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玫丹百香 » 中葯治玫瑰瘡

中葯治玫瑰瘡

發布時間: 2023-07-23 19:57:41

玫瑰痤瘡可以用中葯嗎

當然可以了,中葯屬於內調葯物,一般包括丹參酮膠囊,清熱暗瘡片。建議可以的話輔助口服姿舒寧

② 玫瑰糠疹有什麼金方

玫瑰糠疹是一種常見紅斑鱗屑性皮膚病,以春秋季多見,好發於成年人。中醫稱之為風熱瘡。臨床表現特點是先於身體某處出現一較大母斑,以後短時間內在軀干、四肢近心端出現大小不等的同樣損害,色淡紅或鮮紅,境界清楚,上有細碎糠秕狀鱗屑,大多呈橢圓形,其長軸與皮紋一致。常先有母斑,然後出現子斑。可有不同程度瘙癢,出汗時尤甚。有自愈傾向。
(一)內治方【方一】加味疏風祛疹湯【來源】《趙炳南臨床經驗集》【組成】赤芍、白芍各12克,當歸、茜草根、生枳殼各9克,白茅根、白鮮皮各30克,蟬衣6克,浮萍3克,刺蒺藜、金銀花各15克,生甘草9克。
【功效】涼血祛風,清熱解毒。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二】紫草湯【來源】《皮膚科外用葯物手冊》【組成】紫草15~30克。
【功效】清熱涼血。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三】麻黃連翹赤小豆湯【來源】《實用中醫美容》【組成】麻黃、杏仁、桑白皮、連翹各9克,赤小豆15克,大棗、生薑、甘草各3克。
【功效】祛風止癢。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四】涼血清熱湯【來源】《實用皮膚病性病驗方精選》引朱仁康方【組成】生地黃30克,牡丹皮9克,紫草15克,茜草12克,黃芩9克,大青葉15克,玄參9克,麥門冬6克,石斛9克,天花粉9克,蒺藜9克。
【功效】涼血清熱,滋陰潤燥。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
【方五】芩連散風湯【來源】《實用皮膚病性病驗方精選》【組成】黃芩12克,黃連12克,山梔子9克,連翹9克,菊花9克,荊芥9克,大黃5克。
【功效】清熱疏風止癢。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
【方六】涼血五花湯【來源】《實用皮膚病性病驗方精選》【組成】紅花、凌霄花各6克,金銀花、野菊花、沙參、生地黃各12克,玄參、升麻各10克,綠豆衣15克,甘草8克。
【功效】涼血散風,清熱解毒。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
【方七】生地苦參湯【來源】新醫學,1974:(12)
【組成】生地黃15克,苦參12克,菊花8克,蟬衣5克,牡丹皮8克,赤芍9克,山梔子9克,白鮮皮9克,豨薟草9克,甘草8克。
【功效】疏風清熱,涼血解毒。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
【方八】生地梔子湯【來源】新醫葯學雜志,1975:(2)
【組成】生地黃、玄參、黃芩各30克,金銀花24克,山梔子15克,牡丹皮、赤芍、蒺藜、野菊花、生甘草各9克。
【功效】清熱涼血,活血祛風。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
【方九】生地大青葉湯【來源】山東醫葯,1981:(2)
【組成】生地黃20克,牡丹皮12克,牛蒡子12克,赤芍12克,丹參15克,蟬衣10克,大青葉30克,板藍根30克,紫草30克,白鮮皮30克,薏苡仁30克,甘草3克。
【功效】涼血解毒,祛風止癢。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
【方十】消疹湯【來源】廣西中醫葯,1983:(2)
【組成】生地黃、白茅根、地膚子各16克,金銀花12克,牡丹皮、土茯苓各10克,蟬蛻、甘草各6克。
【功效】清熱解毒,活血利濕,疏風消疹。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
【備注】兼濕加薏苡仁、茯苓皮、白術、車前子、綿茵陳;熱毒甚加茜草根、地骨皮、白茅根、苦參;癢甚加白鮮皮、蒺藜;便秘加梔子。
【方十一】消糠湯【來源】浙江中醫雜志,1983:(9)
【組成】蟬蛻、荊芥、蒼耳子、炙麻黃、當歸、草河車、車前子、蒼術各9克,地膚子30克。
【功效】疏風利濕,消疹止癢。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
【備注】熱重加金銀花、鴨跖草;瘙癢甚者加白鮮皮、苦參;口渴加天花粉、鮮石斛;大便秘結加玄明粉、生大黃。
【方十二】赤芍牡丹皮飲【來源】山東醫葯,1986:(4)
【組成】生地黃20克,赤芍12克,茜根12克,牛蒡子12克,丹參15克,蟬蛻10克,野菊花、板藍根、紫草、白鮮皮、生薏苡仁各30克,甘草3克。
【功效】清熱解毒,養陰活血,利濕消疹。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
(二)外治方【方一】三黃消疹散【來源】湖北中醫雜志,1992:(5)
【組成】黃芩、黃柏、黃連、蚤休、苦參、烏梅等份為末。
【功效】清熱燥濕,祛風止癢。
【用法】取適量水煎後,外搽患處每日3次。
【方二】二號癬葯水【來源】《中醫外科臨床手冊》【組成】米醋10000克,百部、蛇床子、硫黃各240克,土槿皮300克,白砒6克,斑蝥60克,白國樟、輕粉各36克(或加水楊酸330克,冰醋酸100毫升,醋酸鉛60克)。
【功效】祛風殺蟲止癢。
【製法】先將白砒、硫黃、輕粉各研細,同餘葯在米醋中浸泡1周。
【用法】外搽,日1~2次或浸泡患處,每次20分鍾。
【方三】硫黃膏【來源】《中醫外科臨床手冊》【組成】硫黃5~10克,凡士林90~95克。
【功效】殺蟲止癢。
【製法】硫黃研末與凡士林調勻。
【用法】外塗患處。

③ 如果得了玫瑰糠疹,除了吃葯,還要注意什麼(特別是在日常飲食方面)。

中醫所稱風熱瘡(玫瑰風疹),西醫叫玫瑰糠疹,一般多認為可能與病毒感染有關。此外,黴菌感染,神經精神因素及胃腸功能障礙與本病的發生也有一定的關系。玫瑰糠疹 本病初發皮疹為一個或數個近似圓形或橢圓形的斑片,紅色或淡紅色,表面覆以乾燥的淡黃色細薄鱗屑,稱之為前驅斑或母斑。在胸背部的皮疹,其長軸與肋骨平行,可伴有輕度瘙癢。少數病人在發病前或患病時伴有低燒,全身不適,乏力,關節肌肉酸痛、頸淋巴結略有腫大,血中嗜酸性粒細胞及淋巴細胞稍增高。疹分布軀干及四肢近端為長橢圓形斑長軸與皮紋走向一致中心性鱗屑為其特點.中葯治療以清熱涼血祛風止癢為原則。中成葯可選用防風通聖丸或銀屑解毒丸,復方青黛丸也有一定效果。單方可用紫草15~30g,水煎服,每日2次。飲食應忌服雞、魚、海鮮等發物, 盡量不要飲酒。洗澡時少用有刺激性之肥皂、香皂,可以好,本病有自限性,一般持續6~8周而自愈,大多數病人愈後可獲得終生免疫,極少數有復發的!祝健康

④ 玫瑰糠疹中醫怎麼調理

玫瑰糠疹是一種斑疹色紅如玫瑰、脫屑如糠秕的皮膚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病,但以春秋多發。多數患者最初在軀干或四肢近端出現一個橢圓形、圓形淡紅或黃褐色斑,直徑為2cm~5cm,邊緣覆有糠秕狀鱗屑,皮疹長軸與皮紋一致,稱為母斑。1~2周後,軀干及四肢近端出現較多形態相似的斑疹,稱為子斑,子斑一般較母斑小;少數患者可出現丘皰疹、水皰、風團甚至紫癜皮損。瘙癢程度不等,少部分患者可出現劇烈瘙癢,一般無全身症狀。一般4~8周可自行消退,少數患者可持續半年甚至更長,多數不復發。

雖然玫瑰糠疹有自限性,但發病過程中可伴有瘙癢等不適症狀,會影響患者的生活,適當且及時的治療對於減輕症狀和縮短病程是很重要的。該病病因不明,西醫不能對因治療,只能進行抗炎、止癢等對症治療,效果往往不盡如人意。臨床上,配合中醫葯治療常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初期重在疏風止癢

中醫稱玫瑰糠疹為風熱瘡,認為此病是由於過食辛辣油膩或情志抑鬱化火,導致血分蘊熱,熱傷陰液而化燥生風,復感風熱外邪,內外合邪,風熱凝滯,郁閉肌膚,閉塞腠理而發病。因此,應以疏風清熱止癢為主要治法。但在不同時期治療側重點有所不同,初期以疏風清熱為主,後期則養血活血為主。

發病初期,皮疹的顏色淡紅鮮明,表面有少量鱗屑,瘙癢或不癢,伴心煩口渴,大便干,尿黃,舌紅,苔白或微黃,脈浮數。

治則:清熱涼血,疏風止癢。方用消風散加減,葯用荊芥、防風、蒼術、胡麻仁、苦參、石膏、知母、牛蒡子、當歸、生地、生甘草。瘙癢明顯者,可加白鮮皮、地膚子。

後期經久不愈,皮疹顏色偏暗,為紫紅色,或者顏色偏淡,呈橘黃色或淡紅色,舌質暗淡,苔少,脈細澀。

治則:養血潤燥,通絡活血。方用桃紅四物湯加減,葯用桃仁、紅花、當歸、白芍、生地、川芎、雞血藤、威靈仙、丹皮、白蒺藜、地膚子等。

後期放血拔罐要慎行

在口服中葯的同時,可以配合針灸、拔罐或放血,選穴以任脈、督脈、手陽明經等經穴為主。初期風熱蘊膚時,選大椎、大杼、肩井、神闕、合谷、曲池、尺澤;後期血虛風燥、瘀血阻滯時,加用膈腧、血海、足三里等腧穴。

穴位針刺以瀉法為主,配合大椎、耳尖三棱針放血或者大椎穴刺絡拔罐以泄熱祛風。但在後期血虛的時候,不宜做放血或拔罐操作。

此外,還可配合中葯熏洗,辨證選用清熱涼血、散風止癢或養血活血的中葯。初期皮疹顏色鮮明瘙癢者,選用荊芥、防風、側柏葉、紫草、百部、地膚子;後期經久不愈皮疹顏色暗淡者,選用白芍、歸尾、川芎、雞血藤、地龍等。葯物經適當煎煮後,將葯汁放入熏洗容器內進行熏洗,可起到疏風止癢、疏通經絡等作用,對於皮膚瘙癢能起到直接的緩解和治療作用。

注意:以上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進行,勿自己操作。

熱點內容
另一朵玫瑰那樣獨特的小說 發布:2025-07-05 17:07:16 瀏覽:408
取名為海棠 發布:2025-07-05 15:17:53 瀏覽:642
白蘭花雕刻 發布:2025-07-05 14:39:49 瀏覽:125
在心中盛開一朵 發布:2025-07-05 14:34:06 瀏覽:418
六指蘭花 發布:2025-07-05 14:15:48 瀏覽:805
插花福州 發布:2025-07-05 14:14:32 瀏覽:726
矮喬木盆景 發布:2025-07-05 14:08:35 瀏覽:706
牡丹花藝作品 發布:2025-07-05 14:07:11 瀏覽:14
花藝WFC 發布:2025-07-05 14:07:05 瀏覽:143
干玫瑰花面膜 發布:2025-07-05 13:47:48 瀏覽: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