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舞蹈
Ⅰ 論述牡丹亭的藝術審美800字
一、陰陽相合、圓融歸一
精神分析學派的創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在他的著作《夢的解析》一書中,有著著名的論斷———夢是某種願望的達成。在大型舞劇《牡丹亭》第一幕閨塾•驚夢中,杜麗娘與丫鬟們在晨讀,她們春情萌動,無心於刻板的學習,心隨鳥兒一樣飛向了牆外的世界。在春色宜人的後花園枕著春光入夢,在夢中與柳夢梅相見,兩情相悅,身心相許。受封建思想的約束,人性要受到一定的壓抑。青春年華正是談情說愛的時期,可是他們卻不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還要通過媒人介紹才能相互認識,甚至在婚姻大事上要由父母決定。壓抑得太久的內心願望,只能通過做夢來實現。杜麗娘年芳二八,正是情竇初開的年齡,希望與自己心愛的人談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她夢見了她的意中人柳夢梅,從兩人相遇時柳枝輕輕的觸碰,到相識時眉目傳情的細微處理,再到兩人相愛時的深情舞蹈,都是在夢中完美實現。在一張荷葉做成的「床上」,他們纏綿悱惻,互相傾吐著愛慕之情,兩情相悅,身心相許(見圖1)。為了營造古典的文化意蘊,編導通過柳枝、荷花的巧妙運用,特別是荷花床的巧妙運用,表現出了他們愛情的清純淡雅。因為在人們的心目中荷花高雅聖潔,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淡雅高潔,同時荷通「和」,寓意和和美美。特別是荷花床上兩人「接吻」的動作設計兩人對立相跪、柳夢梅身體前傾在上為陽,而杜麗娘身體羞澀的往後仰為陰,兩人手掌相對盟誓生死相依。這一經典動作的設計營造出了含蓄典雅、純潔美好的意境,很好地詮釋了陰陽相和。最後一幕柳夢梅身穿著一件牡丹花紋的大紅色長袍,緩緩從舞台在台口走向舞台的中間,兩人徐徐升起、合穿一件衣服緊緊相擁、合二為一(見圖2),此時舞台的背景也是大紅的牡丹圖案,營造出一個新婚的洞房,給人以祥和美好的審美感受。在第二幕寫真•離魂當中,杜麗娘相思成疾,病入膏肓。知道自己不久就要離開人世,她在病榻前叫來丫鬟,取來柳枝為自己留下青春嬌美的畫像,並期許自己的畫像有朝一日能為意中人見到。
就在奄奄一息即將陰陽相離之際,杜麗娘的父母撕心裂肺、極力挽留、痛不欲生,就在此時有一個扮演杜麗娘鬼魂的舞者,一襲白色的衣服吊著威亞、身體筆直從床邊升起,很好的表現了杜麗娘已經離開了陽間,去了陰曹地府。第三幕魂游•冥誓,柳夢梅在街市上買下了杜麗娘的寫真畫像時,杜麗娘的遊魂追隨柳夢梅到達梅花觀中,兩人情深意切、海誓山盟。但是兩人畢竟已陰陽相隔,索命無常把杜麗娘無情的帶走,柳夢梅與杜麗娘難舍難分。由柳枝而延伸出來的水袖舞是柳夢梅內心世界的情感表達,柳通「留」,在古代通常是在友人或者情人分別時,折柳相送,表示挽留,道具柳枝的運用有著巧妙的隱喻功能和文化內涵。當我們將要由宗教轉向藝術,轉向舞蹈的時候,首先就要對超越有所准備。超越自然、超越自我的終極指向就是宗教的對象。文化產生的內在動因就是人的超越精神。一種文化如果沒有超越,就是僵死的,沒有活力的。宗教也是藝術,是舞蹈的一種內在精神。如果說宗教是「向人發出的籲求」,那麼藝術也是向人和人的精神世界發出的籲求,它在這世界中播撒真善美的鮮花,並最終領著人類走向聖潔,走向超越。中國古代女性地位社會地位低下,個人命運無法自己把握,受到了封建禮教的嚴重束縛,但是她們的思想和精神是自由的,他們同樣渴望擁有自己的愛情、渴望社會公平正義。在生前壓抑的情感和無法完成的願望,驅使她們寄希望於死後化為鬼魂幫助她們來完成。這種靈魂可以脫離肉體的形神二元的思想觀念,展現了中國文化獨特魅力,表達了人們對於追求真正人性的深層思考。舞劇「牡丹亭」的結構中包含著慾望與道德的抗爭,在陽間現實生活中體現出超我的一面,道德壓抑著慾望,而在陰間的鬼域世界中體現出本我的一面,慾望沖破道德,走向了心靈、意識與精神的自由。舞劇中他們在陽間不能相見,他們藉助了鬼魂(生魂和亡魂)在無數次的圓自己的夢,至真至純的愛情最終感動的陰間的小鬼和判官,最終放杜麗娘還陽。在舞劇「牡丹亭」中存在著人間、地府、仙境三種空間,存在人、鬼、神仙三種生命形式。雖然在舞劇的主題不是「永生」,但是在一定的程度上表現了一種生命的公平、永恆、圓滿的願望。中國鬼戲儀式原型和夢幻原型中關於死、慾望的理念並不是中國鬼戲真正的命題,原型背後反映出來的關於「忠善者長生」的人生信念和「公平圓滿」的生活願望才是中國鬼戲真正的情感內核。[3]36杜麗娘本是忠善賢良的淑女、生命的隕落是非正常的,為了彌補遺憾、追求公平圓滿的強烈情感始終貫穿著舞劇始終。舞劇「牡丹亭」忠於原著,通過絲絲入扣舞蹈的表演,展現了人性的美好,這種獨特的審美理想很好地詮釋陰陽相合,圓融歸一,這個「一」也理解為回歸了「人本」。
二、虛實相生、情景交融
虛實相生、情景交融是中國舞蹈審美追求之一,也是舞蹈創作在意象營造過程中的一個具體原則,還是舞蹈鑒賞中的一個審美標准。「虛」和「實」在舞蹈中是以象來體現。舞蹈的動態視覺意象就是一種「實象」與「虛象」的互滲交融。正如呂藝生先生所說:「舞蹈藝術的形象作為物理實在的人體,它的活動證明它的存在,但其藝術形象只在意象中存活,所展現的形象實際是虛幻的是並不真實的存在。它既有卻無,既無卻有。」所謂情景交融,是藝術作品中內在的思想感情與外在的景物相互融合,共同營造出藝術作品中所要表達的情境。在民族舞劇「牡丹亭」序,春天奼紫嫣紅開遍,編導設計了花神和樹精,花神個個俏皮可愛,動作中設計多以小的跳躍,和點的頓挫來表現花神的靈動。文學裡面有著比興的手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舞劇中借用花神和樹精,節奏清新明快,舞步跳躍俏皮,描繪出一派生機盎然的春天的景象,讓人感受到了杜麗娘春情萌動的內心真實世界。在第二幕寫真•離魂當中,杜麗娘生命結束,變成了靈魂出竅飄然而去,讓人倒吸一口涼氣,把我們未曾見到的虛無變成了可視的真實存在。而杜府的門窗、以及小姐的床榻、家人為之痛哭流涕卻的場面又是那麼的寫實,好像就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一件事情一樣真實。在接下來「靈空」雙人舞和群舞表演中,兩人都身著白色的素衣,手拿柳枝互相纏繞,綿綿情意娓娓道來,好像徹底擺脫了人世間的禁錮,在另一個純凈、自由的世界裡舞蹈,這個靈人的形象設計,其實就是舞劇編導虛構出來的,舞蹈中「靈空」的空靈虛幻情景營造,與主題雙人舞蹈相得益彰。舞劇結構的精心設計,以及所呈現出來的意境,恰恰是杜麗娘與柳夢梅內心精神世界真實寫照。在第四幕冥判•回生,杜麗娘向判官和小鬼訴說自己生死經歷,陰間冥府鬼魅森嚴,小鬼們面目猙獰、牛頭馬面,判官,這些只是在民間傳說中出現的虛無形象,在舞台上卻如此活靈活現。判官拿著兩面旗幟在舞台中間發號施令,掌握著人的生死大權,小鬼們個個畢恭畢敬在舞台上來回穿梭,營造了地獄的審判場景。杜麗娘在判官面前訴說著自己的故事,深深感動了小鬼們,小鬼們紛紛求情。杜麗娘的行為大膽,她沖向舞台的台口,縱身一躍跳入了樂池,以表她對愛情堅貞不渝、生死不改的決心。小姐生病杜府著急的心情,通過舞台上幾扇門的開關、抓葯家丁的匆忙腳步的設計,恰到好處的表現出來。舞美、燈光顏色的變幻,一場生離死別、扣人心弦的愛情故事,以舞蹈的形式給觀眾們帶去了全新的視聽享受。
不管是在第一幕閨塾•驚夢中的荷葉上定情的雙人舞設計,還是第二幕:寫真•離魂;第三幕:魂游•冥誓;第四幕:冥判•回生,清新淡雅的江南景色、委婉含蓄的詞曲意境、欲說還休的肢體語言交相輝映,共同推進舞劇故事情節發展(見圖3)。柳夢梅出現在杜麗娘的夢中,讓我們感受到了杜麗娘的實、柳夢梅的虛。然而杜麗娘離魂的剎那,我們卻發現杜麗娘變成了一個虛無的想像,這時柳夢梅卻又成為了一個真實的書生再次出現。人鬼之戀穿越時空,人間、地獄、靈空,始終讓人感受到了虛實兩條線在交替進行。雖然觀眾知道杜麗娘在舞蹈中明明是已經死去,但是在舞台上杜麗娘的人物形象卻又是那般情真意切。除了杜麗娘、還有索命無常、牛頭、馬面、以及判官等鬼神、鬼魂形態的多樣性融於整部舞劇當中。這些形象都是歷代人們對於鬼魂的不斷加工創造而成的,多樣的形態更多的是以精神的樣式存在,深深地活在了人民群眾的思想意識里,而不是以物質的形態充分表現出來。都是舞蹈藝術作品中人物形象的超現實延伸,也是編創者內心情感和精神的言說。
三、形神相依、氣韻生動
「形神相依」是指舞蹈的外在動作形態與內在的精神思想相互依存。「氣韻生動」是指藝術作品有血有肉、活靈活現,人物形態和生命狀態熠熠生輝。就舞蹈藝術而言,氣韻生動就是舞蹈動態節奏體現出來的一種韻律,使得所要表現的物象形神兼備,活靈活現,精神氣韻高度協調統一。舞蹈依靠動作姿態來塑造人物形象,表達思想情感。民族舞劇「牡丹亭」不管是柳郎還是杜麗娘,以及花仙、春神、小鬼、判官、靈人,舞蹈動作外在的設計,都與所塑造的人物內在情感緊緊相扣。杜麗娘身旁的花仙燦爛絢麗,動作誇張,點的跳躍處理,以及身體的S曲線的扭動和手中飄帶的甩動,這種外形動作的創編其實是杜麗娘那春情萌動的內心世界的外化。在第一幕:閨塾•驚夢中,杜麗娘第一個出場的動作設計是古典舞「擰傾」的一個動勢,手腳極力往前探出(見圖4),就給人以沖破藩籬,追尋自己夢想的感覺。杜麗娘在後花園里枕著春光進入夢鄉。杜麗娘在閨塾中的一段舞蹈,與同伴們在書房中嬉戲打鬧,俏皮可愛。她們與先生陳最良還開起了玩笑,捉起迷藏,先生頓感無奈,這段群舞就把杜麗娘的性格和內心情感表達了出來。在夢里,她與柳夢梅相遇。這是男女主角柳夢梅、杜麗娘第一次相遇。柳夢梅手持柳枝,杜麗娘擦肩而過,柳枝好像觸碰到杜麗娘的衣襟,麗娘抬頭一望,兩人眼神有了第一次交流。可初見柳郎,大家閨秀杜麗娘不免羞澀,好像觸電一般,她轉頭、遮面,想看又有點不好意思,一隻手小臂內收,另一隻手卻向著柳郎伸去,身雖未動,但心已悄然飄向意中人,演員通過這些細膩的舞蹈動作,將少女初見情郎時的嬌羞與欲罷不能的情感表達得恰到好處。杜麗娘的動作清新典雅,在氣質上呈現出江南婉約的舞蹈風格,把一個有教養的大家閨秀塑造出來。柳夢梅的動作設計分寸有度,瀟灑飄逸,不是游手好閑的紈絝子弟,而是飽讀詩書、溫文爾雅的書生。情投意合的兩人很快拋卻生疏,默契十足、兩相呼應的雙人舞,演繹出了男女主角頓生好感、彼此鍾愛的浪漫情感。第二幕:寫真•離魂,杜麗娘彌留之際用柳枝為自己留下嬌媚的畫像,希望有朝一日能和心愛的郎君相見。舞蹈編導設計出了一組動作,杜麗娘一直扶在病榻前,有氣無力作畫。柳枝從手中掉落的一瞬間,既是畫作的完成,也是生命的終結。在第三幕:魂游•冥誓,杜麗娘在花仙子的托舉中前往冥府,她始終保持著一種飄逸的感覺,當遊魂到街市上看到赴京趕考的柳夢梅買下她的畫像時,她便不顧一切追隨柳夢梅而去。在梅花觀中杜麗娘趁柳夢梅熟睡之際,把自己的寫真畫像拿到手上仔細端詳,一個是鬼、一個是人,杜麗娘明明就在劉夢梅的眼前,可是兩人卻不能相見。編導設計出了柳夢梅在舞台上奔跑的動作,既表現出了柳夢梅焦急的心情,又有一種穿越時空的感覺。其實編導是想通過這樣的動作設計,讓我們更加親切的感受到,好像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一個故事,女主角並沒有死去,只是短暫的休克,柳夢梅聽到這個消息焦急萬分奔向杜麗娘。中國傳統文化中好奇尚怪的美學傳統,為人物形象的多樣化提供了條件。鬼魂形象能上天堂下地獄,超越生死界限的特殊能力,在舞台上產生了奇幻之美。在小鬼的形象設計上,編導為演員設計了一個獸面的模型,結合了現代的光電設計,在黑暗中,舞者的身體是一副副骨架,雙眼冒著紅光,張牙舞爪的露出動物的野性。動作的設計上還採用了街舞的元素,節奏短促有力,常常打破原有的節奏,再加上音樂的襯托,製造出了陰森恐怖的氣氛,把一個個冷酷無情、奇幻古怪的小鬼形象呈現出來。判官站在一面大鼓上面色赤紅,一副紅色的髯口隨著舞蹈動作左右甩動,他手拿兩面旗子,一面是死,一面是生,表情威嚴,動作干凈有力,給人以大公無私,剛正不阿、大義凜然之氣(見圖5)。
明代劇作家湯顯祖經典的「牡丹亭」又稱「還魂記」,作為中國古典四大名劇之一,數百年來,經過多種藝術形式的演繹,藝術形象深入人心。對於一種精神幻想的東西———鬼魂形象,虛幻的身份和超自然的力量,不僅為編導帶來了創作的自由和更大的想像空間,而且也創造出了非同尋常藝術意蘊。舞蹈編導和演員藉助作品中這類精神幻想的形象,進行大膽的藝術構想和創造,來表達藝術形象主體真實的精神、情感和意念。大型舞劇「牡丹亭」,舞蹈演員高超的舞蹈技術,舞台上燈光布景的精美絕倫,傳統文化的精神氣韻與現代高科技交相輝映,唯美的藝術追求,大大地提升了舞劇牡丹亭的觀賞性,讓人們再次感受到中華民族經典愛情帶來的心靈震撼,同時也把中國的民族舞劇事業發展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
Ⅱ 《牡丹亭》的藝術魅力表現在哪些方面
尤其是湯顯祖的《牡丹亭》表現了至情、至趣的生死戀歌,這些都是上層知識分子的內心獨白,在這一點上,後來的昆部也無法與之比肩。上層文化人的介入,使崑曲具有了獨特的美學格調。它不同於關漢卿及王實甫以降的伸發的悲劇美,崑曲更多地構架在意境的營造及詩意文詞的運用上,有些唱詞的段落可與往年的詩詞媲美。而且多數崑曲作品在編劇技法上也很優越。唱腔上則有音樂格局的婉轉變化,演唱節奏頓挫疾徐的控制,器具的相應搭配,取得雅趣柔麗,幽艷嫵媚,一唱三嘆的藝術美,營造了詩意與抒情的審美效果。其二,家庭戲班及戲曲理論研究高潮的出現。明代士大夫蓄養家班家樂成為時尚,文人雅士把唱清曲看作一種風雅之事競相效仿。李漁曾指出「欲唱好曲者,必先求明師講明曲意,師或不解,不妨轉向文人,得其義而後唱。」正是有了文人雅士及高層知識分子的參與崑曲形成了文學性極強的特徵,它的劇本集詩、詞為一體,辭藻華麗,典雅優美,聲腔獨特,特別講究合聲和格律,表演舞蹈性強,姿態奇妙。崑曲的這種審美方式如此強悍地闖入許多上層家庭的內部,成為他們不可缺少的生活嗜好,這是很罕見的。我們首先要弄清這個事實,我們不能用社會學和歷史學來取代戲劇學,如果把家庭戲班看成是士大夫在「世紀末」的腐朽的生活方式,那就不能真正認識崑曲所顯現給我們的解釋學深層機制。從戲劇學角度上看,家庭戲班的呈現,表明了它的滲透力,以及它在中國中央集權的宗法倫理社會結構之間的深層對應關系。
Ⅲ 牡丹亭的背景簡介
大型芭蕾舞劇《牡抄丹亭》是中央芭蕾舞團繼《大紅燈籠高高掛》之後,於2008年5月推出的又一部中國原創芭蕾力作。該劇擷取我國崑曲經典劇目《牡丹亭》的精華,以情貫穿,通過舞者杜麗娘和兩個精美化身的交融,表現人物奮力掙脫禁錮追求自由和愛情的內心世界。其舞蹈編排主線清晰,突出芭蕾舞蹈語匯的張力,音樂既選取了中國傳統的戲曲音樂,也採用了西方著名作曲家的作品和原創作品,舞美和服裝設計簡約、空靈、唯美,舞劇中崑曲和芭蕾所造成的多元韻味相互交織,為芭蕾民族化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創新。該劇曾先後在北京、深圳、香港、澳門等地演出60場。2011年8月,應邀參加英國愛丁堡國際藝術節,並擔任開幕演出,以高水平的表演讓西方世界驚艷,書寫了中華文化走出去的新篇章。
中央芭蕾舞團創作的芭蕾舞劇《牡丹亭》在尊重和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力求將中國的優秀民族文化通過西方古典芭蕾這一獨具魅力、頗具美感的藝術形式表現出來,讓中國芭蕾舞劇走向世界。芭蕾舞劇牡丹亭的創作正是在中央芭蕾舞團這種不斷開拓進取的基礎上,將中西文化相互結合創作出的一部經典作品。
Ⅳ 求教:<<牡丹亭>>第二折和第三折的內容是什麼中國古典戲曲的藝術特點是什麼
第二折 言懷
【真珠簾】〔生上〕河東舊族、柳氏名門最。論星宿,連張帶鬼。幾葉到寒儒,受雨打風吹。謾說書中能富貴,顏如玉,和黃金那裡?貧薄把人灰,且養就這浩然之氣。〔鷓鴣天〕「刮盡鯨鰲背上霜,寒儒偏喜住炎方。憑依造化三分福,紹接詩書一脈香。能鑿壁,會懸梁,偷天妙手綉文章。必須砍得蟾宮桂,始信人間玉斧長。」小生姓柳,名夢梅,表字春卿。原系唐朝柳州司馬柳宗元之後,留家嶺南。父親朝散之職,母親縣君之封。〔嘆介〕所恨俺自小孤單,生事微渺。喜的是今日成人長大,二十過頭,志慧聰明,三場得手。只恨未遭時勢,不免飢寒。賴有始祖柳州公,帶下郭橐駝,柳州衙舍,栽接花果。橐駝遺下一個駝孫,也跟隨俺廣州種樹,相依過活。雖然如此,不是男兒結果之場。每日情思昏昏,忽然半月之前,做下一夢。夢到一園,梅花樹下,立著個美人,不長不短,如送如迎。說道:「柳生,柳生,遇俺方有姻緣之分,發跡之期。」因此改名夢梅,春卿為字。正是:「夢短夢長俱是夢,年來年去是何年!」
【九回腸】〔解三酲〕雖則俺改名換字,俏魂兒未卜先知?定佳期盼煞蟾宮桂,柳夢梅不賣查梨。還則怕嫦娥妒色花頹氣,等的俺梅子酸心柳皺眉,渾如醉。〔三學士〕無螢鑿遍了鄰家壁,甚東牆不許人窺!有一日春光暗度黃金柳,雪意沖開了白玉梅。〔急三槍〕那時節走馬在章台內,絲兒翠、籠定個百花魁。雖然這般說,有個朋友韓子才,是韓昌黎之後,寄居趙佗王台。他雖是香火秀才,卻有些談吐,不免隨喜一會。
第三折 訓女
【滿廷芳】〔外扮杜太守上〕西蜀名儒,南安太守,幾番廊廟江湖。紫袍金帶,功業未全無。華發不堪回首。意抽簪萬里橋西,還只怕君恩未許,五馬欲踟躕。「一生名宦守南安,莫作尋常太守看。到來只飲官中水,歸去惟看屋外山。」自家南安太守杜寶,表字子充,乃唐朝杜子美之後。流落巴蜀,年過五旬。想廿歲登科,三年出守,清名惠政,播在人間。內有夫人甄氏,乃魏朝甄皇後嫡派。此家峨眉山,見世出賢德。夫人單生小女,才貌端妍,喚名麗娘,未議婚配。看起自來淑女,無不知書。今日政有餘閑,不免請出夫人,商議此事。正是:「中郎學富單傳女,伯道官貧更少兒。」
【繞池游】〔老旦上〕甄妃洛浦,嫡派來西蜀,封大郡南安杜母。〔見介〕〔外〕「老拜名邦無甚德,〔老旦〕妾沾封誥有何功!〔外〕春來閨閣閑多少?〔老旦〕也長向花陰課女工。」〔外〕女工一事,想女兒精巧過人。看來古今賢淑,多曉詩書。他日嫁一書生,不枉了談吐相稱。你意下如何?〔老旦〕但憑尊意。
【前腔】〔貼持酒台,隨旦上〕嬌鶯欲語,眼見春如許。寸草心,怎報的春光一二!〔見介〕爹娘萬福。〔外〕孩兒,後面捧著酒餚,是何主意?〔旦跪介〕今日春光明媚,爹娘寬坐後堂,女孩兒敢進三爵之觴,少效千春之祝。〔外笑介〕生受你。
【玉山頹】〔旦進酒介〕爹娘萬福,女孩兒無限歡娛。坐黃堂百歲春光,進美酒一家天祿。祝萱花椿樹,雖則是子生遲暮,守得見這蟠桃熟。〔合〕且提壺,花間竹下長引著鳳凰雛。〔外〕春香,酌小姐一杯。
【前腔】吾家杜甫,為飄零老愧妻孥。〔淚介〕夫人,我比子美公公更可憐也。他還有念老夫詩句男兒,俺則有學母氏畫眉嬌女。〔老旦〕相公休焦,倘然招得好女婿,與兒子一般。〔外笑介〕可一般呢!〔老旦〕「做門楣」古語,為甚的這叨叨絮絮,才到中年路。〔合前〕〔外〕女孩兒,把台盞收去。〔旦下介〕〔外〕叫春香。俺問你小姐終日綉房,有何生活?〔貼〕綉房中則是綉。〔外〕綉的許多?〔貼〕綉了打綿。〔外〕甚麼綿?〔貼〕睡眠。〔外〕好哩,好哩。夫人,你才說「長向花陰課女工」,卻縱容女孩兒閑眠,是何家教?叫女孩兒。〔旦上〕爹爹有何分付?〔外〕適問春香,你白日眠睡,是何道理?假如刺綉余閑,有架上圖書,可以寓目。他日到人家,知書知禮,父母光輝。這都是你娘親失教也。
【玉抱肚】宦囊清苦,也不曾詩書誤儒。你好些時做客為兒,有一日把家當戶。是為爹的疏散不兒拘,道的個為娘是女模。
【前腔】〔老旦〕眼前兒女,俺為娘心蘇體劬。嬌養他掌上明珠,出落的人中美玉。兒啊,爹三分說話你自心模,難置八字梳頭做目呼。
【前腔】〔旦〕黃堂父母,倚嬌痴慣習如愚。剛打的鞦韆畫圖,閑榻著鴛鴦綉譜。從今後茶餘飯飽破工夫,玉鏡台前插架書。〔老旦〕雖然如此,要個女先生講解才好。〔外〕不能夠。
【前腔】後堂公所,請先生則是黌門腐儒。〔老旦〕女兒啊,怎念遍的孔子詩書,但略識周公禮數。〔合〕不枉了銀娘玉姐只做個紡磚兒,謝女班姬女校書。〔外〕請先生不難,則要好生管待。
【尾聲】說與你夫人愛女休禽犢,館明師茶飯須清楚。你看俺治國齊家、也則是數卷書。
中國古典戲曲的藝術特點是什麼?
1 、始於離者,終於和
中國戲曲,是一種綜合舞台藝術樣式。它的特點是將眾多藝術形式,以一種標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質中體現其各自的個性。這些形式主要包括:詩、樂、舞。詩指其文學,樂指其音樂伴奏,舞指其表演。此外還包括舞台美術、服裝、化妝等方面。而這些藝術因素在戲曲中都為了一個目的,即演故事;都遵循一個原則,即美
2、戲曲者,謂以歌舞演故事也
中國戲曲之特點,一言以蔽之,「謂以歌舞演故事也」(清末學者王國維語)。戲曲與話劇,均為戲劇之屬,都要通過演員扮演人物,運用對話和動作去表現一定長度的故事情節。所不同者,戲曲是運用音樂化的對話和舞蹈化的動作去表現現實生活的,即歌舞的手段。也即人們所熟知的「唱、念、做、打」。
3、離形而取意,得意而忘形
中國戲曲的表現生活,運用了一種「取其意而棄其形」的方式,如中國畫之寫意山水,用縱橫的筆勢去體現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所以,戲曲舞台上才有了紅臉的關羽,白臉的曹操;有了長歌當哭,長袖善舞;有了無花木之春色,無波濤之江河。
4、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
中國戲曲作為一種舞台藝術,需要面對一個舞台之狹小與生活之博大的矛盾。戲曲並沒有象話劇那樣用「三一律」的原則對生活進行擠壓以便於表現。而是運用虛擬的手段,製造彈性的時空,又藉助於演員生動的表演和觀眾的想像與理解,來完成對闊大天地的描畫。所以,戲曲可以在明亮的燈光下製造出黑夜的假象,可以在空曠的舞台上馭馬行舟。
Ⅳ 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什麼時候能再到廣州演出
青春版昆劇《牡丹亭》將於6月5日至7日再度獻演香港文化中心,香港觀眾將有幸再次欣賞這出傳唱400年的「浪漫愛情神話」。
因為你的提問,引起我的好奇,於是查了一些相關資料.也許對你是多餘的,但對更多的讀者,也許有所裨益.
下面是關於《牡丹亭》和《青春版牡丹亭》的一些介紹。
《牡丹亭》
《牡丹亭》 明•湯顯祖作。寫杜麗娘慕色還魂事。共五十五齣。劇情是:南宋時期的南安太守杜寶只生一女,取名麗娘,年十六歲,尚未許配。杜寶為了使女兒成為識書達理的女中楷模,為她請了位年已六十的老秀才陳最良。因陳上《詩經•關雎》惹動了麗娘的情思。伴讀的使女春香,偶而發現了杜府後的花園,並引領麗娘偷偷遊了花園。久困閨房的麗娘,在大好春光的感召下,動了訪春之情。麗娘回屋後,忽作一夢。夢見一書生手拿柳枝要她題詩,後被那書生抱到牡丹亭畔,共成雲雨之歡。麗娘醒來後,懨懨思睡,第二天又去花園,尋找夢境。失望之下相思成病,形容日漸消瘦下去。一日照鏡子,見自己一下瘦成那個樣子,忙叫春香拿來丹青、素絹,自畫春容,並題詩一首於上。她又把夢鏡說與春香,並讓春香把那畫叫裱畫匠裱好。杜寶夫婦聽說女兒病重,忙叫陳最良用葯,讓石道姑來念經,但都不見效。中秋之夜,麗娘天逝。死前,囑咐春香把春容裝在紫檀木匣里,藏於花園太湖山石下,又囑母親把她葬在花園牡丹亭邊的梅樹之下。這時,投降了金國的賊王李全,領兵圍淮、揚,朝廷升杜寶為淮、楊安撫使,立即動身。杜寶只得匆匆埋葬了女兒,並造了一座梅花庵供奉麗娘神位,又囑托石道姑和陳最良照料。杜寶即帶夫人和春香前往淮安,因軍事危急,半路上杜寶讓夫人和春香乘船回了臨安,廣州府秀才柳夢梅,原柳春卿,因一天夢見一花園中,有一女子立在梅樹下,說她與他有姻緣,才改名柳夢梅。柳夢梅去臨安考試,路得進寶臣苗舜賓援助。走到南安時,柳病宿梅花庵。柳病漸好時,偶游花園,恰在太湖石邊,拾到麗娘的春容匣子,回到書房,把那春容掛在床頭前,夜夜燒香拜祝。麗娘在陰間里一呆三年,閻王發付鬼魂時,查得麗娘陽壽未盡,令其自己回家。麗娘鬼魂游到梅花庵里,恰遇柳生正在對著自己的真容拜求。麗娘大受感動,與柳生歡會,自稱是西鄰之女。他們兩人的夜夜說笑聲,驚動了石道姑。一天夜裡兩人正說笑,被突然來的石道姑沖散。第二天夜裡,麗娘只好得向柳生說出真情,並求柳生三天之間挖墳開棺。柳生只好把實情告訴了石道姑,並求她幫助。第二天,他們挖墳開棺,使麗娘還魂。道姑怕柳生與杜麗娘事情被發覺,當夜雇船,三人一道去了臨安。陳最良發現麗娘墳被盜,忙去揚州告訴杜安撫。陳最良還沒到淮安就被叛軍俘獲,李全聽說陳最良是杜家的家塾老師,又得知杜寶還有夫人和春香,就聽從妻子的計策,謊說已殺了杜夫人和春香,然後放了陳最良。陳到淮安見了杜寶,即把小姐墳被盜,老夫人、春香被殺的事稟知杜寶,杜寶聽後大慟。後杜寶忍痛修書兩封,讓陳最良送給李全和李的妻子,封官許錢、招降了李全,淮安圍解。麗娘他們到臨安,在錢塘江邊住下,等柳生知道考試時,考試時間已過,多虧主考官是苗舜賓,才得以補考。這時,因淮、揚兵事,朝廷延期放榜。麗娘讓柳生先去揚州看望她父母。柳生走後不久,來臨安的老夫人和春香因天晚找宿處恰與麗娘、石道姑相遇。柳生到了揚州,聽說杜在淮安,又去淮安見杜寶。杜寶以為女兒已死,何以有女婿,並以柳生假冒罪名,令人拿下押往臨安侯審。杜寶回到臨安,因軍功升為宰相,陳最良升為黃門奏事官。這時,榜下,柳中了狀元,可到處找柳不著。原來柳正被杜寶吊打,因為在柳身上搜出了麗娘的春容,在杜寶認為柳是盜墓賊。這時,苗舜賓聽說後,趕到杜府,救下了柳生。苗告訴杜寶,柳生已考中狀元。杜正氣惱時,陳最良來到,說小姐確實又活了,柳生就是女婿。杜認為是鬼妖之事,請奏皇上,滅除此事。陳把此事告訴皇上,皇上要宰相、小姐、柳生、老夫人都前來對證。金鑾殿里,眾人齊到,皇上用鏡子照,看有無影子、斷定麗娘確實是活人。杜寶硬說麗娘、老夫人都是鬼魂所變的,後經皇上裁決讓他們父女、夫妻相認。麗娘又勸柳生拜認了岳父杜寶,全家人大團圓。現有《古本戲曲叢刊初集》影印明泰昌朱墨本。
《青春版牡丹亭》
"青春版」《牡丹亭》的前生今世
Ⅵ 金星的舞蹈作品有哪些
1989年,在美國創作《哭龍》《跟著自己走》
1990年,在美國創作《回白風答》《文化交流》
1991年,在美國創作《半夢》
1991年,在義大利創作《藝伎》
1992年,在比利時創作《腳步》《聖母瑪莉婭》《午夜狂人》《感情點》《不同觀點》
1993年,在北京創作並表演《窗口》《誰看誰》《色彩感覺》
1994年,在北京創作導演《藍色風情》,在上海創作芭蕾舞《小站》《一口氣》
1995年,在拉薩創作導演《格珍獨舞晚會》《獻》
Ⅶ 歌舞合一的演出形式,《牡丹亭》和《還魂記》中是如何展現當時舞台表演的形象的
歌舞來合一的演出形式,培養自了大批戲曲觀眾,更為一些傑出藝術家提供了藝術創作的空間。著名劇作家湯顯祖的《牡丹亭》以浪漫主義的手法描寫了杜麗娘的愛情故事。其中「游園驚夢」一場,運用了優美的舞蹈動作,配合唱詞,把一個緊鎖深閨的大家閨秀對幸福愛情的嚮往,非常細致地表現出來。《還魂記》中「鬧宴」一場有雙人舞場面,二女展袖而舞,提供了當時舞台表演的形象材料。
Ⅷ 中外著名舞劇和著名舞蹈家有哪些
西方古典芭蕾舞劇:天鵝湖 胡桃夾子 吉賽爾 雷蒙達 拿波里 堂吉訶德 歐根奧涅金 葛蓓利亞 海盜 等
西方現代芭蕾舞劇:仙女 仙女們 仲夏夜之夢 等
西方著名芭蕾大師:喬治巴蘭欽 瑪麗塔里奧尼 馬里於斯彼季帕 等
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挖掘第一人及芭蕾引進人,中國當代舞蹈藝術先驅者和奠定人之一:舞蹈大師戴愛蓮先生(女)被稱之為中國新舞蹈第一夫人開辟了中國舞蹈界無數個第一的先鋒人物。
現今民族民間舞蹈家,古典舞舞蹈家及芭蕾舞蹈家有:賈作光(滿族) 白淑湘(滿族) 盛婕(漢族) 陳愛蓮(漢族)趙青(漢族) 資華筠(漢族) 唐滿成(漢族)趙青(漢族)呂藝生(漢族) 劉敏(漢族) 張繼剛(漢族) 陳維亞(漢族) 丁偉(漢族) 楊麗萍(白族)迪麗娜爾(維族) 趙明(漢族) 等等太多了 年輕的還有一當幫子呢
新中國成立後早期著名舞劇代表:和平鴿 紅色娘子軍 白毛女 魚美人 銅雀伎 絲路花雨 寶蓮燈等等很多
新中國成立後近期著名舞劇代表:干將與莫邪 大夢敦煌 紅樓夢 大紅燈籠高高掛 一把酸棗 天地之上--九章 清明上河圖 多彩貴州風 雲南印象 風中少林 風雨紅棉 媽勒訪天邊 八桂大歌 瓷魂 紅梅贊 花環 南風之大愛千秋 河洛風 原野 白鹿原 我的牡丹亭 牡丹亭 洛神賦 紅河谷 雲水洛神 梁祝 等等等 太多了 幾百部 怎麼寫的完 以上只是部分內容 還有需要著名人物 著名舞蹈劇目
Ⅸ 崑曲牡丹亭有完整演出過嗎不是白先勇的青春版,而是傳統的崑曲。
從來沒看過整本的。本戲得五十五齣,一下子是不可能演完的吧。摺子專就得演好長時間屬。
樓上推薦的很好,張繼青的《驚夢》,值得一看。《驚夢》是經典摺子,此外,你可以去看看《尋夢》、《拾畫叫畫》(《拾畫》和《玩真》的結合)這些戲。其實,白先勇的青春版挺不錯的,很適合剛看崑曲的人,因為這是經過精選後的戲,是精華。你說要「傳統」的崑曲,可白先生宣傳的的青春版一點也不「現代」啊,呵呵,表演都是按傳統的來,只不過換了年輕一代的演員,排練時用了現代舞蹈的肢體訓練方法而已呀。雖說演員們的功力不及你所說的「傳統」戲里的前輩,但它也起了推動崑曲發展的作用。況且,舞檯布景、效果也較以前好很多了,是可以令人耳目一新的。如果你只是剛剛開始欣賞崑曲,不妨可以看看青春版的。當然,經典的魅力也是無窮的,但總之,崑曲藝術不分「青春」和「年老」,都是絕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