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玫丹百香 » 牡丹亭巡演

牡丹亭巡演

發布時間: 2021-02-28 18:50:54

『壹』 汪世瑜的演繹牡丹

由這位老藝術家任總導演的青春版崑曲《牡丹亭》,這幾年在全國各地許專多高校巡演,深受年輕大屬學生的喜愛,激起很多高校學子對崑曲的興趣,這讓他更加堅定了提這個提案的信心。「這說明我們的下一代並不排斥傳統藝術,關鍵是我們要引導他們去欣賞和了解中華民族的傳統藝術形式。傳統戲曲也能在年輕人中唱響。」

『貳』 有誰知道青春版牡丹亭在北京演出後,還會不會去天津去年前年就是如此。今年商業演出,會再去

歷經海內外巡迴演出一年之後,台灣知名作家白先勇再度攜「青春版」《牡丹亭》回北大公演。這出現代版的傳統崑曲劇將於4月18日在北大百年講堂上演。
一年前,青春《牡丹亭》在北大首演獲得空前成功。據在場觀眾說,北大首演期間座無虛席,破例加凳。三天九個小時的連續演出,中間無一人離席,甚至有人在北大看過之後,意猶未盡,還追著去天津再看一遍。一年前的這次首演,也拉開了青春版《牡丹亭》在內地高校火爆巡演的序幕。
當被問及瀕臨凋謝的崑曲《牡丹亭》為什麼受得如此歡迎時,白先勇表示,「愛情是一個不老話題,湯顯祖的《牡丹亭》本身就是一個經久不衰的愛情經典。」
「青春版《牡丹亭》一方面盡量保持崑曲的抽象、寫意、抒情、詩化的特色和以簡馭繁的美學傳統,另一方面也適當利用現代劇場的種種概念,來襯托這項古典劇種,使其既適應現代觀眾的視覺要求。此外,青春版《牡丹亭》全部由年輕演員出演,符合劇中人物年齡。而北大又是一個文學藝術底蘊深厚的高等學府,在這樣的環境下,《牡丹亭》當然能受廣大學子所喜愛。」他說。
這位台灣知名作家表示,他改編《牡丹亭》的初衷就是要讓高雅文化進入校園,創造能夠雅俗共賞的經典,達到推廣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目的。「我希望全社會能夠共同關注崑曲藝術的保護與發展,為傳統藝術在現代社會中創造新的生存環境。」他說。
據悉,此次演出期間,白先勇還將在每場演出前於觀眾入口處簽名售書,並於4月21日晚在北大舉辦題為《古典美學與現代意識———白先勇小說美學》的主題演講。白先勇表示,此次公演的第二站將在中國傳媒大學,以此來展開青春版《牡丹亭》兩岸三地的第二次巡迴演出,以推廣中國優秀傳統文化,2007年尚未聽說白先生要來北大演出<牡丹亭>.

『叄』 牡丹亭作者是誰

青春版崑曲《牡復丹亭》由制著名作家白先勇主持製作,汪世瑜、張繼青、王童、任永新、曾詠霓、林克華攜手打造的。

《牡丹亭》的主題在於一個「情」字,劇本也就貼近湯顯祖「情至」、「情真」、「情深」的理念來發展:第一本啟蒙於「夢中情」,第二本轉折為「人鬼情 」,第三本歸結到「人間情」。

湯顯祖筆下的「天下第一有情人」杜麗娘因夢生情,一往而深,上天下地,終於返回人間,與柳生夢梅結成連理。

(3)牡丹亭巡演擴展閱讀:

2004年,由白先勇和江蘇省蘇州昆劇院的表演藝術家改編創作的青春版《牡丹亭》開始世界巡演,獲得成功。他開始四處奔波、接受采訪,著魔一樣推廣崑曲。

在白先勇心裡,最終目的是推廣中國傳統文化。時光流逝,母親、父親早已離他遠去。他說,晚年有兩大心願:推廣崑曲《牡丹亭》和《紅樓夢》。

『肆』 《青春版牡丹亭》有劇場版和正式版之分么

我在電騾上下載過復甦昆版的制,圖書大廈有買上昆演出版,您說的青春版是白先勇改的,是蘇昆青年演員演出,和蘇昆原來的一幫老演員有一定區別。。
青春版的在皇家糧倉每周都有,號稱廳堂版,很有味道,水袖幾乎甩到你臉上。。戲曲還是現場看的好~
圖書大廈和王府井都有,戲曲學院旁邊的梨園書店也很全:)

『伍』 求張國榮版的崑曲《牡丹亭 驚夢——皂羅袍》,要mp3,演唱會上唱過的

呃。。。據我所知哥哥貌似沒有在演唱會上唱過《牡丹亭-驚夢》,在他的電影《霸王別姬》中有兩段崑曲。。。

『陸』 青春版《牡丹亭》八大名校巡演盛況紀實是哪八大名校

在武漢站是:武漢大學和華中師范大學。

『柒』 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什麼時候能再到廣州演出

青春版昆劇《牡丹亭》將於6月5日至7日再度獻演香港文化中心,香港觀眾將有幸再次欣賞這出傳唱400年的「浪漫愛情神話」。

因為你的提問,引起我的好奇,於是查了一些相關資料.也許對你是多餘的,但對更多的讀者,也許有所裨益.

下面是關於《牡丹亭》和《青春版牡丹亭》的一些介紹。

《牡丹亭》

《牡丹亭》 明•湯顯祖作。寫杜麗娘慕色還魂事。共五十五齣。劇情是:南宋時期的南安太守杜寶只生一女,取名麗娘,年十六歲,尚未許配。杜寶為了使女兒成為識書達理的女中楷模,為她請了位年已六十的老秀才陳最良。因陳上《詩經•關雎》惹動了麗娘的情思。伴讀的使女春香,偶而發現了杜府後的花園,並引領麗娘偷偷遊了花園。久困閨房的麗娘,在大好春光的感召下,動了訪春之情。麗娘回屋後,忽作一夢。夢見一書生手拿柳枝要她題詩,後被那書生抱到牡丹亭畔,共成雲雨之歡。麗娘醒來後,懨懨思睡,第二天又去花園,尋找夢境。失望之下相思成病,形容日漸消瘦下去。一日照鏡子,見自己一下瘦成那個樣子,忙叫春香拿來丹青、素絹,自畫春容,並題詩一首於上。她又把夢鏡說與春香,並讓春香把那畫叫裱畫匠裱好。杜寶夫婦聽說女兒病重,忙叫陳最良用葯,讓石道姑來念經,但都不見效。中秋之夜,麗娘天逝。死前,囑咐春香把春容裝在紫檀木匣里,藏於花園太湖山石下,又囑母親把她葬在花園牡丹亭邊的梅樹之下。這時,投降了金國的賊王李全,領兵圍淮、揚,朝廷升杜寶為淮、楊安撫使,立即動身。杜寶只得匆匆埋葬了女兒,並造了一座梅花庵供奉麗娘神位,又囑托石道姑和陳最良照料。杜寶即帶夫人和春香前往淮安,因軍事危急,半路上杜寶讓夫人和春香乘船回了臨安,廣州府秀才柳夢梅,原柳春卿,因一天夢見一花園中,有一女子立在梅樹下,說她與他有姻緣,才改名柳夢梅。柳夢梅去臨安考試,路得進寶臣苗舜賓援助。走到南安時,柳病宿梅花庵。柳病漸好時,偶游花園,恰在太湖石邊,拾到麗娘的春容匣子,回到書房,把那春容掛在床頭前,夜夜燒香拜祝。麗娘在陰間里一呆三年,閻王發付鬼魂時,查得麗娘陽壽未盡,令其自己回家。麗娘鬼魂游到梅花庵里,恰遇柳生正在對著自己的真容拜求。麗娘大受感動,與柳生歡會,自稱是西鄰之女。他們兩人的夜夜說笑聲,驚動了石道姑。一天夜裡兩人正說笑,被突然來的石道姑沖散。第二天夜裡,麗娘只好得向柳生說出真情,並求柳生三天之間挖墳開棺。柳生只好把實情告訴了石道姑,並求她幫助。第二天,他們挖墳開棺,使麗娘還魂。道姑怕柳生與杜麗娘事情被發覺,當夜雇船,三人一道去了臨安。陳最良發現麗娘墳被盜,忙去揚州告訴杜安撫。陳最良還沒到淮安就被叛軍俘獲,李全聽說陳最良是杜家的家塾老師,又得知杜寶還有夫人和春香,就聽從妻子的計策,謊說已殺了杜夫人和春香,然後放了陳最良。陳到淮安見了杜寶,即把小姐墳被盜,老夫人、春香被殺的事稟知杜寶,杜寶聽後大慟。後杜寶忍痛修書兩封,讓陳最良送給李全和李的妻子,封官許錢、招降了李全,淮安圍解。麗娘他們到臨安,在錢塘江邊住下,等柳生知道考試時,考試時間已過,多虧主考官是苗舜賓,才得以補考。這時,因淮、揚兵事,朝廷延期放榜。麗娘讓柳生先去揚州看望她父母。柳生走後不久,來臨安的老夫人和春香因天晚找宿處恰與麗娘、石道姑相遇。柳生到了揚州,聽說杜在淮安,又去淮安見杜寶。杜寶以為女兒已死,何以有女婿,並以柳生假冒罪名,令人拿下押往臨安侯審。杜寶回到臨安,因軍功升為宰相,陳最良升為黃門奏事官。這時,榜下,柳中了狀元,可到處找柳不著。原來柳正被杜寶吊打,因為在柳身上搜出了麗娘的春容,在杜寶認為柳是盜墓賊。這時,苗舜賓聽說後,趕到杜府,救下了柳生。苗告訴杜寶,柳生已考中狀元。杜正氣惱時,陳最良來到,說小姐確實又活了,柳生就是女婿。杜認為是鬼妖之事,請奏皇上,滅除此事。陳把此事告訴皇上,皇上要宰相、小姐、柳生、老夫人都前來對證。金鑾殿里,眾人齊到,皇上用鏡子照,看有無影子、斷定麗娘確實是活人。杜寶硬說麗娘、老夫人都是鬼魂所變的,後經皇上裁決讓他們父女、夫妻相認。麗娘又勸柳生拜認了岳父杜寶,全家人大團圓。現有《古本戲曲叢刊初集》影印明泰昌朱墨本。

《青春版牡丹亭》

"青春版」《牡丹亭》的前生今世

『捌』 「青春版」崑曲《牡丹亭》是由哪位著名作家主持製作的

由著名作家白來先勇主持制自作

《牡丹亭》中瑰麗的愛情傳奇,以典雅唯美的崑曲來演繹,相得益彰,四百年來不絕於舞台。2004年4月,由著名作家白先勇主持製作,兩岸三地藝術家攜手打造的「青春版」崑曲《牡丹亭》開始在世界巡演,更給這門古老的藝術以青春的喜悅和生命,在美國上演時場場暴滿。

文/白先勇
這是我第三次參加製作崑曲《牡丹亭》。明代大劇作家湯顯祖這部扛鼎之作《牡丹亭》是傳奇中的國色天香花中之後,五十五折的劇本,架構恢宏,劇情曲折,上兩次演出,只見一斑,編演一出呈現全貌精神的《牡丹亭》一直是我多年的夢想,這回由蘇州昆劇院演出的青春版《牡丹亭》,讓我終於圓夢。

『玖』 張冉的參加演出

在校期間張冉曾多次代表上海戲劇學院,上海青年京昆劇團出訪港澳台等地參加文化交流演出崑曲《游園驚夢》、《尋夢》、《百花贈劍》、《亭會》、《斷橋》、《說親》等經典劇目。作為一名優秀的青年崑曲演員,張冉嗓音甜美,台風秀麗,古典氣質俱佳,擅演大家閨秀風格的角色,頗有崑曲藝術大師張洵澎的神韻。
2010年,上海世博會期間,年僅20歲的張冉(飾 杜麗娘)與「崑曲王子」張軍一起演出了園林實景版《牡丹亭》 。此次上演的崑曲《牡丹亭》是2010年上海世博會園區外文化展演劇目,由上海世博會文化大使、著名華人音樂家譚盾,「崑曲王子」張軍和舞蹈家黃豆豆聯袂打造。演出獲得了巨大成功,迄今已經連演100餘場,創造了滬上單場崑曲演出場次之最 。如今,園林版崑曲《牡丹亭》已成青浦的一張文化名片,每逢周末赴朱家角觀劇的海內外觀眾更是絡繹不絕,時常出現一票難求的景象。《紐約時報》曾以兩個整版來介紹該劇,並稱其為中國版的「公園里的莎士比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伊琳娜·博科娃在看完該劇後題詞說:「藝術的現代性需要從傳統中汲取靈感和養分——感謝教科文組織和平藝術家張軍的創造力、智慧以及對傳承人類非遺崑曲所做出的貢獻。」
2010年二月赴德國漢堡參加德國上海藝術節與崑曲王子張軍演出全本崑曲《牡丹亭》
2010年九月赴瑞士巴塞爾參見中瑞六十年建交文化交流演出,與崑曲王子張軍演出崑曲《牡丹亭—驚夢》
2012年三月赴法國巴黎參加世界ELLE時尚雜志周與崑曲王子演出崑曲《牡丹亭-驚夢》
2012年11月末,張冉又應邀與「崑曲王子」張軍一起赴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在著名的阿斯特庭院演出崑曲《牡丹亭》 。張冉在其中扮演的杜麗娘受到了美國觀眾的喜愛,也受到了著名的華人作曲家,指揮家譚盾先生高度好評,稱張冉是他合作過的「最年輕的,但做唱念舞都很優秀的」杜麗娘的扮演者。這次演出也是紐約大都會博物館首次舉辦戲劇類演出項目,演出在大都會博物館著名的中式園林阿斯特庭院連演六場,而這也是大都會博物館自2012年8月起舉行的大型展覽《中國花園:亭閣,書齋,隱退之地》的核心內容。美國媒體報道稱此次展覽是「重新找回的世外桃源」。這一文化事件在美國引起強烈的關注 。全部6場演出的門票均在當年1月就已售罄。大都會博物館因此特地開放了700人的演講廳進行現場直播。紐約當地時間2012年11月30日晚(北京時間12月1日上午8時),還通過大都會博物館的官方網站向全球直播演出實況,演出錄像也被博物館永久收藏 。同時,實景園林崑曲《牡丹亭》也在這一世界最重要的文化地標開啟了其世界巡演的序幕。
2013年3月,優秀青年崑曲演員張冉在湖南省昆劇團的支持下,在郴州市演藝中心舉辦個人演出專場,與來自上海的張軍、湖南省昆劇團的雷玲、王福文等優秀青年演員齊聚一堂,表演精彩的摺子戲,為上千名觀眾演繹崑曲盛宴。
2014年10月29日,在上海蘭心大戲院成功舉辦「冉冉升起」個人崑曲摺子戲專場。演出曲目選擇了三出風格迥異的傳統摺子戲。作為張軍崑曲藝術中心演員、崑曲大家張洵澎老師的學生,張冉的這台演出也是三代崑曲人的一段不解之緣。三台劇目的人物截然不同,考驗了張冉對於崑曲閨門旦行當的理解及對於不同人物的塑造。《紅梨記·亭會》中青樓女子謝素秋性格似於京劇中的花衫,個性靈活;《南柯記·瑤台》的瑤芳公主能文能武,剛柔並濟,表演中運用了很多刀馬旦身段,大段的載歌載舞對演員的功底形成了考驗。演出的一大亮點是崑曲表演藝術家張洵澎老師和張軍、張冉的師生情緣。1986年,因為在面試上海市戲曲學校時張洵澎的一句認可,張軍得以走上崑曲的道路,而張軍和張冉多年的合奏,也正緣於張洵澎的推薦。此次「冉冉升起」專場,也是一次對「張派」崑曲的復刻。
2015年3月31日, 獲得「第25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新人主角獎」。
評委會頒獎詞:
此次專場,張冉嘗試飾演了三種不同風格的角色。第一出謝素秋較其他閨門旦而言,性格更加自由外放,她步子輕盈,行走中左顧右盼,細節動作極多,或含羞地舉袖遮臉,或歡愉地揮扇自舞,舉手投足與人物相當契合。第二出杜麗娘這個人物的特點在於「收」中融入適度的「放」,前半段著重表現她的憧憬和欣喜,後半段主要表現她的凄涼和感傷,更注重由喜到悲的內在變化。最後的南柯記這段表演中,運用了很多刀馬旦身段來表現瑤芳公主的文武雙全、剛柔並濟,嫻雅中多了一分傲骨和巾幗英氣。

『拾』 青春版牡丹亭巡演的意義

這是我從期刊網上找的一些資料,可以給你作為參考。

首先 , 青春版《牡丹亭》無疑是一部藝術精品 , 無論是其製作團隊的構成 , 還是其製作過程中財力、物力的投入 ,乃至對若干細節的考量斟酌 , 都貫徹了一種精品意識。

其次 , 製作者的市場意識相當明確。盡管青春版《牡丹亭》並不以贏利為主要目的 ,但能夠走向市場 , 成為文化消費市場的一個著名品牌 , 卻是整個組上下一致的目標。特別是演出前後的宣傳造勢方面 , 製作者採取的做法 , 如充分利用白先勇的知名度舉辦座談會、學術討論會 , 以及藉助電視、網路等現代傳媒擴大影響等 ,的確頗有成效。

第三 , 青春版《牡丹亭》是作為一項文化工程來製作的。這里說的文化包含了兩重意義: 一是指以崑曲表演為主體 , 相容音樂、舞蹈、繪畫、服飾、園林等因素的古典綜合藝術;二是指整個中國傳統文化。」

青春版《牡丹亭》正是迎合文化遺產時代、文化經濟時代的脈搏 , 大膽引入了現代娛樂藝術的製作理念 , 即精品意識、市場意識和文化意識 ,才贏得了觀眾 , 取得了演出的巨大成功。它既呈現了原著「情至」精神 , 又遵循了崑曲藝術精神的表演原則為前提 , 對音樂、歌唱、舞蹈、戲情、詩詞等諸種藝術元素 , 做出新的整合與調配 ,還根據現代舞台的需要 , 以及青年觀眾的審美需求 , 將崑曲的古典美學與現代劇場接軌 , 賦予它以青春生命。

啟蒙思潮相呼應 , 白先勇「復興傳統 , 文化創新」的理想則與當前蓬勃發展的「遺產熱」 、「文化經濟熱」相激盪。他們的創作理念也都與時代的文化發展趨勢相切合 ,「意趣神色」是晚明文藝創作思想中重視創作主體 , 抒發主體情志的集中體現 ,展示青春、美則迎合了現代文藝製作中重視視覺沖擊力、渲染特色的傾向。一方面作為經典的建構者、重構者的文人 , 在經典中注入了與時代潮流相適應的理念 , 塑造了經典的文人個性與時代個性 , 這是他們最看重的也最不希望被改變的; 另一方面作為經典的解讀者或重構者的文人或普通民眾 , 他們只有從經典與現實的關系中 , 從經典適應現實的變化中才能理解經典、傳承經典 。

熱點內容
家裡的綠植畫 發布:2025-07-05 13:04:01 瀏覽:964
玉蘭花布藝 發布:2025-07-05 12:42:51 瀏覽:440
關於情人節的日記 發布:2025-07-05 12:41:12 瀏覽:971
花葉小檗盆景 發布:2025-07-05 12:29:18 瀏覽:846
櫻花凋謝七律 發布:2025-07-05 12:23:09 瀏覽:860
七夕渡河令 發布:2025-07-05 12:08:16 瀏覽:706
七夕九叔 發布:2025-07-05 12:04:30 瀏覽:469
情人節很有套路的說說 發布:2025-07-05 12:03:54 瀏覽:239
回首盆景製作 發布:2025-07-05 11:50:56 瀏覽:327
長短丁香節 發布:2025-07-05 11:44:19 瀏覽: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