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玫丹百香 » 百合花開林清玄朗誦

百合花開林清玄朗誦

發布時間: 2022-01-03 05:41:41

百合花開朗誦是國學經典嗎

《百合花開》朗誦應算不上是國學經典。

台灣作家林清玄的《心田上的百合花開內》是一部很好容的散文作品。
希望可以得到採納。

我的 公~ 眾、號:傳統文化智慧。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每天分享精粹傳統文化視頻、文章,感恩!

② 林清玄資料和《百合花開》賞析

林清玄,筆名秦情、林漓、林大悲等。台灣高雄人, 1953年生。畢業於台灣世界新聞專科學校,曾任台灣《中國時報》海外版記者、《工商時報》經濟記者、《時報雜志》主編等職。1973年開始散文創作。1979年起連續七次獲台灣《中國時報》文學獎、散文優秀獎和報導文學優等獎、台灣報紙副刊專欄金鼎獎等。他的散文文筆流暢清新,表現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著感人的力量。作品有散文集《蓮花開落》、《冷月鍾笛》、《溫一壺月光下的酒》、《鴛鴦香爐》、《金色印象》、《白雪少年》等。他的散文集一年中重印超過二十次。

《百合花開》賞析
一株小小的野百合,演繹出一段美麗而又令人感動的故事。這就是台灣作家林清玄的散文《心田上的百合花開》。一個小小的「心靈」,為了心中那個美好的願望,竟是如此的執著和堅韌。它,的確不是一株野草。

偏僻遙遠的山谷、高數千尺的斷崖,預示了野百合追求美好願望的道路必然艱難曲折。惡劣的生長環境,並沒有消磨它作為花——一棵百合的天性,雖然它剛誕生時長得跟其他野草一模一樣。但一個堅定的念頭在它的心中悄悄萌生:我要開花,我要以花作證。為此,它「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陽光,深深地紮根,直直地挺著胸膛」——與自然環境頑強地抗爭。

如果說與生長環境的抗爭,只是野百合為實現美好心願邁出的第一步的話,那麼,野草的譏諷嘲笑、蜂蝶的鄙夷才是野百合面對的更嚴酷的考驗。野百合是執著的,野百合更是智慧的。面對野草的嘲諷譏笑、蜂蝶的鄙夷勸導,野百合堅定的信念始終沒有動搖:「不管有沒有人欣賞,不管你們怎麼看我,我都要開花!」

不事張揚的野百合,用自己的行動默默抗爭,獨行其道,終成「正果」:「它終於開花了,它那靈性的潔白和秀挺的風姿,成為斷崖上最美麗的顏色。」這花是信念的結晶,是心血的凝聚。野百合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價值。正因為這美麗來之不易,所以當百合谷成為人們的「聖地」之時,每一朵野百合都能謹記第一朵百合的教導:「全心全意默默地開花,以花來證明自己的存在。」

文章通篇運用擬人的手法,通過層層襯托,塑造了一個充滿靈性,大智大慧的野百合的形象。百合谷其實就是一個充滿世事艱辛的大社會的縮影,野百合的遭遇何嘗不具有人生奮斗的典型意義:一個人社會價值的實現,只有一種方式,那就是「以花來證明」。

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台灣文壇,林清玄這個土生土長的作家,以其鄉土氣息、傳統情懷、民族意識以及他獨樹一幟的禪佛文化,成為台灣最為多產而且作品暢銷的作家之一。林清玄多次提到影響他性格和寫作風格的母親。他說,小時候母親曾告誡他,寫東西要「有趣味的你要多寫一點,與別人分享;辛酸的少寫一點,留著自己晚上回房間里哭就行了。因為人生已經夠艱辛了,人家來讀你的文章,應該從你的作品裡得到安慰,得到啟發,得到提升」。而《心田上的百合花開》則巧妙地將趣味與辛酸結合起來,以趣味抒寫辛酸,使人從中「得到安慰,得到啟發,得到提升」。他認為人的富有即是人心靈中某些高貴物質的展現。野百合的形象,正是林清玄心中的「富人」的形象。林清玄就是企圖用文學的語言,表達一些開啟時空智慧的概念,表達一個人應該如何舍棄和實踐,才能走上智慧的道路這一生活哲理。

在林清玄看來,人生的美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慾望、物質帶來的美;第二個層次是文化、藝術、文明帶來的美的滿足。第三個層次是靈性、精神的美,這是最高境界的美。他信奉「盡心就是完美」,而野百合就是這樣一個因「盡心」而近乎「完美」的形象,真正實現了「靈性、精神的美」。

《心田上的百合花開》所展現的正是林清玄追求的做人最高境界:以清凈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軟心除掛礙。「大其願,堅其志,細其心,柔其氣」的人生准則在野百合身上得到了完美的體現。

③ 《百合花開》林清玄

百合花終於開放,「這時候,野草與蜂蝶再也不敢嘲笑它了」。請你以野草與蜂蝶的口吻寫一段話,表達對百合花開的想法。

百合花的想法:我比他們漂亮,他們不敢笑我

野草與蜂蝶想法:原來百合這么漂亮,真看不出來啊!

④ 心田上的百合花開 (林清玄)

百合花受到人們的欣賞,百合花的美和香使人們感動,表面上是寫人們被百合花的美和香所感動,實際上是作者自己感動了別人,是作者自己心裡上的「百合花」感動了別人。表現了人要有想百合花一樣高尚偉大的心及不屈的靈魂。

⑤ 詩歌朗誦心田上的百合花解說詞

配樂朗誦---心田上的百合花
作者:林清玄

在一個偏僻遙遠的山谷里,有一個高達數千尺的斷崖。不知道什麼時候,斷崖邊上長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
百合剛剛誕生的時候,長得和雜草一模一樣。但是,它心裡知道自己並不是一株野草。它的內心深處,有一個內在的純潔的念頭:「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惟一能證明我是百合的辦法,就是開出美麗的花朵。」有了這個念頭,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陽光,深深地紮根,直直地挺著胸膛。
終於,在一個春天的早晨,百合的頂部結出了第一個花苞。百合的心裡很高興,附近的雜草卻都不屑,它們在私底下嘲笑著百合:「這傢伙明明是一株草,偏偏說自己是一株花,還真以為自己是一株花,我看他頂上結的不是花苞,而是頭上長瘤了。」公開的場合,它們譏笑百合:「你不要做夢了,即使你真的是會開花,在這荒郊野外,你的價值還不是跟我們一樣?」偶爾也有飛過的蜂蝶鳥雀,它們也會勸百合不用那麼努力開花:「在這斷崖邊上,縱然開出世界上最美的花,也不會有人來欣賞呀!」
百合說:「我要開花,是因為我知道自己有美麗的花;我要開花,是為了完成作為一株花的庄嚴生命;我要開花,是由於自己喜歡以花來證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沒有人欣賞,不管你們怎麼看我,我都要開花!」
在野草和蜂蝶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釋放著內心的能量。有一天,它終於開花了,它那靈性的潔白和秀挺的風姿,成為斷崖上最美麗的顏色。這時候,野草與蜂蝶,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百合花一朵朵地盛開著,它花上每天都有晶瑩的水珠,野草們以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極深沉的歡喜所結的淚滴。年年春天,野百合努力地開花、結籽。它的種子隨著風,落在山谷、草原和懸崖邊上,到處都開滿潔白的野百合。
幾十年後,遠在千百里外的人,從城市、從鄉村,千里迢迢趕來欣賞百合花。許多孩童跪下來,聞嗅百合花的芬芳;許多情侶互相擁抱,許下了「百年好合」的誓言;無數的人看到這從未有過的美,感動得落淚,觸動內心那純潔溫柔的一角。
那裡,被人們稱為「百合谷地」。
不管別人怎麼欣賞,滿山的百合都謹記著第一株百合的教導:「我們要全心全意默默地開花,以花來證明自己的存在。」

評點:
一株小小的植物,為了心中那個美好的願望,憑著執著和堅韌,為人間開出一片百合花谷,《心田上的百合花開》這篇散文所展現的是做人的最高境界:以清凈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軟心除掛礙。按自己的目標去努力,就有屬於自己的花朵和自豪。這篇勵志小文,飽含著「大其願,堅其志,細其心,柔其氣」的人生准則,讀來令人信心倍增。

⑥ 林清玄寫的文章《百合花開》,請用一句話概括一下,越簡潔越好,

百合不顧周圍雜草野蜂的嘲諷與勸解,努力開出靈秀的花,美了整個山谷,得到了所有人的認可與贊美

⑦ 心田上的百合花開(林清玄)

通過描述百合花生長環境的惡劣,為以後著重描寫百合花的頑強做引子和背景鋪墊

⑧ 百合花開

百合花開 賞析
一株小小的野百合,演繹出一段美麗而又令人感動的故事。這就是台灣作家林清玄的散文《心田上的百合花開》。一個小小的「心靈」,為了心中那個美好的願望,竟是如此的執著和堅韌。它,的確不是一株野草。

偏僻遙遠的山谷、高數千尺的斷崖,預示了野百合追求美好願望的道路必然艱難曲折。惡劣的生長環境,並沒有消磨它作為花——一棵百合的天性,雖然它剛誕生時長得跟其他野草一模一樣。但一個堅定的念頭在它的心中悄悄萌生:我要開花,我要以花作證。為此,它「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陽光,深深地紮根,直直地挺著胸膛」——與自然環境頑強地抗爭。

如果說與生長環境的抗爭,只是野百合為實現美好心願邁出的第一步的話,那麼,野草的譏諷嘲笑、蜂蝶的鄙夷才是野百合面對的更嚴酷的考驗。野百合是執著的,野百合更是智慧的。面對野草的嘲諷譏笑、蜂蝶的鄙夷勸導,野百合堅定的信念始終沒有動搖:「不管有沒有人欣賞,不管你們怎麼看我,我都要開花!」

不事張揚的野百合,用自己的行動默默抗爭,獨行其道,終成「正果」:「它終於開花了,它那靈性的潔白和秀挺的風姿,成為斷崖上最美麗的顏色。」這花是信念的結晶,是心血的凝聚。野百合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價值。正因為這美麗來之不易,所以當百合谷成為人們的「聖地」之時,每一朵野百合都能謹記第一朵百合的教導:「全心全意默默地開花,以花來證明自己的存在。」

文章通篇運用擬人的手法,通過層層襯托,塑造了一個充滿靈性,大智大慧的野百合的形象。百合谷其實就是一個充滿世事艱辛的大社會的縮影,野百合的遭遇何嘗不具有人生奮斗的典型意義:一個人社會價值的實現,只有一種方式,那就是「以花來證明」。

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台灣文壇,林清玄這個土生土長的作家,以其鄉土氣息、傳統情懷、民族意識以及他獨樹一幟的禪佛文化,成為台灣最為多產而且作品暢銷的作家之一。林清玄多次提到影響他性格和寫作風格的母親。他說,小時候母親曾告誡他,寫東西要「有趣味的你要多寫一點,與別人分享;辛酸的少寫一點,留著自己晚上回房間里哭就行了。因為人生已經夠艱辛了,人家來讀你的文章,應該從你的作品裡得到安慰,得到啟發,得到提升」。而《心田上的百合花開》則巧妙地將趣味與辛酸結合起來,以趣味抒寫辛酸,使人從中「得到安慰,得到啟發,得到提升」。他認為人的富有即是人心靈中某些高貴物質的展現。野百合的形象,正是林清玄心中的「富人」的形象。林清玄就是企圖用文學的語言,表達一些開啟時空智慧的概念,表達一個人應該如何舍棄和實踐,才能走上智慧的道路這一生活哲理。

在林清玄看來,人生的美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慾望、物質帶來的美;第二個層次是文化、藝術、文明帶來的美的滿足。第三個層次是靈性、精神的美,這是最高境界的美。他信奉「盡心就是完美」,而野百合就是這樣一個因「盡心」而近乎「完美」的形象,真正實現了「靈性、精神的美」。

《心田上的百合花開》所展現的正是林清玄追求的做人最高境界:以清凈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軟心除掛礙。「大其願,堅其志,細其心,柔其氣」的人生准則在野百合身上得到了完美的體現。

⑨ 百合花開 林清玄

林清玄,筆名秦情、林漓、林大悲等。台灣高雄人,一九五三年生。畢業於台灣世界新聞專科學校,曾任台灣《中國時報》海外版記者、《工商時報》經濟記者、《時報雜志》主編等職。一九七三年開始散文創作。一九七九年起連續七次獲台灣《中國時報》文學獎、散文優秀獎和報導文學優等獎、台灣報紙副刊專欄金鼎獎等。他的散文文筆流暢清新,表現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著感人的力量。作品有散文集《蓮花開落》、《冷月鍾笛》、《溫一壺月光下的酒》、《鴛鴦香爐》、《金色印象》、《白雪少年》等。他的散文集一年中重印超過二十次。

17歲開始發表作品,20歲出版第一本書《蓮花開落》,之後一發而不可收。作品有報告文學、文藝評論、劇本等,最有成就的是散文創作(一九七三年開始).作品有散文集《蓮花開落》、《冷月鍾笛》、《溫一壺月光下的酒》、《鴛鴦香爐》、《金色印象》、《白雪少年》等。他的散文集一年中重印超過二十次。

一九七九年起連續七次獲台灣《中國時報》文學獎、散文優秀獎和報導文學優等獎、台灣報紙副刊專欄金鼎獎等。30歲前得遍了台灣所有文學大獎:國家文藝獎、中山文藝獎、吳三連文藝獎、金鼎獎、時報文學獎、中華文學獎、中央時報文學獎、吳魯芹散文獎、作協文學獎等,直到他不再參賽為止,被譽為得獎專業戶。

熱點內容
怎樣種植百合球根 發布:2025-05-11 22:07:08 瀏覽:566
鮮花生渣炒 發布:2025-05-11 21:51:50 瀏覽:165
櫻花葵花語 發布:2025-05-11 21:51:36 瀏覽:495
熱乾麵和櫻花 發布:2025-05-11 21:44:21 瀏覽:261
百合花的發現 發布:2025-05-11 21:36:26 瀏覽:796
黃梅花簡介 發布:2025-05-11 21:31:04 瀏覽:725
牡丹藍盒 發布:2025-05-11 21:29:29 瀏覽:733
現在開花店掙錢嗎 發布:2025-05-11 21:22:59 瀏覽:666
植物園花藝 發布:2025-05-11 21:14:53 瀏覽:467
夢幻西遊金茶花 發布:2025-05-11 21:13:25 瀏覽: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