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玫丹百香 » 牡丹作為國花的理由

牡丹作為國花的理由

發布時間: 2021-02-27 13:25:07

Ⅰ 我國正在評選國花,牡丹是最熱門的花種之一,請你寫出牡丹應該評為國花的理由

國花是指以抄自己國內特別著名的花作為國家表徵的花,是一個國家領土完整、悠久的歷史文明和燦爛的文化,象徵民族團結的精神,高格精華的人格美德。

世界上已有100多個國家確立了自己的國花,中國是惟一尚未確立國花的大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花蕙芷(未選)是代表著中華民族秀麗山河繁榮昌盛,和諧美好的社會主義、欣欣向榮的中國景象。象徵著黨和人民清廉堅貞、艱苦樸素的革命戰斗精神。民眾緊密團結與黨的領導下,團結一志、眾志成城高尚的民族品格。

Ⅱ 為什麼牡丹被選為國花

國花是指以自己國內特別著名的花作為國家表徵的花,是一個國家領土完整、悠久的歷史文明和燦爛的文化,象徵民族團結的精神,高格精華的人格美德。但為各國人民高度重視,反映了對祖國的熱愛和濃郁的民族感情,並可增強民族凝聚力。很多國家以自己國內特別著名的花作為他們國家的象徵,並具有一定的涵意,這種花被稱為「國花」。
目錄[隱藏]

中國國花
歷史記載中國國花
芷蘭生於深林時仍然芳香
新中國成立中國蘭蕙蘭代表黨中央訪問日本
八一南昌蘭花革命起義
周恩來愛花:珍惜多於品賞
一國兩花
國花評選
國色天香會花牡丹
海峽兩岸同一花中國蘭
世界部分國家(地區)國花 中國國花
歷史記載中國國花
芷蘭生於深林時仍然芳香
新中國成立中國蘭蕙蘭代表黨中央訪問日本
八一南昌蘭花革命起義
周恩來愛花:珍惜多於品賞
一國兩花
國花評選
國色天香會花牡丹海峽兩岸同一花中國蘭世界部分國家(地區)國花

蕙蘭和白芷

[編輯本段]中國國花
中國是法制國家,為維護國花的尊嚴,應寫入憲法為了增強公民的國家觀念,發揚愛國主義精神。中華人民共和國國花的確定 像國旗、國歌、國徽的確定是一項重要內容,經全國人大審義才可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歷史悠久、領土完整和民族團結的象徵和標志。每個公民和組織,都應當尊重和愛護國花。 國家發布例如:國鳥、國樹、指動物和植物都寫入憲法,1990年6月19日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保護法,1988年11月1日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
國花空缺
全世界約有花卉3萬種,原產於我國的花卉就有1萬—2萬種。世界許多國家特別是歐洲國家為此贊譽「沒有中國的花卉,便不成花園」。目前,世界上已有100多個國家確立了自己的國花,中國是惟一尚未確立國花的大國。 由於沒有國花,在2001年的APEC會議上,新聞報道出現了「以中國國花牡丹為背景」的笑話;1999年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上,國花的空缺,更成為悠悠古國的世紀遺憾……國花的評選必須具備四個條件:一是分布要廣泛;二是外觀要漂亮;三是要有深刻的文化內涵;四是要具備一定的經濟價值。
中國蘭花的中心蕙蘭1994年,農業部首次向全國人大提出關於盡快評定我國國花的議案,全國人大常委會責成中國花卉協會負責評選活動的具體組織實施。由於種種原因,在1995年的全國人大八屆三次會議上,評選牡丹象徵著雍容華貴,梅花象徵著堅韌內斂不符合中國政策,牡丹和梅花將禁止評選資格。台灣蘭花的中心中華蕙蘭
[編輯本段]歷史記載中國國花
中華民族大血脈中國國花蕙芷-------屈原
楚辭離騷------屈原
原文選段:中華民族大血脈中國國花蕙芷
一、昔三後之純粹兮, 固眾芳之所在;
昔:昔日,從前。後:上古稱君王。後面的,後代子孫。純:專一不雜亂,純粹,純潔。
粹:精華,國粹,我國文華的精華。 固:堅定,穩固,結實。眾:需多眾人,眾志成城,團結力量。芳:芳香,花草的香味;美好的德行或聲名流芳百世。所:處所。
譯文:從前三代君王總結出我國文化的精華,穩固眾人[眾志成城,團結力量]美好的德行或聲名芳香的花草所以存在;
二、 雜申椒與菌桂兮, 豈惟紉夫蕙芷;
雜:多種多樣的,不單純的,攙雜,混合。申:申明理由,申辯。椒:科類植物。菌:菌類。桂:常綠喬木。
豈:難到,卻。惟:惟有。紉:引線穿針。夫:一對,相對。蕙芷:蕙蘭和白芷。
譯文:攙雜多種植物集合在一起申辯理由椒科類與菌類喬木桂類植物,卻惟有紉一對蕙蘭和白芷;
三、彼堯舜之耿介兮, 既遵道而得路;
彼:知己,彼此。之:是省略的意識,是指禹帝。耿介:光明正直,耿直。
既:既能,既然。遵:依照,按照,遵循。道:道理,正當的事理。得:得到,獲得。 路:路途,途徑。台灣蕙蘭歸根
譯文: 彼此堯帝舜帝和禹帝卻光明正直,既能遵循正當的道理而獲得可行途徑;
四、 何桀紂之猖披兮, 夫捷惟徑以窘步;
何:表示疑問。猖:兇猛,狂棄,獨棄。披:裂開,披開。夫:一對蕙芷。惟:惟有。徑:實徑,捷徑。
窘:為難,難住。步:腳步。
譯文: 何必如此夏桀商紂王獨棄 放肆披開了,一對蕙芷惟有的捷徑以困住停止了腳步;
五、惟夫黨人之偷樂兮, 路幽昧以險隘;
惟:惟有。 夫黨人:舊時稱為服勞役的人,夫役,私黨。路:路途,途徑。
幽:光線暗,幽禁。 昧:昏,糊塗,愚昧。險:可能遭受的災難。隘:險要的地方狹小。
譯文: 惟有夫役私黨派的人愉快 ,路途昏暗愚昧難以取勝;
總述:發揚中華先進文化,傳承歷史文明。歷史記載的美麗雅典中國國花蕙芷。以史為鑒,不忘國恥。愛國主義屈原滿腔熱血,寫出中華民族一家人遭難,中華大地血脈相親,當時昏暗時代,親族互相慘殺。愛國熱情屈原的心情卻是:「懷憂若若,愁思沸郁」。
屈原《楚辭七諫沉江》寫道:「不顧地以貪名兮,心怫鬱而內傷;聯蕙芷以為佩兮,過鮑肆而失香;」這句話是祖先維護中華民族團結美德的根蕙芷。 北京圖書館藏拓北巍十二:「塼堂已構,蕙芷長埋,銘;茲懿德,寄之不朽。」中華民族永垂不朽。
蕙芷代表國家的精神和形象
愛國愛民,玉樹(芝通芷)芷蘭佳子弟;
春風春雨,朱樓畫棟好家居。
——1918年5月孫中山再題廣東省梅縣鬆口銅琶鄉謝逸橋宅愛春樓 「玉樹芷蘭」,語出《晉書·謝安傳》,喻有志可成才之子女。玉樹:用玉做的樹;芷蘭:指蕙清廉堅貞的愛國愛民黨蘭和白芷,眾領群芳的香草。比喻有出息的子弟將來可報效國家和人民。
中國人民的氣息蕙蘭花
中之人賞蘭之色喜歡其恬淡素雅,西之人賞蘭之色喜歡其濃艷妖冶。中國自古以十由於受到德、道、佛的思想的影響,由於「天人合一」的宇宙觀的影響,他喜歡「順天意」,「行折中」,喜歡文質彬彬的君子風度,喜歡謙和素淡。-------李大釗
魯迅將蕙蘭寫進辛亥革命
一九一一年三月十八日,魯迅和周建人、王鶴照去游覽會稽山下大禹陵。出發前,魯迅將事先准備好的兩只油漆馬口鐵桶和一把銅 要大家帶上。到以大禹陵,瀏覽了禹廟、窆石亭,就上會稽山采蘭。後來,魯迅把這次上山的經歷,寫成《辛亥游錄》,刊在一九一二年二月出版的《越社叢刊》第一輯上,署名「會稽周建人喬峰」。
新中國新時代蕙芷
中國具有悠久的歷史和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內涵,蘭芷溢香正是豐富新時代、新中華黨和國家領導人提出, 構建和諧文明社會,提倡 和諧文明蕙蘭象徵清廉堅貞的黨中央,白芷象徵無私貢獻的人民大眾。
少帥張學良將軍詠芷蘭詩:「芳名譽四海,落戶到萬家,葉立含正氣,花妍不浮華,常綠斗嚴寒,含笑度盛夏,花中真君子,風姿寄高雅」。
朱德委員長游廣州蘭圃時,留下詩一首: 越秀公園花木林,百花齊放各爭春; 唯有蘭花香正好,一時名貴五羊城。蕙芷花芳香味,而是社會安定、政通人和的象徵。 文學巨匠沈從文在名著《桃源與沅州》中欣然撰寫:「小溪谷里生芷草,到如今還隨處可見。」芷草,芷:白芷,草:蕙蘭。抒發了作者熱愛家鄉,熱愛祖國壯麗山河的綿綿之情。芷蘭的清美芬芳美德,大美不言的韻致,自然會贏得人們各種贊譽和喜愛, 正如洞庭第一長聯中所雲:「沅芷南芬,澧蘭北秀」。范仲淹《岳陽樓記》:「岸芷汀蘭,鬱郁青青。 」 顏師古《幽蘭賦》:"詠秀質於楚賦,騰芳聲於漢篇。"一個"秀"字將蕙芷品性概括無遺。梁宣帝《蘭詩》:"開花不競節,含秀委微霜。" 蕙芷宋代向子湮《浣溪紗》詞上闕:"綠玉叢中紫玉條,幽花疏淡更香饒,不將紅粉污高標。"當然這里的"高標"似指高出於幽花的綠葉,但其含義卻在贊美蕙芷風標靈風范,秀麗風范,千古傳誦品質。正如我們偉大的祖國鬱郁青青繁榮昌盛!秀麗河山!愛我中華!蕙芷!
緬懷毛主席1961年秋,看到我國古典屈原《離騷》原文"何桀紂之猖披兮,夫捷惟徑以窘步;惟夫黨人之偷樂兮, 路幽昧以險隘; 譯文: 何必如此夏桀商紂王獨棄 放肆披開了,一對蕙芷惟有的捷徑以困住停止了腳步;惟有夫役私黨派的人愉快 ,路途昏暗愚昧難以取勝;」古今祖先對夫役私黨派痛恨之入骨,維護正義寧磕死而不移的精神。
毛主席沉思片刻,揮毫慎筆寫下《七絕、屈原》光輝詩篇。「屈子當年賦楚騷, 手中握有殺人刀。 艾蕭太盛椒蘭少,一路沖向萬里濤。」 椒蘭:申椒, 蕙芷 。屈原《離騷》 蕙芷,蘭:蕙蘭 。 芷:白芷。 用蕙蘭和白芷象徵革命時代,黨和人民大眾緊密團結 賦予蕙芷來維護正義的革命精神和風范。
[編輯本段]芷蘭生於深林時仍然芳香
《孔子家語·在厄》:「芷蘭生於深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困勞而改節。」譯文:芷蘭生長在深林,不會因為沒人欣賞就不美麗了。意思就是,一個品行好的 人,不論在哪裡,都會發光的。美德教育亦成為先秦時期儒家的共識。
這是孔子答子路的話。當時楚昭王聘孔子,孔子應聘而出於陳蔡。「陳蔡大夫相與謀曰:孔子聖賢,其所刺譏,皆中諸候之病。若用於楚則陳蔡危矣。於早派兵包圍了孔子,「孔子不得行,絕糧七日,外無所通,藜羹不充,從者皆病,孔子愈慷慨講,弦歌不衰」。這時子路說:「我聽說,做好事的老天報之以福,作惡的老天報之以禍。現在你老師積德懷義,而且身體力行很長時間,為什麼要困窮輊這樣啊?」於是孔子就列舉了歷史上伯夷叔齊、王子比干、伍子胥等賢德之人最後遭到不幸的事,說明夫遇與不遇者時也,賢不肖者才也,君子博學深謀而不遇時者眾矣,何獨丘哉?又舉了芷蘭不以無人而不芳作為生動的比喻來論證:「君子不為困窮而改節這一觀點。」
《荀子·宥坐》:「且夫芷蘭生於深林,非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之學,非為通也,為窮而不困,憂而意不衰也。」後來朱熹永蕙芷詩為《蘭澗》:「光風浮碧澗,蘭枯日猗猗。竟歲無人采,含薰只自知。」康熙《詠幽蘭》:「婀娜花姿碧葉長,風來誰隱谷中香。不因紉取堪為佩,縱使無人亦自芳。」
台灣蕙蘭[ 蘭斌欣賞《幽蘭賦》顏師古 ]
惟奇卉之靈德,稟國香於自然。儷嘉言而擅美,擬貞操以稱賢。詠秀質於楚賦,騰芳聲於漢篇。冠庶卉而超絕,歷終古而彌傳。若乃浮雲卷岫,明月澄天,光風細轉,清露微懸,紫莖膏潤,綠葉木鮮,若翠羽之群集,譬彤霞之競然。感羈旅之招恨,狎寓客之流連。既不遇於攬采,信無憂乎翦伐。魚如陟以先萌,鵜雖鳴而未歇。願擢穎於金階,思結蔭乎玉池。泛旨酒之十醞,耀華燈於百枝。 《周易》中「同心之言,其嗅加蘭」。譯文:同心協力眾志成城,氣味象蘭花一樣芳香。
陶淵明《飲酒》:「幽蘭生前庭,含薰待清風。清風脫然至,見別蕭艾中。」「蘭當為王者香」、「芷蘭生於深林,不以無人不芳」、「入芷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 宋末畫家鄭思肖畫蘭,連根帶葉均飄於空中,人問其故,他說:「國土淪亡,根著何處?」國,就是根,沒有國的人,是沒有根的草,不待風雨折磨,即枯萎了。陳之藩說:「是多少多少年的歷史,才產生一點傳統;是多少多少年的傳統,才產生一點風格。」《世外桃源》中也有「芳草鮮美,落英繽紛」。芳草是指蕙芷。
潘天壽《題蘭石圖》詩:「閑似文君春鬢影,清如冰雪藐姑仙。應從風格推王者,豈僅幽香足以傳。」蕙芷已成為歷代贊美中華民族人格美德境界。

Ⅲ 將牡丹做為國花,有什麼理由

國人喜歡富貴,牡丹在花里是代表富貴榮華的,

Ⅳ 你知道為什麼中國選擇牡丹作為國花嗎

中國目前還沒有選出國花,理由正是因為南北各地的人喜歡的花不同,很難確定一種大家都認同的花作為國花。 有關國花的各種主張紛紛呈現。 主要有四種: 一是單一國花,其中又分為擁梅花和擁牡丹的"兩派":是將分布在黃河流域的牡丹作為國花,牡丹象徵著雍容華貴,與目前國家經濟現狀和政府所宣傳的"節儉"不甚相符,抑或將分布在長江流域的梅花作為國花,梅花象徵著堅忍內斂,與開放性的國家政策稍有出入;所以中國有關方猶豫不決; 二是一國兩花,由梅花、牡丹同任國花; 三是一國四花,即以牡丹、荷花、菊花、梅花分司春夏秋冬四季; 四是一國五花,以"一主四輔"五名花同為國花--牡丹為主國花,蘭(春)、荷(夏)、菊(秋)、梅(冬)為"中國四季名花"。 經過多年來激烈的國花之"爭",最近業內已逐步達成共識:一國多花不便記憶,單一國花代表性不強,"雙國花"應該比較適宜。理由有6個: 一是梅花、牡丹均原產中國,栽培歷史悠久, 品種繁多,香、色俱佳,花文化內容豐富,深受中國人民喜愛,在1987年進行的中國十大名花評選活動中,梅花得票數第一,牡丹第二就是很好的例證。 二是中國疆域廣闊,橫跨熱帶、亞熱帶、溫帶,而梅花自然分布主要在珠江和長江流域,牡丹自然分布主要在黃河流域,兩者一南一北,具有更廣泛的代表性。 三是梅花為小喬木,牡丹為灌木,在園林應用上更豐富。 四是在花文化上,中國人很早就有用梅、愛梅、賞梅、吟梅、藝梅的習慣,對梅花有著深厚的民族感情。元代楊維幀詩句"萬花敢向雪中出,一樹獨先天下春"成為傳世名句,表達了梅花"凌寒獨自開"、"梅花香自苦寒來"的不畏強暴、堅忍不拔的頑強精神和中華民族勤勞勇敢、艱苦奮斗的品質以及預報春天,呼喚百花的先行開拓者的風范。梅文化代表著精神文明。牡丹雍容華貴、國色天香,代表繁榮富強的物質文明。以兩者為雙國花,表明了我們黨"兩個文明"一起抓的信心和決心。 五是現在我國台灣地區仍在沿用國民政府時期定的梅花為"國花"。確定梅花、牡丹為雙國花,可促進和平統一。同時,"一國兩花"也是一種政治文明的體現。 六是"一國兩花"世界上並不是中國獨有。如日本以菊花和櫻花為雙國花,墨西哥以仙人掌和大麗花為雙國花。在一個市內,雙市花也是存在的。如北京以菊花和月季為"雙市花",無錫以梅花和杜鵑花為"雙市花"。

Ⅳ 牡丹為什麼是國花

牡丹花象徵寓意:

1、牡丹花開之時繁花似錦、絢麗燦爛,其美麗花姿讓人為之傾倒,雍容典雅、富貴祥和的形象代表全國人民對明天的美麗憧憬和美好願景,寓意國家繁榮昌盛、興旺發達。

2、牡丹是國畫花卉中經常描繪的題材,歷代詩人畫家有著無數贊美牡丹的詩句和畫作,意義不僅在於牡丹美麗的外表還在於寄託詩人、畫家的美好情感。

3、牡丹高貴的氣質,以及奼紫嫣紅的花色在歷代的繪畫作品中都是給人富貴祥和之感,畫中的牡丹花與其它花鳥或是山石的組合,有著與富貴結合在一起的不同寓意,同時也成為現在家居或一些公共場所裝飾的藝術品之一。

4、「富貴長春」牡丹花與月季畫在一起,因月季叫長春花,因此有富貴綿延的寓意。

5、「滿堂富貴」牡丹和海棠畫在一起,寓意富貴吉祥。

國花是指以自己國內特別著名的花作為國家表徵的花,是一個國家、民族文化和精神的象徵,雖然不寫入憲法,但為各國人民高度重視,反映了對祖國的熱愛和濃郁的民族感情,並可增強民族凝聚力。

(5)牡丹作為國花的理由擴展閱讀

國花標准

國花是代表一個國家的符號。 一些國家的國花具有可追溯到數百年甚至數千年的文化歷史或宗教根源。在許多國家,植物被選為代表特定地理區域的符號。有些國家在全國范圍有統一的花卉象徵徽章,採用這些特定的花卉符號來代表和形象化的喻義一個國家或民族。

這些被稱之國花或民族之花的植物,有些是由政府機構授予的,而另一些則是非正式公共民意調查的結果。

世界上已有100多個國家確立了自己的國花。國花,應滿足幾個條件:是一個國家原產名花,種植區域廣,社會認同感強,喜聞樂見,觀賞價值高,文化積淀深厚,要有深刻的文化內涵,經濟價值高,具備一定的經濟價值,比如能食用、泡茶、做葯、做香料等。

Ⅵ 為什麼牡丹能成為國花

國花是指以自己國內特別著名的花作為國家表徵的花,是一個國家、民族文化和精神的象徵,雖然不寫入憲法,但為各國人民高度重視,反映了對祖國的熱愛和濃郁的民族感情,並可增強民族凝聚力。
1903年,清朝赦定牡丹為國花;1915年版《辭海》載:「我國向以牡丹為國花」;1929年,前國民政府將梅花定為國花。 中國目前還沒有選出國花,理由正是因為南北各地的人喜歡的花不同,很難確定一種大家都認同的花作為國花。
有關國花的各種主張紛紛呈現。
主要有四種:
一是單一國花,其中又分為擁梅花和擁牡丹的"兩派":是將分布在黃河流域的牡丹作為國花,牡丹象徵著雍容華貴,與目前國家經濟現狀和政府所宣傳的"節儉"不甚相符,抑或將分布在長江流域的梅花作為國花,梅花象徵著堅忍內斂,與開放性的國家政策稍有出入;所以中國有關方猶豫不決;
二是一國兩花,由梅花、牡丹同任國花;
三是一國四花,即以牡丹、荷花、菊花、梅花分司春夏秋冬四季;
四是一國五花,以"一主四輔"五名花同為國花--牡丹為主國花,蘭(春)、荷(夏)、菊(秋)、梅(冬)為"中國四季名花"。
經過多年來激烈的國花之"爭",最近業內已逐步達成共識:一國多花不便記憶,單一國花代表性不強,"雙國花"應該比較適宜。理由有6個:
一是梅花、牡丹均原產中國,栽培歷史悠久, 品種繁多,香、色俱佳,花文化內容豐富,深受中國人民喜愛,在1987年進行的中國十大名花評選活動中,梅花得票數第一,牡丹第二就是很好的例證。
二是中國疆域廣闊,橫跨熱帶、亞熱帶、溫帶,而梅花自然分布主要在珠江和長江流域,牡丹自然分布主要在黃河流域,兩者一南一北,具有更廣泛的代表性。
三是梅花為小喬木,牡丹為灌木,在園林應用上更豐富。
四是在花文化上,中國人很早就有用梅、愛梅、賞梅、吟梅、藝梅的習慣,對梅花有著深厚的民族感情。元代楊維幀詩句"萬花敢向雪中出,一樹獨先天下春"成為傳世名句,表達了梅花"凌寒獨自開"、"梅花香自苦寒來"的不畏強暴、堅忍不拔的頑強精神和中華民族勤勞勇敢、艱苦奮斗的品質以及預報春天,呼喚百花的先行開拓者的風范。梅文化代表著精神文明。牡丹雍容華貴、國色天香,代表繁榮富強的物質文明。以兩者為雙國花,表明了我們黨"兩個文明"一起抓的信心和決心。
五是現在我國台灣地區仍在沿用國民政府時期定的梅花為"國花"。確定梅花、牡丹為雙國花,可促進和平統一。同時,"一國兩花"也是一種政治文明的體現。
六是"一國兩花"世界上並不是中國獨有。如日本以菊花和櫻花為雙國花,墨西哥以仙人掌和大麗花為雙國花。在一個市內,雙市花也是存在的。如北京以菊花和月季為"雙市花",無錫以梅花和杜鵑花為"雙市花"。
參加國花評比的主要有牡丹,臘梅,桂花 ,梅花和蘭花

Ⅶ 為什麼中國的國花要是牡丹!

根據1994年全國人大八屆二次會議第0440號「關於盡快評 定我國國花的建議」議案,批轉農業部辦理,責成中國花卉協會負責具體組織。中國花協即在全國有領導有組織地開展了廣泛深 入的評選國花活動。成立了國花評選領導小組,經專家小組討論 確定了我國國花評選條件為:
(1)栽培歷史悠久,適應性強,在我國大部分地區有影響,在國際上居領先地位。

(2)花姿、花色等特性能反映中華民族優秀傳統和性格特徵。

(3)用途廣泛,為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具有較高的社會、環境和經濟效益。

自中國花協有組織有領導地在全國各地開展了國花大討論以 來,《中國花卉報》陸續刊登了許多著名人士及廣大群眾對推選國 花展開了熱烈討論的消息。據《中國花卉報》刊載,已提名作為 中國國花候選花的種類有:梅花、牡丹、菊花、蘭花、月季、杜 鵑花、山茶花、荷花、桂花、中國水仙花、石榴、臘梅、迎春、桃 花、映山紅、君子蘭、萱草、金花茶、金邊瑞香、紫薇、桅子花、珙桐(鴿子樹)、一串與英蓉花等數十種之多。經過近十個月討 論,已經圓滿完成任務。

根據31個省區市(包括深圳特區)上報結果,贊成一國—花

(牡丹)的有l8個省,佔58.06%。贊成一國四花(牡丹、梅花、 菊花、荷花)的有11個省,佔35.48%。有2個省提出新的四花方案,即以蘭花換荷花,佔6.45%。全國國花評選領導小組經過 認真研究,一致同意「牡丹」為我國的國花。其他呼聲較高的蘭花(春)、荷花(夏)、菊花(秋)、梅花(冬)為中國四季名花。 如此,蘭(春)、荷(夏)、菊(秋)、梅(冬)四季分作韶華主,總領群芳是牡丹。國花與四季名花形成眾星捧月的態勢,豈不更能反映我中華民族繁榮昌盛、清廉堅貞、高尚的精神。

上述評選結果及詳細情況,按程序由農業部上報。群眾性的國花評選活動暫告一段落。

韓報文章稱,可能是牡丹、梅花所代表的文化差別所致

武則天是中國惟一的女皇帝。傳說一次她在賞雪時,對隨從說想看到雪天里百花齊放的景象。俗話說權貴身邊必有阿諛奉承之輩,一個侍從就對她說:「陛下只要讓掌管百花開放的百花仙子下令就可以。」武則天於是召集百花仙子,詔令百花齊放。百花仙子緊急召開會議,對人間帝王干涉仙界進行了聲討。但在權勢面前,百花都屈服了,在冬日裡競相開放,惟有牡丹仙子堅持反對。武則天一怒之下命人將長安城中的牡丹一把火燒光。

百花齊放的故事說明當時長安已經有溫室栽培技術,花卉在冬天裡也能開放,這已得到了考證;同時可以解釋為武則天對唐朝的象徵花卉———牡丹的逆反心理。

白居易在《牡丹芳》中贊道:「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這表明當時世人對牡丹之愛已達到了一種如痴如狂的程度。有的牡丹被稱為「楊妃深醉」、「太真冠」等,把牡丹與楊貴妃相提並論,不僅是為了美化楊貴妃,還是李唐後人對被武則天破壞的王朝主體性和傳統進行弘揚的手段。由此可知,從沒有國花概念的古代開始,牡丹事實上擔當著中國國花的角色。對中國人來說,牡丹的意義已超出了花本身,成為中國人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位於北京極樂寺的國花堂,明朝時期就是觀賞牡丹的好去處。盡管不是國花,但可能因為上至天子、下至平民百姓都對牡丹花情有獨鍾,因而極樂寺內的牡丹園被命名為國花堂。

如今,中國尚未決定現代意義的國花,是將分布在黃河流域的牡丹作為國花,抑或將分布在長江流域的梅花作為國花,中國有關方面為此猶豫不決。牡丹象徵著雍容華貴,與目前國家經濟現狀和政府所宣傳的「節儉」不甚相符;梅花象徵著堅忍內斂,與開放性的國家政策稍有出入。國花無法確定的背後似乎是上述理念沖突在起作用。

熱點內容
另一朵玫瑰那樣獨特的小說 發布:2025-07-05 17:07:16 瀏覽:408
取名為海棠 發布:2025-07-05 15:17:53 瀏覽:642
白蘭花雕刻 發布:2025-07-05 14:39:49 瀏覽:125
在心中盛開一朵 發布:2025-07-05 14:34:06 瀏覽:418
六指蘭花 發布:2025-07-05 14:15:48 瀏覽:805
插花福州 發布:2025-07-05 14:14:32 瀏覽:726
矮喬木盆景 發布:2025-07-05 14:08:35 瀏覽:706
牡丹花藝作品 發布:2025-07-05 14:07:11 瀏覽:14
花藝WFC 發布:2025-07-05 14:07:05 瀏覽:143
干玫瑰花面膜 發布:2025-07-05 13:47:48 瀏覽: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