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花餅子
⑴ 玉米餅的家常做法要放蘇打粉嗎
可以放也可以不放。
轉載:
做法一
基本材料:玉米250克,黃奶油100克,水400克,糖200克,粘米粉50克,生粉50克,吉士粉25克,熟芝麻50克,糯米粉250克,蛋50克,金黃色素少許
製法:玉米250克,黃奶油100克,水400克,糖200克
以上料先蒸30分鍾涼後加進粘米粉50克,生粉50克,吉士粉25克,熟芝麻50克,糯米粉250克,蛋50克,金黃色素少許,以70克麵糊為一個放進平底鍋煎至雙面金黃色用微火煎。
做法二
主料:玉米粉、自發粉
輔料:豆面、胡蘿卜、白蘿卜、蔥絲、香菜、枸杞、百合
調料:鹽、雞精、蜂蜜、小蘇打
玉米餅
烹制方法:
1、將玉米粉、豆面、白面以7:2:1的比例摻好拌勻,加少許小蘇打、鹽,用水和開,放入蔥末、香菜末、白蘿卜絲、胡蘿卜絲攪拌均勻;
2、電餅鐺中撒少許油,將拌好的面一塊一塊放入,煎至一面定型後,翻過來刷一層油,加蓋燜幾分鍾即成。
做法三
玉米餅
材料
主料:玉米面
輔料:糯米粉、玉米粒、葡萄乾、雞蛋、牛奶
調料:白糖、花生醬、牛油
烹制方法
1、用熱水將玉米面調開,加入糯米粉拌勻,雞蛋加牛奶拌勻,倒入玉米面中,攪拌成可以流動的麵糊備用;
2、將玉米糊倒入鍋中煎至一面焦黃,抹上花生醬,出鍋撒入玉米粒、葡萄乾即可。
做法四
水煎玉米餅
主料:玉米面、黃豆面、麵粉
輔料:糖、小蘇打、牛奶
1. 將玉米面:黃豆面:白面按照5:1:1的比例放入盆中;
2. 再加入適量糖和小蘇打;
3. .分次加入溫牛奶和面;
4. 和成光滑的面團即可;
5. 鍋燒熱,加少許油,將油均勻的刷滿鍋底;
6. 將適量玉米面團平按壓放入鍋里;
7. 加適量的水, 蓋上鍋蓋;
8. 當鍋里水汽冒出,兩分鍾後揭開蓋, 轉為小火, 慢慢的煎至底部金黃就可以出鍋了;
9. 熱騰騰,香噴噴的玉米餅就做好了, 熱時的玉米餅還能聞得到奶香味。[2]
做法五
1.將玉米面(東北稱苞米面)和白面放入盆中拌勻
2.將酵母粉放入碗中倒入溫牛奶(帶點溫乎氣即可,不能太熱,以免酵母被燙死。也可以用溫水)化開
3.將酵母(酵母粉多點也沒關系,可以加速發酵的速度)、牛奶液倒入面盆中拌勻,再放入白糖25克(微甜,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添加)拌勻
4.拌勻的麵糊為稍具流動性的稠麵糊,將拌勻的麵糊蓋上放到溫暖處靜置發酵,時間根據溫度來決定,我放到了窗檯的陽光下,大約半小時就發酵好了
5.等到麵糊表面有氣泡產生,而且麵糊有稍微膨起的狀態就發酵好了
6.用勺子攪一下麵糊可以看到有大量的氣泡,如圖所示,這樣的狀態剛剛好,如果忘記了發酵的時間太長,聞起來有酸味了,可以用手指捏一小捏食用鹼放少許水化開拌入麵糊中能中和麵糊的酸味
7.將平底鍋燒熱放薄薄一層食用油,發酵好的麵糊用吃飯用的小勺子舀一勺倒入鍋中並用勺子背輕輕地向四周推一下就會成一個圓的小餅,一次可以做好幾個,但是餅與餅之間一定要留有空隙以免粘連,也可以一次多放些麵糊做成和鍋一樣大的餅,熟後切成塊食用,更簡單
8.用中火或中小火(根據自己家爐具的情況決定,不能用大火,以免煎糊了)將兩面都用少許油煎成金黃色即可,餅的內部有氣孔非常的暄軟。做早餐的時候可以抹上乳酪或者果醬吃,非常好吃(可以做一大盤,直徑6~7厘米左右的玉米餅大約15~18個)
做法六
玉米炕的餅子是記憶中最熟悉柔軟的香甜,玉米清甜的味道與柔軟綿香的餅子融為一體,微微焦酥的邊皮兒,卻也是甜口軟糯的。雜糧餅子營養價值高,同時能帶來足夠的飽食感
材料:
玉米面、白面、泡打粉、白糖、涼開水、油
做法:
1、玉米面中和白面,比例:2:1。加入3勺白糖。一點點泡打粉。
2、加清水,邊加邊攪。和成麵糊。一定要邊澆水邊攪動,不要有麵疙瘩也不要有氣泡,一定要攪勻。
3、麵糊攪好後,平底鍋預熱後薄薄擦一層油,關小火,舀入麵糊,一面煎好後再煎另一面。兩面金黃,即可。
⑵ 有誰會做玉米面餅子,求配方的
基本材料:玉米250克,黃奶油100克,水400克,糖200克,粘米粉50克,生粉50克,吉士粉25克,熟芝麻50克,糯米粉250克,蛋50克,金黃色素少許
製法:玉米250克,黃奶油100克,水400克,糖200克
以上料先蒸30分鍾涼後加進粘米粉50克,生粉50克,吉士粉25克,熟芝麻50克,糯米粉250克,蛋50克,金黃色素少許,以70克麵糊為一個放進平底鍋煎至雙面金黃色用微火煎。
做法二
主料:玉米粉、自發粉
輔料:豆面、胡蘿卜、白蘿卜、蔥絲、香菜、枸杞、百合
調料:鹽、雞精、蜂蜜、小蘇打
玉米餅
烹制方法:
1、將玉米粉、豆面、白面以7:2:1的比例摻好拌勻,加少許小蘇打、鹽,用水和開,放入蔥末、香菜末、白蘿卜絲、胡蘿卜絲攪拌均勻;
2、電餅鐺中撒少許油,將拌好的面一塊一塊放入,煎至一面定型後,翻過來刷一層油,加蓋燜幾分鍾即成。
做法三
玉米餅
材料
正宗玉米餅
圖冊 20張
主料:玉米面
輔料:糯米粉、玉米粒、葡萄乾、雞蛋、牛奶
調料:白糖、花生醬、牛油
烹制方法
1、用熱水將玉米面調開,加入糯米粉拌勻,雞蛋加牛奶拌勻,倒入玉米面中,攪拌成可以流動的麵糊備用;
2、將玉米糊倒入鍋中煎至一面焦黃,抹上花生醬,出鍋撒入玉米粒、葡萄乾即可。
做法四
水煎玉米餅
主料:玉米面、黃豆面、麵粉
輔料:糖、小蘇打、牛奶
1. 將玉米面:黃豆面:白面按照5:1:1的比例放入盆中;
2. 再加入適量糖和小蘇打;
3. .分次加入溫牛奶和面;
4. 和成光滑的面團即可;
5. 鍋燒熱,加少許油,將油均勻的刷滿鍋底;
6. 將適量玉米面團平按壓放入鍋里;
7. 加適量的水, 蓋上鍋蓋;
8. 當鍋里水汽冒出,兩分鍾後揭開蓋, 轉為小火, 慢慢的煎至底部金黃就可以出鍋了;
9. 熱騰騰,香噴噴的玉米餅就做好了, 熱時的玉米餅還能聞得到奶香味。
⑶ 以「盼」為話題寫一篇450字至500字的作文
期盼過年
其實我和孩子們一樣盼望著過年,只是不再像他們那樣掰著指頭細數還差幾天才是正月初一了。過年可以有一個長長的假日,有足夠的時間呆在媽媽身邊,每頓飯都可以吃上媽媽蒸的我在外邊從來不吃的芥菜肉,不害怕身上的肉在那幾天里夜以繼日的長啊長。每當我們對著那盤熱氣騰騰香味四溢的芥菜肉頻頻舉箸時,我都能從筷子劃出的弧線里看到媽媽那張歲月縱橫的臉上淌著的幸福和滿足。
媽媽很慌年。每年從臘月二十四開始她就在寒風刺骨的小院里忙的腳不沾地,忙著把所有可以盛放食品的用具洗刷一遍。見到我們她就笑嘻嘻的摘掉絨線帽讓我們看她頭上的汗。臘月二十五她就開始張羅著蒸饅頭蒸棗山豆包。我們心疼地抱怨她是自找苦吃說到街上預定些饅頭不就行了,她說買的饅頭那是個什麼味道?
臘月二十八那天我們姊妹幾個再忙都要抽空回家,那天家裡要煮肉炸丸子炸麻葉。盡管從農村出來了好久,但媽媽仍然保留著在老家時的習慣,喜歡用地鍋煮肉炸年貨。為此她總是從夏天就開始收集棍棒樹枝等到過年時燒火用。也只有她能掌握住那口大地鍋烹炸各種年貨時的火候。
年三十的時候也要抽個空去看看,勞累了幾天的媽媽看著一應俱全的年貨,一個勁的催促吃呀吃呀。吃飽了就要回到自己的家去守歲了,每年這一天的告別母女的心裡都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因為按照規矩出嫁的女兒是不能在娘家守歲的,到來年的正月初二才能回來。而這一別母女都感覺隔山隔水似的遙遠和漫長,其實也不過時兩天的時間。走在家門口那條走了無數次的小路上,我的背影印著溫暖印著牽掛。我走的很慢很慢但絕不回頭,我把這溫暖和牽掛拉的很長很長。
遠遠近近的鞭炮聲此起彼伏,空氣里飄著誘人香味,路邊人家剛剛貼上的春聯被風吹得「嘩嘩」作響。公交車的車廂里空盪盪的,車子在行人寥寥的街上開的很快很快,司機也急著回家過年呢,家裡他的媽媽也正在窗口引頸張望等著他回家守歲。下車時我大聲對司機說:「新年好!」
新年在我們的盼望中真的來啦
盼望過年
過年是一種感覺,一種體驗,一種遭遇,可能還是一種境界
留在我記憶中最美好的經歷是小學時代在河南農村姥姥家過年的日子。那時候,每次過年都是生命中最激動人心的大事。早早地,剛進入冬天,還沒放寒假,我就已經在盼望著過年了。因為,一過年就意味著大人小孩都放假沒事兒了,不上班不上學不下地不幹活兒,所有的人都可以在家盡情地休息盡情地玩兒樂了。當然,我現在已經知道,那隻是小孩對生活的誤解,可是我至今還非常喜歡這樣的誤解。
過年的第一個樂趣是人多熱鬧。我記得有一年的大年初三,剛吃過早飯不大功夫就有親友來串門,一直到晚上八九點鍾,客人還絡繹不絕。二姨三姨姑姥爺舅姥爺姨姥爺表舅表姨表兄表弟表姐表妹,好像全天下的親戚都在這一天聚集到一起了,中午吃飯時,至少擺了10張桌子,姥姥家五個窯洞那麼老大的院子都呆滿了人,真有點摩肩接踵人聲鼎沸的樣子。令我自豪的是,我在院子里和所有的小孩比賽踢毽子,居然打敗天下無敵手。
過年的第二件樂趣不用說就是吃。姥姥把收藏多日的紅棗、花生、紅薯乾和柿餅都翻騰出來,姥爺則把放在院子角落裡已經蓋上一層厚厚白雪的大竹筐掀開蓋兒,露出裡面凍得鮮紅的軟得要化了的烘柿。更不用說中午那頓飯了,那是把一輩子的吃食都放在了一起,有白面烙饃、白面蒸饃、炸油角、素丸子、牛肉丸子、雞肉丸子、扣肉、小酥肉,還有冰糖蓮子百合湯等等。那個時候大人小孩都顧不上客氣,一盤菜上桌三口兩口就被搶光了。因為大家的的肚子都太空了,在平常的日子裡連玉米面餅子都吃不上的。所以,碰上能吃飽的時刻誰都顧不上臉面了。
過年的第三件好事是每個小孩都盼望的,那就是壓歲錢。但在那些年裡,人們一個比一個更窮,我至今還清晰地記得,有一年生產隊給每一戶人家發了5毛錢,說是讓大家過年買鹽吃。所以,來的客人雖然多,但真正能給我壓歲錢的人其實屈指可數。二姨一般會給我兩毛錢,三姨給五毛錢,往往是所有親戚中給得最多的。其他人多數給五分錢或一毛錢,更多的人是一分錢也拿不出來的。即使如此,過一個年下來我差不多會收到將近兩元錢,那已經是很大一筆財富了。
對於我來說,過年還有一項獨特的樂趣,就是放鞭炮。放鞭炮沒什麼稀罕的,二踢腳、沖天雷誰沒放過?我的樂趣在於玩摔炮。那是一種用兩三層紙卷上一些火葯和火石做成的小炮仗,捏在手指尖里,用一頭兒對准地面使勁一摔,「叭」地一聲,隨時可以嚇別人一跳。姥姥家的村子裡就有一家兄弟三人都做摔炮賣摔炮。那時,我家住在遙遠的東北大城市沈陽。每當過完年從老家回到沈陽,我就把摔炮的種種樂趣和神秘講給鄰居小孩和學校的同學聽,有時候我再給他們講講在雪地里用籮筐扣鳥,或用竹篾扎燈籠的經歷,他們都聞所未聞,眼饞死了。
玩得太高興就樂不思蜀,有一天爸爸站在高高的崖頂上喊我,該開學了,明天咱們回沈陽吧,我一下子傻在那裡,竟當著一大群小孩的面嚎啕大哭起來。
後來,有了許多不同的人生經歷,也就有了許多不同的關於過年的人生境遇或體驗。
七十年代初,隨父母下鄉「走五七道路」,在遼寧省昌圖縣東嘎公社糜場大隊過年。那裡過年的主要特色是吃粘豆包、酸菜燉粉條,當然還有豬肉酸菜餡的餃子。年輕人晚上沒事就打撲克賭博,賭注是香煙或干豆腐(即千張)。從天黑打到天亮,肚子一餓就先把豆腐乾吃掉,到最後誰輸了誰掏錢就行了。如果是賭的香煙,那麼到天亮時香煙要麼已經被吸光要麼就被倒來倒去的倒成了空紙筒。無論香煙或干豆腐,不在乎輸贏,在乎一樂而已。那時過年,也有鞭炮為伴,但身處異鄉,不知何年何日是歸程,自有一番淡淡的愁思。
就在下鄉的那些年裡,有一年我回到沈陽,來到原先居住的那個家屬院過年。那天晚上說好了是住在韓叔叔家(我們家下鄉後韓叔家就從原來的那套房子搬進了原來屬於我們家的這套比較大的房子),但是到了晚上五六點鍾的時候韓叔叔突然說,他家親戚來了沒有我睡覺的地方了。我雖然已經十七八歲,但毫無社會閱歷,一下子渾身冰涼。我到隔壁的王叔叔家去告別。王叔叔是行政幹部,平時和我們家交往不多,但他卻留住了我。那頓晚飯吃了餃子,我還第一次吃到了早有耳聞未曾見面的山珍「猴頭菇」。雖然晚上睡覺是打地鋪我還是睡得很溫暖。
現在,我好像成了怕過年的人。一個原因是過年就意味著自己又老了一歲,平平淡淡的日子不知怎麼就溜走了。更重要的原因則是過年漸漸變得沒有了情趣和韻味:城市文明和現代文明都拒絕串門,即使是住在一個家屬院的人也不興串門;再加上許多城市都有不許放鞭炮的禁令,過年就只剩下日歷上的意義了。於是,年輕人乾脆去過聖誕節去過感恩節去過情人節了。於是,以節日為紐帶為表現形式的中國文化中國傳統就像黃河一樣乾涸了斷流了。
過年是一種情緒的凝聚,是一種情感的融鑄交匯,是一種精神的認同,是一種血脈的延續。所以,我很希望能找回兒時的那些感覺:裊裊的炊煙,喧鬧的人群,親友的匯聚,熱情的鞭炮,以及帶著數千年歷史印痕的種種習俗……
我盼望著中國味道的過年的感覺。
⑷ 結婚放馬桶的十子是哪些
蓮心,桂圓,棗子,花生,雞蛋,荔枝,百合,瓜子、豆子、餅子。
⑸ 小蘇打怎麼做玉米餅
3做法一
基本材料:玉米250克,黃奶油100克,水400克,糖200克,粘米粉50克,生粉50克,吉士粉25克,熟芝麻50克,糯米粉250克,蛋50克,金黃色素少許
製法:玉米250克,黃奶油100克,水400克,糖200克
以上料先蒸30分鍾涼後加進粘米粉50克,生粉50克,吉士粉25克,熟芝麻50克,糯米粉250克,蛋50克,金黃色素少許,以70克麵糊為一個放進平底鍋煎至雙面金黃色用微火煎。
4做法二
主料:玉米粉、自發粉
輔料:豆面、胡蘿卜、白蘿卜、蔥絲、香菜、枸杞、百合
調料:鹽、雞精、蜂蜜、小蘇打
玉米餅
烹制方法:
1、將玉米粉、豆面、白面以7:2:1的比例摻好拌勻,加少許小蘇打、鹽,用水和開,放入蔥末、香菜末、白蘿卜絲、胡蘿卜絲攪拌均勻;
2、電餅鐺中撒少許油,將拌好的面一塊一塊放入,煎至一面定型後,翻過來刷一層油,加蓋燜幾分鍾即成。
5做法三
材料
主料:玉米面
輔料:糯米粉、玉米粒、葡萄乾、雞蛋、牛奶
調料:白糖、花生醬、牛油
烹制方法
1、用熱水將玉米面調開,加入糯米粉拌勻,雞蛋加牛奶拌勻,倒入玉米面中,攪拌成可以流動的麵糊備用;
2、將玉米糊倒入鍋中煎至一面焦黃,抹上花生醬,出鍋撒入玉米粒、葡萄乾即可。
6做法四
水煎玉米餅
主料:玉米面、黃豆面、麵粉
輔料:糖、小蘇打、牛奶
1. 將玉米面:黃豆面:白面按照5:1:1的比例放入盆中;
2. 再加入適量糖和小蘇打;
3. .分次加入溫牛奶和面;
4. 和成光滑的面團即可;
5. 鍋燒熱,加少許油,將油均勻的刷滿鍋底;
6. 將適量玉米面團平按壓放入鍋里;
7. 加適量的水, 蓋上鍋蓋;
8. 當鍋里水汽冒出,兩分鍾後揭開蓋, 轉為小火, 慢慢的煎至底部金黃就可以出鍋了;
9. 熱騰騰,香噴噴的玉米餅就做好了, 熱時的玉米餅還能聞得到奶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