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花藝作品
❶ 中國花藝之六器
傳統插花按創作人群分為民間插花、寺觀插花、宮廷插花、文人插花等四大類型,主要容器為瓶、盤、缸、碗、籃、筒等六大類,由花材、容器、花插、幾架和墊板、配件等構成。主要流程為構思、構圖、花材與容器的選擇、花材修剪、固定、調整、陳設、賞析。其間包涵豐富的文化內涵、系統的插花理論、精湛的插花技藝與獨特的賞花方式。
瓶花
瓶花之所以被國人喜愛,正如「瓶」代表平安、吉祥,即可插作六合、十全之隆盛理念花;又可插作小品花,枝條柔順,且有高潔韻秀之姿。它既高昂又庄嚴,而且有至高的內涵。在瓶花的插作時有一定的難度,如何定枝,如何選擇花材,如何選擇瓶器,及花材在瓶中高低、虛實的安排都是非常重要的。
盤花
盤花的特點是盤器較淺,但器面廣,可取多點插作,也可欣賞水面。
缸花
缸花起源於第九世紀的唐代,而盛於明清之間。唐代已流行善於盛水的玉或白瓷水缸,充當插作牡丹的花器。缸形矮胖,腹部碩大,即可容納更多花材,又方便花材儜立,是介乎瓶與盤兩大特色之間的花器,適宜花頭大且上重下輕如牡丹、菊、綉球、或聚成塊體的花材使用,與枝條結合,產生對比之美。
碗花
碗是人們天天接觸最親切的器具之一,傳統形狀與當今無多大區別,即口大底小,碗口寬而碗底窄,下有碗足,高度一般為口沿直徑的二分之一,多為圓形,極少方形。不斷變化的只是質料,工藝水平和裝飾手段。根據花材的剛柔、形、色與碗器的不同,互相搭配,互相綜合而成為主花、副花、客枝,或主花、副花、客枝、使枝三結構的碗花。
籃花
宋代為插花藝術的鼎盛期。為滿足社會經濟需求,插花多為財源富足的宮廷、顯耀的高官所喜愛,所以常用籃花插作隆盛型的院體花。到元代承襲宋代遺緒,仍有宋代隆盛型理念花風格,而且特別注重花藝的形象之美,花藝思想非常豐富。
筒花
筒式插花是用筒形、管狀花器製作的插花作品。在我國插花史上,用竹筒插花更為盛行。筒花起源於第十世紀的五代時,最著名的是南唐後主李煜,喜用竹筒插花,同時每年定期公開展覽,所引用的花型,除了傳統型的瓶花、盤花外,還包括掛花、吊花與筒花。
❷ 城市休閑丨跟著老師學插花,讓你家的年味兒更馥郁
旅行,或許能讓你遇到那個更好的自己,而修己觀世,卻並非只有詩與遠方,與花為伴,就是一次與自己內心的對話。
有句俗語:歲朝插花,有花才叫年。「歲朝」是指農歷正月初一,慶祝新年伊始,報歲平安。春節前夕,在花市上選購一些花草裝點氣氛,是對新年寄予美好願望,更是藉此過一個有儀式感的春節。
春節插什麼花,更能烘托吉慶祥和的氣氛?蘭州晨報 旅遊 周刊《任我行》記者來到位於北濱河路隴能家園C區的蓮語學堂,聆聽中式插花老師的分享,讓正在歸途的你與花草對話,插出你心中獨特的年味兒。
蓮語學堂中式插花課
中式插花,崇尚自然
來到蓮語學堂,記者看到一個10歲的小女孩正在有模有樣地擺弄著手裡的花枝,蓮語學堂的創始人劉沫老師不時上前指點著。「媽媽覺得我心靜不下來,所以帶我來蓮語學堂學習中式插花,現在我很喜歡插花。」小女孩對記者說。
說起「花」,恐怕沒有人不喜歡,但人們普遍熟識的花藝、花道,更多的是西式花藝和日式插花。談到中式插花,劉沫說:「因為機緣,我認識了我的老師李麗淑教授,也因此愛上了中式插花。大家都知道花藝的源頭在中國,但了解的人並不多。李麗淑教授最早是日本花道級別很高的老師,後來,她毅然放棄之前所學,從頭學習傳統中式插花,研習中華花藝,到現在教學已有約四十年了。其實中式插花有嚴格的體系,學員們可以按照課本內容精進花藝。」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中式插花。劉沫說:「雖然日式插花、西式花藝很美,可是深入學習就會發現,還是中華花藝底蘊更深厚。春天插桃花時,會想到《詩經》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夏天插荷花,會想起《愛蓮說》『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一年四季可以插出24節氣的特點,學習的過程,也是我從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的過程,讓我越發覺得傳承中華花藝是一種責任。」
在我國傳統插花的觀念中,花器對花有特別的含義。中華花藝根據器型不同,分為盤、瓶、缸、碗、筒、籃六大器型。劉沫指著學員正在插的一碗盤花,告訴記者:「盤象徵著大地,池塘邊上有水,是為陰,中間陸地是為陽。其實中式插花受傳統文化與藝術的滋養很深,並汲取了書法、繪畫等姐妹藝術的精華,形成了中華民族的審美情趣。中國古人嚮往的『山水精神』,在中式插花中體現得淋漓盡致,我們經常插好花,在旁邊放一個小仙人踏步桃林,整個插花作品就更耐看,也更有意境。中式插花就是崇尚自然,有虛有實,有枯有榮,也會留白,這正是中式插花與西式花藝的本質不同。」
中式盤花。
春節插花,吉祥喜慶
日本花道講究道是自然,西式花藝以造型和色彩烘托氛圍,談到中華花藝的不同,劉沫說:「日式插花很清簡,這跟它傳播的途徑有關。唐代,日本派出遣唐使,他們將中式插花帶到了日本。經由僧人傳播,日式插花更顯禪意,以少勝多的感覺更強烈,不像中式插花那樣繁盛。中式插花包容性很強,可以很繁盛,也可以是文人的心象花。其中可挖掘出豐富的寶藏。」
說起以花迎新,劉沫說:「根據天時地氣,中式插花都會選擇不同的花。一般到過春節時,古人都會插『新盤』,也叫『辛盤』。唐代歐陽詹的《春盤賦》中描寫,人們以演春、走春、開春等應景活動來表達對春天的期盼與喜悅,其中插迎春花、作春盤、掛花箋、戴花勝等,是以『花』的角度表達春的情趣生活,還會以蔥、蒜、姜等五辛以古籃插成辛盤,配加生菜則謂之春盤。而且,還可以在花枝上掛一些紅色喜氣洋洋的掛件。其實中國的傳統節日都非常有內涵。中國人說,冬至大如年,而農歷二月十五,是中春,也是百花生日,農歷八月十五,中秋,這些都是中國人最在乎的節日,也是『花好月圓』的深厚涵義所在。」
新盤。
「春節插花應該有著吉祥、喜慶的意味,首先談談選材。臘梅、水仙、玉蘭都是不錯的選擇;玉蘭、牡丹、海棠又有『玉堂富貴』之意;梅花、竹子、松樹插在一起也有『高潔長壽』的意味;南天竹這樣有花有果實的花材,寓意『開花結果』。在華人世界裡,更多人喜歡用正統的大紅色花材來表現這個春節喜慶氣氛,並掛一些紅色的裝飾。其次,再說說插法,中式插花以三大主枝為主要框架,使枝就是花使命,決定了整個花型,始枝有直立型、傾斜型,還可以是倒掛型,另外還有客枝、主枝。在插花的過程中,應尊重自然,注重花材之間的層次和空間關系。中式插花是典型的空間藝術,仔細觀賞,就會有前、中、後三景,上、中、下三段,看起來平遠、高遠、深遠。」
劉沫指著一件盤花作品介紹:「中式插花各器型形成及盛行年代各有不同,瓶花高昂、盤花深廣、缸花厚壯、碗求中藏、筒重婉約、籃貴端莊。每個人都根據自己對世界的理解,插出自己的一束心花。」
自古以來,中國人對於插花都有特殊的 情感 ,融入自然、渴望天人合一,拈花微笑就是對萬物自然的悟與解,這也許是中國人插花的最高境界。
中式插花
中式插花藝術起源於1500百年前的六朝時代,是我國重要的古典藝術之一。當時插花主要被用在節慶與宗教供花上。唐宋時,與「焚香、點茶、掛畫」同稱四藝,成為當時人們最普遍、最基本的生活素養。
中式插花有寫景花,理念花、心象花、造型花四大類型。中華花藝是以中國人對花木之美的特殊品味為基礎,首重意趣,形式次之,而後色彩。比如:拈一束清香以供佛;折柳贈人;頌寓父母健在;贊君子之德操;或對友人之祝福與關懷;或造無可名之形,假瓶盤為地,別造靈奇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
福利來啦!
中式插花體驗課: 原價300元,蘭州晨報讀者持當日晨報到店體驗價100元。
文丨蘭州晨報/掌上蘭州記者 荊雯
❸ 花藝製作 桌花教程 插花花藝來學吧
今天,我們將展示如何製作一個迷人且易於操作的小桌花。花藝愛好者們,一起來學習吧!
首先,欣賞一下成品:
准備材料如下:
製作步驟:
1. 我們會先使用一小塊鐵絲網,並用手將其揉成一團,放入玻璃花器中。這里使用粗鐵絲勾邊固定鐵絲網,因為玻璃表面光滑,傳統防水膠帶難以粘貼。
2. 接下來,我們需要先插入圓葉尤加利,作為結構和背景的基礎。採用3枝的數量,太少顯得空洞,太多又顯得多餘,3枝恰到好處。
3. 加入牡丹,同樣採用3枝。與尤加利搭配,呈現和諧的視覺效果。
4. 考慮到展示的是單面桌花,我們在此展示。如果要製作全面觀桌花,需要旋轉各個角度以平衡搭配和結構,這將耗費更多的花材量。這里僅展示單面桌花。
5. 繼續添加小百合,確保總數為3枝,以增強整體形態。在左上角額外添加1枝顏色稍深的牡丹,調整結構,初步形成輪廓。
6. 接著,加入3枝橘色玫瑰,以突出色彩,與期望的白綠淺粉色系形成對比。在右下角加入2根圓葉尤加利,探索並擴大造型。
7. 最終步驟,調整並添加花材,如貓眼、粉佳人玫瑰等,確保每個部分都具有協調性和美觀性。同時,使用蠟燭、布料和剩餘的碎葉子、斷花,將桌花與桌面完美融合。
分解步驟後,你會發現製作過程十分流暢,用料雖多但整體保持簡潔。完成時,自問以下三個問題以確保作品達到理想效果。
完成花藝創作的過程充滿樂趣,需要綜合考慮色彩、搭配和結構。當親手完成一個作品後,你將獲得新的靈感和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