青石板,走過縣後彎彎曲曲的街角,走過煙雨江南的司前古巷,走過了小鎮的繁華與落寞。朋友的母親曾是一位浦江大戶人家的小姐,聽他說,他母親就是著著旗袍,穿著高跟鞋,跟隨她的丈夫來到大山深處的小鎮,從此再也沒有回去,和父母一訣永別。在朋友家喝茶,偶爾提及,他的神情有一些落寞,在裊裊的煙霧和茶水的氤氳里,緊蹙著眉頭,他數次有想去浦江尋找母親那邊親戚的念頭,但又不知從何找起,也打聽了不少人,但歲月里那些長長短短的故事,全沉澱在了舊時光,不會泛起。
我以前並不知道旗袍,不知道女人還可以有那種風韻。小時候看到女人穿得最多的是大襟的衣裳,是軍綠色和藍灰色,再後來是月白粉紅,再再後來有了碎碎花花的裙子,覺得已是春光明媚,奪人眼目。看到穿旗袍的女子應該是在小時候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那種素雅的袍子,配齊耳的短發,清爽利索。事隔多年,早已記不清出現在故事的哪個片段,卻怎麼也不會忘記那身著旗袍的女子,那無法復制的風韻,那漸行漸遠修長柔美的倩影。
王家衛導演的《花樣年華》,用一襲襲旗袍演繹了情節故事和時間的流逝。張曼玉飾演的蘇麗珍,穿著華美的旗袍,身段婀娜,體態修長,漫步在潮濕的小巷,旗袍在她身上有了別樣的靈魂,彷彿渾然一體。劇情里,為她量身定製了二十幾套旗袍:藍底大紅花,黃底紅藍圈,棕色波紋,青藍格子,翠棕水墨,暗色彩虹,流光溢彩,黑色蛇紋,翠綠菱格,黃色水仙,染橙黃花,藕粉波紋,白底水墨,白底藍花,藍底黃綠花,棕底黃白花,不同顏色,不同款式,配合不同場景,冷艷,憂傷,雍容,端莊,如行雲流水熨帖在女人身上,盡顯東方女性古典的嫻靜、清雅、成熟、溫婉的氣質。淡淡暗香和微微惆悵彌散在舉手投足間,一顰一笑都是深深的寂寞與思念,帶給人們一場絕美旗袍的視覺盛宴。
張愛玲曾說:對於不會說話的人,衣服是一種語言,隨身帶著一種䄂珍劇。臨水照花的張愛玲是極其喜愛旗袍的,她筆下也刻畫出一個又一個活色生香的旗袍女郎。可以是如雍容華貴的牡丹,也可以是如清雅脫俗剛出水的青蓮,抑或是深夜幽靜小巷深處倚門斜靠,指間燃著煙,輕吐一口煙圈,然後轉身走進深院的風塵女子。張愛玲曾有一張穿著旗袍仰頭向上的黑白圖片,我一位客居南寧愛好文學的女同學,也有類似造型的一張,如不細辯,會以為是張愛玲,確有幾份神似。
最能穿出旗袍韻味的是阮玲玉,她留下的那些穿著各種旗袍的黑白照片,配上她那一雙似有千言萬語,卻又欲說還休的媚眼,特有的削肩,柳腰,柔軟氣質,旗袍穿在她身上真正有了風情萬種生命的張力。一笑萬古春,一啼萬古愁,與那個時代完全契合。旗袍的美在於這韻味,在舉手投足間女人柔美風情溫婉的韻味,無論是妖嬈還是素雅,性感或是嫵媚。高挺的衣領,古老的手工盤扣,把女人的美體包裹得嚴嚴實實,卻又勾勒得凹凸有致,兩側的高衩讓迷人的春光卻忽隱忽現,呈現出極至的柔美和嫵媚,玲瓏盡現。也許極致的性感從來都不是裸露的,而是像含羞帶怯的欲露還掩的初荷,在若隱若現中讓人有無盡的想像空間。
廣場舞風靡後,不知什麼時候開始,一股懷舊旗袍風也悄然興起,小鎮一群大媽迷戀上了旗袍,組成了旗袍秀的隊伍,排練,走台,和旗袍相配的道具花傘,團扇,綉花布鞋,置辦得一應俱全,也學著那電影中的那一襲襲旗袍,想把自己的身材勾勒得如詩似畫,嫻似嬌花照水,行如弱柳扶風。我為她們去拍過幾次,梁家山的叢林,上黃的古村落,西溪有流水旁,十里荷花深處,卻總覺得不盡如人意。這讓我想到《潛伏》里翠平剛到天津和余則成合作時首穿旗袍、高跟鞋時的窘態,山野的氣質駕馭不了風情的旗袍。旗袍需要恬靜的容顏,修長美麗的身段,沒有流動的線條,沒有內在的氣質,就不會有優美的韻致。
她們的旗袍都是淘寶上買的,統一的色彩和款式,批量均碼的那種。其實真正的旗袍是要用心做成,我覺得剛成熟的少婦穿才是絕配。妙處是要美得恰到好處,並且要構思細膩協調,不能肥一絲一毫,也不能瘦一絲一毫,與身體曲線完全吻合,方能展現旗袍那種特有的韻味。和旗袍相伴的應是高山流水的古箏,輕盈低轉的團扇,溢出墨香的古裝線書,潺潺流水的竹間小溪。但她們似乎不講究這些品味,她們像對待廣場舞一樣對待旗袍,別人的眼光並不會妨礙她們的熱情,她們大膽地在街上走,在河邊照,在茶山上秀,在廣場上舞,錄成短視頻,製作抖音,不亦樂乎。或許每個女人心中都有一個旗袍夢吧,不管自己的身材和模樣是否適合。或許她們是真的喜歡並愛上了旗袍,愛上旗袍的內斂與安靜,只是並未懂得旗袍的內涵與韻味。
她們努力地學著,現在有了些韻味。旗袍秀作為大山裡的一道風景,遊走在了西溪、南門碼頭,秀在了古街,行在山間水邊,為小鎮增添了一道靚麗的風景,遠遠地看,那一襲歲月的優雅,從古典走向現代,宛如朵朵開在初夏的荷花。深夜,看著為她們拍攝製作的視頻畫面,她們行走在小鎮的青山綠水間,還是有美的意境。我給她們的視頻配上一些文字,為這方秀美的山水,人間的桃花源,為熱愛生活的她們:
遇見你,江南風荷
霓裳羽衣,花鈿玉笄
遺落在江南的葫蘆寶地
我著素色旗袍相契
渺渺煙波上淡月村墟里
圓潤的雙肩是東溪西溪
塵封葫蘆口的巽峰塔
檐鈴在梵音中叮叮響起
我走進這一方秀美的盆地
遠處裊裊炊煙,野藤疏籬
鳳凰扣下的風姿在廣場工筆
香雲紗的垂墜暈開楊柳岸堤
秋風拂過蘆葦西溪
笛聲金黃了杏葉太平
我憶起戴望舒的雨巷
都市繁華過後在青石板獨行
縷縷丁香的姑娘帶著油紙傘
朔江而上撐到天晴
遇上溪水婆娑的午溪
蓮步輕移,流蘇盈盈
彌散開小鎮典雅安祥氣息
淡淡雅雅的氣質洇開了水墨
粉紅玉白的荷花渲染了身影
古老的城牆團扇開青苔底色
臨水照花,花動一城春色
音符般律動的採茶姑娘
氤氳著竹篁外的茶青
一曲江南春里,風荷大地
蔚藍的天色下穿過拱辰門
我在南門碼頭等你
通濟橋的黛山倒影中
再吟一首雨霖鈴,再沒有無語凝噎
駐足司前古街回望舊時歲月
宣平景色都滾邊進袖口衣襟
款款走過黃昏走過天明
流淌千年的宣平溪邊楊柳依依
一念杏黃,一念荷起
如鉤的新月,載不動古鎮芳華
闌珊的燈火,把小鎮細細梳理
在這場旗袍秀中,我是把這千年的江南小鎮,在新城鎮建設後越來越美的身姿,也幻化為心中那現代而不失傳統古典美的旗袍女子了。願歲月靜好,旗袍傾城,山河依舊。
作者簡介:韓劍鋒,愛好攝影、寫作,浙江省攝影家協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