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酥圖片
⑴ 單酥面團分什麼
劉姥姥在大觀園見到眾多花樣點心後,從點心盒中揀出一朵牡丹花樣的點心開心的笑道:「我們那裡最巧的姐兒們,也不能鉸出這么個紙的來。我又愛吃,又捨不得吃。包些家裡去給他們做花去倒好。」這種點心的名字叫「牡丹酥」。它是以油酥為基礎,再用巧奪天工的成型手法,烤制出來的花樣酥點之一。油酥面點是我國的一種製法獨特、內容豐富的面點,油酥面團的概念是:主要用油脂和麵粉(主要是麥粉)調制的面團。但它全用油脂調成面團過於鬆散,且難以加工成型,成熟後又會散碎。那麼就要配合一些水或其它輔料調製成「皮面」,配合使用。從我國油酥面團的製品來看,大多數品種是干油酥和水油酥合制而成。主要通過炸烤方法加熱成熟。採用油酥面團製作的各種花樣點心總的特點是:色澤美觀,花樣繁多,成品層次分明,干香松酥,口味多變,營養豐富,富有民族風格。
油酥面團是起酥製品所用面團的總稱。它也分有很多種類,我們可以多角度來劃分它。根據成品分層次與否,可分為層酥面團和混酥面團兩種。根據調制面團時是否放水,又分為干酥和水油酥兩種。根據成品表現形式,劃分為「明酥」、「暗酥」、「半明半暗酥」三種。根據操作時的手法分為大包酥和小包酥兩種。下面主要談談層酥面和混酥面團調製法,欠妥之處,敬請指正。
一、層酥的起酥原理與調制
所謂層酥,是用水油麵團包入干油麵團經過擀片、包餡、成型等過程製成的酥類製品。成品成熟後,顯現出明顯的層次,標准要求是層層如紙,口感松酥脆,口味多變。如北京的「如意酥」、山東的「干層酥」、河北的「油酥燒餅」都是層酥的代表作。
為什麼層酥需用水油麵團做皮,干油酥面團做餡才能做好層酥點心呢?這是因為僅僅用干油酥面團做酥點,當然可以起酥,但面質過軟乏,缺乏筋力和韌性,就是勉強成形,在加熱制熟過程中也會遇熱而散碎。為了保證酥點酥鬆的特點,又要成形完整,就不能用干油酥面團來做皮,要用有一定筋力和韌性的面團來作皮料。用水調面團雖然做皮成形效果好,但影響點心酥性。最好的選擇是用適量水、油調制的大油麵團做皮。這樣皮和餡心密切結合,水油酥包住干油酥,經過折疊,擀壓,使水油酥與干油酥層層間隔,既有聯系,又不粘連,既能使面團性質具有良好的造型和包捏性能,又能使熟制後的成品具有良好的膨鬆起酥性,並形成層次而不散碎。
在調制層酥面以前,要簡要的弄明白什麼叫干油酥面團?什麼叫水油酥面團?它們在起酥中的作用和起酥與調成團的原理。
(一)首先,談談在干油酥面團調制中有關問題的探討和見解。
干油酥,指的是全部用油、麵粉調制而成的面團。它具有很大的起酥性,但面質鬆散、軟滑、缺乏筋力和粘度,故不能單獨製成成品。它在層酥中的作用,一是作為餡心。二是成品熟制後酥鬆。干油酥之所以能夠起酥,是因為調制時只用油不用水與麵粉調成面團的原故。干油酥所用的油質是一種膠體物質,具有一定的粘性和表面張力。麵粉加油調和,使麵粉顆粒被油脂包圍,隔開而成為糊狀物。在面團中油脂使澱粉之間聯系中斷,失去粘性,同時麵粉顆粒膨脹形成松疏性,同時蛋白質吸不到水,失去了麵筋質膨脹性能,使面團不能形成很強的麵筋網路體。原料成形後,再經過烤制加熱成熟,使麵粉粒本身膨脹,受熱失水「碳化」變脆,就達到層酥的要求。這就是干油酥面團起酥的原理。
在認識到起酥原理後,下步就要弄明白油酥面團的成型原理了。當我們把油脂與麵粉和成團後,麵粉的顆粒被油脂包圍,粘在一起。由於油脂的表面張力強,不易化開,所以油脂和麵粉開始結合的不緊密。但經過反復地搓、擦、擴大油脂顆粒與麵粉的接觸面。也就是充分增強了油脂的粘性,使粘結力逐漸加強,成為油酥面團。看來油酥面團能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靠油脂表面張力粘結成團的。
在我們充分認識到起酥原理、成團原理後,還不等於能調制好層酥面團。這就要求操作者要了解和掌握住它的調制方法了。由於用油脂與麵粉調制面團,和用水、麵粉調制面團的情況不同,所以調制面團的方法也就不相同。它所用的是「搓擦」法,行話叫「擦酥」。所謂擦酥,是指面團拌和後,放在案板上滾成團,用雙手的掌根一層層向前推,邊推邊擦,推成一堆後,再滾成團繼續推擦。反復擦透的目的是使其增加油滑性和粘性。干油酥面團能否達到標准全在於面點師搓擦的水平。一般來說,3 kg一塊干油酥面,要反復的推擦20分鍾左右。擦好的標準是:面團透明潤滑。調制干油酥,除了明白搓擦調制方法外,還應把握住以下幾個關鍵環節:
(1)和油酥面團的麵粉,選用低筋質的生粉(也有用蒸熟的麵粉)起酥效果好。
(2)用動物性油脂比植物性油脂起酥效果好。這是因為動物性油脂在面團中呈片狀和薄膜狀,潤滑面積大,結合的空氣較多,所以起酥性更強。
(3)調制干油酥需用涼油,如果用熱油,面團會粘結不起來。製成的成品容易脫殼和炸邊。
(4)掌握配方要准。一般500 g麵粉,加油量200 g為宜。
(5)調制好的干油酥面團軟硬度和水油麵團相一致。
(6)注意水油酥和干油酥的比例要適當。一般干油酥40 %,水油酥60 %。
(二)水油麵團在調制過程中有關問題的探索和見解。
水油麵團,是用適當的水、油、麵粉調製成的面團。它既有水調面團的筋力、韌性和保持氣體的能力,又有油酥面團的滑潤性、柔順性和起酥性。它是介於這兩者之間而形成特殊性能的面質。它的作用是與干油酥配合後互相間隔,互相依存,起著分層起酥的效果。使油酥面團具備了成形和包捏的條件,將干油酥層層包住,解決了干油酥熟制後散碎的問題。使成品既能成形完整,又能膨鬆起酥,達到了層酥的成品特點。
水油酥面團的調制與一般面團的調制方法相同。麵粉中的蛋白質與水結合,形成麵筋,使面團有了彈性、韌性,而油脂則限制麵筋的形成。在面團中油脂以油膜的形成分布在麵粉顆粒周圍,限制了蛋白質吸水,阻止了麵筋網膜形成。即使在和面過程中形成了一些麵筋碎塊(小局部),也由於油脂的隔離作用不能彼此粘結在一起,不會出現水調面團網路形成的現象,從而使面團彈性降低,可塑性和延伸性增強。水油酥面團的特性,決定了它在層酥中只能做皮的地位。要想使層酥的點心製作成功,水油酥面團調制就要達標。調制好水油麵團的關鍵要把握以下幾個環節:
(1)必須正確掌握水、油、面的配料比例。一般要求:500 g面摻水200 g、油100 g左右。
(2)以油、水摻全後同時摻入麵粉為好,如果分別摻入面團,會給和面均勻帶來不便。
(3)面團要反復揉搓。搓透的標準是面團光滑、有韌性。否則製成的成品易產生裂縫。
(4)用水溫度要在30 ℃-40 ℃,夏天水溫低一些,冬天水溫高一些。
(三)層酥起層原理和實例。
水油麵團和干油酥面團各自的特性,決定了它們在層酥面團中的作用。水油酥面團具有一定的筋力和延伸性,可以進行擀制、成形和包捏,適宜作皮料。干油酥面團性質鬆散,沒有筋力,不能作皮料。但作為酥心包在水油麵團中,也可以被擀製成功和包捏。水油酥面團包住干油酥面團後,經過多次擀、卷、疊製成層酥面團。因干油酥面和水油麵是層層阻隔,利用油脂的隔離作用,經加熱後,水油皮和干油瓤分層,就形成了層酥面點特有的造型完美、酥鬆香脆的口感。
實例:牡丹酥
原料:富強粉、五仁餡各500 g,熟豬油250 g,食用紅色素少許。
製作過程:1.將富強粉過籮後分成兩份。取一份麵粉 (250 g)加入175 g熟豬油,在面案上搓擦均勻,成為油酥面團。在另一份麵粉中加入75 g熟豬油、85 g清水和成水油麵團,在面案上搓揉至面不粘案。然後將和好的皮面用潔濕布蓋上餳一下待用。
2.在面案上撒少許乾麵,用水油麵包住油酥面,捏嚴,按扁,擀成薄皮,疊成3折;再擀薄,捲成圓柱形。然後,下成50個面劑。
3.將每個面劑放在案板上按扁壓成皮,放上10 g五仁餡包嚴。用鋸齒花鑷子捏上4層牡丹花狀的花瓣,在花芯上點一個紅點,製成牡丹花坯。
4.將牡丹坯放在烤盤中,放入200 ℃爐溫的烤箱內,烤約20分鍾即成。
二、混酥面團起酥原理與調制
所謂的混酥,是用蛋、糖、油和其它輔料混合在一起調製成的面團。混酥面團製成食品的特點是:成形方便,製品成熟後無層次,但質地酥脆,代表作有「紅梅酥」、「金橘酥」等。
為什麼用混酥面團做成的點心能達到以上特點呢?這是因為:
(1)混酥面團內加了大量的油脂起了作用。油脂的表現形式是球狀或條狀、薄膜狀存於面團內。在這些球狀或條狀的油脂中,存有大量的空氣,這些空氣也隨著油脂攪進了面團中。待成型坯料在加熱中遇到高度熱能後,面團內的空氣就要膨脹。另外,混酥面團用的油量大,面團的吸水率就低。因為水是形成面團麵筋網路條件之一,面團缺水嚴重,麵筋生成量就降低了。面團的麵筋量越低,製品就越松酥。同時,油脂中的脂肪酸飽和程度也和成品的酥鬆性有關。油脂中飽和脂肪越高,結合空氣的能力越大,面團的起酥就越好。
(2)混酥面團中加糖起了作用。糖的特性之一是具有很強的吸水性,糖能吸收面中的水分,面團中水分被糖吸收的越多,麵筋形成的網路面積就越少,製品就越松酥。
(3)混酥面團中加入的化學疏鬆劑起了作用。在調制混酥時,只憑油所帶進的面團的空氣和糖吸收水分的作用,還是不夠的。為了使製品更酥鬆,有些點心在混酥面團調制時,為了補充氣體,往往要加入小蘇打等。這是為了借用能產生二氧化碳的化學疏鬆劑的功效,從而使製品更加酥鬆。以上三種作用,就使混酥面團達到了酥脆效果。
混酥面團的成團原理:調制混酥面團,必須具備蛋、水、油(乳)等物料。這些物料中的蛋乳含有磷脂,磷脂是良好的乳化劑。它可以促進面團中油水乳化。乳化越充分,油脂微粒或水微粒就越細小。這些細小的微粒分散在面團中,就很大程度的限制了麵筋網路的大量生成。這就使混酥面團具有細膩柔軟的性質了。混酥面團調制的過程是:糖、油、蛋摻拌乳化→麵粉、發酵粉拌勻→成團面。調制好混酥面團,除了知道一般用麵粉500 g、白糖200 g、豬油200 g、雞蛋200 g、發酵粉10 g的配方外,還應掌握以下幾個關鍵環節:
①油、糖、蛋等輔料要攪拌均勻,才能拌粉。
②混酥調制適合22 ℃-30℃的室內溫度。
③面團調制的時間不宜太長。
④面團軟硬度要適中。在調制面團時要一次加准水量。
實例:紅梅酥
原料:(按成品50隻計算)麵粉500 g,白糖100 g,豬油75 g,雞蛋3隻,砂糖170 g,發粉、紅色素少許,青紅絲適量。
製作過程:1.把麵粉倒在案板上,並成凹窩狀,窩內加白糖、豬油、發粉和溫水225 g,和成面團。揉勻,略餳片刻。
2.將餳好的面團揉成長條,下成50隻小面劑,將面劑整形為紅梅狀。頂端再用一條青紅絲做把,外表刷一層蛋液,粘上一層用紅色食素染好的粉紅色砂糖即可。
3.待烤爐熱,把坯放入烤盤,入爐烤制,待酥鼓起,烤熟取出,擺盤上席。
⑵ 牡丹酥的介紹
牡丹酥是一道著名的漢族小吃。色白似牡丹花,酥香可口,宜於高級宴會用。將內麵粉分為三份,容分別與檸檬黃、玫瑰紅、豬油揉成面團。將有顏色的麵包住油麵,然後擀成條狀,再捲成卷,疊三下,最後團成圓形酥皮。紅色皮放外,黃色的皮放里,再包入蓮茸後搓成小球。放入冰箱2小時。用刀將面團開成6瓣。用溫油炸後,撒上椰子碎即可。
⑶ 製作蛋糕的方法步驟
主要材料:低筋麵粉300克,無鹽黃油150克,麵粉5克,鹽3克,淡奶油20克。
1、倒入低筋麵粉,加無鹽黃油、鹽,攪拌均勻,揉成面團。
⑷ 簡易蛋糕製作方法
1. 蛋白霜:在稍微大一點的打蛋盤里放入5個蛋白,用電動打蛋器打至粗泡狀態
2. 蛋白里加入1/3的細砂糖(共50克砂糖),轉中高速打至細膩的泡沫,再加入1/3的細砂糖,轉高速繼續打至可呈現紋路的狀態
3. 最後把剩下的糖都加入,繼續打至乾性發泡的狀態,即是當提起打蛋器的時候,蛋白能拉出一個短小直立的尖角
4. 蛋黃糊:在另外一個打蛋盤里放入5個蛋黃和30克細砂糖,用手動打蛋器打勻至蛋黃顏色變淺
5. 再邊攪拌邊加入50ml色拉油,再邊攪拌邊加入50ml牛奶
6. 最後篩入90克低筋麵粉,慢慢地攪勻至光滑細膩無顆粒
7. 蛋黃糊攪拌完畢後,取1/3蛋白霜入蛋黃糊盤中,用橡皮刮刀翻拌均勻;再取1/3的蛋白霜入蛋黃糊盤中,用橡皮刮刀翻拌均勻
8. 最後把蛋黃糊盤中的麵糊全部倒入剩下的蛋白霜盤中,完全翻拌均勻至光滑細膩無顆粒 9. 把麵糊倒入8寸的圓形蛋糕模中,在桌面上輕輕嗑幾下,把蛋糕糊裡面的大氣泡震出來 10. 烤箱預熱10分鍾,把蛋糕放入預熱好的烤箱的中層,上下火,170度,40分鍾
11. 蛋糕烤好了就立即帶上隔熱手套把它取出來,放在桌子上嗑幾下,然後倒扣在烤架上,等蛋糕完全冷卻後就可以脫模了(可藉助道具脫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