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三願曲式分析
㈠ 求《玫瑰三願》詞分析 急~
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對於那些已掌握了西洋作曲技巧、力求以藝術報效祖國版的作曲家們來說權,如何運用西方技術理論創作中國人自己喜愛的音樂作品是他們面臨的最突出的問題.況且,從技術理論上升到創作實踐並非易事,若想有所突破就是更難上加難了.盡管當時產生了一大批音樂作品,可是從音樂本體的角度審視,真正能夠做到具有一定藝術水準的卻是屈指可數.的確,一部優秀的音樂作品不僅要有健康的思想內容,積極向上的精神信念,還要把詞、曲、伴奏等眾多音樂本體要素完美地結合到一起.黃自的《玫瑰三願》便是這樣一部具有相當藝術價值的成功之作.
㈡ 《玫瑰三願》屬於什麼類型的歌曲曲子有何特點抒發了怎樣的情感
屬於藝術歌曲。
運用五聲音階創作旋律,即體現了古樸高雅的藝術特點,又有強烈的民族特點。
抒發了滿腔凄涼與哀怨。
㈢ 中國傳統音樂對流行音樂的影響越詳細越好。
可參考這本書 中國流行音樂簡史(1917-1970 ) http://book.jqcq.com/proct/830279.html 孫蕤,本名孫思溥,中國流行音樂史研究者、收藏家,北京現代音樂研修學院特聘研究員。1936年生於遼寧開原,1960年畢業於沈陽葯科大學葯學系,退休前為大連醫科大學葯劑學教授。 自幼喜愛中國流行音樂,從少年時代,便開始收集音樂資料 1 中國內地流行音樂發展史 中國內地流行音樂的發展迄今已有60年左右的歷史。它產生於本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30年代至40年代是第一個高峰期,80年代是第二個高峰期。本文將以80年代為重點,簡單敘述中國內地流行音樂的發展概況。由於中國流行音樂在產生、發展過程中的特殊性,本文也將涉及其他類型的歌曲創作情況。 一、中國現代創作歌曲的發端 中國現代創作歌曲約起始於清末至民國初。清王朝的倒台,民國的創立所經歷的舊民主主義革命造成了深刻的社會變化。在此期間,西方資本主義文化逐步東漸,並與中國傳統文化形成了既相沖突又逐步結合的態勢。當時已有直接借用外國歌曲的曲調填詞作為軍歌及學堂歌曲的現象,如:《中國男兒》(石更填詞)、《漢族歷史歌》(王引才填詞)等。這可說是西方音樂因素為我所用的開始。 中國初期的創作歌曲是自蕭友梅、黃自、青主、李叔同、趙元任等人開始的。 蕭友梅是卓有成就的音樂教育家,也是最早的歌曲作者之一。《問》、《卿雲歌》是他較著名的作品。他的作品雖有濃重的外國音樂的影響,但已開始注意吸收中國傳統音樂的因素。 黃自是受過系統的西方訓練的作曲家,在歌曲創作上的成就較高,《天倫歌》、《玫瑰三願》都是有名的抒情歌曲。 此外,趙元任的《賣布謠》、《教我如何不想他》,青主的《大江東去》、《我住長江頭》,陳嘯空的《湘纍》等等作品,都是現代創作歌曲初期涌現的優秀作品。 在這一時期,西方音樂文化通過留學西洋的音樂工作者介紹到我國,音樂教育的推行和普及作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一個部分影響了民眾。同時,以大中城市為中心,新型的都市文化逐漸形成。這些都為中國現代歌曲的發展提供了條件。 在現代創作歌曲的發端期,有兩個明顯的特徵已經出現,即一方面,大量採用或借鑒西方歌曲創作模式,甚至多有完全「西化」的作品;另一方面,中國傳統音樂,特別是民間音樂的基質也在創作中顯露出來。這種情況大體上規定了日後歌曲創作的方向。 二、中國流行音樂奠基人-黎錦暉 黎錦暉(1891-1967)是中國流行音樂的奠基人。 黎錦暉生於湖南湘潭,自幼學習古琴和彈撥樂器。家鄉民間音樂和當地流行的湘劇、花鼓戲、漢劇等戲劇音樂對他影響至深。1927年,他創辦了「中華歌舞學校」,後又組建「中華歌舞團」。1929年組織「明月歌舞團」,並到全國各地巡迴演出。1931年,「明月歌舞團」並入聯華影業公司。1949年後,他在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擔任作曲,1967年逝世於上海。 黎錦暉青年時代醉心於新音樂運動,主張新音樂與新文學運動攜手共進。基於這種認識,他創作了大量兒童歌劇、歌舞及歌曲。這些作品,不僅在大陸風靡一時,而且波及香港及南洋各地。《麻雀與小孩》、《葡萄仙子》、《神仙妹妹》、《可憐的秋香》、《月明之夜》等歌曲流傳極廣。這個時期的作品大多以保護兒童創造才能、反對封建教育為主題,文字通俗易懂,音樂語言簡練、生動、明快,繼承和發展了沈心工及李叔同所倡導的學堂樂歌的傳統。同時,他又是運用民間音樂素材的能手。在這些兒童歌曲里,民歌、小調、曲牌等均成為創作的素材。在歌曲創作民族化方面,黎錦暉無疑是一個先行者。 繼兒童歌舞之後,黎錦暉轉入了流行音樂的創作。《毛毛雨》、《妹妹我愛你》是他早期的流行音樂作品,標志著中國流行歌曲的誕生。 黎錦暉轉入流行音樂創作並獲得了成功有其相應的社會背景。當時的上海已具備資本主義商業化都市的特徵,西方特別是美國流行音樂通過舞廳、電影、廣播等媒介流入中國。市民階層的文化生活中已出現對流行音樂的需求。黎氏的流行音樂便是在此情況下應運而生的。 1928年,黎錦暉率「中華歌舞團」去香港、泰國、印尼、馬來亞、新加坡等地巡迴演出,《毛毛雨》等流行歌曲即已與他的兒童歌舞一起成為主要節目。1929年,由於經費困難滯留於新加坡無法回國,他遂接受一家書局的訂貨,短期內編寫了一百首流行歌曲寄回上海,由上海文明書局出版了16本歌集。《桃花江》、《特別快車》等歌曲即成於此時,大獲成功。 「明月歌舞團」是中國流行樂發展中一個重要團體。中國第一代歌星如周璇、白虹、嚴華,流行音樂作家如黎錦光、姚敏都在這個團里。聶耳也是從這里走上音樂創作之路的。 1931-1936年間,黎錦暉還為《人間仙子》等十幾部電影配樂,其中的大部分插曲是流行歌曲。同時,他也搞舞廳音樂,把民間旋律爵士化。當時的「百代」、「勝利」等唱片公司大量錄制出版他的流行歌曲。 黎錦暉的流行音樂創作奠定了中國流行音樂的基本風格,即民間旋律與西洋舞曲節奏相結合。在當時,主要有探戈、狐步等。配器也模仿美國爵士樂的風格。上舉《毛毛雨》、《桃花紅》、《特別快車》等作品格調不高,有的相當庸俗,迎合了小市民的低級趣味,當時即受到廣泛批評。聶耳就曾撰文斥責這些作品。可以說,中國流行音樂起步之初並沒有走一條健康之路。除內容平庸外,音樂上的粗製濫造,演唱上的賣弄風情、嗲聲嗲氣都為其後的發展帶來了不好的影響。但他在處理流行音樂中外來形式與民族傳統關繫上的成功經驗是值得後人借鑒的。 三、救亡群眾歌曲創作及進步音樂工作者的流行歌曲創作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日本軍國主義侵華事實造成民族危機感的空前高漲。伴隨著抗日救亡運動,出現了群眾性的救亡歌詠活動。廣大進步音樂工作者創作了大批救亡歌曲。從而奠了我國歌曲創作的另一走向。 聶耳是救亡歌曲作家中的佼佼者。在短短兩年左右的時間里,他所寫的30餘首歌曲絕大部分是廣為流傳的成功之作。《畢業歌》、《新女性》、《開路先鋒》、《義勇軍進行曲》是他在進行曲方面具有開拓性貢獻的作品。《飛花歌》、《塞外村女》等則是民歌風抒情歌曲中很有特點的作品。 在救亡歌詠活動中,還可以舉出像《大刀進行曲》(麥新詞曲)、《到敵人後方去》(冼星海曲)、《游擊隊歌》(賀綠汀詞曲)等進行曲風格的歌曲。這一時期奠定的進行曲風格的群眾歌曲(日後稱為隊列歌曲)已表現出成熟的中國民族特點,如較少採用和弦分解化的旋律,而是以五聲音階為主;旋律多級進,富於抒情性等等。 與此同時,進步音樂工作者也介入了以電影為主要媒介的流行音樂創作活動。如聶耳的《告別南洋》、《梅娘曲》、《鐵蹄下的歌女》,任光和安娥的《漁光曲》、《王老五》,賀綠汀的《四季歌》、《天涯歌女》(田漢光詞)、《春天裡》(關露、賀綠汀詞)、《秋水伊人》及劉雪庵的《何日君再來》(貝林詞)等都是為進步電影所作的插曲。 總之,到抗日戰爭爆發前,中國的歌曲創作除少數藝術歌曲外,大致可分為兩支。一支是以黎錦暉為代表的流行音樂,另一支是以聶耳、冼星海等人為代表的群眾性歌曲。流行音樂以西方流行音樂形式為藍本,寫作上則有民歌化與西產大小調式化的兩種趨向,群眾性歌曲以西方進行曲及民歌為藍本,寫作上則有民歌化和進行曲化的兩種趨向。至此完成的類型分化奠定了日後群眾性歌曲創作的基本態勢。 四、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的流行音樂和群眾歌曲創作 抗日戰爭期間,淪陷區的敵偽統治者十分重視流行歌曲的宣傳作用。偽滿時期,著名歌星李香蘭曾成為流行音樂的風雲人物。 李香蘭本為日本人,生於中國,本名山口淑子。戰後回到日本,入政界為日本參議員。她在抗戰期間受人利用,演唱了大量流行歌曲,如《滿州姑娘》、《戒煙歌》、《支那之夜》、《蘇州夜曲》等,均以美化日本軍國主義,宣揚「東亞共存」為主旨,在當時產生過惡劣影響,激起了有良知的中國民眾的強烈反對。 當時活躍的中國流行音樂作曲家有黎錦光、陳歌辛、姚敏、梁樂音、嚴工上等人。其中影響最大的為黎錦光和陳歌辛。黎錦光的代表作有《夜來香》、《五月的風》、《瘋狂世界》、《采檳榔》等;陳歌辛的代表作有《薔薇處處開》、《漁家女》、《戀之火》、《高崗上》等等。 在這一時期,中國流行音樂沒有太重要的成就和發展。除技術上的某些進步外,整體風格沒有超過早期的格局。 總的來看,中國流行音樂從產生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的發展,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條件下進行的。由於特定歷史環境的限制,它的發展是不完善的。一方面,它帶有濃重的殖民地氣息,存在先天不足的軟弱;另一方面,由於不發達的社會經濟文化,流行歌曲只面向人數不多的小資產階級及市民階層。作品題材狹窄,製作技術粗糙。這決定了中國流行音樂的發展必將經歷一條曲折的道路。 自抗日戰爭以來,以延安為中心的進步音樂工作者繼續沿著救亡歌詠活動的方向發展創作。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光未然詞)、鄭律成的《延安頌》(莫耶詞)、李劫夫的《歌唱二小放牛郎》,還有《軍民大生產》、《南泥灣》以及歌劇《白毛女》、《劉胡蘭》等作品的誕生都顯示出生氣勃勃的發展趨勢。進入解放戰爭時期,又出現了《解放區的天》、《山那邊好地方》、《咱們工人有力量》和《勝利進行曲》等優秀歌曲。 五、新中國建國後17年間的創作歌曲 隨著全國解放,群眾歌曲領域形成了一支陣容強盛的創作隊伍。自《歌唱祖國》到《我們走在大路上》,王莘、李劫夫、瞿希賢、傅庚辰等作曲家在進行曲創作中大獲成就,李劫夫尤為其中的佼佼者;晨耕、唐訶、生茂、傅林、遇秋、呂遠等部隊作家在新民歌創作上顯示了很強的實力;雷振邦、石夫則在少數民族音樂素材的運用上有獨到之功。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長征》組歌、歌劇《洪湖赤衛隊》、《江姐》、《紅霞》等大型聲樂作品中的選曲也在群眾中產生了較大影響。總的說來,這一時期的歌曲創作,特別是群眾歌曲的創作,呈現著良好的態勢。合唱、齊唱、獨唱、重唱、表演唱等體裁形式均有佳作。當屬我國歌曲創作的又一個繁榮時期。 這一時期仍以進行曲與新民歌創作為主,其中進行曲逐漸偏重於抒情性(如《一代一代往下傳》)。新民歌創作則有以民間素材變化發展(如《花兒為什麼這樣紅》)和在民間音樂基礎上再創作(如《克拉瑪依之歌》)兩種趨向。此外,圓舞曲(如《我愛祖國的藍天》)、說唱歌曲(如《八月十五月兒明》)等方面也有不少佳作。以《毛主席,我們心中的太陽》(喬羽詞、沈亞威曲)為代表的頌歌類大型抒情歌曲發展成為獨具一格的體裁。各種風格的歌曲在民族化上都有明顯的成就。旋律或以中原地區的民間音樂為基礎,或以少數民族音樂為素材。配器或用民族樂隊,或用管弦樂隊,手法比較傳統。廣播電台是最主要的傳播媒介,群眾性集體歌詠是最普遍的音樂生活方式。 這一時期的歌曲演唱以民族與美聲相結合的唱法為軸心,產生了像賈世駿、馬玉濤、王昆、郭蘭英、郭頌、胡松華、呂文科等一批深受群眾喜愛的歌唱演員。這一時期的優秀歌曲作品多收集在兩集《革命歌曲大家唱》中。 完畢~!
㈣ 欣賞花之圓舞曲玫瑰三願教案
教學目標:
1. 讓學生在《花之圓舞曲》的欣賞過程中充分體會作品的美感,享受音版樂美所產權生的愉悅感受。
2. 引導學生參與音樂活動,從中體會圓舞曲共有的特點以及該作品特有的韻律特點(音樂的自律);並將自己的感受通過舞、唱、演等方式表達出來。(音樂的他律)
3.通過簡單的動作及表現形式的變化了解、記憶作品主題,感知作品結構。
教學重點:感受《花之圓舞曲》的韻律,體會作品的音樂美。
教學難點:從音樂的「自律」到「他律」,學生在欣賞過程中由正確感受到自然表達的提升。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 電子琴
教學過程:
一、三拍子的節拍韻律:圓舞曲共性的感受與表達。
1.入境欣賞,動作體驗
2.圓舞曲節拍感受與表現。
二、第二樂段:《花之圓舞曲》中的特有韻律的感受與表達。
1.旋律線條的韻律(第二樂段主題1)
2.節拍重音變化產生的韻律(第二樂段主題2)
3.第二樂段的完整感知
三、第一樂段:「花之舞會」——學生對音樂理解之表達。
1.情境設置
2.結合動作欣賞感知需表現的音樂元素
3.小小舞會:自我表達的演練與提升
四、作品的完整呈示與欣賞。
㈤ 欣賞音樂的經歷後的感受..
藝術欣賞是一個含義非常寬泛的話題,她所涉獵的內容包羅萬象。有時指一座建築、一幅畫、一個雕塑、一件藝術品、一首歌;有時指詩歌、書法、繪畫、舞蹈、戲劇及音樂等一系列藝術表現形式……藝術雖然不直接作用於人們的基本生活,卻影響著社會的文明和民眾的素養,因此,對於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乃至一個人來說,藝術是不可缺少的。濃厚的藝術氛圍和良好的藝術品位猶如肥沃的土壤,滋養人們的精神世界,使人從中受益,而沒有藝術的社會和民族是無法想像的。然而,如何欣賞藝術,卻有很多的學問在裡面,培養藝術鑒賞
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長期的熏陶和學習。它不僅涉及到個人偏好和審美取向,也包括文化修養、社會常識、歷史等很多層面知識的涉獵和積累。我在這里舉個小例子:每當我看到文物專家以嫻熟的眼力來鑒賞一件古玩時,我都非常欽佩,因為我知道他們的評估絕不僅僅是靠直觀的感覺,那犀利的目光中含有多少文化功力和知識底蘊啊!
歌曲欣賞
音樂欣賞也是培養出來的。開始,當我們情不自禁地喜歡上一首好歌,或是一首優美動聽的樂曲時,會因此而對音樂有了興趣。興趣的萌生是自然的,因為我們身邊不乏歌聲和樂聲。那節奏鮮明、旋律優美的音樂俯拾皆是,充斥於我們的生活。但興趣的培養則需要花費心血,不可能一蹴而就,對於那些更加深奧和復雜的音樂,欣賞起來需要與之對應的知識和修養,比如欣賞漢高祖劉邦賦詞的《大風歌》,漢朝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琴歌),唐朝王維的《陽關三疊》(歌歌),宋朝蘇軾的《赤壁懷古》及宋朝姜夔作曲的《揚州慢》、《杏花天影》等等。欣賞這些歌曲已經不那麼帶有普遍性了,但在一些聲樂及器樂的音樂會上還會聽到用這些曲調改編的聲樂和器樂曲。如果不了解它們誕生的原因,就不能很好地去欣賞。這些樂曲都有豐富的歷史背景,詞、曲作者也都非同尋常,欣賞這些歌曲在某種意義上是回顧歷史,追憶往昔。沒有對那個時代社會環境、人文思想的了解,就很難感同身受,從而降低了聆聽它、欣賞它的品位。音樂是社會生活的印記和生命的映像,它的旋律充滿了時代畫面和人的心靈之聲。每首歌曲都有可能是一個完整的故事,一段感人的佳話,或悲壯、或凄涼、或委婉……即使是中國近代的藝術歌曲也概莫能外,比如《教我如何不想他》(劉半農詞,趙元任曲)、《我住長江頭》(宋朝李之儀詞,青主曲)、《玫瑰三願》(龍七詞,黃自曲)等,這些久遠的歌曲至今被人們詠唱,仍回響在舞台上。歌聲依舊,時光荏苒,崢嶸歲月永記心頭。
還有很多外國藝術歌曲的保留曲目,尤其是18、19世紀的古典藝術歌曲,像莫扎特的《渴望春天》;舒伯特的《搖籃曲》、《鱒魚》、《魔王》;門德爾松的《乘著歌聲的翅膀》;拉赫馬尼諾夫的《春潮》等等,都是膾炙人口、經久不衰的傳世佳作,不僅曲調優美動人、起伏跌宕,而且鋼琴伴奏也十分精湛,和聲和織體都非常考究,成為欣賞這些大師們作品時需要關注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在這里舉一個舒伯特的例子。舒伯特喜歡為歌德的詩譜曲,天才音樂家與偉大詩人珠聯璧合,創作了歌曲《魔王》。在這首歌曲中,舒伯特用不同的聲調為四位角色定位:誘惑的魔王、驚恐的孩子、堅強的父親和平靜的敘事者。這首歌曲創造了藝術奇跡,有奇異的想像、豐富的故事、錯落有致的歌曲和美妙的伴奏,令人陶醉,美不勝收。
歌曲欣賞一般是引發我們興趣入門的品類,雖然種類繁多,但終因為篇幅較短,旋律、結構簡單,加之有歌詞的輔助,比較容易理解,而另一些作品,比如室內樂,在欣賞上就有一定難度了。
室內樂欣賞
在欣賞室內樂這種音樂體裁時,我們先要了解一下它的產生。早在歐洲文藝復興運動之前,室內樂就已存在。最早的室內樂是指王公貴族在皇宮或是貴族的大客廳中演奏演唱的音樂,主要是區別於在教堂或是在劇場和廣場上演奏的正規、場面宏大的宗教音樂。早期室內樂的演奏主要用琉特琴(一種彈撥樂器)、哈普希科琴(撥弦古鋼琴)以及一些管弦樂器,曲目是一些宗教和世俗的聲樂、器樂曲,但比較簡單,到了巴洛克時期才逐漸豐富起來。高聲部一般是用小提琴、長笛及雙簧管來演奏,低聲部用大提琴及大管來演奏,中聲部則用琉特琴和哈普希科琴來演奏和聲以及流動的伴奏織體,比初期細膩豐富多了。
到了巴洛克的晚期,被尊稱為「交響樂之父」和「弦樂四重奏之父」的奧地利作曲家海頓(1732-1809)賦予了室內樂新的活力,使這一形式得到充實和發展。他確立了弦樂四重奏的典型演奏形式,並使這一形式成為室內樂最常見的演奏形式。在這之前,宮廷樂隊的編制並不固定,一是根據權貴們的好惡來選擇樂器,二是根據現有條件因地制宜地創作。海頓作為創立古典音樂的領軍人物,集巴洛克音樂之大成,寫了八十多首弦樂四重奏,僅次於他的交響曲(一百多部)。在海頓早期的弦樂四重奏中(1755—1760),五個樂章的組曲傾向很明顯,這主要是受到巴洛克時期的大師巴赫的影響所致。巴赫在他的《英國組曲》及《法國組曲》中,以各種舞曲作為這些組曲的主要成分:像《阿拉曼德舞曲》(Allemande)起源於德國的民間舞蹈,平穩而流動;《庫倫特舞曲》(Courante) 起源於法國的舞蹈;《小步舞曲》(Minuet)起源於法國優美而高雅的宮廷舞蹈;《薩拉班德》 (Sarabande)是西班牙的一種輕慢而矜持的舞蹈,起源於東方;《加沃特舞曲》(Gavotte)常伴有仿風笛音調的《繆賽特舞曲》(Musette)。所以在巴赫的初級鋼琴曲集(俗稱《小巴赫》)里,對於這第13首舞曲的名字,不同時期常常有不同的叫法。有時稱為《風笛舞曲》,有時稱為《加沃特舞曲》,有時又叫《繆賽特舞曲》。除此之外,還有源自著名的波蘭民間舞的《波羅乃茲》舞曲;較歡快的《布列》舞曲(Bourree),以及情緒熱烈、一般作為組曲結尾的《吉格》舞曲(Gigue)。以上提到的這些歐洲各國的舞曲,情緒、速度各不相同,風格各異,所以經常作為組曲的常用素材在室內樂的演奏中出現,當然隨著不斷地發展,後來序曲、進行曲等也加入進來,使室內樂的題材更加廣泛。
㈥ 想了解中國近現代音樂史要很准確、很權威的資料!
綜合了迄今為止中國近代音樂史的研究成果,加以整理、編纂,作出獨到的解回釋,內容既精練又完備答,包括自1840年至1949年中國近代音樂發展的軌跡,分上編:傳統音樂與下編:新興音樂。既回溯了傳統視角的說唱音樂、戲曲音樂、器樂、民歌與歌舞音樂,又闡述了新興音樂包括西洋音樂的傳入我國及我國近代音樂新人的出現、成長及其對音樂思潮、理論、社會的影響;洗練流暢的文字背後,潛藏了邏輯的、審美的基座。
㈦ 唱玫瑰三願 應該注意些什麼
注意大跳 注意轉換點 很多技巧 都是通用的 你找老師直接給你仔細分析一下
㈧ 搜索黃自作曲的藝術歌曲《玫瑰三願》的原唱是誰
歌名:玫瑰三願抄
填詞襲:龍七
譜曲:黃自
原唱:李谷一
玫瑰花玫瑰花
爛開在碧欄桿下
玫瑰花玫瑰花
爛開在碧欄桿下
我願那
妒我的無情風雨莫吹打
我願那
愛我的多情遊客莫攀摘
我願那
紅顏常好不凋謝
好教我留芳華
玫瑰花玫瑰花
爛開在碧欄桿下
玫瑰花玫瑰花
爛開在碧欄桿下
我願那
妒我的無情風雨莫吹打
我願那
愛我的多情遊客莫攀摘
我願那
紅顏常好不凋謝
好教我留住芳華
我願那
妒我的無情風雨莫吹打
我願那
愛我的多情遊客莫攀摘
我願那
紅顏常好不凋謝
好教我留住芳華
玫瑰花玫瑰花
爛開在碧欄桿下
玫瑰花玫瑰花
爛開在碧欄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