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內加爾的玫瑰湖傳說
A. 粉紅湖泊的各國粉湖
塞內加爾的維德角位於非洲大陸最西端,那裡沙丘綿綿、黃沙漫天,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維德角金色的沙漠里還隱藏著一個美麗的粉紅色湖泊——玫瑰湖(Lake Retba)。
玫瑰湖位於塞內加爾首都達喀爾市區以北35公里處,當地人也把它叫作「粉紅湖」。玫瑰湖是一個面積只有3平方公里的鹽湖,其湖水含鹽量每升高達380克。從上世紀70年代起,玫瑰湖生產的鹽開始進入市場,成為塞內加爾漁業生產不可缺少的原料。
玫瑰湖到處是一片寧靜恬然的景象。那裡沒有機械化的采鹽工具,皮膚黝黑的當地男人赤裸上身、駕著小船在粉紅色湖面上打撈作業,身著艷麗衣裙的婦女則在岸邊成片的白色鹽丘邊忙碌。鹽類收集者們星羅密布地分布於塞內加爾湖面上,他們用長鏟將鹽礦石堆積在船上,每天,他們在這里的工作時間累計可達七個小時。湖水的含鹽度高達40%,為了保護皮膚免受湖水傷害,他們往往要在皮膚上塗抹一層牛油樹脂。 據悉,玫瑰湖美麗的色彩是嗜鹽微生物的傑作。隨著湖水含鹽度的變化,玫瑰湖的顏色呈現出從淡紅到深紅的色調變化,而每年12月到次年1月,則是它最美的時候。
來自英國巴斯大學的邁克爾·丹松教授是微生物領域的專家,他解釋稱:「玫瑰湖呈粉紅色是杜氏鹽藻造成的。杜氏鹽藻是一種嗜鹽微生物,它們會產生一種紅色的色素,這種色素能夠吸收陽光、進行自我繁殖,進而把整個湖泊變成粉紅色。」
粉紅湖只是一種奇特的自然現象。塞內加爾維德角半島的玫瑰湖,鹽濃度超過40%,滿足當地人的用鹽需求。玫瑰湖每年吸引大量遊客。 澳洲西南岸的島嶼Middle Island上有一個如夢似幻的粉彩瑤池 。這個名叫Lake Hillier的湖泊里的湖水都是粉紅色的,科學家推論它的形成原因是因為湖中的礦物質沉澱。粉粉嫩嫩的湖泊已叫人驚奇,周圍更有蔥郁叢林和碧藍海水環繞,絕佳的「配色」令這塊海岸風景就如彩色寶石般璀璨迷人。
希利爾湖,座落於澳大利亞西部洛切切群島中間島,寬度在600米左右。中間島是洛切切群島的最大島嶼。 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西澳大學的生物學家就對湖水的樣本進行了分析,確認一種學名為Dualellasailina的嗜鹽藻類是造成湖水變色的原因。在藻類大量繁殖時,它們體內所含的β—胡蘿卜素讓湖水變紅。至於有些人並沒能看到紅色湖水的原因,他解釋說,雨季里湖水鹽度會下降,旱季時鹽度則飆升,這都會影響嗜鹽藻類的繁盛程度,於是湖水的顏色就隨著鹽度的變化而改變,呈現出從淡綠到深紅等不同的色調來。
「要看粉色的荷里亞湖,也是要看時機的。」順帶著,「西澳大利亞這一帶並不只有荷里亞湖一個粉色湖泊。」在十幾張航拍圖上,能看到一派更奇異的現象—一個個或粉或紅的大小圓盤星羅棋布地散落在海岸線一帶,把大地變成了紅色階的調色板。原來,鹽業是埃斯佩蘭斯地區的支柱產業。這些奼紫嫣紅的圓,乃是一些天然鹽湖或者人工鹽池。
就全球來說,赤色的鹽湖也比比皆是,除了荷里亞湖,還有著名的塞內加爾玫瑰湖、西班牙的托拉維加鹽湖、羅納河三角洲鹽湖、中國內蒙古額吉淖爾鹽淖以及美國西海岸舊金山附近的大片鹽池等等,這些鹽湖都會在特定的氣候條件下呈現出深淺不等的粉紅色來,而其變色的主要原因便是嗜鹽藻類。當然,要看到它們的紅顏,也和澳大利亞的荷里亞湖一樣,要選對「約會」的時節。
而在對這些鹽湖進一步的深入追尋中,鹽湖中的紅色催化劑除了鹽分,還有強光—在玻利維亞海拔4200多米處的無人區里,有一個著名的鹽湖「紅湖」。這里空氣清澈,紫外線照射強烈,湖水的顏色也異常耀眼,而湖內藻類所含的紅色素,也同時有著抵禦紫外線的功能。 加拿大的玫瑰湖座落於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絢爛的顏色由冰川融水帶來的顆粒所致。玫瑰湖四周的岩石呈紫色和粉紅色,流入湖內的水呈薰衣草色。
B. 語文閱讀玫瑰湖一個粉紅色之謎
10. 紐西蘭的螢火蟲洞
螢火蟲洞位於紐西蘭北島的懷托摩,包括盧卡瑞岩洞和阿羅努依螢火蟲洞。
數目繁多、閃閃爍爍的螢火蟲和紐西蘭獨有的小真菌蚋讓螢火蟲洞聞名於世。
入口處,還有木質現代遊客中心,隨時都能開啟近距離看螢火蟲之旅。
成千上萬的小小生靈,閃爍著華麗的熒光,創造出一種難以置信的氛圍。
所以乘一隻小船吧,在千千萬萬枚熒光里穿梭,讓自己化身於120多年的文化自然史中。
9. 蘇格蘭芬格爾山洞
芬格爾山洞位於荒無人煙的斯塔法島,它是一個讓人不可思議的海蝕洞,洞中是古新世熔岩流,六角形玄武岩柱互相連著,占據了熔岩流的全部空間。沒人會想到這是火山熔岩締造的奇觀,但自然之母的確是了不起的創作者。
古老的凱爾特人和愛爾蘭人都有關於它的重要傳說。凱爾特人叫它旋律之洞,而在愛爾蘭亦能發現與玄武岩柱相似的地方,這便是巨人堤。傳說中愛爾蘭巨人芬恩·麥克庫爾為了與蘇格蘭巨人貝南比劃而修建了一座巨橋,巨人堤是巨橋之尾。
其實傳說是有真實成分的。
巨人或許沒能移動地球,但同一岩漿流卻塑造了巨人堤和芬格爾山洞,在此過程中,可能形成了橋般的結構,將兩地連接了起來。時間幾乎要追溯到六千萬年前,根本就無人目擊過,但古人為此演繹的故事倒是真的很有意思。
8. 冰島北部的Hvitserkur岩
從湖吶灣西邊的一片海中伸展開來、15米長的Hvitserkur岩與蘇略葦列農場僅一箭之遙。
它那怪形似乎是海水存心侵蝕雕刻而成的。
懸崖上居住著一些鳥類。人們用混凝土加固了地基,確保其安全性。
但造訪這里,在陡峭的台階中穿行還是要小心為上,那些台階一直通往懸崖對面的鵝卵石灘上。
多年以來,大西洋持續沖擊著岩塞環繞的火山口,造就了不同尋常的Hvítserkur岩。
幾年前Hvítserkur岩地基還沒被混凝土加固時,也是要受到大洋的侵蝕的。
在冰島的傳說中,巨人在太陽升起時,還不屑於逃離光線,於是被變成了石頭。
冰島1990年的郵票上就有這塊巨石。
7. 澳大利亞希利爾湖
遠觀,希利爾湖中巨大的粉色泡泡糖會讓人有種迷惑的感覺。
近看,它的色澤就成了水汪汪的半透明色,但那獨特的粉依舊存在。
附近還有別的湖泊,也有同樣奇怪的顏色。
如粉色湖和塞內加爾的玫瑰湖,但其粉的成因卻是被人所知的,可希利爾湖不同,它仍保留著一種神秘。位勢理論認為湖水鹽度高,適合藻類細菌(如杜氏鹽藻和粉色的鹽桿菌)的生存,藻類的顏色讓湖水就會呈現處這種粉色。但這並不適用於解釋希利爾湖的粉色,這是一種常年存在,甚至會隨著溫度變化而改變的粉色,即使把水裝瓶里,顏色也還是粉的。
不論其背後成因是什麼,湖水好像並沒給人類帶來什麼危害,可不幸的是我們只能高空俯瞰這份自然之美。
因為湖泊坐落的地方——澳大利亞西部的中島是不允許進入的。
6. 美國亞利桑那州羚羊峽谷
自然歷經數百萬年才塑造出來的傑作——美國西南部的羚羊峽谷,非凡的自然美和光芒四射的顏色讓它成為旅遊和拍照最多的峽谷。因為洪水頻繁發生,所以只能跟團參觀。
數百萬年水流和風的侵蝕,漸漸使岩石變成了這個模樣。羚羊谷平滑流動的砂岩狀讓它成為世界上最著名的峽谷之一。
羚羊谷分為上下兩個羚羊谷,上羚羊谷叫Tsé bighánílíní,水流在岩石間奔騰,狹窄的通道蜿蜒穿過120英尺(約37米)高的峽谷壁。下羚羊谷叫Hazdistazí,意思是盤旋的石頭拱門,是一個更淺的V形峽谷,卻讓遊客更難通過。
5. 日本沖繩之照明穴
美麗的玉泉洞是日本第二大洞穴群,位於沖繩縣南部一個公園。此石灰岩洞蜿蜒5千米。遊客可經由890米長燈光照亮的安全通道到達那裡,但不能在裡面大喊大叫,以免驚擾了極度脆弱和敏感的鍾乳石,成千上萬的鍾乳石跌落下來可不好玩。
清澈的水,壯觀的珊瑚礁和千千萬萬五光十色的熱帶魚,來沖繩島進行水肺潛水也很不錯。
即使從未潛過水,也不必擔心,當地許多潛水商店會給你打點好行程。
洞內水流的常年侵蝕造就了岩石的初容,而水下藍燈和外部的照明燈則讓岩岩石景觀更為鮮明。
日本大學1967年發現了這些洞穴,但沖繩縣的居民很多很多年前就知道了,遠在它成為遊客青睞之地前就知道了。
游覽的時候,會有奇妙的如爬行類、小蟲、魚和蝙蝠等穴居動物之展。
4. 智利Capilla de Marmol懸崖
智利的 Capilla de Marmol 懸崖有令人驚嘆的地理構造、河流侵蝕的峭壁,還有明亮泛白的大理石,是重要的自然保護區。氣候寒冷,年氣溫是9°,降水量達600-4000毫米。但它獨特的自然美抵消了多雨寒冷的氣候,絕對值得一看。
3. 貝里斯城大藍洞
讓人驚嘆的藍色洞穴位於貝里斯海岸線100千米處。
它其實是一個深藍色圓形的水下天坑,研究者認為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水下天坑,直徑有300多米長,深度達125米,處於燈塔礁的中央地帶。珊瑚將淺淺的綠松石色的環礁湖包圍了一圈,因為水太淺了,天坑周圍部分珊瑚會在低潮時露出海面。
最初天坑是冰河時期的石灰岩洞,那時的海平面比今天的要低很多。
隨著海平面的抬升,洞穴被洪水淹沒了,開始坍塌,海洋中出現了垂直洞穴。
這里於1971年被海洋先驅雅克-庫斯托評為十大最好的潛水地之一。
在水下面可以看到大型鍾乳石和石筍,有的甚至達12米長。至今仍是潛水愛好者的天堂,但悲傷的是潛水越深,水質越清,地質構造越復雜難懂。藍色天坑是貝里斯堡礁保護系統的一部分,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為世界歷史遺產之一。
2. 秘魯馬丘比丘城
處於熱帶森林中心的馬丘比丘城,高高地立在海平面之上2430米處,或許是印加帝國最強盛時代最令人驚嘆的創造。
巨大的牆壁、梯田和坡道仿若是建立在連續的岩石表面上。
而種類、數量繁多的動植物群則蔓延在安第斯山的東坡上,更給此地添了自然之美。
公元1400年左右,印加開始建造這座城池,但在西班牙佔領期間,印加頭領將之放棄了。
直到1911年,它才被美國歷史學家發現,引起世界關注。
山上是著名的薩克塞華曼,復雜的巨石被印加工程師完美地排在一起。
在庫斯特,入住修道院酒店是很愜意的。酒店現由東方快車經營,可以乘坐酒店的列車前往馬丘比丘,沿途觀看奇異的河流,特別是桀驁不馴,至今都沒人敢在裡面劃舟的烏魯班巴,感受印加人對水石的崇高敬意。
1. 巴厘島海神廟
在印度尼西亞的巴厘島上,坐落著朝拜殿的故鄉——海神廟。
它是巴厘島最重要的廟宇之一,也是巴厘島神話和靈性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據說是15世紀印度教祭司尼拉塔的傑作。
這個區域位於5000個停車場和與廟宇毗鄰的海灘之間,充斥著許多紀念品商店,賣各式各樣的巴厘島飾品。
成功地穿過這些商店後便是坐落在巨石上,離海岸線幾米遠,令人驚嘆不已的神廟。
有條小徑通往懸崖處,在那裡看日落,看廟宇,有種致命美感。
在低潮期,遊客可以走到海神廟的底部。小小的捐助就能得到海神的賜福。
上世紀90年代,因為支撐神廟的岩石遭到了侵蝕,有坍塌的危險,故開始了大規模的重修。
這讓神廟很長一段時間都不能對外開放,但其周邊的自然美也足以讓你給自己預訂一次旅行,一睹傳說中的芳容。
C. 中國死海變玫瑰湖是怎麼回事
此為正常現象,不是污染,每年都會有,只是大家以前沒有注意到。因為氣溫內上升,鹽湖中包含鉀鈉等容鹽成分蒸發,湖水會變為紅色或者粉色,再就是湖裡杜氏鹽藻在特定的環境下產生血紅素。
杜氏鹽藻(學名Dunaliella salina)是一種嗜鹽的綠色微藻,屬綠藻綱團藻目,常見於海鹽田。由於其獨特的顏色,會把湖水染成紅色或粉紅色。在西非塞內加爾首都以北35公里的瑞特巴湖,就因為杜氏鹽藻的作用,把湖水染成獨特的粉紅色,使其得到「粉紅湖」的外號。
D. 真的有粉紅色的湖嗎,它為什麼會是粉紅色
確實存在有粉紅色的湖泊,比如:非洲塞內加爾的瑞特巴湖(如圖1)、澳大利亞的希利爾湖(如圖2)、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玫瑰湖(如圖3)等。湖水顯粉紅色,是由於杜氏鹽藻所引起的。
圖1:
杜氏鹽藻是一種嗜鹽的綠色微藻,屬綠藻綱團藻目,常見於海鹽田。由於其獨特的顏色,會把湖水染成紅色或粉紅色。在西非塞內加爾首都以北35公里的瑞特巴湖,就因為杜氏鹽藻的作用,把湖水染成獨特的粉紅色,使其得到「粉紅湖」的外號。
1831年,法國生物學家杜納爾無意中發現地中海沿岸的某些鹽池中有一種尾部具有雙鞭毛的紅色單細胞藻類。後人為紀念他的發現,將其命名為「鹽生杜氏藻」,簡稱「杜氏鹽藻」,英文名:Dunaliellasalina。因其缺乏細胞壁而與其它雙鞭毛單細胞藻類不同,故被後人建立為新屬杜氏藻屬。
鹽藻是一種嗜鹽的單細胞真核藻類,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耐鹽的真核生物之一,也是生命體最早的雛形,常見於海鹽田,由於其獨特的顏色,會把湖水染成紅色或粉紅色。鹽藻長不超過15微米,寬約10微米,只有在顯微鏡下才能看到,具有奇特的動植物雙重特性,逐光、耐強酸強鹼、耐高寒(-27攝氏度)和酷熱(+53攝氏度)。即使在極為惡劣的自然條件下,這種極端生物毅然煥發著頑強的生命力。被譽為」死海中綻放的生命奇跡!「
E. 玫瑰湖為什麼是紅色的
玫瑰湖(Lac
Rose)在塞內加爾,有一處可以與舉世聞名的「死海」一比高低的旅遊之地。那就是距離首都達喀爾市區以北30多公里處的雷特巴湖。不過當地人把它叫作「粉紅湖」或法語名字「玫瑰湖」。
雖然「玫瑰湖」並沒有「死海」的面積大,但它的含鹽量卻比之毫不遜色,人平躺在湖面上也一樣不會沉。「玫瑰湖」離海洋僅有幾百米遠,其四周被沙丘和岩石包圍著,沒有水源與外界相通,因此很多年來湖水不漲也不落。然而,「玫瑰湖」絕不僅僅因為含鹽量就被賦予如此美妙的名字。其名字來源於一種神奇的現象:每年12月到1月間,因為陽光和水中的微生物以及豐富的礦物質發生化學反應,湖水就變成了玫瑰花般的粉紅色;隨著陽光照射的增強,湖水還會變成紫紅色。
因此玫瑰湖與達喀爾拉力賽齊名。
F. 地球上「最不像地球的地方」,你知道哪些
紅海灘主要是以紅色為主,看上去不像地球的地方,這個地方的總面積有20餘萬畝,最重要的東西就是以紅海灘為特色,再加上濕地資源為依託,同時有蘆葦盪作為背景,還有碧波浩渺的北海,再加上很多很多的水鳥,這些東西交織在一起,景色非常的壯觀,可以說這處景觀是純綠色的生態旅遊系統,被人們稱為是擁有紅色春天的大自然景觀,非常值得人們觀看。
以上的幾處景觀都非常的有特色,也是在地球上最不像地球的地方,所以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到這些景點親自去參觀一下,感受一下大自然帶給我們的震撼,現在旅遊業都非常的發達,只要是有時間和金錢,那麼去哪裡都是可以參觀的。
G. 塞內加爾的玫瑰湖為什麼會是粉紅色的
玫瑰湖美麗的色彩是由於陽光和水中的微生物以及豐富的礦物質發生了化學反應,才專呈現出如同屬綢緞一般的粉色,玫瑰湖的名稱也由此而來。
塞內加爾的玫瑰湖,一片令人沉醉的粉紅。湖中有嗜極菌,這種生活在各種極端惡劣環境下的喜鹽生物在鹽分濃度高達每升水含80—300克鹽的鹽湖中旺盛生長。正是因為這些奇異的小生物,才產生了玫瑰湖綺麗的顏色,浪漫的情調。又叫雷特巴湖(Lake Retba),當地人把它叫作「粉紅湖」,而玫瑰湖則是由法語Lac Rose而來。佔地面積19.67萬平方公里。位於非洲西部。北與茅利塔尼亞以塞內加爾河為界,東鄰馬里,南接幾內亞和幾內亞比索,西瀕大西洋。海岸線長約500公里,甘比亞在塞西南部形成一塊飛地。塞東南部為丘陵區,中、東部為半沙漠地帶。地勢自東向西略傾斜,河流均流入大西洋。主要河流有塞內加爾河和甘比亞河。湖泊有蓋爾湖等。屬熱帶草原氣候。
H. 誰能介紹下西非塞內加爾的Retba湖
西非塞內加爾的抄Retba湖,也被稱為玫瑰湖。由於一種杜氏鹽藻的存在使湖水呈現出類似草莓奶昔的粉色。LakeRetba的含鹽量為死海的一倍多,因此人們也能夠毫不費力地漂浮在這巨大的粉色海洋中!
塞內加爾的玫瑰湖,一片令人沉醉的粉紅。湖中有嗜極菌,這種生活在各種極端惡劣環境下的喜鹽生物在鹽分濃度高達每升水含80—300克鹽的鹽湖中旺盛生長。正是因為這些奇異的小生物,才產生了玫瑰湖綺麗的顏色,浪漫的情調。
玫瑰湖(RoseLake)位於塞內加爾首都達喀爾市區以北30多公里處,又叫雷特巴湖,當地人把它叫作「粉紅湖」,而玫瑰湖則是由法語LacRose而來。19.67萬平方公里。位於非洲西部。北與茅利塔尼亞塞內加爾河為界,東鄰馬里,南接幾內亞和幾內亞比索,西瀕大西洋。海岸線長約500公里,甘比亞在塞西南部形成一塊飛地。塞東南部為丘陵區,中、東部為半沙漠地帶。地勢自東向西略傾斜,河流均流入大西洋。主要河流有塞內加爾河和甘比亞河。湖泊有蓋爾湖等。屬熱帶草原氣候。
I. 世界上的粉色湖泊有哪幾個
全球有多處粉色湖泊,其分布在澳大利亞、加拿大、西班牙、塞內加爾、亞塞拜然等國。
1、塞內加爾玫瑰湖
玫瑰湖(Rose Lake)位於塞內加爾首都達喀爾市區東北35多公里處,又叫雷特巴湖(Lake Retba),當地人把它叫作「粉紅湖」,而玫瑰湖則是由法語Lac Rose而來。佔地面積3平方公里。位於非洲西部。北與茅利塔尼亞以塞內加爾河為界,東鄰馬里,南接幾內亞和幾內亞比索,西瀕大西洋。塞東南部為丘陵區,中、東部為半沙漠地帶。
2、澳洲希利爾湖
澳洲西南岸的島嶼Middle Island上有一個如夢似幻的粉彩瑤池 。這個名叫Lake Hillier的湖泊里的湖水都是粉紅色的,科學家推論它的形成原因是因為湖中的礦物質沉澱。希利爾湖,坐落於澳大利亞西部洛切切群島中間島,寬度在600米左右。中間島是洛切切群島的最大島嶼。
3、澳洲荷里亞湖
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西澳大學的生物學家就對湖水的樣本進行了分析,確認一種學名為Dualellasailina的嗜鹽藻類是造成湖水變色的原因。在藻類大量繁殖時,它們體內所含的β—胡蘿卜素讓湖水變紅。雨季里湖水鹽度會下降,旱季時鹽度則飆升,這都會影響嗜鹽藻類的繁盛程度,於是湖水的顏色就隨著鹽度的變化而改變,呈現出從淡綠到深紅等不同的色調來。
4、西班牙粉湖
西班牙西南部的兩個鹹水粉紅湖,坐落於托雷維耶哈附近,可能是地理位置最奇特的。它們被稱之為「托雷維耶哈鹽田」,湖內生活著大量藻類,正是這些藻類讓湖水變成粉紅色。
5、加拿大玫瑰湖
加拿大的玫瑰湖坐落於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絢爛的顏色由冰川融水帶來的顆粒所致。玫瑰湖四周的岩石呈紫色和粉紅色,流入湖內的水呈薰衣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