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淡月失梅花
A. 「輕風扶細柳,淡月失梅花」全文
出自清代褚人獲的《堅瓠集》,記載了一段蘇東坡與蘇小妹、黃庭堅論詩的故事。一天夜晚,他們三人相聚討論詩詞。蘇小妹提議:「輕風細柳,澹月梅花,中間要加一個字,形成五言的對聯。」蘇東坡首先嘗試,他說:「輕風搖細柳,澹月映梅花。」蘇小妹覺得這還不夠完美,她又提出:「輕風舞細柳,澹月隱梅花。」黃庭堅則說:「舞與隱相比,搖與映更勝一籌。」
蘇東坡詢問小妹為何如此認為,她回答:「輕風扶細柳,澹月失梅花。」三人拍手稱好。蘇東坡的「輕風搖細柳,澹月映梅花」運用了「搖」和「映」兩個字,生動地描繪了細柳在輕風搖動下的動態以及月光下梅花的皎潔。黃庭堅的「輕風舞細柳,澹月隱梅花」則通過「舞」和「隱」兩個字,使柳的動感更為直觀,月光顯得更為明亮。
蘇小妹的「輕風扶細柳,澹月失梅花」則更為精妙。她使用了「扶」和「失」兩個字。一個「扶」字,賦予了風與柳之間一種親密的互動感,將風的輕柔與柳的細長表現得淋漓盡致。一個「失」字,巧妙地將月光的皎潔與梅花的高潔融為一體,既突顯了月光的明亮,又凸顯了梅花的高潔,完美契合了「澹」的意境。
這個故事不僅展示了古代文人對詩詞的深厚功底和敏銳的審美眼光,還體現了他們之間的深厚友情和對文學的共同熱愛。通過對「輕風扶細柳,澹月失梅花」這一對聯的討論,三人展現了各自獨特的見解和才華,使得這一段文字成為了文學史上的一段佳話。
B. 清風扶細柳淡月失梅花的故事
這句話是蘇東坡年少的詩作,原作為「輕風舞細柳,淡月隱梅花」而後蘇東坡在每句中間改一字變為「清風扶細柳 淡月失梅花」.「扶」字不僅寫出風的輕柔和柳的纖弱,而且寫出了風與柳的親昵之態,因而更形象生動;「失」字也較「隱」字貼切,既強調了月光的皎,又兼顧了梅花的潔,突出了兩者融為一色的景象,更加吻合貼切.
傳說有一天,蘇小妹、蘇東坡和黃山谷三人在一起談論詩句.蘇小妹說:「輕風細柳,淡月梅花.兩句中間各加上一個字,作為詩的『腰』,成為五言聯句.」
蘇東坡略加思索,隨即說出:「輕風搖細柳,淡月映梅花.」蘇小妹說:「還算好.不過,這個『腰』不夠美.」黃山谷接著吟道:「輕風舞細柳,淡月隱梅花.」蘇小妹說:「是個佳句,但是仍然沒用上理想的字.」這時蘇東坡忍不住了,問:「那麼,妹妹你加的是什麼字呢?」蘇小妹說:「兄長的『搖』『映』二字,確實寫出了柳的動態和月的皎潔,但山谷公的『舞』『隱』,要略勝一籌.因為『舞』是模仿人的動作,把柳的姿態反映得更加形象;『隱』是誇張寫法,使月的皎潔更加突出.而我要說的是:『輕風扶細柳,淡月失梅花』.」蘇東坡、黃山谷聽了,一起鼓掌稱贊,說:「妙極!」
蘇小妹的「扶」字和「失」字,好在「扶」的擬人化更准確,既寫出了風的輕微、柳的纖弱,又寫出了風與柳的親昵和互相依偎的神態,所以黃山谷的「舞」更生動得體.「失」字,也比「隱」字更傳神,它准確地寫出了月、梅融為一體的情景.
思想感情就不知道了 還有.