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皮種子
A. 牡丹的種子的正確種植方法有哪些
牡丹花自古以來就被擁戴為花中之王,牡丹的 文化 和繪畫作品都很豐富。不過很多人都不知道牡丹花的種子到底是怎麼 種植 的。以下就是我給你做的牡丹花種的種植 方法 整理,希望對你有用。
牡丹種子的種植方法1
一、采種 一般在8月初,牡丹種子陸續成熟。最初種子為白色,接近成熟時為咖啡色,老熟時呈黑色。當果實呈蟹黃色時摘下,放室內陰涼潮濕地方,使種子在殼內後熟,並經常翻動,以免發熱,待大部分果實開裂、種子脫出。切忌在陽光下曬干,否則種子往往不易發芽。
二、種子處理 種子脫出後,應馬上播種,播種晚了,次年不萌發,甚至待第三年春天才能發芽。如果來不及播種,可用濕沙埋藏法處理,種沙比為2:8。這樣催芽30天左右,芽尖稍露出後,再播在地里,翌年春仍正常萌發。直接播種或沙藏催芽,都要先把種子放入50℃溫水中浸種一晝夜,使種皮脫膠變軟,吸水膨脹,易於萌動和發芽。
三、播種 播種時間以采種即播為宜,最遲不能超過當年9月份。播種前,施足底肥,把苗床深翻整平,必要時進行床土消毒,以消滅螻蛄、蠐螬等土中害蟲。播種分穴播、條播兩種,穴播每穴播7粒—8粒,每隔20厘米1穴;條播行距15厘米,開4厘米—5厘米的溝,將種子每隔3厘米—5厘米1粒播於溝內,然後蓋土2厘米—3 厘米,稍加鎮壓後澆水。每畝用種30公斤—35公斤。
四、管理 為防止土壤水分蒸發,可在苗床上遮陽,最好不要過多澆水,因為澆水多土壤會板結。在進入11月後可將遮陽物去掉,霜凍前用稻草、穀草或樹葉覆蓋苗床以防寒保墒,直到翌年2月才將覆蓋物去掉,開始澆水。萌芽後,要經常鬆土除草,春、夏各追一次腐熟的餅肥或人糞尿,及時防治病蟲害。
五、移栽 牡丹春栽不易成活,管理好的幼苗可在當年秋季移栽,生長不良的幼苗須兩年後再移栽。移栽地里也需施足底肥,按株行距40厘米×40厘米,挖30厘米深坑穴,每穴栽1株—2株。栽好的牡丹頂芽應稍低於地面,然後把苗用碎土或腐熟的馬糞草肥封埋10厘米高,來年春天撥開覆土,就可轉入正常生產管理
牡丹花種子的種植方法2收獲牡丹花的種子時,有這樣一個說法:“能收八成嫩,不收九成老。”主要是因為牡丹種子是由子房內的胚珠發育而成的,一般在每年的8月上、中旬成熟, 結實率因雌雄蕊的瓣化程度增高而降低,甚至不結實,種子在達到一定成熟度後,其萌芽率隨成熟度提高而降低。播種時期晚了,牡丹種子的上胚軸還具有休眠的特 性,在7月下旬至8月上中旬即可採收,宜即采即播,過早過晚會降低發芽率。網上買的種子因存放時間太久,發芽率可能會非常低。
牡丹花的繁殖,用播種法、分株法、嫁接法都可以。但用播種法時間太長,從播種時起,要4-5年後方可見花。所以牡丹花種子種植方法是最難的,所以一般以採用分株法者為多。
播種時間一般在9月上旬左右,種子老熟或播種過遲,第二年春季多不發芽,有的到第3年春季才發芽出土,且出苗率極低。由於種皮堅硬,不宜透水,影響發芽,為了促進發芽整齊,可在種子成熟採收後進行濕沙催芽,經2個月左右種子發出幼根後於10月上、中旬播種。
種植過程中牡丹播種不可過深,以3至4厘米為宜,播後覆土與地面平,俗稱“種子入土,深不過五”(5厘米)。再輕輕將土壤踏實,澆透水,冬季要覆上谷 草、樹葉或馬糞,或用地膜蓋好,以保溫、保墒、防寒。翌年牡丹萌動出土後,使幼苗露出地面,弱者僅生出一片小葉,壯者可生出2至3片葉,應及時中耕除草。
牡丹為深根性落葉灌木花卉,性喜陽光,耐寒,愛涼爽環境而忌高溫悶熱,適宜於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土壤中生長。它有一定抗旱能力而不耐潮濕,忌 栽植於積水的低窪處,若土壤中水分過多,其肉質根部容易腐爛。牡丹的特性是“四宜四怕”,即宜涼怕凍,宜暖怕熱,宜光怕陰,宜干怕濕。因此,種植牡丹要選 寬敞通風、上午有陽光、土壤肥沃疏鬆的地方,不可種在積水地、陰濕地、瓦礫地。
牡丹花的品種(一)復色類
什樣錦、嬌容三變、斗艷、二喬三變賽玉、瑪瑙荷花、彩蝶、花蝴蝶
(二)綠色類
綠香球、春水綠波、豆綠、綠玉
(三)黃色類
姚黃、金桂飄香、玉璽映月、黃花葵、金玉交章、御衣黃
(四)墨紫色類
冠世墨玉、煙絨紫、青龍卧墨池、墨樓爭輝、烏金耀輝、黑花魁。
(五)粉色類
趙粉、魯粉、粉中冠、桃花飛雪 、貴妃插翠、雪映桃花、軟玉溫香、淑女妝、粉荷飄江、銀鱗碧珠、盛丹爐、青龍卧粉池
(六)白色類
夜光白、景玉、香玉、金星雪浪、琉璃冠珠、雪塔、白玉、雪桂、崑山夜光、玉樓點翠、玉板白、雪蓮、水晶白、白鶴羽、風丹白、水晶球、風丹白、玉板白、清香白
(七)粉藍(紫)色類
藍田玉、 紫藍魁、藍寶石、菱花湛露、垂頭藍、硃砂壘、綉桃花、雨後風光 、 彩繪 、大朵藍 、似荷蓮 、藍芙蓉、魯菏紅
(八)紫色類
勝葛巾、魏紫、趙紫、葛巾紫、小魏紫、紫魁、深黑紫
(九)紫紅色類
紅霞爭輝、紅霞迎日、錦袍紅、烏龍捧盛、藏枝紅、百園紅霞、映金紅、大棕紫、首案紅、狀元紅、盤中取果、錦綉球、洛陽紅
(十)紅色類珊瑚台、叢中笑、晨紅、火煉金丹、嬌紅、萍實艷、錦帳芙蓉、迎日紅、十八號、霓虹煥彩、紅寶石、宏圖、山花爛漫、脂紅、明星、春紅嬌艷、肉芙蓉、虞姬艷裝、飛燕紅裝、銀紅巧對、胡紅、紅珠女、瓔珞寶珠
牡丹花的價值葯用
牡丹皮
葯用部位為牡丹乾燥根皮。秋季採挖根部,除去細根,剝取根皮,曬干。前者習稱連丹皮,後者習稱刮丹皮。
性味:苦、辛,微寒。歸心、肝、腎經。
功能主治: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用於熱人營血,溫毒發斑,吐血衄血,夜熱早涼,無汗骨蒸,經閉痛經,癰腫瘡毒,跌撲傷痛,癰腫瘡毒。
用法用量:6~12g。
注意:孕婦慎用。
牡丹花
葯用部位為牡丹的花。
牡丹花主要含紫雲英甙(astragalin)。還含牡丹花甙(paeonin),蹄紋天竺甙(pelargonin)。
性味苦;淡;平;歸肝經。
功能主治:活血調經。主婦女月經不調;經行腹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6g。
各家論述:1.《民間常用草葯匯編》:調經活血。2.《四川中葯志》:治婦女月經不調,經行腹痛。
食用
牡丹花的食用從宋代就開始了。明代有書載:“牡丹新落瓣亦可煮食。”明代《二如亭群芳譜》亦有記載:“煎牡丹花,煎法與玉蘭同,可食,可蜜餞”,“花瓣擇,洗凈,拖面,麻油煮食,至美。”清代《養小錄》中記載:“牡丹花瓣、湯焯可,蜜浸可,肉汁燴亦可。”
牡丹花瓣營養價值高,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澱粉和糖類,此外還含鈣、磷、鐵等礦物質及維生素A、B、C、E。特別是所含的多種游離氨基酸,更易為人體所吸收。
觀賞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 節動京城”。牡丹是中國和民族繁榮昌盛和幸福吉祥的象徵,其花色豐富、花大而美、色香俱佳,歷來為人們所喜愛。在園林中常作叢植或孤植觀賞,有的製作專類花園,供作品種研究或重點綠化用,亦可盆栽作切花栽培用。
看了牡丹種子的種植還看:
1. 牡丹的種植方法和注意事項
2. 牡丹花種植技術
3. 如何種植鳳丹牡丹
4. 牡丹花根怎麼種植
5. 盆栽牡丹花怎麼養
B. 牡丹皮詳細資料大全
牡丹皮,中葯名。為毛茛科植物牡丹乾燥根皮。產於安徽、四川、河南、山東等地。苦、辛,微寒,歸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淤、退虛熱等功效。牡丹皮和牡丹酚的毒性小。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 :牡丹皮
- 別稱 :牡丹根皮、丹皮、丹根
- 界 :植物界
- 門 :被子植物門
- 綱 :雙子葉植物綱
- 目 :毛茛目
- 科 :毛茛科
- 屬 :芍葯屬
- 種 :牡丹
- 分布區域 :安徽、四川、甘肅、陝西、湖北、湖南、山東、貴州
- 採收時間 :秋季採收
- 用量 :6-12g
- 毒性 :小毒
入葯部位
毛茛科植物牡丹的乾燥根皮。性味
苦、辛,微寒。歸經
歸心、肝、腎經。功效
清熱涼血,活血化瘀。主治
熱入營血,溫毒發斑,吐血衄血,夜熱早涼,無汗骨蒸,經閉痛經,跌撲傷痛,癰腫瘡毒。相關配伍
1.《本草經集注》:「畏菟絲子。」 2.《唐本草》:「畏貝母、大黃。」 3.《日華子本草》:「忌蒜。配地骨皮:除熱。」用法用量
6-12g。使用注意
脾胃虛寒泄瀉者忌用。炮製方法
迅速洗凈,潤後切薄片,曬干。生理特性
落葉灌木。莖高達2米;分枝短而粗。花期5月,果期6月。喜溫暖濕潤氣候,較耐寒、耐旱、怕澇、怕高溫,忌強光。喜上層深厚、排水良好、肥沃疏鬆的砂質壤上或粉砂壤土。鹽鹼地、粘土地不宜栽培。忌連作,隔3-5年再種,種子千粒重198g,適宜隨采隨播。生於向陽及土壤肥沃的地方,常栽培於庭園。產地
主產湖南、湖北、安徽、四川、甘肅、陝西、山東、貴州等地。此外,雲南、浙江亦產。以湖南、安徽產量最大。安徽銅陵鳳凰山所產的質量最佳,稱為鳳丹皮;安徽南陵所產稱瑤丹皮;重慶墊江、四川灌縣所產稱川丹皮;甘肅、陝西及四川康定、瀘定所產稱西丹皮;四川西昌所產的稱西昌丹皮,質量較次。相關論述
1.《本草綱目》:「牡丹皮,治手足少陰、厥陰四經銀彎遲血分伏火。蓋伏火即陰火也,陰火即相火也,古方惟以此治相火,故仲景腎氣丸用之。後人乃專以黃櫱治相火,不知丹皮之功更勝也。赤花者利,白花者補,人亦罕悟,宜分別之。」 2.《本草經疏》:「牡丹皮,其味苦而微辛,其氣寒而無毒,辛以散結聚,苦寒除血熱,入血分,涼血熱之要葯也。寒熱者,陰虛血熱之候也。中風瘛瘲、痙、驚癇,皆陰虛內熱,營血不足之故。熱去則血涼,涼則新血生、陰氣復,陰氣復則火不炎而無因熱生風之證矣,故悉主之。癰瘡者,熱壅血瘀而成也。涼血行血,故療癰瘡。辛能散血,苦能瀉熱,故能除血分邪氣,及症堅瘀血留舍腸胃。臟屬陰而藏精,喜清而惡熱,熱除則五臟自安矣。《別錄》並主時氣頭痛客熱,五勞勞氣,頭腰痛者,泄熱涼血之功也。甄權又主經脈不通,血瀝腰痛,此皆血因熱而枯之候也。血中伏火,非此不除,故治骨蒸無汗,及小兒天行痘瘡,血熱。東垣謂心虛腸胃積熱,心火熾甚,心氣不足者,以牡丹皮為君,亦此意也。」 3.《本草匯言》:「沈拜可先生曰:按《深師方》用牡丹皮,同當歸、熟地則補血;同莪術、桃仁則破血;同生地、芩、連則涼血;同肉桂、炮姜則暖血;同川芎、白芍葯則調血;同牛膝、紅鋒李花則活血;同枸杞、阿膠則生血;同香附、牛膝、歸、芎,又能調氣而和血。若夫陰中之火,非配知母、白芍葯不能去;產後諸疾,非配歸、芎、益母不能行。又欲順氣疏肝,和以青皮、柴胡;達痰開郁,和以貝母、半夏。若用於瘍科排膿、托毒、涼血之際,必協乳香、沒葯、白芷、羌活、連翹、金銀花輩,乃有濟也。牡丹皮,清心,養腎,和肝,利包絡,並治四經血分伏火。血中氣葯也。善治女人經脈不通,及產後惡血不止。又治衄血吐血,崩漏淋血,跌撲瘀血,凡一切血氣為病,統能治之。蓋其氣香,香可以調氣而行血;其鬧告味苦,苦可以下氣而止血;其性涼,涼可以和血而生血;其味又辛,辛可以推陳血,而致新血也。故甄權方治女人血因熱而將枯,腰脊疼痛,夜熱煩渴,用四物重加牡丹皮最驗。又古方用此以治相火攻沖,陰虛發熱。又按《本經》主寒熱,中風瘛瘲、痙、驚癇邪氣諸症,總屬血分為眚。然寒熱,中風,此指傷寒熱入血室之中風,非指老人氣虛痰厥之中風也。其文先之以寒熱二字,繼之以瘛瘲驚癇可知已,況瘛瘲、驚癇,正血得熱而變現,寒熱又屬少陽所主者也。」 4.《得配本草》:「丹皮、川柏,皆除水中之火,然一清燥火,一降邪火,判不相合。蓋腎惡燥,燥則水不歸元,宜用辛以潤之,涼以清之,丹皮為力;腎欲堅,以火傷之則不堅,宜從其性以補之,川柏為使。」 5.《本草求真》:「世人專以黃柏治相火,而不知丹皮之功更勝。蓋黃柏苦寒而燥,初則傷胃,久則傷陽,苦燥之性徒存,而補陰之功絕少,丹皮能瀉陰中之火,使火退而陰生,所以入足少陰而佐滋補之用,較之黃柏不啻霄壤矣。」 6.《本經疏證》:「牡丹皮入心,通血脈中壅滯與桂枝頗同,特桂枝氣溫,故所通者血脈中寒滯,牡丹皮氣寒,故所通者血脈中熱結。」 7《神農本草經》:「主寒熱,中風瘛瘲、痙、驚癇邪氣,除症堅瘀血留舍腸胃,安五臟,療癰瘡。」 8.《名醫別錄》:「除時氣頭痛,客熱五勞,勞氣頭腰痛,風噤,癲疾。」 9.《葯性論》:「治冷氣,散諸痛,治女子經脈不通,血瀝腰疼。」 10.《日華子本草》:「除邪氣,悅色,通關腠血脈,排膿,通月經,消撲損瘀血,續筋骨,除風痹,落胎下胞,產後一切冷熱血氣。」 11.《滇南本草》:「破血,行(血)消症瘕之疾,除血分之熱。」 12.《醫學入門》:「瀉伏火,養真血氣,破結蓄。」 13.《本草綱目》:「和血,生血,涼血。治血中伏火,除煩熱。」
C. 牡丹皮有什麼功效
牡丹皮,為毛茛科植物牡丹乾燥根皮;主要成分為酚及酚苷類、單萜及其苷類,所含芍葯苷對腸道平滑肌也具有顯著的解痙作用。
1、清熱涼血
牡丹皮味辛、性微寒,具有清熱涼血的作用,常用於治療熱入營血、陰虛發熱、吐血衄血、癰腫瘡毒等。
2、消炎鎮痛
牡丹皮普遍用於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關節炎,能抑制炎症、腫脹、滲出,抑制毛細血管通透性,其鎮痛作用雖然不強,但在復方中,能加強主葯的效果。
3、鎮靜解痙
牡丹酚能顯著減少小鼠自發活動,有顯著的鎮靜功效。牡丹酚對乙醯膽鹼引起的,豚鼠離體回腸強烈收縮,有顯著的解痙作用,所含芍葯苷對腸道平滑肌也具有顯著的解痙作用。
4、活血化瘀
牡丹皮有活血化瘀的作用,煎湯內服可用於血瘀閉經、痛經,外敷可用於鐵打損傷導致的瘀血積聚,紅腫疼痛。
5、降血壓
牡丹皮具有擴張血管和降壓作用,能增加冠脈血流量,減少心輸出量,是一味常用降壓配伍葯,對於腎病之蛋白血尿治療效果好。
(3)牡丹皮種子擴展閱讀:
適宜:經閉痛經、跌打傷痛者
牡丹皮有活血化瘀的作用,煎湯內服可用於血瘀閉經、痛經,外敷可用於鐵打損傷導致的瘀血積聚,紅腫疼痛。牡丹皮還可用於肝鬱火旺,身熱暮甚,頭痛目澀。
禁忌:血虛有寒、月經過多者、孕婦
1、牡丹皮能夠活血,但是對於月經過多的女性來說,服用牡丹皮會導致失血過多。
2、血虛有寒者慎用,孕婦應慎服,不然可以會影響胎兒。
3、大蒜辛溫有臭,牡丹皮苦辛微寒,性味反之,葯性也相反,所以在服用含牡丹皮的中葯時不能吃大蒜。
4、牡丹皮具有清熱涼血,清虛熱,活血化淤等作用,香菜辛溫香竄,牡丹皮苦辛微寒,性昧反之,葯性也相反,所以兩者不能同用。
D. 牡丹花根莖有什麼用途 牡丹花枝葉有什麼用途 牡丹花花果有什麼用途
一、牡丹根莖用途:
以根皮入葯,稱牡丹皮,又名丹皮、粉丹皮、刮丹皮等,系常用涼血祛瘀中葯。李時珍謂:「牡丹以色丹者為上,雖結籽而根上生苗,故謂之牡丹」,還認為野生單瓣者入葯為好,人工為觀賞栽培的重瓣者氣味不純,不可葯用。
丹皮性微寒,味苦、辛。歸心、肝、腎經。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用於溫毒發斑、吐血衄血、夜熱早涼、無汗骨蒸、經閉痛經、癰腫瘡毒、跌撲傷痛等證。現代研究表明,牡丹皮有抗菌、抗炎、抗過敏、抗腫瘤、止血、祛瘀血、清熱解毒、鎮靜、鎮痛、解痙等活性,還能促進單核細胞吞噬功能,提高機體特異性免疫功能,增加免疫器官重量。應用時應注意,血虛有寒,孕婦及月經過多者慎用。牡丹花含黃芪苷,除觀賞外還可入葯,用於調經活血。
二、牡丹花瓣用途:
牡丹花有調經止痛 牡丹花性平而人肝、脾二經,能調 理氣機,疏利肝經,運牌化濕而益氣血生化之 源,因此能平調婦女經血而止經期腹痛;還能通經絡,利關節,常用 作關節痹痛、屈伸不利、婦女經閉腹痛等病症的輔助治療食品。
牡丹花提取的黃酮、精油具有美容之功效,可做化妝品。
亦可入饌,炸、燒、煎或做湯等皆成美味。牡丹花瓣還可蒸酒,製成的牡丹露酒口味香醇。
三、牡丹莖、葉用途:
可以治療血瘀病。
四、種子用途:
油用牡丹的種子含有大量油脂,可以用於榨油。牡丹籽油的不飽和脂肪酸含量90%以上,尤其難能可貴的是,多不飽和脂肪酸-亞麻酸含量超過40%,是橄欖油的40倍。
E. 丹皮是什麼植物的皮
丹皮的功效與營養價值
基本內容
丹皮
別名:牡丹皮、粉丹皮、木芍葯、條丹皮、洛陽花、牡丹根皮、丹根
禁忌人群:血虛有寒、孕婦及月經過多者慎服。
基本介紹:丹皮,為芍葯科植物牡丹的根皮。種子播種生長4-6年,分株繁殖3-年收獲,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地上部枯萎將根挖起,去泥、須根,趁鮮抽出木心,曬干,即為原丹皮。颳去丹皮後,去除木心者,稱刮丹皮。
功效與作用:丹皮,味辛苦,性涼;歸心、肝、腎、肺經。清熱;活血散瘀。主溫熱病熱入血分;發斑;吐衄;熱淚盈眶病菌後期熱伏陰分發熱;陰虛骨蒸潮熱;血滯經閉;痛經;癰腫瘡毒;跌撲傷痛;風濕熱痹。
選購:丹皮,呈筒狀或半筒狀,有縱剖開的縫,略向內捲曲或張開,長5--20cm,直徑0.5--1.2cm,厚0.1--0.4cm。外表面:原丹皮灰褐色或黃褐色,有多數橫長皮孔及細根痕,栓皮脫落處粉紅色;刮丹皮粉紅色或淡紅色;內表面:淡灰黃色或淺棕色,有明顯的細縱紋,常見發亮的結晶(系針、片、柱狀牡丹酚結晶),俗稱「亮銀星」;質地: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較平坦,淡粉紅色,粉性,紋理不明顯;氣味:氣芳香,味微苦而澀,有麻舌感。
F. 牡丹種子的種植時間、種植方法是什麼
一、種植時間
牡丹種子的播種主要是秋播:即在八月至九月份播種為宜。因為到9月下旬、10月初萌芽,這時期的氣溫與牡丹生長所需要的環境吻合。但也有例外,畢竟各地溫差不同,具體的時間你可以依據溫度和想要的花期來決定,早播種則開花早,反之亦然。
二、種植方法
1、土壤選擇
播種地應選用砂質壤土,施巧睜敗足底肥,播種後,用墒情適中的細土覆蓋畦面2-3cm厚,然後再蓋上地膜,以防旱保墒及提高地溫。
2、播種後的管理
牡丹播種後一般35-40天開始生根早譽,到來年春分前後開始發芽,此時地溫大約4-5℃,清明前後長出地面,5月上旬苗高3-5cm,著生3片小葉,進入幼苗期。冬至(12月下旬)前後地面開始封凍時,在播種地膜上應該再覆蓋一層稻草或玉米秸,保護越冬。
如果地干,可在澆一次「過冬水」,切忌大水,造成土壤板結。翌年2月下旬(雨水)到3月中旬(春分)期間,地面解凍後,應立即撤除過冬覆蓋物,以利種子萌發出土。如果冬季雨雪過少,在種子萌發出土前還可再澆一次「催芽水」。
3、蟲害防治
幼苗期容易受到地下害蟲的危害,可用甲基異柳磷、呋喃丹、1605、辛硫磷等噴施或拌毒餌誘殺。噴施時,可與甲基立枯磷混合噴,可同時防治幼苗猝倒病。5月底6月初如連續乾旱,可再澆水一二次。每次澆水或降雨之後,應及時進行鬆土、除草、保墒。
5月中旬以後幼苗葉片容易出現葉斑病,此時可用綠亨一號、多福、 多菌靈等噴施防治,同時可與葉面肥混合噴施,以達到防病壯株的目的。每隔15-20天噴施一次,連續噴至9月。
(6)牡丹皮種子擴展閱讀:
牡丹的葯用價值
葯用栽培者品種單調,花多為白色。以根皮入葯,稱牡丹皮,又名丹皮、粉丹皮、刮丹皮等,系常用涼血祛瘀中葯。李時珍謂:「牡丹以色丹者為上,雖結籽而根上生苗,故謂之牡丹」,還認為野生單瓣者入葯為好,人工為觀賞栽培的重瓣者氣味不純,不可葯用。
丹皮以安徽、四川產量大,安徽銅陵鳳凰山為牡丹皮之鄉,所產丹皮質最佳,習稱鳳丹。丹皮以皮厚、肉質、斷面色白、粉性足、香氣濃、亮星多者為佳。葯材呈筒狀或半筒狀,有縱剖開的裂縫,略向內捲曲或張開,長5-20厘米,直徑0.5-1.2厘米,厚1-4毫米,外表麵灰褐色或黃褐色,有多數橫長皮孔及細根痕,栓皮脫落處粉紅色。
內表面淡灰黃色或淺棕色,有明顯的細縱紋,常見發亮的結晶(亮星,牡丹酚結晶)。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較平坦,淡粉紅色,粉性。氣芳香,味微苦而澀。飲片為淡粉紅色彎月狀孝顫或環狀薄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