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盆景至今
㈠ 盆景起源與什麼
盆景起源與
盆景盆栽史考究
盆景始於唐代,至今大約有1300餘年歷史。
㈡ 我國盆景的歷史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盆景源於中國。1972年在陝西乾陵發掘的唐代章懷太子墓(建於706年) 甬道東壁繪有侍女手托盆景的壁畫,是迄今所知的世界上最早的盆景實錄。宋代盆景已發展到較高的水平。當時的著名文士如王十朋、陸游、蘇東坡等,都對盆景作過細致的描述和贊美。元代高僧韞上人製作小型盆景,取法自然,稱"些子景"。明清時代盆景更加興盛,已有許多關於盆景的著述問世。"盆景"一詞,最早即見於明代屠隆所著的《考盤餘事》。20世紀50年代以後,盆景製作在公共園林、苗圃和民間家庭有了很大的普及,並成立了盆景協會,經常舉辦盆景園和盆景藝術展覽等。
日本的樹樁盆景由中國傳入,稱"盆栽"。14世紀繪畫中已有出現。1909年,日本盆栽通過倫敦的一次展覽會而傳到西方,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始在歐美流行,並音譯為"bonsai"。現美國、英國、聯邦德國、澳大利亞和日本等都有全國性和地方性的協會。1980年在日本大阪召開了世界第一屆盆景大會,同時舉行了世界盆景展覽。
㈢ 盆景起源於中國的哪個朝代
(一)唐代起源說
持這種觀點的文獻頗多,其論據都是陝西乾陵唐代章版懷太子墓壁考古發權現,在《盆長藝術展覽》中有寫道,「我國盆景源於唐代,已有一千二百年的歷史。"
(二)唐代前起源說
《盆栽技藝》(作者耐翁)中寫道:「盆景創始唐代以前。」其根據亦是乾陵考古,只不過最後的結論不同。
(三)晉代起源說
《盆景》一書中認為:六朝南齊書中曾經記載有,會嵇刻石山,相傳為名 這可以算是盆景假山的濫族。
(四) 東漢起源說
其論據是河北齊望都縣東漢墓壁畫考古發現。
(五)西漢起源說
《盆罟製作》一書中說:「……早在西漢就出現了盆景石榴的記載。
(六)古代園林盆景起源說
(七)夏朝起源說
《嶺南盆景》—書中有記載……盆景的起源遠遠早於唐代,有近四千年的歷 史,論據是《史記》中有記載。
現在一般認為盆景起源巳從1200年前的唐朝追溯到了唐代以前的晉代,東漢,西漢,夏商,直至7000年前 的新石器時期,盆景藝術究競起源於何時,尚待進一步考證。
㈣ 揚派盆景技藝的主要作品
景名:巧雲,樹種:黃楊,該作品為揚派盆景傳人、中國盆景藝術大師萬覲棠先生的遺作。這是一件典型的揚派「巧雲式」佳作,根據中國畫「枝無寸直」的畫理,運用11種傳統棕法技藝,將枝葉精扎細剪成一層層極薄而平行的「雲片」,層次分明。嚴整平穩,富有工筆細描裝飾美的地方風格。1985年榮獲第一屆中國盆景評比展覽一等獎。 景名:岫雲 ,樹種:黃楊,揚派盆景風格在清代揚州最為盛行,當時的剪扎技藝已達爐火純青。該作品即出自晚清時期,也曾有過一度衰弱和荒疏,以至造成殘缺。但後經盆景藝人悉心養護和精心修整,逐漸恢復昔日風采,達到布局合理,層次分明的效果。1989年榮獲第二屆中國盆景評比展覽繼承傳統獎。2002年榮獲第三屆國際園林花卉博覽會金獎。
明末遺韻
景名:明末遺韻,樹種:園柏,揚派盆景風格開始形成於明代。此作品為明末遺物,至今約400多年。由於歷經戰亂,長期未得到很好的養護,新中國成立後移交園林部門時已經整個「長荒」。經盆景藝人精心照料,認真剪扎,又重現了昔日風采。近十多年來,在造型上有所改進,「片雲」適當加厚,中間稍微凸起,更接近自然界高山松柏之形態。 景名:青雲,樹種:黃楊,在揚派盆景中,主幹在兩干以上並且分離,但懸出盆面的根部連成一體的樹形,通常稱作「過橋式」。這件黃楊盆景即為「過橋式」代表作,兩干一主一次,一立一卧,看似兩株合栽,但懸出盆面的根部相連,如一座小橋。此類樹形由於其培育難度較大,故一般較為鮮見。該作品1997年榮獲第四屆中國盆景評比展覽三等獎。2000年榮獲第三屆國際園林花卉博覽會銅獎。
㈤ 泰州盆景的鎮園之寶
泰州主城區西側的泰山公園,是泰州盆景的精品世界。盆景園佔地約十畝,創建於建國初期。園內現有數百件松、柏、檜、榆、枸、黃楊樹樁盆景,多選用深山老林生長幾十年乃至數百年的老樹樁頭。這些老樁常年經受風吹雨打,枯乾扎枝,古拙蒼老,具有純朴的自然美。經過大師們精心地栽培、整形、修剪、剪扎,樁景的自然美升華為藝術美,耐人尋味,曾在在國內外比賽中獲獎,至今仍然古樸蒼勁、鬱郁蔥蔥。其中,其中,《郭子儀帶子上朝》已有五百多年歷史,是江蘇省境內惟一存活的明代盆景。《鶴立銜芝》(刺柏)是王壽山先生生前代表作品。樁景似仙鶴,翹首銜芝,顯得形真意切,生機盎然,情趣橫生。《巧雲飛渡》採用黃楊樹種,以扎為主,以剪為輔。瓜子黃楊已有四百多年樹齡,盆中培養與地上培養交替生長;用不同粗細的棕絲,因枝制宜地運用各種棕法將枝葉紮成雲片;每一片內的小枝,紮成若干彎曲,彎彎相套,枝不搭枝。此作品樹身干枝分三左一右四個層次,枝葉紮成的雲片臨空橫斜,二零零零年九月獲第一屆江蘇園藝博覽會上一等獎。泰山公園盆景園不定期向遊人開放鎮園之寶,園藝師傅為遊客現場表演盆景剪、扎技藝。
㈥ 盆景最早出現於什麼時候
中國盆景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據現知考古、文獻記載:中國盆景起源於東漢(公元25—220年),形成於唐(公元618~907年),興盛於明清(公元1368~1911年)。
我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人們雖然集居城市,仍然留戀、酷愛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為適應需要產生「囿」、「苑」,發展形成「自然山水園」;產生「畫」,發展形成「自然山水畫」;產生「盆栽」,發展形成「盆景」。三者隨著人類的社會活動、經濟發展、文化提高而相互滲透、相互借鑒、相互提高。
據現有考古、文獻記載,浙江省餘桃縣河姆渡新石器貴遺址的發掘中,發現一片五葉紋陶片,陶片上刻有一方形陶盆,上栽形似萬年青的植物,說明早在公元前1萬年至公元前4千年的新石器時代,我們的祖先已將植物栽入器皿供作觀賞。河北望都東漢墓墓壁畫中出現繪有一陶質卷沿圓盆,盆內栽有六枝紅花,置於方形幾架之上,植物、盆盎、幾架三位一體的盆栽形象,特別是幾架的使用,說明早有東漢就已把盆栽作為重要的藝術表現形式。
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山水畫興起,當時畫家宗炳遍畫平生經歷過的山水,張於一室,以供臥遊,並寫下《畫山水序》,序中說:「昆閬之形,可圍於方寸之內。豎劃三寸,當千仞之高。橫墨數尺,體百里之回。」這種對「咫尺千里」和「小中見大」的體會,既能促使他把山水樹石縮在素絹上成為山水盆景畫,也可啟發他縮人盆盎成為盆景,可足不出戶,高枕臥遊。
發展到唐代(公元618~907年)出現寫意山水園和山水畫,盆栽者應用山水畫理將山石與植物組派盆景作出可貴的貢獻;廣州盆景藝人孔泰初、莫眠府、素仁、陸學明等人在繼承傳統基礎上,受嶺南畫派的山水樹木繪畫技法的影響,創造以順其自然的「截干蓄枝」剪枝造型,形成具有「飄逸豪放」特色的嶺南盆景;蘇州盆景藝人朱子安在著名作家和園藝家周瘦鵑提倡、指引下,在繼承傳統技法的同時,對傳統的「順風式」、「垂技式」、「六台三托一頂」等手法進行創新,創造「粗扎細剪」的技法,製作力求順乎自然,使其千姿百態,各具風韻的蘇派盆景;上海盆景藝人殷子敏率領其學生,博採眾家長,在學習我國優秀傳統藝術和外來風格的基礎上刻意求新,創立「雄健精巧」的海派盆景。
除各地園林部門建立盆景園,培育、創作、展覽盆景外,不少城市業余愛好者,在工作之餘,常以製作、欣賞盆景作為愛好。
1979年9月至10月,國家城建總局在北京主辦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全國「盆景藝術展覽」,展出各類盆景1100多盆。這以後,中國風景園林學會花卉盆景分會每隔數年,舉辦一次「中國盆景評比展覽」,至今已成功舉辦四屆,使中國盆景藝術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不斷創新,迅速發展。
同時,我國盆景界積極參加國際重大展覽,利用各種機會宣傳中國盆景藝術,使中國盆景走向世界,並在國際盆景界享有盛譽。
㈦ 為什麼盆景起源於中國而非西方國家
盆景源於中國。1972年在陝西乾陵發掘的唐代章懷太子墓(建於706年) 甬道東壁繪有侍女手托盆景的壁畫,是迄今所知的世界上最早的盆景實錄。宋代盆景已發展到較高的水平。當時的著名文士如王十朋、陸游、蘇東坡等,都對盆景作過細致的描述和贊美。元代高僧韞上人製作小型盆景,取法自然,稱「些子景」。明清時代盆景更加興盛,已有許多關於盆景的著述問世。「盆景」一詞,最早即見於明代屠隆所著的《考盤餘事》。20世紀50年代以後,盆景製作在公共園林、苗圃和民間家庭有了很大的普及,並成立了盆景協會,經常舉辦盆景園和盆景藝術展覽等。
日本的樹樁盆景由中國傳入,稱「盆栽」。14世紀繪畫中已有出現。1909年,日本盆栽通過倫敦的一次展覽會而傳到西方,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始在歐美流行,並音譯為「bonsai」。現美國、英國、聯邦德國、澳大利亞和日本等都有全國性和地方性的協會。1980年在日本大阪召開了世界第一屆盆景大會,同時舉行了世界盆景展覽。
㈧ 揚州建於明代的盆景園是哪個
揚州的瘦西湖萬花園的盆景園,是建立於明朝的著名盆景園,藏品5000多件。
㈨ 如皋盆景的歷史淵源
如皋盆景源泉於宋。《江蘇旅遊指南》雲:「江蘇是我國盆景藝術的發源地回之一。``答````如有五百年歷史的蘇派古柏樁『秦漢遺韻』,有揚派明代盆景『一把傘』,有如皋宋代大型盆景『六朝柏』等,蒼古拙樸,風姿雋永,令人駐足凝視,流連忘返」。
「六朝柏」俗呼「六朝松」,實為一株古檜,在如城水繪園的雨香庵前,至今800多年,供觀賞葉片為主。加有宋代三盆檜尖柏,每盆都爆有「鹿角」,距今900餘年,由如皋人民公園珍培。
㈩ 什麼是盆景,為什麼說盆栽是盆景之源
盆景,漢族優秀傳統藝術之一,是以植物和山石為基本材料在盆內表現自然景觀的藝術品。
它以植物、山石、土、水等為材料,經過藝術創作和園藝栽培,在盆中典型、集中地塑造大自然的優美景色,達到縮龍成寸、小中見大的藝術效果,同時以景抒懷,表現深遠的意境,猶如立體的美麗的縮小版的山水風景區。
盆景源於中國,盆景一般有樹樁盆景和山水盆景兩大類,盆景是由景、盆、幾(架)三個要素組成的,它們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統一整體。人們把盆景譽為"立體的畫"和"無聲的詩"。
起源發展
盆景源於中國。1972年在陝西乾陵發掘的唐代章懷太子墓(建於706年) 甬道東壁繪有侍女手托盆景的壁畫,是迄今所知的世界上最早的盆景實錄。宋代盆景已發展到較高的水平。當時的著名文士如王十朋、陸游、蘇東坡等,都對盆景作過細致的描述和贊美。元代高僧韞上人製作小型盆景,取法自然,稱「些子景」。明清時代盆景更加興盛,已有許多關於盆景的著述問世。「盆景」一詞,最早即見於明代屠隆所著的《考盤餘事》 。20世紀50年代以後,盆景製作在公共園林、苗圃和民間家庭有了很大的普及,並成立了盆景協會,經常舉辦盆景園和盆景藝術展覽等。
日本的樹樁盆景由中國傳入,稱「盆栽」。14世紀繪畫中已有出現。1909年,日本盆栽通過倫敦的一次展覽會而傳到西方,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始在歐美流行,並音譯為「bonsai」。現美國、英國、聯邦德國、澳大利亞和日本等都有全國性和地方性的協會。1980年在日本大阪召開了世界第一屆盆景大會,同時舉行了世界盆景展覽。西安花卉盆景公司成立於2011年11月,面積1280畝,注冊資金2000萬元,員工39人,其中高級園藝師5人,中級技術人員15人。集園林種植、綠化設計、園林施工為一體的綜合花卉種植企業。公司位於藍田縣城北環路中段路北,南臨霸河、北臨縣委縣政府。這里氣候適宜、雨量充沛、鳥語花香,具有得天獨厚的花卉盆景苗木栽培資源。
公司按照標准化、規模化、集約化的方式建立了一個1千畝的名優花木生產種植基地,主要品種有:大規格朴樹、國槐、皂角樹、柿樹、桂花、白皮鬆、北美海棠、法桐、青竹、紫薇、木瓜、紅葉桃、榆葉梅、七葉樹、大葉女貞、辛夷、紅黃玉蘭、垂柳、金絲柳 速生柳、等多個品種, 形成了規模化、市場化的布局。公司本著以誠信求生存,以科技求發展的經營理念,按照「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發展、標准化種植、娛樂休閑為一體」的格局,計劃用3至5年時間,把公司打造成為鄢陵縣花卉苗木、旅遊、娛樂休閑為一體的名優產業基地,成為鄢陵縣的一個靚點。
鄢陵花卉種植歷史悠久,在改革開放以來,國家明確提出了保護生態平衡、恢復植被、綠化環保、美化環境等一系列措施, 使我們有了更多的發展空間,公司期盼與社會各界人士攜手共同打造一個生態環保、休閑旅遊、花卉苗木一體化的生態園區。
盆景本來就是盆栽變得,養得好樹形好就叫做盆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